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创新发展工作汇报

2023-01-12

工作汇报是某岗位的员工向自己的上级进行工作完成情况报告的书面内容,它是职场人必须掌握的技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林场创新发展工作汇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林场创新发展工作汇报

创新载体建设发展自营经济(林场)

创新载体建设,发展自营经济三卡林场位于xx县南部,始建于1980年,是以营林生产为主的小型林场,现有人口188人,在册职工104人,施业区面积79415公顷。可采资源已经枯竭,从去年就停止了采伐,整个林业局处于改革的阵痛之际,林场处于经济的危困之时,林场要发展,职工要吃饭,社会要稳定,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林业党委及时提出“大力

发展替代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号召,林场党政领导班子及时转变观念,好范文原创审时度事,积极发展替代产业,将职工自营经济做为兴场富民的产业来抓,以绿色种植发展,实行规模推进,重点扶持。作为一个经营规模小,地处偏僻的小林场,怎样把职工群众引向致富的道路一直是我们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的一件大事,去年我们创新了载体建设,制定了切合林场实际的“三导向”工程。引导、指导、领导带头示范发展自营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正面引导,首先在更新观念上动脑筋,通过研究分析,我们认识到传统的就业观念根深蒂固,都想千方百计端上“铁饭碗”,有些青年宁肯在家呆着,靠父母养活;也不愿从事自营经济。特别是固定职工的传统观念更强,认为只有到单位上班才是就业,视自谋职业为无工作,针对这部分人择业观念,我们便大张旗鼓地宣传职工师惠丽从养一头牛起家发展到现在40余头的典型事迹。宣传林业所面临的形势和只要合法挣钱干什么都是工作的经营理念,引导人们更新观念,从事自营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其次,引好致富路,通过对困难职工的研究,我们还认识到造成困难的根本原因是全场职工“齐啃大木头”,离了木材就玩不转,因而导致了经济上的恶性循环和思想上的消极涣散。我们便在调节产业结构上做文章,把资源优势作为兴场富民的启动点,把发展替代产业作为兴场富民的结合点,利用山上剩余多,草场面积大且草质好的有利条件,在自营经济发展立项上,将重点在有发展潜力的袋栽木耳栽培和养殖业上加大引导力度,另外在发展林下资源采集的产品、种地等项目给予引导,通过这一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条思路是符合我场实际的。

二、服务指导林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通讯不畅,至今没安装上程控电话,更别说配备电脑了。职工信息闭塞,生产什么,往哪里销售都成了问题,针对职工选项难、销售难、缺乏技术指导等问题。林场成立了自营经济发展协会,由支部书记为会长,由一名副场长和工会主席主抓此项工作。为其提供致富信息、选择项目、技术指导提供优惠政策。协会人员不定期地深入居民区调查了解情况,建档立册,做好跟踪服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一)在扶持职工上为民谋。为了鼓励职工发展自营经济,针对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初期阶段缺乏资金,对发展自营经济的职工都给予全方位的扶持。党政领导向上争取政策、协调关系,对发展养殖业的职工免收一切费用,在林场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无偿提供山上剩余物粉碎锯沫子,无偿提供小材小料建房舍,无偿提供摆放地点,盘清闲置厂房,优惠为其提供房屋;尤其对困难职工,虽然把他们引到了致富路,但苦于没有能力发展,只能靠为别人打工,脱贫太慢。我们在为其提供锯沫子,小材小料,联系菌种的同时,还免费提供房舍,鼓励先起步的大户为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变给别人打工转为自己生产,加快致富步伐,林场职工王义贵是单职工,妻子去年又患上了脑出血,不仅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2万元的外债,我们听说他想种袋栽木耳却没菌房,便主动将闲置的厂房免费给他提供使用。

(二)在科技服务上为民助。为了引导职工科学种植,科学饲养,林场共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学习班2期,观看了食用菌,绒山羊及袋栽木耳栽培技术科教片,利用阴雨天等休息日组织种养户互相观模传授经验,既直观通俗易懂又实用。去年冬季,袋栽木耳种养植户不同程度地生长了“红毛菌”,这种杂菌危害极大且传染快、防治难、种植户为此伤透了脑筋,为解决这一难题,发展协会立即将县袋栽木耳办公室的技术人员请林场观场办公做技术指导,做了有效防治。养牛大户李宪星,去年冬季,牛相继死了好几头,林场听说后马上同他一起到县城请来兽医,原来他家牛舍太小,冬季粪便清理的不及时,导致了牛受凉,加上饮水不及时,致使牛受病,场领导当即答应再给他家提供点木料扩大牛舍,减少损失并请兽医为养殖户提供了技术指导。

(三)在加快致富速度上为民急。为了加快职工发展自营经济的步伐,对姜军、张辉胜等种植10万袋以上的大户,林场给予优先考虑提供场房设备。外来人口赵喜丰是林场第一个发展袋栽木耳的大户,今年又种了30余万袋,他经验丰富,技术精湛,林场给予他同职工一样的优惠政策,影响带动职工扩大种养规模,并聘请他为顾问,为职工传授经验,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点带面,带动整个自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在销售产品上为民想。为了使生产出的产品,采集的山野菜等卖上好价钱,场领导多方联系客户,使生产与市场有效对节,减少营销环节,以保证职工的

利益。

(五)在产品质量上为发忧。为了创出自己的品牌,林场号召种养户宁可降低产量,暂时少收入,也不要使用“壮菌灵”、“保耳灵”等速生药物,不喂带添加剂的饲料,以质量、诚信、取信、打绿色品牌,为自己创造更广扩的商机和市场。

三、发挥领导示范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为了使自营经济这块蛋糕做大,上档次,上层次,成为林场的支柱产业,结合保持共

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开展。根据职工群众缺少种养经验,发展自营经济有顾虑,场党政领导认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号召机关工作人员和党员在资金上带头,实践上带动职工增收致富。副场长李宪星投资16万元养牛40余头,羊20只,工会主席俞志教、管理员姜军、党员王殿俊,杨君一家分别种袋栽木耳1万、10万、3万余袋。以典型的示范作用,有力地激发了职工群众从事自营经济的积极性,在观望、徘徊中的职工纷纷投入到自营经济发展中来,带动了自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年来,三卡林场党政领导班子团结一心,积极探索,克难勇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三导向”工程为载体,职工自营经济呈现蓬勃的发展势头,袋栽木耳由2004年的3户3万余袋发展到今年33户120万袋,养牛5户127头,种地5户50公顷,从业人员144人是林场总人口的50。明年,我场准备发展袋栽木耳150万袋,养牛200头,壮大职工自营经济。

