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研究生论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务管理研究生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留学研究生教学实践,总结了语言交流、会计基础、资本市场理解、关注实践问题等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与特点,并在双语交流、基础知识统一梳理、向管理视角扩展内容、提升实务技能、考核评价体系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成效的教学改革探索。

第一篇:财务管理研究生论文

基于文化管理视野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摘 要:研究生教育管理作为一项较高层次的教育管理活动,走向“文化的管理”已然是新世纪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对“文化管理”科学理论和“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本质的阐释,对文化管理视野下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构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以人为本

“没有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就无从谈起。”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整个高校教育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及科研水平。良好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和学术文化氛围,对广大本科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表率作用,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谓“文化管理”理论是一种以“文化”为核心的管理理念,用文化管理科学理论探寻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就要从理念上重视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克服以往管理理论的片面性,防止研究生个体价值观的片面发展;制定符合社会发展和研究生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形成以“文化管理”为核心的研究生柔性管理机制,构建个体价值与社会文化价值相统一的教育评价机制。

1制定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目标

一直以来,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始终缺乏统一的教育管理目标,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因此研究生教育亟需引入文化管理理念,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培育,构建统一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以中国传统文化滋养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高校应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适宜大学文化的、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研究生教育相适应,并将传统文化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培育研究生的基本土壤,将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作为教育根本目标,引导他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完善以“文化管理”为核心的研究生柔性管理机制

相对于传统的“刚性教育”而言,文化管理更注重“柔性管理”,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根本标志,在遵循个体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对教育或管理的对象往往采取非强制性手段,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教育客体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励和释放人的积极性,使他们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从而实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目的。”高校要将研究生教育加以延伸,深入研究生群体的“研究性”学习生活中,特别是研究生导师,要以关怀精神、亲和的态度与研究生接触,在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和主体地位,与研究生群体进行平等“对话”,充分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决定权,将高校的规章制度内化成为研究生群体“自愿”和“自觉”的行动。让他们在参与各项事务管理中培养民主、参与和服务意识,柔刚并举、刚柔兼济,促进其全面发展。

3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机制

教育与管理均来源于文化,既源于文化又創造文化。教育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教育和对“人”的管理。教育文化管理就是以高校的文化为载体,本着依靠人、理解人、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的原则,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影响并推动学校的教育发展,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打造文化品牌的目的。从深层意义上说,教育文化管理的本质就是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是对教育对象中的成员施以无形的、潜在的、隐性的文化影响,通过理性关注和价值引领,“引导并调控组织和成员的心态和行动”,通过对这种“文化影响”氛围的心理认同,增强群体凝聚力,进而实现高等教育目标与个体价值追求的理性整合,“使组织和成员进入自为状态”,最终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实现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和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4构建个体价值与文化价值相统一的教育评价机制

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定义为“教育评价活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传统的研究生教育管理评价往往是管理层的主要工作,容易造成因管理者的个人喜好进行评价,导致评价所要获得的信息不充分而抑制研究生群体的主体首创精神。由于研究生是我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处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较高层次,他们的这种“精英性”特征意味着研究生群体具有自身独特的道德水准、政治立场和精神风貌。必须构建一个“研究生个体价值与社会文化价值相统一”的合理的评价机制,要树立起与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价值观、平等价值观、法制价值观、个性价值观、整体价值观等新的价值观念。这种评价机制从价值取向上表现为以人为本及社会发展相统一的评价理念,不仅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而且体现出很大程度的深刻性,既尊重了作为教育活动中主客体的人的自然发展,也强调了研究生教育管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使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核心价值得到突出和提升。

参考文献:

[1]于钦明,左军,崔国红.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疏导研究[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2]邹永松.基于文化管理视野的高等教育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7).

作者简介:

王贺(197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研究。

参与课题:本文为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研究(课题编号JGXM_HLJ_2014123)”成果。

作者:王贺 金阳 穆光锐 张喜武 曹明明 刘乐 徐慧馨 于钦明

第二篇:留学研究生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探索

[摘 要] 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留学研究生教学实践,总结了语言交流、会计基础、资本市场理解、关注实践问题等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与特点,并在双语交流、基础知识统一梳理、向管理视角扩展内容、提升实务技能、考核评价体系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成效的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 留学研究生;财务管理;课程教学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快速发展,来到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日益增多。长期来看,这些来华留学生在我国的对外经贸往来、国际交流合作中必然会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而,对他们的教育,应该也必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庆邮电大学自2000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招生单位,也是全国首批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的高校之一。目前,学校有来自59个国家的长短期留学生600余人在校学习。随着在校留学生数量的日益增长,如何针对留学生特点,探索适合的教育教学方式,有效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依托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分析、总结提升留学研究生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一 留学研究生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与特点

