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各章复习题

2022-11-12

第一篇:儿科护理学各章复习题

药理学重点笔记复习各章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即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理,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 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的规律A.D.M.E. 3.药效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4.新药临床试验:分为Ⅰ期(20-30健康者)、Ⅱ期(200-300病者)、Ⅲ期(>400病者)、Ⅳ期(售后的临床监测)临床试验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1.首关效应(首过效应):某些药物口服后首次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被其中的酶代谢,使进入体循环量减少的现象

2.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局部器官的血流量;体液pH;组织亲和力;体内屏障,包括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1)血浆蛋白结合的意义:①药物与血浆蛋白的饱和性:结合达饱和后,继续增加药物剂量,可使游离药物浓度迅速增加,引起毒性反应。 ②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竞争性抑制现象:当两种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联合使用时,两个药物可能竞争与同一个蛋白结合而发生置换现象,使其中一种或两种游离药物浓度增高。使药理作用增强或引起中毒。

3.肝药酶诱导:一些药物可使肝药酶的活性增强,加速其它同时使用的药物和自身的代谢,使药理效应减弱,这类药称为肝药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苯妥英、利福平、卡马西平、乙醇、奥美拉唑、咖啡因、地塞米松、肼屈嗪等。

4.肝药酶抑制:一些药物则能抑制或减弱肝药酶活性,可使合用的药物代谢减慢,药物活性增强或出现毒性反应,这些药物称为肝药酶抑制剂。如氯霉素、异烟肼、奎尼丁、喹诺酮类药、红霉素、华法林、氟西汀、西咪替丁、别嘌醇等。

5.肝肠循环:一些药物或代谢物能从肝细胞主动地转运到胆汁中,经胆汁排泄入十二指肠,再被吸收,这种现象叫肝肠循环。

6.一室模型:用药后药物进入血循环并迅速均匀地分布到全身体液和各组织器官中,而迅速达到动态平衡。单次静脉注射后的药物 二室模型:药物在体内组织器官中的分布速率不同,药物首先进入分布容积较小的中央室(全血及血流充盈的组织,如肾、脑、心、肝等),然后较缓慢地进入分布容积较大的周边室(如血流较少,缓慢的肌肉、皮肤、脂肪等)。地西泮

7.生物利用度: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度,一般以口服吸收的百分率(%)表示。

8.表观分布容积:是指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D)与血药浓度(C)的比值。意指体内药物按血浆中同样浓度分布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并不代表真正的容积。 意义:①可计算出达到期望血浆浓度时的给药剂量;②可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程度和组织摄取程度。0.05~0.2 (L/kg body weight),说明药物主要分布于血浆内;0.2~0.7,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0.55~>10.0,主要分布于全身各部位。因此,Vd越大,药物在体内的蓄积越明显 9.半衰期: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它是临床用药间隔的依据

10.清除率:是指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升容积血液中的某药全部清除干净。用L/h或ml/min为单位表示

11.稳态血浆浓度:等量多次给药时,血药浓度曲线先呈锯齿状上升,继而趋于平稳,不会持续无限上升,在4~5个半衰期接近稳态血药浓度(坪值)。稳态血药浓度的高低与每日总量成正比。稳态血药浓度高限与低限之间的差距与每次用药量成正比。5个半衰期规则!经过5个半衰期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Css)!大约经过5个半衰期药物从体内清除!!当改变药物剂量时,仍需经过5个半衰期坟能达到新的稳态血药浓度

12.负荷剂量:凡首剂1次使血药浓度达稳态水平的治疗浓度者。称负荷剂量。 意义:使到达稳态血药浓度(Css)的时间提前。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13.不良反应:指药物在治疗量的作用下发生的对人体有害的和意想不到的反应。 ①副作用:应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反应。 ②毒性反应:在用药剂量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情况下发生的机体组织、器官以器质性损伤为主的严重不良反应。

③过敏反应:药物(有时可能是杂质)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称为过敏反应

④基因毒性:药物、化合物、放射线对基因的直接影响,可发生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 ⑤药物依赖性:,某些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在患者连续使用后能产生依赖性,表现为对该类药继续使用的欲望。分为躯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有时根据治疗目的不同而互换的现象 14.受体的特性:特异性、饱和性、高亲和性、可逆性

15.受体的向下调节:指具有络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在激动剂作用后发生细胞内吞而数目降低的现象

16.竞争性拮抗剂:指能与受体有亲和力但不产生受体激动效应的可以阻止激动剂与受体结合的药物。最大效应(Emax)不变,激动剂浓度-效应曲线平行右移 非竞争性拮抗剂:指结合到受体蛋白上与激动剂结合位点不同的部位,阻止激动剂引起受体激动的药物。最大效应(Emax)下降,也引起右移 17.量反应关系:随药物剂量变化而产生的效应变化。

效价:药物产生最大效应一半时所需的剂量或浓度(EC50),也称效价浓度,其数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效能:药物产生的最大效应,有时也称最大效能

18.质反应的量-效关系:人群中对一个给定剂量的药物产生质反应的比例。 半数有效量ED50 :引起50%效应(最大反应/阳性率)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LD50 :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 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19.耐受性:指在连续用药过程中,药物的药效逐渐减弱,需要加大剂量才能显效的现象 耐药性:在化学治疗中,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的现象

第四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传出神经按神经递质分类

①胆碱能神经 (cholinergic nerve) 所有的(交感与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所有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主要分布在汗腺*) 运动神经

②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noradrenergic nerve):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③多巴胺受体:DA受体 M受体激动症状

心血管系统:心脏:抑制,四负↓ ↓ ↓ ↓ 。

呼吸系统:支气管平滑肌:兴奋时收缩支气管↓

抑制 眼睛:瞳孔、睫状肌收缩,缩瞳↓。 消化系统

腺体:汗腺、唾液腺、胃腺、呼吸道腺分泌↑

兴奋 胃肠平滑肌:兴奋时收缩,蠕动增加↑,括约肌松弛↓

泌尿系统: 膀胱逼尿肌:兴奋时收缩,蠕动增加↑,括约肌松弛↓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基本作用和分类 1. 作用方式

1)直接作用于受体

2)影响递质合成、代谢、转运和贮存 2. 分类

拟似药 (激动药)

拮抗药

第五章 胆碱能系统激动药和阻断药

1.M胆碱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毒菌碱 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毒扁豆碱

M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 N胆碱受体激动剂:烟碱

N胆碱受体阻断剂:琥珀胆碱(除极化型肌松药);阿曲库铵、筒箭毒碱(非除极化型肌松药)

2.毛果芸香碱 Pilocarpine 作用:(+)M-R ① 眼

缩瞳:虹膜括约肌收缩

降低眼内压:缩瞳,前房角扩大,房水回流

调节痉挛: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视远模糊 ②腺体:分泌↑

③平滑肌:胃肠平滑肌兴奋,蠕动增加。支气管收缩(可诱发哮喘) 用途: ①青光眼

闭角型(压缩型)前房角间隙狭窄

开角型(开放型)巩膜静脉窦血管硬化

②虹膜炎(与扩瞳药交替):防止虹膜与晶体粘连

不良反应(吸收作用):其他M样作用(可用阿托品拮抗) 3.新斯的明

Neostigmine:机制:可逆(-)AChE,ACh↑

特点:兴奋骨骼肌强;(-)AChE;直接(+)运动终板N2-R;促运动神经末梢释放ACh;兴奋胃肠、膀胱较强;心血管、眼、腺体、支气管弱

用途:①重症肌无力②术后腹胀气和尿潴留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④非去极化型肌松药过量中毒

不良反应:过量时,恶心、呕吐、腹痛、肌肉震颤;肌无力加重(胆碱能危象) 禁用:支气管哮喘;机械性肠梗阻、尿路梗塞

4.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有机磷酸酯类 为什么有机磷中毒是危险的?

体内过程:脂溶性高,可从机体各部位吸收;分布广;水解后毒性增强,但敌百虫水解后毒性降低

中毒机制:与胆碱酯酶的酯解部位进行共价键结合;形成复合物,不易水解,ACh堆积,产生一系列症状。轻度:M为主;中度:M、N;重度:M、N、CNS ①M样作用症状(毒菌碱样症状)

瞳孔缩小,视力模糊,流涎,出汗,支气管分泌增加和支气管痉挛,引起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肺水肿、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及心动过缓。 ②N样作用症状(烟碱样症状)

肌肉震颤、抽搐、严重者出现肌无力甚至麻痹,心动过速。血压升高。 ③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兴奋转为抑制。失眠、震颤、谵妄、昏迷、呼吸抑制及循环衰竭。 防治措施:

急性中毒

碘解磷定:对于内吸磷、马拉硫磷、对硫磷解毒效果较好;对于敌百虫、敌敌畏效果较差;对乐果无效。 氯磷定不良反应少,无刺激性,可肌注 5.阿托品 Atropine:竞争性阻断M-R 药理作用

抑制腺体分泌(敏感性不同):汗、唾液>泪、呼吸道>胃壁细胞 ⑪眼:①扩瞳:括约肌松弛, 扩大肌保持原张力 ②升高眼内压:前房角变窄,阻碍房水回流

③调节麻痹:睫状肌松弛,悬韧带拉紧,晶体扁平,屈光度,视近不清。 ⑫内脏平滑肌松弛:取决于其功能状态,痉挛状态时,作用明显明显 胃肠> 输尿管、膀胱逼尿肌>胆、支 子宫平滑肌影响小

对括约肌的作用(胆道、膀胱)

⑬心脏:小剂量:HR↓,因为(-)突触前膜M1-R,ACh↑

大剂量:HR↑,传导↑,因为(-)突触后膜M2-R,解除迷走N对心脏(-) ⑭血管:小剂量:血管血压,无影响;大剂量:扩张血管(机制不明)解除小A痉挛、改善微循环

⑮CNS:治疗量(轻度兴奋);大剂量(兴奋);中毒量(过度兴奋转为抑制) 临床用途:

不良反应:口干;心悸;皮肤潮红;视力模糊;排尿困难、便秘;汗↓ →体温↑;CNS兴奋转为抑制

禁忌症:青光眼、前列腺肥大 6.东莨菪碱 Scopolamine 特点:

中枢:CNS(-),抗晕动、抗帕金森病

外周 :腺体、眼→较强;平滑肌、心血管弱

用途:①麻醉前给药②止吐、防晕动症③抗帕金森病④中药麻醉 7.山莨菪碱

Anisodamine 特点:有明显的外周抗胆碱作用 内脏平滑肌、血管→较强 CNS、腺体、眼→较弱

用途:抗感染中毒性休克;解除胃肠绞痛

8.N1胆碱受体阻断药 美卡拉明(mecamylamine) 樟磺咪酚(trimetaphan camsilate) 速效、短效;反复用药易耐受;用于术中控制性降压、高血压急症 不良反应多而严重(少用) 9.N2胆碱受体阻断药 ⑪去极化型肌松药

代表药:琥珀胆碱

Succinylcholine 机制:(+)N2-R→终板持久去极化→对Ach不应→肌松。 Ⅰ相:去极化阻断 ;Ⅱ相:脱敏感阻断

特点:初期→短暂肌束颤动,易产生耐受;抗胆碱酯酶药加强、延长其作用;治疗量无(-)神经节和释放组胺;大剂量 (+)迷走N

用途:气管插管、气管/食道镜检;全麻辅助药 不良反应:HR↓、肌痛、眼压↑、血K+↑ 过量:呼吸麻痹

遗传性胆碱酯酶缺陷者:肌松强而持久 遗传性疾病:+氟烷→恶性高热

⑫去极化型肌松药

代表药:筒箭毒碱 d-Tubocurarine

机制:竞争性(-)N2-R ,(-)终板膜去极化,肌松

部分药物:(-)突触前膜自调R,ACh释放减少,这与“强直衰减”现象有关

特点:肌松前无肌颤;吸入麻醉药、氨基苷类协同;抗胆碱酯酶药拮抗 (新斯的明解救中毒) (-)神经节、促组胺释放

用途:全麻辅助药

不良反应:HR↓,BP↓,支气管痉挛 过量:呼吸麻痹

第六章 肾上腺素神经能系统激动药和阻断药

1.肾上腺素:激动α、β受体 ⑪药理作用

①心脏兴奋:(+)β1受体,心肌收缩力HR↑传导↑心肌耗氧量↑

过量:心律失常;氟烷心肌对Ad敏感性

②血管:(+)α1受体皮肤粘膜内脏血管收缩;(+)β2受体骨骼肌血管、冠脉舒张 ③血压:小剂量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不变或下降;大剂量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上升。 ④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支气管松弛

此外,(+)α1受体粘膜血管收缩→水肿;(–)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如组胺等) ⑤胃肠道:平滑肌松弛,括约肌收缩/松弛膀胱:⑧逼尿肌松弛,三角肌与括约肌收缩 ⑥代谢:血糖、脂肪分解、组织耗O2⑦中枢:大剂量(+)CNS ⑫临床用途:①心跳骤停②过敏性休克(首选)③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 ④支气管哮喘⑤与局麻药配伍,延缓局麻药吸收⑥局部止血⑦青光眼 ⑬不良反应:心悸、头痛、不安、震颤、BP 剂量过大:脑出血、心律失常

⑭禁忌: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甲亢

2.多巴胺 Dopamine:激动α、β受体 ⑪药理作用:

①心脏:(+)β1R心力↑,CO↑,HR↑(大剂量) ②血管:小量(+)D-R肾肠系膜血管/冠脉扩张

大量(+)-R血管收缩 ③血压: 治疗量,收缩压↑/舒张压→; 大剂量,收缩压↑/舒张压↑ ④肾脏:肾血管扩张,肾血流↑ GFR↑排Na+,利尿 ⑫临床用途:治疗休克, 心衰,治疗肾衰

3.麻黄碱 Ephedrine:直接:α、β受体;间接:促NA释放

特点:作用温、慢、久;口服有效;CNS(+)易失眠;易快速耐受;受体饱和/递质耗竭 用途:①腰麻或硬膜外麻引起的低血压②鼻粘膜充血致鼻塞③支气管哮喘(预防或用于轻症) ④过敏反应的皮肤粘膜症状,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4.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激动α受体强,激动β1弱

⑪药理作用①血管:(+)α1R,血管收缩,心肌代谢产物,冠脉舒张②BP↑/↑

③心脏:(+)β1-R,心力↑HR↑传导↑ CO↑。在整体动物中:反射性(+)迷走神经HR↑ ④妊娠子宫收缩⑤大剂量:血糖↑

⑫临床用途①休克:早期急救;神经原性休克等②低血压:嗜铬细胞瘤切除后或药物中毒引起的低血压③上消化道出血(口服)

⑬不良反应①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用酚妥拉明对抗)②急性肾衰(避免长期应用) ③突然停药,易引起BP剧降(改用其他升压药物) ⑭禁忌证:高血压、AS及器质性心脏病

5.间羟胺直接:(+)α1,α2-R, (+)β1-R(弱)间接:促囊泡NA释放

特点①升压作用温和、持久(不易被MAO破坏)②快速耐受③不易引起心律失常、不易肾 ④可iM, 用作为NE代用品

6.去氧肾上腺素

特点:①(+)α1-R,高浓度 (+)β1-R②升压NA ,休克少用 ⑤开大肌收缩,扩瞳 (眼底检查)⑥收缩鼻粘膜血管,解除鼻粘膜充血

7.异丙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①心脏兴奋:(+)β1-R,心力↑,HR↑传导↑CO↑ 耗O2↑,过量心律失常 ②血管舒张:(+)β2-R,骨骼肌/肾/肠系膜血管;冠脉舒③血压:小剂量↑/↓大剂量 ↓/↓ ④支气管舒张:(+)β2-R⑤(–)组胺释放:(+)β2-R ⑥代谢:血糖↑脂肪分解(+β3-R)组织耗O2 ↑

⑫用途:①支气管哮喘(注意不良反应)②房室传导阻滞③心脏骤停 ④休克(改善微循环),注意补充有效血容量

⑬不良反应常见:心悸、头晕、潮红;过量:心律失常 ⑭禁忌:冠心病、心肌炎、甲亢

8.多巴酚丁胺:(+)β1-R,心力↑CO↑,正性肌力>>正性HR 临床用于:急性心梗、心衰短期治疗 9.受体阻断药:选择性(-)α-R 拮抗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①α1 、α2受体阻断药 短效:酚妥拉明,妥拉唑啉 长效:酚苄明

②α1 受体阻断药:哌唑嗪、多沙唑嗪、特拉唑嗪 10.酚妥拉明:α1 、α2受体阻断药 ⑪药理作用:

①扩张血管,BP↓,因为(-)α1-R,直接松弛作用 ②兴奋心脏:(-) 突触前膜α2-R,NA释放↑ ③反射性低血压机制:因为HR↑心力↑耗O2↑ ④ M样、组胺样作用

⑫用途: ①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②静滴NA外漏时急救③休克(感染/创伤/心源性)④嗜铬细胞瘤:鉴别诊断⑤心梗/心衰 ⑥其他: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症,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⑬不良反应: 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严重: 心律失常, 心绞痛;胃肠反应,诱发溃疡

11.哌唑嗪:选择性拮抗α1受体,有首剂效应(减量,睡前服用)。临床用于高血压、良性前列腺增生

12.β受体阻断药 ⑪ (-) β-R ①抑制心脏(β1)心力↓HR↓传导↓CO↓ 耗O2 ↓ ②收缩血管 (β2,反射性交感兴奋) ③降低血压

④收缩支气管 (β2) 诱发/加重哮喘

⑤代谢:脂肪分解↓ ,血糖↓肾素↓ (肾小球旁细胞1) ⑫内在拟交感活性

⑬ 膜稳定 (较大剂量,无临床意义) ⑭ 其它:降眼压(房水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减少儿茶酚胺引起的震颤

用途:①心律失常②心绞痛③高血压④充血性心衰(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⑤甲亢⑥青光眼(噻吗洛尔)

不良反应:①一般反应:恶心、呕吐、失眠等②(-)心功能:心动过缓、传阻、急性心衰 ③诱发/加重支气管哮喘④外周血管痉挛⑤停药反跳 禁忌症:①糖尿病慎用②支气管哮喘、房室传阻禁用

第七章 局部麻醉药

1.局麻药: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使用药的局部痛觉等感觉暂时丧失的药物,简称局麻药。

2.分为酯类(普鲁卡因、丁卡因等)和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药理作用:

①可逆性地阻断电压依赖性Na+通道,抑制动作电位的发生和传导

②对任何神经都有阻断作用;高浓度时也抑制平滑肌和骨骼肌的活动;

③对神经细胞膜静息电位无明显影响,主要抑制动作电位; ④吸收作用是局麻药的不良反应: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过度兴奋可转入昏迷和呼吸衰竭;心脏抑制,血压下降,可引起心血管虚脱。 3.普鲁卡因(procaine)

①亲脂性低,穿透力弱,局麻作用弱,但毒性小,但过敏反应较多 ②除不用于表面麻醉外,用于各种局麻和局部封闭,如浸润麻醉

③代谢产物中存在对氨苯甲酸(PABA),PABA可拮抗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 ④有过敏反应,用药前应做皮试 4.利多卡因(lidocaine)

①麻醉作用出现快,强而持久,穿透力强和安全范围大,无扩张血管和对组织的刺激性。 ②可用于各种局部麻醉,主要用于表面麻醉、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③毒性作用大小与用药浓度有关;

④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5.丁卡因(tetracaine)

麻醉强度较普鲁卡因强10倍,毒性大10~20倍;穿透能力强,主要用于表面麻醉,不用于浸润麻醉。

6.布比卡因(bupivacaine)特点如下: 局麻作用较利多卡因强4~5 倍,作用持续时间长,达5~10小时;

主要用于浸润麻醉(0.25%),传导麻醉(0.25%~0.5%),硬膜外麻醉(0.5%~0.75%); 一次极量200mg,一日极量400mg。 7.【局麻药的临床评价】

