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法实施条例

2022-08-16

第一篇:纪检监察法实施条例

纪检监察机关作出组织处理的政策、法规、条例等依据(推荐)

作出组织处理的政策、法规、条例等依据

第一种组织处理是阶段性的,是为了确保案件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而采取的一种办案措施,即性质上属于调查措施。主要包括停职、调整、免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五种。适用依据主要是党章第三十六条、《行政监察法》第二十条(暂停执行职务)、《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二十六条(停职检查)、《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三十八条(暂停履行职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五条(暂停履行职责)、《公务员法》第八十二条(引咎辞职、责令辞职)、《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七十一条(免职)、《关于维护党的纪律严肃处理党风方面若干突出问题的意见》(免职)、《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免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关于在查处违犯党纪案件中规范和加强组织处理工作的意见(试行)》等。

对调查过程中先予组织处理的,如结案时认为不需给予处分的,原已作出的组织处理决定可转化为终局性组织处理予以明确;对经调查核实不存在违纪事实或者不需要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行政职务以上处分的被审查人,纪检监察机关应在撤销案件或者作出处分决定后及时解除停职措施;对调查期间被免职的,如经调查核实需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仍应按其原任党内职务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二种组织处理是终局性的,是一种可与纪律处分手段优势互补的结案方式,即性质上属于惩戒措施。按照对被审查人的影响,可基本划分为教育警示、身份资格变化、职务变动或解除等三类。教育警示类主要包括警示谈话、责令公开道歉、责令公开检讨、通报批评等四种。适用依据主要是《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责令公开道歉)、《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警示谈话)、《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警示谈话、责令公开检讨、通报批评)。上述组织处理措施只适用于前述适用依据部分所明确的特定的适用对象和范围;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实际上也是组织处理,并非独立于组织处理之外的又一种纪律惩戒措施。

身份资格变化类主要包括:

⑴关于党员管理方面的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延长预备期、劝告退党、除名、取消候选人资格等,适用依据主要是党章第七条、第九条、第十一条;⑵关于公务员管理方面的取消录用、解除聘任合同等,适用依据主要是《公务员法》第三十二条、《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试点办法》第十七条等;⑶关于干部管理方面的排除出考察对象、取消提拔资格等,适用依据主要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第十条等;⑷关于村民委员会成员管理方面的取消当选资格等,适用依据主要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七条、《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第二十二条等。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取消候选人资格、排除出考察对象等方式,在案件调查过程中也可作为阶段性组织处理使用。

职务变动或解除类除了前述第一种组织处理所提到的以外,还包括调整职务、降职、辞退、解聘等,适用依据主要是党章第三十六条、《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调整职务)、《关于各级领导干部接受和赠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的处分规定》(解聘、辞退)等。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公务员被采取强制措施和受行政刑事处罚工资待遇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04号)和《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和受行政刑事处罚工资待遇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68号)规定的“取消原工资待遇”、“取消原退休费待遇”,以及《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五十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四十四条和《关于公务员纪律惩戒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59号)规定的“降低或者取消其享受的待遇”,均不属于组织处理,而是在作出处分决定前的一种先予处理措施或者是针对被审查人在处理时已退休不再适用政纪处分所采取的替代性处理措施;给予被审查人党纪上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处分或政纪上撤职处分时,有的在处分决定中写明了降低并重新确定被审查人的职务层次的内容,这不属于组织处理,而是根据管理权限集体讨论决定后对于处分决定执行事项的明确。

此外,《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规定,未经立案机关或调查组同意,不得批准被审查人出境、出国、出差,或对其进行调动、提拔、奖励。《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也均有类似规定,这些内容属于对被审查人及有关单位在调查期间的纪律要求,不属于组织处理,也不需要另 行作出决定。

第二篇: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系列解读1-6

焕然一新的党内监督“利器”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系列解读之一

开栏的话

近日,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修订的第一部关于党内监督的规则,是党内监督的利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巡视工作条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为此,本报从今日起开设专栏,陆续刊发与《巡视工作条例》相关的解读文章,以及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认识及做法,敬请关注。

初夏的北京,花繁叶茂,生机勃勃。

6月11日,中南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一份份散发着墨香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送审稿摆在了每一位常委同志面前。总书记和政治局常委会其他同志发表了重要意见。

“要在巡视工作指导思想中增加‘从严治党’的表述。”这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明确提出的一条重要意见。

