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苏科版物理教案

2022-08-03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上苏科版物理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八上苏科版物理教案

苏科版八上教案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5.5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解法

执教老师: 焦溪初级中学 徐建华

一. 教学目标: 1. 知道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2. 会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3. 通过用两个函数图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探索活动,感受函数与方程的辩证统一,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在数学内部的应用是推动数学自身发展的动力之一, 二.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难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 教学过程:

y87651. 做一做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直线y=2x-3. (1)试判断点A(3,3)与B(5,6)是否在直线上? (2)若点P(-2,a)在直线y=2x-3上,则a=_____. 2.小结: 从本题你可得到哪些结论? 若点的坐标满足函数的关系式,则点在函数的图象上. 若点在函数的图象上,则点的坐标满足函数关系式. 2.想一想:

-4-3-2-1y=2x-343211234567-1-2x(1)把二元一次方程2x-y-3=0写成用x的代数式表示y形式. (2)从一次函数的角度看,函数y=2x-3的图象上有多少个点?你能说出一些点的坐标吗? (3)从二元一次方程的角度看,二元一次方程y=2x-3有多少个解?你能说出一些解吗? (4) 思考:函数y=2x-3的图象上的无数个点与方程y=2x-3的无数个解有什么关系? 3.做一做: 小张准备将平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已存有50元,从现在起每个月存12元.小张的同学小王以前没有存过零用钱,听到小张在存零用钱,表示从小张存款当月起每个月存18元,争取超过小张.请你写出小张和小王存款和月份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计算半年以后小王的存款是多少,能否超过小张? 4. 思考:

y5012x的解. ① 求y18x② 观察直线y=50+12x与直线y=18x的交点坐标与这个方程组的解有什么关系.

③二元一次方程12x-y+50=0(即方程y=50+12x)的解与一次函数y=50+12x图象上的点有什么关系? ④二元一次方程组y5012xy18x 的解与一次函数y=50+12x、

y=18x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5. 例题讲解: 例1. 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小结: 用作图法来解方程组的步骤:

(1)把每个二元一次方程化成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2)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并标出交点; (3)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

例2.已知三条直线y=2x-3,y=-2x+1和y=kx-2相交于同一点,求交点坐标和k的值。

例3.如图,两条直线m1和m2的交点可以看作是哪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例4.如图,两直线交于点A,则点A的坐标 (

)

y54321-4-3-2-112345xy6x2y42xy3

m1m2

-4-3-2-1543211234x-1-2-3-4-1-2-3-4

例3图 例4图

6. 练一练:

①把二元一次方程3x+2y=12化成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_____

. ②已知函数y=-x+1与y=3x+b的图象的交点在y轴上,交点坐标为_______,b=___. 7. 课堂思考: 一次函数y=–x+2,y=–x+5的图象之间有何关系?你能从中“悟”出些什么吗?

小结

(1)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一次函数的图象平行(无交点); (2)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一解一次函数的图象相交(有一个交点); (3)二元一次方程组有无数个解一次函数的图象重合(有无数个交点). 8.看谁快: 试判断下列方程组是否有解 xy4,(1)5xy14;2xy3,(2)3x4y2;x2y1,(3)2x4y2;x2y0,(4)x2y3;8.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9. 作业:

第二篇:2012苏科版八上《中位数与众数》word教案

6.2 中位数与众数1

[教学目标] 1.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能根据所给的信息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3.能对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与现象做出一定的评判.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情境创设

(1)课本提供的情境,是为了说明“平均数”不能准确反映“平均水平”,教学中也可设计其他的情境,只要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与其他数据有很大的差异即可.

(2)结合课本中的“讨论”,还可选用以下的情境: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111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销售量如下:

这些数据的平均数约等于39.6码,中位数等于 39.5码.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39.6码和39.5码的鞋子,此时平均数和中位数并没有什么意义.在这个问题中,鞋店比较关心什么? 2.探索活动

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此时平均数和中位数并没有什么意义,从而引进众数.一般来说,商店应多进众数所对应的尺码的男衬衫.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众数的概念,可考虑补充一些应用众数的实例. 3.例题教学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安排例题. 4.小结

(1)一般地,设有n个数据,首先将这n个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依次排列.

