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状态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数据库状态范文

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数据项内涵说明

(2011版)

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课题组

二○一一年八月

目录

一、基本统计指标说明 ................................................................................................................... 1

二、指标解释 ................................................................................................................................... 1

Ⅰ 学校基本情况 ............................................................................................................. 1 Ⅱ 校训、办学思想 ......................................................................................................... 2 Ⅲ 院(系)和其他教学单位情况 ................................................................................. 3 Ⅳ 学科专业情况 ............................................................................................................. 3 Ⅴ 学校面积 ..................................................................................................................... 3 Ⅵ 学校发展规划 ............................................................................................................. 4 Ⅶ 校友会与社会合作 ..................................................................................................... 4 1-1 校领导基本信息 ....................................................................................................... 5 1-2 教师队伍概况 ........................................................................................................... 5 1-3 学校聘请校外教师概况 ........................................................................................... 6 1-4-1 高层次人才 ........................................................................................................... 6 1-4-2 高层次研究群体(团队) ................................................................................... 6 1-5 院(系)和其他教学单位专任教师情况 ............................................................... 6 1-6 院(系)教师培训进修、交流情况 ....................................................................... 7 1-7 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 ................................................................... 7 1-8 院(系)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 ........................................................... 8 2-1 院(系)下属各专业情况 ....................................................................................... 8 2-2 院(系)教学安排 ................................................................................................... 9 2-3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9 2-4 国家级教学基地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 9 2-5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10 2-6 本科实验教学实验室(中心) ............................................................................. 10 2-7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 11 2-8-1 教材情况——编写教材概况 ............................................................................. 11 2-8-2 教材情况——使用教材概况 ............................................................................. 11 2-9-1 教学管理制度 ..................................................................................................... 12 2-9-2 教学管理文件目录 ............................................................................................. 12 2-10 本科教学信息化 ................................................................................................... 12 2-11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 13 2-12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科室) ............................................................................... 14 2-13 校级教学管理人员 ............................................................................................... 14 2-14 院(系)教学管理人员 ....................................................................................... 14 2-15 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及成果 ................................................................................... 14 2-16 教学质量监控人员 ............................................................................................... 15 2-17 评教统计表 ........................................................................................................... 15 2-18 本科课程、授课情况表 ....................................................................................... 15 2-19 各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位、年龄、学缘情况 ............................................... 16 2-20 教学事故 ............................................................................................................... 16 2-21-1教师所获荣誉概况 ............................................................................................ 16 2-21-2 院(系)教师个人所获荣誉 ........................................................................... 17 2-21-3 院(系)教学团队 ........................................................................................... 17 2-22-1 课程建设 ........................................................................................................... 17 2-22-2 课程情况 ........................................................................................................... 18 2-22-3 精品课程 ........................................................................................................... 19 2-23 分专业实验、毕业综合训练情况 ....................................................................... 19 2-24 院(系)毕业综合训练指导教师情况 ............................................................. 20 2-25-1 教学改革概况 ................................................................................................... 20 2-25-2 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 20 2-25-3 教学成果奖 ....................................................................................................... 20 2-26 本科生教学效果 ................................................................................................... 21 2-27-1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学科竞赛获奖情况 ....................................... 22 2-27-2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获奖情况 ........................... 22 2-27-3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情况 ........................... 23 2-27-4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获奖情况 ............................... 23 2-27-5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个人获奖情况 ............................... 23 2-27-6 院(系)教学效果——专利情况 ................................................................... 23 2-27-7 院(系)教学效果——参加国际会议 ........................................................... 24 2-28 学生交流情况 ....................................................................................................... 24 3-1教学经费概况 .......................................................................................................... 24 3-2学校教育经费支出 .................................................................................................. 25 3-3教育事业收入 .......................................................................................................... 25 3-4 当年捐赠情况 ......................................................................................................... 26 3-5 院(系)教育经费支出 ......................................................................................... 26 4-1 固定资产情况 ......................................................................................................... 26 4-2院(系)教学科研仪器值 ...................................................................................... 27 5-1 教学行政用房及教学设备 ..................................................................................... 27 5-2 校内实习、实训场所 ............................................................................................. 27 5-3 图书、期刊 ............................................................................................................. 28 5-4 校园网建设情况 ..................................................................................................... 28 5-5生活用房(学生食堂、澡堂、宿舍) .................................................................. 29 6-1教风学风概况 .......................................................................................................... 29 6-2-1 学生管理组织机构(科室) ............................................................................. 30 6-2-2 校级学生管理人员 ........................................................................................... 30 6-2-3 院(系)及相关单位思政教师信息表 ............................................................. 30 6-3 就业管理人员 ......................................................................................................... 30 6-4 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 31 6-5 普通本科分专业学生数 ......................................................................................... 32 6-6 近一届本科生招生类别情况 ................................................................................. 32 6-7 国外及港澳台学生情况 ......................................................................................... 33 6-8 近一届本科生录取标准及人数 ............................................................................. 33 6-9 各专业报到情况 ..................................................................................................... 33 6-10 本科生奖贷补 ....................................................................................................... 33 6-11-1 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 34 6-11-2 院(系)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 35 7-1 学生社团 ................................................................................................................. 35 7-2 课外活动、讲座 ..................................................................................................... 35 7-3 素质教育基地、职业资质培训等情况 ................................................................. 36 8-1-1 科研机构概况 ..................................................................................................... 36 8-1-2 科研机构列表 ..................................................................................................... 37 8-2 教师科研情况 ......................................................................................................... 37 9-1 学科建设概况 ......................................................................................................... 39 9-2 博士后流动站 ......................................................................................................... 39 9-3 博士点、硕士点 ..................................................................................................... 39 9-4 重点学科 ................................................................................................................. 39 10 高职高专信息采集补充表 ....................................................................................... 40 11 特殊情况说明 ........................................................................................................... 40

一、基本统计指标说明

统计时点:数据指标统计时点除特殊说明外,财务、科研和图书信息按自然年度统计,教学等其他信息均按学年度统计,个别指标按指定的时限或时点统计。

学年: 指10-11教育年度,即从2010年9月1日到2011年8月31日。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

自然年:指公元年度,即从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二、指标解释

Ⅰ 学校基本情况

1.学校名称:按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并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实施高等教育的单位称谓,用全称;学校代码按教育部统一编码填写。

2.学校英文名称:学校对外使用的英文名称全称。

3.学校行政辖区:指学校所归属的行政管理区域(省、自治区、直辖市)。 4.邮政编码:学校所在地由国家邮政部门编制的邮政区域代码,如果有多个校区,填写主校区或学校办公室所在校区的邮政编码。

5.学校办公电话号码:学校统一对外公布的办公电话号码,包括区号和电话号码。

6.学校办公传真号码:学校统一对外公布的公用传真号码,包括区号和传真号码。

7.校园网域名:学校在因特网(Internet)注册的名称。如华中科技大学域名为 hust.edu.cn。

8.学校主页网址:学校在因特网上唯一的名称标识,由资源类型和域名构成。如华中科技大学主页网址为http://。

9.学校办公电子邮箱:学校统一对外公布的公用电子邮箱,格式为xxx@xxx.xx。 10.填报负责人:负责组织填报本次报表的领导或工作人员。

11.学校层次:分为设有研究生院的院校、“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 1 校、一般院校和新建院校;可以多选。

12.招生批次:指学校主要招生的批次,分为第一批次招生、第二批次招生A、第二批次招生B、第三批次招生A和第三批次招生B。招生批次中,有的省份批次为第二批

(一)、第二批

(二)、第三批

(一)和第三批

(二),分别对应本指标中的第二批A、第二批B、第三批A和第三批B。在第二批或第三批中不分A、B或者

(一)、

(二)的按照该批次的招生A填报。可多选。

13.学校性质类别:学校分综合大学,理工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言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民族院校。此分类只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

14.学校举办者:指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或为设置教育机构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基本办学条件者,即,指投资兴办或提供教育经费的中央、地方政府部门或其他团体、组织、个人。中央部门指中央机关、国务院各部委及全国性的人民团体,填写国家标准部门代码(三位);地方政府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或其他厅、局,填写该厅、局的名称;省部共建填写参与共建的省、市、自治区和国家部委名称;非地方政府填写该部门名称;民办填写投资兴办学校的社会团体、组织或个人名称。

15.学校升本情况:本项仅供2000年以后(含2000年)升本的学校填写,升本时间指教育部正式发文确定学校升本的时间,由多校合并组建本科高校的,在合并前校名栏中分别填写多个校名。

16.学校地址:包括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市、州)/县(区、旗)/乡(镇)/街(村)/路/编号的详细通信地址。对于多校区的学校,每个校区分别填写校区名称和地址。校区名称:指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校区的称谓。

Ⅱ 校训、办学思想

1.校训:指用简洁的词语所表达的学校治学理念和精神追求。

2.学校发展定位:包括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

3.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指学校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要求,结合自身实际,

2 制定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类型和培养目标等规划。

4.教育教学思想:指学校关于大学生教育与发展、教育教学与社会的关系、教学工作的地位、教育教学质量及其保障等的思想观念。

5.多媒体反映:指使用多媒体形式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思想,提供能够在线播放该多媒体的网址链接,此项可选填。

Ⅲ 院(系)和其他教学单位情况

1. 院系:指学校具有教学功能的直属院、系、所。 Ⅳ 学科专业情况

1.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列表中填写各院系现在的本科专业列表。专业结构和布局指学校现设专业的数量和名称,所涵盖的学科门类等信息;其中,专业名称及门类按《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2007版分类。需要上传多个文件时,将多个文件打包为一个文件上传。下同。

Ⅴ 学校面积

1.占地面积:指学校具有国家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面积。不包括农场、林场的占地面积。

绿化用地面积:指学校占地面积中集中用于种植花草、树木以及天然林的土地面积。

非学校产权:指由社会力量提供的土地面积,包括独立使用和共享使用两类。其中,独立使用,指学校独立享用社会力量提供的土地面积;共同使用,指本校与其他单位共享社会力量提供的土地面积。

2.总建筑面积:指学校在建设用地范围内,拥有产权,已交付使用的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不包括尚未竣工的在建工程和临时搭用的棚舍建筑面积)及非产权建筑面积的总和。含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幼儿园、医院等。

