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

2023-05-30

第一篇: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

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竹溪县中医院

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根据《十堰市第四周期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方案》要求,不断提升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我院市级重点专科建设,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项目意义

通过市重点专科项目实施,加强医院重点支柱科室的建设,改善专科基础设施,提高专科人员的专业理论和诊疗水平,发挥重点专科的辐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降低患者治疗费用,逐步形成中医特色突出、诊疗水平较高,能带动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重点专科,成为全市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实施“三名”(名医、名科、名院)战略。

二、第四周期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2015年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妇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50万元,共需资金25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

2016年计划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骨伤科、消渴病、风湿病、放射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60万元,共需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2017年计划申报中医脑病科、中医康复科、急诊医学科、影像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4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2018年计划申报中医肝胆病专科、神志病专科、肛肠科、麻醉科、儿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60万元,共需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脑病专科、中医康复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2019年计划申报皮肤病专科、产科、普通外科、呼吸内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60万元,共需资金24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骨伤病专科、中医肝胆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三、专科建设发展目标

l、加强科室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科室病床需要(专科≥30,专病≥10),使科室病床数、基础设施在全市中医医院同类科室中处于领先地位。

2、加大专科资金投入,做到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为专科发展配备必须设备。

3、加强科室人才梯队建设,选好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继承人,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专科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科内业务讲座(>1次/月),积极选派专科优秀中青年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4、不断加强专科专病的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使专科的病床使用率>90%,中医治疗率门诊>85%,病房>70%,专科门诊量>全院1/10,县域外患者比例>25%,出院患者≥20%。

5、积极探索本科急危重症疑难病症中医治疗。在3—4个相关疑难病症的中医治疗上有突出的疗效,注重治疗措施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尤其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开展1—2项客观化诊断研究,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诊断,积极引进新技术、新疗法(≥1项/年),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合作交流,合作及交流项目≥l项/年。

6、健全学术网络,为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指导,采取多种形式推广相关技术。每年承办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积极申办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7、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科室的辐射面和影响面。

8、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强化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制定本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规范和协定处方。

9、认真落实核心制度,不断提高以中医内容为主的医疗查房、教学查房、行政查房、护理查房质量,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10、加快院内中医制剂的研制和申报工作,力争科室自制中药制剂品种专科>3种,专病>2种,为新药的研制开发奠定基础。

11、加强科室实验室、研究室建设,为科室临床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础。提高专科科研能力,加强临床科研,科研课题省级>l项/3 年,市地级>2项/3年;科研成果省级≥1项,市地级≥2项/年。全科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3篇/年。

12、力争本专科中医药理论的研究上有新进展,对本专业有代表性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和经验方进行系统性整理和研究,积极开展非药物疗法研究。

13、提高重点专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科室图书信息室,科内配备微机,并开通外网,掌握最新专科发展动态,加快知识更新。

14、加强科室医德医风建设,“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杜绝收受红包、回扣现象。规范医疗行为,努力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减少平均住院日。

15、努力提高科室诊治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四、专科建设保障措施

1、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省重点中医专科申报和建设小组。协调与各级领导的关系,争取给予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协调院内各方面的关系,解决科室实际困难和问题。

2、科室认真学习《十堰市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标准与检查细则》,逐项落实,制定创建市重点中医专科的时间步骤。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专科建设情况,总结经验。

3、保证科室经费投入,优先安排科室人员进修学习和参加学术交流,学科带头人可参加短期培训、参观学习、观摩等,不限地点,费用实行实报实销。学科需要添置及更新高、精、尖诊断治疗设备,医院在考察论证的基础给予重点倾斜政策,全力支持。

4、邀请市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在学科如兼职或指导工作。

5、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6、对开展临床科研,申报院内制剂,编写临床专著,撰写临床学术论文,医院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成为重点中医专科后,针对重点专科完成的论文、著作、科研等,医院解决相关的费用。

7、对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给予重点推荐、宣传,对在重点专科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者给予奖励。

五、实施步骤

(一)2015年

目标:重点专科设施(房屋、设备、床位)基本到位,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按计划进行,专科技术成熟,专科效益初步显现。中医心病专科、中医针灸科、妇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按照计划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具体措施:

1、确定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和建设项目,与专科建设学科签订目标责任书。

2、医院制定重点专科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及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充实专科技术力量,落实专科建设经费。

3、医院科室明确专科定位及发展方向,对目标、周期目标、建设进度进行细化,制定具体措施,责任到人,并按照计划加快建设目标的实施。

4、对专科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考核、评估体系,每季度进行督导检查,分析发展现状,查找与周期目标存在差距,指导制定整改措施。

