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诗歌赏析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七上诗歌赏析范文

七上古诗赏析

一、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仍有志干一番事业,有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2、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3. 《龟虽寿》与《观沧海》

(1)出两首诗揭示主旨的句子。、(《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两首诗各抒发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感情。(《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观沧海》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宏图,表出诗了宽广博大胸怀。)

4、如何认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灵异的神龟虽然活几千年,但它总还会有完结的时日。飞腾的异蛇虽然会乘云驾雾,但它最终一死仍会化为灰烬。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迷信猖獗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5、“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体现了辩证的思维,既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

二、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 赏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一句。(作者用浅白如画的诗句,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宁静惬意的田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以及真挚友谊的向往。) 2. .诗的颔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 3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很强。) 4. 尾联中的“就”有何作用? ( “就”欣赏的意思,诗人的表面意思是希望明年能欣赏菊花,实际上,一个“就”字,除了表现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诗人与菊花一般淡泊高远的情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这纯朴,远离繁杂事务的乡村的喜爱与对故友的不舍,流露了真挚的感情)

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认识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的表现了出来。)

2. 末联表面上是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处世的思想感情。)

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5.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7.“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纺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

(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

8.对“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从表现的内容上或表达的情感上做点赏析。

(这里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而且让杂念顿消。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语言描述内容: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了一切烦恼。)。

9.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赏析。

(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万籁俱静,实在难以名状,于是诗人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从而以动映静,给人以静的感受,收到“鸟鸣山更幽”般的强烈艺术效果。)

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何处?

(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自己的思念之情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怀之情。)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対故友贬谪遭遇的同情、无奈以及思念之情。)

3.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上述景物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杨花”有飘零之感;“子规”含离别之恨;“明月”含思念之情。) 4. 诗前两句的表达方式是(借物抒情),写染出一种的(凄凉)气氛。后两句诗人情思飞越,要托洒漫天下的月光,把关怀和思念,随风捎带到友人身边。全诗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 5.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此诗写于什么季节?(春季)。

五、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出了人物的心情。)

2. 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感情。)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 诗人想象将来亲人欢聚,共同剪烛于西窗之下,向亲人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想念亲人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愁苦中带欢乐的思想感情。) 4. 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六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朦胧(迷茫),冷寂(悲凉))的特点。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第一句诗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 夜色浓厚,清冷寂静。渲染了迷蒙冷寂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伤感情怀。) 4.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好在什么地方。

(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点出朦胧凄凉的气氛。)(两个“笼”字描绘的图景是:秦淮河边夜色朦胧和冷静的景色。)

5、谈谈你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对商女的埋怨责怪,实际上是批评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寄寓着诗人无限的忧愤和辛辣的讽刺。)

6.隔江犹唱后庭花‘’句中”犹“字用得好在哪里?

(“犹”字意味深长,形象的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

7、有人说: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也有人说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七、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词人怀着喜悦、轻松的心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对酒听歌,但在边听边饮时,不期而然地触发了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于是产生一种岁月流逝、时光不再的感慨。)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所以成为名句,不仅在于自然天成地表现了眼前之景,而且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你能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吗?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3.“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一个“独”字表达出诗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感?

(“独”字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徘徊”将词人对美丽的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表现了主人公孤独惆怅的心情。)

4、这首词中多处用到了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5、作者在词中主要表现了自己的哪些感受?这些感受又是借助什么来表现的?

(表现了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的思考等感受。这些感受是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等事物,并通过自己的观察表现出来的。)

6、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7、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写了什么?

(上阙怀旧,感伤年华易逝;下阙惜春,悼念春光难留。)

八、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这首诗隐含了什么哲理?

(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地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2、诗的全两句和后两句分别运用了(议论)、(描写)的表达方式。

这首诗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试结合诗、文寓意,说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必然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要做好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并坚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充满信心,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直至胜利。)

3、 这首诗歌的首句看似平常,却极富包孕性,请阐述其中的含义.