3 非学校产权:指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提供给学校使用的建筑面积(包括学校租用或借用一年以上的建筑面积)。其中,独立使用面积,指学校独立使用的社会力量提供的建筑面积;共同使用面积,指学校与其他机构共享的社会力量提供的建筑面积。非学校产权的学生公寓只填报独立使用建筑面积。

Ⅵ 学校发展规划

1.发展战略规划:指学校制定的短期或中长期综合发展规划。

2.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指学校制定的在一定期限内关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形势、任务、目标和措施等的规划。

3.校园建设规划:指学校制定的在一定期限内关于校园建设的形势、任务、目标、项目、措施等校园建设规划。

注:如学校没有按照上述分类分别制定规划,可将总体规划或相关规划文本打包上传至“发展战略规划”栏目中。

Ⅶ 校友会与社会合作

1.校友会总数:指学校校友在各地成立并在学校备案的校友会数量。 境内校友会:指在境内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校友会的数量。 境外校友会:指在境外(含港、澳、台)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或在校友总会备案的校友会的数量。

2.签订合作协议机构总数:指与学校签署协议,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等活动的法人机构的数量。不含学生实习协议的机构。

学术机构:指学校与其他学术机构如高校、科研院所等签订的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等活动的机构数量。

企业:指学校与企业签订的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等活动协议的企业数量。

地方政府:指学校与地市级及以上政府签订的关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服务、经济合作等方面协议的数量。对于建在县级城市的学校,与县级政府签订的 4 协议也可计入。

1-1 校领导基本信息

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基本信息,其中包括: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学历、专业、职务、校内分管工作、学习和工作简历。其中:“专业”,指本人所学专业或所从事专业;“学习和工作简历”指主要的学习及工作经历,只需注明时间和工作单位及职务即可。统计时点为当前情况。 1-2 教师队伍概况

1.教师队伍: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2.双师型教师:指高等学校中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课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且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或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及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成果已被企业(学校)使用,达到同行业(学校)中先进水平。

3.具有行业背景教师:指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在企业、机构一线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能够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的教师。

4.具有工程背景教师:指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在一线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程方面的工作,能够全面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实训活动的教师。

5.职称: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和无职称分类。 6.学位:按教师所获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和无学位分类。

7.年龄:按35岁及以下、36-

45、46-

55、56及以上分类,以9月1日满周岁计算。

5 8.学缘:指在编在岗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中最终学位在本校取得和在国内外其他高校(或授予单位)取得的情况。其中,本校指最终学位是在本校取得的;外校(境内)指最终学位是在境内其他学校取得的;外校(境外):最终学位是在境外(国外及港、澳、台)学校取得的。

9.学校教师库链接:需提供可以查询在校教师情况的数据库地址或网址链接。

1-3 学校聘请校外教师概况

1.聘请校外教师:指聘请的国内、外其他高校及科研机构、企业、行业等的教师和退休教师(含本校退休教师)。聘期为一学期以上。其中,外教,指经学校批准聘请的外籍教师。

2.来源:指学校聘请的教师在受聘时从事工作的单位,包括:企业、行业部门、高校等。其中,行业部门:指行业行政、管理、生产、研究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等。 1-4-1 高层次人才

类型: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获奖者和省级高层次人才。

获得时间:只填写年份。 1-4-2 高层次研究群体(团队)

类型:指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获得时间:只填写年份。

1-5 院(系)和其他教学单位专任教师情况

1.专任教师: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

2.院(系)和其他教学单位专任教师情况:分院(系)统计专任教师情况。其中“职称”按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统计。无学位教师的学缘结构

6 按其学历情况统计。

3.各院(系)和教学单位专任教师不得重复统计,本表中各单位专任教师总计数之和应等于全校专任教师总数。

1-6 院(系)教师培训进修、交流情况

1.教师培训进修:指学校派出进行培训和进修、攻读学位的教师的情况,其中,培训含校内组织的集中专项(如新教师等)短期培训。

境内:指学年度教师在大陆地区有关机构培训(包括攻读学位、培训进修、访问学者等)的人次。

境外:指学年度教师在大陆以外地区(含港、澳、台)有关机构培训(包括攻读学位、培训进修、访问学者等)的人次。

到行业培训:指学年度教师到与专业相关的行业,进行培训的人次。

攻读学位:指学年度教师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人次。

教师培训情况说明:包括以下三部分(1)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教师脱产进修情况(含姓名、进修项目、进修时间等),(3)青年教师参加校外专业实践情况(含姓名、是否脱产、项目、时间等)。

2.交流教师:指学校派出的到境内外进行三个月以上访问的教师情况,即出访情况,和境内外高校或科研机构来校访问三个月以上的人员的情况,即来访情况。

国际交流教师名单及内容:指参加国际交流和台港澳交流的教师名单和交流内容。

1-7 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

学校实验技术人员:指学校从事实验教学、辅导和指导的具有实验编制的工作人员。

7 1-8 院(系)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

院(系)实验技术人员:指编制在院(系)的实验技术人员。

2-1 院(系)下属各专业情况

1.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上传本专业建设规划的文件。

注:专业名称按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填写,其中没有或新增的专业,按专业类填报。)

2.支撑学科名称:指能够为本专业提供发展和人才培养支撑的相关学科,按二级学科名称填写。

3.优势专业:指是否属于国家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示范专业、重点建设专业或地方优势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指自2007年以来,学校经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一类、二类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指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建设的省级品牌专业、名牌专业或特色专业。示范专业,指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建设的省级示范专业。

4.专业设置时间:按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生的时间填写。

5.新专业:指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置的、毕业生不超过3届的专业。是否新专业以实际招生时间为准判定。

6.培养方案:指本科生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执行情况等信息。要求上传包含具体培养计划的文件,并提供在学校相关网站上公布的培养计划的网址链接。

7.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理论和技能,拟从事某些行业、部门或专业所具备的素质。

8.专业培养计划学时与学分:分别统计各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所有教学活动的总学时数及总学分数。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分别统计各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集中实施的实践教学活动(见习、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社会调查等)的学分数。

课内教学总学时数、总学分数:分别统计各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内教学活动

8 (包括理论教学和课内实践教学)的总学时数和总学分数。

实验教学学时数、学分数:分别统计各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实验教学活动(即独立设置的实验)的总学时数和总学分数。

课外科技活动学分数:分别统计各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外科技活动的总学分数。

9.专业带头人:指各专业学术或学科带头人的相关情况。学缘,填写本校、外校(境内)或外校(境外,含港、澳、台)。参加教学工作时间,填写首次参加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时间。 2-2 院(系)教学安排

1.教学安排课表链接: 提供各院(系)本学年度教学安排课表的网站或者网址链接。

2-3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指自2007年以来,学校经教育部、中央其他部委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其中,国家级,指经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部级,指经中央其他部委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设立时间:只填写年份。

2-4 国家级教学基地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1.国家级教学基地:指学校经教育部及国家相关部委批准建设的各类国家级教学基地,类别主要包括经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理科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教育部及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及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确定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单位、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

9 才培养基地及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等。

2.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指根据教育部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精神,在基础学科、工科、医科、其他学科中开展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的各种实验班、基地班、试点学院等。

类型:指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卓越医师计划、其他等四类。

设立时间:只填写年份。

2-4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指教育部、中央其他部委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建设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级别为国家级或省部级。其中,国家级,指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级,指中央其他部委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建设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设立时间:只填写年份。

2-6 本科实验教学实验室(中心)

1.本科实验教学实验室(中心):指面向本科生开放的教学实验室或中心。教学实验室名称,以学校正式批准的设立的名称为准。

2.所属部门: 指该实验室(中心)所隶属的校内部门。 3.面向专业: 指教学实验室承担教学活动所面向的本科专业。

4.学年度承担的实验教学人时数:指该实验教学实验室学年度承担的实验教学人时总数。

5.开放情况:提供该实验室的所属院(系)、接待各专业学生人数、时间、项目、经费等。

10 2-7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指学校与校外有关单位签署协议,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服务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场所。学院(系)一级及以下签订协议的基地数不计入。

名称:指与该实习基地签订的协议或学校相关文件中对该基地的称谓。

地址:指该实习基地的通信地址。

面向专业:实习基地拟接纳的学生所在专业。

每次可接纳学生数:指该实习基地每次最多可接纳的学生人数。

2-8-1 教材情况——编写教材概况

1.规划教材:指学校教师主持编写(仅统计第一主编)的,纳入教育部、中央其他部委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的教材,填写总数、级别。

国家级:指纳入教育部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的教材总数。

省部级:指纳入中央其他部委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的教材总数。

2.获奖教材:指学校教师主持编写(仅统计第一主编)的、在近两届国家级或省部级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奖的教材总数。

国家级:指在教育部组织的教材评选中获奖的教材。

省部级:指中央其他部委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奖的教材。

3.近三年学校主编出版教材一览表:近三学年度学校主编出版的教材,包括名称、类别(规划教材或校际编写)、出版时间、出版社、发行册数等。 2-8-2 教材情况——使用教材概况

1.使用规划教材、获奖教材情况:指教学中使用的国家级或省级规划教材和获奖教材的数量。

2.选用近三年出版的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规划教材、重点推荐教材、精品教材等

11 优质教材的比例:指在本科教学中,使用上述类别教材数占本科教学中使用全部教材总数的比例。 2-9-1 教学管理制度

1.教学管理制度:指本科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情况。以下各项如果已存在则选择有,然后上传文件。

教学计划修订制度:指学校专门针对本科生教学计划建立的修订制度。

制定(修订)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指学校对于制定或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原则或指导性意见,包括培养方案审定程序等。

教学工作基本规范:指学校教师在各项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

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指学校专门针对实验教学建立的管理制度。

新教师培训制度:指学校专门针对新进教师培训建立的管理制度。

教学事故认定办法:指学校认定教学事故的管理办法。

学生学籍管理细则:指学校针对学生学籍管理制定的细则。

学生学业指导手册:指学校针对本科生学业制定指导文件,如提供专业、课程、培养模式等信息的介绍,指导学生如何更好的完成学业。

学生违纪处理细则:指学校制定的学生违纪处理细则。

2-9-2 教学管理文件目录

1.校级:提供学校的教学管理文件目录。 2.院(系):提供各院(系)教学管理文件目录。

2-10 本科教学信息化

1.本科教学信息化:指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情况,以下项目如果使用了,请在相应位置选择“有”,并提供该系统的网站或链接地址。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指学校在教学管理中使用的信息系统。