第二篇:科学规划,创新机制 稳步推进国有林场发展

巴林左旗石棚沟林场

巴林左旗石棚沟林场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余脉,以辖区内深谷峭壁上一座天然石洞得名。林场现有职工255人,其中在职职工155人。林场地理成东北西南走向,辖区蔓延100多公里,总经营面积89.1万亩,森林覆被率77.1%,活立木总蓄积量105万立方米。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51.2万亩,人工林4.5万亩,宜林地18.5万亩。石棚沟林场是国有次生林经营管护林场,天然次生林以黑桦、白桦、山杨为主,伴有小面积的天然落叶松。椴树,五角枫,大果榆等树种夹杂其间。人工林有杨树、樟子松,油松和落叶松。林场辖区有十余座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巴林左旗海拔最高的白音罕山(海拔1774米)就在林场辖区。林场辖区内的主要河流有四条,乌尔吉沐沦河的干流干吱嘎河就孕育在林场的高山密林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滋养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根据内蒙古大学科学考察队考察报告,林场辖区的野生木、草本植物有300多种,其中苍术、防风、黄芩等天然药材品种是我国中草药中少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资源。多样丰富的植物资源,给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理想的场所。野生动物主要有马鹿、袍子、野猪、猞猁、兔狲、青羊、盘羊等。

上世纪90年代,由于过度放牧,管理不规范,导致了森林覆盖率下降,林木质量较差,植被覆盖度低。为改变这种状况,石棚沟林

场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几年来共争取退耕还林1.065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6.7万亩,人工造林0.45万亩,公益林补植1.2万亩。自2001年区划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以来,三次划定生态公益林面积70万亩,其中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52万亩。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更好地取得生态保护成效,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林场在巴林左旗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稳步推进国有林场发展”这个中心,服务生态保护大局,科学统筹规划,创新工作思路,通过项目拉动,机制推动等措施促进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分类经营为管理模式,深入推进林地建设

按照《赤峰市国有林场创新经营机制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统筹部署林区相关工作,制定了《石棚沟林场分类经营实施方案》。一是科学划分林区为“四大区块”即: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区、商品林木材生产区、低产低效林改造区和宜林地造林区。其目的是养护和经营并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行,高效发挥林场经济和生态作用。二是实行“一包、二保、三防、四加强”措施,保障“四大块区”正常经营,确保林业正常发展。“一包”即是宜林地通过承包的形式搞绿化。“二保”即是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珍稀动物。“三防”即是防火、防病虫害、防盗。“四加强”即是加强中幼林抚育力度,加强低产低效林改造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二、以生态建设为工作重心,加快林业全面发展

今年林场成立了“石棚沟林场森茂营林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设

有由30人组成的造林施工队伍,其中:林业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6人,技术工人20人。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确保生态建设成效,促进林区林业相关产业全面发展。一是加大造林面积。林场以公司运营的方式共完成人工造林3000亩,基础设施建设针叶树育苗苗圃100亩,中幼林抚育10000亩,封山育林工程9000亩,植被恢复造林1900亩,补植补播2000亩。同时结合实际,调整工作思路,加大与周边毗邻乡镇合作力度,共同造林1000亩。二是搞活林业经营方式。确保生态建设取得成效的同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调动林场工人的积极性,也减轻了国家的经济负担。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取得了双赢的局面。以林业经济为主线,带动种苗种植业和马鹿养殖业迅速发展,完成生态保护任务的同时,加大林场所辖的鹿场建设力度,优化马鹿饲养方法,提升鹿产品质量,提高了林场职工的收入水平。

三、以生态保护为工作核心,切实促进林业持续发展

石棚沟林场是巴林左旗的一道生态屏障,其生物多样性和西辽河的上水源地位使其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意义。这就决定了林区生态保护成为林场工作的工作核心,工作着力点是确保林地生态平衡。石棚沟林场认清了工作形势,找准工作定位,确定好工作目标。围绕生态保护,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一是自国家重点公益林启动后,林场于2005年组建了专职护林队伍,专业扑火队伍及防火、公益林管理及森防等办公室,确保遇到险情能够快速做出处理方式,妥当解决问题。二是2006年新建了七处公益林管护站,维修了六处公益林管护站,并为各管护站安装了大功率电话、太阳能风力发电等设备,确保场部

与管护站通讯畅通,保障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成立了40人组成的防火队和禁牧队,经常进行防火培训和实战演练。2010年林场投资12万元整修了防火道路,要求防火队遇到火情做到行动快捷,以确保动植物资源和草原的安全。防火队对火险隐患做到“三不放过”即:查不出原因不放过,不制定整改发案不放过,落实不到位不放过。禁牧队做到禁止放牧、狩猎、砍伐、乱挖、取土、采矿等行为。由于措施得力,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野生药材资源。这些措施的实行杜绝了森林草原火灾和毁林行为发生,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国家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以林业科技为手段,大力推动林业发展

近年来由于气候环境变化,对林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了影响。为了确保当前林业正常发展,林场根据当前工作形势与任务,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林业发展质量,保证林地建设取得实效。一是加大林业科技推动力度。引进推广意大利瓦勒拉尼抗旱集雨造林整地技术,提高抗旱能力,使用坐水覆膜造林技术,利用保湿剂,生根粉等生物技术增强树木生长能力,做到没有抗旱措施不造林,保证了林木成活率。二是加强林业人员素质培训。针对目前林业发展趋势,大力培养技术型林业工作人员,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策略,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潜力,培养林业后备人才队伍,走科技兴林之路。三是实施两松基地和元宝枫基地建设,共实施基地建设任务1000亩。

五、以创新经营为方式,切实做好林场职工生活保障工作 巴林左旗石棚沟林场是国有性质林场,其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

款,由于资金缺乏使得林场职工收入水平较低,长期以来,严重地挫伤了林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了节约资金,增加职工收入。一是林场成立了由护林员组成的林业作业队,由作业队完成整地、造林、抚育及其他林业项目的生产任务。作业队报酬与社会雇用人员同酬,此项任务每年可增加职工收入8000-10000元。二是采用养老保险体制。林场将所有职工纳入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救助保险及人身意外保险体系。使职工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没有了后顾之忧。三是创造条件提高职工知识水平。每年组织职工出外考察学习一次,通过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培养职工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能力,进而推动林业工作全面开展。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

