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的条件范文

2022-05-18

第一篇:出家的条件范文

‚出家‛的党员——罗成清

‚二年多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村现在是村容整洁,百姓生活富裕。我真心的感谢你们在灾后重建中为我村的发展所做的努力。作为五星村一名党员,在地震后没有能给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我感到非常惭愧。‛大坝乡五星村党员罗成清激动地说到。

42岁的罗成清住在大坝乡五星村柏林社。从小家境贫寒的他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在1997年7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随着90年代南下打工的热潮,罗成清毅然背上背包,走上了打工之路。这一去,就是6年。尽管离家很远,外面的日子很艰辛,他仍然坚守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坚持每个季度寄回党费。

今年,在五星村支部换届推选初步候选人的时候,他参加了远程投票。正式选举的时候,他老早就赶了回来,一大早在村活动室等候。他说:‚村支部换届选举是在选我们自己的当家人,我们理应亲自把关,自己选。‛

选举结束后,在五星村支部的民主生活会上,罗成清拿出1000元钱,交给了新当选的村支部书记赵怀友书记。

‚是的,作为一个党员,要时刻牢记一个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要时刻记着家乡百姓。罗成清的心情我是理解的,我也希望大家都把心思放到家乡建设上来,把五星村建设的更加美好。‛老党员佘光荣说。

当赵怀友书记谈到创先争优活动的党员承诺后,罗成清毅然要求帮扶2名贫困党员,他也要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他还说:‚我虽然是个‘出家’的党员,我仍然要坚持参加我们支部的每一次活动,要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

目前,在罗成清的带动下,五星村28名党员主动联系贫困群众108名,贫困党员4名流动党员主动为家乡建言献策。提出产业发展建议12条。在村支部的带领下,全村大力发展生猪、乌药、茶叶等农业产业,实现了农民群众稳步增收。(赵生华)

第二篇:北大学生出家有理想的人生是幸福的

北大毕业,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一般人眼里可望不可及的完美人生序幕,却被某些人视作天上的浮云。20岁的柳智宇就要这样做了,新闻报道,北京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的柳智宇,放弃申请到的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选择了到凤凰岭龙泉寺修习佛学。

媒体放大镜下,目前还是居士的柳智宇“压力很大,暂时离开寺庙,找地方安静”去了。网上亢奋的人们,自认为参与了一场有关国家、家庭、教育、责任问题的讨论,到最后发现,需要审视的是自己,从柳智宇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些久违的东西。

弃学出家是正常的个人选择柳智宇若出家也有因:一直爱好佛学

近日,—个关于北大大四毕业生“数学才子”柳智宇拒绝美国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选择出家的帖子,在各大论坛迅速传播。在很多人看来,出家是因为看破红尘。

实际上,柳智宇高中时代就对佛学很感兴趣,他的高中老师文勇说,柳智宇是他从教多年来遇到的最优秀学子。“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如果传言是真的,那么他将来也许会为佛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文勇记得柳智宇高中时,就对经典很痴迷,而在读大学时候,他参加了耕读社,而社员也觉得柳智宇的选择并不出人意料。据悉“如果算上柳智宇,我们这个社团,三任社长都已经出家了。”柳父辟谣说:这是一起网络恶搞事件,“目前是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的”。

选择理想无可厚非 媒体无需娱乐化解读

柳父辟谣说:这是一起网络恶搞事件,“目前是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的”。他的校友蒋方舟说,我看过他的文章,知道他所有的思考都是一下子深入到最终极的问题,所以能够理解他选择皈依宗教作为归宿。另有网友表示,极有可能世间少了一个数学天才,多了一个圣宇大师。而实际上,即便柳智宇选择出家修佛学,也是遵循自己的理想。而他之所以成为媒体瞩目的新闻,更多的是因为他身上有个北大“数学天才”的名号和他拒绝的世界顶级名校麻省理工大学的奖学金。

