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价值观小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社会主义价值观小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肺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的85%。分子病理学的出现,使得人类对疾病特别是肿瘤的研究从器官、组织、细胞水平深入到蛋白、染色体和DNA水平。这不仅能为病理诊断提供更准确、更客观的依据,且可更好地指导肿瘤的靶向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极大地推动了病理学的发展。

第一篇:社会主义价值观小论文

论初中化学小实验的价值及其实现

摘要:初中化学实验分为课堂实验和课后实验,课堂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课后实验以课堂实验的衍生为主,包括生活小实验和校本课程小实验,这里统称为小实验。受到教学时间限制和“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实验开展的次数“寥寥可数”,而演示实验为教师操作学生观摩,学生的动手、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化学小实验作为课堂实验的一种补充,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生活能力、创造思维、关爱社会等方面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化学课程开展的同时穿插一些跟生活相关的小实验,让学生独立或者合作完成,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小实验;价值实现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12.023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具有基础性和生活性,着眼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需要的化学知识、致力于提高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的分析方法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初中化学小实验是在学生已有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化学对生活的重要性,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能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本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化学的魅力,培养科学素养。之前相关研究多着重于强调化学小实验中的家庭小实验以及其趣味性、生活化,较少从化学课堂实验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指出化学小实验的积极价值,使其成为课堂实验的有力补充。

一、初中化学课堂实验及其局限

1.初中化學课堂实验的涵义

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指的是教学内容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和教师必开设的演示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或者学生根据一定的实验目的,选择相应的实验器材、装置等,改变实验对象的性质或者状态然后获得各种化学实验事实。包括简单的仪器操作实验、物质制取实验(初中阶段主要为气体的制取)、揭示基本原理或概念的实验,例如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这种实验的特点是验证性、具体化、定量化等。

2.初中化学课堂实验的局限性

化学课堂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化学概念、原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初步形成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但也有其局限性。例如:①教师演示实验的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力难以得到充分发展;②受到时间、场地、仪器、药品等制约,课堂实验难以频繁开展,也就难以凸显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初期阶段的重要作用;③课堂实验多服务于中考的实验操作考试,所以过多强调规范性,导致实验教学的趣味性难以得到发挥;④课堂实验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从课本上来又回归课本中,没有真正将实验和学生学习发展、生活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初中化学小实验及其价值

1.化学小实验的涵义

初中化学小实验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即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同样要求源于生活、贴近社会,要与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成长相辅相成。所以为克服化学课堂实验的弊端,衍生出了化学小实验。它指的是仪器从生活材料中获取、药品来源衣食住行等方面且可以就地取材,操作较为简便,需时较短的一类化学实验。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生活小实验,即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质或现象入手,进行探究的实验;也包括教师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中的实验,例如教材上的一些课后实验和通过课后习题教师自主创新的衍生实验。化学小实验具有多样化、创造性、实用性、趣味性、生活化等特点。

2.化学小实验的价值

(1)化学小实验是课堂实验的衍生和补充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对初二学生进行“化学认识”的调查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分别为“有趣”“活动”“神秘”,而化学实验则是这几个词的核心。但由于学校课程设置、中考升学压力、实验安全等原因,教师开展的实验也是十分有限的,例如: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木炭还原氧化铜等实验大多都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展开的,学生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而pH试纸的使用虽然能够在课堂上以学生实验的形式开展,但由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也只能浅尝辄止,情感上得不到升华。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化学小实验应运而生,它可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机,例如校本课堂、周末放假等,让学生贴近生活和社会,弥补课堂上的遗憾,例如可以选择生活中的物质粉笔和白醋来自己制取二氧化碳,利用课堂上pH试纸使用的知识来测定雨水的pH值,检验自己所在地区是否为酸雨,有无环境污染等。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创造思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何将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直都是教师在思考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家庭和生活、走进社会。化学小实验的设计理念即是以学生真实生活为教学起点,将学校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一些认知冲突,启发学生思考、对问题进行探究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提升,也鼓励了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大胆实践解决问题。