1 汉语语言障碍

虽然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进行了较长时期的汉语集中学习,但总体而言,留学生的汉语能力是较为薄弱的,水平参差不齐。无论是课堂教学的理解,还是课后的交流讨论,语言带来的教学障碍都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此外,即使是汉语水平较好的留学生,其汉语应用能力也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用语的交流上,而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较多的专业术语表达,而这往往成为深入理解、掌握的障碍。

2 会计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财务管理课程中,相当一部分内容的学习都需要一定的会计知识作为基础:财务分析、财务计划与控制的学习必须了解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与类别,并深刻理解资产负债的平衡关系以及企业利润计算的逻辑,同时需要厘清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联系与区别;筹资管理、财务杠杆、资本成本测算与结构决策等必须理解税收原理及其对税后利润的影响;投资决策则需要深刻分析折旧与税负对现金流的影响,进而才能正确计算折现与非折现现金流。虽然各国的具体会计准则存在较大差异,但就财务管理所需的这些会计基础知识而言,主要是一些通用的原则与原理,为国际会计准则所适用,因此有必要也应该予以前置性掌握。

但由于留学研究生此前在各自国内的专业学习基础与工作经历有着较大的差异,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少数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这些基础会计原理而同时也有部分学生甚至还停留在会计知识空白的阶段,这给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授与进度安排带来了不便,也带来了挑战。经统计,近三年财务管理开课时留学研究生的会计知识水平如表1所示。

3 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不一带来的理解障碍

我国的财务管理教材,较多地借鉴了西方的财务管理理论,这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整体趋势是相适应的。西方的财务管理理论是建筑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上,其研究的诸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股利决策等基本、重要的问题,基本都是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虑如何面向成熟的资本市场环境进行合理有效的投融资以及股利分配决策。然而就我校留學生来源国的构成情况来看,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本身较为滞后,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较为明显的障碍。尤其是来自蒙古、柬埔寨以及非洲一些经济较为落后国家的学生,由于本国资本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上市公司很少,发展很不规范,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力也极为有限,他们对构建于成熟资本市场基础之上的相关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显得尤为吃力。与此同时,由于本国缺乏相对应的资本市场环境,相关理论的普遍适用性受到市场环境的限制,这些学生对这部分理论能否满足其日后工作与实践的需要也可能产生疑问,并进而给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带来消极影响。

4 更加关注实际问题解决的应用导向

在留学生中,留学研究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有着较为明显的特点:(1)整体而言他们的年龄相对较大,超过三十岁的也不在少数,因此思想较为成熟、学习的目的性较强;(2)很多学生在入校前都有一定的工作与实践经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相关知识内容与实践联系的紧密程度,会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判断,并且更加关注实际问题解决的应用导向;(3)存在一定的急功近利思想,对于直接作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内容更有学习主动性,而对于与实际问题联系较弱、作用相对间接的知识内容则相对缺乏学习积极性。

二 留学研究生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1 双语交流,以英语弥补中文沟通不畅的问题

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的理论与知识,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障碍,教师必须尽量想办法帮助予以解决,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虽然课程要求是中文教学,但囹圄于留学生的中文能力水平,以英文沟通的方式予以补充仍然是必要的、有益的,尤其是在一些重要概念与理论的讲解过程中,英文方式的辅助解释往往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中文授课的留学生而言,尽快掌握中文环境同样是他们的学习任务目标,因此,对英文交流补充方式的使用,并不宜过于频繁,而主要是运用于一些关键、重要的环节,这主要通过两种方法进行判断:一是预先准备法,即教师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与既往的交流经验,预先判断可能遇到交流障碍的关键概念与理论阐释,并提前做好相关的英文解释与沟通准备。二是实时观察法,即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集体或大部分突然出现较为茫然的表情,教师就需要及时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及时判断与获取学生的关键障碍环节,并考虑是否以英文阐释的方式予以补充。