单纯为生活所迫的选择才是可怜可悲的

看到一个选择出家的柳智宇,他是因为喜欢佛学而修行,是

在践行自己的理想。而我们大多数人呢?很多人在高中毕业报考

大学之时就开始判断哪个专业好就业、好赚钱,而等到进入大学

校门之后,也不是跟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探索、去追求,一样是

在想要学点什么以后才能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很多人在

花时间学习外语,考证考试,而如果问问理想什么,可能很多人

都离自己当初的梦想很远很远了。

其实,一定程度上说,柳智宇的追随理想的选择才是应有的

常态,而没有理想、被迫放弃理想和追求的毕业生才是可怜、可

悲的。

有理想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而自由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源

工作生活之余审视自身,张目四望,总会发现我们的身边缺少真正的快乐,一聊起来,似乎大家都过的苦哈哈的。难道人的一生就得是这样吗?不能再用“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句话来解释,因为有些人就可以过得不一样,比如下面这个美国小伙。

马特生于1976年,美国康涅狄格州人,是个游戏软件工程师,他在网上可是个大红人,他得出名在于他在世界各地各大城市景点前的手舞足蹈的视频,他的舞姿可以说用“不堪”二字形容,但世界的广袤和各个民族的风情却在他的大熊般舞姿中被人瞻仰和神往。据他自己的描述,他原先的工作是制作电脑游戏,有一天,他突然对自己说:“天哪,我还要再花上两年的生命用于编写杀死所有人类的游戏么”,他开始周游世界,用他的周游世界的视频和快乐的舞蹈洗涤他以前的“罪恶人生”。

做自己想做的事

美好的人生不能没有理想

有人可能会有不同意见,认为西方人的社会形态,心理特征相比我们有太多差别,恐怕他们的那种无拘无束,率真果敢的生活态度是学不来的。那好,我们观察自己的近邻,来看2005年风靡日本由漫画改编的,有关摇滚乐的青春电影——《NANA》。

电影描述了一群年轻人以摇滚乐为理想,共同追求的故事。对摇滚的“热爱”使他们放弃了按部就班的普通生活。影片中青年人的实际处境,如人们眼中所不可或缺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已经完全被忽略,对于他们来说,最为重要的即是“理想”,《NANA》所呈现的世界自始自终呈现了这种理想主义,摇滚成为理想,理想超越了一切。这部电影在日本青少年中产生巨大影响。什么是NANA?谁是NANA?这个问题在今天一代日本青少年里,答案似乎是脱口而出的:“NANA,就是我!”

为什么我们离理想越来越远我们被高速的物质增长裹挟前行

经济的高速发展,让整个世界也快了脚步。城市里高楼一天天平地而起,穿梭其中的人们也都在以赶地铁的速度生活。一个人从20几岁大学毕业,要找工作要赚钱,找到工作就是上班、下班、加班、赚钱,而后和所有人一样,考虑结婚、买房、买车,养育下一代。在碌碌的人群中,往往分不清彼此的影子,因为大家都在忙碌,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世界

里追赶彼此的节奏,到头来,到底是谁为我们选择了这样忙碌拥挤而“充实”的生活,我们是否想要这样的生活,我们也许已经忘却了。被经济发展和金钱、名誉、地位挟持着,我们已经记不起当初我们想要的那种或周游世界、或做个伟大科学家的梦想。

无保障、无安全感的生活何来理想

即便我们曾经拥有理想,我们也始终在心中为理想保留着一份空间而用青春去努力奋斗,但“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现在的年轻人被带上了“房奴、车奴、孩奴”等各种称号,加上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的困扰,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都在侵蚀着一代人的理想。

城市里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人们不得不重新估算自己的价值和安全感。“一无所有并不代表着不安。”无论是月薪8000元有房有车,还是月薪800元无房无车,最困扰80后的问题,并不是来自于物质条件,而是“10年后我是什么样子”。梦想的缺失,正成为社会中坚阶层的人共同的问题。韩寒说:“有些人就喜欢买房子,这没问题。但更多人是本身没有追求和信仰,住在租的房子里没有安全感。”