细微之处有深意。

这是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对整部条例的指导思想做出进一步的提炼和升华。

翻开修订后的《巡视工作条例》,第一章第一条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这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修订的第一部关于党内监督的规则中,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要求得到了充分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的过程可以说就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央第六巡视组组长赵文波说,“现在的巡视工作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定位和任务更明确了,也更透亮了!就是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发现问题、形成震慑。”

作为一名“反腐老兵”,赵文波在党的十八大之前就曾参加过中央巡视工作,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巡视他更是一轮不落地参与或率队出征。

“巡视工作中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新颁布的《巡视工作条例》都进行了规范,界限更加清晰。”赵文波说,同时也对我们巡视人员的思想、能力、作风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有如此感受的绝非赵文波一人。

彭文耀,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副组长。他连用好几个“更”来概括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的变化:中央更重视、要求更高、任务更聚焦、节奏更快、方式更灵活、成果更丰富、对巡视评价更高„„

“这些都得益于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巡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重新定位。巡视正越来越成为一把反腐败的利剑,剑锋所向,腐败和作风问题大量揭露,违纪违法者心惊胆寒、收敛收手。”彭文耀认为,当前巡视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也大有不同,修订《巡视工作条例》使之更好地适应巡视工作需要正是当务之急。

舟楫相配,得水而行。作为党内监督的“利器”,修订后的《巡视工作条例》是对巡视工作探索实践的理性升华,可以更好发挥巡视“利剑”作用,促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落实。

在修订后的《巡视工作条例》中,巡视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等方面与时俱进的改进,集中体现在第一章总则部分。

“《巡视工作条例》在立法目的中,增加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说法,体现了巡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有力支撑的定位。”《巡视工作条例》修订工作组成员、中央巡视办副主任张本平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姊妹篇”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全面从严治党,都对巡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大大推进了巡视工作条例的修订过程。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决不是一句空话,必须在“全面”和“从严”上下功夫。

2013年以来,中央巡视组先后开展7轮巡视,共巡视了118个地方、部门和单位,实现对省区市和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全覆盖。

张本平告诉记者,条例第二条新增“实现巡视全覆盖、全国一盘棋”,正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制度化,进一步明确了巡视范围和要求,表明了党内监督没有例外、不留空白,要形成全链条,上下联动,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10次发表与巡视有关的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要求,确立了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即: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围绕“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做到巡视全覆盖、全国“一盘棋”。

这一方针不仅被写进了巡视工作的指导思想,而且在修订的《巡视工作条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巡视工作条例》总则中第二条还明确提出:“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承担巡视工作的主体责任。”

“做好巡视工作是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具体化。作为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必须扎扎实实落实巡视工作主体责任,始终把责任记在心里、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海关总署党组书记、署长于广洲强调。

对比新旧《巡视工作条例》对巡视工作原则的阐述,还可以发现有从“坚持党的领导”到“坚持中央统一领导”,从“客观公平”到“依法依规”等变化。

“从宽泛到具体、从自由裁量到依法依规的调整,给出了明确而统一的原则标准,避免在实践中出现‘越位’现象。”赵文波认为,这样的调整既体现了法治理念,同时也是强有力的规范和指导,与全面从严治党的总目标紧密相联。(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闫鸣)

夯实巡视工作组织基础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系列解读之二

6月23日,2015年中央第二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召开。

“之前没有任何准备,也不知道去哪里巡视。”在此轮巡视被授权担任中央第八巡视组组长的宁延令回忆,巡视动员部署会议开始后才知道自己将带队巡视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彼时,距离进驻被巡视单位只有短短一周左右的时间。

巡视组组长不固定、巡视对象不固定、巡视组和巡视对象的关系不固定;巡视组组长不再搞“铁帽子”,而是一次一授权„„2013年5月,党的十八大后开展的中央第一轮巡视就探索实行“三个不固定、一次一授权”。

而今,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这一巡视组织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被写入近期公布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条例》第二章第十条明确规定:“巡视组组长根据每次巡视任务确定并授权。”

“十八大之前,中央巡视组组长一般一届任期5年,巡视组内部也有地方巡视组、金融巡视组、企业巡视组这样的划分,并有各自固定的‘责任区’。”作为一名长期参加巡视工作的“老兵”,宁延令对“三个不固定、一次一授权”感受颇深,“现在的不固定,就是让被巡视对象摸不着规律,有利于巡视组减少干扰,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