网络教学平台:指学校在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中使用的网络信息平台。

12 2-11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情况:指学校所构建的教学质量目标、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以及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统计与测量)、评估、信息反馈和调控的制度、组织机构、运作方式,如果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填写该体系的详细介绍。

2.教学工作定期检查制度:指学校建立并实施的定期检查各项教学工作的管理制度,如果有,上传教学工作定期检查制度的文件。

3.教学督导机构和制度:指学校成立的教学督导机构和建立并实施的督导制度,如果有,上传教学督导机构名称、人员和督导制度的文件。

4.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指学校制定并实施的专门针对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如果有,上传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文件。

5.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指学校制定并实施的专门针对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如果有,上传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文件。

6.实习教学评价体系:指学校建立并实施的专门针对实习教学的评价体系,如果有,上传实习教学评价体系的文件。

7.毕业综合训练环节评价体系:指学校建立并实施的专门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等毕业综合训练的评价制度,如果有,上传毕业综合训练评价制度的文件,内容包括毕业综合训练管理有关规定,毕业综合训练规范要求等。

8.院(系)或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制度:指学校对各院(系)或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建立并实施的评价制度和措施,如果有,上传院(系)或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制度的文件。

9.学校年度教学工作分析报告:指学校学年度专门针对教学工作的分析报告,如果有,上传上一个学年度学校教学工作分析报告的文件。

10.学校教学自我评价及质量改进机制:最近一次的学校开展教学自我评价及质量改进机制的报告或文件等。

11.学生评教制度:指学校建立并实施的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相关制度,如果有,上传教学生评教制度的文件并提供评教结果数据库链接地址。

13

2-12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科室)

1.教学管理组织机构:指校级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如教务处、质量管理处,及其下设的科室,如教务处办公室、教务处教学管理科、质量管理科等。 2-13 校级教学管理人员

1.教学管理人员:指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

2-14 院(系)教学管理人员

1. 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指院(系、所)分管教学的领导、教学秘书和教务员。

2-15 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及成果

1.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指学校或院(系)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的有计划的专业培训,含短期集中培训和个别长期(三个月及以上)专业培训及交流的情况。

2.教学管理人员成果:指教学管理人员获得的教学成果奖项。

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指在教育部组织的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奖的教学成果;省部级指中央其他部委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奖的教学成果。

教学论文:教学研究指教学管理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杂志上发表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论文;教学管理指教学管理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杂志上发表的教学管理方面的论文。对于不太好区别是管理还是研究论文的,可选择一项,不可重复填写。

教育教学研究及实践成果一览表:上传教学管理人员教育教学研究及成果情况的文件,包括姓名、成果名称、级别(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年份等信息。

14 2-16 教学质量监控人员

1.教学质量监控人员:指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部门专职负责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的人员。

2-17 评教统计表

1.评教类型:分为学生评教、教学质量监控人员评教、同行评教和综合评教。选一种评教覆盖面最大的填入评教类型。其中,综合评教,指评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综合得出评教结果的。 2-18 本科课程、授课情况表

1.本科课程总门次:指学年度所有本科课程开设课堂数的总和。

2.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指学年度担任本科课程讲授任务的教师,不含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和实践教学的教师。

总人数:指本学年度担任本科课程讲授任务主讲教师的总人数。

符合岗位资格:指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并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指本学年度在编在岗的具有教授或相当职称、为本科生讲授一门及以上课程(不含讲座)的人数。教师的职称以学年度末已获得或评定的职称为准。

主讲本科课程的副教授:指本学年度本校在编在岗的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为本科生讲授一门及以上课程(不含讲座)的人数。

为低年级授课:指为

一、二年级学生授课。 3.授课情况

由教授(副教授)授课的课程门次:由教授或者副教授参加授课的课程门次数。例如一门课程的全部课时均由教授授课,则“由教授授课”的该门课程可计为1。多名教师承担一门课程的,按教授或副教授所承担的课程学时比例填写,但每门课程总数不得大于1。

15 2-19 各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位、年龄、学缘情况

1.专业名称:按专业名称分别统计本院(系)专任教师职称、学位、年龄和学缘情况。专业名称按《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2007版填报。跨专业的教师可重复填报。 2-20 教学事故

1.年度教学事故:指学年度发生的教学事故总数。教学事故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当事人故意或过失,给学校的教学活动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件或行为。如果本校教学事故是按照三级或更多级别划分,则第一级按照严重教学事故统计,其他级别按照一般教学事故统计。

严重教学事故:指根据学校有关文件认定的严重教学事故。

一般教学事故:指根据学校有关文件认定的一般教学事故。

2-21-1教师所获荣誉概况

1.教学名师:指学校历届在编在岗的获得“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教师的累计数。

国家级:指由国家教育部遴选认定并发文公布的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数量。

省部级:指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遴选认定并发文公布的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数量。

2.教学团队:指学校历届入选由各级政府部门遴选认定并发文公布的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教学团队数。

国家级:指国家教育部遴选认定并发文公布的国家级教学团队。

省部级:指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遴选认定并发文公布的省级教学团队。

3.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指学校历届教师获得的由全国教育工会组织评选的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4.教学成果奖:指学校获得最近一届国家级和省(直辖市、自治区)级教学成

16 果奖励的项目数。

国家级:指获得最近一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的项目数。

省部级:指获得最近一届省(直辖市、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励的项目数。

5.学生思政队伍工作成果奖:指学校思政队伍获得的省、部级以上的成果奖数。 6.研究与创作获奖:指学校在文化体育创作、演出和比赛活动中获得的校级以上奖项(不含校级)。

7.其他奖励:指学校教师获得的其他国家级或省级奖励。

国家级:指学校教师获得国家级其他奖励,如“五一”劳动奖章、宝钢教师奖等。

省部级:指学校教师获得省(市、自治区)其他奖励,如“五一”劳动奖章、省级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省“青年五四奖章”等。 2-21-2 院(系)教师个人所获荣誉

教师个人所获荣誉:指各院(系)教师所获历届国家级、省级荣誉,荣誉类别包括:教学名师奖、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学生思政队伍工作成果奖、研究与创作奖等。

获得时间:只填写年份。

2-21-3 院(系)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指各院(系)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团队情况列表,包括团队名称、负责人、主要成员、等级(国家级、省级或校级)、获得年份以及团队简介的网址链接。在团队简介的链接中应包括负责人情况、成员情况、所在院(系)及任课名称及学时数。

获得时间:只填写年份。

2-22-1 课程建设

1.学校促进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学校为促进课程建设制定的政策、措施等文 17 件。

2.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学校制定的课程建设规划的文件。

3.学校课程考核管理办法:学校制定的关于课程考核的管理办法文件。

4.学校教材建设规划:学校制定的教材建设规划文件。

5.学校教材选用和评价制度:学校制定的关于教材选用和评价制度的文件。

2-22-2 课程情况

1.课程门数:指列入学校培养计划的、在学年度内实际开设的、具有独立课程代码的课程总数。跨学期讲授的同一门课程计为一门课程。

网上教学:指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教学过程通过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授课、答疑讨论、作业提交、课件下载等基本教学活动的课程门数。

多媒体教学:指列入学校培养计划的、在学年度内实际开设的、采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课程门数。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

2.课程门次数:指在学年度内,列入学校培养计划的所有课程在各学期开设的次数之和。计算公式:课程总门次数= N1+N2+N3+…+Nn,n——统计时期内开设的具有不同代码的课程门数,Ni——统计时期内第i门课程重复讲授的次数。

小班授课门次数:指列入学校培养计划的、在学年度内实际开设的、采用小班授课的课程门次数。小班指课堂人数理工科、文科在30人左右(艺术、体育及外语类专业小班授课,根据具体规定而定,填表时请注明)的授课班级。

3.精品课程

精品(优秀)课程(群):指2003年以来,学校经教育部和省部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精品(优秀)课程(群)。

国家级:指自2003年以来,经教育部评选认定的精品(优秀)课程(群)。

省部级:指自2003年以来,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评选认定的精品(优秀)课程(群)。

4.双语课程:指列入学校培养计划的、采用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 18 课程学时50%以上(含50%)的课程,外语课除外。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指自2007年以来,学校经教育部和财政部评选认定的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名单:提供双语教学课程的名单,包括开课院(系)、课程名称、主讲教师、学生人数等信息。 2-22-3精品(优秀)课程(群)

1.精品课程:列出所有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的名单,获准时间指相关部门正式公布命名精品课程的时间。采取先立项建设,后验收命名方式的省份,应填写正式命名的时间。

2-23 分专业实验、毕业综合训练情况

1.实验情况:指对本科生开设的实验课程情况。按专业分别填写。

有实验的课程:指学年度内学校实际开设的、包含实验教学内容的课程。

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指学年度内学校实际开设的,不依附于理论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的实验课。

实验开出率:指学年度内学校实际开设的实验数与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个数的百分比。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门):指学年度内学校实际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门数。其中,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知识相关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毕业综合训练:指不同类型学校或专业在毕业前所进行的专业综合训练环节,如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毕业汇报演出、作品展示、医学临床实习、社会调查报告等。

19 2-24 院(系)毕业综合训练指导教师情况

分别统计院(系)指导毕业生综合训练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的数量,跨院(系)参与指导工作的教师只统计一次,不得在多个院(系)重复统计。 2-25-1 教学改革概况

1.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含“质量工程”实施方案):指围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在专业建设、改造,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实行的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包括“质量工程”实施方案)。

2.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论著:文件内容包括作者、篇名、出版时间、出版物名称等信息,只统计第一作者。

3.其他教学改革成果一览表:文件内容包括成果成名、作者、结题时间等信息。 4.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教学改革成果名称、负责人、推广应用范围等情况。

2-25-2 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1.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指学校教师主持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列表内容包括:

国家级:指学校教师主持的、由教育部立项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包括学年度内已经结题和在研项目的总数。

省部级:指学校教师主持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立项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包括已经结题和在研项目的总数。

