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环境的调查报告

2022-08-17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居住环境的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居住环境的调查报告

人口环境居住调查

今天,我对我所居住的附近一些地方进行了一次调查。首先是对农村人口的调查。现在的农村老龄人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一、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及特点通过调查,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生活有了明显提高和改善,绝大多数老年人同广大青年一样,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绝大多数老年人老有所养有保障。有子女的老人,其生活水平与子女的生活水平基本相当。有些生活富足的子女争着养老,使老年人过着幸福生活。因各种原因导致特殊困难的老人,也得到了政府的救助。

收入调查。总体上收入呈现上升。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经济的繁荣。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这是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农民取得收入的最主要方式,也是最稳定的方式。家庭从事非农经营收入:这是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收入多样化的一个新亮点,主要包括在家庭经营之外进行的诸如工业、商业等第

二、第三产业收入。这是在人们的一个重要增收点,也是发展市场经济,繁荣经济的重要内容。外出务工收入,而大量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也成了我国实现城市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医疗调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也有所提高,但是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在这次调查中我们看到,有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房屋破旧、设施简陋、医疗器械破损得不到补充和改善,难以达到正常医疗保健的目标。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由于这里物质条件落后,因此,我县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大多集中在中心,导致医务人员所占的比例比较低,看病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卫生医疗机构和乡医负担重。

交通调查。在调查中,大部分主干道已经是柏油马路,泥泞的土路基本上消失。近些年,随着大型机械的行进,公路也在被破坏这。

总之,这里的居住环境逐年改善。

第二篇:城市务工人员居住环境调查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放弃耕农,进入城市务工,这就是所谓的农民工。至2012为止,我们已有2.6亿农民工。农民工问题一直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所以,我们小组经过再三抉择,决定聚焦下沙的城市务工人员,针对其住宿环境展开了系列调查。

随着农民工数量的快速增长,在城市居住时间的增加,市民化意愿的增强,农民工住房问题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26名农民工党员进入代表行列,第一次以群体形象出现在全国党代会上。而农民工问题,更是每年两会最为热点的话题之一。

利用这三周时间,我们走访了中天建设,德嘉建设等多个建筑工地。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杭州下沙建筑业集团都是较大规模的公司。其规章流程都比较严谨,工地的工人的住宿条件较好。

通过问卷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下沙的大型公司的工人住宿以简易房居多达到了87%之多,剩余13%则选择了工棚。并且都是由建筑单位免费提供。同时,我们对农民工住宿的人均面积做了调查,发下其选项大部分否集中在5平方米左右。我们将其与全国范围的农民工人均住宿面积做了比较,根据资料显示,2007 年农民工人均住房面积平均只有2.5 平方米, 其中最小的只有 2.15 平方米, 最大的也才 3.45平方米。90%的农民工没有自己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 从住房质量来看,农民工租借的住房大多是城市闲置老房和违章搭建房屋,因此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通风采光条件不理想、户型设计落后。 在居住环境方面,配套设施少,绿化面积小,公共卫生状况令人担忧,“脏、乱、差”现象突出,并存在消防隐患,大大低于城市居民的住房面积。

虽然政府对农民工购买电器在政策上做了补贴。但是,由于农民工流动性较大,而且,农民工手中的资金较少,简易房中的电器拥有率还是较低。这也在我们的问卷中体现了出来。其中电视机的拥有率达到了62.7%,电视也是农民工茶余饭后非常必要的精神娱乐和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媒介。令我们意想不到的一点是,空调和洗衣机拥有率分别达到了37.5%与29.3%,事实证明,随着近来农民工的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工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

下沙农民工选择租赁房屋居住和寄居亲友、宿舍、工棚的比例分别占 52%和 46%。在租赁房屋居住中,又以租赁私有房屋为主,占 37%;其次为租赁公有房屋,其比例也占 15%,选择其他居住类型的农民工很少, 仅有 2%的务工人员购买了自己的住房。 因此,目前下沙农民工基本没有自己的住房,租赁房屋居住和寄居亲友、宿舍、工棚的比例高达 98%,城市农民工居住上的临时性特征显著。

由于下沙农民工的简易房都是自行搭建,所以房屋采光情况较好。在我们的问卷中,选择主要集中在一般和较好选项。但是居住区的公共卫生却不令人满意。在我们的考察中发现,由于农民工普遍缺乏卫生意识,乱扔垃圾的情况较为明显,而且公共垃圾箱并不是每天都有专人清理。所以,尤其是在夏季,对卫生安全造成了较大的隐患。