体制机制一创新,效果就很不一样。

《条例》将原有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管理”合并为“机构和人员”一章,充分吸纳巡视组织制度方面的实践创新成果:明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明确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对地方巡视工作的领导关系、明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定位和职责„„

“这一系列变化理顺了巡视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职责要求,夯实了巡视工作的组织基础。”《条例》修订工作组成员、中央巡视办副主任张本平表示,一方面,巡视工作在探索发展中的一些有效经验和做法通过制度形式固定了下来;另一方面,制约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通过修订《条例》得到了解决。

过去,一些省区市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委书记、副书记担任,由于事务繁重、分管面广,地方巡视工作时常会遇到一些尴尬。有的省区市巡视组同志说:“过去巡视结束快半年了,也排不上号向书记汇报,现在有了《条例》,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此外,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与省区市巡视工作原是“指导”关系,不利于巡视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合力。

对此,《条例》第五条明确规定: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担任,副组长一般由同级党委组织部部长担任;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加强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巡视工作的领导。

“这样的配置,既有利于突出巡视主业,始终专注‘四个着力’,发现问题,也有利于纪委、组织部门的日常协作。”张本平介绍说,而由“指导”变为“领导”,这看似一字之差的背后,却是巡视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重大创新,有利于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从而实现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

《条例》第七条明确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党委工作部门,设在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并在第八条赋予巡视办“统筹、协调、指导巡视组开展工作”的职责。

“巡视办是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参谋部,也是巡视工作的运转中枢,但之前在一些省区市存在级别不统

一、设置不规范、职能发挥不到位等问题。”张本平表示,把巡视办定位为党委工作部门,有助于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增强巡视工作的权威,设在纪委,则有助于发挥纪委在巡视工作中的优势,形成监督合力。

此外,对巡视工作人员的要求方面,《条例》还增加了“敢于担当”、“遵守党的纪律”等新要求。

“巡视要把纪律挺在前面,巡视工作人员同样要强化遵守党纪的意识。”参与十八大后全部7轮巡视的中央第七巡视组成员王凡说,“新修订的《条例》对巡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巡视干部只有勤奋工作、切实履职,敢于担当、勇于付出,遵守纪律、严守秘密,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张磊)

扩大巡视范围 深化巡视内容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系列解读之三

3月2日,农历羊年正月十二,乍暖还寒的北京城里,四处洋溢着节庆气氛,挂在院落门口的大红灯笼随风轻摆。中央第六巡视组组长赵文波和他的组员们,一大早就打理好行装,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

这一天,第六巡视组召开了两场动员会,正式进驻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开展专项巡视。

赵文波深知,这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今年首轮中央巡视的意义非比寻常——不仅因为中央作出今年完成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金融企业巡视全覆盖的决定,而且本轮巡视将首次采取一个组巡视两家的“一托二”方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情况也成为巡视的重要内容。

扩大巡视范围、深化巡视内容、创新巡视方法,正是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第三章“巡视范围和内容”的新变化。

“将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巡视全覆盖的要求写入《条例》,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条例》修订工作组成员、中央巡视办副主任张本平告诉记者。

2月17日,中央纪委发布消息: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王敏无视党的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严重违纪违法,且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最终难逃中央巡视组的“火眼金睛”。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中央巡视组发现线索查处的副省级城市领导班子成员,远不止王敏一人。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南京市委原书记杨卫泽,也都是在中央巡视过后露出马脚、现出“原形”的。

在新修订的《条例》中,副省级城市党委和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党组主要负责人,省(区、市)法检“两院”党组主要负责人都被列入中央巡视的对象和范围。

“巡视对象和范围的变化,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体现了巡视全覆盖的要求。”张本平进一步指出,全覆盖的任务明确下来,意味着巡视数量有大幅增加,各巡视组肩头的担子也就更重了。

“巡视对象和范围的扩大,让我们一下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赵文波对记者说,必须明确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开展专项巡视,探索巡视“一托二”、汇报“二合一”等新形式,实现内部挖潜。

新修订的《条例》特别增加了专项巡视条款,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巡视威慑力,更好地实现全覆盖要求。

中央纪委8月13日发布消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建一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掀开这一腐败问题“盖子”的,正是去年中央第十三巡视组对一汽的专项巡视。

