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新生儿低血糖发病风险的关系探究

2022-09-12

妊娠糖尿病 ( GDM)是一种孕期常见疾病,近年来, 我国GDM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GDM对于患者正常妊娠存在较大的影响,母体较高的血糖水平,也会通过胎盘屏障传递给胎儿,并引发NE,即新生儿低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将直接影响患儿脑细胞代谢, 从而使患儿脑细胞发育异常, 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致残率较高。 目前,国内外对于NH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和有效治疗方法,因而该病的预防远胜于治疗。 该研究中,采用Hb A1c糖尿病疗效监测标准,选择该院于2013年4月— 2014年6月期间在该院分娩的7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Hb A1c水平分组,对比分析了新生儿低血糖发病风险与母体Hb A1c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在该院分娩的7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Hb A1c水平分组:<5.5%为a组;5.5%~6.5%为b组;>6. 5%为c组。 3组产妇于孕24~28周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符合GDM诊断标准(IADPSD,2010年)[1]。 3组产妇均为自然受孕、 单胎妊娠的初产妇。 a组产妇, 分娩孕周 (38.23 ±1.26) 周 , 平均年龄 (28.74 ±2.98) 岁 , 平均孕次 (1.67±0.64)次 ;b组产妇 ,分娩孕周 (38.51±1.36)周 ,平均年龄(28.74±3.21)岁,平均孕次(1.85±0.98)次;c组产妇 ,分娩孕周 (38.47±1.14)周 ,平均年龄 (28.16±2.36) 岁,平均孕次(1.73±0.89)次。 3组患者中已排除孕前糖尿病既往史者、合并甲状腺疾病者、高血压者、3个月内应用糖皮质激素者、多胎妊娠者、合并感染者等。 3组患者在孕次、妊娠情况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Hb A1c水平检测方法3组患者均要求禁食10 h, 然后由检测人员将葡萄糖75 g+300 m L温水, 搅拌混匀,要求患者在10 min内饮完,然后检测空腹血糖、服糖后2 h血糖、Hb A1c测定(高效液相离子层析法)。 产前再次进行Hb A1c水平检测,然后进行分组。

1.2.2新生儿血糖测定新生儿娩出后,分别于0.5 h、2 h、 6 h、12 h时间点,采集足后跟血样,进行血糖检测。 该院采用血糖检测仪器为三诺血糖检测仪, 为三诺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试纸和试条均为仪器配套产品。

1.3评价标准

新生儿低血糖诊断标准: 全血血糖<2.2 mmol/L,即可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不计胎龄和日龄[2]。 治疗期间,观察3组新生儿出生0.5 h、2 h、6 h、12 h后血糖水平, 并作统计学分析。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3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3组75例患者共分娩75例新生儿,其中新生儿低血糖者17例,总发病率为19.9%。 a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8.0%(2例,2/25),b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20.0% (5例 ,5/25),c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40.0% (10例 , 10/25)。 a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最低,与b、c组比较,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最高,与a、b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各组新生儿血糖水平比较

出生0.5 h、2 h、6 h、12 h后,各组正常新生儿血糖水平为:a组分别为(3.88±0.23)mmol/L、(3.85±0.52) mmol/L、 (4.21 ±01.42)mmol/L、 (4.74 ±0.67)mmol/L;b组分别为(3.71±0.28)mmol/L、(3.92±0.52)mmol/L、(4.21± 0.45)mmol/L、(4.52±0.21)mmol/L;c组 (3.4±0.42)mmol/L、 (3.70 ±0.23)mmol/L、 (4.11 ±0.32)mmol/L、 (4.21 ±0.23) mmol/L。 出生0.5 h后,a组新生儿血糖水平显著高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新生儿各时段血糖水平,均低于b、c组,a、b、c血糖水平呈依次下降趋势。

出生0.5 h、2 h、6 h、12 h后, 低血糖患儿血糖水平:a组分别为(2.1±0.21)mmol/L、(3.45±0.23)mmol/L、 (4.23 ±0.36)mmol/L、 (4.70 ±0.21)mmol/L;b组分别为 (1.8 ±0.23)mmol/L、 (3.21 ±0.33)mmol/L、 (4.01 ±0.44) mmol/L (4.31 ±0.41)mmol/L;c组 (1.62 ±0.25)mmol/L、 (3.01 ±0.32)mmol/L、 (3.71 ±0.23)mmol/L、 (4.11 ±0.36) mmol/L。 c组与a、b两组相比,各时段血糖水平均较低,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b、c 3组患儿各时段血糖水平均呈依次下降趋势。