(3)学生热爱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源泉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学生体会化学就在身边,生活需要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化学小实验的设计符合这些理念,例如学生自制美味汽水、用食用醋除水垢、用肥皂水清洗蚊虫叮咬的皮肤等小实验能够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化学在身边、化学的应用价值;家中软硬水的检验、测定雨水的pH等小实验能够让学生对环境污染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初中化学小实验价值的实现策略

1.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呼吸的空气、日常饮用水、日常出行等各个方面都与化学密不可分。学生不再满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对生活处处留心:为什么自来水有一股刺鼻的气味,它的净化过程是怎样的;薯片袋中的气体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维c泡腾片为什么放在水中有气体产生,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学生在留心了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后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想要通过所学知识和实验来进行验证。学生的这些对生活的好奇心则是我们设计化学小实验源源不断的素材。

2.学生家庭和学校的有效配合

课堂实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旦实验失败很难有重复操作的机会,学生的不同学情导致了一部分学生无法很好地完成课堂实验。化学小实验的开展大多是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或校本课程时间,地点大多在家或者课后实验室,家长的支持帮助和指导能够有效地保障实验的成功,而家长和学校转变“唯分数论”的观点,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是化学小实验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3.养成记录实验日记、定期开展实验沙龙的习惯

实验日记是学生在完成了实验后对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困惑、个人想法以及心得体会的记录。它不同于实验记录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强调情感性,在实验日记中大多能够体现出学生的想象力、科学探究的精神和一些价值观等。而实验沙龙则是定期由教师或学生自己组织的“化学小实验交流会”,在实验沙龙中学生能够将自己在实验中的困惑、心得与同学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四、初中化学小实验实践案例

初中化学小实验的选择(表1)要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化学知识、阐释化学原理等,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端正科学实验的态度,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学生完成实验后填写实验报告然后完成实验日记,实验日记重点在于学生反思,主要是从自主洼、合作性、探究性、情感性等方面进行,可以側重从一个方面展开。然后是教师评价或者反思,最后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沙龙。

1.自制简易净水器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水的净化》一节中,学习了水的净化几种方法:静置、过滤、吸附等,课堂上也对应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学生可以从这些实验中看到一些生活的影子,例如吃火锅的漏勺、豆浆过滤豆渣的纱布都是一种过滤装置。有了相应的生活经验之后,教师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将教材上的课外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作为周末作业指导学生完成,学生完成之后填实验报告(图1)。

【实验日记节选】A同学:净水器基本上是家喻户晓的电器,本来以为这个实验很简单,真正开始做了之后才发现特别的麻烦,首先实验材料并不容易得到,活性炭、石英砂不知道在哪里获取,小卵石也找不到,咨询过老师,老师说可以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质代替,例如小石子代替小卵石。我思考了很久决定用木炭碾碎替代活性炭、蓬松棉用普通棉花在太阳下晾晒后代替。最后完成净水器的实验后,发现很多事想象中很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却不容易,以前总觉得化学就是一些元素符号,很高大上。但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只是缺乏发现化学的眼睛。

【教师评价】①这个实验在材料上的获取并不容易,实验器材的选择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化联想思维和动手能力,学生在污水的获取过程中也能够理解环境污染,懂得要爱护环境。

②对实验装置学生也进行了创新(图2),不仅仅利用普通的塑料瓶底,还加上了可控制的开关。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设计感。

③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学生的净水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本知识入手寻找原因,课堂上讲到过滤后的水仍然浑浊,主要有三个原因,滤纸破损、过滤时待过滤的液体高于滤纸边缘、仪器没有洗干净。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进行实验失败原因的排查。有学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纯净水通过自制净水器,发现过滤后的水是浑浊的,找到实验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仪器本身的问题,小卵石、沙子等没有洗干净。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自制Q弹无壳生鸡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和碱》单元的内容,课程标准上要求“认识常见的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教师需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选择实验室常见的物质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碱的性质及用途。自制Q弹无壳生鸡蛋是近期网上很火的生活小实验,利用的是酸与碳酸盐发生反应的原理。完成这样的实验后教师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相关知识点趣味小实验,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表2)。

【实验日记节选】B同学:没想到酸和碱的知识能够解决这么多生活问题,突然就喜欢上化学了,以后就可以做一个生活小达人!

