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读书笔记

2022-08-20

第一篇:毛泽东思想读书笔记

毛泽东思想读书笔记

毛泽东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争取民族独立、政治自由和实现国家的富强在革命斗争中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创造性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问题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创立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与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历史必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长远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具有多方面的内容:

1.政治思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1949年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产党28年的光辉历程时提出的一个著名判断。它以形象化的说法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即中国共产党真正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以它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后开始的。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使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

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组织形式早在1927年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了“政权是用枪杆子取得的”著名论断并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问题离开武装斗争就不能解决。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这是毛泽东在总结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只有把武装斗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同其他各种必要的斗争形式在全国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和策略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的一个杰出贡献。

2.经济思想。关心群众生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表现。关心群众生活、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我们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个法宝“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这是毛泽东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情况出发而(转载自第一范文网

http://,请保留此标记。)向全党发出的一个重要号召。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党中央十分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两参一改三结合”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我国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两参”即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一改”即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即在技术改革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原则。

3.文化教育思想。“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是毛泽东关于建设有文化的军队的重要性的具体表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正确对待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成果在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为今用”就是吸取古代文化遗产中有益的、精华的成分与“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为反映现实服务。一切文化艺术都是在继承、借鉴前人的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悠悠的中国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对这些宝贵的遗产必须继承而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继承是批判的继承而不是一切照搬兼收并蓄。“洋为中用”就是学习一切外国文化成果中有益的东西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为丰富发展中国的文化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毛泽东关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方针亦称“双百”方针。毛泽东认为“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4.文艺思想。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

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文艺思想观点的鲜明性、战斗性和实践性与其哲学的、政治的、经济的以及文化的思想是一脉相通又是不可分割的。毛泽东的教育改革思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中国革命的教育改革实践的经验概括和总结。

5.军事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总结中国人民军队建设的丰富经验系统地阐明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一系列基本思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毛泽东把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主要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夺取革命的胜利。农村包围城市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这是毛泽东研究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总之毛泽东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为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以后的领导人中得到更近一步的升华毛泽东伟大思想将会永远在中国的历史上闪光。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查看更多与本文《毛泽东思想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

第二篇:《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读书报告 读《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有感

犹记得初来北京时曾游香山,香山上的双清别墅被誉为"进京赶考第一站",是毛泽东指挥解放战争和筹备新中国成立时所居住的旧居。在参观主席卧室时,我为之一震。居室简陋,床是木板床,但就在这狭窄的木板床上,一半的面积都覆满了书,摞得有半米高。其中的《二十四史》和《鲁迅全集》令我印象深刻,不禁产生疑问:主席为什么这么爱读书?读书与他领导革命有没有联系?这些书籍对他有什么影响?所以在看到《毛主席读书笔记精讲》这本书时我眼前一亮。这本书搜集梳理了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笔记,按专题分为战略、哲学、文学、历史四卷,还独具匠心地设置了两个附录。《毛主席一生阅读有关的三十一个书目》汇集了毛泽东一生阅读或推荐他人的书目,大体反映了他的读书涉猎范围;《从三十一个数目看毛泽东不同时期的阅读重点》则便于使读者了解上千种书目在不同历史时期与毛泽东实践活动的关联。这套书叙述了一代领袖毛泽东喜欢读何书、为何读书、怎样读书,如何把书读活,从多个角度解析了毛泽东对哲学、政治、军事、历史、文学等方面的涉猎情况。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领袖的读书情况和读书之道,认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源泉和发展轨迹,了解毛泽东是如何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党和国家的决策上的。