林场下一步工作是要强化森林经营管理,注重资源开发利用,兴产业富职工,改善理顺林场管理体制,拓宽发展思路,搞活林场经营模式,盘活林场森林资源,以公益林、商品林、低产低效林和宜林地三大区块为骨架,以保护资源为核心,以提高职工收入为重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马鹿产业优势实施好“一二三四五”工程。

一要充分发挥国有林场造林专业队伍作用。通过“公司+基地+(集体)农户”的方式,就是公司的造林队伍与集体或农户合作,在农户的宜林地实施造林,扩大造林队伍的辐射范围,不仅保障了造林的优质工程,又能为林场职工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每年在完成本场生态建设任务的前提下与集体或群众合作治沙造林2000亩。

二要发展两大产业。即:发展鹿产业和林产业。我场具有独特的

天然放牧场,现在有人工放养马鹿100多头,(鼎盛时期有800多头)2000年鹿场投资20多万元引进两头优质新疆马鹿,投资30多万元新建鹿舍 1000平米,维修了部分原有破损设施。林场要从改良马鹿品种入手,将石棚沟林场养鹿场变成优质、高效的人工放鹿繁殖基地,使鹿产业真正成为我场林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加强庙木种子采种基地建设,使用喷灌技术,让落叶松、油松种苗自然然繁殖存活生长,在自然野生状态下建设落叶松,油松基地1000亩。人工培育建设落叶松,油松,樟子松育苗基地100亩。为城乡一体化绿化美化城区提供花卉苗木储备,培植适合城市道路绿化苗木30亩。

三要实施三大工程项目,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和中幼林抚育工程。充分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和宜林地,年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0000亩,实施中幼林抚育10000亩至15000亩。争取利用两年时间将林场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要做到“四个加强”即:加强低产低效林改造力度,将低产低效林纳入重点工程项目管理造林,小区域集中采伐、集中改造,加快改造步伐,年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任务2000亩,三年全部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

加强资源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检疫执法等工作,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应急预案、警示通报、限期除治和责任追究”五项制度。积极进行防火培训和扑救森林火灾的指挥演练,努力提交

森林火灾扑救指挥能力,同时狠抓森林防火日常工作,强化火源管理。

加强资金争取力度。首先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增加国有林场的资金投入,其次是积极争取地方财力支持,引起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第三积极争取相关行业支持,协调各方关系,赢得部门和周边群众的支持,为林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五个一点”,即:向上级争取一点、财政投资一点、部门剂一点、招商引一点、自己拿一点,“三个集中”即: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的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有林场发展。

加强国有林场改革力度。完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积极开展增收节支,强化内部管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林场管理成本。大力发展林场经济,努力改善国有林场经济状况,继续加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和自身建设围绕“森林优质高效、资源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文明”的要求,建设新型国有林场。

抓住国家对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的良好契机,向上积极争取资金和建设用地,林场多方筹措配备资金,利用国家政策的推动,尽快使林场职工全部入住楼房。进一步全面提高职工的物质生活质量。

五要做好“五项工作”即:以查找突出问题为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以保护森林资源为目的,切实加大禁牧工作力度。以林业质量管理为突破口,稳步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国家公益林为重点,切实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以职工增收致富为核心,开展好林业产业规划。

第三篇:创新与发展工作汇报提纲

南靖高新区创新与发展工作总结

一、园区概况

南靖高新区成立于2000年3月,2005年12月被列为省级开发区,是漳州市唯一一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是我省建设海西电子信息产业带的重点园区。建区以来,按照“高层次规划,城市化布局、高品位建设”的要求,完成核心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电子信息园、光伏产业园、机械制造园、台商创业园、海峡印刷包装工业园等五个工业功能区。几年来,园区共完成1.3万亩土地开发,引进企业110家,总投资128亿元。2011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2亿元,规模工业产值84亿元,上缴税收2.8亿元。形成以万利达、万利太阳能为龙头,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彩印包装为主导的产业集中区。先后被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批准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智能家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福建省政府列为“海西台湾精密机械(南靖)投资示范区”。

二、过去五年的工作

过去的五年,高新区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 以开展提升工程为载体,突出创新与发展同步推进这一工作主线,按照总量做大、企业做强、形象做美、项目提速、服务提效、产业提升的要求,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致力发展高新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核心竟争力,全力推进高新区新一轮创新创业。五年来,园区土地开发面积由整合前的1000亩扩大到目前的近1.3万亩,扩大13倍;落户企业数由7家增加到目前的110家,增长16倍;地方级财税收入(不含万利达,以下同)由223万元增加到目前的3750万元,增长17倍;工业总产值由28亿元增加到目前的112亿元,增长近4倍,提前1年产值超“百亿”的奋斗目标,形成以万利达、万利太阳能为龙头,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彩印包装为主导的产业集中区,努力把高新区打造成为漳州市高新技术孵化中心、海西“高新产业园区、和谐人文社区、生态科技新区”。

从总体来看,主要经济运行呈现“三个二”的特点:

1、两个亮点:即招商引资取得历史性突破,财政实现每年翻一番。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截止目前,园区共引进企业110家,总投资138亿元,总占地面积近11000亩。特别是今年来招商形势喜人,首月份就签约5个项目,总用地面积800多亩,总投资近13亿元,上亿元项目2个。其中引进总投资1.6亿美元、占地面积600亩、注册资金5688万美元的台湾亚电科技能源,这是该县有史以来引进的最大台资、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该项目主要生产高效能新型CIGS薄膜和HCPV追日高聚光太阳能发电设备,产品主要用于建筑屋顶、窗户、墙体等配合光伏建筑一体化、低碳屋、绿建筑的应用,项目投产后年可生产CIGS模块100兆瓦和HCPV模块30兆瓦,年创产值35亿元,年创税利6000万元以上。五年来,引进项目总数94家,是高新区整合前项目数(2007年引进项目数16家)的6倍,投资总额达121亿元,是整合前的6.8倍。其中,投资上10亿元的项目5个,即万利(中国)太阳能,用地1111亩,总投资28亿元;中达光电,用地250亩,总投资11亿元;海西门都,面积1500亩,总投资15亿元;武夷通太阳能电池,面积200亩,总投资10亿元和刚引进的亚电科技能源;投资上亿元的项目16个,投资上5000万元的项目40个。