此外,由于英文与中文表达视角的不同,在一些重要的基础概念中运用双语进行阐释,还有助于扩展概念理解的广度与深度,帮助留学生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理解。例如资产负债表,中文名称的命名逻辑主要是基于会计要素的会计对象基本分类,而对应的英文为balance sheet,直译为中文是余额表,更加强调该表中各项目相对于利润表项目在期末具有余额的核算属性;利润表的中文名称往往让留学生初学者以为该表的计算结果应为正的利润,而英文的对应名称为P&L(Profit & Loss),更为直观地反映了该表的核算结果既可能是正的利润,也可能是负的亏损。

2 统筹兼顾,对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进行统一梳理

面对留学研究生会计基础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如果简单地采用针对国内学生的一刀切方法,让学生自行在课外对会计知识进行补充学习,则很容易出现两极无法兼顾的被动局面:会计基础较差或缺乏的学生会感觉学习的障碍点、困难点太多,无法及时理解从而迫使教师放慢教学进度;而时常由于会计基础知识的阐释而被打断或停滞的教学进程,则会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认为进度太慢甚至感到不耐烦,进而影响其学习兴趣。因此,必须考虑留学生的知识背景差异,结合财务管理课程学习的实际需要,统筹兼顾,对重要的会计基础知识进行集中式地统一梳理,搭建好必要的课程基础知识平台,否则必然给本门课程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困扰。

经过反复的摸索与验证,需要进行集中梳理的会计基础知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恒等关系及其决定的资产负债表编制逻辑;二是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收付制的联系与区别;三是资产折旧(摊销)的概念与计算逻辑,及其对利润与现金流的不同影响;四是企业所得税的基本原理与计算,以及有关费用项目的抵税原理;五是企业利润表的结构与编制、计算逻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留学生们都能够在3~4个课时的时间范围内,充分掌握这些知识,为进一步课程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立足实践,教学内容由市场视角向管理视角的扩展

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资本市场中的上市公司决策背景展开,然而对于主要来自资本市场欠发达国家的留学研究生而言,鲜有上市公司的工作机会与环境。就他们已有的工作经历与经验而言,投资、融资乃至股利决策等,都属于公司运营过程中的偶发事项,并且有关理论未必适用于其所在国的市场环境,他们更加关注也更感兴趣的,是能够适用于其所在国经济环境的、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与内容。

财务管理课程应树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教学理念,在“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学”不能满足留学研究生实践需要的背景下,我们的做法是立足实践,进行教学内容由市场视角向管理视角的扩展。具体而言,就是在传统的投资、融资、股利决策三大模块以外,结合留学研究生面对的主要市场与企业环境,扩展财务分析、资产管理、现金流量管理以及成本费用管理等模块,更多地考虑一般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实际问题。此外,将企业的战略计划、经营决策、资源分配以及绩效评价等日常经营环节与财务管理建立连接,并将风险报酬与时间价值的理念融入财务管理体系,充分体现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统领、控制功能。例如,引导学生考虑聘请外部职业经理人,分析如何合理评价其绩效表现并制定激励性薪酬计划。在逐步推进的分析中,学生们逐步体会到单一的收入或利润指标维度的问题与缺陷,并深入理解到适当运用财务分析工具与手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教学实践表明,立足于实践需要,积极向管理视角扩展的财务管理教学内容,极大地提升了留学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4 提升技能,加强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留学研究生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中,常常会有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疑惑,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本门课程的理论内容中往往会涉及大量的公式以及复杂的计算,例如资金的时间价值、资本成本的测算、投资决策指标的测算等。而学生们根据既有的工作经验,认为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进行这些复杂的计算,尤其是在一些指标存在动态调整的情况下,关联运算将变得十分庞大和复杂。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学生们往往对涉及复杂计算的内容兴趣不高,即使勉强掌握,也容易遗忘,并且难以在工作实践中考虑这些理论知识的应用。

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将企业实际工作中一些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方法、工具引入到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技能,增加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例如,EXCEL软件工具在企業财务管理实务中应用极为广泛,其强大的数据计算及图表功能不仅能够让繁琐的计算过程变得简单容易,还能以可视化的形式将计算结果甚至过程予以形象地呈现,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项目投资决策中常见的内含报酬率测算,如果在项目评价年度内的现金流量相等,则往往在计算相应系数的基础上,通过查表结合插值法来进行测算;而当各年现金流不等时,则需通过多次试验估计内含报酬率的可能范围,然后再运用插值法。如果以手工计算的方式演示这一计算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过程繁琐并且容易出错,学生也因此而认为这一计算的掌握困难重重,缺乏实用价值。然而在引入Excel工具进行计算演示时,计算过程显得清晰简单,结果准确,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使用兴趣。更进一步,通过引入其中的IRR函数,通过输入各年的现金流数据可即刻得到内含报酬率的计算结果,并且计算结果可以随着相关参数的调整而实时调整,大大提升了计算效率。此外,利用Excel的图表生成功能,将计算过程与结果进行直观展示,进一步加强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考核创新,建立素质能力导向的综合性评价体系