校级:指学校立项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包括学年度内已经结题和在研项目的总数。

2-25-3 教学成果奖

1.教学成果奖: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列表,包括奖励名称、主持人、级别、

20 获奖时间和授予单位等信息。 2-26 本科生教学效果

1.学校组织、激励学生参加科技和学科竞赛活动的有关规定:提供学校组织、激励学生参加科技和学科竞赛活动的有关规定的相关文本或者上传相关文件。

2.学生参加课外学术活动情况:提供学生参加课外学术活动情况简介。按学年统计(下同)。

3.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活动一览表:内容包括项目级别、名称、参加人员、指导教师等信息列表。

4.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情况一览表:内容包括项目级别、项目名称、参加人员、承担任务、指导教师等信息列表。

5.学生发表论文、作品情况一览表:内容包括发表论文或作品的学生名单(只统计第一作者)、论文或作品名称、刊物类别、发表时间等信息。

6.学科竞赛获奖:指本科生在国内外及省、部级等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人数和奖项数。学科竞赛通常由教育部高教司或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起或组织,其统计范围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专题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美国数学模型竞赛(MCM)、美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国际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及其他具有全球影响和全国影响的比赛等。

7.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获奖:指本科生在国内外及省、部级等创新、技能竞赛中获奖的奖项数。

8.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指本科生在国内外及省、部级等文艺、体育竞赛中获得的奖项数。

9.学生发表学术论文:指在校本科生在国内外正式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 21 学术论文的数量。

10.学生发表作品数:指在校本科生在国内外正式出版刊物或重大活动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作品的数量。

11.学生获准专利数:指在校本科生申请获准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的数量。

12.英语等级考试:指全国大学生

四、六级英语考试。统计时不含英语、艺术、体育等专业。

英语四级考试累计通过率:指近一届毕业生中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425分以上(含425分)成绩的学生人数与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

英语六级考试累计通过率:指近一届毕业生中全国大学生英语六级考试取得425分以上(含425分)成绩的学生人数与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

13.体质合格率:指当年毕业生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的学生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百分比。

14.参加国际会议:指在校本科生受邀参加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加的学术会议,并有论文入选会议论文集或大会发言的人次数。

15.社会实践获奖数:指本科生团体或个人在参加国家级或省部级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奖的项目数。

2-27-1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学科竞赛获奖情况

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各院(系)填写学年度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包括奖励名称、级别(不含校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和获得时间等信息,其中,跨院(系)获奖的可以分别统计在不同院(系),但需备注;2-28项下同。

获奖时间:只填写年份。

2-27-2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获奖情况

课外科技、文化获奖情况:各院(系)学年度本科生创新活动、技能竞赛获奖 22 情况,包括奖励名称、级别(不含校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和获得时间等信息。

获奖时间:只填写年份。

2-27-3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情况

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情况:各院(系)学年度本科生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情况,包括奖励名称、级别(不含校级)或名次、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和获得时间等信息。

获奖时间:只填写年份。

2-27-4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获奖情况

社会实践团队获奖情况:各院(系)学年度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获奖情况,包括奖励名称、级别(不含校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和获得时间等信息。

获奖时间:只填写年份。

2-27-5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个人获奖情况

社会实践个人获奖情况:各院(系)学年度本科生社会实践个人获奖情况,包括奖励名称、级别(不含校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和获得时间等信息。

获奖时间:只填写年份。

2-27-6 院(系)教学效果——专利情况

专利情况:各院(系)填写学年度本科生在校期间所获专利情况,包括专利名称、类别(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号、姓名和获得时间等信息。

获奖时间:只填写年份。

23 2-27-7 院(系)教学效果——参加国际会议

参加国际会议:各院(系)填写学年度本科生参加国际会议情况,包括参会学生姓名、会议名称、发表论文题目、地点和举办时间等信息。

举办时间:只填写年份。

2-28 交流学生情况

1.交流学生数:指依据相关协议,本校学生到其他高校或者其他高校学生到本校进行一段时间(一般应在一个学期及以上时间,下同)学习、交流活动的总人数。

本校到境外:指本校学生到境外(含港、澳、台地区)高等学校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活动。

本校到境内:指本校学生到境内其他高等学校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活动。

境内到本校:指境内其他高等学校学生到本校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活动。

境外到本校:指境外(含港、澳、台地区)高等学校学生到本校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活动的总人数。 3-1教学经费概况

1.学校教育经费总额:指自然年度学校用于教育事业的总支出经费金额,即除学校基建费以外的用于教育事业的总支出金额。

2.教学经费预算总额:指自然年度学校教学经费预算总金额。

3.学校年度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指学校用于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学生活动经费(含学生科技活动、学生文化体育活动和学生社会实践等)等专项建设的经费总额。

4.学校年度教学经费与分配办法:指年初学校财务处发布或制定的年度教学经费与分配办法。

5.学校年度财务决算报告:指年末学校财务处发布的年度财务决算报告。

24 3-2学校教育经费支出

1.教育经费支出:指自然年度学校开展教育事业活动发生的各项支出的总经费数。以下单项经费均统计自然年度实际支出的经费金额。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指学校开展普通本专科教学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仅指教学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不包括教学专项拨款支出,具体包括:教学教辅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含考试考务费、手续费等)、印刷费、咨询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含体育维持费)、劳务费、其他教学商品和服务支出(含学生活动费、教学咨询研究机构会员费、教学改革科研业务费、委托业务费等)。取会计决算数。

教学改革支出:指学校立项用于教学改革的专项经费总额。

课程建设支出:指学校立项用于课程建设的专项投入经费总额。

专业建设支出:指学校立项用于专业建设的专项投入经费总额。

教材建设支出:指学校立项用于教材建设的专项投入经费的总和。

实践教学支出:指学校、教务处及各学院(系、部)用于实践教学活动及条件建设经费的总额,含用于校外实践教学经费。

学生活动经费支出:指学校、教务处、学工部(处)、团委及各学院(系、部)用于学生科技创新、文化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的专项投入经费总额。 3-3教育事业收入

1.国家或地方教育事业经费财政拨款:指学校从中央和地方财政获得的教育经费拨款总额。

2.学费收入:下述各类学生的学费总收入。

本科生学费:指普通本科学费收入,即按照核准收费标准实际收取的本科生学费总额。只统计学费,不含住宿费、教材费等其他收费(下同)。

各类研究生学费:指各类研究生学费收入,即按照核准实际收取的各类研究生学费总额。

25 高职高专学费:指高职高专生的学费收入,即按照核准收费标准实际收取的高职高专生学费总额。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费:指网络与继续教育学费收入,即按照核准收费标准实际收取的各类网络教育和继续教育类学生的学费总额。

3.社会捐赠收入:指统计年度内社会组织和个人无偿赠与和转让给学校所有的财物的总收入。

4.其他教育事业收入:指统计年度内学校获得的其他教育事业类收入,即预算外的其他途径的收入。 3-4 当年捐赠情况

1.捐赠机构或人员:指统计年度内无偿赠与和转让给学校现金或有价证券(不含实物)的机构或人员,不愿透露姓名者,可填“匿名”。

2.类别:指机构或个人。

3.捐赠金额:所捐赠的现金或有价证券的金额,仅填写额度在1万元以上(含1万元)的捐赠,数值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5 院(系)教育经费支出

1. 各项解释对应同3-2。

4-1 固定资产情况

1.固定资产总值:指一般设置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置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亦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类;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用学校预算经费、科研经费、基建经费、校内部门 26 自筹经费购买或接受捐赠的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单价800元以上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均应纳入仪器设备管理范围(不含已报废设备);统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数、总值及当年新增值。 4-2院(系)教学科研仪器值

院(系)教学、科研仪器值:分院(系)统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总值,并分别统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价值和当年教学科研仪器投入经费;提供能够查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名称、金额等台帐的网址链接。 5-1 教学行政用房及教学设备

1.教学用房总面积:包括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的总建筑面积。

2.教室:其中,面积、数量、座位数,指全校普通教室实际使用的建筑面积之和、教室间数之和、教室内座位数之和。不含实验室面积、数量、座位数。外语教学计算机机房(含语音室),指用于外语教学的计算机机房(包括数字化语音室和模拟语音室)的个数和座位数;多媒体教室,指配备有计算机和投影仪的,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教室个数和座位总数。

3.行政办公用房面积:指学校及各教学院(系)行政办公用房建筑面积之和。 4.博物馆:指学校博物馆建筑总面积及数量。 5.校史馆:指校史馆建筑总面积及数量。

6.图书馆:指学校图书馆(含院、系、所等单位的阅览室、图书室等)的建筑面积和阅览座位数。

7.运动场面积:指学校风雨操场、运动场等室外体育场地的建筑面积。 8.体育馆:指学校独立建设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供学校使用的体育馆建筑面积及体育馆数量。不含风雨操场等室外体育设施的建筑面积。 5-2 校内实习、实训场所

1.校内实习、实训场所:统计供教学用的各类校内实习(实训)场所建筑面积, 27 提供实习场所面向的专业及每次最多可接纳的学生人数。 5-3 图书、期刊

1.纸质图书:指学校图书馆及各院(系)、所资料(情报)室拥有的正式出版书籍的册数及已装订成册的过刊,每册过刊算一册书。

当年新增:指当年新增图书数量,统计年度内学校图书馆及院(系)、所资料(情报)室购置或接受捐赠的正式出版书籍的册数。

2.电子图书:指学校图书馆及各院(系)、所资料(情报)室拥有的正式出版的各类光盘、软盘、数据库等电子图书的总数。

当年新增:指当年新增电子图书数量,统计年度内学校购置或接受捐赠的电子图书数量。

3.纸质期刊:指学校图书馆及各院(系)、所资料(情报)室订阅的当年正式出版的期刊份数和种类,不包含虽在架上但是上年或者更早以前出版的期刊。

4.电子期刊:指学校图书馆及各院(系)、所资料(情报)室拥有的正式出版的各类光盘、软盘、数据库等电子期刊的总数。

数据库个数:指存储电子期刊的数据库个数。

期刊种类:指电子期刊的种类数。

5.当年新增图书购置费:指年度学校及各教学单位用于图书、期刊购置的实际支出经费。

6.当年图书流通量:指学年度内学校图书馆及各院(系)图书室借出图书次数的总量。

7.其他数据库:指除上述电子期刊、电子图书数据库之外的其他数据库个数。

5-4 校园网建设情况

1.校园网主干带宽:指校内主干网的带宽。

2.校园网出口带宽:指学校连接CERNET、CHINANET等网络的出口带宽之和。 3.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指校园内网络接入的信息点(端口)总数。 4.网络拓扑图:指本校校园网网络结构拓扑图。

