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服务的新模式

2023-02-26

第一篇:社区公共服务的新模式

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新模式探索研究

喀旗第十六届金融理论研讨会论文

一、创新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新的形势下,创新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对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村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①有利于培育良好的农村金融市场。近年来,随着各级对“三农”工作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金融服务“三农”的进展在逐步加快,服务“三农”的领域在不断拓展,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但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信用环境不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有序、有效的竞争等,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中国农村的分散性特征决定了农村金融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金融发展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又决定了农村金需求是多方面且不断变化的,因此任何一个金融机构都不可能仅靠自己的力量满足农村金融的需求。创新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构建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培养竞争性金融服务主体,可以进一步激发农村金融市场活力。②有利于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这些年来,我国农业农村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在去年,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 年稳定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 元大关;农民工就业快速回升,工资水平有所增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科教文卫保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民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其服务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继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必须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③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自从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条件起, 截至2009 年底我国已设立村镇银行148 家,根据规划,到2011 年我国需发展村镇银行约2100 家。这一发展趋势预示着新型农村银行机构将成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主体。创新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建立竞争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仅有利于涉农中小企业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有利于农民满足生产性贷款,而且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农村“贷款难”问题。构建起既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合作性金融机构;既有大银行机构,又有中小型金融机构;既有城市金融机构,又有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体系,可以从范围和广度上逐步实现对农村的全覆盖。达到有效解决农村、农业发展进程中对金融制度及其产品和服务需求的目标。

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与存在问题

①传统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作用进一步增强。以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邮政储蓄银行为代表的传统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全力支持农村、农业发展,作用发挥得越来越明显。经过改革,农业发展银行已经形成了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和新农村建设中长期贷款业务为两翼,中间业务为补充的多方位、宽领域的支农格局。农业银行作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三农”的信贷支持,强化“三农”金融产品的研发等方面,其力度明显加强。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深化,服务“三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信用社功能的不断完善,有效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蓬勃发展。国家相关金融机构管理部门制定措施,促进了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及农业保险机构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相关允许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并通过以奖代补,定向费用补贴,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等优惠政策,拓宽了资金回流农村服务“三农”的渠道,提高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相关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措施,加速了农业保障长效机制的建立,提高了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农业保险的益处和作用逐渐为农民群众所接受,并受到大家的广泛欢迎,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增强了农业和农村发展抵御风险的能力。③农村金融服务仍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农村资金外流现象比较严重。众多农民工外出务工,劳务输出带来的收入相当一部分以储蓄的形式存入各类农村金融机构,比如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而这部分资金却以不同的形式流入县城,或者是城市。同时,农村资金还通过非正式的渠道大量流出农村并流向城市。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农业贷款占金融机构短期贷款总量的比重远不足10%, 而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超过了10%。这种形势加剧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压力。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截至2009 年, 全国尚有近3000 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8000 多个乡镇仅有一个银行网点,金融服务缺乏的乡镇占乡镇总数的三成以上。同时,农户借贷需求很难得到及时、有效满足,金融的经济“血液”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探讨