对于率队巡视一汽的那段经历,中央第十三巡视组组长朱保成记忆犹新。

在进驻一汽前,巡视组认真听取各方面情况介绍,进行归纳整理和深入分析研究,将“汽车销售、资源配置领域腐败问题”确定为专项巡视重点。巡视期间,集中围绕专项重点展开深入了解,发现了多名领导班子成员亲属围绕一汽经商办企业、“靠山吃山”的腐败问题,一汽一些中层领导干部在4S店审批等方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

“与常规巡视相比,专项巡视有自己的特点与规律,时间短、任务重,不用面面俱到。”朱保成认为,专项巡视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尽早确定专项重点,要像“110”一样机动灵活,像“点穴”一样抓准问题,才能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巡视要有威慑力,就不能泛化和发散,必须聚焦聚焦再聚焦,围绕“六大纪律”、深化“四个着力”,盯住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

如果巡视内容宽泛、镜头失焦,从地域经济发展、GDP,再到金融监管、干部推荐,各种情况都要了解,就难免“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中央第七巡视组成员王凡说:“《条例》修订后,巡视组的要求更加明确、任务更加集中、目标更加具体,可操作性更强。”

“巡视是党章规定的重要制度,中央赋予巡视这么大的权力,不只是简单找几个具体的违纪问题,而是要维护党章、严肃党的各项纪律,真正体现出中央巡视的政治高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强调。

巡视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要求,在《条例》第十五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如何在巡视工作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这是每个巡视组都要回答的问题。”赵文波说,必须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严格用纪律衡量、规范党员领导干部行为,从机制、基础上解决问题,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战略目标。(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闫鸣)

依法依规开展巡视工作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系列解读之四

2013年5月27日,中央第八巡视组进驻江西。

听取专题汇报、进行个别谈话、受理来信来访„„很快,各项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展开。鲜为人知的是,受中央委托,第八巡视组还肩负着一项特殊的使命——在江西进行试点,全面抽查核实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情况。

有的领导干部不如实报告子女经商办企业情况,有的不如实报告家庭房产情况„„随着抽查工作的推进,一个个问题线索进入巡视组的视野。其中,一只隐藏多年的“老虎”逐渐现形:时任副省长姚木根申报2套房产,却被核实出12套,购房资金与其收入明显不符;同时,其妻身为国家工作人员长期炒股,本金数额巨大,与收入明显不符,却未申报。很快,姚木根的问题线索被移交中央纪委。

方式得当,事半功倍。巡视组要想当好“千里眼”,找出“老虎”和“苍蝇”,工作方式的改进创新至关重要。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顺应形势任务需要,从有利于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出发,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些行之有效的创新做法吸收进来,增加了“抽查核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情况”、“向有关知情人询问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等方式,以及“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批准的其他方式”。

《条例》修订工作组成员、中央巡视办副主任张本平告诉记者:“工作方式的改进,进一步拓宽了巡视发现问题的途径,让巡视这把利剑愈加锋利。”

2015年6月19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安众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巡视组发现其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的关键,正是《条例》新规定的“以适当方式到被巡视地区(单位)的下属地方、单位或者部门了解情况”。

2013年5月至7月,江西南昌,在此巡视的中央第八巡视组陆续听到反映:陈安众爱喝“大酒”,且总有“钱袋子”替他埋单。巡视组敏锐地意识到,这背后可能隐藏权钱交易,而在他担任过一把手的地方,干部群众可能知道具体情况。巡视组随即调遣精兵强将,前往陈安众曾经工作过的景德镇、萍乡、九江了解情况。经深入了解,“钱袋子”的身份逐渐曝光,多为房地产老板。巡视组顺藤摸瓜,陈安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问题线索逐渐浮出水面。

倒在“下沉一级”这把利剑下的省部级高官不止陈安众一人。

2013年10月31日至12月27日,中央第七巡视组进驻安徽开展巡视。其间,发现时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韩先聪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有关问题线索。巡视组当机立断,决定“下沉一级”,对与韩先聪有牵连的三名地市级领导干部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很快实现了对韩先聪所涉问题的突破。

“中管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很多都发生在其担任下级一把手期间。”中央第八巡视组组长宁延令表示,“下沉一级”了解情况,既有助于查清被巡视对象的问题,也有助于加强对下一级党政主要领导的监督,是加强巡视工作的又一有效方式。