①避免局麻药的吸收;延长局麻作用;应用时选用最低有效浓度及合适的剂量; ②可在局麻药液中加入微量的肾上腺素,但手指、足趾及阴茎部位禁用肾上腺素。

③可采用等浓度药物分次注入更为有效,而不宜采用增加 浓度的方法来延长局麻时

间; ⑤体液pH偏高时,局麻作用增强;反之,局麻作用减弱。故浸润麻醉时不要将药液注入脓腔内;⑥详细询问病史,使用前做皮试,注意假阴性存在。

第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1.与各论有关的CNS递质及其受体 ⑪ACh-受体:分为 M 、N受体,中枢以M受体为主。M受体又分为 M1 至 M5 五个亚型,其中M1受体占M受体总数的50%~80%。

☛主要与觉醒、学习、记忆和运动调节功能有关

☛其中激动M1受体,可以兴奋CNS,毛果芸香碱可以激动M1受体,发挥抗中枢抑制和催醒作用。

☛阻断M1受体,可以抑制CNS,如哌仑西平和东莨菪碱,产生抗帕金森病作用。 ⑫GABA受体:可分为GABAA~C三型:是中枢重要的抑制性递质

☞激动GABAA受体,可产生突触后抑制作用

苯二氮卓类和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均通过GABAA产生中枢抑制作用。 ⑬NA受体:分为α

1、α

2、β受体

☛激动α受体,可以兴奋CNS,麻黄碱、苯丙胺可以促进NE释放,产生中枢兴奋作用。 ☛可卡因、丙咪嗪可以抑制NE摄取,发挥抗抑郁。 ☛利血平可以耗竭NE贮存,产生安定、抑郁作用。

☛甲基多巴、可乐定激动α2受体,产生降压、镇静效果。普萘洛尔阻断该部位的β受体,抑制中枢兴奋神经元,使外周交感神经功能减弱。 ⑬DA受体: DA受体分为 D1 至 D5 五个亚型。

☛去水吗啡激动D2受体,可以催吐和产生中枢兴奋作用;氯丙嗪阻断D2受体,发挥抗精神病、镇吐作用。

☛左旋多巴可促进脑内合成多巴胺,弥补脑内多巴胺缺乏,发挥抗帕金森病作用。 ⑭5-HT受体:

☞麦角酰乙二胺激动5-HT受体,产生欣快和幻觉,精神紊乱等中枢兴奋作用。

☞利培酮可以阻断5-HT受体,产生强大中枢抑制,已成为目前临床上抗精神病的重要一线药物。

⑮阿片受体:分为μ、κ、δ、σ等多个受体亚型。

吗啡和度冷丁激动μ阿片受体,可以发挥强大镇痛作用,并且可以治疗心源性哮喘。 纳洛酮拮抗μ阿片受体,可以解救吗啡中毒。

3.镇痛药有成瘾性和依赖性(心理和身体依赖),镇静催眠药则存在心理依赖性。

第十章 镇静催眠药

1.苯二氮卓类(BZs)根据各个药物的消除半衰期的长短可分为三类:

长效类如地西泮、氟西泮

中效类如硝西泮、艾司唑仑

短效类如三唑仑、奥沙西泮

2.正常生理性睡眠可分为如下时相: 快动眼睡眠 REMS 非快动眼睡眠NREMS:又可分为1(朦胧期或瞌睡期)、2(浅睡期)及

3、4期; 慢波睡眠(SWS): NREMS中第

3、4期的合称

REMS:对脑和智力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此期缩短易引起REMS反跳,出现焦虑不安、失眠和多梦。 SWS:有利于机体的发育和疲劳的消除。此期缩短可以消除此期发生的夜游,夜间惊恐等。 3.地西泮(安定),为BZs类的代表药物,也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镇静、催眠及抗焦虑药。

––⑪作用机制:BZs促进GABA与GABAA受体的结合而使Cl通道开放的频率增加,更多的Cl内流,使神经细胞超极化,产生突触后抑制效应。

⑫药理作用:①抗焦虑:作用选择性高,小剂量即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焦虑均有显著疗效。 ②镇静催眠:剂量增大,催眠,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持续时间,减少觉醒次数。 ☛主要延长NREMS的第2期,明显缩短SWS期,减少发生于此期的夜惊和夜游症。 ☞对REMS影响小,停药后出现反跳性REMS延长轻其依赖性和戒断症状也较轻微。 ③抗惊厥、抗癫痫:临床上可用于辅助治疗破伤风、子痫、小儿高热惊厥及药物中毒性惊厥。 静脉注射diazepam是临床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

④中枢性肌肉松驰

Diazepam有较强的肌肉松驰作用,可缓解动物的去大脑僵直,也可缓解人类大脑损伤所致的肌肉僵直。可用于麻醉前给药

⑤本药对呼吸中枢影响小,安全范围较大,较大剂量可致暂时性记忆缺失。常用作心脏电击复律、各种内窥镜检查前用药及麻醉前用药。

⑬不良反应:①最常见的是嗜睡、头昏、乏力和记忆力下降。②大剂量时偶见共济失调。 ③急性过量中毒可引起呼吸和循环功能抑制。④长期应用diazepam也可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突然停药可出现戒断症状。应避免长期服用,宜短期或间断性用药,停药应逐渐减量。 ⑤过量中度时除采用洗胃、对症治疗外,还可采用特效拮抗药氟马西尼

4.巴比妥类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抗惊厥、抗癫痫和麻醉前给药。现已不用作催眠药使用。 易产生依赖性、成瘾性。

⑪作用机制:Barbiturates药物的中枢作用主要抑制多突触反应。也与激活GABAA受体有关。

–但与BZ不同,本类药主要延长Cl通道的开放时间。还可减弱或阻断谷氨酸作用于相应的受体后去极化导致的兴奋性反应,引起中枢抑制作用。

⑫临床用途①镇静、催眠:本类药已不作镇静催眠药常规使用,这是因为久用停药可“反跳性”地显著延长REMS,引起多梦等睡眠障碍②抗惊厥:C2具有苯环者(如苯巴比妥)有较强的抗惊厥及抗癫痫作用,临床用于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③麻醉前给药及麻醉 长效及中效巴比妥类可作麻醉前给药,以消除病人手术前情绪紧张。

④C2的O被S取代,作用迅速(如硫喷妥等)的钠盐静脉注射可产生短暂的麻醉作用。 ⑬不良反应:①宿醉:服药后,次晨可出现头晕、嗜睡、精细运动不协调及定向障碍等。 驾驶员或从事高空作业人员服用本类药物后尤其应警惕后遗效应。 ②耐受性:与神经组织产生适应性和其诱导肝药酶加速自身代谢有关。

③依赖性:长期连续服用本药可使患者产生对该药的精神依赖性和躯体依赖性,终至成瘾。

④呼吸抑制:呼吸深度抑制是本类药物致死的主要原因。

⑤其他:少数人服用后可见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可致肝功能损害及肝小叶中心坏死。

中毒急救:①维持呼吸与循环功能,吸氧,行人工呼吸,甚至气管切开 ②应用中枢兴奋药(见后附中枢兴奋药):二甲弗林、多沙普仑

③为加速巴比妥类药物的排泄,可用碳酸氢钠等碱化尿液的药物,严重者可采用透析疗法。 5.水合氯醛:是氯醛的水合物,性质较氯醛稳定,口服后吸收快,催眠作用较强且确切,入睡快(约15min),持续6~8h。不缩短REMS睡眠,无宿醉后遗效应。

⑪临床应用:可用于顽固性失眠或对其他催眠药效果不佳的患者。可用于小儿高热、子痫以及破伤风等惊厥。注意安全范围较小。 口服因其具有强烈的胃粘膜刺激性,一般以10%溶液口服。直肠给药可减少刺激性。

⑫不良反应:久用可产生耐受和成瘾,戒断症状较严重,应防止滥用。

第十一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1.癫痫概念:大脑局部病灶神经元兴奋性过高,产生异常高频阵发性放电,并向周围扩布而引起的大脑功能失调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短暂的意识丧失、感觉功能或精神异常,反复发作(运动、感觉、意识、精神等)脑功能紊乱,并伴有异常脑电图。 2.癫痫发作的类型 ⑪全身性发作:①癫痫持续状态②大发作(强直阵挛性发作)③肌阵挛性发作④小发作(失神性发作)

⑫、局限性发作:①神经运动性发作② 单纯性局限性发作

3.抗癫痫药机制:抑制癫痫病灶神经元的过度放电/作用于病灶周围正常神经元,抑制异常放电的扩散。

⑪受体机制:与增强GABA介导的突触抑制作用有关: 激动GABAA受体、促进GABA介导的Cl–通道开放,开放频率增加,如BZs,开放时间延长,如Barbiturates ⑫离子通道:阻滞细胞膜离子通道,具有膜稳定作用。 阻断Na+通道:苯妥英钠;卡马西平

阻滞T型Ca2+通道:乙琥胺;氟桂利嗪;

4.苯妥英钠又称为大仑丁(Dilantin):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90%,肝药酶诱导剂

⑪作用机制:①阻断电压依赖性Na+通道:降低细胞膜的兴奋性,从而阻止癫痫病灶神经元的高频异常波向正常脑组织扩散。②阻断电压依赖性Ca2+通道,抑制Ca2+的内流有关。③高浓度时抑制神经末梢对GABA的摄取,从而增强GABA介导的突触后抑制作用。

⑫临床应用:①抗癫痫:为常用抗癫痫药,是治疗癫痫大发作、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对精神运动性发作疗效较好。②治疗神经痛:用于治疗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和坐骨神经等神经性疼痛。③抗心律失常: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⑬不良反应:①胃肠道刺激:厌食、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症状②齿龈增生,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生率约20%。③神经系统反应:与剂量有关的反应,药量中毒出现为眩晕、共济失调、精神错乱或昏迷等。④过敏反应:可发生皮疹、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⑤低钙血症和骨软化症:加速Vit. D代谢所致。⑥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抑制叶酸的吸收。

⑦其它反应:偶致畸胎,故孕妇慎用。静注过快,可致心律失常、心脏抑制 5.卡马西平:广谱抗癫痫药

①是治疗伴有精神症状的精神运动性发作首选药物,是治疗单纯局限性发作和大发作的首选药物之一。②抗抑郁作用③用于中枢性痛症(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疗效优于苯妥英。 作用机制:与Phenytoin相似