①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农村多样化金融需求银行面对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县域个人金融需求,一方面应该做好一般性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应加快研发和推广包括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内容的家庭保障结构性金融产品和投资理财产品;同时应根据县域中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与之相应的金融服务,以培育银行稳定的个人客户群体,并且应向县域提供、推广与大中城市一样的包括金融超市等具有特色的金融服务,从而引导县域个人金融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县域居民良好金融习惯和信用记录的培养。针对县域中的富裕群体如小企业业主、个体工商户等,应向其提供优选本外币资产、国债产品、负债与基金、投资套餐和理财产品组合等高价值、高收益和高回报的产品;而针对县域中的低收入群体,则主要是要满足其正常生活所必须的金融需求,以履行好公共金融服务职能。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下,银行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潜力,做好“三农”业务方面的金融服务:向政府批准的新村建设规划区以内,房屋拆建、新建、扩建和装修的农户提供住宅按揭贷款;向县域高端农民客户提供中短期融资服务,包括对汽车、建材、农机、农资、家电、商品房等耐用消费品提供分期付款、信用卡消费、小额信贷等中短期融资服务:对从事农林牧副渔业,以及小手艺、小工艺、小加工的农户因临时性资金需要发放农户普惠贷款;对无法提供或不能足额提供贷款抵(质)押物的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群体的融资需求,可采取多户联保贷款,由联保小组成员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贷款:以及以小企业客户或“公司十农户"的农户与小企业客户签订正常商务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质押,为小企业客户或农户提供的具有追索权的短期周转性贷款。②先行先试,积极拓展农业保险事业我国农业受灾比例每年大约在40%以上,比发达国家高出10%--20%。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目前却未能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而只让农村金融独自承担“三农”信贷支持的风险,从而造成农业保险的滞后,也加大银行的潜在风险,更影响“三农”的信贷投入。要针对农业保险对象为弱质产业和支付能力弱的群体,且农业又属于基础产业,针对农业弱质产业的性质和农户支付能力弱的群体特点,农业保险的发展对于人民生活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农业的基础产业性质,因此农业保险应该具有政策性,即由政府提供补贴,联合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商业保险公司等的方式,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另一方面,农业保险公司也应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通过政府出台的一些优惠政策,进行综合性的经营,在从事政策农业保险业务的同时,也应拓展农村地区的商业性保险业务。从而增强农业保险公司从事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发挥“以险养险”的职能,提高其开发农村保险产品的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另外,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政府重视并对农业生产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巨灾风险提供基金补贴。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来源可以是多渠道的,包括政府财政预算拨款、从农业保险供给主体的经营盈余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以及赈灾捐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政府应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对遭遇巨灾损失的农业保险供给主体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同时,要尽可能对农业保险业务如营业税和所得税等,以增强商业保险公司开拓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③加大对农行服务“三农"的政策性支持国际经验表明,农村金融的改革发展应该有一定的农村金融政策的扶持。政府应立足本国国情的特点,提供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并且要建立财政和金融之间良好的流动和协调配置机制,从而达到增加信贷投入和发展农村金融的目的。具体的措施如下:①实施税收优惠的政策以保证农行的支农的积极性,即在“普惠制”的原则下,对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采取营业税优惠和减免所得税的政策。②采取对县域农行发放涉农贷款进行奖励的措施。如对农村信用社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增量同比上年超过15%的,比例在15%以内的部分给予1%的财政奖励,比例在15%以上部分的则给予2%财政奖励,同时对于有涉农贷款存量余额的县域金融机构,每年应给予0.5%的财政奖励;③实行差别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建议应适度调低涉农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以鼓励增加涉农贷款投放。④实行一定的监管政策如呆账核销、差别的风险问责等。应简化涉农贷款中的不良贷款,尽职免责和单独考核等核销程序,并且给予农行批量核销等更大的自主权。⑤应适当放宽农户贷款和农村基础设施贷款的期限,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户允许其延期,并且在风险分类上差别对待。⑥完善监管政策制度。建议修改《贷款通则》中不适合农村地区情况的担保和抵押规定,引导金融机构适当放宽农村地区的担保要求和担保品范围,建立以信任和第一还款来源准入的农村信贷业务。⑦应出台《农村金融促进法》,通过法律形式把各项农村金融支持政策和金融机构支农责任固定下来,并改善农村金融法治环境,加大司法与执行力度,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维护农村金融秩序。

第二篇:eHR:人力资源服务的新模式 2002-10-18

随着公司向全国及至世界范围的持续扩张,人力资源部门的服务模式也正在演变,技术则为这种变化发展添加了动力。eHR,即电子人力资源,就是这样一种新模式。先进的软件配上高速的硬件,再与处于服务中心的专业化人员融为一体,构成了eHR的基础:一个为人力资源服务的技术网络。这一网络使得向员工提供更高水准的服务成为可能。

eHR正成为一种日益发展的趋势,这是在面临削减成本、提高效率和改进员工服务模式的愿望而作出的选择。通过授权员工进行自助服务、外协及服务共享,人力资源部门正日益从琐碎的行政事务中解脱,从而扮演起一个战略性的角色―D―D这一角色所关注的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人才。

eHR的基本技术

无纸化的环境是技术时代的一个梦想,也是许多公司越来越意识到的一个真实世界。以前是由员工福利手册和公告栏提供各种信息及通告新的变化,现在已被网站和内部计算机网络所替代。备忘录和可粘贴便笺,现已被集中式呼叫中心的电话集成软件代替。“轻松时代”正变得更轻松、更快捷、更精确。