农民工住房问题日渐成为一个焦点,如何改善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更是成为各地政府的难题。不少地方的政府都提出给农民工给予政策倾斜。更有专家特别指出,以为农民工发放住房补贴,农民工群体中有巨大的房地产市场,提高对农民工的补贴,尤其是住房补贴,既可以满足农民工的住房需求,也有利于房地产市

场规范化运作。据国际统计局统计,我国目前有2.3亿农民工,如果每位农民工每年可以领取一万元的住房补贴,那么GDP就可增长2.3%。 但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90%的受访者对当地政府是否有一定的住房补贴选择了没有或者不清楚。

对于改善农民工住房问题,政府是一个不可缺失的因素。我们研究了关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政策后,也得出了一定的结论。涉及农民工住房的政策规定 ,一方面是一些地方陆续出台的针对农民工住房的有关政策 ,这类政策目前并不多;另一方面是关于农民工问题、 和关于住房规定涉及的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政策。从整体情况来看 ,关于农民工住房的相关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不足:

1、地方政府规定多 ,中央政府规定少 ,总体重视不够

至今为止 ,中央政府只是在经济政策中强调解决农民工的问题 ,但尚未出台关于农民工住房的专门政策规定。相反 ,由于农民工问题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已经成为突出问题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如 ,2005年 《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生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 年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进城务工农民住房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等。尽管政府 ,特别是地方政府出台了针对农民工的住房解决办法 ,但是与实际对政策需求相比 ,还相差甚远。

2、以往出台的政策少 ,新近出台的政策多 ,尚不形成体系

从以上的分析可见 ,除了国家一般性住房保障政策出台于1990年代中后期以外 ,有关农民工住房的专门规定基本是近几年颁布的 ,包括 2007 年出台的国务院 《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 。分析其原因 ,一是政府对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认识不够 ,还没有将其纳入城市整体发展的高度考虑;二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农民工在城市中的住房问题和生活问题日渐突出 ,逐渐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相继纷纷出台相关的解决措施和办法。进城农民工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农民工自身的问题 ,是涉及城市居民和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 ,探讨建立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实现 “以居管人” 、“以居定人” 将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经验或许能够给我们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有很大启迪。住房保障制度问题是政府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法国的住房法律都明确规定,居住权是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公民的基本居住条件,是国家、政府职能的基本体现。在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和地区,没有政府的管理、开发设计,解决住房问题是不现实的。 特别是要有相应的管理机构、人才配置和财政资金投入,保障工作才可能持续、健康开展下去。当然,合理有效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也是建立住房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为解决类似于我国农民工这样的中低收入群体的城市住房问题,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都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融资保障机制。例如:美国政府直接出资成立了联邦住房局,为中低收入居民购房提供百分百的信用担保;它陆续建立了二级住房抵押金融机构, 为确保住房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提供了条件;它还相继推出了固定利率抵押贷款、浮动利率抵押贷款等,以适应不同层次购房者的信贷需求,并且多渠道提供融资优惠政策。在我国,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中低收入者住房保障的金融支持明显不足,如税收上的优惠、抵押贷款等还未提上议事日程;住房保障制度没有纳入政府的公共财政体系,缺乏稳定的资金渠道等等。

农民工住房问题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 ,其直接表现出的是住房问题 ,但反映出的是农民工与城市、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利益协调等深

层次问题。所以 ,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是社会和谐,国家进步,人民富裕的必要基础。

农民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目前尚不成熟的补贴制度等原因,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一直得不到平等对待。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2亿多农民工的国度中,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意义深远,关系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三农问题”,不管是国家还是社会,都应高度重视,争取早日解决问题。再则,由于我们此次针对的是下沙有系统化管理的工地,得到的结果还是差强人意。

这次的农民工住房调查不仅让我学到一些和陌生人沟通的技巧,也拉近了我和真实社会的距离,拉近了和社会各阶层的距离。在这几天劳碌的日子中,我也深刻感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也期盼能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自己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三篇:旧城改造对居住环境影响调研报告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土地的有偿使用,房地产业的发展,住房的商品化,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及大量外资的引进,使得旧城改造获得新的改造动力和契机,从而推进了旧城改造的发展。这对于旧城区的原生居民来说,无论是保留、改建还是新建住宅,其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异于一场新的变革和冲击,对其身心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既有积