越是如此 我们就越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

在很多人看来,柳智宇的决定是不明智的,北大的文凭,麻省理工的奖学金,必定是前途无量的。但他却可能选择出家,因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执着地去做了。

切·格瓦拉说:“让我们忠于理想,让我们面对现实”。马丁·路德金说:“我有一个梦想。”忠于理想的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结束语Conclusion

珍惜那份纯净的理想,珍惜心中那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三篇: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

古人云:“出家一年,佛在心田;出家二年,佛在眼前;出家三年,佛在耳边;出家四年,佛在天边。”意思说新入佛门的小沙弥,出家之初,诵经行善,虔诚备至。这种虔诚如果坚持下去始终如一的话,成为佛祖都是足够的。

可是时间一长,慢慢就会懈怠下来,不再认真念经,学会喝酒吃肉,忘掉了清规戒律,成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和尚。最终不要说成佛,就连高僧方丈都做不了了,只能沦为一个平庸的老和尚了。

其实我们同学都如小沙弥,刚来六盘山上学的时候,都是踌躇满志,充满斗志,准备大展一番拳脚,考个好大学。但日子一长,懒心一起,日常的学习得过且过,当初的雄心壮志全都没有了。

于是开始了抄作业、看小说、谈恋爱、沉迷网络、厌学等等。

开始失去当初的目标,没有壮志,于是,佛由心田远至天边。于是才有了“出家如初,成佛有余”这一句话。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始终如一的信念,能够始终保持一颗不变的热诚之心去学习,去生活,我们的梦想就能实现。

学校中有遇到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些学生做起事来三分钟热度,新鲜感一过全没了斗志。有些人却能“出家如初”,始终拥有那份最初的热诚和斗志,从不气馁,令你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这样的人,离“成佛”也不远矣。

我们都如小沙弥,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如果没能保持自己的信念,那么,佛自然会“远在天边”,但如能保持如初的信心,能够一如既往地勇往直前,那么,总会“成佛有余”。“出家如初,成佛有余”,送给同学们与大家共勉。

==========

一个书生在翻越一座山时,遭遇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山匪。

书生立即逃跑,但山匪穷追不舍,走投无路时,书生钻进了一个山洞里,山匪也追进山洞里。

在洞的深处,书生未能逃过山匪的追逐,黑暗中,他被山匪逮住了,遭到一顿毒打。

身上的所有钱财,包括一把准备为夜间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掳去了。

幸好山匪并没有要他的命。

之后,两个人各自寻找着洞的出口,这山洞极深极黑,且洞中有洞,纵横交错。

山匪将抢来的火把点燃,他能看清脚下的石块,能看清周围的石壁,

因而他不会碰壁,不会被石块绊倒。

但是,他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这个洞,最终,他力竭而死。

书生失去了火把,没有了照明,他在黑暗中摸索行走得十分艰辛。

他不时碰壁,不时被石块绊倒,跌得鼻青脸肿。

但是,正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

所以他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洞里透进来的微光,

他迎着这缕微光摸索爬行,最终逃离了山洞。

世间大多如此,许多身处黑暗的人,磕磕绊绊,最终走向了成功;

而另一些人往往被眼前的光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

由“龟兔双赢”所想到的(2007-06-10 18:41:29)

分类: 教育随笔

由“龟兔双赢”所想到的

我们人人都熟悉《龟兔赛跑》的故事,用这样一个故事进行了比喻:第一次,兔子在半路上睡着了,乌龟得了第一名。第二次,兔子没有睡觉一路跑到终点,兔子赢了。第三次,乌龟要求按它指定的路线跑,兔子同意;但这条路的中间有道河,兔子只好停下来,乌龟游过去赢了。第四次,龟兔合作,兔子把乌龟背在背上跑到河边,然后乌龟又把兔子驮在背上游过河去,这就是“龟兔双赢”理论。

由“龟兔双赢” 理论,我想到了一句话,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商场不是战场,不是谁吃掉谁的关系,而是要寻求合作‘双赢’的关系。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学会合作多么重要!