巡视工作方式的改进,在为巡视工作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让严格依法依规开展巡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对此,《条例》不仅在总则中将“依法依规”明确为巡视工作的原则,还在其他章节中规定,“巡视组不履行执纪审查的职责”,并严格请示报告制度,明确“工作中超越权限,造成不良后果的”,将被追究责任。

“依法依规,是开展巡视工作的应有之义。”中央第七巡视组成员王凡表示,这一精神必须严格体现在巡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巡视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做到既不擅权,也不越界;既不遗漏问题,也不冤枉好人。

巡视组对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有关问题的了解,便是巡视工作依法依规进行的生动范例。

中央第八巡视组在江西通过个别谈话发现,干部群众对已经升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江西省委原书记苏荣意见很大、反映强烈。由于苏荣已不属于中央巡视江西的对象范围,巡视组立即向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请示报告,等待关于下一步工作的指示。

“请示报告,是依法依规开展巡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宁延令告诉记者,巡视过程中时常遇到一些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这时便要及时向上级请示汇报,得到指示后再作进一步工作。

修订后的《条例》还明确:“巡视期间,经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巡视组可以将被巡视党组织管理的干部涉嫌违纪违法的具体问题线索,移交有关纪律检查机关或者政法机关处理。”

2014年7月至8月,中央第十三巡视组对一汽集团进行巡视。其间,通过向有关知情人询问情况,巡视组发现一名集团领导干部和几名中层干部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经深入了解并获取关键事实证据,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巡视组将线索移交吉林省纪委。在省纪委协调下,吉林省检察院对相关8人立案查处并曝光,在被巡视单位形成了有效震慑。

“虽然所移送线索涉及的干部只是被巡视单位管理的干部,但对他们的调查,有可能牵出被巡视对象的问题。”张本平表示,“这一规定的背后,既体现了‘立行立改’的要求,也有助于延伸巡视震慑力的辐射范围。”(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张磊)

巡视成果运用的刚性约束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系列解读之五

5月4日,上海市委《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试行)》甫一对外发布,便引发广泛关注。

这个被认为是“贯彻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的一个实际举措”的规定,直接源于去年10月中央巡视组对上海的巡视情况反馈:“少数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在其管辖范围内经商办企业,群众对个别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倚仗其权力谋取巨额利益反映强烈。”

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8个月的酝酿制订,上海公布实施《规定》,成为巡视剑指问题、助推改革的一个生动范例。

巡视发现问题本身是震慑,用好巡视成果就能形成更强有力的震慑。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对巡视成果运用的各环节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从巡视报告、领导小组听取汇报、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听取汇报,到情况反馈、整改落实、巡视移交、移交后处理、督促整改、整改情况公开等,环环相扣、要求具体。

《条例》修订工作组成员、中央巡视办副主任张本平表示,这一系列要求为保障成果运用建立起了刚性的制度约束。

2014年7月28日,中央第十一巡视组进驻国家体育总局开展巡视。巡视结束后不久,一份特殊的专题报告摆在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案头。报告内容直指体育行业的不正之风:运动员选拔选派标准不明确、不公平,权力寻租现象较为严重;弄虚作假、操纵比赛、破坏赛风赛纪问题突出。

“运用巡视成果,负责任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是第一步。”张本平表示,《条例》明确规定“对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和其他重大问题,应当形成专题报告,分析原因,提出建议”,这既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巡视的震慑、遏制、治本作用。

2015年2月3日至9日,去年第三轮中央巡视反馈情况陆续公布。其中,一个细节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各中央巡视组在向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反馈之前,先向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反馈了巡视情况。

《条例》明确规定,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落实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被巡视党组织收到巡视组反馈意见后,应当在2个月内将整改情况报告和主要负责人组织落实情况报告报送巡视办。

中央第七巡视组成员王凡表示,通过“双反馈”、“双报告”,不仅把解决问题的担子交给了被巡视党组织,还压实了党委(党组)一把手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能够有效推动巡视整改。

实践证明,用好巡视成果,传导压力、落实责任是关键。除了“双反馈”、“双报告”外,《条例》第五章 “工作程序”还进一步明确了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职责——及时听取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情况汇报,研究并决定巡视成果的运用。