极的也有消极的。

旧城改造的主导者通常是当地政府。实施旧城改造,根本目的是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是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但旧城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个别地方出现偏差,就会影响这项工作的声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我市旧城改造中对居住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旧城改造与居住环境的基本概念

比较完整的旧城改造概念,当属1958年8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一届关于旧城改造问题的国际研讨会对旧城改造做的概括:旧城改造是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城市老化地区实施的有计划的城市改造建设,包括再开发、修复、保护三个方面的内容。

居住环境是指包括自然条件、设施条件和社会条件而形成的生活领域与生活环境,主要由周围条件、用地条件、公共设施条件和自然条件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而生活环境是指以居住生活为中心的生活中有形或无形的外部条件,一般涉及气候、声光、空气和水等自然条件和各种人为条件两方面内容,后者除了包括道路、公园、交通、商店、医院等公共设施条件之外,还包括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如人际关系、土地情况)。本文结合城市实际,着重调研分析旧城改造对居住环境的自然条件和设施条件方面的影响。

二、旧城改造对居住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及原因分析

(一)自然条件方面

居住环境的自然条件一般包括气候、声光、空气和水等因素。在一个城市中,旧城改造往往对居住区的通风、日照、空气环境及声环境产生影响,有时也通过改良居住区周边地形、地貌、绿化、河流等对改变其原生环境质量。在我市旧城改造中对居住环境自然条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通风的影响

居住区内建筑的密度、长度、排列方式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小区内部的通风状况。旧城改造中大多数用地中建筑密度或高度都有所提高,因地块形状所限,在多出面积的原因促使下,许多新建建筑长度也很大。如果许多小区中建筑密度较高、夏季主导风向上的建筑较长,则非常不利于通风。我市许多小区若干建筑长度在80米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0米,且正处在其他住宅的夏季上风向。高层住宅小区建筑的排列中还容易出现有害的强风和旋涡,我们城市中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也要对此加以关注。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近居住建筑外围的城市公共建筑,如多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若处在城市主导风向轴线上,也会对小区内部通风产生影响。如金鼎世龙城项目中的公建布局方式,正处在住宅的上风向。作为北方城市,小区北部住宅相对长且紧凑,有利于挡住冬天的寒风,而夏季温度较高时,通风则变得重要。通风这一环境指标常常容易被忽视,但它对于居住小气候的改变却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2、对日照的影响

我们通常在各种纠纷中接触到的多是日照方面的问题。旧城改造中有的是原来住宅日照不达标,通过改造符合了国家规范要求,但多数是降低了原有的日照标准才会引发纠纷。在多个旧城改造项目的公示中,居民前来查询的多是对日照的影响情况。即使日照标准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也会因标准比规划前降低而导致纠纷。

又如商场路与柳泉路夹角处某地块,在招商引资中土地局将一沿路的“银边”拍卖,开发商将其改造成高层商住,但却大大降低了北侧原有住宅的日照标准,比如由原来的最底层大寒日满窗日照6小时降为2小时,引起居民不断上访。该地块原有建筑层数较低,空间开敞,改造后建筑密度很大,楼也高了,空间压抑了不少,居民当然不满意。

其实居民尚不清楚的是,该地块的改造如不结合内部统一规划实施,则旧住宅这块骨头将很难再有改造机会。类似这种地块,日照不如以前的标准只是一个简单的表象,土地部门拍卖土地时应当肥瘦搭配,才能使旧城改造有序进行,规划部门则应在规划方案阶段充分考虑被动影响居民的切身利益,促进建设和谐发展。

3、声环境的影响

许多改造前的住宅区面积较大,分布均匀,只有少数与道路相邻,而在还迁时开发公司往往将还房安排在最不利地段,往往是临街楼座或底下几层混合设置公建,居民所受到的道路交通声音污染较前增加,因公建设置造成的潜在污染也较为严重,如音响店、卖场等的设立与声音广告的影响。因为这些楼座往往是最不好卖的,所以就用来还迁,好卖的有利地段的楼座则作为商品房销售。比如第一宿舍改造中开发公司计划将还房主要安排在最北侧两个临街楼座,或东侧临街并带公建的楼座。而内部较为安

