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2022-09-10

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是所有中学语文教师长期以来所关心并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的问题。实际上,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仍未尽如人意, 当看了著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的《直谏中学语文教学》, 以及孔庆东、摩罗、余及主编的《审视中学语文教育》, 我时常感到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观念的恐慌”与“本领的恐慌”, 故也时常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思考。

一、目标的确定要具科学性

重点是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而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又是实施目标的前提。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个性也是确定和实施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相同教材, 同样的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师来教, 其教学效果不一样, 这是教师的条件使然。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综合考虑以上三方面的因素。

教学目标的设置务必“少而精”, 避免“多而杂”。这是因为“多而惑”, “少则得”。一堂课能够比较好的解决一两个问题, 达成一两个目标, 这就是好课。目标太多, 贪多嚼不烂, 学生似懂非懂, 犹如“夹生饭”, 怎么下咽?长此以往, 会大大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三维目标是个整体, 落实一个必然牵动另外两个。知识学得扎实, 能力容易形成, 情感、价值观相对也就容易提高。所以, 每堂课不必都是三个, 突出一两个, 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

另外,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与否, 达成到什么程度, 最好是当堂检测, 及时修正。检测可以书面, 也可以口头;可以集中一段时间进行, 也可以分散进行, 如边教边检测。如果发现学生没有完全达成目标, 教师要采取措施进行补补救, 以求好的教学效果。现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 检测矫正是薄弱环节, 往往是先松后紧, 课匆匆结束, 检测矫正根本无暇顾及。

二、让课堂有更多的研究性元素

讲,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教学方法。问题是必须明确哪些该讲, 哪些不该讲。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会有一些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这需要教师讲;有些课文需要背景知识, 才能理解, 可是没条件查找或者查找不到, 这需要教师讲;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讨论中, 有些问题的认识受到自身阅历, 知识的限制而达不到要求时, 这也需要教师讲。

学生可以读明白, 如果讲那就多此一举;一句话可以点明的, 却啰嗦一阵子, 必定事倍功半。讲, 不能剥夺学生的学, 讲的目的是重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每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 教师讲得多, 学生读、思的时间必然就少, 学生没有一定量的读, 一定量的独立思考, 如何发展思维?更不用提创新了。德国教育家第斯惠多也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此, “讲”的课堂绝不是能达标的“新课堂”。

事实上, 有许多教师认识到这一点, 在课堂上也设计了许多问题, 希望能形成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但效果不理想, 只好放弃了师生合作的打算, 重回“讲”的老套, 并且将其原因归咎为学生胆小, 不活跃, 果真如此吗?

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执教的《桃花源记》, 这节课从头至尾教师引导学生学的几乎全是文章内容, 再加上一点写作知识, 这样一篇从立意到情调都极具梦幻般的美文, 最终给学生留下的无非是“进、出、不得进”一组镜头组成的故事。向课外延伸这个环节其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 由于整个教学缺少“语文”, 这一环节也黯然失色了。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要想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 还必须注重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情感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 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 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 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 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 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 讨论问题发扬民主, 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 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 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发现, 当学生被尊重, 其情感被激发的时候, 他们会表现出听得专心, 说得由心, 读得用心, 写得贴心的特点, 并且这一学习过程会让他们经久回味, 难以忘怀, 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情感的主要途径有:角色朗读、音乐渲染、情境再现、艺术性描述、联系学生自身生活经历等等。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 注重课堂语言表达, 挖掘文本情感之美, 通过音乐让学生沉浸于文本营造的氛围中;通过朗读让学生体味作者内心情感的迸发, 引起共鸣;通过回顾自身生活经历来唤醒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来拉近作者和学生的心灵上的距离。此外, 教师自身也应该充满激情, 深入挖掘体悟并且利用文本中的情感因素, 从而去感染学生,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 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获得情感上的共鸣。这样, 师生思维也就异常活跃, 教学效率自然提高了。

摘要:本文针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仍未尽如人意的现状, 侧重谈了新课标下改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改进,语文,课堂教学

上一篇:“80后”童年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下一篇:关于吸附剂再生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