若n是奇数,则把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若n是偶数,则把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一般地,在一组数据中,我们把重复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6.2 中位数与众数2 [教学目标] 1.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能根据所给的信息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3.能对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与现象做出一定的评判.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1.情境创设

除了课本提供的情境,以下设计的情境可供选用:

下表是某公司月工资(单位:元)的情况

(1)该公司经理说:我公司收人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500元;

(2)该公司职员B说:我的月工资1 500元,在公司算中等偏上; (3)该公司杂工C说:我们好几个人的月工资都是1 200元.

怎样看待上述月工资的3种说法?这个公司的员工的收入到底怎样呢? 2.探索活动 完成课本上的活动并讨论相应的问题. 3.例题教学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安排例题. 4.小结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其中,又以平均数的应用最为广泛.它们都有一定的优缺点

中位数是通过排序得到的,它不受最大、最小两个极端数值的影响;而平均数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因此它会因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体操比赛中,为了避免个别裁判不正常打分的影响,一般是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个最低分,然后求余下分数的平均数,这样就能减少极端数据对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影响.中位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平均数和中位数的优点,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

众数也是数据的一种代表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例如,我们用众数的方法,能够统计出一般人所穿衬衫或裤子最受欢迎的尺寸.日常生活中诸如“最佳”、“最受欢迎”、“最满意”等,都与众数有关系,它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最普遍的倾向.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都有各自的的优缺点.

平均数

(1)需要全组所有数据来计算; (2)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中位数

(1)仅需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即可确定; (2)不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众数

(1)通过计数得到;

(2)不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下册 力弹力教案 苏科版

力弹力教案 苏科版物理

教学课题:

一、 力弹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簧测力计构造和方法,会使用它测量力的大小;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4、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教学用具]:橡皮筋、弹簧、木块、钢尺、大钩码一盒、握力计、微小形变演示仪、多媒体;

弹簧、弹簧测力计、橡皮筋、钩码(共26组)

教学程序:

[新课学习]:

一、形变和弹力

1、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

2、发生形变的物体能产生力。 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如: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一定范围内,作用在弹簧上的外力越大,弹簧伸长长度越大(外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长度成正比)。

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

调零: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位置放好,调整指针指在零刻度处;

测量时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方向与所测力方向一致。

3、简单介绍其它测力计:圆筒测力计、拉力计、握力计。

三、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思考: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吗?

演示:钢尺形变后能将木块弹起

结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弹性势能。

学生举例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跳板跳水、橡皮筋反弹、撑杆跳、射箭等。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下册 气体压强教案1 苏科版

气体压强(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实验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能举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例子。 (2)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3)实验测定大气压的数值。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影响大气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测定大气压强数值,让学生体验STS精神

(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并设计实验

[教具和学具]:杯、硬纸片、试管、水槽、马德堡半球实验仪、漏斗、乒乓球、纸片、吹风机。铁架台、烧瓶 [课堂类型]:新授课

[设计思路] 1.著名的_____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1标准大气压=_____毫米水银柱=_____Pa,在同一地区,海拔500 m处的大气压比海拔1000 m处的大气压要_____. 2.如图所示,(a)将杯中装满水,(b)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c)用手按住纸片倒置过来,放手后纸片_____,杯子里的水_____,这表明_____.如果将杯口转到(d)、(e)所示的位置纸片_____,杯子里的水_____说明大气向_____.