静,绿化环境也不错的楼房,则作为商品房销售。不过该项目由于诸多原因,至今尚未实施。在许多小区中均存在类似情况,但居民选择往往较为被动,无法保证其应有的利益。

4、对空间的影响

旧城改造在我市主要体现在对旧的楼房改造,平房和棚户区很少。旧的楼区往往层数、密度较低,空间环境宽松,但由于将改造嫁于开发公司,他们为追求利益最

大化,则力争改造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最大化,使规划后的居住空间较前紧张和压抑。如第一宿舍改造前后的图纸对比,空间格局变化很大;还有原大化纤生活区,在所有可以插建的停车场、活动场、绿地、楼头等地块上插建了多个楼座和单元,虽在第一次公示时引起轩然大波,上访频繁,在第二次公示中却不知因何故通过。明知其不合理、不合法而为之,这是规划部门迫于上级压力的一种无奈之举,但对小区内原有居民的影响却是几十年也难以消除的。

(二)设施条件方面

1、对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设施的影响。

在旧城改造中,许多零星改建用地往往因为其规模不足以配建一处中小学或幼儿园,则就近使用现存教育设施,但其总量较大,给许多学校加大了压力。城区中许多规划配套的学校迟迟不建,如科技苑居住区里的中小学。有的甚至还被调整为其他用地,如北苑居住区里的规划中、小学依次被调整为住宅用地。有的规划配套学校规划服务范围较大,但却被包给民办经营,影响到周边配套不良,如世纪花园的小学,虽是公共资源,但仅有几个班是公办收费方式,绝大多数还是高收费的民办教育,不利于周边居民平等享用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校划片。据说中润华侨城里配套的小学也要建成私立的,但在规划中它是作为配套的义务制小学。世纪花园的规划至今未批,因为其内部许多建筑退让用地距离不足,但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其应配套的中学用地最终被占用了。近几年职业学院等学校合并迁址而产生的闲置教育用地,应当首先用于弥补教育设施的不足,但事与愿违,由于种种原因,百姓的切身利益并未得到重视。基于以上原因,许多家庭面临孩子入学困难,家长们被政府各个部门推来推去,久久得不到满意的答复,使得适龄中小学生入学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幼儿园由于多是市场化管理,其招生班额大大超出国家规范要求,对幼儿的成长非常不利。幼儿园服务半径较小,所以其班数设计仅限于服务范围内人口指标,但由于许多零星改建用地规模不足以配建一处幼儿园而借用相邻的幼儿园,给其造成压力。为了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扩招,则将活动室改成普通教室,降低了幼教的环境水平。有的旧城改造项目为了满足住宅的用地需求,将规划幼儿园“挤”到位置和朝向均不利的位置。如城市风景小区中的幼儿园,被“挤”到小区西边东西向放置,其朝向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建筑面积根本达不到标准。

2、对交通、绿化设施的影响。

在旧城区改造规划中,常常因城市经营的利益所驱,不仅无法实现老城区居住环境提升,还会对交通、绿化等公共设施造成很大影响。张店城区中原总规中规划的社会停车场用地逐渐被占用为其他用地,如美食街两端的社会停车场用地、金帝广场北侧的社会停车场用地均被调整用地性质。许多招商引资项目存在规划停车场地不足等问题仍被批复,如荣宝斋。有的项目直接吞吃了城市道路,如中润华侨城吞并了三条城市道路;**某工厂改造为住宅项目吞掉了一条城市支路。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些行为使得城市路网结构合理性大大降低,且留下了交通隐患,为将来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设置了人为的羁绊。

绿化方面的影响也令人担忧,城市建设量大增,但公共绿地面积增长缓慢。如张店老城区的绿地,多年来只有三处公园、两个广场,两条沿路绿带,其中东部只有一处公园和一条较窄且短的沿路绿带。近几年老城区内改造项目很多,住宅建筑、商业建筑面积增加速度较快,但公共绿地面积并未增加,配套设施也没有明显改善。同时,许多规划的居住区级公共绿地却被调成住宅用地,如凯瑞居住区、莲池居住区、华瑞园居住区等控规中均规划了与居住区相应等级的公共绿地,但在随后的修规审批中却逐渐调整位置、减少面积,有的甚至就不见了。

3、对其他设施的影响。

在旧城改造中商业、医疗、娱乐等设施方面尚未引发较多矛盾,但问题方面也不容乐观。如张店老城区没有与其地位相适应的文化娱乐中心,文化娱乐设施匮乏。仅有的几处设施规模偏小,设施简陋,档次低,无法满足日常活动和市民健身需求。图书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建设至今未再改建,规模小,设施落后,已几乎停止使用,仅有的一处体育场也因经营不善而几近停业。目前来看,高档次的居住区层出不穷,单在引导居民健康消费、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还有欠缺,居民还有待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项目和设施,以科学的消耗他们的时间和金钱,比如提供更多开放性强的图书馆、便民体育设施等。