财政基本实现每年翻一番。2007年地方级财政收入(不含万利达)223万元,2008年财政收入512万元,2009年财政收入1041万元,2010年财政收入2128万元,2011年财 1

政收入3750万元。五年来,园区财政收入增长17倍,基本实现每年翻一番的高速增长。

2、两个有力:即项目支撑有力、资金保障有力

项目支撑有力。五年来全区共实施项目142个,累计投资达125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5个,市重点项目19个,县重点项目118个。特别是去年来,园区通过开展打好五大战役等活动为载体,重点攻坚40个在建项目、33个已签约未动工项目和20个基建工程的落实,总投资超过100亿元。这些项目的投建,不仅拉动了园区路、水、电、通讯等一大批民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创业投资环境,还带动加快园区的开发建设步伐,使园区开发面积扩容了13倍,从单一以电子产业为支柱的万利达工业园到多产业支撑的“一区多园”转变,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彩印包装为主导的产业集中区,为高新区建设“海西高新城”、推动靖城组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金保障有力。五年来,园区加大土地款的清收力度,全区共收回土地款1.7亿元,其中盘活商住用地260亩7374万元;加大融资力度,共向商业银行融资贷款3.15亿元,其中向农发行贷款2.65亿元,国债1500万元;通过做好土地运作这篇文章,实行土地挂牌上市,共运作商住用地260亩,融资7374万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1700多万元。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为园区开发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3、两个推进:园区基建扎实推进、升级升格扎实推进

园区基建扎实推进。累计投入10.8亿元,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成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完成园区8000亩土地的征地报批工作;建成园区主干道总长25公里的“五横五纵”路网;完成紫园线、凤龙线高压输电线改造;完成利达110KV变电站建设;建成一座日供水4万吨的自来水厂和日处理污水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铺设自来水管网25公里、污水、雨水管道各23.8公里;按“二级乙”标准, 建成南靖人民医院和占地40亩的高新区中心小学。建成一座110千伏的变电站;建设一座日供水4万吨的自来水厂和一座日处理污水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按“二级甲”标准建设南靖人民医院;房地产开发蓬勃兴起,已建设开盘的有占地60亩的汇和新城、占地30亩的兰陵商业广场和占地205亩的晟发房地产。加快绿色开发区建设,319国道精品街工程、道路、绿化、亮化工程等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区内绿化总面积500多亩,总长超过22公里,覆盖园区所有主次干道和投建企业。

升级和升格扎实推进。我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成功的希望巨大。目前,申报材料已呈报省科技厅并由国务院转批科技部;升格工作已经过市政府同意,并上报到省编办。同时,通过“以升促建”,园区加大推动力度,切实加快发展步伐,在新区规划、扩区环评、产业升级、基建配套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新进展,具备了升级升格的有利条件和优势。升级升格进入最后关键的冲刺阶段。

三、主要措施

重点突出做好“五个抓”。

(一)抓配套,提升园区形象

1、加快推进扩区升级。目前高新区已完成扩区30平方公里的规划环评,核心区拓展性规划已编制完成,总规划面积由20平方公里扩展到90平方公里,新扩展的靖城新区达70平方公里。靖城新区“五区一走廊”的总体规划、9个专项规划及部分控制性详规已基本完成,靖城新大桥将于3月通车,靖城大道已开工建设,并将于2013年6月投入使用。按照“配套资源共享,产业优势互补”的工作思路,逐步将靖城新区、丰田项目区、环县城项目区纳入高新区核心区拓展范围,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

米、可容纳孵化30家企业的移民创业园年内投用,形成漳州市高新技术孵化中心。重点推进园区升级工作,指定一名领导专职跟踪对接,力争今年获批国家级高新区。

2、打好征地攻坚战。着力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重点攻克从九龙江北岸、牛崎头至院东片区园区内所有能征下的土地,确保在已开发8000亩建设用地的基础上,再新征5000亩以上,力争总量达到1.5万亩。二是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全力制止违章抢建行为,妥善化解对湖林村115亩的遗留问题,推进依法征迁、和谐征迁、阳光征迁。三是突破国道箱涵、鑫威铝业、素霸等6个征迁扫尾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完整的地块。

3、加大土地报批力度。研读国有土地办理的相关政策,改变思维方式,对照申报要求,力争在上半年完成银行收储的800亩和已签约土地的报批,全年完成新征1200亩以上的土地报批工作,并办理30家企业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提升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为项目的引进落地留足空间。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计划投入2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涉及道路、电力、水利排洪等13个基础配套工程的建设,完成6700亩土地的整理工作,加快“六通一平”,为项目引进落地提供充足熟地。二是抓好院坂大道、月岭大道、自来水、污水处理管网、院东片变电站等配套建设。三是做好全区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的规划、修复和改造,完成高排渠、国道箱涵、土堀社排洪沟等险要地段修复整改,确保全区排涝系统安全顺畅。

5、做美园区景观工程。按照“园区道路建到哪里,道路绿化就要配套到哪里”的要求,开展新一轮环境亮化、美化、净化等“三化”景观整治工作,重点实施利达大道、科技路、兰陵路、工业路、创业路和新建的石靖快速路等道路“三化”整治工作,提升园区道路景观。

6、改善园区商住环境。做好新办公大楼装修,确保年底投入使用。运作200亩商住用地,新建一家占地面积30亩的四星级以上酒店或宾馆,规划建设一条集购物、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商业精品街,完善医疗、教育、休闲等配套设施,着力建成商住环境良好、功能配套齐的省级工业城镇和宜居宜业国家级高新园区。

(二)抓招商,优化产业结构

立足于调优产业结构,进一步更新招商观念,创新招商方法,突出抓好产业招商,做到“三个创新”。

1、创新招商理念。变原来“招商引资”为“择商选资”,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把入驻企业的质量关,让有限的土地资源承接更多的好项目,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从注重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重点引进具有产业带动强的“种子企业”,优先支持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印刷包装、光电信息技术、精密机械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引办。

2、创新招商方法。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不动摇,采用近邻招商、情感招商、以商引商、资源招商等策略,通过创新对项目的策划包装、宣传推介,突出采取中介、网络、异地商会等工作方法,积极对接央企和上市企业集团,多途径开展闲置厂房的二次招商工作,主动承接厦门、晋江等地的产业转移,实施新一轮“回归工程”,吸引、鼓励在外创业的南靖民营企业家回乡创业。力争今年新引进项目家,投资上10亿元5家,其中确保有2至3家央企、世界500强或上市企业集团在园区落户,总投资超过75亿元。