呼叫中心下班在家时,会出现许多有关福利的疑问和事务处理。什么样的健康计划为最优?我累积的假期有多少天?我是否记得更改我的地址?公司的呼叫中心是最明智的选择,它可以每周7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

希望询问人力资源问题的员工可以接通呼叫中心,进入一个经常是由交互式声音应答(IVR)和计算机电话控制的系统。通过使用电话屏,他们可以获得一系列的菜单选项,输入ID号,获得进入客户服务代表(CSR)的路径。通过使用计算机电话技术,客户服务代表可以得到显示在计算机屏幕的员工档案和数据。

个案管理和知识库软件更扩展了呼叫中心的功能。在一段时间之后,计算机可以跟踪某一员工的个案纪录,向客户服务代表提供以往的呼叫、询问和处理事务的信息。当数据和政策有变化时,软件立即更新整个知识库。在处理随后发生的呼叫时,客户服务代表可以立即了解这些变化,精确地回答员工的问题。

局域网公司内部网或局域网经常与呼叫中心一起密切协作。许多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应用程序系统,使员工能持续访问储存的相关知识。

例如,MCI WorldCom就为员工提供了持续访问互联网、查看福利信息和其他与工作有关信息的路径。公开问卷调查显示,大约98%的员工通过互联网界面修改和更新福利信息。MCI WorldCom有一个通过交互式声音应答系统和人力资源代表加以完善的呼叫中心,它能够帮助回答问题和处理事务。

局域网也可以称得上是公司的脉搏。一些员工会访问内部网,查看401(k)计划的情况,或登记修改个人的信息,如结婚、育子、寻找公司内部招聘信息,或申请新的职位。

更先进的技术

我们每天都在超越自我。在eHR的前沿阵地,已有一些技术进步得到运用,但还有一些技术处于设计开发阶段。

应用程序的融合转换HTML码的互联网浏览器作用很大,只使用一种资源就可以浏览各种多媒体文档―D―D不论是文本文件、绘图文件、声音或影音文件,还是实时传送的多种形式的组合。但是单一媒介的应用程序与可完成多项任务的信息处理系统相比,表现出许多局限性。

对于通过公司内部网进行联系以及运用多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的人力资源部门,应用程序融合在允许对政策、流程、活动和事务处理进行访问时,不必集中于某一个使用中的程序。比如说,可运用一种被称为平台适配器组合的辅助程序,与某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相融合,使通过多个服务器和平台进行的数据库访问更为顺畅。这一融合既节约了资金又提高了灵活性。

互联网电话随着利用T-1和DSL线路进行办公室与住宅连接的不断普及,对于辅助电话线和拔号连接的需求将消失。这些新连接不仅使连接速度加快,而且也消除了占用一条电话线的内在压力或紧迫感。

不管通过何种连接,员工可以通过一部未与公司局域网直接连接的计算机连接上公司局域网。通过互联网电话、计算机的TCP/IP连接的现场声音流,计算机或电话旁的员工就有机会通过扬声器或电话与客户服务代表交谈。如果增设小型廉价、置于显示器上方的摄像头,就可以与客户服务代表开可视会议。

为了浏览方便,一些局域网通过类似万维网的超链接网页发布福利程序包、公司手册和新的招聘信息。有些网址在链接的每一页的一角都含有一个帮助按钮。单击这个按钮就可以通过屏幕上的影像和声音自动连接呼叫中心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就会展示和告知员工如何使用操作软件,就某一福利问题或其他事务处理对员工进行指导。

人工智能(AI)