3.登山运动员徒手攀登海拔较高的山峰,当他在海拔4000m以上继续攀登时,尽管经过充足的休息后再爬,但是越往上爬越感觉到乏力,出现头晕、耳鸣和恶心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用心

爱心

专心

A.山峰陡峭,人体能量消耗大 B.高处气温太低 C.高山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D.该运动员体质太差 4.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堵住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 B.用塑料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

C.生产灯泡时,抽气机能抽出灯泡内的空气

D.两块玻璃板的表面用水浸湿,将两块合在一起,很难分开 5.下列各图中,能够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是图( )

6.某人用嘴将小空瓶内的空气吸出,小瓶马上挂在嘴唇上,原因是( ) A. 嘴把瓶子吸住 B. 瓶内所剩的空气作用的结果 C. 嘴边的唾液把瓶粘住 D. 大气压把小瓶压在嘴唇上 7.图是小华做”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示意图.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____________,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 _______ ,记为l,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则活塞的面积S=________,D.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__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

(2)实验中,小华正确使用了测量仪器,且读数正确,但她发现测量结果总是偏小,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海拔3000 m以内,每升高10 m大气压降低100 Pa,若在山脚下的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那么在850 m的山顶上大气压是多少?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下册 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

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物理

[课题名称]: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让学生体验STS精神

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

2.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教具和学具]:

1.教具:大试管、PV管、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

2.学具:小木块、塑料袋、矿泉水瓶、气球膜、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

[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

老师:请同学们将塑料袋装水,用手指按压塑料袋,你有什么感觉?

老师:请同学们把小木块放入矿泉水瓶中。

教师提问:

1、在这里,谁对谁有压强?

2、木块对矿泉水瓶的什么部位有压强?

教师提问:虽然存在压强,但是我们并不能“看见”这种压强,能否想一个办法让大家“看见”这种压强?

如何证明存在有压强?

一、液体对容器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如果向玻璃管中倒水,橡皮膜会形变吗

实验演示。

教师提问:(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2)无论是小木块或是水,为什么都会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

2、液体对容器壁的压强:

如果在玻璃管的侧壁开几个洞,蒙上橡皮膜,会怎样?

用心

爱心

专心

实验演示。

教师提问:(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2)如果放木块,橡皮膜会形变吗?固体对容器壁有压强吗? (3)为什么固体没有液体有?

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能流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因此对阻碍它流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由于液体的这种流动性使液体产生的压强具有什么特点呢?

二、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实验演示:将两端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

(横放,竖放)

教师提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实验演示:将容器变换方向向各处移动。

教师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结:我们通过观察橡皮膜的凹陷程度可比较各点压强的大小。但这只是一种定性的方法。当需要定量测量各点的压强时,这种方法就不行了。

三、压强计:

那么要想测出液体内部的压强,我们需要一种仪器,你们想要什么呢?

老师:有

压强计构造

(1)U形管:当不受到压强时,两边的液面是相平的。

(2)金属盒:蒙有一层橡皮膜。

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两边的液面就会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就越大。

(3)刻度板:两侧液面读数相减即为高度差。

(4)旋钮:可改变金属盒的方向,以测量各个方向的压强。

1、使用:教师演示,请学生读数。

四、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猜想:

教师提问:(1)请大家猜想一下,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深度?

教师总结:某点到液体自由面的距离即为该点的深度。

自由面指液体和大气接触的面。

(3)与这些因素具体有什么关系?

2、设计实验,准备器材:

教师提问:需要那些器材?

为大家准备的两种液体是水和盐水。

3、实验方法:

教师提问:这么多因素,在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1、实验前交代:

这个实验相对复杂,需要大家合作完成。

请学生说出得出的结论。

打出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结论:(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3)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用心

爱心

专心

(4)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五、小结: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______(都有/都没有)压强。

2、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

3、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______。

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的______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______。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该课是典型的科学探究的实验课,虽说是以学生实验为主,但老师在新课的教学当中的引入,和实验的器材和实验的过程要有仔细而全面的把握,尤其是本节的压强计的介绍,液体压强的探究过程很重要,所以在实验中,要由学生独立的去完成,老师只给予指导作用,让学生去体验该实验的每个步骤,老师只需要在实验之后的总结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帮助学生建立起液体压强的系统概念。

用心

爱心

专心 3

上一篇:包身工导学案学生版下一篇: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