3、创新招商机制。一是制定严格奖罚机制,逐项分解任务,对有功之臣给以提拔重用,对未完成任务的干部严厉问责。二是优化统筹协调机制,强化部门沟通和互动,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的社会促进体系,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招商引资工作。三是实行目标考核机制,完善招商责任体系,把招商引资成果作为年终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不仅要考核内资、外资数量,还要考核项目开工率、投产率。

(三)抓服务,力促项目增效

1、做大做强企业。(1)抓好龙头、骨干企业的培育。重点扶持万利达、万利太阳能等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扶持真达食品、精良金属制品等4家产值临界上规模,力争今年新培育产值上2000万元规模企业12家,新培育产值上10亿元企业2家(万利、同盛达),总数达3家;上亿元企业7家(鸿华工贸、三得利、三炬、优胜达、鑫锐印铁、双胜钢圈、

万利达能源科技),总数达16家;纳税上千万元企业4家(万利、同盛达、中福、万佳华),总数达6家。(2)抓好企业上市筹备工作。重点跟踪扶持万利达、优科能源、中达集团、国绿太阳能等4家实力雄厚、科技含量高的上市后备企业上市,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3)持续深化“两帮”活动。一是抓紧处理遗留问题,现有喜之源、兴龙钢缆、泰源塑胶等3个半拉子工程、22个因征迁原因进展缓慢项目,通过帮扶嫁接,实现新效益。二是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对已授信的项目,尽快督促信贷资金下柜落地。召开政银企对接会,为企业争取信贷规模。三是推行各部门联动帮扶,确保在服务企业中敞开大门,一路绿灯,杜绝一切“中梗阻”现象。

2、力促在建项目投产。明确时间节点,倒排任务工期,及时帮助解决33个在建项目的建设难题,促其早日投产,形成产值,力争确保7个以上(伟昌机床、中达光电、欧仕达、陆立电子、移发创业园、鑫威铝业、豪盛工贸)投资上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全力支持万利太阳能陶瓷博物馆建设,争取今年6月见雏形,国庆节建成使用。

3、整合提升项目。全面摸排、筛选恒塑实业等46个已签约未动工项目,通过加快征地步伐、加快供地速度保留好项目,力促项目早开工;全力帮助嫁接产值少、税收低或环评差的项目,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结构。鼓励优先发展电子信息、生物科技、新能源、精密机械、光电等产业;扶持万利达、万利、优科、中达光电、武夷通、海西门都、维德科技、陆立电子等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工业区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转型。

(四)抓财税,壮大经济总量

1、创新融资方式。继续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主动与农发行、开发行等金融部门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信贷支持,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运用BT、BOT融资形式与大公司、大集团联姻,引导民间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破解园区建设资金难题。今年,园区将以院东片区500亩土地作为运作试点,采用BOT融资形式进行开发,力争全年完成融资2亿元。

2、挖掘税源潜力。努力培育新增税源,加强与国地税、工商等职能部门沟通企业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与业主沟通联系,主动靠前服务,重点对万利、东兴建筑、漳发展、万佳华等十多家企业进行回访,培育园区企业新增产能,帮扶企业扩大规模,多创税收。

3、向上争取资金。认真研读上级关于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优惠政策,对照发改委、水利、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扶持政策,通过捆绑或嫁接的形式,努力将项目挤进政策盘子,力争在防洪、水利、自来水、污水、垃圾处理配套等项目建设方面,向上争取更多资金。全力做好海峡包装印刷工业园项目的包装运作,力争向上争取项目配套资金2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1000万元以上,进一步壮大园区财政实力。

4、清收土地款项。通过领导约谈,分组分户,责任挂钩到人,主要领导亲自协调催促,力争全年完成清收土地款3000万元。

(五)抓队伍,提升管理水平

提升管理,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建设,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1、推动园区机构升格。加快推进高新区机构规格由目前的科级单位提升到处级单位。推行镇区整合,采用“以区带镇”的模式,理顺镇区管理体制,配齐配强人员,为高新区的有效提升提供有力的机制和队伍保障。

2、健全干部管理制度。加大支持园区建设力度,抽调一批技术精干、征地能手充实到园区的建设队伍中来,进一步完善园区抽调干部年终考核机制,建议将考核工作挂靠高新区,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统一干部思想。把干部的思想统一到提升园区工作上来,把干部的力量凝聚到推动园区建设上来,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提振干部精气神。二是转变干部作风。通过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严厉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切实提高服务效率。三是提升干部素质。强化业务培训,创造发展平台,把干部投到一线锻炼,在招商引资、征地拆迁、服务项目、维护稳定等疑难工作中下紧任务、压重担子,努力打造一支会招商、能征迁、善服务、懂管理、精业务的综合型人才队伍。

四、主要启示

1、坚持以明确的思路指导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坚定不移地发展高端产业,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在项目引进上,明确提出“紧扣高端、紧扣产业、紧扣规模、紧扣园区”,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彩印包装为主导的产业。在新区建设上,明确提出按漳州次中心城市规划的标准开发建设,提升品位,拓展空间;在科技创新上,明确提出以建设海西“高新产业园区、和谐人文社区、生态科技新区”为目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明确的思路统一了干部群众的思想,为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

2、坚持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近年来,高新区持续开展项目攻坚战,把项目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推动区域发展。在项目建设上,突出“大干150天”和“再干150天”等项目攻坚战为载体,提速提效,攻坚克难,有效破解项目投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配套建设上,以被列入省小城镇综合试点单位为契机,加快镇区合一步伐,加快路、水、电、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引进漳发展、汇和、闽星集团等一批有实力地产商来开发置业,加快提升城区建设品位,实践证明,正是由于我们突出抓好项目攻坚,才加快促进镇区融合,为靖城组团列入“大漳州”规划范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坚持以抓规范促提升推进工作。按照“规范有序,服务到位,提高效率”的要求,以“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为重点,认真做好各科室的规范管理,完善考核机制,优化办事环境,健全督办检查机制,重点对办公室规范化管理、财政科的财经纪律、招商科的服务水平、建设科的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完善提升,形成一整套运作有序、管理规范的制度,确保政令畅通。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融资贷款等方面形成了反应快速、科学有效的协调推进机制。

