历史教学中如何把练习的重点放到运用上

2022-09-11

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讲授知识以后, 总是要布置一定数量的书面作业题。练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巩固知识, 但掌握、巩固知识并不等于能够运用知识于实际, 形成技能技巧。笔者认为单以书面形式为主的练习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还必须改进练习方法, 讲究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把练习的重点放在运用上, 才能提高练习的效率,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能力之目的, 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运用自如。

1 把握练习的教学实践性

所谓练习的教学实践性, 就是将练习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 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巩固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书面作业练习本身就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但从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够的, 还必须走出课堂、走出学校,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性的练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1.1 组织学生参观

参观是根据教学目的, 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 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活动。参观是教学实践性练习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历史教学中, 我们可结合本地区的条件,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通过参观活动, 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所学的知识, 扩大学生的眼界,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主面还能够使学生受到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

1.2 开展课外专题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 联系形势列出讨论专题, 让学生自成小组开展课外讨论。例如:运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两次工作重心转移的历史史实, 分析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第三次工作重点转移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意义;结合资产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为反对封建专制、军阀势力和拯救民族危亡进行的活动, 说明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有历史基础等等。在书面作解答之前学生带着这些问题, 阅读教材, 查找资料, 联系时政,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然后再作书面专题解答。讨论就是一种练习, 历史知识专题讨论的方法就是运用知识于实际的方法, 既能活跃学习气氛, 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3 制作知识卡片

知识卡片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运用知识卡片并发挥其作用, 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有助于历史教学。笔者在历史教学中, 开展了知识卡片的交流活动。要求并指导学生制作历史知识卡片, 集中编排后挂在教室内的墙壁上,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或摘抄。这样既能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 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又能使学生养成做卡片的良好习惯, 还能在学生中形成竞争的学习气氛。

总之, 无论是参观、讨论活动, 还是展览、交流知识卡片活动, 虽然不同于书面作业练习, 但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使学生获得了知识, 巩固了知识, 提高了能力, 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一种练习, 且能获得比书面作业练习更好的效果。当然并不排除、否定书面作业练习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 应将书面练习和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采取适合实际的练习形式,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 把握练习的时效性

所谓练习的时效性, 就是指讲授知识以及布置适合实际的练习的时效观念, 从而使学生不失时机地运用知识于实际, 提高练习的效能。把握练习的时效性,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2.1 组织练习的时效性

教学的任务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最终目的是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讲授知识以后, 没有及时练习、巩固, 那么运用知识于实际也就失去了基础, 因而必须注意教学实践活动的时效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很注意练习的时效性, 拿课后布置的书面练习来说, 笔者采用同步练习法, 即一章一练, 一单元一练, 一册一练, 一代 (按古、近、现代史) 一练。这种同步练习法能使学生不失时机地掌握、巩固知识, 提高练习的效率。

2.2 思想教育的时效性

中学历史教学不单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 同时也是思想品德教学, 如爱国主义教育、历史唯物主义基础观点的教育等等。把握时效性可以使思想教育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 近年来, 西藏地区时常发生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蓄意制造的骚乱事件。针对这一事件, 就可及时复习与西藏有关的历史知识, 以大量的历史事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从而分析西藏骚乱事件的性质和危害。这不仅复习巩固了已学过的历史知识, 而且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3 把握练习的探索性

所谓练习的探索性, 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历史知识去观察社会、观察事物, 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练习。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学生如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差, 那么运用知识去观察社会、观察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差。因此, 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索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这是一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探索性练习, 应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引导和培养。

3.1 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学完某一章节内容以后, 没有什么问题可问, 这并不是说学生已经完全掌握知识, 很可能是学生发现不了问题。如果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后, 能提出一些问题, 不管是问得深还是浅, 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研究、有所思考, 是能力在提高的表现, 应当适时地加以鼓励和引导。

3.2 开展历史小论文竞赛活动

这是一项探索性的练习,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 撰写有关历史人物、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小文章;编写历史小故事;编写乡土历史 (当地名人、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地名由来及其变迁) 等。学生对于这项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总而言之, 要把练习的重点放到运用上, 就得打破单一的书面练习方式, 采取适合实际的多种形式的运用性练习。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学得活, 用得活,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上一篇:妊娠早期空腹血浆血糖与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的相关性研究下一篇:档案管理中引入知识管理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