28 5.通达情况:指校内网络接入信息点通达教室、学生宿舍及办公室的房间数。

教室数:指校内网络接入信息点通达的教室间数。

学生宿舍数:指校内网络接入信息点通达的学生宿舍间数。

教学、科研与管理办公室数:指校内网络接入信息点通达的办公用房间数。

6.网络存储空间:指校园网服务器用于网络存储的空间总量。

教职工平均存储空间:指校园网供教职工使用的网络存储空间的平均量。

学生平均存储空间:指校园网供学生使用的网络存储空间的平均量。

5-5生活用房(学生食堂、澡堂、宿舍)

1.学生食堂:指学校所有或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供学生使用的食堂建筑面积、数量。

2.学生澡堂:指学校所有或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供学生使用的公共澡堂建筑面积、数量。

3.学生宿舍:指学校所有或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供使用的学生宿舍总建筑面积、房间数及平均收费标准。

单人间:指单人间学生宿舍总建筑面积、房间数及平均收费标准。

二人间:指二人间学生宿舍总建筑面积、房间数及平均收费标准。

四人间:指四人间学生宿舍总建筑面积、房间数及平均收费标准。

六人间:指六人间学生宿舍总建筑面积、房间数及平均收费标准。

六人以上间:指六人以上间学生宿舍总建筑面积、平均面积、房间数及平均收费标准。

注:收费标准指经物价部门审批同意并实际执行的收费标准。

6-1教风学风概况

1.学校学风建设规划及学风建设活动开展情况:指学校制定的学风建设规划以及开展学风建设活动的情况。

2.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情况:指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开展的情况。 3本科生党员数:指本科学生中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学生人数,不包括预备党员。

29 4. 考试违纪、作弊及受处分:指本科学生违反学校考试纪律受到相应处分的总人次数。

5.优良学风班比例:指获得学校优良学风班称号的班级占学校总班级的比例。 6.学校集体荣誉:指以学校名义(不含校内组织的)获得的各类国家级及省、部级荣誉,并提供荣誉列表。

7.优秀本科班级:指本科班集体中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先进班集体称号的班级,并提供优秀本科生班级列表。

8.优秀本科生:指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的本科生,并提供优秀本科生列表。

9.获奖时间:只填写年份。

6-2-1 学生管理组织机构(科室)

1.机构名称:指学校设置的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部、处等机构的名称及下设的科、室名称。

6-2-2 校级学生管理人员

1.学生管理人员:校级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包括分管学生工作的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及校级学生管理机构的领导和工作人员。 6-2-3 院(系)及相关单位思政教师信息表

1.院(系)思政教师信息表:信息包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属部门、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专业、学历、学位等信息。

2.思政教师:指院(系)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和专门讲授思政类课程的教师,专业教师中不重复统计。

6-3 就业管理人员

1.就业管理人员:指学校负责学生就业指导和管理组织机构中的工作人员。

30 6-4 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1.数量:指本学年初(即截止2011年10月31日),具有学籍的注册学生数。 2.普通本科生:指全日制在学本科生,包括高中起点本科学生(指通过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录取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招生对象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专科起点本科学生(指普通专科(高职)毕业生,根据各地普通专升本政策选拔升入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阶段学习的学生)。

3.普通高职(含专科)学生:“高职”指全日制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在校学生。“专科”指全日制专科在校学生,包括高中起点专科(指通过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录取的全日制普通专科(高职)学生,招生对象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对口招收中职生(指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毕业生,根据各地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政策选拔升入全日制普通专科(高职)教育阶段学习的学生)、五年制高职转入生(指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完成前三年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后,转入普通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的学生)等。

4.硕士研究生:指全日制在学硕士研究生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5.博士研究生:指全日制在学博士研究生及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6.外国留学生:指学校接收来中国学习的外籍学生。

7. 与国(境)外大学联合培养的学生:与国(境)外大学签订协议,联合培养的各个层次的学生(注:本数据项包含于普通本科生)。

8.普通预科生:是指经教育部和国家民委批准下达预科招生计划,招收的少数民族和港澳、华侨、台籍学生,经过一年的文化补习,合格者升入普通高等学校有关专业学习。

9.进修生(一年以上):指在学校进行的各类非学历教育,且时间在一年以上者。 10.脱产学生:指通过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统一招生考试,招收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人员,按照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计划,以全日制授课为主要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本科学制为四或五年,专科学制为二或三年。

11.业余(夜大)学生:指通过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统一招生考试,招收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人员,按照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计划,以业余时间授课为主要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业余学生包括夜大学学生。本科学制五或六年,专科学制三或四年。

12.函授学生:指通过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统一招生考试,招收具有高中毕业文 31 化程度的人员,按照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计划,以函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本科学制为五或六年,专科学制为三或四年。

13.网络学生:指经教育部批准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设立的网络教育学院,基于互联网上实施高等学历教育所招收的成人本科、专科学生。

14.自考助学班学生:是指为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生举办的全日制教学辅导班所招收的学生。 6-5 普通本科分专业学生数

1.专业名称:按《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分专业统计全日制在学本科生人数。《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中没有或新增的专业,按专业类填报。

2.学制:指专业设置中规定的学制数。

3.毕业生数:指2010-2011学年具有学籍的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及格,取得毕业证书,实际毕业的学生数。

4.授予学位数:指2011届毕业生获得学位的学生数。

5.招生数:指通过国家统一招生考试,按照国家招生计划实际招收入学的新生数。包括春、秋两季招收的学生(招生数为日历年度数,就是自然年度)。其中,应届生,指2011年招收的本科生中,为高中应届生的人数;春季招生,指春季学期入学招生的本科生数。

6.在校学生数:指本学年初(即截止2011年10月31日),具有学籍的注册学生数。

7.转专业人数:指学年度转入本专业的学生人数、转出本专业的学生人数。

6-6 近一届本科生招生类别情况

1.招生计划数:指学校2011年经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招生计划中的新生数。含学校自主招生及招收特长生等类别的学生数。

2.实际录取数:指学校2011年在新生录取工作中实际录取的学生数。 3.实际报到数:指学校2011年新生实际报到的学生数。

4.自主招生数:指学校经自主招生方式招收录取的本科生人数。 5.招收特长生数:指学校经特长招生方式招收录取的本科生人数。

32 6.招收本省学生数:指学校在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招收录取的本科生数。 7.新办专业招生数:指本科新办专业招收录取的学生数。

6-7 国外及港澳台学生情况

1.国外及港、澳、台留学生情况:指学校接收来中国学习的外籍学生及港、澳、台籍学生,按照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和培训等层次填写数量信息;其中,培训层次的学生只统计来校学习时间在六个月及以上的。 6-8 近一届本科生录取标准及人数

1.录取数:指学校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实际录取的本科生数。 2.批次最低控制线:指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高考招生各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多批次录取的学校,填写最低批次录取的最低控制分数线。

3.当年录取平均分数与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差值:指学校录取平均分数与学校所在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分数差值。艺术、体育类等学生不计算在内,但需在特殊情况说明中备注。 6-9 各专业报到情况

1.所属院(系):指本科生新生所在的院(系)。

6-10 本科生奖贷补

1.政府奖、助学金:指学生获得的由各级政府出资设立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总金额及获得该奖学金、助学金的学生人次。其中,资助人数,指获得资助的学生人次。统计时段是上一自然(财务)年度。下同。

2.社会奖、助学金:指学生获得的由政府之外的其他社会机构或个人出资设立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总金额及获得该奖学金、助学金的学生人次。

3.学校奖学金:指学生获得的由学校出资设立的奖学金的总金额及获得该奖学金的学生人次。

4.国家助学贷款:指学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总金额及获得的学生总人数。 5.勤工助学金:指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获得的经济报酬的总金额及学生人次数。勤工助学活动是指在学校的组织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

33 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

6.减免学费:指学校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所减少或免除的学费总金额及获得学校减少或免除学费的学生人数。

7.临时困难补助:指学校给予生活有临时困难的学生的经济补助的总金额及受助学生人次。

6-11-1 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1.学校促进就业工作的制度与措施:指为促进本科生就业,学校制定的相关制度和实施的措施。就业统计初次就业,即8月31日前就业人数。

2.就业计划与工作总结:指本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计划与工作总结。

3.应届毕业生:指2010-2011年度结束时,实际毕业的人数(含往届推迟毕业、学分制提前毕业的学生)。

免试推荐研究生:指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免试推荐或保送研究生的人数。

考研录取:指应届本科毕业生中考取研究生的人数。

毕业生党员数:指当年毕业生中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学生人数,不包括预备党员。

4.就业去向:

总数:指除以下情况外,还包括已经领取就业报到证、定向委培回原单位、师范类院校回来源地、自主创业等毕业学生的总人数。填报时间截止到8月31日之前的初次就业人数。

政府机构:指在中央和地方行政、司法等机关就业的毕业学生人数。

事业单位:指在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学生人数。事业单位,指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所辖的公益性单位和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

企业:指在国家所有的企业单位或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三类外商投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就业的毕业学生人数。

部队:指应征入伍的毕业学生人数。

灵活就业:指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

出国:指到国外学习、就业、定居等毕业学生人数。

34 升学:指继续攻读高一级学位的毕业学生人数。

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指参加国家或地方支边、支农、支教、支医、支援西部、扶贫等项目的毕业生人数。

其他:指自己创造就业岗位、自营职业及不隶属于任何组织或单位、从事独立工作的毕业学生人数。

注:以上类别不重复统计。声明不就业的毕业生属于未就业,不计入就业总数中。

6-11-2 院(系)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1.各专业就业情况:分专业填写学生就业所在院(系)、就业人数等情况。

7-1 学生社团

1.学生社团:指在学校有关部门备案的学生社团的总数及参与的学生的总人次数。

科技类:指以科技活动为主题的学生社团的数量及参与学生的人次数。

人文社会类:指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题的学生社团的数量及参与学生的人次数。

体育类:指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的学生社团的数量及参与学生的人次数。

文艺类:指以文艺活动为主题的学生社团的数量及参与学生的人次数。

学生社团(俱乐部)及活动情况一览表:包括社团名称、活动宗旨、面向对象、成员人数、学年度开展活动列表等信息。 7-2 课外活动、讲座

1.文化、学术讲座数:指学校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为学生举办的文化、学术讲座的次数。