【教师反思】①该实验在进行的过程中会出现鸡蛋下沉上浮又下沉的现象,学生对此产生了好奇,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物理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很多化学实验中都会出现一些“神奇”的实验现象,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不断进行探索来解决问题。

②Q弹鸡蛋实验的顺利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当学生面对化学知识中难以理解的问题时,不会让学生望而生怯。再进一步引深到生活中的应用,最后让学生发现化学的美丽和魅力。

3.探索奇妙的泡腾片

化学小实验需要贴近生活,例如衣食住行、化工、医药等方面,提升学生对化学应用价值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习惯。泡腾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但对于泡腾片为何溶于水后会有大量气泡产生,而产生的气泡又是哪种物质却很少有人进行思考或进一步探索。教师选取这样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实验的内容,以这些为素材使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该实验涉及到气体的验证,需要教师配合学生共同完成(图3)。

【实验日记节选】c同学:语文课上老师经常讲到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却没有想到还总是忽略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化学真有趣,它就像是哆啦A梦神奇的口袋,总是给我们惊喜!

【教师评价】化学小实验能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满足学生的好奇感,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去查阅资料,根据已有的课本和生活知识进行实验设计,让学生参与中体验过程、发现中增长策略,联想设计中凝聚智慧。

初中化学小实验旨在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化学。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对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思考和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思维得到培养等最后上升到社会责任感等。

作者: 刘廷婷

第二篇:分子病理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的社会经济价值评价

摘要:肺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 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占所有肺癌的 85%。分子病理学的出现,使得人类对疾病特别是肿瘤的研究从器官、组织、细胞水平深入到蛋白、染色体和 DNA 水平。这不仅能为病理诊断提供更准确、更客观的依据,且可更好地指导肿瘤的靶向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极大地推动了病理学的发展。,分子病理学的技术如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基因突变检测、生物芯片、流式细胞术等,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将在未来的医疗领域里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分析分子病理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精准治疗中的作用,旨在分析其社会经济价值。

关键词:分子病理技术;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社会经济价值

Key words: molecular pathology technology;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Precision treatment; Socio economic value

1.研究背景

1.1非小细胞肺癌及其精准化治疗

肺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 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占所有肺癌的 85%。 60% ~ 70% NSCLC就诊时已处于Ⅲ B期或Ⅳ期, 失去根治机会, 只能采用化疗来延长生存、缓解症状, 但目前的化疗有效率较低, 毒副反应大。因此精准治疗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杀死癌细胞,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尽量减少对正常细胞的危害。

精准医疗是在科技浪潮的推进下提出的,它通过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大数据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和精细的个体化医疗服务。精准医疗对病理学提出新的挑战,更是注入了生机,以形态学为基础的传统病理诊断技术远远不能满足精准医学的临床需求,传统的病理学技术与分子生物学、信息遗传学以及蛋白质组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分子病理学,可以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医学信息和证据。因而,分子病理诊断是在传统组织病理学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并采用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交叉学科,该学科主要运用分子和遗传学方法对肿瘤进行分子病理诊断和分类,设计和验证能够反映预测疾病发生、治疗敏感性、病情发展等方面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患者个体化资料,从而做到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分子病理学使其由传统形态病理诊断延伸到分子水平上的诊断和临床治疗的全过程,病理学从此迈向更综合更全面的病理学时代。在个体化医疗时代的驱动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分子病理技术被发现并逐步应用于临床。