不良反应:少见。如骨髓抑制,肝损害等

6.乙琥胺:抑制T型Ca2+通道;是治疗小发作(失神性发作)的首选药。对其它类型无效。 不良反应:①胃肠道反应②致精神行为异常,诱发精神病③偶见嗜酸性粒细胞缺乏症或粒细胞缺乏症,甚至再障。

7.地西泮、苯巴比妥:作用于GABA受体 ☛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

☞静注时需防止给药速度过快所引起的呼吸抑制

8.丙戊酸钠:为广谱抗癫痫药,是治疗大发作合并小发作的首选药物,对其他药物无效的各类癫痫仍可能奏效。有肝功能损害,儿童慎用 9.抗癫痫药的合理应用:合理选择药物和剂量 ☞单纯型癫痫一般选用一种安全有效药物,从小剂量开始,逐量增加至获得理想疗效而较少不良反应的有效剂量。复杂性常需联合用药。 合理疗程:

☛治疗过程中不宜随便更换药物,必要时采用过渡用药方法,即在原药的基础上加用新药,待新药发挥疗效后再逐渐停用原药。症状完全控制后,还要维持治疗2~3年再逐渐停药,以防复发。

10.惊厥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而引起的全身骨骼肌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常见于高热、破伤风、子痫和中枢兴奋药中毒等引起的惊厥。 11.苯二氮卓类:地西泮;苯巴比妥;硫酸镁;水合氯醛

12.硫酸镁:给药途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药理效应。口服有泻下和利胆作用,注射给药具有抗惊厥和降压作用。当Mg2+过量中毒时可用Ca2+来解救。

☞主要用于治疗子痫、破伤风等惊厥,也用于高血压危象的救治。 ☛常以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

第十二章 精神障碍治疗药

1.氯丙嗪:目前认为氯丙嗪等吩噻嗪类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D2受体而发挥疗效的。由于该药对这两个通路和黑质-纹状体通路、结节漏斗通路的D2受体的亲和力几无差异,因此,在长期应用氯丙嗪的患者中,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及对内分泌某些功能的影响较大。氯丙嗪也能阻断肾上腺素α受体和M胆碱受体,因此其药理作用广泛,也是其长期应用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基础。 ⑪药理作用:

①抗精神病作用:抑制CNS。

②镇吐作用:阻断了延脑第四脑室底部的催吐化学感受区的DA2受体,具有较强镇吐作用。 剂量加大可以直接抑制呕吐中枢。③抑制位于延脑与催吐化学感受区旁的呃逆的中枢调节部位,可治疗顽固性呃逆。☛氯丙嗪不能对抗前庭刺激引起的呕吐。

③对体温调节的作用: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不但降低发热机体的体温,也能降低正常体温。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 ④氯丙嗪能阻断α-受体和M-受体:阻断α-受体可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故氯丙嗪过量中毒不宜用肾上腺素升压;阻断M-受体作用较弱,可引起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⑤结节-漏斗系统中的D2-受体激动可促使下丘脑分泌多种激素:如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ACTH、黄体生成素释放因子等。氯丙嗪阻断该通路中的D2-受体,增加催乳素的分泌,抑制糖皮质激素、促性腺素分泌。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可试用于巨人症。 ⑫临床用途

☞精神分裂症:用于治疗具有幻觉、妄想、思维、行为障碍(如紧张症、刻板症等)的各种精神病,特别是急性发作和具有明显阳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病人。 ☛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低温麻醉与人工冬眠:人工冬眠Ⅰ号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加入0.9%NS或5%GS中静滴。临床应用于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高热惊厥、中枢性高热及甲状腺危象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⑬不良反应: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药源性帕金森样综合征;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

以上3个可以为DA-R被阻断,而引起ACh能神经功能亢进所致,可用苯海索防治 迟发性运动障碍:为长期阻断DA-R导致DA-R上调所引起 ☛常见不良反应 M受体阻断症状:视力模糊、口干、便秘、排尿困难、眼压升高等。 α-受体阻断症状:体位性BP↓反射性心率

☛药源性精神异常:氯丙嗪本身可致精神异常,如意识障碍、躁动、抑郁等。 ☛惊厥与癫痫:少数病人用药过程中出现局部或全身抽搐,应慎用,必要时加用抗癫痫药物。 ☛过敏反应:常见症状有皮疹、接触性皮炎。也可出现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反应

☛体位性低血压,ECG异常,心律失常。泌乳。

⑭急性中毒:一次吞服大剂量氯丙嗪后,可致急性中毒,患者出现昏睡、休克、心肌损害,此时应立即给予排毒及维持血压、呼吸功能等对症治疗。

2.氯氮平:第一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疗效与氯丙嗪相似,对其他药无效者亦有效。锥体外系症状轻。缺点:可引起粒细胞↓,不是首选药

3.奥氮平;特点:对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不良反应较多见。

4.舒必利:疗效好,对情绪低落、有抑郁症状者亦有效。 不良反应少,锥体外系反应轻 5.五氟利多:疗效好。长效:q.w。

6.利培酮: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阻断5-HT和D2受体。 ☛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以及阴性症状均有效。适于治疗首发急性病人和慢性病人。该药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继发性抑郁亦具治疗作用。

☛锥体外系反应轻。一线药;无明显镇静作用。但锥体外系症状常见。 ☞适应症: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常用于慢性患者。

7.抗躁狂症药:主要用于治疗躁狂症,上述抗精神病药物也经常用来治疗躁狂症,此外一些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抗躁狂也有效。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是碳酸锂

☞躁狂抑郁症是一种以双相情感病态变化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 表现:躁狂或抑郁反复/交替发作

☛发病机理:均有脑组织5-HT↓。脑NA↑:躁狂——情绪高涨,联想敏捷,活动增多。 脑NA↓:抑郁。

⑪锂盐主要用于抗躁狂,对抑郁症也有效,故有情绪稳定药之称 长期重复使用锂盐可以减少躁狂复发,预防抑郁复发也有效,但对抑郁的作用不如躁狂明显 8.常用抗抑郁药

三环类(NE、5-HT再摄取抑制药):米帕明(即丙米嗪),阿米替林,多塞平(多虑平) NE再摄取抑制药:马普替林

5-HT再摄取抑制药: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

第十三章 镇痛药

1.吗啡:激动初级感觉传入神经的突触前膜的阿片受体,主要是μ阿片受体 ⑪药理作用:①中枢神经系统镇痛作用:皮下注射治疗各种疼痛。对慢性钝痛优于急性锐痛。 镇痛时意识清楚。②镇静、致欣快作用:致精神依赖性。

③抑制呼吸:激动呼吸中枢的阿片受体,抑制脑桥呼吸中枢减慢呼吸频率,减小潮气量; 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呼吸抑制是morphine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④镇咳:激动孤束核的阿片受体,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减轻咳嗽反射。

⑤缩瞳:兴奋中脑盖前核的阿片受体,针尖样瞳孔(中毒表现)。⑥催吐:兴奋延髓脑干极后区催吐化学感受区的阿片受体。⑦抑制促性腺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的释放而致血中LH、FSH和ACTH水平降低。促进催乳素和促生长激素释放⑧便秘 ⑨抑制胆汁、胰液和肠液的分泌,兴奋胆道奥狄括约肌,引起胆绞痛

⑩体位性低血压:促进组胺释放,扩张血管,外周阻力↓,抑制压力感受器反射。 颅内压增高:抑制呼吸,CO2 积蓄,继发性引起脑血管扩张,导致颅内压升高 ⑪抑制免疫⑫排尿困难、尿潴留:抑制膀胱排空反射;膀胱外括约肌张力↑⑬诱发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平滑肌兴奋性↑。

⑭降低分娩子宫张力,产程延长 ⑫临床应用

①镇痛 :用于各种原因的疼痛,特别是对其他镇痛药无效的疼痛

胆绞痛和肾绞痛:应加用M受体阻断药如阿托品

②心肌梗死性心前区剧痛 ——

镇静和扩血管

③心源性哮喘

—— 急性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困难。需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综合治疗。吗啡的作用在于:镇静和欣快,减轻病人的烦躁和恐惧;抑制中枢对CO2敏感性,呼吸由浅快变深慢 ;释放组织胺,扩张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④止咳: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均有效。但因成瘾性强,一般不用。必要时,可以用Codeine治疗干咳无痰的病人。

⑤止泻:Morphine可减轻急慢性腹泻的症状。

不良反应:治疗量时,引起恶心、呕吐、呼吸抑制、

嗜睡、眩晕、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体位性低血压和免疫抑制等,连续多次给药机体易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 ⑬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安全性简评。下列情况禁用

疼痛原因未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产妇、哺乳妇止痛;颅内压增高;肝功能严重减退 失血致血循环不良

⑮耐受性即药物反复使用后,机体对药物反应强度递减。表现为使用剂量逐渐增大和用药间隔时间缩短。可能原因:受体下调

⑯戒断症状:停药后出现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造成很大痛苦,甚至意识丧失 ⑰急性中毒原因:用量过大

表现:昏迷、针尖样瞳孔、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紫绀、少尿、体温下降,甚至呼吸麻痹。

抢救:人工呼吸,给氧。

呼吸抑制:用纳洛酮(naloxone)治疗,加人工呼吸。

2.哌替啶 :药理作用与morphine基本类似,激动阿片μ受体而发挥镇痛、镇静、抑制呼吸、扩张血管和抑制免疫作用,但其效价强度仅为morphine的1/10,对胃肠道平滑肌,其作用持续时间短,不引起便秘,也无止泻作用,不延缓产程。

⑫临床应用①镇痛:用于各种剧痛。②心源性哮喘 ③麻醉前给药和人工冬眠

3.芬太尼 :镇痛作用强,效价强度为吗啡的80倍。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也可引起呼吸抑制、欣快和成瘾性。临床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痛。与氟哌利多合用作为神经松弛镇痛,完成某些小手术或医疗检查等。

4.美沙酮:本药的成瘾性产生较慢,程度较轻,戒断症状也轻临床可用于各种剧痛,亦用于morphine和heroin的脱毒治疗

5.喷他佐辛(Pentazocine,镇痛新):本品为κ受体激动药和μ受体拮抗药和部分激动剂。仅左旋体有效,临床应用消旋体。镇痛效果比吗啡低,呼吸抑制弱。大剂量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本药无明显欣快感和成瘾性,但对吗啡成瘾者本药有催瘾作用。临床用于慢性疼痛病人,为非限制性镇痛药。 6.纳洛酮 naloxone 纳曲酮对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者有催瘾作用;能快速对抗阿片类药物过量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等;诱发戒断症状,用于阿片类成瘾者的鉴别诊断。试用于休克、中风、乙醇中毒、脊髓和脑创伤;试用于阿片类成瘾戒毒后复吸的治疗