4、坚持以有效的运作保障工作落实。加快发展重在运作,运作体现能力和水平。近年来,高新区之所以高速发展,很重要一点就是运作得当,成效明显。一是突出项目运作。万利、中福木业、中达光电等一批大项目之所以能进展迅速,就是得益于进入省市重点项目行列,在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得到了有力支持。二是加大资金运作。一方面主动帮助企业跑合作、跑贷款、跑担保,与多家商业银行开展银企合作;另一方面通过做好土地运作这篇文章,实行土地挂牌上市,运作商住用地,有效解决融资难题,同时为科技项目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扶持。三是重视环境运作。改善政策环境,对企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上市、设立重点试验室等从多个方面予以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建立项目“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全程代办,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不断改善人文环境,增强园区吸引力。

第四篇:创新发展拓展后劲-邮政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你们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去年彭泽邮政工作作一汇报。2004年在省、市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县邮政部门深入贯彻省市局第六次邮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二次腾飞”的发展战略,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落实作为第一举措,把效益作为第一目标,紧紧抓住经营这个中心不松劲,积极强化经营意识,调整经营策略,创新经营方式,继续保持了

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共完成业务收入1330.99万元,完成计划的104.8%,同比增长34.2;上交收支差、管理费及折旧费共计730.22万元,占计划的106.51。其中:储蓄收入1042.13万元;函件收入34.11万元;特快收入50.10万元;物流收入100.07万元。。

一、创新邮储发展空间。2004年储蓄余额净增7283万元,净增额度占全县总净增额的60%,完成市局下达计划任务的104,邮储余额总量达到4.05亿元,市场占有率达36,邮储规模超全县总储蓄量1/3。农村网点中最高余额达到3561万元,为全市农村最高余额,消灭了600万元以下的低产网点,储蓄活期所占比例较年初增加5%,达到32%,18个网点中有16个网点活期比例超50。

1、任务分解落实到位我局积极抓住节日的发展旺季,及时传达和部署了业务发展的方向,分解考核计划,并成立公关小组,负责全县大客户的营销工作。在全县18个分支机构掀起劳动竞赛活动,利用拜年、走访、庆典等形式深入到单位和用户家中,推介银联卡业务。各网点负责人放弃休假,主动奋战在一线,做好节日市场的业务开发。进一步强化邮储网点服务功能,主动延长工作时间,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上门服务、流动服务,现场服务。每旬对18个网点的邮储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一次通报,从中总结优势,寻找差距。并对储蓄余额超千万元大关的网点及时签发贺电,用榜样的力量推动业务的快速发展。

2、积极转换业务结构在季度邮储竞赛活动中,我们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调整业务发展结构,极大的淡化了重定期轻活期的经营观念,最大限度压缩邮储业务成本支出。我们对各网点的净增考核进行细化,加大对活期比例递增计划的考核,来削减定期储蓄余额的持续攀升的局面。对各网点采取了活期递增按月考核机制,凡超过上月活期平均余额计划的,给予重奖,反之,低于上月活期平均余额计划的,给予重罚,所扣罚款用于奖励超产网点。经营机制的转换,极大的调动了全局职工的积极性,18个网点有16个网点活期比例达到50以上,有14个网点邮储余额突破千万元大关。

3、拓宽经营发展空间年初,我局把做大做强代收电费预存代扣、代收电信资费、代理保险、代发养老金、代发工资等多项“代字号”业务,列为企业增效创收的又一大支柱进行培育,用较低的支出成本获取更大的效益。我们积极加大邮储结构的调整,不断激活中间业务的发展平台,努力拓展电费预存代扣业务的普及,逐步完善灵活的营销机制,全面提升市场份额。2003年在定山所率先开办电费预存代扣业务的基础上,去年又相继在杨梓支局、黄花所、浩山所全面铺开电费预存代扣业务,逐渐取代供电的电费收缴功能,全局电费预存代扣总户数达到20000户,每月代收电费140万元,月沉淀资金210万元。2004年我局通过积极有效营销,挖掘了全县民政低保户、五保户养老金10000户,代发金额400万元,发展代发养老金业务,共承揽到32个单位代发工资代发总户数达到12000户,月代发金额300万元,月沉淀资金达到852万元。

3、多元经营不断创新我局积极改变全员单一的营销模式,开展柜台营销模式,消除各种经营弊端,用理性的思维方法看待市场的需求,强化素质革命,用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垂青。利用社会闲散资金,扩大活期比例的提升,把电费、党费、入帐汇款、报名费、培训费等款项进行重点公关,利用大中学校开学及参军入伍之机,免费发放一元钱邮政绿卡,以带动活期余额的攀升。并开展不同形式的走访活动,向在外务工人员、外商、外企推广邮政绿卡,用邮政银联卡与专业银行卡做优势比较,把投资办厂的资金走向沉淀在邮储帐户上,更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利用的多元化,支出与产出的效益化。

二、拓宽报刊发行主渠道。2005年我局应对《九江日报》、《浔阳晚报》退出邮发渠道的不利因素,积极转换发行思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营销机制、发展举措和激励措施,加快速度拓宽私费订阅市场。截止2004年12月31日,实现一次性流转额162万元,同比增长16,占收订计划的104。其中,《半月谈》完成1060份,占计划比例的112;《了望》完成83份,占计划的166;《江南都市报》完成634份,占计划的115;《参考消息》完成387份,占计划的117;《信息日报》完成442份,占计划的110;《中国剪报》完成431份,占计划的123;《致富快报》完成400份,占计划的114;《江西法制报》完成100份,占计划的166;《江西内参》完成20份,占计划的125。党报党

刊和包销及畅销报刊提前45天完成征订计划,成为全市唯一全面完成包销及畅销报刊计划的县局。

1、锁定目标营造氛围早在去年七月底,我局就着手2005年的报刊发行的动员和部署工作,先后五次召开报刊发行会议,研究制订报刊发行工作的具体措施,立足于包销和畅销报刊的发行工作重点,确定了以教辅类报刊、健康类报刊、休闲娱乐类报刊、农业致富类报刊、行

业报刊为营销重点。及时组建了专业营销队伍,建立报刊发行汇报制度,按区域划分了四个片区,由局领导带队营销,全县18个邮政网点及时深入到企事业单位、中小学、社区、门店及农村的用户群当中,富有成效的开展报刊活动月活动,现场为用户订阅报刊提供咨询,推荐适用报刊。