毛泽东一生纵横天下,得益于其书剑双修。他一生的功业、智慧才华及人格魅力,与他勤于学习,乐于读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对读书的热爱,在古今中外的领导人物中都少见。在1972年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时,曾经指着堆积在书房的书说:"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他去世后,在中南海留存的藏书种类达一万余种,规模宏大,近十万册。毛泽东同志的阅读范围广博专深,但也不是漫无目的。马列、哲学和历史,在他的书目中排在前三位。关于马列,毛泽东希望通过阅读学习马列著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进而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有新的创造。关于历史,毛泽东对《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史书多次阅读,《资治通鉴》读了十七遍。"读史使人明智。"是培根的名言。毛泽东在青年求学时期也曾说:"读史是智慧的事。"毛泽东读史,更注意史书所载的理政之道、军事案例、经济政策、治乱方法等,不仅仅是关注历史故事。例如读《史记》中的《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时,毛泽东认为,楚汉之争,项羽兵力远胜于刘邦,却屡失机会战败,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项羽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刘邦豁然大度,从谏入流,并得出结论:"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名高明的政治家"毛泽东特别欣赏从底层发展起来的能人,得出"老粗出人物"的感慨,认为:"刘邦能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的心理。"

文史不分家,毛泽东同志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也作了大量的阅读。文学与我的专业相关,这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一部分。毛泽东读文学,也喜欢描写反叛斗争,抑强扶弱,站在被压迫被剥削者一边的作品,如《水浒传》。毛泽东从"三打祝家庄"中读出了搞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毛泽东将《红楼梦》的评价很高。在《论十大关系》中这样表述:"中国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本《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主席单把《红楼梦》提出来,可见他的评价之高。毛泽东读《红楼梦》与我们不一样。《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世情小说。但毛泽东却把它是当作历史来谈,从中读出了阶级斗争、生产关系、封建与反封建、四大家族的盛衰兴废。对《红楼梦》文学方面的评价是:"语言是古典小说中最好的,人物也写活了".反映了他的文学造诣和审美高度。毛泽东在笔记、书信中多次引用和解释《诗经》,十分熟悉并且有自己的理解。《精讲》中指出,毛泽东同意司马迁所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但他不同意孔子的"怨而不怒"说,毛泽东的观点是:"心里没气,他写诗?"这突出一个有血的伟大形象。

此外,本书还为我们展示了伟大领袖的读书方法。毛泽东最讨厌读"死"书和"死"读书,在阅读的时候,他坚持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从而"政书到底",把书读"活".他把读书的方法概括为两条,一是当好"联系员",二是当好"评论员".作者陈香解释道:所谓"联系员",有两层含义,一是"把书中写到的观点主张、人物事件,同这些观点主张,人物事件有关的或对立的另一个侧面联系起来思考和理解",二是"善于跳出书本,联系现实来理解和发挥".所谓"评论员",就是对书中内容要有自己的看法,要有评论,不是在书本后面亦步亦趋,而是从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实践需要出发,对书本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和运用".这样的读书方法直到今天都能令人获益匪浅。

毛泽东同志是一代伟人,更是思想上的巨人。他在勤于读书、善于学习方面身体力行,在古今中外的政治家中都是极为罕见的。反观现在,很多党员同志读书中,理论水平不高,更别提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因此,加强理论学习是党建的重中之重。作为研究生党员,我们应该率先垂范,多读理论书,多思考,让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赵雅琪