计算机现在的智力高得可以击败我们最好的棋手,而且他们的智力还在见长。一些公司的计算机系统已经使用了智能应用软件。它在接收员工递交到内部网的问题之后,将句子的结构拆减成关键词,然后在知识库中挖掘出相关回答。IBM正在开发这样一种过滤系统,对员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自动作出回答。

尽管还未实际运用,但创造一个虚拟的现实呼叫中心的技术现在已经存在,由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在人工智能(AI)计算机的帮助之下营运。不再是通过电话与看不见的客户服务代表交谈。想象一下,员工头上带着显示器,进入虚拟的现实环境,与客户服务代表互动。不管在世界的那一个角落,都通过使用各种多媒体技术,这些客户服务代表可以在实时、虚拟的环境下亲自引导员工,解释福利性问题或进行其他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事务处理。

第三篇:社区“1+X”分层组团服务新模式

人生因有朋友而舒畅,因有事业而从容,因有成就而自豪,因被爱而幸福,因希望而奋发,因健康而快乐,祝你的人生应有尽有!

泗阳:推行社区“1+X”分层组团服务新模式

发表时间:2012-8-8 【编辑:tyh】 【点击数:67】

为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泗阳县积极推行社区“1+X”分层组团服务新模式,着力构建党组织引领、区域内各类服务资源有机组合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取得良好社会效应。

划分网格,明确“1+X”分层组团服务责任。按照社区网格化管理要求,全县共划分一级社区网格13个、二级片区网格80个、三级服务网格(300-500户居民)226个。对不同层级网格范围内事项,明确社区党委书记、片区党支部书记、服务网格党小组长为组团服务第一责任人。同时,建立一线(社区服务热线)、一网(社区服务网站)、一站(社区管理服务站)、一箱(居民意见箱)、一会(社情民意建言会)、一志(社区干部走访日志)等“六个一”社情民意反映体系,全面受理群众诉求,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整合力量,推行“1+X”分层组团服务模式。对服务网格内能解决的问题,交由网格党小组牵头,组织网格内社区工作者、机关在职党员等开展工作,实现即时服务“零距离”;对小区层面能解决的问题,交由小区党支部牵头,联合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开展工作,实现限时办结“无延误”;对于社区层面能解决的问题,交由社区党委牵头,整合驻区单位力量开展工作,实现问题办理“无推诿”;对于需县职能部门解决的问题,由县社区组团服务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会办解决,实现包案处理“无遗漏”。自推行该模式以来,累计协调解决安全保卫、房屋维修、社会救助等事项890余件,合理诉求解决率达100%。

强化考评,保证“1+X”分层组团服务成效。把群众满意作为社区组团服务的重要评价标准,定期组织社区党员和居民代表对“委、居、站、办、组”及社区工作人员服务情况进行公开评议,结果作为社区干部考核、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定期组织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对共驻共建单位服务社区情况进行公开评议,结果作为衡量评价共建成效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先后有6名社区干部因业绩突出受到表彰、重用,8家驻区单位因工作不力被通报批评。上半年,社区群众对社区工作综合满意度为98.6%,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第四篇: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模式 贴心服务群众

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模式 贴心服务群众:党建“135” 让“有福

之州”更幸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单位人”逐步向“社区人”演变。过去,大事小事都找单位,现在,渐渐变成找社区。社区百姓幸福感如何,社区工作至关重要。

近年来,围绕实现“爱在社区、美在社区、安在社区、乐在社区、和在社区”目标,福州市创新探索“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全力、贴心服务群众,取得明显成效。

“135”党建工作模式,找到了社区工作的三个关键——谁来领导、如何组织、怎么服务。其中的“1”,即强化社区党组织一个核心,“3”即建设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三支队伍,“5”即健全共同参与组织机制、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基本建设保障机制、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和党建责任落实机制五项工作机制。

“‘135’模式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的有力抓手,有利于全面提升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省会中心城市。”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说。

谁来领导——强化社区党组织一个核心,组织架构迈向大覆盖大循环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城市的基石。社区虽小,却多元多样,既有住宅小区,又有机关、企事业单位,既有社区居民,又有“单位人”。

2011年,福州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250平方公里,城市(镇)化率达62.9%。社区承载的社会事务日益增多,社区党员和党组织也日趋多样化。

“既有在职党员,又有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还有人户分离党员、下岗职工党员等。党组织形态也多元化,有社区自身的党组织,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还有非公企业、社会团体等两新组织的党组织。”鼓楼区军门社区党委书记林丹说。

变化之下,社区工作谁来领导?党建如何开展?如何有效服务居民?

