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师制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策略

2022-09-11

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 不仅是要学好理论课, 良好的医德修养及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医学理论的能力必须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学习和强化, 才能培养出德、能兼备的医学人才, 本文就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讨如下。

1 中国医学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

随着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以及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病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盲目追求“大医院”、“老专家”, 拒绝年青医师特别是实习医师的正常医疗活动。 (2) 医患关系紧张, 医患双方的互不信任, 使得患者拒绝担任为教学服务的角色。 (3) 各医院也要最大限度减少医患纠纷, 限制实习医师及年青医师的医疗活动范围, 致使实习学生失去了直接接触患者的机会, 成为临床医学教育的新难点。 (4) 在教学医院中, 重医疗轻教学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国家投入严重不足, 医院为了自身发展, 引入经济责任制, 医疗与医生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 这使部分临床指导教师的工作重心转向医疗。高校附属医院的教学意识也十分淡薄。 (5) 医学生由于在临床得不到实践锻炼的机会, 学习的兴趣逐渐下降。这些因素导致医学生临床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 医学人才培养质量逐年下降。据全国高等临床医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谢宗豹介绍, 上海3所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 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合格率正在下降, 2005年为86.27%, 2006年则是78.28%。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医学院校及医疗单位的高度重视。

2 目前医学生及青年医生自身特点

当前医学生主要是独生子女, 他们的自我感觉都非常良好, 从小在优越环境中长大, 缺乏沟通和协调能力。学习主动性差,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另外自私, 不懂得关心他人, 不愿意帮助他人, 缺少同情心, 好胜、自私、独立性小、依赖性大、宽容度小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存在。另外, 近阶段, 医疗环境恶化, 医患关系紧张, 病人对医疗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及医学科学的局限性不理解, 加上新闻媒体对民众的误导, 使医学生对“厚德载医”、“大医精诚”等的医学理念产生困惑, 严重影响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对年青医师的培养目标的实现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3 导师制医学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3.1 设立医学生培养的导师制度

充分利用教学医院中临床一线医师的人员优势, 选择医德高尚、社会责任感强和具有奉献精神的高年资医师作为医学生培养的指定导师, 指定长期负责一定数量医学生的培养任务。同时确立规范的培养模式和恰当的培养目标, 有步骤、有计划的培养医德修养及临床技能。

3.2 大力宣传, 加强医德修养的熏陶

增加带教老师、医疗团队工作实绩及道德风尚的宣传, 充分树立榜样, 每个带教老师都是一群医学生学习的榜样。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中国科学院刘德培院士曾深有感触地谈道:“我们协和的学生不是教出来的, 而是熏出来的”, 世界医学法学会主席卡米说过:“将医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为一体的想法是伟大的”。“医学教育是职业教育, 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其服务的对象是人, 较其他专业而言, 加强职业道德尤为重要”,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刘德培院士说:“虽然不同医学院校的定位不一样, 但通识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 是共性。医德高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是所有医学生应有的素质”。许多知名专家的成长经验, 首要一点是品德要好。当代不少专家以“仁心仁术”、“大医精诚”等词汇, 为医德教育鼓与呼。与医术相比, 医德是第一位的, 是医术的统帅和灵魂。因此, 在医前期阶段就应对医学生加强医德修养的熏陶, 增加医疗界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在安排他们早日接触临床之前, 就要为他们上好医德课, 在医德高尚的导师们带领下, 在医疗活动的每一环节, 以导师们的身体力行, 一点一滴地影响将要致力于医务站线的年青人。

3.3 言传身教, 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医患沟通能力是临床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实现医疗活动的桥梁, 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汕头大学医学院教授杨棉华说, “我们发现很多医疗纠纷不是治疗水平引起, 而是沟通能力差引起的”, 可见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医师和病人的关系应基于人道, 医师应以友善而平易的态度对待所有病人。目前一些医学院校已经做出应对, 不少医学院已开设"医患沟通"选修课, 专门加强对学生沟通技能的培训, 采用多种灵活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医生角色扮演、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 帮助学生掌握日常以及医疗实践中的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 但这些都不如深入临床亲身体验更能磨练学生们的沟通技巧。因此, 临床所有的医疗活动都不应让年青医师缺位, 让他们耳闻目睹上级医师的沟通技巧, 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

3.4 在导师的严格监督和带领下尽可能增加实践机会

人类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医学, 为了把长期积累起来的医疗经验传给下一代, 便产生了医学教育, 使人类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不断丰富和发扬光大, 我院是四、五年级医学生的主要教学基地, 是一所以承担临床理论教学和毕业实习为主要任务的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 是完成临床教学的重要基地。医学本科生临床教学计划的完成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大多在这一阶段进行, 因此临床教学是这类医院的主要任务之一, 是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医学教学的重要场所。医学生在教学医院毕业实习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毕业生进入社会的医疗工作情况。实践教学是保证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规范临床实践教学行为, 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 保证临床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非常必要。导师要给每一个学生制定一系列的学习计划, 安排一定的临床实践任务, 循序渐进地从观摩到接触, 再到操作, 但是医学生在临床的实际操作过程必须在导师的密切监督、保证安全下进行, 以逐步形成学生规范化的临床技能, 在多次见习上级医师的操作后, 让他们反复强化记忆操作流程, 然后由易及难、由简单到复杂地逐步实践, 临床实践的增加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医学生临床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不断培养年青医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3.5 加强临床技能的考核

临床教学是就业前的专业化训练的重要环节, 规范化的阶段考核也显得非常重要, 如仅有训练而不加考核, 势必影响对临床技能学习的重视程度, 进而影响临床技能的提高速度。在临床实践的每个阶段, 如: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疾病诊断、治疗计划、处方医嘱、操作技能、语言水平、服务态度等都应严格、规范, 都应列为培训考核的内容。只有规范化的、严格的考核才能有效衡量学习效果, 不断培养医学生们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 提高培养效率。

4 结语

医学教育不同于其它职业教育, 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一工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人文知识及道德品质的培养, 更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巧妙结合, 在这一培养过程中带教老师的影响、实践机会的多少直接影响医学生的培养质量, 设立带教导师制一言一行不断地影响学生, 并在带教导师的带领和监督下尽早地接触临床实践, 必然会明显提高医学生的培养质量。

摘要:针对当前中国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医学生自身的特点, 提出导师制医学生培养的教育策略。让青年医学生在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导师带领下及早接触临床实践, 有步骤、有计划的培养医德修养及临床技能, 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生,临床实践,导师

上一篇:从税法学角度看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下一篇: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