第十四章 治疗神经退性疾病的药物

1.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指一组由慢性、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组织退行性变性而产生的疾病的总称。主要疾病包括:帕金森病( PD)阿尔茨海默病( AD)亨廷顿病(H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等。

2.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锥体外系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典型临床症状:静止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受损;重患者伴有记忆障碍和痴呆症状;晚期往往全身僵硬,不能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PD患者,黑质病变→DA合成减少→纹状体内DA含量降低→造成黑质—纹状体通路DA能神经功能减弱→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因而导致PD的肌张力增高等症状。该学说通过应用胆碱能受体阻断药及补充脑内DA治疗PD获效得到证实。

2.左旋多巴与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合用(卡比多巴、苄丝肼):可减少L-dopa在外周组织的脱羧作用,使较多的L-dopa到达黑质-纹状体而发挥作用,提高L-dopa的疗效;减少L-dopa用量;明显减轻或防止L-dopa的毒副作用;治疗开始时能缩短达到疗效的时间

3.左旋多巴的特点:起效慢,用药2~3周后才出现症状、体征的改善,1~6个月后才获得最大疗效;对轻症及年轻患者疗效较好,而对重症及老年者患者效果较差。

首先改善运动障碍和肌肉强直;然后改善震颤;对步态不协调,面部无表情和流涎者也有效,但对痴呆症状不易改善;对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无效,因吩噻嗪类药物阻断中枢DA受体,使DA无法发挥作用。长期应用有“开-关”现象(on-off phenomena):即病人表现正常(开),而后又出现PD症状(关),两种现象可交替出现。

✄与药物相互作用:①维生素B6是多巴脱羧酶的辅酶→可增强外周组织脱羧酶的活性→使DA生成增多,副作用加重。②抗精神病药→阻断DA受体③利血平→耗竭中枢DA 都可产生类似震颤麻痹的症状→致药源性PD→不宜合用。

4.中枢抗胆碱药:对由于副作用或禁忌症不能耐受L-dopa以及L-dopa治疗无效的患者仍然非常有效。与L-dopa合用,可增强疗效。对抗精神病药引起的PD也有效。 苯海索(Benzhexol)又称安坦(artane) 口服易从胃肠道吸收。减弱黑质—纹状体通路中ACh的作用抗震颤效果好,可改善运动障碍和肌肉强直。对僵直及运动迟缓的疗效较差

5.金刚烷胺 Amantadine:促多巴胺释放药、促进L-Dopa进行进入大脑、减少DA的再摄取 溴隐亭

Bromocriptine: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 培高利特

Pergolide:多巴胺(D

1、D2)受体激动剂

6.阿尔茨海默症:目前人们认为AD的主要原因是胆碱能不足,因而胆碱能激动剂是目前的主要治疗药物。

7.AChE抑制剂他克林:是第一代可逆性中枢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是目前治疗AD最有效的药物之一。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降低

8.多奈哌齐:可逆性AChE抑制剂,易透过BBB。一般用药6W后,可明显改善症状。

9.加兰他敏:有较高的选择性,对中枢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比外周的强,目前在许多国家被推荐为治疗AD的首选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AD, 10.M受体激动药:占诺美林

第十五章 其他具有中枢作用的药物 主要兴奋大脑皮层:哌甲酯

主要兴奋延髓呼吸中枢的药物:尼可刹米、二甲弗林、洛贝林、贝美格、多沙普仑 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吡拉西坦、甲氯芬酯、胞磷胆碱、醋骨胺、吡硫醇、托莫西汀

第十六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1.利尿药分类:

①高效利尿剂: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的Na+-K+-2Cl-的同向转运系统 代表药物:呋噻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

②中效利尿药:抑制远曲小管Na+-Cl-同向转运系统,抑制NaCl的重吸收 代表药物:氢氯噻嗪、氢氟噻嗪、苄氟噻嗪、环戊噻嗪

③低效利尿药:⑪留钾利尿药:远曲小管及集合管肾上皮细胞,腔侧的离子通道或醛固酮受体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可预防低血钾。本类药品的不良反应少 代表药物:氨苯喋啶、阿米洛利、螺内酯

⑫碳酸酐酶抑制剂作用机理:抑制肾小管近曲小管的Na+-H+反向转运系统,作用弱,且不良反应多,目前已较少用作为利尿药。而主要用于开角型青光眼,急性青光眼或闭角型青光眼术前准备

代表药:乙酰唑胺

③渗透性利尿(脱水剂)本类药物的特点:易透过肾小球滤膜;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在体内不代谢;不易从血液向组织中转运 代表药物: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 2.呋塞米

临床应用:①严重水肿:急性肺水肿、脑水肿②高钙血症③高血钾症④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⑤高血压危象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①水和电解质紊乱: 低镁血症、低钾血症、低血钠②耳毒性③高尿酸血症 3. 氢氯噻嗪:温和而持久。临床应用:水肿;高血压;尿崩(抗利尿作用) 不良反应:水电解质紊乱,长期应用可致低血K+; 高血钙(减少尿Ca2+排出) 高尿酸血症、高血糖、促进动脉硬化,过敏反应。

第十七章 抗高血压药

1.分类

⑪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②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T1(氯沙坦、替米沙坦、缬沙坦);③肾素抑制剂(瑞米吉仑)

⑫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⑬交感神经抑制剂:①中枢性降压药(甲基多巴、可乐定)②神经节阻断剂(樟磺咪芬)

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剂(利血平)④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⑤α受体阻断剂(哌唑嗪)⑥α及β受体阻断剂(拉贝洛尔、卡维地洛) ⑭利尿药:①噻嗪类利尿药(氢氯噻嗪)②袢利尿药(呋塞米、依他尼酸) ③保钾利尿药(螺内酯、氨苯蝶啶) ⑮血管扩张药(肼屈嗪、硝普钠)

2.ACEI:①降压稳定、可靠;②不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③不影响电解质和脂质代谢,并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④保护肾脏,减轻肾小球损伤⑮防止和逆转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重构,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⑫降压机制:①↓血浆ACE,↓ AngⅡ而↓外周阻力。②抗心肌重构,预防与逆转心肌肥厚: ③↓血管中AngⅡ,防止VSM(血管平滑肌)增生和血管重构,改善动脉顺应性。④↓肾组织中AngⅡ,↓醛固酮分泌,↓血容量。⑤↓缓激肽降解,促扩血管物质生成(NO和PGI2)。 ⑬临床应用:各型高血压;尤其适用于伴CHF、AMI、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 ⑭不良反应:咳嗽(5%~20%)、低血压(2%)、 高血钾、血管神经性水肿、肾功能损害等。孕妇、肾动脉狭窄者禁用。 3.AT1受体阻断药:①选择性阻断AT1,阻止不同代谢途径生成的AngⅡ与AT1结合,抑制AngⅡ对血管的作用。②↓血管阻力,↓血容量,↓血管肥厚,改善血管反应性。 临床应用:作用强,不良反应少。可用于各型高血压

4.β受体阻断药:阻断心脏β1-R,心肌收缩力↓,CO↓;阻断肾小球旁细胞β1-R,↓肾素释放,↓RAS活性;阻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突触前膜β2-R,↓NA释放;阻断中枢β-R

抑制外周交感活性;促进PGI2合成

⑫治疗各型高血压:对伴有高心排出量及高肾素活性者、伴CHF、AMI、心绞痛者疗效较好。 ⑬不良反应:可↑TG,↓ HDL-C。可降低糖耐量。但最近认为在治疗量下对血脂、血糖的影响不大。;伴有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者,宜用卡维地洛

5.钙拮抗药:降压确切,并可逆转左室肥厚。硝苯地平可反射性兴奋交感,↑心率,不宜用于伴心肌缺血者。

⑪降压机理:选择性阻滞电压门控性钙通道, ↓Ca2+内流,松驰VSM。 ⑫临床应用各型高血压。尤适用于伴心绞痛、糖尿病者。

6.α1受体阻断药:选择性阻断α1受体,舒张A、V,↓外周阻力;降压时不加快心率。改善血脂:↓TG、TC、LDL-C、VLDL- C,↑HDL-C。部分病人可致“首剂效应”。 ☞临床应用:中度高血压并发肾功不良者。

7.利舍平(利血平,reserpine)作用机制与耗竭神经递质有关,作用特点缓慢、持久、温和 不良反应多见,极少单独应用。诱发溃疡抑郁症 8.根据高血压程度选药

一线降压药(ABCD):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ACEI、AT1-R拮抗剂;钙拮抗药

轻、中度高血压初始用单药治疗,效果不好时,可二联用药。如:合用利尿药;ACEI + CCBs; β受体阻断药 + CCBs。长效优于短效,降压持续、平稳可保护靶器官。

☞根据合并症选药

宜用:①合并窦速,50岁以下者,宜用β-R阻断剂②合并CHF,宜用氢氯噻嗪,ACEI ③合并肾功能不良者,宜用ACEI,硝苯地平④合并消化性溃疡者、宜用可乐定

禁用:①合并消化性溃疡者、伴精神抑郁者,禁用利血平②合并支气管哮喘不宜用β-R阻断剂③合并糖尿病、高血脂者、痛风者,不宜用噻嗪类 ④老年高血压避免使用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

第十八章 抗心绞痛药

1.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 扩张血管,①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静脉→回心血量↓→前负荷↓→心室容积↓→射血时间缩短;扩张动脉→外周阻力↓→后负荷↓→心射血阻力↓

*扩张动脉,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引起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增强,心肌耗氧量增加,部分抵消其有益作用。

②改变冠脉血液分布,增加缺血区血液灌注:选择性扩张较大的心外膜输送血管,促进侧支循环开放,迫使血流顺压力差从输送血管经侧支循环进入缺血区,改善缺血区血流量 ⑫临床应用: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等。连续用易产生耐受性