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

第三篇:读书笔记毛泽东

毛泽东,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辞海》)史沫特莱在《中国的战歌》中说:“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袖人物,每一个人都可以同古今中外社会历史上的人物相提并论,但无人能够比得上毛泽东„„毛泽东以理论家闻名于世,而他的一套思想理论深深扎根于中国历史和军事经验之中。”R1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毛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全世界的,他的影响早已经超出了他的国家。”“不论怎样,毛是我触及的历史人物中最伟大者之一,不论历史舞台怎样变幻,他永远与中国与世界同在。”迈克尔·H1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列榜》中,将毛泽东列在第20位,排在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之前,并且大大超前于拿破仑、亚历山大大帝等。这足以说明毛泽东的影响已超越国界,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那么,毛泽东为什么能创造奇勋伟业而获得如此辉煌大成呢?其根本原因是他获得了真正的学业大成,即获得了人生和事业大成所需要的高超本领和素质。毛泽东又是怎样获得学业大成的呢?他实现了真正的学习革命,解决了“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三个不同层次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从而获得了学习的最大效益。1902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学生时代历时16年半,其中小学(含私塾)9年,中学2年,师范5年半。小学阶段,他一边读书,一边劳动,熟读经书,爱看“杂书”,也读过一些新书。中学阶段,他关心时事,旧学与新学、中学与西学结合,以新学、西学为主。师范阶段,他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以社会科学为重点,博览群书,为改造国家社会储才蓄能。青年毛泽东的精神境界与人生抱负的主要发源地就是湖南一师。后来,毛泽东曾回忆说:“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国外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1918年夏至1923年春(调上海党中央工作之前),毛泽东两度从事教育工作,两次赴北京、上海,一面读新书、马列书,一面投身教育实践,开展革命活动。

一、为何学———“改造中国与世界”“为何学”,指求学目的或求学目标,也是理想、志向和抱负问题。请看毛泽东是怎样立志为祖国而学的。他8岁开始读书,27岁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经历了一条深刻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规律、富有时代精神和浓厚个性色彩的求学道路,伴随着求学的行程———韶山(东山)→长沙→北京(上海),相应的求学目的为“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终身未得真理,即终身无志”→“改造中国与世界”。11“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目睹黑暗的社会现实,面对贫困农民苦苦挣扎的情景,毛泽东从小在忧国忧民中萌发了救国救民的理想和抱负。他不喜欢读经书,而爱读《水浒传》之类反抗皇室官府的“杂书”;他不讲以读书来做官发财,而常和人谈论“富国强兵之道”;他钦佩中外历史上振兴民族、挽救国家的英雄人物,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同学互勉。基于对祖国命运前途的高度责任感,他不顾父亲的坚决反对,自主恢复学业,于1910年秋赴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从此,离开了闭塞的山村。他这种独立不羁的品质,为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大成作出了第一次选择。

第四篇: 毛泽东文选读书笔记

班级: ***

学号: ***

姓名: ***

毛泽东文选读书笔记

提起毛泽东,相信绝大部分人心中会立刻浮现出一个散发着耀眼光芒的伟人形象。确实,咱们伟大的毛泽东主席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更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是他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创造了可爱的新中国。那么,我们伟大的毛爷爷,他的思想究竟达到了怎样的一个境界呢?我们又应从中学习什么呢?

读完《毛选》二卷,《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篇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总的感受: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

记得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来深入地思考“党”究竟是什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优秀人才,并将这种思想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毛主席说,团结就是力量!是啊,若团结不是力量,世界上又为何有这么多人呢?每一个人活在这世上,都要生存,若是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劳动可以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满,大家何不团结起来凝聚力量以得到更好的生活方式,从而将那些自私的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想法抛到一边去呢?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团结”的影子。50来个学生同处一间教师共同聆听老师的涓涓教导,这不是一种团结吗?篮球比赛时,场外的“拉拉队”不停为场上的队员加油呐喊,这不是一种团结吗?运动会上,运动员们竭尽全力奔跑跳跃来为班级赢得荣誉,这不是一种团结吗?

事实证明,我们身边的这些“团结”,巧妙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欢声与笑语,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接着像伟人说得那样,“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将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吧! 毛泽东,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争取民族独立、政治自由和实现国家的富强,在革命斗争中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创造性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问题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创立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我不同意毛的一些观点和判断,对他的霸气也曾不满,但他是为信仰而战斗的,他是真挚的热爱中国人民的。是他使中国人团结起来,恢复了中国人对民族实力的自信和做人的尊严。毛的内外战争的辉煌记录是建立在实现社会公正的伟大理想主义和对民族未来的共同信念基础上的全国性的联合行动。毛的遗产是一个半军事化的统一的国民精神高度一致的幅员辽阔的大国。毛是有道德的和负责任的严厉的领袖。没有毛,中国将仍然是一个灾难深重、饿殍载道、丑恶现象和无法无天恃强凌弱泛滥成灾的地主官僚乐园和劳动人民的人间地狱。