2.3 3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

3组患者均未出现流产 ,新生儿全部娩出 ,未出现死亡。 a组早产(<37周)2例,发生率为8.0%(2/25);b组早产4例, 发生率为16.0%(4/25);c组早产7例,发生率为28.0%(7/25);其中c组早产发生率最高,与b、a两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2005年以前 ,我国妊娠糖尿病在5%以下 ,而2006年以后至今,妊娠糖尿病的则高达6.0%以上,该疾病严重威胁着我国母婴健康[3]。 妊娠糖尿病患者早期无任何明显症状,患者多通过OGTT试验(24~28周)确诊为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可引发较多严重的妊娠并发症, 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窒息、早产、新生儿低血糖等, 其中新生儿低血糖是较为高发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目前,国内外研究尚未发现完全控制患者病情进展的治疗方法,其并发症的预防也缺乏有效性,严重缺少理论研究。 但是,目前大量国内外文献报道:妊娠糖尿病患者分娩前Hb A1c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存在密切的关系,该研究对这一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Hb A1c水平最低组的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最低, 而Hb A1c水平最高组的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最高,组间差异显著,分析可知:随Hb A1c水平上升,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逐渐升高。

方敏,方阅,左文琼等[4]所作相关研究发现:Hb A1c水平与NH发生率,两者呈正相关性,与该研究结果相符, 同时其研究还发现新生儿血糖水平与Hb A1c水平存在同趋向变化[4]。 在该研究中,也发现:无论是正常新生儿,还是低血糖新生儿,均显示a、b、c三组同时段血糖水平均呈依次下降趋势, 由此可知新生儿血糖水平与Hb A1c水平确实存在趋同性, 因而可推知母体产前Hb A1c水平越高 ,新生儿血糖水平越低 ,其NH发生率也就相对提高。

高崚,卢芷兰,郭玲等[5]研究发现:Hb A1c> 6.5%的妊娠糖尿病患者,NH发生率可升高至28%,而该研究中, Hb A1c>6.5%研究小组的NH发生率高达40.0%, 由此可知,Hb A1c> 6.5%,NE发病风险较高[5]。 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的Hb A1c水平,避免母体高血糖环境刺激胎儿胰岛B细胞增生, 引发高胰岛素血症,自身胎儿糖原储备较少。 胎儿娩出后,彻底断绝高血糖供应,自身糖原迅速消耗,因而引发低血糖反应。 对于NH治疗而言,新生儿低血糖患儿的血糖水平越低, 纠正及治疗难度越大, 因而要尽量通过预防措施, 提高患儿出生时血糖水平, 加强母体血糖控制治疗。 此外,该研究发现,Hb A1c与不良妊娠结局也存在正相关性,应在临床治疗中注意。

妊娠糖尿 病产妇新 生儿的低 血糖发病 风险随Hb A1c水平越高而增加 ,产前Hb A1c>6.5% , 新生儿低血糖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同时应注意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检测血糖水平,及早纠正低血糖。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 A1c)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新生儿低血糖发病风险。方法 选择自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在该院分娩的7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Hb A1c水平分组:<5.5%为a组;5.5%~6.5%为b组;>6.5%为c组。3组产妇的新生儿娩出0.5 h后,开始血糖监测,比较3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和各时段血糖检测情况。结果 3组75例患者中,新生儿低血糖总发生率为19.9%。a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最低,与b、c组比较,组间差异P<0.05;c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最高,与a、b组比较,组间差异P<0.05。出生后各组正常新生儿血糖水平(mmol/L)检测:出生0.5 h后,a组新生儿血糖水平显著高于c组,组间差异P<0.05;c组新生儿各时段血糖水平,均低于a、b组,a、b、c 3组血糖水平呈依次下降趋势。出生后低血糖患儿血糖水平检测:c组与a、b两组相比,各时段血糖水平均较低,组间差异P<0.05;a、b、c 3组患儿各时段血糖水平均呈依次下降趋势。3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c组早产发生率最高,与a、b两组比较,组间差异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产妇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病风险随Hb A1c水平越高而增加,产前Hb A1c>6.5%,新生儿低血糖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Hb A1c,新生儿低血糖,血糖监测

上一篇:基于法治视角下的学生工作管理改革研究下一篇:苯酚/丙酮精制催化剂国产化技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