2.β受体阻断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脏β1受体而发挥心绞痛作用,与硝酸酯类合用好 用于预防心绞痛(除变异型心绞痛外),诱发支气管哮喘、停药反跳

3.钙通道阻断剂: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电压依赖性L型钙通道,减少Ca+内流。 降低细胞内游离的Ca+浓度而发挥抗心绞痛作用。 药理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舒张冠状动脉。改善缺血区的血流量;保护缺血心肌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各种心绞痛,是变异型心绞痛的的首选药,特别是硝苯地平

第十九章 抗充血性心力衰竭

1.治疗CHF药物的分类:①强心苷类:地高辛、洋地黄等②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 卡托普利等③利尿药与血管扩张药:噻嗪类、硝普钠肼屈嗪等④β-受体阻断药 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⑤其他治疗CHF药: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氨力农、米力农;钙增敏剂:匹莫苯 钙通道阻滞药:氨氯地平;β-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

2.强心苷的药理作用①正性肌力作用:强心甙对心肌有选择性的直接收缩作用,加强正常心肌或衰竭心肌的收缩力。使心衰心肌的收缩更敏捷,收缩期缩短,舒张期延长,利于心肌充分松弛及静脉回流。心博出量、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明显减少。 对正常心脏的心输出量反而减少,心肌耗氧量反而增加。 ②负性频率作用

间接作用:是正性肌力作用的结果。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 直接作用:是强心苷的毒性作用,是抑制心肌传导系统的结果。 ③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传导

临床应用:①充血性心力衰竭②某些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常与抗心律失常药合用;心房扑动,多在其他疗法无效时才用。

☞中毒的先兆:出现一定次数的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60次/分)及视觉异常 中毒治疗:强心苷过量导致各种心律失常

①快速型心律失常:应及时补钾。轻度时,可口服氯化钾3~6g/日,分3~4次服,必要时可用氯化钾1.5~3.0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1ml/min)。对肾功能不全、高血钾症及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者不宜用钾盐。

②重症快速型心律失常(频发的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二联律等),宜用苯妥英钠 ③严重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用利多卡因治疗 ④传导阻滞或窦性心动过缓宜用阿托品治疗。

地高辛特异抗体Fab片段可有效地抢救危及生命的地高辛中毒。

3.β受体阻断剂(拉贝洛尔、卡维洛尔、比索洛尔):①拮抗CHF时过高的交感神经活性(HR↓、心肌收缩力↓、肾素分泌↓、 ↓RAS)②上调β受体,增加心肌对激动剂的敏感性 ③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慢心率,延长冠脉舒张期的灌注时间。④carvedilol兼有阻断α受体、抗生长及抗氧自由基等作用,长期应用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

1.后去极:在0相去极化以后发生的去极,易引起期前兴奋。触发活动 早后去极:4相之前,Ca2+内流↑,防治方法抑Ca2+内流

迟后去极:4相 之后,Ca2+内流↑和Na+短暂内流,防治方法抑Ca2+、Na+内流

后去极特点:频率快、振幅较小、振荡性波动,膜电位不稳定,易致异常冲动发放:触发活2.动冲动传导异常:①单向传导阻滞:心肌某一部分不应期异常延长,使与邻近细胞不应期不一致,或由病变引起传导递减。②折返激动:冲动经传导通路折回原处而反复运行,引起心律失常。单次折返:期前收缩→早博。连续折返:心动过速,扑动或颤动。 3.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理:降低自律性;减少后去极与触发活动;消除折返 4.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Ⅰ类(Na+通道阻滞剂):ⅠA类奎尼丁;ⅠB类利多卡因;ⅠC类普罗帕酮 Ⅱ类(β-受体阻滞药):心得安(普萘洛尔) Ⅲ类(延长动作时程药):胺碘酮

Ⅳ类(Ca2+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异博定)、地尔硫卓

5.奎尼丁:金鸡钠反应(耳聋耳鸣、视力模糊、头痛,头晕、腹泻、恶心等),心脏毒性 6.利多卡因:⑪降低自律性↓4相坡度,↓浦氏纤维自律性

⑫改善传导性:①细胞外K+低时促K+外流致超极化→加快传导→消除折返②心肌梗死区能减慢传导→消除折返③高浓度时或细胞外高K+减慢传导⑬ERP相对延长

临床应用:室性心律失常.(房性无效)急性心肌梗塞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苯妥英钠:与强心苷竞争Na+-K+ATP酶,使强心苷从酶中脱下,恢复酶的活性,抑制强心苷中毒所致的迟后除极及触发活动(强心苷中毒所致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肝药酶诱导剂,加速强心苷的代谢。

应用:用于强心苷类药物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也可用于麻醉、心脏病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 7.普萘洛尔(窦性心动过速首选) 8.胺碘酮作用特点:慢效、长效、广谱

不良反应:①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发生率约9%,因含碘过多(37.2%)之故;碘过敏 ②角膜黄色斑:不影响视力,停药可恢复③肝脏损害,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严重

心律失常或加重心功能不全;iv时较易出现

9.维拉帕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也适用于兼有心绞痛,高血压的患者,↓房颤、房扑患者心室率

第二十一章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

1.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喝酒等

2.他汀类调血脂药:竞争性抑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活性,使甲羟戊酸形成障碍,阻止肝脏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而代偿性地增加了LDL受体的合成。使血浆中大量的LDL被摄取,经LDL受体途径代谢为胆汁酸排出体外,降低LDL水平 不良反应有:横纹肌溶解、肝炎、血管神经性水肿 代表药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

3.胆汁酸结合树脂药:与胆汁酸结合抑制胆汁酸的再吸收。代表药有考来烯胺

4.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抑制NPC1L1转运蛋白活性,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代表药有依折麦布 5.其他的药有:非诺贝特、烟酸、普罗布考

第二十二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环氧酶(COX)为前列腺素合成酶,主要有如下主要亚型

①COX-1:结构型,主要存在于血管、胃、肾等组织中,参与血管舒缩、血小板聚集、胃粘膜血流、胃粘液分泌及肾功能等的调节;

②COX-2:诱导型,各种理化和生物致病因子可以诱导COX2表达,增加PGs合成。

☞NSAIDs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与抑制COX-2有关;抗血栓作用及多数不良反应则可能与抑制COX-1有关。选择性COX-2抑制药的研制提高了NSAIDs对胃的安全性。

2.NSAIDs的作用机制:⑪解热作用:降低发热者体温,对正常人无影响;仅影响散热过程,不影响产热过程。机理: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环加氧酶(前列腺素合成酶,COX-2)活性,从而抑制该部位前列腺素(PGs)的合成。使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定点恢复正常。

⑫镇痛作用:为非麻醉性(非成瘾性)镇痛药,无欣快感、耐受性、呼吸抑制。镇痛强度弱于哌替啶,对慢性钝痛有效,对创伤性剧痛、内脏绞痛无效。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镇痛机制是抑制局部PG合成,减轻PG致痛作用,且降低痛觉感觉器对缓激肽致痛作用的敏感性。

⑬抗炎作用:PG既是致痛物质,又是致炎物质,这类药物通过抑制COX-2的诱导,进而抑制PG合成达到抗炎作用。苯胺类药物无抗炎作用 ⑭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小剂量阿斯匹林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COX,减少血栓素 A2(TXA2)形成,从而抑制血栓形成。注意:大剂量时,则抑制血管壁的PGI2,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非选择性COX抑制药①水杨酸类:阿司匹林②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③吲哚基和茚基乙酸类:吲哚美辛④芳基酸类:双氯芬酸 、布洛芬⑤烯醇类:吡罗昔康⑥吡唑酮类:保泰松、安乃近(氨基比林)⑦烷酮类:萘丁美酮

☞选择性COX2抑制药:①吲哚基乙酸:依托度酸②烯醇酸类:美洛昔康

③二芳基吡唑类:塞来昔布④二芳基呋喃酮类:罗非昔布⑤磺酰苯胺类:尼美舒利

3.阿司匹林:①解热镇痛:对轻、中度体表疼痛,尤其是炎症性疼痛有明显疗效。临床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偏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和痛经等。②抗炎抗风湿:大剂量(3-4g/d)有明显消炎抗风湿,使急性风湿热患者退热,关节红、肿、痛缓解,血沉下降,主观感觉良好。③抗血栓形成:低浓度Aspirin不可逆地抑制了COX-1的活性,干扰了TXA2的生物合成,影响了血小板聚集,并防止血栓的形成,达到抗凝作用。因此小剂量(75mg-150mg/d)Aspirin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硬化性疾病。

☞实验证明,血小板的COX-1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大于血管壁内的COX-1,故在小剂量时主要是抑制血小板中的COX-1,使TXA2合成减少。大剂量时同时也抑制了血管内皮细胞合成PGI2,而PGI2可以抑制TXA2的合成,从而导致了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 ☞小量(<1g)呈一级消除动力学特征,而大量则呈零级动力学特征

☞不良反应:①胃肠道反应:抑制COX-1和PGs合成,降低胃黏膜的保护功能;出现恶心、呕吐、胃溃疡等;饭后服用本药可减轻胃肠道反应。②过敏反应:出现荨麻疹等过敏反应。罕见过敏性休克和“aspirin哮喘”。③哮喘的发生与抑制了COX及PGE合成有关。

④凝血障碍:本药大量、长期使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使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可抑制肝脏合成凝血酶原。Vitk可预防。⑤水杨酸反应:过量时出现的中毒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视听力障碍等综合症。应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加快本药从尿中排出。 ⑥瑞夷(Reye)综合征: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有发生Reye综合症危险,表现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虽少见,但可致死,宜用对乙酰氨基酚代替。 ⑦肾脏:老人及肾功障碍者易致肾损害。

☞药物相互作用:Aspirin与香豆素类抗凝药、磺酰脲类降糖药、氯丙嗪等合用,因发生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置换作用,能增强上述药物的作用;Aspirin与呋噻米合用,因竞争肾小管分泌系统而使水杨酸排泄减少造成蓄积中毒;

4.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解热镇痛作用与aspirin相当,几乎无抗炎作用。

临床仅用于解热镇痛。无明显胃肠刺激作用,对不宜使用aspirin的头痛、发热患者,适用本药。临床用于感冒发热、关节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等。少量药物经肝脏微粒体代谢后产生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的对乙酰亚胺醌(对乙酰苯醌亚胺)

