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的新实践、再认识

2023-03-06

教育实践活动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观照下进行的旨在促进师范生专业成长的现实活动。就活动范围说, 有校外校内之分;就活动内容说, 有教育、教学之分;就活动形式说, 有参观访问、教育调查、教师基本功训练、模拟教学、见习实习;既有个体独立的实践活动, 也有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性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目的不仅在于检验、巩固理论知识和艺术专业技能, 而重在生成和创新。而理论知识的生成和创新却又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产床”;没有二者的“结合”, 理论无从新生, 实践没有意义。二者的“结合”, 一方面有赖于教学过程的组织, 促进专业实践活动的教育化和教育理论的应用化。另一方面要十分关注师范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体察、体验、经验的审视、质疑等反思性思考, 使之不断积累实践性知识。而实践性知识正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产物, 是师范生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1 改革课程, 凸显教育实践课程的地位

1.1 调整课程结构, “四大模块”交会融通

专科层次师范学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任务就是要为基础教育培养适应、胜任课程改革需要的美术教师, 为此, 我们将课程设置为“四大模块”, 即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实践课程。

结合研究安徽省高师专科学历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计划, 我们调整了课程结构。

(1) 五年制课程模式采用2+3, 即前两年完成高中课程的学习任务, 后三年完成高师专科层次课程的学习任务。高中课程学习阶段, 美术专业重点是专业基础课程;大专阶段重点倾向与基础美术教育的结合。

(2) 提高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 约占总课时数的1 5%, 同时降低理论难度, 加强教学技法的训练, 设想学生“出口”时, 既要美术专业学历合格, 又要教师资格合格。

(3) 增设选修课 (特别是艺术专业选修课) , 使课程更加适应学生。

(4) 加强教育实践课程, 教学时间提高到1 4周, 占总课时的1 5%, 并且明确了课程标准, 建立了全程、有序、科学的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加强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 加强职业生活方式的熏陶、演练, 使学生树立职业理想, 产生职业情感, 热爱儿童, 热爱教育。

1.2 学科专业课程, 突出教育性

首先, 我们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学方法要具有示范性, 教会学生会学会教。例如, 在素描、色彩等绘画教学中, 我们根据学生的素质差异分为若干个小组, 为其提供交流、研讨的机会, 并促使其形成探究、互动的习惯。每次写生或专业课结束前, 要求学生谈个人体会, 总结自己本阶段或本次活动中的收获, 并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问题提出之后, 引起全体同学的思考, 引起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调整, 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 合力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之后还要求学生写绘画学习日记, 谈自己学习的感受, 谈自己的想法和未来目标。当学生完成绘画作业之后, 我们又开展评画活动, 学生互评, 教师参评, 鼓励推出不同观点和个性的评论。在绘画、质疑、讨论、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中, 让学生学会学习。

其次, 把教育实践活动直接引进课堂, 让学生在观摩、评价中发现教育理论知识, 运用教育理论知识, 进而学会教。主要做法是: (1) 观摩、评价成功与失败的教学案例; (2) 模拟教学; (3) 请小学特级教师上示范课, 了解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

1.3 活动课程, 苦练基本功

基本功分教师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两类:前者包括三字 (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 一话 (普通话) 、简笔画、教学挂图制作等活动;后者包括速写、素描、色彩等。各项基本功都要在第二课堂上由教师指导, 自主训练, 学期考核, 计核学分。学生掌握了基本功, 还要鼓励他们美化校园、美化教室和寝室, 为学校及其他系科设计、布置墙报、黑板报、橱窗、海报等, 锻炼其美化校园和生活环境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美术系列竞赛活动, 进一步提高运用美术服务教学、服务社会的能力。

2 教育实践活动与时俱进

教育实践活动全程化, 分三个环节进行, 即:校内实践、阶段见习、基地实习。教育实践的整体构思、布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经过“实践—体会—再实践—再体会”这样一个不断实践和反馈的过程, 使学生更加明确作为一名未来教师将过一种怎样的职业生活。

2.1 入学教育营造教师文化氛围

把新生的入校教育纳入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学校统一印发《未来教师手册》通过这一载体, 除了让师范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大学生行为规范以外, 还让他们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等法律、法规, 明确作为一名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2.2 研习新课标和新教材

安排学生第二学期研习新课标、新教材, 辅以理论教师、专业教师的指导和一线教师、专家的讲座, 帮助学生了解小学美术课的标准, 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 掌握新教材体系和主要内容。

2.3 课堂教学实习

课堂教学实习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以及绘制教学挂图、幻灯片、课外辅导、批改作业等等, 使实习生得到全面、严格的专业训练, 使其具备小学专业美术教师应有的业务知识、技能及教学能力。

关于课堂教学, 我们的做法是分阶段进行, 抓问题解决, 稳步推进。

第一阶段的主要课程内容: (1) 组织实习生听示范课 (示范教师主要由校内指导教师、实习学校同科教师担任) 、观看优秀教学录象资料: (2) 模拟教学, 试讲、试教, 听课、评课; (3) 进行微格教学培训。

第二阶段进入实地上课阶段。我们的做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地开展问题研究。如, 针对实习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障碍——心理障碍, 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站住讲台, 引起注意、调动学生。力图把实习生的注意力倾注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上去, 并与其促膝谈心, 促使其生成乐观、积极的心态, 平缓进入教学情境中去!这个问题三周后基本解决。又如, 小学生班级人数多, 课堂秩序混乱, 而实习教师又年轻、没经验, 往往上课无法进行。我们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具体做法是: (1) 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寻找内在原因; (2) 树立教师形象, 外严内温; (3) 精练课堂导入方式, 精彩课堂内容, 吸引小学生注意力,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阶段:教法研究阶段。主要课程是:研究多种教法和学法;研究教学挂图制作和教具的使用;研究教师语言表达技巧;研究板画和板书设计。同时有计划地集中听课、评课, 开展案例研究。

第四阶段:集中总结, 个体反思。集体诊断教学疾病, 个体反思教学行为、教学实践中的体察、体会、体验, 将经验升华为个体化的理论知识。

2.4 在反思中成长

一般地说, 反思是思想和行动的对话, 是理论与经历的对接。当行动的结果质疑理论, 理论的高度质疑行动的时候, “反思”便产生了。反思捕捉问题, 弥合理论和实践的断裂, 寻求问题解决, 生成个人化理论。具体地说, 教师的反思, 是对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

教师的职业生活经历、体察、体验、经验是反思的对象, 为反思提供了材料;先进的教育理论、基础教育课改精神是反思的出发点, 为反思提供了批判的武器。二者对接、交会、融通、提升, 获得了实践性知识。因此, 我们要求未来教师人人通过感悟、感想、体会式的内部语言, 外化为教后笔记、教学日记、教育故事、教学案例、教学总结、实习论文等形式, 并在同伴的评价、教师的指点, 理论的烛照之下逐渐生成教育智慧。

总之, 反思是教师对自身的职业生活经验意义的追寻和探究, 结果是, 提高了教师个体的从教能力和精神视界, 其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不断逼近教育的真实意义。恰如外国学者给出的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摘要:本文取教师专业成长的视角, 通过实地教研、剖析文献, 强调了教育实践活动在专科学历层次小学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计划中的地位, 界定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含义、内容, 介绍了教育实践活动实施的措施和具体做法, 旨在探讨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意义如何由认识体系转向实践体系;未来教师如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反思, 不断积累实践性知识, 逐渐成长为智慧型教师。

关键词:课程,美术教育,教育实践活动,反思

上一篇:尿素装置中压分解器换热管泄漏原因分析及对策下一篇:浅谈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