在巡视机构方面,《条例》还赋予了其督办职责:“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会同巡视组采取适当方式,了解和督促被巡视地区(单位)整改落实工作并向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记者了解到,中央提出开展“回头看”、杀个“回马枪”以来,一些地方已经先行先试。如,河南省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巡视“回头看”,截至5月初时便发现整改未到位问题160多个,新发现问题90多个,向各级纪委移交新的问题线索670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一轮中央巡视从动员到进驻、从反馈到整改都产生了强烈反响。“《条例》明确规定巡视进驻、反馈、整改等情况应当以适当方式公开,强化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监督,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巡视工作的权威性和实效性。”张本平说。(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张磊)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系列解读之六:

明确自身责任 严守巡视纪律

7月30日至8月3日,在进驻中国铁路总公司开展专项巡视一个多月后,中央第八巡视组“下沉一级”到郑州铁路局了解情况。

巡视组发现郑州铁路局业务招待管理混乱、账目造假等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在该局提供的接待清单中,有400多份金额在2000元以上,巡视组抓住这条线索顺藤摸瓜、深入调查。但该局招待所却以没有留存为借口,拒绝提供相关消费明细。

经查,这些接待清单中大部分系伪造。该局长期存在公款送礼品、超标准业务招待等问题,其中,某前任领导曾一顿饭吃掉1.3万余元公款,开了5瓶茅台。目前,相关违纪违规人员已受到严肃处理,并公开通报。

郑州铁路局以虚假的接待任务申请单和接待清单来应付中央巡视组的行为,正是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第三十七条中“隐瞒不报或者故意向巡视组提供虚假情况的”所指,问题性质极为严重,教训十分深刻。

巡视就是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党的十八大以来,像郑州铁路局这样“讳疾忌医”、表里不一干扰巡视工作行为的,绝非个例。

中央第八巡视组巡视河南期间,有的市县居然派人守在巡视组驻地门口,拦截本辖区内的访民。

在巡视天津期间,中央第五巡视组与时任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兼公安局局长武长顺斗智斗勇,不仅要提防被监听、监控而泄露信息,还要想方设法确保举报人的安全。

„„

“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一些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思想上不够重视,没有真正把巡视当作一次‘政治体检’。”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副组长彭文耀说,新修订的《条例》明确规定,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应当自觉接受巡视监督,积极配合巡视组开展工作。

巡视既是对巡视对象的“体检”,也是对巡视工作人员忠诚、干净、担当的检验。

《条例》修订组成员、中央巡视办副主任张本平告诉记者,除了规定被巡视地区(单位)的责任和追责办法以外,《条例》还明确了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相关支持配合部门、巡视工作人员的责任,特别是对巡视工作纪律作出了详细规范。

2014年11月24日,中央第六巡视组巡视中国石化工作动员会召开。

巡视组组长赵文波一见面就把丑话说在了前头:“中央态度坚决,就是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决不能讲情面、留余地!大家要好自为之,按照中央要求管好自己。”会后握手时,赵文波发觉有的同志手心湿漉漉的。

有时,只有“不近人情”,才能查明实情;有时,需要不露声色,防止打草惊蛇„„巡视中一场又一场博弈,考校的不仅是工作人员的智慧与定力,还有对纪律的理解与执行。

中央第七巡视组巡视某省时,当地党委派出联络组,负责日常与巡视组对接,搞好协调保障。随着巡视工作的深入,巡视组掌握了一些有关该联络组组长违纪违法问题的线索,并进行了深入了解。面对这个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巡视组上下严守纪律,没有半点儿跑风漏气。直到巡视结束时,那名联络组组长都未察觉到任何异样。

“这件事考验了我们的纪律意识。泄露巡视工作秘密是严重违纪违法行为,《条例》第三十五条写得清清楚楚。”中央第七巡视组成员王凡说。

除了要“紧把口风”以外,巡视工作人员还要时刻应对形形色色的“感情投资”和利益诱惑。

多名巡视组工作人员都向记者谈到,巡视过程中曾遇到某些被巡视对象想通过安排旅游、参观、宴请等方式跟巡视组“套近乎”的情况。

王凡说,各巡视组都特别重视严守工作纪律,组内同志之间也常常互相提醒、互相监督,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做到“打铁自身硬”。

“《条例》在完善巡视监督的同时,健全巡视工作责任制,对各方的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对违反工作纪律、履行责任不到位的情形严肃追责。”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认为,新修订的《条例》让巡视工作有了铁的规定、刚性约束,能够一抓到底、落实到位。(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闫鸣)