2、形式多样拓宽空间我局充分发挥报刊发行主渠道作用,在配合各级党委做好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同时,下大力气挖掘私费报刊的订阅市场。积极利用简明报刊目录、横幅标语等载体,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引导订阅。充分利用营业网点、社区服务点和投递人员大范围地开展报刊的收订工作,并对报刊订阅户现场赠送免费信报箱、对联、挂历、雨伞等物品,较好的吸引了报刊客户群,营造了发行氛围。通过采取延长收订时间、增设收订台席,实行电话预订、上门收订、流动收订等便民服务措施极大的满足了订户的服务需求,扩大了报刊发行的空间。

3、措施灵活机制完善为确保包销报刊和畅销报刊发行实现稳中有升,我局把包销和畅销报刊的发行工作列为目标考核,发行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年终评先评优与完成情况相结合起来。全县各支局所相继成立了20个报刊发行服务小分队,深入到千家万户做好私费报刊的宣传和征订工作,因地制宜的开展进校园入课堂活动,现场推介教辅类报刊,辅以小纪念品来烘托校园报刊的征订氛围,并积极依托150个农资代办点的便利优势,开展与订户面对面的交流,倾听用户的意见和建议,解决服务当中存在的问题。还不失时机的与读者建立沟通的桥梁,及时召开读者联谊会和座谈会,用交流的形式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该局还将争先创优的激励措施运用到发行工作当中,对揽订的业绩进行日常通报与重点通报,设立了私费报刊揽订十佳精英榜,用发展动力和荣誉感激发全体职工的市场开拓信心,形成了个人与个人、所与所之间的良性竞争。

三、打造物流经营新模式我局紧紧围绕“上规模、调结构、增效益”的总体发展思路,认真组织和开展好农资分销的“四大战役”活动。在农资分销第一战役和第二战、第三战役、第四战役活动,均获得第五小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全年完成物流收入100万元,其中,棉花迪种宝完成23425瓶,油菜迪种宝完成2225瓶;宝灵特11963瓶;稻田杀虫剂6783瓶;杀螨风暴4775瓶;稻种61000斤。

1、树立发展观构筑新市场农资分销“四大战役”竞赛活动开始之初,我局多渠道向职工灌输发展农资业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各种会议,分析邮政发展不能靠“一条腿走路”,而必须多业并举、多头并进。在对外宣传上充分借助多种宣传载体,大力宣传邮政服务“三农”举措,悬挂了宣传横幅80条,散发中邮广告5万份,制作宣传光碟80张,宣传画80张,政府批复红头文件400份,宣传衫2000件。杨梓支局与镇电视台及有线台联系播放迪种宝专用肥宣传广告,棉船所与各村有线广播合作,开设“迪种宝”棉花专用肥专栏。宣传中以典型引路,请一些在使用邮政农资中切实受益的农户在电视中、在中邮广告中谈经验、谈体会。通过密集的全面宣传,使广大农民都接受邮政办农资业务这一新的观念,并且使一些邮政农资成为彭泽农村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2、选准突破口架设连心桥“思路决定出路”。我局对2003年的试销农资进行了细致摸底调查,对迪种宝的使用效果进行计量对比,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农资业务的发展选准了突破口。此后,将良种和迪种宝专用肥确定为主要推广品种。在推广中,确定了“以点带面,辐射边缘”的思路,以一个村或几个村为推广重点,争取一定的用户,调动周围村民使用的积极性,一些使用过迪种宝专用肥的农民自觉成为农资推广的编外宣传员。

3、制订硬措施开辟大通道为迅速打开农资分销局面,该局制订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充分借助利益杠杆,调动职工发展业务的积极性。奖励按销售额的20给职工,使职工每销售一瓶都有一瓶的收益,而且随着销售量的增长,奖励比例逐步提高,职工的发展能量得到充分发挥。在所际之间,实行旬通报、月奖励政策,形成一个“赛、比、争”的大氛围。同时,我局还开辟了四条分销通道。一是推介会分销。推介会上播放VCD宣传光碟,聘请农业方面的专家讲解,典型户现身示范,配以纪念品现场销售。二是农业大户或农资站代卖。利用农业大户的影响力,在村际间分销农资。由种植大户联系,集中农户钱款,集中办理购买农资。农资站则通过一次性现款铺货分销农资。三是投递员分销。投递员在送邮件送汇款的同时,邮包中夹带少量农资,边宣传边销售。四是营业窗口分销。通过农资产品展示柜展示,营业人员宣传解释分销农资产品。

4、打好地方牌科技送下乡积极与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汇报邮政农资业务情况,县政府分管农业的凌副县长作了很重要的表态,“邮政办农资,我一路开绿灯”。分管科技的周副县长,还亲自深入到农村,走访农户,了解迪种宝的实际效果。我局以“科技下乡”的名义,争取各地地方政府的支持。通过联系,在芙蓉镇、棉船镇、杨梓镇、上十岭垦殖场的许多村民还听取了邮政组织的棉花栽培技术讲座和邮政农资知识介绍,受到了较大的收获。

四、强化内部管理,塑造良好形象一是通过对彭泽邮政各项业务和内部事务进行全过程分析,制定了《局纪局规》、《安全生产管理考核办法》、《请休假制度》、《邮政临时代班员考核办法》、《代办投递人员考核办法》、《规范服务检查考核标准》等15项规章制度,从通信纪律、劳动纪律、文明生产甚至邻里关系等诸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以制度管人管事成为彭泽邮政内部管理的精髓,也是彭泽邮政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不二法宝。坚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性组织营业人员观看录像《邮政礼仪服务》讲座,制定了《示范化窗口达标工作》、《营业员服务考核管理办法》等,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为强化监督,我们聘请社会各界热心人士20多人为“邮政社会监督员”,收集邮政服务信息,暗访营业窗口服务情况;公布监督电话号码,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和承诺负责制,拓宽广大客户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渠道。定期走访客户,并适时召开大客户座谈会,做到对用户提出的意见和反映的问题,及时整改,及时回访。二是做细财务管理工作。实行帐务统一管理,减少资金在生产单位的分散、积淀时间,加快资金流转,获取资金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最大效益;其次是加强收入管理,加强应收款项专项清收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收入大检查,坚决杜绝“跑、冒、滴、漏”和虚报瞒报收入现象;加强成本管理,我局在继续压缩可变成本的基础上,重点转向压缩固定成本。同时,加大资产盘活力度。三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我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储汇内控体制和机制,确保资金安全和资金完整,坚决遏制大案要案的发生。加强邮件验视制度,严把营业收寄关,规范生产现场管理,确保邮件安全。把防火、防盗、防抢等“三防”工作落到实处,确保邮政通信的畅通和职工的人身安全。四是加强经营秩序管理和行业管理。为杜绝各种形式的违规违纪行为,我们通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邮政执法,清理整顿市场,突出抓邮票市场的整治和规范,堵住了非法邮票的冲击,查处了各种逃付邮资行为。同时,利用电视、广播、墙报、横幅等多种媒体扩大对邮政法律法规的宣传,营造了邮政行业管理的良好氛围。