(①包含上山过程所历艰辛,因此把下岭看得容易、轻松;②“下岭便无难”的判断是错误的;③“莫言”二字是自诫也是诫人,表达了对那种认定下岭容易的普遍心理的否定 。)

4、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分析。

(“赚”字富于幽默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坦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

5、本诗的主旨是什么?名句是什么?(主旨: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骄傲。名句: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6、此诗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文字平白浅易、通俗生动,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九、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1. 一,二两句点明时间(日暮)、地点(溪亭)和事件(沈醉不知归路),并以“常记”总领,引起下面对回舟误入荷花深处情景的描绘。

2. “误入”是因为日暮光线太暗,也是因为沈醉;正是因为“误入”,才产生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景象。“误”字(不仅有结构上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词意上巧妙地把读者带进一个朦胧的境地。也正是出了这样的“岔子”,才使主人公平时不易显露的一些性格特点呈露出来,使读者通过不寻常的举动的描绘,窥见其精神世界。)

3.“ 争渡,争渡”(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奋争之状,欢快之情,同时使词的音节变得顿挫有力。)

4、词中表现作者心底欢愉的词语是(沉醉),词中与“误入”照应的是(不知归路)和(争渡)。

5、这首词语言明白如话,富有情趣,试具体分析。(这首词作者“沉醉”写人忘情之态,以“争渡,争渡”写人情急之形,又用“惊起”写鸟儿受惊之状,语言清新,明白如话,富有情趣。)

十、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请你将第

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2.你从第

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要常常读书多读书作为知识的源头活水才能保持思想的清新活力。)

3、“源头活水”在诗中比喻(事物发展的源头和动力)。

4、诗人通过具体的描写,表达关于(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的心得体会。

第二篇:语文七上教案4《古代诗歌四首》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目标

背诵诗歌,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熟练背诵,积累诗句。

2.品味语言,体会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文本解读

观沧海

一、初读诗歌,疏通诗意

自学提示及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节奏的把握。 2.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疏通这首诗歌的意思。 【明确】

1.诗歌朗读节奏指导: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2.本诗共7句,每句意思大致如下: “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①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②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③树木一丛一丛到处都是,各种草儿长得很繁茂。

④树木被风吹动发出飒飒的声响,海上翻涌起巨大的波涛。 ⑤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⑥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⑦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二、精读诗歌,深入探究

1.全诗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一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汇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三、研读诗歌,字斟句酌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品味】沧海,即大海,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向东登上碣石山,以便来把沧海观。”这两句点出了诗人观望沧海的地点——碣石山,其中的“临”“观”二字,传达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此时的曹操所向披靡,得胜而归,踌躇满志,意气昂扬,雄心勃勃,气吞山河,一副“得志才子”的形象。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品味】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景;“树木”“百草”二句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景,是特写;“秋风”“洪波”二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描写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像埋下了伏笔。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品味】星汉:指银河。这四句的意思是“匆匆远行的日月,就好像出自大海之中,灿烂无比的满天繁星,就好像出自大海间。”这四句是虚写,写的是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像出的景象。

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品味】直抒胸臆之笔,意思是“庆幸庆幸多庆幸啊,我吟诗作歌抒豪情。”能远征到此,“临”碣石山,且有闲情逸致“以观沧海”,非胜利者莫能为之也。

5.本诗小结。

【明确】这首诗写景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动静结合,虚实并用,层次分明,状尽大海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实际上是极写诗人那如“沧海”般的情怀,抒发了诗人决心消灭所有残敌,誓统中国的壮志豪情。

四、多元智能,拓展延伸

1.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慷慨悲壮”是对曹操诗的总体评价,《观沧海》算不上“慷慨悲壮”,可概括为:雄奇豪迈。联系时代背景,从作者写景的雄伟奇丽可以看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

2.古今名人说曹操

◆孙权:“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唐太宗:“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附板书设计:

观沧海博建 大功 胸立 怀业

次北固山下

一、初读诗歌,疏通诗意

自学提示及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五言诗的朗读节奏。 2.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疏通这首诗歌的意思。 【明确】

1.本诗的朗读节奏如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本诗共4句,每句意思大致如下: (1)旅途通向青山之外,船行在绿水之间。

(2)春潮与岸相平,江面更加宽阔,恰遇顺风,一桅白帆高悬。

(3)残夜尚未退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还没逝去,江上已露出一丝春暖。 (4)思乡的书信怎样才能送到洛阳?只有寄希望于北归的大雁。

二、精读诗歌,深入探究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3.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

传递家书。

三、研读诗歌,字斟句酌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品味】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开笔清新自然,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和“归雁”遥相照应,写出了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青山”点题中的北固山。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品味】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寓情于景。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品味】颈联历来脍炙人口,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写出了拂晓行船的情景,即景生情,对仗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生活的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品味】尾联见雁思亲,以怀乡之情结束全诗,与首联呼应。

