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钢筋偏移处理方案

2022-09-09

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内容,有着自身的格式和内容,那么一份详细的方案,应该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柱钢筋偏移处理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柱钢筋偏移处理方案

剪力墙柱钢筋位置偏移整改方案

一、工程概况

13#楼基础-1.70m承台浇筑完砼后,发现个别剪力墙、柱钢筋明显存在偏移定位线现象,主要原因是插筋的固定措施不到位,浇捣砼时钢筋受冲击偏移及个别位置定位错误造成。

二、处理方法

为了尽量减少墙、柱偏移对工程结构受力的影响,现对该位置位移钢筋做以下处理。

1、钢筋偏移在20㎜内的情况:

把钢筋做轻微斜弯调整,竖筋在砼面15㎝高度范围内按不大于1:6坡度斜弯调整,向外斜弯时,该位置用同等级型号钢筋做L型加固处理。高度为800㎜,弯钩宽度同墙、柱宽;向内斜弯时,该位置砼加厚5㎝,高度为15㎝.

2、钢筋偏移位置较多时,无法采用上条处理的情况: 采用植筋处理。植筋施工技术措施

定位及钻孔:在现场进行放线定位,标出钻孔位置,使用电锤进行钻孔,孔径>d+6mm,钻孔深度为20d。在钻孔过程中,若遇到钻孔部位钢筋太密而无法按设计要求位置钻孔时,可在其附近钻一附加孔洞, 植入钢筋, 原钢筋仍按正确位置放置( 即搁在正确钻孔部位上)。清孔:

钻孔成型后应对残积于孔内的灰尘进行清理,首先使用圆形长条毛刷进行反复刷扫,扫出大部分的粉尘,余下的利用压缩空气或专用吹风

机吹净。调制结构胶:灌胶植筋所使用的结构胶是以分子原料为主体的双组合高强粘结剂,对金属及非金属均具有很高的粘结强度,将其搅拌均匀,直接用送胶棒,将胶灌进孔内,且胶量应占孔体积80%以上。钢筋埋植将钢筋插入灌有结构胶的孔内,并旋转钢筋,反复的插入拔出,将孔壁残存的灰尘搅入结构胶内,直至附在钢筋上的结构胶表面不带有灰尘。将钢筋扶正固定,在胶固化前不能扰动钢筋,以免影响锚固效果。结构胶初凝时间很快,从拌胶到植筋完毕整个工序应在30 分钟内完成,植筋完成24小时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结构胶初凝结硬后,不可再用于植筋。

中泰建设火龙岗安置区北地块项目部

2011-8-10

第二篇:柱钢筋露筋处理方案

1#组团一层框架柱有部分(2根箍筋)钢筋露筋,造成柱露筋的主要原因是:

1、 柱梁钢筋碰撞,为尽可能保证梁有效截面,施工时柱保护层由设计的3CM改为2。5CM;

2、 钢筋砂浆保护层块悬挂太少;

3、 柱混凝土浇筑时,钢筋工责任心不强。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 对已露筋的钢筋刷防锈漆二遍;

2、 用防水砂浆分两次进行粉刷,粉刷厚度不超过1CM;

3、 二层以上的柱钢筋保护层采用钢筋保护层专用的塑料卡,确保钢筋的保护层。

涟水县建筑工程公司淮阴 工学院学生公寓项目部

第三篇:柱、墙纵向钢筋偏位原因及处理方案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材料、工艺、管理等许多方面的因素,经常会发生墙柱钢筋偏位的现象,在这里概述一下钢筋偏位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建议,以供参考。

一、引起柱子和高层剪力墙纵向受力钢筋偏位的主要原因

1、柱(剪力墙)的轴线放线不准确、基础定位不牢固。

2、柱(剪力墙)模板搭设撑拉不牢,尤其是模板上口的刚度差,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筋往往被梁筋挤歪而偏位。

3、柱(剪力墙)的钢筋保护块固定不到位。

4、柱(剪力墙)的钢筋插筋固定措施不到位,上部又缺少箍筋约束。

5、浇捣砼时柱(剪力墙)的钢筋受冲击及振捣不正确产生钢筋偏移。

二、钢筋位置偏移的控制措施

1、墙、柱竖向钢筋在基础内就要精确定位、固定牢靠,可与基础钢筋焊接在一起。

2、 楼层模板安装好后应将轴线引测到模板面上,在梁柱交接处应按照轴线引测点用两个箍筋与柱纵向钢筋点焊固定,同时绑扎上部钢筋,在楼面以上500mm处用柱 箍筋点焊固定;柱子和剪力墙等竖向构件的模板要按规范安装,且满足一定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增强钢筋骨架的整体性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

3、 柱子和剪力墙等竖向构件钢筋应采用“定距框”方法控制主筋位置。“定距框”是用于限制剪力墙、暗柱和框架柱纵向主筋的工具,根据需控制部位的尺寸大小,可 以预制成多种规格的拼装式“模板”,可以周转使用,根据柱截面 大小竖向钢筋的数量设计间距使用Φ12~14钢筋制作定距框。