校级:指学校组织的文化、学术讲座的次数。

院(系)级:指院(系、部)组织的文化、学术讲座的次数。

2. 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项目:指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项目数。

35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指教育部和财政部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累计数。

省部级项目:指省部级机构组织实施的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项目数。

学校项目:指学校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累计数。

3.学生校园文化、体育活动情况一览表:包括活动类型、活动名称、参加人数、主办单位等信息。

4.学生文化、体育活动场地一览表:包括场地名称、功能、容纳人数等信息。

7-3 素质教育基地、职业资质培训等情况

1.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指学校实施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活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指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目的,通过整合教学主渠道外各种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和工作项目,从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活动,主要围绕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和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以班级教学、课堂讨论、讲座、活动等多种方式展开。

2.心理咨询与辅导情况:指上学年度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辅导的情况。 3.大学生职业资质培训服务机构:指学校设置的大学生职业资质培训服务机构。 4.大学生职业资质培训:指接受各类职业资质培训的人次数。

5.职业生涯规划及创业教育指导课程开设情况:指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创业教育指导课程,如果有则列举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主讲教师、主讲教师职称、参加学生人数等信息。

6.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开展情况一览表: 包括活动名称、参加人数、主办单位等信息。

7.素质教育基地数:指学校设置的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场所的数量。

8-1-1 科研机构概况

1.国家实验室:指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国家实验室,包括已经建成的、正在兴建的和确定的新一批国家实验室,名称根据批准设立或立项建设的有关文件填 36 写全称。以下科研机构填写方法相同。

2.国家重点实验室:指国家科技部批准的,依托学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3.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指国家发改委或科技部批准在学校建立的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4.其他国家级科研机构:指除上述国家实验室、中心外的其他国家级科研机构,如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机构。

5.省、部级设置的研究所(院、中心):指由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家有关部委批准设置的研究所(院、中心)的情况。

6.省、部级设置的实验室:指由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家有关部委批准设置的实验室的情况。

7.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指由教育部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级:指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省级:指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8-1-2 科研机构列表

1.名称:指根据设立或立项建设的有关文件填写科研机构全称。

2. 类别:指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其他国家级科研机构、省、部级设置的研究所(院、中心)、省、部级设置的实验室、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部级)等。

3.是否共建:指是否与外单位共建。

4.对本科生开放情况:指该科研机构对本科生的开放情况,填写该科研机构的归属、接待人数、时间、项目和经费等信息。 8-2 教师科研情况

1.教师科研项目:指学校教师承担的在研各类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项目,分别统计自然年度学校教师承担的所有横向项目、纵向项目科研项目数及到帐总经 37 费。

横向:指未列入各级政府部门科研规划,由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等委托或合作研究的研究项目。

纵向:指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科研规划部门立项批准并列入其科研规划,经费由政府财政资助的研究项目。纵向项目不包含校内项目。

人文社会科学:分别填写“横向”、“纵向”项目中含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及到帐总经费。

2.近一届科研成果奖数:指最近一届科研成果奖励中获奖总数。

国家级:指国家发明奖励、自然科学奖励、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评奖中所获的奖项。

省部级:指由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家有关部委组织的发明奖励、自然科学奖励、科学技术进步奖励、综合奖励等成果奖励中所获的奖项。

3.发表论文数:指自然年度或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最新年度内学校教师在国内外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的总数(只统计第一作者)。

SCI:指被《科学引文索引》印刷版、联机版、光盘版、网络版等收录的论文。 SSCI:指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 EI:指被《工程索引》收录的论文。 ISTP:指被《科技会议录索引》收录的论文。

国内核心期刊: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编的4年评选一次)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也是比较权威的社科类数据库)等收录的期刊中发表的论文。

4.出版专译著:指自然年度内学校教师出版的专著和译著总数。只统计第一作者。

5.获准专利:指自然年度内国家专利审批机关审批的学校教师依法享有专有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总数。

发明专利:指国家专利审批机关审批的学校教师依法享有专有权的发明专利数。

38 实用新型专利:指国家专利审批机关审批的学校教师依法享有专有权的实用新型专利数。 9-1 学科建设概况

1.博士后流动站:指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研究机构数。

2.博士点:指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可以招收博士研究生和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点,也叫博士授权点。博士点数按照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统计用)》统计(新版为2008版)。

3.硕士点:指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可以招收硕士研究生和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点,也叫硕士授权点。硕士点数统计同上。

4.本科专业:指本科专业总数。按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填写,《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中没有或新增的专业,按专业类填报。新专业:指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置的、毕业生不超过3届的专业。

5.专科专业:指专科专业总数。按照2005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填报。

6.院(系)科研实验室:指院(系)下属的科研实验室总数。

9-2 博士后流动站

1.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流动站名称,以批准文件中的名称为准。

9-3 博士点、硕士点

1.类型:在类型中选择博士点或硕士点。

9-4 重点学科

1.重点学科名称:学科名称以批准文件为准。级别中选择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39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省、部一级重点学科、省、部二级重点学科。

10 高职高专信息采集补充表

招收高职高专层次学生的院校填写此表。 11 特殊情况说明

本表用于对学校上报数据信息的特殊说明。

表格序号:指需要说明的数据在数据库中表格编号,如“表Ⅰ 数据项:指需要说明的数据项。

40

。 学校基本情况”

第二篇:MSSQL 2005 数据库变成可疑状态处理办法

发现黄色页面,日志报错,无法链接,打开SQL一看,数据库变成了“三角惊叹号+数据库名+(可疑)”

1、修改数据库为紧急模式

ALTER DATABASE 数据库名 SET EMERGENCY

2、使数据库变为单用户模式

ALTER DATABASE 数据库名 SET SINGLE_USER

3、修正数据库日志重新生成,此命令检查的分配,结构,逻辑完整性和所有数据库中的对象不正确。当您指定“REPAIR_ALLOW_DATA_LOSS”作为DBCC CHECKDB命令参数,该程序将检查和修正报告的不正确。但是,这些修正可能会导致一些数据丢失。

DBCC CheckDB (数据库名 , REPAIR_ALLOW_DATA_LOSS)

4、使数据库变回为多用户模式

ALTER DATABASE 数据库名 SET MULTI_USER

第三篇: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填写释疑

1基本信息

⑴ 表1.3.1当年招生计划中的招生人数是指何时的招生人数? 答:2010年9月进校,新生的招生人数。

⑵ 表1.3.2当年在校生中在校生包括10届毕业的学生吗?最后一栏,培训(人次)指的是什么?

答:包括,但不包括2010年9月新生。“培训(人次)”,强调的是学校为社会开展培训的人次;而表7.3中的“社会技术培训(人次)”,强调的是本校高职生参加社会各类技术培训的人次。 2院校领导

⑴ 表2.2参与教学、联系学生中关注教学情况关注学生情况是否为必填内容?次数是否只需填写数字,如10,10,9,8,而不用填写相对应的文字?

答:必填项目,可以直接填写数字,顺序必须和要求的项目一致。 ⑵ 表2.2关注教学情况中“科研成果”的该怎么界定?“参与教学工作有关会议”栏目指什么?

答:可以包括课题、论文等方面。“参与教学工作有关会议”栏目指学校内的会议。 3基本办学条件

⑴ 表3.3.1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中“多媒体教室”是计算在3.1的“普通教室”内还是计算在“一体化教室”内?

答:根据多媒体教室功能、具体使用情况而定。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一般是计算在“普通教室”内;如果该多媒体教室兼具理论教学和动

1 手能力培养功能,则可以计算在“一体化教室内”。 “阅览室”包括电子阅览室。 4实践教学条件

⑴ 表4实践教学条件中“面向专业”,专业有方向,这个方向要不要加上?

答:不用。基地面向专业不超过5个,每个专业需输入“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如果有多个专业,专业之间用顿号分隔,如:电子商务(620405)、信息安全技术(590208)。

⑵ 表4.1校内实践基地中当年购置设备值、社会(准)捐赠设备值以自然为单位,即为2009的统计值。

⑶ 校内实践基地不要分的太散,最好集中一些,如计算机通信专业的实验室、实训室,可以统称为“计算机通信实训基地”; 5办学经费

⑴ 在采集平台中,表5.1、5.2“经费收入”、“经费支出”,以学年为单位还是以自然为单位?

答:以自然为单位。本次经费统计的为2009年。 ⑵ 表5.1经费收入:由于我校是企业办学,行业拨款应填入那个项目? 其中“贷款余额”该怎么理解?

答:其它收入总额。“贷款余额”是银行本自然借给学校的钱,应该计为收入。

⑶ 表5.1中社会捐助总额地方是汇总标志,但是没有分项。

2 答:“社会准捐赠金额”是从9.3表中生成出来的。

6师资队伍

⑴ 表6.1校内专任教师中,有“专业领域”一栏,选项太少,无法对应,如何填写?

答:按大类填写,与高基表一致。

⑵ 表6.1校内专任教师中,“行业企业一线工作时间”是填近几年的吗?

答:填写当年的,如填0.2(年),一般来说该数字是在0和1之间的。

⑶ 一位教师有几张专业证书都是相同级别是都填还是填一个,都填是分行填,还是填在一行中?或者一位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很多,如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那如何填写?

答:填写一个,和专业最相关的最高级别证书。

⑷ 表6.1.3校内专任教师其他情况、6.2.3校内兼课教师其他情况,如果有些老师相关项的内容都没有,是否连名字也不用打输进去了?历年项目可否填写?答:不用输入姓名,若无相关项目此表可以不填。详见填写说明。历年项目不填。 ⑸ 表6.1.3中科研课题的归类问题?

答:和教改相关的课题填入教改课题中,其他课题中和横向课题相关的(如和企业合作)填入横向课题,剩下的不填。 ⑹ 课题经费包不包括学校配套经费?

3 答:题经费指全部经费(包含学校配套经费)。

⑺ 表6.1.3和表6.2.3中对于有课题但不是主持人的教师,要不要填写?还是就填主持人的信息?往年的课题今年还没完成,需要填写吗?

答:科研课题中只填主持人,不填参与者。

⑻ 如在职攻读工程硕士计算为培训进修,时间怎么填写? 答:在职攻读时间就是2009-2010学年的时间,除去休息日,以字段中的单位为准,如果要求是天,就写天数。

—————————————————————————————————— 7专业

⑴ 表7.1专业设置,生源结构比例是全体在校生的结构比,还是本学年报到的学生结构比例?