五、规范服务行为,树立彭邮新形象。邮政企业的目标是提供最普遍服务,邮政企业的服务、邮政企业的信誉,关系到邮政企业能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关系到邮政企业的形象,也直接关系到邮政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我局始终注意加强对服务工作的领导,狠抓管理工作和机制改革两个关键环节来解决服务工作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是采取召开会议、发文件、办培训班等方式拧紧全体邮政职工搞好服务工作的弦;二是对支局、所营业窗口进行改造、装饰,树立邮政企业窗口单位良好形象;三是通过对照规范服务标准不间断检查服务行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来促进服务质量的好转。在多次反复检查、整改之后,日常工作中相互推诿扯皮、等客上门的现象少了,原来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如春风化雨、迎刃而解,窗口服务态度大有好转,全局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四是搞好挂牌上岗,全局所有窗口单位一律实行挂牌上岗,邮政从业人员形象闪亮展现。一年来,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局的要求和兄弟县局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精神为指导,学习借鉴兄弟县局好的经验、好做法,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彭泽邮政工作新局面。江西省彭泽县邮政局王斌

第五篇:林场营林工作问题汇报

自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截止到今年年底,**林场共计营造生态林***亩,其中2006—2008年完成18587亩,由于种种原因成活保存率不高,形成了造林欠账,从去年以来林场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但是效果不明显。

一、影响造林质量原因分析

1、树种选择不当,由于受投资

等因素影响,工程实施前期选择了苗木培育难度小、当年造林成活高的刺槐,但是刺槐对水肥条件要求很高,在土层深厚、背风向阳、阴坡成活和生长很好,在土壤瘠薄、梁顶风口成活和生长就很差,即使成活生长也极差,同时

野兔危害严重,当年春季栽植后成活率可达90%以上,越冬后保存率很低,保存下的幼苗在翌年遭受天旱,由于土壤瘠薄又再次枯干死亡。

2、追求造林数量,忽视了造林技术科技含量,受投资限制对于营养袋、保水剂、生根粉等林业科技技术应用少。

3、栽后管理抚育跟不上,这主要存在物价和社会工资不断升高,林场经济都比较困难,有限的投资无法满足抚育的需要,造成杂草比苗高、壮,幼苗在小环境中竞争力低下,一部分幼苗在竞争过程中死亡。

4、造林地理地条件。就我场造林地而言可以分为三类,①裸岩地,其土壤为沙质土,灌木盖度不足10%,土层厚度在20㎝以下,肥力差,大多为阳坡,且为我场

六、七十年代造林遗留下的林地下半部,主要分布于我场安沟和十里管护站辖区;②灌木林地,其土壤为壤土,土层厚度在30㎝以上,肥力较好,多为阴坡,但是灌木盖度在70%以上,

平均高度达2米,主要分布于我场柿庄管护站辖区;③牧草地,其土壤为沙壤土,土层厚度在10—30㎝之间,肥力一般,灌木盖度在5—15%之间,为我场

六、七十年代造林给老百姓留的牧坡,牛羊危害严重,主要分布于我场十里管护站辖区。

二、解决措施

1、设计是工程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施工的依据,为避免机械执行技术规程,更好地做好作业设计,我们应该仔细研究造林技术规程,从中就培育对象、树种选择、混交比例、栽植密度、苗木规格等制定适合的实施细则,来指导工程作业设计,根据实施细则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工程组织实施。比如树种选择,要根据立地条件、地面植被生长量、改变土质环境情况等来确定树种,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先草后灌,先灌后乔,逐步就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在封山育林培育对象的确定中要充分考虑到土层厚度因素,对

于灌木较大,但是土层较薄的地块,不适宜乔木树种生长,也可以封育灌木型,以培育有经济价值的灌木为目的。

2、因地制宜从投资、经营目的等实施分类经营,集中投资、人力、物力,整沟整梁区域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区应结合林场产业结构调整,立足于长远实现林场可持续发展,培育林场后备经济型资源,为林场将来经济持续增长、职工增收提供保障,可根据地类、地上资源、地下资源等分别制定详细的经营方式,实施分类经营。

①有林地根据林相、林木生长量情况,结合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确定为抚育型和改造型。抚育型以通过对林相整齐、林木生长良好、土层深厚、土壤肥力好的林地林木进行修枝、定株、施肥等措施促进林木生长量、培育园林绿化林,全面提升林地生产力;改造型以通过对林相差的林地实施改造,一部分成为防火隔离带,一部分条件较好的林地营造阔叶树种或有经济价值的灌木

林,形成针阔灌混交,全面提高林地抗病抗害能力。

②疏林地和无林地实施全面封育,宜封则封,宜造则造,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规模性发展有经济价值的乔木和灌木树种。

③利用水、房屋资源养鱼、养鸡,发展绿色产业,利用闲置土地发展规模性苗圃基地,培育优质乡土树种苗木,一方面满足本单位生态工程苗木,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培育绿化工程大苗,发展林场苗木产业,为林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3、严格造林程序,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①提前一个安排任务和投资进行预整地,根据预整地情况及时设计,安排翌年造林任务。投资分程序拨付,验收一道程序投资一道程序,避免随整随造。

②根据长远规划提前培育优质苗木,把好种苗质量关。减少外调或不外

调苗木,造林树种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乡土树种,栽植时严把苗木起运关和栽植关,做到苗木少损耗和不损耗。

③造林栽植要把握时间和季节,裸根苗适宜早春栽植,宜早不宜晚,营养袋苗适宜雨季栽植和秋季补植,阔叶树种落叶后上冻之前栽植。

④实行专业队伍营造,合同化管理,投资与质量挂钩,分阶段付款。

⑤层层签定责任状,不单纯同主管副场长、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签定,而要具体到作业施工队、施工作业小组,明确责任,奖罚分明,利益挂钩。

4、12全文查看

上一篇:领导干部个人先进事迹下一篇: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