2010年,军门社区率先开始探索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建组织体系。“纵向到底”,即构建1个社区党委、6个小区党支部和17个楼栋党小组的三级核心网络;“横向到边”,即实行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制,社区党委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实行共建,共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参与社区建设。

军门社区党建格局为之一新。“实现了四个转变,即组织架构由小共建向大覆盖转变,党员管理由分散式向集约式转变,资源整合由内循环向外循环转变,社区管理由被动型向自觉型转变,促进党组织活动、党员履职覆盖到社区每个角落、每位居民。”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元邦说。

军门社区的探索取得成效,福州市决定在全市推广。目前,全市共建立社区党委(党总支)255个、小区党支部637个、楼栋党小组1291个。同时,积极推进党组织扩展至集贸市场、商务楼宇、工业园区、特色商业街等,城区133座大型商务商贸楼宇普遍建立了党组织,实现城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组建。

如何组织——建设社区工作者、党员和志愿者三支队伍,让组织活起来强起来

组织建起来了,如何活起来、强起来?打造社区工作者、社区党员和社区志愿者三支队伍,是支撑的力量。

引进人才,提升素质,以职业化理念培养——福州市特别是鼓楼区,近年来倾力再造社区工作者队伍,走在全省前列。

鼓楼区在全省率先实施“一社区一大学生”计划,2007年以来,公开招考210名优秀大学生到社区服务,通过培养锻炼,目前已有52人进入社区领导岗位。“社区工作者—社区领导—街道副职”的社区人才培养链计划,更让这些扎根基层的大学生看到上进的希望,目前已有35名社区书记通过公推竞聘进入事业编制,其中4人通过公推公选担任街道副职领导。

章欢芳即是其中之一。2005年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的她,2007年放弃白领工作,投身军门社区跟随林丹学习,2008年9月调至后县社区担任党委书记、主任,2010年通过公推公选担任鼓西街道党工委委员。建起福州首家社区“爱心银行”,成立老爸义工队、妈妈鹊桥队、红帆义学队等志愿者队伍„„这位“80后”社区管家把社区工作做得风风火火,赢得居民赞誉。

社区党员始终是中坚,福州各个社区也积极探索让党员有效履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思路、新方法。2010年10月,鼓楼区开元社区创建“党员工作室”,下设家政便民、帮扶助困等8个服务站,通过征集群众需求、登记在案、跟踪解决等方式,一对一为群众服务。“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让党员履职有了途径,服务居民更加机制化、长效化。”社区党委书记郑巧汀说。

福州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福州市近年来积极引导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目前已有3.4万多名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参与社区党员登记和服务活动,8731名流动党员主动亮出身份,2759名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入社区。

适应社会化发展趋势,福州市还大力培育社区志愿者队伍,目前已有3000多支40多万人。军门社区已建立文明劝导、环保绿化、治安巡逻等10支特色志愿者队伍,注册社区志愿者1003人,占社区总人口的11.2%。去年,福州获评全国文明城市,送温暖、献爱心、倡文明的志愿服务发挥了很大作用。

“培育社区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活动,是社区工作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理念,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也有利于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群众。”陈元邦说。

怎么服务——建立健全共同参与责任落实等五项机制,让服务常态化长效化

有了组织、队伍,但要长效发挥作用,必须有机制保障。建立健全共同参与组织、民主管理监督、基本建设保障、服务群众长效、党建责任落实等五项工作机制,就是让“135”永葆活力的源泉。