毛泽东代表的是正义和社会的良知,还有社会弱势群体的愤怒的吼声,毛所缺乏的是法治社会的理念和现代管理思想。

无论如何,毛是真正的现代中国之父。他把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他曾经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那些诋毁领袖声誉的人只能暴露他本人的自私、疯狂、胆怯和不负责任。

他打跑了一切内外反动派,彻底消灭了官僚买办、地主恶霸、军阀汉奸、特务流氓,让90%的中国人从文盲变成识字,彻底摆脱了封建主义道德和宗法关系的束缚压迫,给了中国人民基本的人的生活、教育、就业和医疗保障,他捍卫了中国最广大阶层人民的人权和自由、尊严,他给我们的遗产是伟大的统一的共和国,天下无敌的军队,有凝聚力的政党,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国民经济体系。他没有遗产,他的儿子至今长眠在朝鲜战场。他把自己的一生,汗水、眼泪,热血、生命、妻子、儿子、兄弟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事业。

亿万人民满怀深情,眼含热泪,无比怀念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为他的亲民、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无私、他的艰苦奋斗、他的治学精神、他的灿烂诗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他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赫赫战功和卓越政绩,为中国的独立、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为捍卫国防、为改善人民生活、为惩治腐败实现社会公正、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奠基、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复兴所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他是共和国之父,现代中国的灵魂。他开创了今后一千年我们民族兴旺发达的历史局面。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与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历史必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长远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具有多方面的内容:

1. 政治思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1949年毛泽东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28年的光辉历程时提出的一个著名判断。它以形象化的说法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真正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以它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后开始的。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组织形式,早在1927年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了“政权是用枪杆子取得的”著名论断,并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问题离开武装斗争就不能解决。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这是毛泽东在总结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只有把武装斗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同其他各种必要的斗争形式在全国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和策略,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的一个杰出贡献。 2. 经济思想。关心群众生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根本宗旨的表现。关心群众生活、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我们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个法宝,“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这是毛泽东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情况出发而向全党发出的一个重要号召。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党中央十分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两参一改三结合”,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我国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两参”即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一改”即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即在技术改革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原则。

第五篇: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主要研究环境与人的思想以及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2006版p304)

中国古代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

“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荀子

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与现实生活的环境有密切关系,环境能决定人们意志的坚定性,意志则支配人们的行为。认为物质生活条件对人的思想意识起决定作用,主张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促使人们形成坚定的意志。——王夫之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p96)

1、重视人际关系环境对人的品德形成的影响

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教育思想最为系统。孔子看到客观环境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有天命的存在。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的教育环境论,看到了客观环境在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又否定客观环境的作用。

2、重视主观思想与客观环境的关系

不仅看到了客观环境的影响,而且能够看到主观认识的作用。代表人物是荀子。荀子通过环境的“渐”和“积”相结合,来说明人的主观思想与客观环境的关系,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本性变化的作用。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2006版p305-306)

西方

人通过环境的熏陶、日常的锻炼和教育而获得“第二本性”,即思想道德素质——德谟克利特

人性本恶,需要教育和环境来加以改造。——奥古斯丁

气候地理环境对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有重大影响——孟德斯鸠

天赋智力人人平等、观念和知识都是后天形成的“白板说”,主张加强对教育过程中环境的控制——洛克

试图解决环境和个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社会政治环境决定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爱尔维修

人性禀赋善良的教育思想和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卢梭

环境决定论——欧文

从隐性教育的视角研究环境——其他部分学者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p96)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发展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1、自然条件下朴素的环境论