三、建议和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府在旧城改造中起着主导作用,许多问题的引发也是政府决策不当引起的,因此解决旧城改造中的诸多问题,应当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同时居民作为城市的主人,应当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监督规划执行,提出合理化建议,保护自己生存的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综上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对于政府而言,应在旧城改造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避免成为强势群体的代言人。

因为政府往往想通过旧城改造谋取部分差价或是尽量减少投入,将成本转嫁到开发商头上,其实最后还是转嫁到被改造的市民身上。还有“经营城市”、“招商引资”的借口也时常成为偏袒强势一方的客观依据。

基于旧城改造中涉及到不同人群的利益,其合法利益都应受到保护,就资格和能力而言,首先,政府应当扮演人民利益保护者的角色,尤其对于一些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自身力量难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迫需政府提供大量保护。其次,针对旧城改造中公私利益间的冲突,政府应当扮演协调者的角色,较好的进行沟通,慎用手中的强制权力,尽可能的弥补利益损失,做到公私兼顾。第三,政府应当做好旧城改造规划的指导者角色,预先编制系统的规划,批复后用于指导建设,并严格执行,避免规划任意调整行为。最后,政府还应做好旧城改造的监督者角色,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对旧城改造中行为的合法性加以严格监督。

2、对于居民而言,循序渐进、多层次的参与规划制定、执行与监督是十分重要的。

这不仅是捍卫城市利益的需要,更是保护和优化自身生活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需要。但由于我国长期的中央集权思想根深蒂固,且公众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因而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范围和深度需逐步扩大和增加。

在目前公众参与的初期阶段,重点应放在规划知识的普及和传播上,让公众、开发商和政府官员真正了解规划的实质。公众参与的主体应以专业人士为主,尤其是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相关专业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他们作为学者,能用比较理性的眼光分析规划的利弊。同时注重调动媒体舆论的力量,这往往能使决策者或开发商的个人利益让位。

当公众对规划有一定认识时,可以尝试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由公众选出社区代表,参与规划的编制和决策。规划师组织各种座谈会、展览会,编制各种手册、目录等方便公众参与。

当公众参与达到成熟阶段时,可将公众参与规划进行立法,要求规划的审批应有规划对公众意见的处理目录。公众参与方式多种多样,有讨论会议、图形模拟展览会等,参与的深度也从规划的编制阶段过渡到规划决策和实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公众参与的组织也多种多样起来,可以是社区特别小组、居民顾问委员会等等。

四、结语

社会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呼唤高质量的城市环境,优美的物质环境、舒适的居住环境、美好的社会环境和宜人的生态环境,是每个文明城市的追求和向往,也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理想。

旧城改造是为人服务,而其机理则是通过市场行为实现的,在任何时候只有坚持人和市场两个主题,才可能有成功的旧城改造,并且可能为长时期的可持续繁荣和发展打下基础。在“效率”与“公平” 的关系处理上,首先必需明确政府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府的收益最终是让市民受益,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在经营城市过程中,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改变,应当是政府追求的最终目标。

第四篇:关于居住环境的投诉信

关于进士学校后面居住区“脏”的投诉信

县城市管理局:

我们是居住于进士学校后面的居住区和县城城北商贸街的居民,都属于县城文水居委会管辖,现已入住居民几百户,口人几千人。我们居住区的环境非常恶劣,恳请贵单位领导深入我们居住区,查实情、察民意,真正了解我们居民的苦衷和无奈,为我们排忧解难,解决困扰居民的环境现状:一是解决居住区卫生环境“脏”的问题。居民区建成以来,居民区内从建房时遗留的建筑残渣一直没有得到清理外,居民入住后的生活垃圾也得不到及时的清扫,小区内垃圾小山到处可见,有的是放在路中间,有的是放在“十”字路口,这不仅有损我县市容市貌,更有害居民身体健康,极易引发各种疾病。二是解决居住区夜行照明“灯”的问题。目前,吉水县城决大多数的大街小巷都安装了路灯或夜行照明灯,唯有我们居住区,至今没有安装一盏公共夜行照明灯,正因如此,在没有光“照”的傍晚和夜里,路边暂时停放的电动车、自行车经常出现被盗的现象,“曾出现过不到40分钟的吃晚饭时间被盗3辆电动车电瓶事件”,可真为“偷盗者猖獗,居民自危呀”。这些事实,与我们县创省级卫生县城,构建和谐、平安吉水的宗旨是格格不入的。