5、年底完成专科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二)2016年

目标:中医脾胃病专科、骨伤科、消渴病、风湿病、放射科专科达到周期目标。中医心病科、针灸科专科接近周期目标,在我县区内的影响初步确立。同时积极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具体措施:

1、制定专科建设计划,按照计划积极开展工作,建设经费落实,设备全部到位。

2、学科带头人地位确立,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基本完成,人才梯队基本建立,技术实力接近目标技术水平。

3、周期技术攻关任务完成80%以上,相关技术成果加快转化、引进技术项目消化吸收,并根据国内、省内发展态势积极跟进,专科特色显现,科研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设显现成效。

4、加大专科建设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县区内相关专科患者外诊率明显下降,周边地区就医病人明显增加,专科效益显。

5、完成专科督导、检查和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三) 2017年

总体目标实现,专科品牌形成,专科带动战略显现,社会效益明显。 目标:2017年计划申报中医脑病科、中医康复科、急诊医学科、影像科专科达到周期目标。中医心病科、针灸科专科接近周期目标,在我县区内的影响初步确立。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具体措施:

l、制定计划,对于达到或接近周期目标的重点专科,对照专科建设目标充实提高;其他重点专科按照建设标准加快建设,查找薄弱环节,保证按时达标。

2、省级重点建设专科力争进入省级重点专科评审。

3、通过聘请客座教授(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来我院教学、查房、指导手术,提高我院专科技术水平,扩大医院知名度。

4、专科人才管理到位,人才梯队建设完成。

5、专科技术成熟,工作流程规范,进一巩固提高医疗技术和能力建设。

6、大力宣传专科建设成果,提高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扩大重点专科在省内、市内的影响力,服务半径进一步延伸。

7、年底,医院周期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六、项目管理

医院成立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建设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朱海政 副组长:郑传华 雷兆明 孙 波 黄盛香 梁宏文 成 员:严文军 李代勇 马秀华

黎 宇

敖 杰

王兴文 胡志全 雷 勇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办公室主任由郑传华同志兼任。

领导小组职责是加强对重点专科建设的组织领导,具体负责本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制订实施建设规划,组织督导、检查及考核评估。

竹溪县中医院

二〇一五年八月十七日

第二篇:辽宁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设备类)

为进一步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根据《中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方案》要求,不断提升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我院市级重点专科建设,结合我院实际,设备科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项目意义

通过重点专科项目实施,加强医院重点支柱科室的建设,改善专科基础设施,提高专科人员的专业理论和诊疗水平,发挥重点专科的辐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降低患者治疗费用,逐步形成中医特色突出、诊疗水平较高,能带动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重点专科,成为国家、省、市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实施“三名”(名医、名科、名院)战略。

二、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2015年申报中医脑病康复专科为省级甲类重点专科,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组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决定扶持我院的脑病康复专科的建设,为科室投入24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有进行全身多体位按摩的训练床、电动起立床、用于踝关节屈伸功能障碍者进行主动和被动训练的踝关节训练器、帮助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耐力训练的前臂关节屈伸训练器、平衡上下肢体关节活动范围的肋木、提供各种脊柱推拿操作平台的电动PT床、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用的牵引悬吊架、脑瘫患儿平衡感觉、反射调节缓解肌痉挛的巴士球、借助上肢帮助进行步态训练,矫正行走总的足外翻、髋外展

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

。2016年计划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骨伤科、消渴病、风湿病、放射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60万元,共需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2017年计划申报中医脑病科、中医康复科、急诊医学科、影像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4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2018年计划申报中医肝胆病专科、神志病专科、肛肠科、麻醉科、儿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60万元,共需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脑病专科、中医康复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2019年计划申报皮肤病专科、产科、普通外科、呼吸内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60万元,共需资金24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骨伤病专科、中医肝胆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三、专科建设发展目标 l、加强科室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科室病床需要(专科≥30,专病≥10),使科室病床数、基础设施在全市中医医院同类科室中处于领先地位。

2、加大专科资金投入,做到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为专科发展配备必须设备。

3、加强科室人才梯队建设,选好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继承人,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专科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科内业务讲座(>1次/月),积极选派专科优秀中青年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4、不断加强专科专病的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使专科的病床使用率>90%,中医治疗率门诊>85%,病房>70%,专科门诊量>全院1/10,县域外患者比例>25%,出院患者≥20%。