代表:苏格拉底,开始关注环境对好公民教育的影响。认为要使人民的教育制度培养出好公民,必须有个好社会。 柏拉图,认为一个人从他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学习。好的行为是一个好的本性倾向与好的环境接触的结果。他希望通过指导生育来保证好的子孙后代和保持好的环境。

亚里士多德,继承他们的思想,把环境影响与人的美德的形成结合起来。他认为美德不是遗传的,而是被环境的需要所塑造的。美德形成的途径就是养成习惯。当一个人在固定环境中,美德品行就会得到强化,所以国家必须控制所有教育。

2、商品经济条件下理性主义的环境决定论

代表:卢梭,把儿童放在教育过程的中心,认为儿童有一种潜在的发展可能,而教育就是为儿童提供优良的环境,使其充分实现这种可能。他认为儿童出生时是善的,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保护这种先天善的本性,发展儿童的潜能。实现途径有两种:一是创造一个能够维护人类先天善的优良环境,一是努力教育儿童不受恶劣环境的歪曲。同时,他也分析了环境变化对教育的影响。

3、一体化时期进步主义的环境论和流派的形成 代表:杜威,在早期著作《学校与社会》中,他努力阐明下列原则: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制定真正对孩子有意义的课程;从学习者的经验中导出学习信条;提供个别注意以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按自己的兴趣学习。他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现代社会,还形成了许多流派。主要有:

(1)对环境教育作用具有肯定倾向的流派。主要代表是现代的行为主义学派(华生)和社会学习理论(班图拉)。

(2)对环境教育作用具有否定倾向的流派和观点。主要代表是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3)对环境教育持折中性倾向的流派和观点。代表是基督教的境遇伦理学。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2006版p307-308)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9页)——人与环境相互创造,人的活动和环境的改变辩证统一与实践。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p96)

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首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的唯物论基础。

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是外部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其次,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形成了性质不同的历史阶段。

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三个社会形态。

再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对唯心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进行批判的同时,对机械唯物主义的环境论也进行了评价。

马克思说:“关于环境和教育起变化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67页)

可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既是现实的,又是历史的。基本要点为:环境决定人的发展,决定人的思想道德面貌。人在环境面前具有主观能动

性。人与环境的关系,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的特征,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二者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 反对“环境决定论”和“生物决定论”,为科学理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和环境的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2006版p310-313)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现代社会国际国内环境发生复杂而深刻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的特征。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个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也是个系统工程

相对于一定的教育过程和受教育者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现实层次,而社会环境又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思政教育环境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向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扩展。宏观有国际、市场等,中观有媒介、网络,微观有竞争、核心家庭、贵族学校等。

思政教育环境的系统性决定了思政环境建设的系统性。江泽民特别强调,“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人民日报》2000年3月1日)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条件,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现代教育理论,代表杜威,其教育理论具有明显的相对主义倾向,但其揭示了环境的教育意义,把环境的影响提高到构成教育内容的主要方面是值得借鉴的。

现代管理学运用系统动力学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企业管理的道理也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

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环境知觉问题(提出人与环境不可分割性,强调人是环境中人,人应该了解环境、重视环境)和环境与行为的关系问题(重点研究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们的交往原则和规范,在开发社会中的自教自律,以及在复杂关系中的适应问题)。

3、环境建设和受教育者主体意识培养并重的思想

环境复杂性和开放性—教育者能够控制和把握的环境因素越来越有限—培养受教育者在复杂环境面前的主体意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受教育者自主分辨能力、自主选择能力、自我控制能力)。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2006版p314-315)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主要表征:由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封闭环境向开放环境的转变,由以政治为中心的社会环境向以经济为中心的环境的转变。

(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5P2)

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专门研究则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这个研究主要从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视角进行。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视角研究的著作有沈国权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等。书中集中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分别论述了市场经济、舆论环境、文化环境、科技环境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作用。概括性强,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其突出特点。

(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5P19)

上一篇:描写校园的好词好句下一篇: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