四、多元智能,拓展延伸

1.读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

示例:“海日”两句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

2.比较赏析:下面的两句古诗词所表达的感情有何区别?为什么?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第一句是低沉、缠绵的,而第二句并不低沉。因为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不正是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 附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思乡愁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初读诗歌疏通诗意 自学提示及要求: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结构的把握。 2. 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疏通这首诗歌的意思。 【明确】

1. 本诗的朗读节奏如下: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 本诗的大致意思如下: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五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二、 精读诗歌深入探究

1.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杨花飘落和子规啼鸣。作用:①点明时令:暮春时节。②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③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这句话中,含有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2.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者在这里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

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地。不仅表现出诗人和友人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三、 研读诗歌字斟句酌

1.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现,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 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人隔两地,心意难达,明月在天,千里可共。后两句抒情。作者用拟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赴远方。明月寄愁,包含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四、 合作探究

试举例说明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诗人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既写了景,又以“子规啼”暗点

自己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悲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五、 教师小结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君逐月到夜郎西。作者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附板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首句写景点时令一飘零之感;次句叙事表惊悉——迁谪之远; 后两句抒情表牵挂——情深意长。对遭遇同情,对官场憎恶。

天净沙

一、初读诗歌,疏通诗意

自学提示及要求: 1.明确体裁。

2.有感情地朗读本曲,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节奏的把握。 3.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疏通这首诗歌的意思。 【明确】 1.关于“曲”:

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它是配乐歌唱的诗。

曲有散曲与剧曲之分。只供清唱吟咏之用,不进入戏剧的三篇作品,叫散曲;进入戏剧的唱词,称剧曲。

散曲包括散套和小令两种。《天净沙 2.本小令的朗读节奏如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本诗共4句,描绘了4幅画面,每句意思大致如下: (1)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2)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3)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4)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海角。

二、精读诗歌,深入探究

秋思》就属散曲中的小令。 秋思

1.曲的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用词上有何特点?

诗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幽静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三句诗用了九个名词,一字一词,一词一景。各个事物名词前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事物又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还使本来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深秋的暮色中构成了一个统一整体,构成一幅形象生动的深秋晚景图,在简约中更见细深。

2.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①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②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③运用了大量的名词。即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等,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三、研读诗歌,字斟句酌

1.枯藤老树昏鸦。

【品味】首句“枯藤老树昏鸦”是一个沧桑悲凉的画面,大有人生苍暮之感。一枯藤一老树一昏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黯然伤怀的心境。一枯,暗射人生的干枯;一老,暗射人生之沧桑;一昏,暗射仕途之昏昏然,郁郁不得志。

2.小桥流水人家。

【品味】次句“小桥流水人家”表面看似在行进中换了一个场景,实是对人生美好时光的怀念。一小桥一流水一人家三样景物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此句表达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却终此一生而不可得。

3.古道西风瘦马。

【品味】“古道西风瘦马”此句写出一人一马在毫无人烟的道路上孤独的行走。瘦字写出了路途之遥远,马因此而瘦。 “古道”“西风”两词更暗合一“瘦”字。古道,路途之悲凉;西风,路途之孤单。此句是写路途,更是写人生。写出了作者思归之心,但一“瘦”字却也写出了不知人生之路在何方的惆怅。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品味】末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出的画面是夕阳即将落下地平线,远方一马上的行人在孤独的赶路,但却路途遥遥,不知所向。

5.本诗小结。

【明确】这首元曲小令以四个画面,四个场景组成。共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十二个名词,作者将这十二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名词巧妙地拼合联结起来,组成了这四幅优美的悲秋画面。真正做到了诗中有画。表面看本曲并无华丽美妙之处,然而,正是作者看似不经意的名词整合却写出了这千古名篇。

四、多元智能,拓展延伸

1.请再列举一些我国古典诗歌用日暮斜阳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的诗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2.欣赏白朴的《天净沙》,比较两者的异同。

天净沙 白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相同点:两首小令都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秋天的景色。 不同点: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暮色暗淡,苍茫萧瑟,表达漂泊游子痛苦的思乡之情。白朴的《天净沙》描绘了一幅色彩鲜艳、冷暖相间、明丽可爱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心平气和,闲适安逸,和平宁静的思想感情。 附板书设计:

天净沙 物旅 烘之 托思 秋思景羁

第三篇:苏教版七上诗词赏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教学用书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代·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书下简评】

诗人如画家设色作画,描摹早春特有的景致: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看有草色,近看却没有。象征春回大地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人们怎能不珍惜早春这一最美好的时光? 【教学用书赏析】

诗的重点是写早春之景,而真正着笔于景的只有开头两句。早春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是什么?小雨中的草色。小雨滋润大地,小草萌动生机。用“如酥”为喻,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全诗最为精彩的一句。草因雨而绿,但初始时不是惹人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以此景描写早春,是再恰当没有的。

后两句转为议论,以对比手法,突出早春的可爱。满城烟柳,景色也很迷人,但总比不上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韩语将此诗送给张籍,也是为了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

这首诗作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当时韩愈官吏部侍郎。诗是送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水部是工部的四司之一,司的首长称为郎中,副首长称为员外郎。张籍在其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员外”。 【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州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作品有《昌黎先生集》。

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第四篇:诗歌朗诵会、诗歌赏析

* 诗歌朗诵会、诗歌赏析活动展示方式网上、报刊、书籍收集诗歌的途径吴伟源收集资料打字,韦英豪按键分工吴伟源、韦英豪组员搜集资料、举行诗歌朗诵会、自编诗歌、合编小诗集。活动内容11 月19 日――地点六(1)班11 月23 日时间1. 春2. 夏3. 秋4. 冬诗中春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3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4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5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6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7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8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9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10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夏1.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5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6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7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8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9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诗中秋1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3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4 .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5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6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锅《望洞庭》7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8.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10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遭中》诗中冬1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2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3 .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4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5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6 .隆冬到来时,百花亦已绝?陈毅《梅》7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8 .儿

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懦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9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自居易《冬至夜思塞》10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本篇为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所作。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剌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战争与孩子六(1)班吴伟源没有面包的地方,孩子们依然在唱歌。他们不懂什么是战争,他们只知道,要听长辈的话,别让他们伤心。硝烟毁了他们的家园,家中长辈在哭泣。孩子们开始明白什么叫战争,他们沉默着,他们不再玩耍了。老师的手六(1)班韦英豪老师的手是温暖的,在我受委屈的时候。老师的手是慈祥的,在我犯错的时候,为我指引正确的方向。老师的手是有力的,他把我们一个个,推向知识的彼岸。*

第五篇:诗歌赏析

1、《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的景物和感受。

首联勾画出在江南旅途中所见到的明媚景色:茫茫江水,隐隐青山。

颔联抓住早春江湖这一特有的景象, “平”“阔”“正”“悬”四字准确生动,“阔”是“平”的结果,只有江水涌涨,江面才变得宽阔,“正”即包含“和风”又包含“顺水”的意思,使诗句生动地描绘出江水涌涨、水波浩荡、风顺帆正的壮丽图景。

颈联写天将破晓时,一轮红日涌出江面,虽已是残冬,但一轮红日给四周景色带来了生命的光辉。“生”和“入”突出江南早春的特征,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而且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特中孕育着新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尾联写看到大雁北归,想到新年即将来临,而今身处异地他乡,自然而然地引出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

全诗写景生动传神,意境开阔,抒情自然。

2、《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首联写远景,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涨与湖堤相平,“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描绘了一幅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

颔联写莺燕的活动。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的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早”“新”两字用的妙:是诗句的诗眼,作者抓住早春这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西湖见到早春景象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颈联写近景,五颜六色、随处开放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

尾联写诗人陶醉在湖东的白沙堤掩映下的绿杨阴里,以至于流连忘返。 全诗写景层次分明、由远到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过故人庄》: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写了与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和山村的秀丽风光,表达了朋友间那种淳朴的情谊和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之情。 前两句写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诗人到家里做客。通过写朋友的热情款待,表现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四句描写了小村庄的秀丽景色,绿树、青山环绕,小村庄显得格外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喜爱之情。

五、六句描写打开窗户所见到的景物及端起酒杯所谈论的话题,情与景交融在一起。

最后两句交代下次再来的时间及目的,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和小村庄的依恋之情。 全诗语言简洁、叙述简练而意味无穷,结构严谨而层次分明。