4、加强混凝土浇筑工人的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浇筑混凝土时泵口不得直接对着钢筋,振捣时不得长时间振捣钢筋。

三、对钢筋偏位可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墙、柱竖向钢筋偏位20mm以内的,将钢筋轻微弯斜调整到规定的位置。

2、墙、柱竖向钢筋偏位在20mm及以上的,凿除根部砼保护层,按不大于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如图一),折弯范围箍筋另加密50%。

3、墙、柱竖向钢筋偏位超出50mm的,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可按照同侧墙柱竖筋根数构造重新值筋,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在偏移侧把剪力墙柱尺寸加宽10~30㎜(应经设计人员及建设单位同意)。

4、墙、柱竖向钢筋偏位较大时,应根据专项加固方案拆除原混凝土重新浇筑。

第四篇:浅谈钢筋混凝土柱质量缺陷处理方法

摘 要: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柱的质量问题已经越来越普遍、越来越突出,有时甚至酿成质量事故。本文根据钢筋混凝土柱常见的质量问题,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一些处理方法;通过一个案例,介绍了在实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柱质量缺陷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质量缺陷 处理方法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发展,现在的建筑越建越高,框架、框剪、束筒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越来越多。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尤其是钢筋混凝土柱的浇筑质量对结构的安全性尤为重要。现结合工程实际,对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柱常见的质量缺陷及处理方法谈几点体会。

一、混凝土柱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处理方法

1、蜂窝

这是混凝土施工中最常见的一种质量缺陷。对于混凝土柱,蜂窝主要出现在柱子根部和上下两块模板接缝处。表现为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严重影响混凝土构件的观感及质量。形成蜂窝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是:(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石子、水泥材料加水不准确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模板缝隙不严密,水泥浆流失。(5)钢筋较密,使用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大。 常用的处理方法:对于小蜂窝用清水、钢刷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的蜂窝要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石子和浮浆并刷洗净,支与柱面呈v型模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2、麻面

在混凝土柱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形成的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凝固的水泥浆等杂物未清理干净。(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4)模板拼缝不严密,局部漏浆。(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处理方法:表面做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就在麻面局部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的去除石子的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

在混凝土柱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其产生的原因:(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卡住,未振捣密实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2)混凝土离析,严重跑浆,振捣不实。(3)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等杂物,混凝土未充分注入模板内。

处理方法:将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和浮浆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比原柱大一些的和柱面呈v型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膨胀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露筋

混凝土内部主筋、架立筋、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其产生原因:(1)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破碎、位移、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柱子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处理方法:(1)表面露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平;(2)露筋较深: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再用钢刷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涨模

涨模是指混凝土浇筑以后,模板发生了向外侧的位移,使得混凝土柱变大的现象,此缺陷严重影响观感及结构安全。产生的原因:(1)模板侧向支撑刚度不够,模板太薄强度不足,夹挡支撑不牢固。(2)柱模中柱箍间距过大。(3)振动棒振动使模板松动等。

处理方法:拆模后凿除不合格混凝土,用高一级标号的混凝土或砂浆人工补齐,满足强度质量标准,并保持湿润养护状态。 一般混凝土柱浇注时,对侧面模板压力很大,应注意控制初凝前的浇注高度不要过大,并要随时观测和检查模板、支撑的变形情况。

二、工程实例 现在以郑州市某建筑工地为例说明钢筋混凝土柱质量缺陷处理方法。该工程为框架结构,柱高3m、截面为600×600方形柱。混凝土浇筑完毕柱模板拆除后发现有三根柱子出现不同程度的漏筋、空洞、麻面现象。 处理方法:

1、经检测部门现场检测,原无缺陷部位砼标号达到设计要求。

2、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用原混凝土配合比的去除石子的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对漏筋、缺陷较重部位:

(1)凿除所有松动混凝土。

第五篇:钢筋混凝土柱位移整改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2012-1-1

1B3.1

钢筋混凝土柱位移处理方案

一、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1#楼 建筑面积:平方米

结构类型:框架/六层,总高米,跨文秘助手。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结构布置情况:

框架多连柱独立柱基:ZJ-15;柱底标高-2.000m;(见下图)

三、事故原因分析:

混凝土多连柱的独立柱基础,没有认真定位复线不慎造成○17至○19轴与○K轴交点的两个柱在浇筑完第一台阶时发现柱向○H方向偏移了300mm(如图1)。经分析基础底板大小、配筋无误与图纸设计相符,对柱受力无影响。

四、处理措施:

1. 在第一节台阶顶再布一层双向Φ12@200钢筋网,有以柱筋的锚固作用,再重新将正确位置的柱纵筋布在钢筋网片上,柱脚钢筋长必须满足设计锚固长La,为了更好的锚固将原错位柱钢筋与现立钢筋连成一体,此时可以浇筑第二节台阶,连体柱浇至基础梁顶面为止再作调整。(见图3剖面)。

图 3

上一篇:中共利辛县委组织部下一篇:中国纪录片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