服务好社区居民,需要筑牢基层基础,“有人管事、有地议事、有钱办事”,健全五项工作机制正是着眼于此。

近年来,福州市各社区的保障越来越“硬”。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拨款2000多万元作为社区日常工作经费,从2007年起,每年给每个社区增加办公经费1万元。同时,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以上资金,实施社区活动场所达标工程,目前全市社区活动场所面积达200平方米以上的有210个,占社区总数的71.7%。

“软”的支撑更有力。通过建立健全社务公开、社区党员代表和居民代表定期评议社区工作、对社区两委考核问责等多项制度,社区民主管理监督机制越来越给力。通过建立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督促指导、考核评价等制度,社区党建责任掷地有声,“说到做到,说好做好”。

在开展社区活动时,大党委兼职委员制的资源整合、共同参与、共建共享作用非常明显。目前,福州全市有90%以上的单位与驻地社区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有986个机关单位向社区开放活动场所1031处近28万平方米。

如军门社区,辖区内的鼓二小开辟了社区青少年宫,福州电信在社区建起全省第一个“智慧社区”,省疾控中心的职工之家每周3次无偿向社区居民开放„„“我们社区每年要举办

60多场大大小小的文艺演出、节日慰问等活动,每次共建单位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非常支持。”林丹说。

无论是强化“1”,还是建立“3”,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服务群众。如何杜绝一阵风,实现长效化?福州市以“五在社区”(爱在社区、美在社区、安在社区、乐在社区、和在社区)为目标,以开展助业、助医、助老、助困、助学“五助”活动为重点,在社区建立起广覆盖、多受惠的公共服务体系。其中,诸多创新举措给力便民利民、扶危帮困,如开辟社区“四点钟学校”,解决父母下班前孩子无人照顾之虞;建立“慈善超市”、“爱心超市”58个,累计发放慈善款物6500多万元,受益困难群众达1.5万多人。

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社区在助老上的作用更加凸显。目前,福州市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0个,提供养老床位6748张,惠及上万空巢、独居老人。军门社区90岁的卢希炯老人,两个儿子都在国外,但他和老伴并不觉得孤单。每天他们都要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呆上很长时间,午餐和晚餐都在这里解决,除此还看看报,社区志愿者陪着聊聊天,“这里已经成为我的另一个家了!”老人说。

“135”,让社区百姓感到更多的幸福。福州市要求,今年10月底前实现“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在全市475个社区全覆盖,并培育100个示范社区。“135”,将引领“有福之州”更加幸福„„

(福建日报 记者 段金柱 实习生 叶翔羚)

第五篇:网格联系 代办服务 构建社区管理新模式

XXX街道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居民对社区服务、居住环境、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社区建设的任务越来越重。为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今年以来,街道社区网格化为基础,全面推行以“网格联系,代办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新模式,推进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 社区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XXX街道辖区面积5.9平方公里,辖xxx个社区,xxx个行政村,辖区居民xxxx户,户籍人口xxx人。作为纯城区办事处,街道始终将重点放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上,近年来,街道在xxx个社区(村居)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在就业培训、养老保险、退休认定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极大的方便了群众。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区人口日益增多,数量庞大的“单位人”不断转变成“社区人”,老龄化问题日益显现,当前服务方式以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强的服务需求。主要体现在:一是社区管理人口多,服务人员少,如xxx社区,管理人口超过万人,而居委会工作人员仅有4人。二是服务方式以窗口式服务为主,经常出现群众有问题不知找谁,无人可找的现象。三是干群联系渠道单一,很多群众的诉求得不到准确传递、及时回应。四是社区资源相对分散,工作中经常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同时还有许多社区存在着基础设施差、流动人员多、社情复杂、管理难度大等实际问题,迫切需要对现有服务网络进一步细化,服务方式进

1 一步完善。

二、“网格联系、代办服务”推进情况

街道针对社区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多次调研,认真研究,确立了将社区进一步细化,细分为网格,以网格内干群联系为基础,为居民提供代办服务的工作思路,自年初开始陆续推进。