第三篇:学校纪检监察实施方案

学校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建设年

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落实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建设年“活动安排意见的通知(*****教发[2014]123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我镇教育战线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教育干部的纯洁性和规范性,为*****教育的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有力地干部组织保证。

一、 指导思想

以中、省、市纪委 和县委十七届六次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纪检监察规范建设年活动的开启,切实规范纪检监察工作科学化、制度化。

二、组织机构

成立*****镇中心学校落实“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中心学校校长任晖同志担任,成员由中心学校其他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心学校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杨稳柱同志担任,负责活动的开启和监督检查。

三、 活动计划 活动分两个阶段

(一) 自查自纠阶段(3月12日-31日)

各校园在认真学习《关于落实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建设年”活动的安排意见的通知》的基础上,对照《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建设年实施方案》,认真查找本单位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要求和方法措施,

(二) 全面督查(7月1日-8月31日)

自查自纠后,中心学校将对各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全面掌握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设,巩固和深化活动效果。

四、 活动要求

1.中心学校要求各校园园长每学期进行一次述职,并向中心学校交一份工作报告,按照要求,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任务,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的学校,实行“一案双查”制度。

2.加强内部管理

各校园要结合本校实际,加强自身建设,保证工作有序。重点明确工作职责,班子成员的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学习制度,议事制度。

3.从严要求自身

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纪检监察机关纪律相关规定》,中心学校将对规定情况定期、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以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当好标杆、向我看齐”活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集中开展以“严明党的组织纪律”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带头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对反映教师问题的信访举报,及时报告,认真核查,严肃处理,公开通报

第四篇:纪检监察案件公开审理实施办法

为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推进党内民主,保障党员、行政监察对象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监察机关审理政纪案件的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公开审理的原则

(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严肃慎重、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的原则;

(三)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四)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五)依纪依法与保障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合法权益相结合的原则;

(六)结合实际,因案制宜的原则。

二、公开审理的要求

(一)案件公开审理必须坚持在区纪委、监察局的领导下,由纪检监察组织,案件审理部门、案件调查部门、被调查人(受处分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共同参与,按照纪检监察案件审理的基本要求和有关程序,对调查终结并移送审理的部分党纪政纪案件,在纪检监察组织内部或一定范围内公开进行审核处理。

(二)案件公开审理应当严格按照“二十四字”办案基本要求,实行专人负责与集体审议相结合的制度。

(三)案件公开审理的组成人员是被调查人(受处分人)近亲属的,或者与案件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四)纪检监察组织公开审理案件应当严格遵守党和国家保密规定,保障检举人、控告人、受害人和其他案件知情人的合法权益。

三、公开审理的形式、范围

案件公开审理可采用庭审式公开审理、支部大会式公开审理、内部质证式公开审理和座谈式公开审理等具体形式。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可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公开审理的新形式,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党纪案件一般采用支部大会式公开审理;政纪案件一般采用座谈式公开审理。

(一)支部大会式公开审理,是由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和其所在党支部人员参加,同时因案制宜,吸收相关支部党员旁听,以召开党支部大会的形式对案件进行公开审理。

(二)座谈式公开审理,是由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和其所在单位人员参加,适当组织相关单位人员旁听,以教育座谈的形式对案件进行公开审理。

(三)下列案件应当进行公开审理: 1在本地有影响的大案要案;

2审理部门与调查部门在案件定性、量纪等方面有分岐的案件;

3开展以案论纪教育的案件;

4适用公开审理的申诉案件;

5其它应当进行公开审理的案件。

(四)下列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

1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案件;

2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商业秘密的案件;

3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4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案件;

5其他不宜公开审理的案件。

四、公开审理的程序

(一)准备阶段

1案件审理部门对调查部门移送的案件进行初审后,认为适宜公开审理的,由主审员向案件审理部门负责人提出公开审理的建议,经分管领导批准同意后进行。

2根据公开审理的形式和案件实际情况确定公开审理的参与人员。一般由审理人员、调查人员、记录人员、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委托申辩人和其他人员等组成。 3案件审理部门应将案件的调查人员、审理人员、公开审理范围、内容、时间、地点等事项,提前七日书面通知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和相关单位及人员。被调查人(受处分人)认为参加公开审理的组成人员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以及其他利害关系的,应当自收到公开审理通知书之日起三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案件审理部门申请回避。