在国际化社会里,信息化使世界缩小,成为一个地球村。因特网连接着众多国家,使地球村又成了一张网,只要鼠标一点,就可以进入一个以光速传递的信息网络世界。这个世界为教育提供了动力,也带来了日渐增加的压力。未来的社会,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必须是合作关系,伙伴关系。学会合作,就要学会宽容,友爱;学会合作,就要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合作,就要注重人与人的相互关心;学会合作,还要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主动参与的意识。

在国际化社会里,每一点新鲜见识的增长均得益于全球知识渊博的学者之间的合作。由此看来,网络合作学习也十分关键。在我们杏花教师家园里,如果每个教师都置身于其中,主动参与,重视学习与合作,重视沟通与交往,重视思考与交流,重视展示与反馈,那将会构成杏花教师家园一个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教育网络;如果每个教师都把杏花教师家园当成温馨的家园,在分享精神大餐的同时,也学会如何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在分享大家庭温度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为教育这个大家庭添加柴火,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育风采。一定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合作双赢”。

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

第四篇:佛子罗侯罗出家奇缘

佛子罗侯罗奇因缘文/唯默听说世尊之子罗侯罗,是在世尊离开王宫那一天晚上入母胎的。当时的悉达多太子趁夜离开王宫,舍离王妃耶输陀罗、父亲净饭王,以及宫中的一切荣华富贵,从此展开了他的求道生涯。六年苦行,终于在菩提树下降伏四魔,除诸阴盖,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解了一切诸佛之法。世尊成道之夜,他的儿子罗侯罗也同时在王宫里诞生了,此时举宫沸腾——不是欢愉,而是令大家感到莫大的愤恼;因为悉达太子已经离宫六年,六年之后,他的王妃耶输陀罗却突然生产,除了说耶输陀罗不守妇道,还有什么可解释的呢?耶输陀罗的表妹电光,捶胸顿足,大骂耶输陀罗:“枉费翁亲那么疼你护你,你且贵为王妃,竟不知洁身自爱,悉达太子已经离宫六年,你这孩子是跟谁有的?你无惭无愧,污辱皇族,悉达菩萨出家修梵行,声名远播,你却不惜损伤他的清誉,是何道理

绕„„。我子悉达有如是无量无边功德,如今这六种震动现象来得太怪异,莫非告示著我儿已死?我释迦族历代为王,相续至今,特

望我子为转轮圣王或成佛道。万一我子有何不测,我命亦不久矣!”如此越想越忧心,此时忽闻宫中举声大哭,净饭王心中更加骇然,以为悉达太子真的遭遇不测,立即询问宫女道:“是我子悉达太子死了吗?”宫女说:“吾王陛下:悉达太子没死,是太子妃耶输陀罗今日产下一子,举宫上下都感到非常羞愧,所以大家都在

哭。”净饭王一听,更加忧恼,不禁放声大哭道:“怪哉!我子出家六年,未踏入家门一步,如今媳妇突然生子,是国丑家丑,辱我皇族,莫此为甚!”于是命人击鼓,一时三军聚集,九万九千释迦族人亦悉到会,净饭王把耶输陀罗叫到中间,四周围著人潮。耶输陀罗穿著一身白净的衣裳,怀中抱著幼儿,心中坦荡荡,亳无畏惧地站在众人面前。释迦族的长老手执木杖,对著耶输陀罗怒骂道:“你这无耻的妇人,做出这种有辱我释迦族的丑事,有何面目在众人面前站立。”耶输陀罗的舅舅也赶来对耶输陀罗说:“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在舅舅面前最好说实话,舅舅也好为你排解,到底这孩子是从谁而得的?”耶输陀罗毫不迟疑的说:“从那位已出家的释迦种,名唤悉达的太子而得,我实是从悉达太子那边而怀此子的。”净饭王听了更加生气道:“所有族人都知道我子悉达从前在家的时候,对酒色财气等五欲诸