分子靶向治疗 ( moleculartargetedtherapy) 是指针对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胞信号传导和其他生物学途径的治疗手段, 特异性强, 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不杀死或极少杀伤正常细胞。靶向治疗最大的优势在于毒副反应明显低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 且在晚期 NSCLC的巩固治疗中显示一定的作用。分子靶向治疗的开展与进行离不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病理学等基础研究、临床试验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达到了更加成熟的阶段。

1.2分子病理学

病理学是介于临床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被喻为疾病最后診断的“金标准”。病理学发展大体历经三个阶段:器官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分子病理学。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病理学的融合,病理学发生了革命性的进步,进行了重新的整合,步入病理学的第三个阶段———分子病理学。分子病理学是病理学和多个学科相结合形成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主要是从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水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

2.研究现状

肺癌样本的分子检测目前主要应用组织样本进行检测,是目前驱动基因检测的金标准。常用检测方法包括直接测序法、PCR、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高通量二代测序(NGS)等。然而,细胞学样本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学样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是诊断肺癌类型和开展靶向基因检测的唯一标本来源,尤其对于中晚期肺癌和复发转移性肺癌等,细胞学样本来源丰富,对此类样本进行分子检测意义尤为重大。同时,细胞学标本多采用快速乙醇固定,组织新鲜,使其提取的 DNA 质量较高,分子检测成功率也较高。有研究表明,与组织学标本相比,细胞学标本分子检测有相似或甚至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率。

利用患者的痰液、胸膜腔积液、针吸穿刺细胞学取到的活体组织细胞、纤维支气管镜刷片、肺泡灌洗液、脑脊液等可以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转移和治疗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3.社会经济价值评价

分子细胞学的发展,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分析、治疗都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也为精准化诊断和分析现状提供了较有利的支持,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精确诊断中有着转折性的意义。不仅使得诊断方式变得精准无误,且提高了检出率,在诊断中较前避免走了许多弯路。分子细胞学也为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基础,让该病患者不至于在化疗过程中有着无法忽视的副作用,甚至因此减少患者应有的寿命,在此观点上,分子细胞学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社会价值已显而易见。而靶向药物治疗更加精确了化疗药物的应用,避免了化疗药物的滥用,对国家药物经济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优势。

综上所述,分子细胞学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精准治疗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与经济价值,对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了良好的精准治疗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徐海苗,童卫青.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学样本分子病理学检测现状[J].现代实用医学,2021,33(05):568-570.

[2].非小细胞肺癌分子病理检测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J].中华病理学杂志,2021,50(04):323-332.

[3]冉雯雯,邢晓明.分子病理学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中的应用[J].精准医学杂志,2020,35(03):278-282.DOI:10.13362/j.jpmed.202003024.

[4]董贺,孙青.分子病理学技术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7(02):73-77+82.

[5]TsutaK,KohnoT,YoshidaA,ShimadaY,AsamuraH,FurutaK,Kushima R. RET-rearranged 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a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molecular analysis.[J].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2014,110(6).

[6]苏长青.肿瘤分子病理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3,12(06):580-586.

[7]陈丽展,刘康栋,李圣青.肺癌的分子病理学评估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01):82-88.

[8]张洁霞,刘启才,何建行.hnRNP A2/B1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和转移淋巴结中表达及意义[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26(06):1221-1223.

[9]邹燕梅,于世英.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8(01):83-87.DOI:10.13455/j.cnki.cjcor.2008.01.020.

[10]许凯黎,廖美琳,丁嘉安.非小细胞肺癌分子病理学的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1(01):33-36.

[11]贾心善.肺癌分子病理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05):4-6.

[12]张勘.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显著[J].医学研究通讯,1998(02):49.

[13]张勘.上海市非小细胞肺癌分子病理学研究取得显著进展[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1997(19):12.

[14]黃云美,梁菊华,许桂丹.分子病理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进展[J].右江医学,2020,48(02):137-140.