5.吲哚美辛:别名消炎痛,强大非选择性COX抑制剂,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强大。

目前临床主要用于抗炎和镇痛,如关节炎、腱鞘炎、强直性脊椎炎等。对痛经也有较好疗效 6.丙酸类衍生物是应用较广的NSAIDs。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ibuprofen)

萘普生、酮布芬等。抗炎作用突出,胃肠反应发生率低。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等,也可用于痛经的治疗。

7.罗非昔布 临床上用于治疗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也可用于痛经、偏头痛等 但近发现有明显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出现,故该药于2004年已从美国市场中撤出。 7.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简称抗风湿药。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有:NSAIDs、糖皮质激素和DMARDS。来氟米特和生物类DMARDS 8.抗痛风药:秋水仙碱、丙磺舒、别嘌醇、苯溴马隆

第二十四章 组胺受体阻断剂

1.组胺Ⅰ型 ( H1 )受体:存在于皮肤、眼睛、血管、肺组织,可引起这些组织器官的生理或病理变化;组胺Ⅱ型 ( H2 )受体:存在于胃,可引起胃功能的变化(胃酸的分泌等)。 2.H1受体阻断药作用:能选择性地对抗组胺兴奋H1受体所致的血管扩张及平滑肌痉挛等作用。第一代有中枢抑制性。抗胆碱作用。临床应用:用于皮肤、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接触性皮炎、变应性鼻炎。晕动病和呕吐、镇静催眠。吸收良好,在给药后30分钟显效。常用药物

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氯苯那敏)、氯雷他定、阿斯咪唑(息斯敏)、西替利嗪等。

3.H2受体阻断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卓-艾综合征, 应激或药物引起的糜烂性胃炎等。不良反应有抗雄激素样作用,如男性阳萎、乳房肿大。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广,较新的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

第二十六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重点:糖皮质激素的三多(作用多、应用多、不良反应多)。 【药理作用】

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1)糖代谢:升高血糖,升糖的机制是:①促进糖原异生,②减慢葡萄糖分解为CO2的氧化过程, ③减少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2)蛋白质代谢:加速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合成,引起负氮平衡—蛋白质分解大于合成

(3)脂肪代谢:大剂量长期使用可增高血浆胆固醇,促使皮下脂肪分解,形成向心性肥胖。

(4)核酸代谢:影响敏感组织中的核酸代谢。

(5)水和电解质代谢:有一定盐皮质激素样保钠排钾作用,但较弱。长期用药将造成骨质脱钙。

2.允许作用 糖皮质激素对有些组织细胞虽无直接活性,但可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称为允许作用。

3.抗炎作用——具有“抗炎激素”之称——被动的、消极的。

(1)凡炎皆抗:抗炎强大、非特异性,能抑制多种原因如物理性、化学性、免疫性及病原生物性等所引起的炎症反应。

(2)对炎症不同阶段均有抑制作用:①炎症初期:能增高血管的紧张性、减轻充血、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同时抑制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减少各种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渗出、水肿,从而改善红、肿、热、痛等症状。②炎症后期: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黏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减轻后遗症。

(3)抗炎实质:抗炎不抗菌,抗炎不抗因,治标不治本。提高机体对炎症的反应性,但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机能。 4.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

(1)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干扰淋巴组织在抗原作用下的分裂和增殖,阻断致敏T淋巴细胞所诱发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聚集等,从而抑制组织器官的移植排异反应和皮肤迟发性过敏反应。 (2)抗过敏作用:在免疫过程中,由于抗原一抗体反应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而释放组胺、5一羟色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缓激肽等。从而引起一系列过敏性反应症状。糖皮质激素被认为能减少上述过敏介质的产生,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因而减轻过敏症状。

5.抗休克作用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抗休克作用,常用于严重休克,特别是感染中毒性休克的治疗。

6.其他作用

(1)退热作用:用于严重的中毒性感染,常具有迅速而良好的退热作用——不要把激素理解为单纯的解热药。

(2)血液与造血系统——一少五多 糖皮质激素能刺激骨髓造血机能。 ●淋巴细胞减少;

●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增多,促使中性粒细胞增多,但却降低其游走、吞噬、消化等功能。

(3)中枢神经系统:提高中枢的兴奋性,引起欣快、激动、失眠等,偶可诱发精神失常、癫痫及小儿惊厥的发作。

(4)骨骼:长期用药抑制成骨细胞的活力,减少骨中胶原的合成,促进胶原和骨基质的分解,引起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

(5)心血管系统:增强血管对其他活性物质的反应性,诱发高血压——允许作用。

【临床应用】

1.严重感染或炎症——辅助治疗。

(1)严重急性感染:主要用于中毒性感染或伴有休克者,如中毒性菌痢、暴发型流脑及败血症等,在应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作辅助治疗。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激素,因目前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2)抗炎治疗及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如风湿性心瓣膜炎、损伤性关节炎、睾丸炎以及烧伤后瘢痕挛缩等,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炎性渗出。减轻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及粘连,防止后遗症的发生。

对眼科疾病如虹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和视神经炎等非特异性眼炎,应用后也可迅速消炎止痛、防止角膜混浊和瘢痕粘连的发生。有角膜溃疡者禁用。

2.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过敏性疾病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严重风湿热、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贫血和肾病综合征等。

(2)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休克等。

(3)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

3.抗休克治疗

感染中毒性休克,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下,可及早、短时间突击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过敏性休克,糖皮质激素为次选药,可与首选药肾上腺素合用。 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在补液补电解质或输血后效果不佳者,可加用超大剂量的皮质激素。

4.血液病: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还可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性紫癜等的治疗。停药后易复发。

5.局部应用:对湿疹、肛门瘙痒、接触性皮炎、牛皮癣等都有疗效,也用于肌肉韧带或关节劳损。

6.替代疗法 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不良反应】——危险的灵药(重点是危险,不良反应多且严重。)

1.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1)消化系统并发症: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出血或穿孔。对少数患者可诱发胰腺炎或脂肪肝。

(2)诱发或加重感染:长期应用可诱发感染或使体内潜在病灶扩散。

(3)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过量激素引起脂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的结果。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皮肤变薄、多毛、水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病等,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必要时可加用抗高血压药,抗糖尿病药治疗,并采用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及加用氯化钾等措施。

(4)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长期应用,由于钠、水潴留和血脂升高可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5)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等:与糖皮质激素促蛋白质分解、抑制其合成及增加钙、磷排泄有关。

(6)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7)其他:诱发癫痫或精神病发作,癫痫或精神病史者禁用或慎用。

2.停药反应

(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长期给药的病人,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特别是当遇到感染、创伤、手术等严重应激情况时,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或危象。故不能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应逐步减量。

(2)反跳现象:其发生原因可能是病人对激素产生了依赖性或病情尚未完全控制。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而致原病复发或恶化。常需加大剂量再行治疗,待症状缓解后再缓慢减量、停药

【常见药物】糖皮质激素类: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松、地塞米松、氟轻松、曲安西龙

盐皮质激素:去氧皮质酮、醛固酮 皮质激素抑制剂:氨鲁米特

第二十七章 胰岛素和抗糖尿病药

1.糖尿病分类:1型 (IDDM) ,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缺乏; 2型(NIDDM)则是由于β细胞功能低下,胰岛素相对缺乏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NR)。占患者总数的95%以上。 2.胰岛素:对代谢的影响

(1)降低血糖: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 (2)能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增加脂肪酸和葡萄糖的转运,使其利用增加。

(3)增加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可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少肾血流。在伴发相应疾病时应予充分注意。 主要用于: ① I型糖尿病。

② II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或用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

③糖尿病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者,如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④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以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⑤高钾血症,细胞内缺钾者,Ins与葡萄糖同用可促使钾内流。

不良反应 :①过敏反应 可用其它种属动物的胰岛素代替,高纯度制剂或人Ins更好。 ②低血糖症 为胰岛素过量所致,严重者引起昏迷、惊厥及休克,甚至脑损伤及死亡。 ③胰岛素抵抗 可分两型: (1)急性型:并发感染、创伤、手术、情绪激动等所致应激状态时血中拮抗Ins作用之物质增多

(2)慢性型: 临床指每日需用Ins 2OOu以上,且无并发症的糖尿病人。

④脂肪萎缩:见于注射部位,女性多于男性。

3.口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磺酰脲类(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美脲、格列齐特)、双胍类(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米格列醇)及随餐服的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等。

4.磺酰脲类: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用于有一定胰岛功能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且单用饮食未能控制者;对胰岛素耐受者;近年来已试用与胰岛素联合治疗而加强疗效

少数者可出现郁积性黄疸及肝脏损害,粒细胞↓、血小板↓、溶血性贫血等不良反应。故应注意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血象。对正常人也有降血糖作用

5.双胍类:对正常人无降血糖作用,对糖尿病人有降血糖作用:

作用机制:①↑Insulin的作用,(↑Insulin与其受体结合能力等)②↓Glucose从肠胃道的吸收③↑周围组织对Glucose的摄取⑤↓糖原异生⑥↓血浆高血糖素 应用:轻症患者,尤适用于肥胖且控制饮食无效者

不良反应:胃肠反应:食欲↓、恶心、呕吐、腹泻等。苯乙福明易引起乳酸性酸中毒,尤其在肝功能不良者。很多国家已停用,国内用量较少,发生乳酸性酸中毒报导不多

第二十八章 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

1.抗甲状腺药:硫脲类;碘化物;放射性碘;β -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 2.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贮存、分泌与调节 ①碘的摄取:

②碘的活化和酪氨酸碘化:MIT(一碘络氨酸),DIT(二碘络氨酸) ③缩合(耦联):2 DIT→ T4 ;DIT + MIT→T3 (过氧化酶)

④释放:胞饮作用,将TG吞入细胞内,经蛋白水解酶水解后释放

⑤调节:下丘脑分泌TRH→垂体前叶分泌TSH → T3 、T4 合成,甲状腺增生

⑪作用机制:T3与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 – 调控该受体所介导的基因效应,发挥作用。 ⑫药理作用:维持生长发育,尤其是中枢神经与骨的发育 ①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呆小症(cretinism)粘液性水肿