5、积极探索本科急危重症疑难病症中医治疗。在3—4个相关疑难病症的中医治疗上有突出的疗效,注重治疗措施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尤其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开展1—2项客观化诊断研究,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诊断,积极引进新技术、新疗法(≥1项/年),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合作交流,合作及交流项目≥l项/年。

6、健全学术网络,为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指导,采取多种形式推广相关技术。每年承办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积极申办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7、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科室的辐射面和影响面。

8、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强化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制定本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规范和协定处方。

9、认真落实核心制度,不断提高以中医内容为主的医疗查房、教学查房、行政查房、护理查房质量,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10、加快院内中医制剂的研制和申报工作,力争科室自制中药制剂品种专科>3种,专病>2种,为新药的研制开发奠定基础。

11、加强科室实验室、研究室建设,为科室临床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础。提高专科科研能力,加强临床科研,科研课题省级>l项/3 年,市地级>2项/3年;科研成果省级≥1项,市地级≥2项/年。全科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3篇/年。

12、力争本专科中医药理论的研究上有新进展,对本专业有代表性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和经验方进行系统性整理和研究,积极开展非药物疗法研究。

13、提高重点专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科室图书信息室,科内配备微机,并开通外网,掌握最新专科发展动态,加快知识更新。

14、加强科室医德医风建设,“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杜绝收受红包、回扣现象。规范医疗行为,努力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减少平均住院日。

15、努力提高科室诊治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四、专科建设保障措施

1、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省重点中医专科申报和建设小组。协调与各级领导的关系,争取给予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协调院内各方面的关系,解决科室实际困难和问题。

2、科室认真学习《十堰市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标准与检查细则》,逐项落实,制定创建市重点中医专科的时间步骤。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专科建设情况,总结经验。

3、保证科室经费投入,优先安排科室人员进修学习和参加学术交流,学科带头人可参加短期培训、参观学习、观摩等,不限地点,费用实行实报实销。学科需要添置及更新高、精、尖诊断治疗设备,医院在考察论证的基础给予重点倾斜政策,全力支持。

4、邀请市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在学科如兼职或指导工作。

5、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6、对开展临床科研,申报院内制剂,编写临床专著,撰写临床学术论文,医院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成为重点中医专科后,针对重点专科完成的论文、著作、科研等,医院解决相关的费用。

7、对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给予重点推荐、宣传,对在重点专科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者给予奖励。

五、实施步骤

(一)2015年

目标:重点专科设施(房屋、设备、床位)基本到位,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按计划进行,专科技术成熟,专科效益初步显现。中医心病专科、中医针灸科、妇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按照计划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具体措施:

1、确定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和建设项目,与专科建设学科签订目标责任书。

2、医院制定重点专科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及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充实专科技术力量,落实专科建设经费。

3、医院科室明确专科定位及发展方向,对目标、周期目标、建设进度进行细化,制定具体措施,责任到人,并按照计划加快建设目标的实施。

4、对专科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考核、评估体系,每季度进行督导检查,分析发展现状,查找与周期目标存在差距,指导制定整改措施。

5、年底完成专科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二)2016年

目标:中医脾胃病专科、骨伤科、消渴病、风湿病、放射科专科达到周期目标。中医心病科、针灸科专科接近周期目标,在我县区内的影响初步确立。同时积极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具体措施:

1、制定专科建设计划,按照计划积极开展工作,建设经费落实,设备全部到位。

2、学科带头人地位确立,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基本完成,人才梯队基本建立,技术实力接近目标技术水平。

3、周期技术攻关任务完成80%以上,相关技术成果加快转化、引进技术项目消化吸收,并根据国内、省内发展态势积极跟进,专科特色显现,科研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设显现成效。

4、加大专科建设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县区内相关专科患者外诊率明显下降,周边地区就医病人明显增加,专科效益显。

5、完成专科督导、检查和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三) 2017年

总体目标实现,专科品牌形成,专科带动战略显现,社会效益明显。 目标:2017年计划申报中医脑病科、中医康复科、急诊医学科、影像科专科达到周期目标。中医心病科、针灸科专科接近周期目标,在我县区内的影响初步确立。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具体措施:

l、制定计划,对于达到或接近周期目标的重点专科,对照专科建设目标充实提高;其他重点专科按照建设标准加快建设,查找薄弱环节,保证按时达标。

2、省级重点建设专科力争进入省级重点专科评审。

3、通过聘请客座教授(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来我院教学、查房、指导手术,提高我院专科技术水平,扩大医院知名度。