一是精心研究,合理划分网格。街道结合辖区人口分布情况,确立了依托现有xxx个社区工作格局划分网格的思路,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分类指导、方便服务、全面覆盖”的基本原则,各社区按每xxx家住户为一个网格,沿街商户等就近划入的方式,在街道范围内共建立起xxx个工作网格, 由社区居委会负责统筹开展辖区内各网格工作。

二是以点带面,推行网格服务。在划分网格之后,街道并未急于在所有社区推行这一新模式,而是确立了太公苑社区为试点,探索推行“网格联系、代办服务”。一是组建了服务队伍。在每个网格建立党小组,由在本网格内居住的且具有较强社会组织能力的党员担任党小组长,整合社区各项资源,组建了由社区干部为网格员,街道、社区党员为代办员,涵盖物业人员、驻片民警、医疗服务人员等在内的“代办服务团队”, 本着“能代办的全程代办,只能协办的认真协办,需本人办理的说明程序”的原则,全力为居民服务。二是开展业务培训。为确保代办服务的顺利开展,团队组建后,街道各口、各委办重点针对网格员和代办员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明确服务、党员代办内容及程序,同时,制定了网格服务运行流程、党员代办程序、服务承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及督查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规范服务程序。三是小范

2 围积极推进。自4月份开始,在xxx社区选择网格5为试点,在网格内印制下发了“便民服务联系卡“,向居民公开网格服务人员联系电话,其中代办员由2名机关干部和1名社区干部担任,每人负责网格内的2-3栋楼,单独印发了“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办联系卡”,让居民明确代办员基本信息、代办范围及具体代办事项。在联系卡下发的当天,就接到了4个居民服务申请,有需求纠纷调解的,有失物找寻的,有政策咨询的。同时,以网格员、代办员为主积极开展入户走访活动,了解居民需求。经过近一个月的运行,网格5服务团队共接到群众咨询电话70余个,服务申请30余个,协助群众办理暂住证、失业证、退休资格认证、大病救助、廉租房货币补贴、廉租房实物配租等事项20余起,协调解决邻里纠纷、家庭矛盾4起,帮助寻回贵重失物1起,同时对居民提出的如社区养狗、道路拥挤等短期难以解决的向街道放映并及时向居民反馈,通过网格员、代办员耐心细致的工作,“网格联系、代办服务”得到网格居民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四是完善网格服务案例,大范围推进。针对网格5试点问题,及时调整完善服务内容及代办事项,将已成型的服务案例整理归档,目前,已初步形成服务案例10余个,为“网格联系、代办服务”的全面推行提供实例支持。同时,依据xxx网格5模式,在xxx社区全面推行,在其余xxx个社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个网格试点推行。目前,各社区均已建立样板网格,组建代办队伍,印制了“便民服务卡”及“党员代办卡”,在网格内全面推行代办服务。

三是查缺补漏,逐步完善规范。通过前期工作,我们发现建 3 立居民信息档案至关重要,便于了解居民需求,因此,结合街道开展的大走访活动和城市社区实有人口调查统计工作,以网格员、代办员为主进门入户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情况及服务需求,建立网格资料信息库,对有关民生民情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记录,解决一件注销一件。建立社情日志,将居民服务申请办理情况及代办业务完成情况做好每日记录,便于工作经验的积累。目前,各社区居民信息档案已全部建立完成,社情日志、居民需求日志也在随着各社区网格化的推进逐步开展。

三、 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

一是整合了社区资源,提高了服务效率。网格代办服务团队的组建,在原有单一的社区服务人员基础上,整合进了物业、驻片民警、机关干部、网格党员以及社区医疗卫生人员等多种社区服务资源,实现了由“单兵作战、单体作战”向“组团作战、上下协同作战”的转变,节约了社会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如在前期居民对楼道卫生、垃圾清运存在问题的时候,往往先反映到居委会,再由居委会反映到物业公司,物业公司再找到负责该区域的环卫工人负责处理,如中间环节出现问题,就影响到问题的处理,引起居民不满,而开展“网格联系、代办服务”后,居民可以直接通过便民服务卡联系网格服务人员处理问题,极大提高服务效率。