事,从来都不想听的,那还有欲望与你生这儿子,你敢做不敢当;如今他出家苦行,日食一麻一麦,梵行清高,你还这样毁谤他!”净饭王非常愤怒,问在场的释迦族人:“如今当如何惩治这无耻的妇人?”有人提议凿一火坑,将母子二人丢到火坑里活活烧死。众人都说这个提议最好;于是净饭王命人掘一火坑,上堆佉陀罗木,在坑中取火燃烧,将耶输陀罗推到火坑边。耶输陀罗来到火坑旁,望见坑中的熊熊火焰,她低头看看怀中的幼儿,又举目环顾四周,众目睽睽,千万人所指,没有一个人向著她。她心中充满了无助之感,不禁仰天长叹:“佛菩萨啊!您大慈大悲,怜愍一切众生,天龙鬼神无不敬重您,今日我母子遭此不白之冤,无过受苦,菩萨为何不显威灵,佑护我母子,诸天善神啊!何故不救我母子今日之危哪?”于是耶输陀罗向佛方所,一心敬礼,又回头向释迦族人礼拜,然后合掌向火,恳切的说道:“我此幼儿实是从悉达太子而有,六年在我胎中,如今才出娘胎就遭此困厄,十方诸佛菩萨垂怜我,若我所说属实,此火自当熄灭,绝不烧害我母子。”说毕即抱著罗侯罗投向火里。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当耶输陀罗无惧地走入火坑时,火坑顿时变成一清凉的水池;耶输陀罗看见自己站在莲花上,身心安然,母子俩毫发无伤。耶输陀罗合掌向释迦族人道:“我刚才所说若是虚妄,早被那熊熊烈火烧死了,今我母子安然无恙,你们应该相信我所说全是事实,此儿确实是悉达菩萨之子。”在场的释迦族人也都看见了这不可思议的一幕。因此一位释迦长老说道:“我看耶输陀罗的形色坦荡荡地,没有丝毫心虚的表情,而此火坑会突然化成清池,无损于她们母子,分明是佛菩萨在暗中护佑她母子,可见耶输陀罗说的是事实,她没有过失。”于是净饭王将耶输陀罗母子送回宫里,对她更加敬重,请来乳母照顾罗侯罗。净饭王每天含饴弄孙,其乐融融;每看到孙子罗侯罗,就想起儿子悉达多,稍稍解释思子之情。这样又过了六年,净饭王思念悉达太子之情丝毫未减,于是派人去请世尊回宫一趟。世尊起了怜愍之心,答应回宫。当世尊回到宫里时,变化成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每一位比丘都跟世尊一模一样。耶输陀罗告诉罗侯罗说:“那一个是你父亲,你就站到他旁边去。”罗侯罗礼拜所有的世尊后,很快就认出自己的父亲,他高高兴兴的走到真正的世尊左足边站著。世尊以无量劫中所修功德轮相之手,抚摩罗侯罗的头顶。当时在场的释迦族人看了,有的不禁心中私忖道:“原来世尊还有爱私之心。”世尊立刻知道这些人的心念,于是说偈言:“我于生眷属,及以所生子,无有偏爱心,但以手摩顶。我尽诸结使,爱憎永除尽,汝等勿怀疑,于子生犹预,此亦当出家,重为我法子,略言其功德,出家学真道,当成阿罗汉。”与会

大众心中释然,欢喜作礼而去。(取材自《杂宝藏经》)《妙心法雨》

第五篇:古代皇帝出家、敬佛的言論和事跡

古代皇帝出家、敬佛的言論和事跡

幾千年以來,佛陀的教法一直興盛不衰,並且世間上有很多地位高貴和知識豐富的人,捨棄了富可敵國的家產、顯赫的地位和權勢,精進地在佛的教法下修持。

在以前漫長的佛法傳播歷史中,有無數的高僧大德和護法居士,不顧自己的一切,在對各種邪知邪說的鬥爭以及佛法弘揚的各個方面,都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

古今也有許多傑出人物如一些帝王將相,國家元首,科學家、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同樣崇敬佛法中的高僧智慧和高尚品德。