4、专科人才管理到位,人才梯队建设完成。

5、专科技术成熟,工作流程规范,进一巩固提高医疗技术和能力建设。

6、大力宣传专科建设成果,提高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扩大重点专科在省内、市内的影响力,服务半径进一步延伸。

7、年底,医院周期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六、项目管理

医院成立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建设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朱海政

副组长:郑传华 雷兆明 孙 波 黄盛香 梁宏文 成 员:严文军 李代勇 马秀华

黎 宇

敖 杰

王兴文 胡志全 雷 勇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办公室主任由郑传华同志兼任。

领导小组职责是加强对重点专科建设的组织领导,具体负责本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制订实施建设规划,组织督导、检查及考核评估。

第三篇:市中医院以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医院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市中医院把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作为进一步提升医院形象和综合实力的核心内容,努力走“弘扬中医药特色、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之路。医院制定了《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重点专科管理办法》,设立了人才培养基金和医学科研基金,加大了设备配置、经费投入力度,有力地推动了重点专科建设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家重点专科脑病科、骨伤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外科、肿瘤科成为国家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脾胃病科、儿科、妇科、针灸科、心血管病科等5个科室成为省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肛肠科、内分泌科等13个市级重点专科也得到加强,一个具有竞争力、辐射力、带动力的重点专科群全面形成。

(杨会香孙衍果)

第四篇:中医骨伤专科发展规划

为了提高我院骨科的竞争实力,提高医疗质量,将我院骨科创建成为中医特色骨伤专科,特制定以下发展规划:

1.人才是专科建设的基础。要不断充实骨伤专科队伍,争取在五年内将骨伤科建成拥有20人以上医护人员,拥有病床50张的二级科室。我们将采取内引外联,走出去,请进来等模式,提高我们的人才素质及综合竞争实力,我们将与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等三甲医院骨科协作,争取老专家,老教授支持,学习继承他们宝贵经验,提高我们的临床诊疗效果。鼓励骨科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市级乃至全国骨科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学术活动,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观念。

2.加强医院相关科室建设。专科建设不可能独立存在,仅靠“三根指头”是搞不好专科的,它需要相关科室的技术支持及协作。加强相关科室建设,更新医疗设备,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实现中医和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

3.提高全员素质。除医师要有较高的素质外,护理师也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为此,我院骨科医护人员将轮流外出进行专科学习,努力提高骨伤科医护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

4、加强基础建设。对骨科病房环境不断进行改进,为病员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就医环境。

第五篇:医院重点(特色)专科发展规划

(2017-2020)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改革,为了提高医院整体水平,体现医院特色,展示医院优势,我院以“大专科、小综合”为发展方向,加强重点(特色)专科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功能。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工作实际情况,制定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发展的三年规划。

一、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

争取在2020年,骨科顺利通过栖霞市重点(特色)专科验收,并培养和引进一批掌握学科核心技术、引领学科发展方向的专科人才梯队,形成明显的专科优势,从而带动全市医疗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推动学术和科研进步,扩大我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具体任务

1.专科技术优势:保持并发展我院在骨科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以医联体建设为依托,结合重点(特色)专科建设要求,努力提升我院科研教学能力。在每年确保获得市级科研立项的基础上争取获得省部级科研立项,力争每年有1项科研项目获市级科研成果奖。鼓励医务人员在各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紧跟学术前沿,每年开展并推广新技术项目1项,争取每年举办省市级学术会议1次,进一步扩大我院在全市的影响力。

1 2.学科队伍建设:按照市重点(特色)专科建设要求,配备相应资格的学术带头人,同时,加强人才梯队建设,落实人才培养计划,坚持立足自身培养和引进并重的原则,到2020年,初步建立一支适应我院医疗事业发展需要的个体素质优、群体实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一流人才梯队。

3.专业技术服务: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规范专科管理,制定专科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方案, 通过引进先进设备、鼓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等措施来推动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充分调动科室和个人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专科的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促使我院在专业技术领域达到全市先进水平。此外,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加强服务理念,简化就诊流程,规范诊疗行为,不断提高病人满意度,确保每年病人满意度大于90%。

4.专科管理:完善院科两级管理,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及工作制度。重点(特色)专科独立建制,专科建设规划及管理制度完善,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并按照计划逐步实施,确保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此外,设立专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专科建设,制定相应资金管理制度。

二、主要措施

(一)强化科研工作,鼓励业务创新

1.科学研究是专科建设与发展的载体。通过进一步从规模上、水平上建立和搭建科学研究技术平台,用新机制切实有效地整合、协调各种资源,广泛动员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积极申报各级