二是强化了社会管理,实现了动态全覆盖。“网格联系、代办服务”的开展,不仅改善了服务质量,同时提升了管理水平。通过细分网格及代办服务团队与网格居民面对面的交流,网格员、代办员对网格内的居民有了更深的了解,进一步充实了居民 4 基本信息库,便于对辖区内流动人口、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劳教释放人员、离退休人员等群体的管理和服务。通过与物业、派出所的密切合作和信息共享,实现了社区全方位、动态化社会控制。沿街商户就近划入网格,街道将对辖区单位安全生产监管、食品安全监管等工作下放到网格,进一步细化责任,推进了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是下沉了工作重心,转变了机关作风。在工作中,由全体机关党员干部任网格代办员,这就要求机关干部必须下移工作重心,变“坐等群众来街道”为“主动下社区服务”,变“让群众跑”为“为群众跑”。同时由于代办服务工作的多样性,要变“处理线条单一问题”为“解决群众各种难题”,这就督促机关干部要加强学习更好的熟悉工作的同时提升服务效率,有效的改善了机关作风。

四是零距离沟通服务群众,密切了干群关系。通过“网格联系、代办服务”,我们与居民的联系更加密切了,这不仅是通过每年组织的2次以上集中性走访,更多的是在日常服务中与居民的交流沟通,了解居民所思所求,收集居民的各种诉求。对居民提出的服务要求和代办申请,能办理的要全程代办,在为民服务的同时,也有效的提升居民满意度。前期在太公苑社区的试点,我们深刻体会到,随着工作的深入,居民的电话多了,意见多了,而抱怨少了,投诉更少了,听到最多的是居民对工作的认可和对代办同志的感谢,进一步加深了干群关系。

五是细化了基层组织,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通过社区的网格化,我们将党小组建立在了网格上,有条件的甚至可以成立了 5 党支部,将基层党组织进一步细化,达到全部覆盖。充分发动网格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以在网格内居住的党小组长和党员代办服务去带动更多的网格党员参与到网格事务的管理服务中来,实现基层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全覆盖、服务群众经常化。

四、 对进一步完善社区网格化的思考

对“网格联系、代办服务”工作,街道目前也正处在探索实 践阶段,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也在根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展开思考讨论,为切实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做好准备。

一是服务内容需进一步扩展。工作开展之初,我们只是将社区现有的资源进行了整合,为居民提供捆绑式代办服务,但这离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还相差太多,如要进一步扩展服务内容,就要积极吸引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参与其中,就近选择有资质、条件好加入到网格服务中来。下半年,街道将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基础,以社区网格为单位,依托家政服务公司,为网格内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各项服务。

二是服务队伍需进一步充实。目前的网格代办服务团队主要以街道、社区、物业、片警为主,随着服务项目的拓展,将会有跟多的企业、团体参与其中,同时,如要更好的处理好居民的一些日常需求,就必须吸引网格内的居民参与其中,以网格党员、热心群众、志愿者队伍为主,开展邻里式的互助服务,作为代办服务的有益补充,通过开展评选“十佳楼栋长”、“十佳党员”、“十佳网格员”、“十佳代办员”、“十佳社区志愿者”等活动,树立典型,激发工作积极性。

6 三是培训、监督、考核机制需进一步健全。“网格联系、代办服务”工作中,服务、代办完成的及时不及时,态度好不好,直接决定了居民对这项工作的认可程度和满意度,因此,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建立监督考核机制至关重要。培训工作要再注重业务培训的同时兼顾服务态度的培训;监督考核要在兼顾工作量的同时注重日常监督,从居民满意程度入手,采取回访的形式进行,督促服务人员注重日常服务细节。

四是网格信息化建设需进一步完善。现代社区管理,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动态化,才能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前期,通过走门入户,完善了居民信息档案,下一步需要针对居民家庭特点、人员情况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需求档案,针对对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同时为网格内60岁以上来年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档案。通过网格入户,建立居民需求档案,也可以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根据了解的情况主动上门服务,变“坐等群众联系”为“上门提供服务”。

上一篇:社区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社区经济普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