项目来源: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采用石墨烯技术制作壮药温阳壮骨茉莉根止痛自热贴,项目编码:202013643004

作者:赵鑫 王宏晋 马晓红

第三篇:课堂小社会 社会大课堂

摘 要:生活即教育,教育引导生活;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必须关注并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将课堂生活化,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赋予思品课堂教学以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

关键词: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思品课堂

一、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解读

(一)概念界定

1.课堂:即课堂教学。广义的课堂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只要能起教育作用的地方都叫做“课堂”,“社会是个大课堂”。狭义的课堂是指班级授课制状态下的规定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班级教学活动,其本质上就是社会的缩影,“课堂就是个小社会”。

2.思品生活化课堂:是指在思品生活化课堂教学中,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学生实际生活为载体,以观察、体验、感悟为主要途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把生活问题化为学习的内容,使学习问题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 二 )理论依据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现实生活是一切科学的源泉,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教育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学、做”要有机融合。

2.现代德育价值观:现代德育认为德育的本质在于使个人完成对于人生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高,要求引导人去建构个人的完满的道德生活。

3.主体生命教育观:人的主体精神的本质是自由、自觉,学生个体发展必须通过独立、自主、主动的理性思考后作出行动选择,以学生的生活和生命活力为基础,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旨在形成个体健康的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

4.个性社会化原理:儿童应是正在发展中的完整的人,这种发展是其主观能动性由个性化向社会化的过渡,其最有效的载体是生活,其是否实现社会化的标志也是看其是否积极适应社会生活。

二、构建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必然性

1.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学生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2.思品生活化课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宗旨是相一致的。“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为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视角。

3.思品生活化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学会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目标。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落脚点,就是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只有回归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理解所学的生活道理,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

4.生活化课堂体现了思品课程的固有本质和“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做合格公民是课程的核心;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新课程的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新课程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会生存和发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思品课堂教学和“课程标准”所追求的核心理念。

生活化教育思想在不断发展、深化。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论断,胡塞尔最早提出了“回归生活世界”的口号。

彻底改变当前思品课堂教学中严重的“灌输——接受”的“听”、“背”式教学方式,构建思品生活化课堂,意义极其重大,势在必行。

三、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

(一)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实施策略

1.贯彻“学生是生活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原则,实现由“师教为本”向“生学为本”转变。教学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学要“依靠一切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服务一切学生”。帮助学生开发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索、领悟和体验,反对任何包办、灌输和说教,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构建、形成及发展良好思想品德的主阵地。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服务者”、“支持者”,绝不是“演员”,最多是“半个导演”。

2.教学方法上从“教师传授为主”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建构转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鼓励和鼓舞。”教师应转变“身份角色”,多用商讨、对话的方式鼓励学生,和学生争论、辩论、碰撞,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导引者、激发者,使学生学会主动、能动、独立学习,让课堂 “灵光”闪现,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

3.教学目标设计由“重知识”向“重能力,特别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转变。全面提升理论素养,明确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原则: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核心中的核心。

人生成功的80%决定于非智力因素,情感又在非智力因素中起着基础性的动力调节作用。教师要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服从服务于情感目标”这一思品课程的教学的本质特性,教学目标要从传递特定的知识向发展个体的思想和道德判断能力,特别是道德情感的生成和行为转化,搭建平台,促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并成功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升华。

4.教学内容由“死文本化”向“生活化、活动化、社会化”转变。陶行知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政治教学的内容都来自于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因此要运用教材的内容指导生活,必先将其还原于生活。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要求以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积极开发利用自然性资源、社会性资源和人文性资源来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体验,让社会生活走进课堂。

5.走向社会生活实践,并与教学理论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英国学者麦克菲尔说:“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生活永远是最好的素材,书本教材、课堂教学绝不是教学的终点。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才可能实现教育与生活统一、学习与实践统一。