2 各类科研课题,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高级别课题中标率。积极组织申报各级科研成果奖,力争获奖成果的级别和数量有新突破。

2.各科室要积极引进、吸收现代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围绕业务创新,形成优势互补,提高疗效和医疗质量。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来推动重点(特色)专科建设,每年对获得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奖励,同时作为评优和晋升职称的奖励条件,充分调动科室和个人的积极性,推动科室的整体诊疗水平。

3.医院鼓励、支持重点(特色)特色专科建设的院际合作、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利于医院开辟新的专科领域和方向。我院将继续加强与栖霞市中医医院骨科的医联体建设工作,并争取于2018年栖霞市中医医院骨科建立专科联盟,为专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引进学科人才,壮大学科队伍

学科队伍是重点(特色)专科建设的核心。我院人才队伍建设要按照“重点培养、加大引进、强化考核”的指导思想,坚持立足自身培养和引进并重的原则,有重点、分层次的建设学科队伍。具体措施是:

1.完善人事分配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引进、送培,创造条件派出更多的医务人员和管理干部参加省内学术会议、科学研究,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配备科研学术梯队,着力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使其成为我院专科建设的开拓者或者奠基人,推动该专科并带动其他专科的发展。

2.进一步完善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遴选机制,严格、认真

3 地遴选学科带头人。建立健全有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竞争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严格实行淘汰制度,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

(三)加大经费投入,优化发展空间

1.确立重点(特色)专科建设是医院工作的“龙头”地位,在经费安排上,保证重点(特色)专科建设经费的投入,加大给予各重点(特色)专科相应的配套资助经费。医院重点(特色)专科建设经费原则上每年5万元,根据专科建设情况给予相应经费,科研启动经费每年1万元。

2.积极争取各级主管部门对重点(特色)专科的专项经费支持。我院已申请并获得专项资金共计32万元,实行专款专用,资金使用遵循“突出重点,保证必需,注重实效”的原则。此外,鼓励科室多渠道筹集经费,努力争取企事业、社会资金用于专科建设,建立专科自我发展、自我建设、自我约束的良性运行机制。

(四)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创建进度

医院重点(特色)专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医院专科建设规划中的阶段目标、分项目标的具体计划、项目实施进度、完成项目的措施、经费使用的具体情况等每年组织进行一次自查。并根据需要,随时抽查各重点(特色)专科的建设工作情况。如专科基本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梯队建设以及经费使用等。组织开展专科建设的评估工作。

三、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院领导高度重视重点(特色)专科建设,

4 成立了医学重点(特色)专科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业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管理组织,负责对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参与专科建设的监督、检查、评估;加强对专科建设工作的指导。

(二)制度保障: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发展规划与计划,并有配套的重点(特色)专科建设管理办法,使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工作能扎实推进。

(三)经费保障:我院骨科通过了市重点专科、特色专科院长基金建设项目,获得相关建设资金20万元,用于专科的建设资金;同时,我院将会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投入力度。

(四)人员保障:坚持立足自身培养和引进并重的原则,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竞争激励机制,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并培养一批优秀青年技术骨干。

(五)学术保障:每年计划举办市级学术会议1次,争取1项科研项目荣获市级科研成果奖,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科研论文1篇以上。

四、实施步骤

(一)申报阶段(2017年3月-2017年12月)

根据《栖霞市卫生计生局关于做好2017年栖霞市临床重点(特色)专科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院重点(特色)专科建设领导小组组织院内专家对照评审标准进行评议,分别推荐消化

5 内科申报市重点专科,骨科申报市特色专科。

(二)创建阶段(2018年1月-2019年12月)

1.加快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充实学科队伍,副高和中级职称人员比例力求达到理想比例3:5,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此外,特色专科每年安排1-2名医护人员到国内知名三级甲等医院进修学习,为后续发展储备人才。

2.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高诊疗水平。

3.提高科研能力,争取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项,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年。骨科每年举办市内学术获得不少于1次。

4.床位使用率达到95%,病人满意度≥90%,每年招生专业技术人员≥1人。进一步提高业务辐射能力,力争专科住院病人中埠外病人比例≥20%。

(三)验收阶段(2020年1月开始)

根据验收要求整理准备各种材料,迎接栖霞市评审专家验收。

杨础中心卫生院

6

上一篇:重阳节孝亲敬老倡议书下一篇:中医全科医生培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