造成“脏”的原因:一是管事的“不管事”。我们的居住区均属文水居委会管辖,按照区域划分,我们的环境卫生

和一些必备的公共基础设施,居委会有义务有责任为我们提供方便,我们每年都是按标准全额上交卫生清洁费,为什么我们居住的卫生环境得不到基本保障?为什么居委会对垃圾处理、卫生环境整治不管不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是负责这片小区的清洁工极不负责任,经常造成清洁工与清洁工之间、清洁工与居民之间的争吵,极易造成由一般的争吵矛盾转化为冲突事件,造成社会动荡。三是整个这片小区内不仅找不到一个垃圾投放点和垃圾桶,导致区内居民有垃圾却无处投放。造成偷盗者猖獗的原因:除治安工作没有做好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夜行照明灯的原因,正因为没灯,到处一片漆黑,为偷盗者藏身、行盗提供有利条件。

希望贵单位领导真正深入到我们这片小区,瞧瞧、看看我们居住环境的实际情况,春节即将来临,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不仅是我县市容建设的基本要求,更是我们每个吉水人喜迎春节的美好愿望,也是我们居民的身心需要。真诚希望贵单位在春节前,为我们居住区解决垃圾投放点、垃圾清扫、照明灯安装问题,为感!为此,我们也结合居住区实际情况,通过居民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形成了几个解决以上问题的建议,仅供贵单位参考借鉴:一是适度设立垃圾投放点或垃圾桶。在每条路的两边或按距离段设放垃圾投放点或垃圾桶,规范垃圾定点投放,这也方便和减轻了清洁工工作。二是做好清洁工的思想教育,提高清洁工之间的团结意识,形

成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居住区环境。明确清洁工负责清扫的区域,特别是负责清扫区域之间的交叉界线处,应明确做出分工,责任到人。杜绝出现在互相之间的区域,你倒到我处,我推到你处,导致垃圾最终没有得到清扫,还在居住区的路上。“曾出现过居民自己出钱雇车清除运走路中间堆积近2吨的垃圾,清洁工却把另一处的垃圾倒到这个路中间”现象。三是建议制定有关制定,让制定管人管事。如实行卫生环境举报电话,对清洁工未清扫自己负责区域内垃圾的,对出现清洁工之间、清洁工与居民之间发现争吵的,居民有权拔打举报电话,每举报一次可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等等措施。四是适度设立照明灯。在路边设立照明灯,这既有方便居民夜行,也有慑贼防盗效力,提高居民安全指数。

居民区的居民签字:

2011年元月12日

第五篇:进城农民工的居住环境分析

---------以广州市为例

问题提出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我国社会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封闭性的社会向开放性的社会变迁和发展,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问题愈加凸显,例如住房问题,社会保障等问题的出现,其中农民工的居住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各个城市等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成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焦点。城市农民工流动人口持续增加,正逐步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对原有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产生了至关重要。

广州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贸易、会展、金融和航运中心,同时又是农民工流动的重要枢纽城市。由于广州市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是农民工流动密集的城市,农民工的流入对广州市的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该城市农民工居住环境分析,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基于这点,本人选取了城市农民工的居住环境分析作为自己的研究切入点,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采取了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等方式,以广州市为例,分析广州市农民工的居住环境的背景,在大城市的环境背景下农民工居住环境的特点、原因,通过对广州市农民工居住环境的分析,提出解决农民工居住环境问题的措施以及有关的建议,以改进城市农民工的居住环境条件从而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农民工居住环境进行分析。

研究目标:广州市是农民工人口流动的重要城市,随着农民工进城,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居住环境的拥挤等问题的凸显,农民工的居住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各个城市等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成为了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焦点。因此文本采取了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等方式,以广州市为调查点,分析广州市农民工的居住环境的背景,在大城市的环境背景下农民工居住环境的特点、原因,通过对广州市农民工居住环境的分析,提出解决农民工居住环境问题的措施以及有关的建议,以改进城市农民工的居住环境条件从而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

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城市农民工居住环境分析的缘由,回顾相关文献研究,探讨这一研究的有关背景,分析城市农民工居住环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影响农民工居住环境的有关因素,社会、政府对农民工居住环境的态度以及解决农民工居住环境问题的措施及相关意义。

上一篇:加油站油品分类标准下一篇:建筑企业管理制度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