6.教学评价上从重结果向重过程性评价、动态性评价转变。生活化教学的教学评价不以笔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导向性功能,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全面落实。注重过程性、全面性考察,采用成长记录袋和学生、本课程教师及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社区共同参与的方式,对学生的纪律、学习态度、与教师和父母及其他人合作的交往能力等作为评价内容,从而全面践行道德实践 ,提高综合公民素养。

(二)构建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操作流程

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归纳为“社会生活(引入)——课堂教学(分析、探究)——社会生活(回归)”的循环。

1.流程一:“社会生活(导入)——课堂教学(分析、探究)”。“从生活到教学”,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生活情境,激起学生道德内化需求,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去学习、探究学科知识,让课堂成为学生感悟、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进而“明理、启思、慎行、悟德”的场所。这一流程实质上是由“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三维目标形成的基础阶段。

操作方法:

(1)教学目标生活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来”,应注意所引入的案例必须源于、贴近于学生生活且感兴趣,能够与“三维目标”有机衔接;应求新颖、求广博、最好是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基本素材,与有体系价值、能力价值的课内知识相关联。设问一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去把握,方便学生研究、感悟、体会、理解学科知识。

“到生活中去”,就是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育“回归生活,服务生活”的至高境界。

(2)教学准备、导入生活化:“未雨要绸缪”。课前准备通常可通过网络查询法、实地考察法、调查采访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去实践,通过感知来体验理论,通过见闻来产生感悟,再组织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课堂导入应尽可能“先声夺人”激发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方法要多种多样,诸如,讲故事导入,引用现实生活的案例导入,引用名人名言导入,用歌曲导入,用传说、典故、名句等导入,重大时事导入等,以引导学生生发思考,获得感悟。

(3)教学过程生活化: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前以情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课中以情激学,注重导课情景的创设、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课后要实践导行,引导学生自我践行。

(4)教学内容生活化:思想政治课是涵盖了全部社会生活内容的综合学科,因此,其他任何学科、事件、事物等一切都可成为其课程资源。对学生来说,生活化素材的选取一般源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可开发利用其他班级、年级、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资源,可请家长来校、走访家庭或是开座谈会,可进工厂、农村、社区实践调查或问卷研究,还可开发网上资源等,从而形成立体、多元的生活课程资源体系。

(5)教学方式生活化:即“身临其境”的生活化探究活动,其来源于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诸如播放影像、角色表演、演讲、辩论等。在课程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走进生活,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主动感悟人生意义,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其教学时空也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由课堂向课外、校外开放;还要加强引领和提升,使课堂教学高于生活,超越生活,指导生活,实现价值引导生活化。

2.流程二:“课堂教学(分析、探究)——社会生活(回归)”。“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使思想品德课永葆活力。“从教学到生活”就是一个引导学生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实质上是由“从认识到实践”、“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程,是将理论时政、生活等联系起来,学以致用,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的三维目标形成的升华阶段。

操作方法:教学结果实践化是生活化的本质体现,是回归生活的必然,而课后作业人性化、生活问题案例、课题研究化,则是其典型有效的做法。

(1)课后作业人性化:作业留批宜以人为本,灵活多样,关注人类的生产、生活。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课后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学生学以致用,投身于社会,去调查,去体会,在实践中领略生活的真谛。

(2)生活问题案例、课题研究化:面向课堂,学生学到的是知识;面向现实,学生得到的是能力和智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合,自主选择调查课题或案例,自发组织材料去讨论、研究问题,从生活中提炼、形成课题,最后互相交流学习成果,而教师只是参与其中,帮助、引导学生筛选资料,分析资料,引领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赋予了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生活也使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精彩纷呈、生机勃勃。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拓展课堂教学时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和生活中,与社会相融,从而真正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获得个体的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草根化研究:基于实践的教育智慧[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3]王建军,叶 澜.“新基础教育”的内涵与追求[J].教育发展研究,2003,(3).

[4]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5.

作者:詹晓良

上一篇:工业工程学科导论论文下一篇:江南大学网络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