4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可以自行申辩或委托他人申辩。经纪检监察组织批准,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可委托本部门或本单位1至2名中共正式党员(党纪案件)或国家工作人员(政纪案件)担任申辩人,协助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对案件事实、证据、定性、量纪、查处程序及适用条规等进行申辩或发表意见。委托申辩人应遵守有关纪律和规定,未经纪检监察组织批准,不得查阅案卷、收集证据。纪检监察组织也可以为被调查人(受处分人)指定申辩人。

(二)实施阶段

1主审员宣布会场纪律,介绍公开审理案件的名称、公开审理参与人员及列席人员,告知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委托申辩人的权利和义务;

2由案件调查人介绍案件的调查过程,阐述被调查人(受处分人)所犯的错误事实、性质、处分依据; 3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对调查组认定的案件事实进行陈述、申辩;

4案件调查人对调查组认定被调查人(受处分人)的案件事实进行举证。必要时,可按照有关规定出示证据,交被调查人(受处分人)辨认。

5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及其委托申辩人对案件事实、证据、定性、量纪、查处程序、适用条规等进行申辩;

6案件调查人对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委托申辩人及其他人的申辩意见进行说明;

7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对案件事实、定性、量纪作最后陈述;

8主审员对公开审理进行总结,有关人员审核现场审理笔录并签名。

(三)呈报审批阶段

1案件审理部门制作审理报告,公开审理的情况应当在审理报告中反映。如果认为案件事实、证据、定性还不够充分,需作进一步调查,经分管领导批准后,移交给案件检查部门做好补证工作;

2公开审理的党纪案件,仍须由党的支部大会讨论表决并形成决议; 3将案件审理报告提交区纪委常委会或区监察局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按干部管理权限需履行批准手续的,按规定程序办理后下达处分决定。

第五篇: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抓重点促全局,抓典型上水平,抓特色聚亮点,抓落实重实效”的四抓方针,确立2010年案件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和指导思想

抓自办案件提高案件质量,抓基层办案稳定案件数量,抓案件管理确保依法依纪办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查办案件的途径和方法,加大查办案件力度,进一

步提高案件质量,优化案件结构,同时程序和实体并举,确保依法依纪办案。

二、具体实施方案

(一)抓重点

1、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力争年内查处1-2起在全县影响的大案要案。

2、完善对基层的量化考评办法,确保在特殊年份案件数量相对稳定。

3、改善案件结构,规范办案程序,提高案件质量,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办案工作。

4、强化业务学习,熟练掌握办案基本功,提高办案人员依法依纪办案的能力。

(二)抓典型

1、开展全县-2010优质案件,办案能手评选活动,促进案件查办工作的整体发展。

2、深入剖析3-5起典型案件,充分发挥查案的治本功能,通过办案查找发案单位在体制、机制方面的漏洞,提出整改建议。

3、在乡镇和县直局委各抓一单位的案件查办工作,重点总结推广1-2起基层查办案件的经验,从而以点代面促全局。

(三)抓创新

1、建立案件预审制度。每起案件查结后,指定主办人以外的人员,对案件查行预审,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室内,进一步提高案件质量和案(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卷质量,提高办案能力,增强大审理观念。

2、建立案件主办人竞争制度。对案件线索,实行公开竞争制度,根据竞争人办案计划的可操作性交办案件,调动查办案件的工作积极性,克服线索资源流失,增强办案的责任心。

3、建立一案一总结制度。认真总结办案经验。结办案中存的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四)抓落实

1、坚持每周五学习制度。针对年终考评中我县在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增加业务学习内容,提高案件查办整体工作水平。

2、建立全县办案人员人才库。本年为各级党委换届的特殊年份,建立采取集中时间,集中办理,可以开展办案月等活动,根据办案人员届时不足问题,可抽调人才库中的办案人材,参于到县纪委所办案件中或实行交流办案格局。

3、严肃工作纪律和办案纪律,严格执行各项办案工作制度,杜绝各类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4、强化程序意识,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和《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办案,不断提高依法依纪办案水平,做到文明办案。

5、每起案件查结后,案件主办人要负责写出案发单位在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一个月内反馈给发案单位,实现案件“资源”的再利用。

6、下半年召开一次全县案件交流会和优质案件办案能手评先活动,以至2010年所办案件为素材,探讨总结好的办案方法和技巧,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推动整体办案工作。

7、全年在市级或市级以上纪检监察刊物上发表1-2篇案件剖析或经验材料。

8、完成上级机关和本委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上一篇: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下一篇:局机关财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