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长期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这样的考核方式在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及有关公式、计算的掌握方面较为有效,但很难对学生应用导向的素质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另外,传统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下,留学生们通过考前突击往往也能获得考试通过的结果,就会放松平时的学习自我要求,而这既不利于知识能力的真正掌握,也不符合学校及政府加强留学生过程管理的要求。因此加强考核创新,建立素质能力导向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就十分必要。

具体做法上,适度降低期末闭卷考试在总体成绩中的比例,增加平时表现得分的比重。平时表现考核中,以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到过程教学中。例如可以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综合表现、时常以口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测、在学期的后半段,布置财务综合分析、决策类的大作业,考查学生在大作业完成过程中的资料搜集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等。需要注意的是,平时考核的对象往往是以开放性问题为主,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何做到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合理就尤为重要。为确保这一考核要求,教师需要及时与学生就平时考核的依据与结果进行沟通,认真听取学生反馈,从而真正发挥考核机制在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上的正向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军. 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基本定位与应对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4(8):88-92.

[2]张爱辉.基于业务素质培养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 财会通讯, 2013(1):48-50.

[3]揭志锋.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探析[J].高教探索,2016(8).

[4]陈亚. 思维导图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7):65-70.

[5]张强,杨淑娥.关于财务管理教学内容安排逻辑及重点难点讲解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3):113-114.

作者:张泽华

第三篇:注重过程管理——构建科学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

[摘 要] 构建科学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是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趋势。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摆在研究生培养单位面前的最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其他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学校构建科学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的若干方面内容。

[关键词] 研究生 培养 管理体系

教研项目: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探索与研究2008JX35);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工科土建类院校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实践和研究2007jyxm09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快速增加,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我国研究生的教育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招生的人数以每年以大约5%的比例快速增长。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主要包括两个途径,一是原有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增长,二是增加新的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一方面给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也给研究生培养单位尤其是新增的培养单位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摆在研究生培养单位面前的最重要课题,而构建科学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

笔者所在的安徽建筑工业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土建类学科特色鲜明,工、管、理、文、法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07年开始研究生教育培养,其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級应用型人才。学校在开展研究生培养教育之初就注重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把构建科学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作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重点。

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主要包括针对学科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以及针对研究生个体特点的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教学、中期考核、论文工作等环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紧紧围绕以上培养环节,注重培养过程管理,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

一、完善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与修改程序

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它规定了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了专业要求的课程体系,规定了各教学环节的配置及其内容,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依据和准绳,是学位条例的具体实施细则,同时体现出培养单位对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水平和培养质量。

研究生培养方案应具有的可行性和持续性,由于我校研究生教育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所以我校在借鉴、吸收、消化其他兄弟高校的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科特点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在具体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上,学校遵从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原则,使其成为“五化一体”的全方位立体研究生培养模式。同时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设置都要服从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沿,确定让研究生掌握哪些理论基础、开设哪些课程。同时我校还积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来我校开设新的课程和讲座,包括引进优秀教师、教材和先进的教育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今后我校将鼓励教师开设内容新颖、具有足够的前瞻性和宽广度的课程。我校正积极探索让研究生课程设置从学科和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知识结构出发,避免取决于现有教师的能力而开设一些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的课程,让教师传授的知识既新颖又有深度,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既易吸收又实用。

科学合理的制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培养方案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不断更新和可持续的,它需要根据学科专业的研究进度和社会、市场的需求做适时且适度的修订和完善。

二、制定符合研究生个体特点的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根据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结合研究生个体特点以及导师的研究特长,制定的研究生培养具体实施内容,包括研究生的具体研究方向、研修的具体课程、阅读的专业文献、发表的专业论文、听取的学术报告、社会实践等内容。

如果说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那么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就是这种总体设计的具体落实。我校在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时,综合考虑了以下几方面因素:

首先,培养计划制定要合理。我校研究生培养计划按照“一人一计划”的制定措施,切实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让制定的研究生培养计划更实用更合理。

其次,培养计划目标要明确。让每位研究生规划明确,同时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将有助于研究生对自己的未来研究生学习过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再次,培养计划要与科研项目密切联系。紧跟科研项目,让研究生以后将所学的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的科研项目当中去,让学有所用,乐在其中,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规范研究生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智力资源的开发和储备的过程,可以为研究生下一阶段的学位论文打下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提供长久的学术支撑力。因此,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环节,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笔者所在的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在开展研究生教育之初就高度重视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工作,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研究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首先,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教学管理制度,使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我校在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上采取了“拿来—吸收消化—实践—完善”的模式,最终形成学校的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的一系列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二方面:

一是在充分调研吸取其他研究生教育历史比较长的高校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从课程分类、课程的开设与变更、排课、选课、成绩的考核与管理、课程的免修与补修等方面,形成了学校的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制度。

二是从教材选用质量、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等方面入手建立了教材评估制度、任课教师的选任与考核制度、日常与期中教学检查制度、教师和学生信息反馈以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等完整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其次,建立完善的研究生教学管理体制,配备优秀的研究生管理人才。

再次,推进信息化管理,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研究生培养管理系统。我校正在逐步建立研究生信息系统,提高研究生管理效率。

四、建立系统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制度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主要成果,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主要依据,直接体现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校在开展研究生教育之初,就从以下方面着手构建系统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主要对研究生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我校通过建立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对研究生思想品质、课程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等进行全面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研究生是否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依据。

其次,建立研究生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制度。研究生开题工作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研究生的科研开展和论文质量。重视论文开题就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好途径和好的开端。为此,我校规定所有研究生在做好文献检索并写好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经导师审查合格者,方可进行开题,以避免重复研究。为确证评委有充分时间了解开题报告的内容,开题报告初稿必须在开题前7个工作日送达评委委员会。通过采取以上各种措施确实把好研究生开题关和论文质量关。

再次,建立研究生论文的预答辩和盲审制度。鉴于我校研究生教育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学校把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放在论文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建立论文的预答辩制度,在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完成之后,送审之前,由学校组织相关校内领域专家对论文作者进行预答辩,通过以后才能将论文送审。二是将所有的学位论文均送往给校外专家进行盲审,盲审不合格者不予答辩。

第四,建立研究生论文检测制度。为了加强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防止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和不当引用行为,提高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与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签署了“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使用协议,利用该系统对学校所有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作为是否进行论文送审和答辩的重要依据。

五、建立研究生延期毕业和淘汰制度

笔者认为,研究生毕业论文只是对研究生期间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我校注重的是研究生写论文的过程,而不是让我们的研究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写论文。为了提高我校研究生质量,我校采取了适当比例的研究生延期毕业和淘汰制度。如果研究生在规定时间内不能修满学分或者论文不合格者,将会被淘汰,这也将促使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校建立研究生延期毕业和淘汰制度主要遵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研究生延期毕业和淘汰制度建立要科学合理化。让研究生了解学校建立该制度的出发点,以此得到研究生群体的支持并在研究生中得到大力宣传,并听取研究生学生代表的意见不断补充和完善该制度,让在制度实施的基础上更好的保护研究生群體的利益,让其更科学合理化,同时得到研究生的支持和拥护。

其次,研究生延期毕业和淘汰制度建立要严格规范化。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所以我校在建立该制度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其严格规范化。因此我校在该制度上也建立了一些高压红线,告示学生让其严格遵守不可触动,比如违反校纪校规,学术造假等方面。

再次,研究生延期毕业和淘汰制度建立要可持续化。制度的建立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其可持续化发展,我校在这方面正在努力探索建立相关措施,比如,我们定期召开研究生学生代表交流会,及时得到研究生反馈信息并补充相应合理应对细则,使我们的制度能可持续化发展。

六、结语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笔者相信,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将在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构建科学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将会迈上新的台阶。

参 考 文 献

[1]张红亚.地方土建类院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高等建筑教育2010年第19卷第5期;

[2]刘茂才.立足社会需要强化培养特色——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在艰难中发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1期;

[3]张应春.孙友松丁毅强关于加强研究生教学工作的若干思考.高教探索2004年第1期;■

作者:孙永 张红亚 李梅

上一篇:现代农业新技术论文下一篇:化学与人类生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