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認為,學佛是一種低層次的盲目行為。在末法時期的今天,出現這種想法,也不足為怪,但這顯然與事實不符,從歷史上看,印度、藏地、漢地的歷代帝王,對佛教都非常推崇。比如從印度聖境來說,樂行王、影勝王、阿百王三大貝拉王,以及三十七代暫扎王,都致力於弘法利生事業;在藏地從拉脫脫日王到極樂五代的赤熱巴巾的歷代國王,也都身體力行,弘揚佛法(詳細可參閱《青史》、《紅史》和《白史》;在漢地,自從西漢佛法傳入後、二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排斥佛教的國王只有三武一宗四位,其餘的都致力於佛教的弘揚。

現摘錄數則漢地皇帝,出家、學佛、洪法的事實,介紹如下: ◎北朝時,南朝的梁武帝,虔誠事佛,以佛法治國,並拜法雲、雲光、寶志三大高僧為師。他的皇后雖然美麗,卻嫉妒心強,又誹謗三寶,年輕時即死去,墮為巨蟒,託夢給梁武帝:請求超度;因此,梁武帝依據佛經,著成十卷懺法(俗稱《梁皇寶懺》,此書直至今天仍盛行不衰)。又在造完水陸大齋的儀軌後,梁武帝手捧儀軌,跪在佛前,極其虔誠地祈禱:「若儀軌合手聖理,則使佛前燈火不點自明,否則燈火仍舊黑暗。」說完拜下,剎那間,燈火通明。

又梁武帝在惠約禪師前,受了菩薩戒,當時向禪師頂禮時,請禪師向外保密。於是,禪師也合掌,入於淨瓶中,後又化為五彩雲朵,而出淨瓶。禪師也請武帝向外保密。梁武帝堅持日中一食,並從大乘菩薩戒出發,發心斷除酒肉,詔示全國僧人都斷肉食素,使素食成為流傳至今的漢地佛教一大優秀傳統。粱武帝還三次捨身寺廟,講經說法。

◎佛祖涅槃後,中國的漢武帝,開闢了西域交通。至南北朝時,梁武帝派遣幾個使者,至西域訪求佛法。他們隨同兩位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帶回經書和佛像。 梁武帝瀏覽了兩卷經文,就聲言要皈依佛門。他成了中國第一個信佛的皇帝。此人是蕭何的第二十五代世孫,俗名蕭衍。後來,他度了很多人出家為僧,建佛塔,造佛寺,塑像裝金。這還不算,他自己還披上袈裟,手持金缽,上座講《放光般若經》。儼然一個佛門大法師。

◎隋文帝小時,由智仙神尼,把綻扶養長大。後來在南京棲霞山造塔,回向智仙神尼,塔中銘文說:「菩薩戒佛弟子大隋皇帝堅,敬白十方一切三寶…」。同時在全國各地落成了三十多座佛塔。各地都有瑞應奏聞,隋文帝感慨地說:「佛法重興,立舍利塔,必有感應。」隋文帝因為喜好佛法,又好食麻豆,故曾自稱:「恍然若覺自己的前身是出家人。」 ◎二十多歲登上皇位的唐高宗,自小便受菩薩戒,與其父親唐太宗一樣推動佛教事業,禮敬玄奘法師等有道高僧,並經過辯論後決定,出家人不用頂禮國君。

◎唐肅宗在登基初,即請一百多位出家人,在行宮朝夕誦經,祈禱國泰民安。乾元年中,詔請密宗大師不空,於內宮建道場修護摩法,為皇帝授轉輪王七寶灌頂,並詔令天下:各州郡建立放生池,共建有81所。