答:应为本学年报到的学生结构比率。

⑵ 表7.1专业设置,专业设置是否包括三二连读专业? 答:包括高职部分。

⑶ 表7.1中市级重点专业如何选择,是省还是校?市级精品课程选择省还是选择校?

答:如果有市级的精品课程、重点专业,在目前的版本里选择校级。 ⑷“3+2”的专业代码与一般的三年制专业代码要不要区分?对于同一个专业的“3+2”要不要另外填一行。

答:不需要。同一个专业代码只要填一条记录即可。修业年限填:2

4 年、3年,填在一起。

⑸ 表7.1专业设置表中的专任专业带头人如何理解?

答:专任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不包括行政人员(如校长、系主任等)。 ⑹ 表7.2开设课程,像思政课、大学英语课程等这类基础课,如何填入此表?五年制课程如何填写?

答:按专业分别填。五年制课程填写高职阶段

⑺ 表7.2开设课程,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了的课程但实际没上课,是否可以不填写该课程的信息? 答:不填。

⑻ 表7.2开设课程,如果同一门课同一个老师同时给三个专业的不同班级上课,即合并上课的情况应该怎样填写?

答:需按专业按年级分开填,选择其中一个专业的这门课填写课时数,其他专业这门课程课时数处填写“0”,并在备注处选择“合并”。 ⑼ 表7.2开设课程,最后一栏备注(平行、合并、其它)大家怎么理解?

答:其中“合并”就是合班课,其中合班的一条记录填实际课时,其他记录填0,避免课时重复统计。“平行”指的是同一个专业有几个班,由同一个教师授课,在这条记录后面填“平行”。单班单课 备注可以不填。

比如一个专业某门课(60课时)有两个班,有一个教师上课,如果合班,授课课时可以填60,备注选合并;如果分班,课时就是120了。

5 公共选修课如果有三个年级选课,那么填三条记录,其中一条记录填实际课时,其他两条记录的课时填0,备注中写合并。 ⑽ 表7.2开设课程,该表中“课时数”是指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课时数,还是指课程设置的课时数乘以授课的班级数?

答:填写实际课程课时数,当授课教师所授课程为平行班状态时,其课时数应为课程设置的实际课时数乘以班级数,并在备注栏中选择“平行”。

⑾ 表7.2中,毕业设计由于各班都分给不同的导师,课时怎么填?另外学生第六学期的毕业综合实践(单位实习)还要填吗? 答:毕业论文按学生人头折算,数据采集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不一定要和教学计划完全一致。

需要填写。课时可以由教研室的各位教师分摊,如果学校有更好的计算办法,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比如有企业兼职教师,也可以填上去

⑿ 合班的课时数不用乘以班级数的话,老师的总课时数和A6-2-2表中的授课量对不上,没有关系吗?

答:教师6.X.2中授课课时也是按实际课时填的。7.2中某教师课时加起来应该和6.X.2中对应。7.2和6.X.2填的是课时,不是工作量。 ⒀ 表7.2开设课程,请问单独开设的实训环节,如电气设备课程设计、水力学综合练习、测量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 是否应在7-2开设课程表中填报?

答:需要填报,同时需填写课程代码,无代码的需自行编码,也就是

6 说课程代码不能为空。

⒁ 表7.2开设课程,混合班专业代码问题: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一般都是上大班课程,几个专业在一起上,如何确定专业代码? 答:参考该表上方的填写说明3。若课程类型为公共选修课,专业代码填"999999",专业名称填"公共选修"。

⒂ 表7.2开设课程中教材性质下面的选项和上面的说明对不起来怎么办?上面说明多了一个行业部委的。自编教材或讲义的出版社我填写成“XX学院(内部使用)”这样可以吗? 答:以下拉框为准。自编教材的出版社可以不写。

⒃ 表7.2中主要考试/考核方式是填写“考试”、“考查”还是其他的? 答:填考核方式可以填开卷、闭卷、论文之类的,学校自己选择。 ⒄ 表7.2开设课程中的“课时数”和“实践课时比例”问题,个别老师只上该课程的部分课时,那“课时数”和“实践课时比例”按照该教师的实际授课时数填写,还是按该课程大纲规定的课时填写? 答:按实际填写。如个别老师只上一门课程的部分课时(实验),那填写“课时数”按照该教师的实际授课时数填写,而“实践课时比例”是100%。就是说,“实践课时比例”是他实际上课课时中的实践课时比例数,而不是该课程大纲规定的实践比例数。

⒅ 表7.3职业资格证书与技术培训,一个专业有2个及以上证书,是分行填写还是合并填写?若合并填写,专业毕业生获取率该如何计算?

答:分行填写。填写方式查看填写说明。

7 毕业生获取率和证书种类无直接关系,“获得证书数”是指该专业有证书学生数,无论一个学生有几本证书都按有证书1人计算,“未获得证书数”是指该专业无证书学生数,也就是统计一本证书都没有获得的学生数。因此这部分数据应按专业填写汇总数据。

⒆ 表7.3职业资格证书与技术培训表中,一个专业所获得的证书数只要输个总数就行了,不用分证书类别的? 答:只要在每专业第一行填一个汇总数据就行了

⒇ 表7.3职业资格证书与技术培训中的职业资格证书没有级别怎么填?等级如果超过三个级别该怎么填?

答:如果没有级别,可以不填。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如

一、

二、三级为高级,

四、

五、六级为中级,依次类推。如果实在无法确定,可以不填。另外,职业资格证书必须和本专业相关或相近。 21表7.5产学合作,合作企业超过5个怎么办? 答:填写主要的5个就可以了

——————————————————————————————————

8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

⑴ 表8.1教学制度与运行管理,对统计有无时间规定?是填建校历年的教学规章制度及运行程序文件名称还是当年的? 答:填写历年来在用的文件,含学生相关规章制度文件。 ⑵ 表8.2何为专职教学管理人员?

答: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主要指教学处、系部的专职管理人员,一般不

8 包括教辅(如实验室和现教中心)。

⑶ 很多学生管理人员与教学管理人员都兼了少量的课,请问他们是否可以既算到校内兼课人员又算到专职学生管理人员与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中? 答:可以。

⑷ 表8.6专职教学研究人员情况表中教研成果除论文外包括哪些?最高等级是填最高获奖等级吗? 答:课题。

⑸ 表8.8奖助学情况,若每生奖学金金额不等,“奖助额度(元/生)”字段是否填写均值? 答:分开填写。 9社会评价

⑴ 9.3“社会(准)捐赠情况”表中经费统计以自然为单位,即2009年的金额。

10.当在进行数据表导出操作时,发出宏警告,导出操作无法进行,如何处理?

操作步骤:(仅限管理员操作)

选择菜单:工具 ->宏 ->安全性,打开安全性对话框,将安全级设置为“低”;

注:以上有关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填写的释疑内容尚在不断完善中,如各位老师在填写过程中有任何疑问,请加入开大数据采集平台群在线交流,群号:76240671。

第四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填报说明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填报说明(2009年)

一、填写说明

1、每学年按要求上报教育部一次,教育部上报截止时间为每年10月31日、今年我省要求上报的时间为10月25日。

2、状态数据采集以学年为统计时段,如2009年上报时统计时段为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

3、数据的运行载体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软件,各项数据原则上由各具体负责部门组织填写。其中“基本信息”、“基本办学条件”等栏目中,与教育部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相同的统计指标,必须使用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对外发布的同时间段的相关数据。

4、各具体负责部门对所填报数据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负责。

5、数据表中无数据的列项应该为空白,无需输入任何文字、符号或数字进行表示。

6、年月需要按标准格式输入:如1988年1月1日输入:1988-01-01。

7、数据表的顶端有对应相关字段的注释,请填表人严格按注释填写。

8、表中有底色的单元格为汇总数据,无需输入,由系统自动生成。

9、下载数据后,解压数据表,将各EXCEL表文件名末尾的(本人采集或XX采集)本人改成采集者的姓名。

二、常见问题

1、表1.3.1当年招生计划中的招生人数是指何时的招生人数?

答:2009年9月进校,新生的招生人数。

2、表1.3.2当年在校生中在校生包括不包括09届毕业的学生呢?

答:包括,但不包括2009年9月新生。

3、表2.2参与教学、联系学生中关注教学情况关注学生情况是否为必填内容?次数是否只需填写数字,如10,10,9,8,而不用填写相对应的文字?

答:必填项目,可以直接填写数字,顺序必须和要求的项目一致。

4、表5.1经费收入:由于我校是企业办学,行业拨款应填入那个项目?

答:其它收入总额

5、表6.1校内专任教师中,有“专业领域”一栏,选项太少,如何填写?

答:按大类填写,与高基表一致。

6、表6.1校内专任教师中,“行业企业一线工作时间”是填近几年的吗?

答:填写当年的。

7、教工代码如何编排,是否必须统一为10位数,且首4位必须为年份?

答:此处为建议编排的一种标准,与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议一致。

8、专任教师、校内兼课教师、校外兼职教师、校外兼课教师,四个类别的教师如何界定?国家是否有相关规定?

答:参考平台的注释

38、

55、56。

9、请问外籍教师属于哪一类教师?

答:要看外籍教师的具体情况,参考注释

38、

55、56来判定到底属于什么类型。

10、一位教师有几张专业证书都是相同级别是都填还是填一个,都填是分行填,还是填在一行中?

答:填写一个,和专业最相关的最高级别证书。

11、表6.1.3校内专任教师其他情况、6.2.3校内兼课教师其他情况,如果有些老师相关项的内容都没有,是否连名字也不用打输进去了?

答:不用输入姓名。看填写说明。

12、表6.1.3校内专任教师其他情况、6.2.3校内兼课教师其他情况,历年项目可否填写? 答:不填

13、表7.1专业设臵,生源结构比例是全体在校生的结构比,还是本学年报到的学生结构比例?

答:应为本学年报到的学生结构比率。

14、表7.1专业设臵,专业设臵是否包括三二连读专业?

答:包括高职部分

15、表7.2开设课程,像思政课、大学英语课程等这类基础课,如何填入此表? 答:按专业分别填。

16、表7.2开设课程,如果同一门课同一个老师给三个年级都上课应该怎样填写? 答:需按专业按年级分开填,同一专业同一课程并班填课时数合计。

17、表7.2开设课程,五年制课程如何填写?