4、《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逼真地描绘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的隐逸情怀。全诗以由寺外到寺内的顺序为线索,前四句写入古寺,见高林,踏曲径,进禅房。五六句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最后两句写聆听古刹的钟磬声。 诗中虚写万籁俱寂,实写心灵感悟;虚写钟磬之音,实写心灵震撼。借虚写实,深邃绵远,意境高深,寓意深长。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同时也是一首赠言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切的关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

首句以景兴起,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冷清凄凉的晚春图。从“飘飞不定的杨花落光了,布谷鸟啼声凄婉”之中隐含着作者对朋友被贬僻壤之地的同情和悲伤,接着转入叙事,用跋涉五溪说明路途的遥远和艰难,暗含着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后两句用拟人手法,希望借助明月,将自己对朋友的关心、担忧之情随轻风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

全诗想象丰富奇特,感情真挚。

6、《泊秦淮》: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为体裁的政治讽刺诗。全诗写诗人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想到南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以及陈朝的灭亡,反映了诗人对晚唐达官显贵只顾个人享乐、不顾国家存亡这一再现状的不满与愤恨。

前两句描写夜晚秦淮河上烟月迷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虑之情。后两句写现实中达官显贵饮酒作乐、荒淫无度的生活,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全诗语言凝练、含蓄。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两个“笼”字表现出写景生动形象,情感深沉。

7、《夜雨寄北》: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君问归期”是写亲人思念诗人,“未有期”是诗人的回答。第二句交待“未有期”的原因:因为诗人当时身居遥远而荒凉的巴山,又遇一场连绵不断的秋雨。一问一答中,把亲人思念自己与自己怀念亲人的深情真挚地表达了出来。后两句是诗人的希望,预想将来会面的时候,能把今夜的情景向亲人诉说,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亲之情与盼望同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

全诗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含蓄深沉,倾诉了骨肉亲情之间分离的痛苦与想象亲人团聚时的欢乐情景。全诗以“相思”为主题。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一句内容丰富,包含了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艰难的种种感受。“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第二句对第一句进行补充,“赚”字幽默风趣,将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三四句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岭过程中也相应地会遇到多少重山岭。“一放一拦”把山写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同时也将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透露出来。其间包含着朴实的人生哲理:做任何事情都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困难才能顺利解决。

9、《观书有感》: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写的是诗人忽然把难懂的书看懂了时产生的联想及感受。前两句用比喻修辞方法写出方塘的清澈,表面是写景,实际上是用景物作比喻。三四句写方塘清澈的原因,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后人将句子凝缩为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头和动力。全诗语言简洁、质朴,比喻贴切。

诗歌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作者借助大海形象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伟大抱负的两句是: , ; , 。

2、《次北固山下》诗中既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是: , 。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 。

4、春天,香格里拉草原上野花次第开放,芳草如茵。游客骑马踏青,陶醉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之中,真可谓《钱塘湖春行》中所写:

5、崔颢在《黄鹤楼》中写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少 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 , 。

6、《龟虽寿》中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从而抒发了诗人的雄心壮志与对未来宏图大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

。 , 。

7、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

诗中写农家的劳动生活的诗句是: , 。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 。

8、《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形容环境幽静,消除人心中俗念的诗句是: , 。后人根据“ , 。”得出一个成语“曲径通幽”,形容景色幽雅,也富含一定的哲理。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10、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中写亲人盼询归期,从而抒写诗人与亲人间互相思念的真挚之情的诗句是: , 。抒写诗人希望与亲人会面的诗句是: , 。

11、晏殊在《浣溪沙》中以诗入词,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千古名句的是: , 。

12、杜牧的《泊秦淮》:渲染了一幅迷茫、清冷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 , 。表现诗人忧患意识,反映官僚纸醉金迷生活的诗句是: , 。

13、《观书有感》中,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是:

背诵默写

1.《论语》十二章

①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②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③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④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⑤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⑥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⑦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2.《观沧海》•曹操

①《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王湾

①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这两句诗是:

②《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①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②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

5.《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①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②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6.《龟虽寿》•曹操

①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 ②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 7.《过故人庄》•孟浩然

①描写友人家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诗句是: ②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8.《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①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②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

②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10.《夜雨寄北》•李商隐

①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上一篇:情人节广告语范文下一篇:乞巧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