◎中唐時的唐宣宗,在登位前,也曾出家多年。 ◎明太祖朱元璋起義前,也做了八年的沙彌。

◎朱元璋的嫡孫建文帝,登基後,因被其叔父奪去皇位,而出家直至命終。

……如此事例,俯拾皆是,恐繁不錄。歷代貴為天子者,尚如是尊重佛法,今日諸不信者,憑甚麼認為學佛只是低層次的盲目行為呢? ◎安世高,原是安息國的太子,後把王位讓與其叔,自己出家為僧,於紀元148年來華,是中國佛教譯經事業的奠基人。 ◎九華山地藏菩薩金喬覺,原為古新羅(即今韓國)的王子,於紀元741年,來華弘揚佛法。人們稱其為地藏王菩薩化身,故其駐錫地九華山,遂作為地藏王菩薩道場,而成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五代時吳越王錢布繆(852—932年),小時曾受高僧洪堙指點,發達後見洪堙必跪拜,稱自己為弟子,並大興佛教,使人心向善,安居樂業。

◎唐代開國君主唐太宗,也曾感歎:「出家乃大丈夫之行,非帝王將相所易為。(出 家當和尚是男子漢大丈夫的高潔行為,既使是帝王將相想做,也不是容易做得到的。)」 ◎唐代華嚴宗四祖清涼國師,曾是七代帝王之師。 ◎南宋皇帝趙顯,四歲時即登基,後來宋朝被元軍所滅。等到趙顯長到十八歲懂事的時候,由於親眼目睹了人生無常的幻滅的道理,作為一個堂堂的大宋皇帝,他並沒有去執迷於諸如復國之類的大夢,而是決心走上一條追求真理,徹底解脫的學佛大道。他毅然出家到了西藏的薩迦大寺,潛心於佛法的修證。這樣,不僅消除了當時元朝皇帝為絕後患、而想剷除他的念頭,並且他也從孜孜於佛法的修學中,獲得了超越世間的無上快樂,最終成為了藏漢佛經的翻譯大師。 西藏人民,至今還在懷念趙顯、這位佛門中的帝王高僧。 ◎梁武帝出身高門,博學多才,著作等身,對儒學、佛學,尤其精通。他勤於政務,「冬月四更競,即起視事,執筆觸寒,手為皴裂。」

他能活到86歲,主要得益於儉樸的生活作風。受佛教的影響,他從來不吃山珍海味,只吃菜羹、粗飯,而且每天只吃一頓。他穿的是布衣,帽子三年一換,被子兩年一易。「後宮貴妃己以下,衣不曳地。性不飲酒,非宗廟祭祀、大饗宴及諸法事,未嚐作樂。」

他對臣下說:「朕絕房室三十餘年,至於居處,不過一床之地;雕飾之物,不入於宮,受生不飲酒,不好音聲,朝中曲宴,未嚐奏樂。日常一食,昔腰腹過於十圍,今之瘦削裁二尺餘,舊帶猶存。」

身為帝王,梁武帝能夠捨棄幾乎所有的物質享受,過著一種粗茶淡飲的儉樸生活,不能不讓人佩服。

◎元朝的撒迦班智達、八思巴等,也是赫赫有名的一代國師。 譯介和維護佛法 成為偉人

歷史上有很多出家僧人,他們不僅以自己無上的悲願與頑強的精神,利益了無邊的眾生;他們不僅為自己的祖國,贏得了巨大的聲譽,為本國人民所欽敬,成為本民族歷史上引以為傲的人傑;而且也同樣受到其他各族人民的極大尊敬與愛戴,至今仍活在人們的心中,為各民族人民所緬懷紀念,從而成為各民族世代友好和文化交流的永恆動力。例如: ◎瑪辛達在《幸福的藍本》中,曾講過這樣一個偉大學者的故事:「第一批將巴利語佛教文獻,翻譯成英語的學者之一,是一位基督教著名神父的兒子。他選擇這項工作的最初目的,是要證明與佛教相比,基督教所具有的『優越性』。他的這個任務,雖然失敗了,但他取得了一個比他預期的還要大的勝利:他成為了一名佛教徒。我們一定不能忘記這個令人愉快的機遇,正是這個機遇,促使他從事這項工作,使數以千萬計的西方人,也因他而得以接觸到珍貴的『法』。這個偉大學者的名字,就是雷斯?戴維茲博士。」