答:填写高职阶段。

18、表7.2开设课程,专业教学计划中设臵了的课程但实际没上课,是否可以不填写该课程的信息?

答:不填。

19、表7.2开设课程,该表中“课时数”是指专业教学计划中设臵的课时数,还是指课程设臵的课时数乘以授课的班级数?

答:实际课程课时数乘以班级数。

20、表7.2开设课程,请问单独开设的实训环节,如电气设备课程设计、水力学综合练习、测量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是否应在7-2开设课程表中填报?

答:需要填报,同时需填写课程代码,无代码的需自行编码,也就是说课程代码不能为空。

21、表7.2开设课程,混合班专业代码问题: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一般都是上大班课程,几个专业在一起上,如何确定专业代码?

答:参考该表上方的填写说明4。

22、表7.3职业资格证书与技术培训,一个专业有2个及以上证书,是分行填写还是合并填写?若合并填写,专业毕业生获取率该如何计算?

答:分行填写。填写方式查看填写说明。

毕业生获取率和证书种类无直接关系,“获得证书数”是指该专业有证书学生数,无论一个学生有几本证书都按有证书1人计算,“未获得证书数”是指该专业无证书学生数,也就是统计一本证书都没有获得的学生数。因此这部分数据应按专业填写汇总数据。

23、表7.5产学合作,合作企业超过5个怎么办?

答:填写主要的5个就可以了

24、表8.1教学制度与运行管理,对统计有无时间规定?是填建校历年的教学规章制度及运行程序文件名称还是当年的?

答:填写历年来在用的文件,含学生相关规章制度文件。

25、很多学生管理人员与教学管理人员都兼了少量的课,请问他们是否可以既算到校内兼课人员又算到专职学生管理人员与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中?

答:可以。

26、表8.8奖助学情况,若每生奖学金金额不等,“奖助额度(元/生)”字段是否填写均值?

答:分开填写。

第五篇:关于启动学院《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建台工作的通知

学院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精神,进一步做好学院的迎评促建工作,经学院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启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数据采集平台》)建台工作。

《数据采集平台》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中建议重点考察内容的主要参考数据,是专家组现场考察评估、形成考察评估报告的基础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评估原始材料的真实性和评估结果的客观性。《数据采集平台》中的数据,每年填写一次,强化了评估对学院办学的导向功能和影响作用,有利于学院规范办学。对《数据采集平台》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全面反映学院的办学现状。因此,《数据采集平台》在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为确保《数据采集平台》建台质量,有利于学院在评建工作中找准不足与差距,增强“迎评”工作的针对性,抓住重点难点,全力攻关,不断提升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对启动《数据采集平台》建台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本次《数据采集平台》数据采集时段为2007年9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

二、所有信息点的数据必须客观、真实,符合数据的内涵要求。佐证《数据采集平台》信息点的原始材料齐全。除《数据采集平台》及用于佐证的原始材料外,其他说明性材料需采用规范格式(有关文档的规范格式与要求另行下发)。所有上报材料均应通过电子文档与纸件两种形式同步报送,且纸件材料应加盖部门公章,并由负责人签字确认。

三、各部门要按照学院下发的《数据采集平台》任务分解及佐证材料参考目录,把本部门建台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实行严格的责任考核制。

四、评估办公室对《数据采集平台》建台工作进行全程的检查与指导,扎实做好建台工作,并定期公布建台情况。

五、各部门2007年9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期间的《数据采集平台》信息采集最后完成时间为2008年9月5日(第一批数据上报截止时间为6月15日)。

六、2008年9月中旬,学院组织院内专家对《数据采集平台》中的数据信息进行诊断、分析。

七、各部门要把启动《数据采集平台》建台工作作为制定本部门新的《迎评工作方案》的切入点,针对填写《数据采集平台》中暴露出来的各种情况和问题,按照学院评估工作方案的总体部署,对照新的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要求,逐一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破解问题的对策,在此基础上形成本部门的《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启动《数据采集平台》建台工作,是我院迎评工作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步骤,是建设“规范化、特色化、示范性高职学院”的新的起点与契机。全院上下要积极、迅速地行动起来,把“迎评”工作的重点迅速集中到创新办学理念,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书育人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来;迅速集中到办学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专业建设与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以及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上来,在2009年前,优质高效地完成“迎评促建”这一系统工程建设目标。

附件:《数据采集平台》任务分解及佐证材料参考目录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评估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六日

附件:

《数据采集平台》任务分解及佐证材料参考目录

1 基本信息

1.1

1.2 名称 联系责任人:办公室

1.3招生

材料:

1、高职申办批复文件资料;

2、专业设置及批复文件;

3、招生专业、招生计划相关文件;

4、证明在校生人数文件;

2 院校领导责任人:办公室

2.1 基本状况

2.2参与教学、联系学生

材料:

1、院领导工作简历;

2、院领导听课笔记;院领导听课情况汇总表;

3、院领导参与教学工作会议记录;

4、院领导走访学生寝室相关记载;

5、院领导走访实习点相关记载;

6、院领导参与学生社团文体活动相关记载;

7、院领导参与学生工作会议记录;

8、教师工作手册(内含教学任务书);

9、院领导参与其他有关学生工作、教学工作活动资料;

3 基本办学条件责任人:教务处、图书馆

3.1 占地、建筑面积

3.2 馆藏图书资料

3.3 学习室

3.4校园网

材料:

1、建设用地许可文件;

2、建设规划许可文件;

3、相关建筑设计文件;

5、校内实训基地一览表;

6、图书目录、期刊订阅目录等相关资料;

7、学习室分类统计表;

8、学习室、阅览室、多媒体室使用记录开放情况统计;

9、校园网设计文件;

10、教学用计算机统计表;

4实践教学条件

4.1校内实践基地责任人:各系填写、教务统筹

4.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4.3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材料:

1、校内实践基地分布图;

2、实践基地设备台帐;

3、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4、实训基地使用记录及统计表;

5、耗材及设备维护统计表及相关材料;

6、实训室管理人员统计表;

7、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

8、校外实训基地使用记录;

9、实践教学计划;

10、顶岗实习计划及实施情况记录;

11、基地发放学生实习补贴记录;

12、基地专职指导教师指派记录;

13、学院指派专职教师及管理人员记录;

14、学院向基地支付专项实习经费情况统计;

15、基地接收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16、职业技能鉴定站成立情况及鉴定内容说明;

5办学经费责任人:财务处,评估指导

5.1经费收入(万元)

5.2经费支出(万元)

材料:

1、学费收入统计;

2、财政经常性补助情况统计;

3、财政专项投入统计;

4、社会(准)捐赠情况统计;

5、贷款情况说明材料;

6、经费支出情况说明材料;

6师资队伍

6.1校内专任教师

6.2校内兼课人员

6.3校外兼职教师

6.4校外兼课教师

材料:

1、学历、学位证书;

2、专业特长证明材料;

3、一线工作经历证明材料;

4、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5、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6、教师工作手册;

责任人:各系填写,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审核责任人:教务处责任人:各系部填写,教务审核责任人:教务处

7、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认定文件;

8、双师素质证明材料;

9、培训、进修、挂职锻炼证明材料;

10、获奖证书(包括行政奖励);

11、专利(技术发明)证书或材料;

12、已批复的课题开题报告;

13、校内兼课教师教师资格证书;

14、校外兼职教师当前专业工作背景;

15、校外兼职、兼课教师受聘岗位职责;

7专业

7.1专业设置

责任人:各系统计,招生办核对 责任人:各系统计,教务处审核 责任人:各系统计,鉴定站审核 责任人:各系部统计 责任人:各系统计,教务处、评估办指导 7.2课程设置7.3 职业资格证书与技术培训7.4顶岗实习与录用7.5 产学合作

材料:

1、重点专业认定文件;

2、专业设置及批复文件;7.6 招生就业情况一览表责任人:各系部、招生就业处

3、招生专业、招生计划相关文件;

4、证明在校生人数文件;

5、学籍档案统计材料;

6、教师手册;

7、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8、教学大纲;

9、教案或讲义及实训、实习指导书;

10、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课程认定文件;

11、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证明材料;

12、课程教学设计特色描述;

13、学生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岗位技能证书、社会技术培训证书复印件;

14、学生职业资格证、岗位技能证获取率统计;学生参加社会技术培训证明材料;

15、顶岗实习协议书;

16、实习单位出具的学生顶岗实习证明材料;

17、顶岗实习补贴领取明细;

18、录用毕业生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复印件;

19、企业产学合作协议书;

20、产学合作协议执行情况证明材料;

21、招生计划批复文件;

22、学籍注册登记表;

23、毕业生统计表;

24、证明学生就业情况材料(包括:就业协议、劳动合同、专升本录取通知书、自主创业证明材料等);

25、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就业情况证明材料;

8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

8.1教学制度与运行管理责任人:教务处

责任人:教务处

责任人:学生处

责任人:招生就业处 8.2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基本情况8.3专职学生管理人员基本情况8.4专职招生就业指导人员基本情况

8.5专职督导人员基本情况责任人:督导室

8.6专职教学研究人员基本情况责任人:高教室

8.7评教情况

材料:

1、教学规章制度;

2、教学规章制度运行程序文件;

3、教学规章制度修订情况证明材料;

4、专职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指导、督导、教学研究人员简历及在编证明;

5、专职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指导、督导、教学研究人员岗位职能说明材料;

6、本岗位工作情况说明;

7、专业督导、教研人员学历、学位、职称证书;

8、督导工作记录;

9、专职教研人员在研课题情况证明材料;

10、评教计划及实施情况材料;

11、奖助学金有关文件;

12、发放清单;

9社会评价

9.1 招生情况

9.2 就业率

材料:

1、本学年及上一学年招生计划;

2、学籍档案统计材料;

3、学年毕业生汇总表;

4、9月1日、12月31日毕业生就业明细及证明材料;

5、社会(准)捐赠情况及证明材料。责任人:招生就业处 责任人:招生就业处 责任人:办公室、财务处责任人:各系部、督导室 责任人:学生处 8.8奖助学情况9.3 社会(准)捐赠情况

上一篇:暑假计划书范文下一篇:什么是军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