◎法尊法師,早年不畏艱辛進藏學習佛法:後從事藏傳佛教的研究與翻譯,為藏漢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本世紀著名的高僧弘一大師,早年曾留學日本,把西方的音樂、美術、戲劇等引進中國,曾以自己傑出的藝術才華而譽滿當時。正當他輝煌的藝術生涯和個人的人生,圓滿達到極為頂峰的時候,他卻毅然捨俗出家,潛心於佛學修證,成為著名律宗大德。弘一大師波瀾壯闊的一生事跡,被人們編成了電視連續劇。有四家電視台,爭相放演。 ◎唐義淨三藏法師,在《西域取經》詩中寫道: 晉宋齊梁唐代間, 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 後者安知前者難; 遠路碧天唯冷結, 砂河遮日力疲殫; 後賢如未諳斯旨, 往往將經容易看。

◎唐代玄奘法師在印度求學時,受到印度舉國上下的尊敬。法師歸國時,二十萬眾人上街。唐太宗皇帝親自出迎,並請求法師出任大臣,被婉言謝絕。法師圓寂時,朝野送葬隊伍,竟達一百多萬人。人們讚歎玄奘法師為中華「民族的脊樑」。 ◎歷代名臣如宋代的王安石、元朝的耶律楚材等,本身即是佛門居士,尊出家人為師。

◎歷代文人,如唐朝的白居易、王維、宋朝的蘇東坡、辛棄疾等等,也多與僧人交遊,從高僧大德超凡脫俗的氣質中,受到啟發,而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

◎現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粱漱溟,在1987年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的一次會議上,一語驚人,表示自己前世曾是一位禪宗和尚。

◎清朝歷代帝王如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等,都無比地恭敬出家僧人,他們都依止了高位大德,並拜玉琳、金剛戒等僧人為國師,順治皇帝在其《讚僧詩》中有「朕本西方一衲子,如何落在帝王家?只因當初一念差,黃袍換卻紫袈裟。」意即前世出家為僧,只因一念之差,今世沒有承繼前志,而做了帝王,流露出了無限的懊悔之情。 ◎在藏族歷史上,著名的赤松德讚等國王,也是對出家人至誠恭敬。

◎現在世界上,緬甸、泰國、斯里蘭卡等等,國家元首,常對出家人恭敬禮拜,筆者(《佛教科學論》的作者)在1990年,親見不丹國王深格王休,在上師晉芙彭措仁波切的面前,五體投地,恭敬頂禮,以示敬意。

這些有地位、有福份的國家元首,也對出家人如此恭敬,那更何況我們一般的人們呢?

◎清朝的君主大順治皇帝,也說過:「世間最貴者,莫若捨俗出家。」又說:「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最難。」 ◎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偉大的思想家、三民主義的開創者孫中山先生,也認為:「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佐科學之偏。」又說:「國民不可無宗教思想,蓋教有輔政之功,政有護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並行不悖。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維護民族一種最聲大的自然力。」

范仲淹修佛,使品德與文章,臻於至善至美

范仲淹是北宋王朝時期的宰相,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曾常問道於佛門高僧,受到過很多道風高雅的禪宗大德提攜,比如古禪師就曾寄偈相勉:「丈夫各負沖天氣,莫認虛名污自身,撒手直須千聖外,纖塵不盡眼中翳。」即教育勉勵他,大丈夫應該有沖天的氣概,莫要著迷於那些虛假的名聲地位,而污染了自己的高尚品德,更要以那種不著纖毫的大超越、大解脫的佛法,來時時刻刻地要求觀察自己,這樣就能達到猶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那種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

范仲淹能夠一生為官清廉,雖處高位而不驕,尤其是後來縱然身處逆境,而仍心懷天下百姓憂苦,在著名的《岳陽樓記》中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絕唱。實是佛法裡無上菩提心中「隨處與誰為伴時,視已較諸眾人卑,從心深處思利他,恆常尊他為最上」的「自輕他重」和「自他交換」修法精神的真實體現。 (以上均據《偉人智慧格言》一書)

上一篇:吃烧烤被烧范文下一篇:词汇学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