②促进代谢和增加产热:促进物质代谢,增加BMR(基础代谢率),产热增加;

③提高交感 – 肾上腺系统的感受性 :对儿茶酚胺反应性增加,神经过敏、震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⑬临床应用:

①呆小病:先天性发育不全、发生于胎儿期,重在预防和及早治疗

②粘液性水肿:I131过量、甲亢术后、甲状腺炎、下丘脑或垂体功能↓、药物所引起的甲低 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大至足量避免诱发心血管疾病

③垂体功能低下时宜先用皮质激素, 否则可导致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④急性昏迷者立即静脉大剂量注射T3⑤单纯性甲状腺肿:取决于病因(补碘或甲状腺激素) ⑥T3抑制试验:用于诊断甲亢、大脖子病

⑭不良反应:①过量→甲亢表现②诱发心绞痛与心肌梗塞

3.硫脲类: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他巴唑)卡比马唑(甲亢平)

☞机制:①抑制T

3、T4合成:与过氧化物酶结合,抑制其活性;②丙基硫氧嘧啶及甲巯咪唑抑制外周组织内T4转化为T3,(重症甲亢,甲亢危象) ③↓自身抗体的生成→抑制自身免疫反应

④减弱由β受体介导的糖代谢活:β肾上腺素受体数目减少,cAMP活性下降

☞临床应用:①甲亢内科保守治疗:轻症、不宜手术者、放射性碘治疗及中、重度病人等

开始大剂量,抑制甲状腺素合成,1-3月后视病情减量 ②甲状腺术前准备,防止手术后甲状腺危象,使甲状腺功能控制正常,以便手术;使甲状腺增生增大、组织脆而充血,术前2周加服碘剂③甲状腺危象的辅助治疗(合用碘剂)诱因为T3 、T4大量释放入血,导致高热、心衰、肺水肿及水、电解质紊乱

☞不良反应:粒细胞缺乏症–严重不良反应(监测)。注意与甲亢本身WBC总数偏低相区别

甲状腺肿 ,功能减退– 长期用药后,甲状腺代偿增大

4.碘和碘化物(KI, NaI及复方碘溶液) ①小剂量补碘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 ②大剂量产生抗甲状腺作用– 抑制T

3、T4释放

③拮抗TSH促进腺体增生的作用,使腺体缩小,血管增生减轻

☞临床应用:大脖子病、甲亢危象。合用硫脲类,危象消除即停药;甲亢术前:术前二周加用复方碘溶液

☞不良反应: ①过敏所致血管神经性水肿、上呼吸道水肿及喉头水肿 ②慢性碘中毒:口腔及喉烧灼感、唾液分泌↑、眼刺激症状等③诱发甲状腺功能紊乱(甲亢和甲减) ☞孕妇、哺乳妇忌用

5.放射性碘: 辐射( β射线等)损伤甲状腺实质 临床应用:①甲状腺摄碘功能测定:γ射线

②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不宜手术,复发,药物无效或过敏者) 6.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甲亢、甲亢危象辅助治疗

第三十二章 呼吸系统药

1.控制哮喘药:支气管扩张药、抗炎平喘(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如丙酸倍氯米松)抗过敏平喘(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抑制过敏介质释放,拮抗H1受体的酮替芬、抗白三烯受体的孟鲁司特钠、曲尼司特) 2.支气管扩张药

2.肥大细胞膜稳定药:色甘酸钠预防Ⅰ型变态反应所致的哮喘 预防运动或其他刺激所致的哮喘

3.酮替芬:阻断H1受体作用强大;逆转β2受体的向下调节 4.与色甘酸钠相似,有细胞膜稳定作用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札鲁司特(Zafirlukast,安可来,Accolate)

第三十三章 消化系统药物

1.分类:抗酸药;胃酸分泌抑制药;胃粘膜保护药(硫糖铝、枸橼酸铋钾、前列腺素类药物 如米索前列醇、替瑞普酮);抗HP(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

2.抗酸药:此类药物均是弱碱性药物。降低胃内酸度,减弱胃蛋白酶的活力;发挥缓解疼痛并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常作为其他抗溃疡药物的辅助药物加强止痛效果

☞胃蛋白酶的活性在pH1.5~2.0时最强,pH3.5~4.0时显著减弱,饭后服用抗酸药可增加药物在胃中的作用时间,使中和胃酸作用持续2~3小时。抗酸药与H2-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效果更好。氢氧化铝、氢氧化镁、三硅酸镁、碳酸钙、碳酸氢钠 。现已少用。其中含镁的制剂有缓泻作用,钙、铝、铋制剂可引起便秘,故常将各药制成复方制剂

3.抑制胃酸分泌药:这类药物包括H2受体阻断药;M受体阻断药(丙胺太林、阿托品、 哌仑西平、替仑西平);促胃液素受体阻断药;H+-K+-ATP酶(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 4.H2受体阻断药:基础胃酸,夜间胃酸分泌均↓;抑制促胃液素及M受体兴奋药引起的胃酸分泌;胃蛋白酶分泌也↓。

药动学性质:西米替丁可抑制肝药酶。多种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如华法令、地西泮、苯妥英钠、茶碱、普萘洛尔等,使这些药物的血药浓度增加。还有抗雄激素作用,促进催乳素分泌。 雷尼替丁、法莫替定不影响其他药物的肝脏代谢,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较西米替丁强。 睡前服用H2受体阻断药有更好地促进溃疡愈合作用。

5.奥美拉唑:对促胃液素、组胺、Ach、食物等刺激胃酸分泌的诸因素也有抑制作用。 24h胃酸分泌抑制率达95%;清晨口服20mg可控制胃内PH在3以上达16—18h; 大剂量可导致无酸状态;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抗菌作用。

临床应用:良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溃疡、返流性食道炎、应激性溃疡、急性胃粘膜出血、促胃液素瘤;返流性食道炎。由于本类药物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强,也常用于治疗卓-艾综合症(具有胃泌素瘤)

6.对HP有抗菌作用的药物有:甲硝唑、替硝唑、阿莫西林、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罗红霉素)、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四环素。各类药物单独用药都易产生耐药性

铋制剂三联疗法:铋制剂+甲硝唑+四环素(或阿莫西林)

质子泵抑制剂加二种抗菌药物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甲硝唑(或阿莫西林) H2受体阻滞剂加一种或二种抗菌药物;雷尼替丁+阿莫西林(或铋制剂),对有活动性溃疡患者疗效较好

质子泵抑制剂二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以上方案中,可用替硝唑代替甲硝唑。一般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为2周,延长治疗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质子泵抑制剂与二种抗菌药物联用治疗2周,HP的根除率可超过90%。 7.药物治疗的选药原则是①在胃酸不高的胃溃疡患者,宜选用增强防御因子的粘膜保护药②胃酸较高的十二指肠溃疡,应选择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③HP感染阳性者无论是初发或是复发,均应给予抗HP的药物治疗。④为了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复发,应注意维持治疗以及合理、规律用药及联合用药。 8.肠胃促动力药:多潘立酮(D2受体拮抗剂) 9.止吐药:昂丹司琼(5-HT3受体拮抗剂)

10.泻药:①容积性泻药:硫酸镁和硫酸钠;②接触性泻药:酚酞,葸醌类(大黄、番泻叶、芦荟等),蓖麻油;③润滑性泻药:液体石蜡,甘油11.止泻药:地芬诺酯、药用碳

第三十四章 作用与血液系统的药物

1.肝素:存在于肥大细胞、血浆及血管内皮细胞中,呈强酸性,带有大量阴电荷,与其抗凝作用有关口服无效,静脉给药。作用机制:①抗凝作用:体内、外均有效、强大,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使ATⅢ和凝血因子Ⅱa、Ⅸ a 、Ⅹ a 、Ⅺ a 、Ⅻ a生成无活性的复合物产生抗凝作用。含有大量的负电荷,与ATⅢ赖氨酸结合并使其分子变构,易与凝血因子结合。②其它作用如调血脂,抗炎,抗血管内膜增生,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⑫临床应用:①防治血栓形成和栓塞,心梗、脑梗、心血管手术及外周静脉术后血栓的防治 ②各种原因所致的 DIC(脓毒血症、胎盘早剥、恶性肿瘤)。肝素主要用于抑制凝血酶、抑制难溶性纤维蛋白的形成,对已经形成的血栓无效③体外抗凝:心导管手术,血液透析等 ⑬不良反应:自发性出血老年妇女、肾衰者易发生;严重出血的特效解救药:鱼精蛋白 长期应用可导致骨质疏松,短期脱发,偶有过敏 ⑭禁用于出血素质、肝肾功能低下、高血压者。

2.低分子量肝素(LMWH)作用特性:选择性对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对其他因子影响小 3.香豆素类:华法林 、双香豆素、醋硝香豆素 。华法林:口服吸收完全,99%以上和血浆蛋白结合, t1/2 40h;双香豆素:口服吸收缓慢,不规则,几乎全部与血浆蛋白结合

⑪作用机制:双香豆素类药物抑制肝脏Vit.K环氧化物还原酶,阻止Vit.K的环氧型转变为氢醌型,打断了Vit.K的再利用,影响凝血因子的活化,产生抗凝血作用。体外无抗凝作用显效慢,作用持续时间长。对已经具有活性的凝血因子无作用,需待血液中具有抗凝活性的因子消耗后方显效。停药后凝血因子的恢复正常水平需时间

⑫临床应用:①心房纤颤和心脏瓣膜病所致血栓栓塞②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剂量不易控制,常采用先用肝素,再用香豆素类维持的序贯疗法。 ⑬不良反应:①过量出血,应密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②皮肤坏死 ③致畸,影响胎儿骨骼发育

⑭药物相互作用:①增强其作用药:口服大量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使Vit.K生成减少;阿斯匹林降低血小板聚集-协同作用保泰松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将香豆素置换出来,游离型增多②减弱其作用药: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利福平等),加速香豆素的代谢

4.抗血小板药:①环氧酶(COX-1)抑制药 :阿司匹林 aspirin ②TXA2合成酶抑制药和TXA2受体阻断药:利多格雷,匹可托安

用于预防急性动脉栓塞

5.磷酸二酯酶(PDE)抑制药:双嘧达莫(潘生丁):使cAMP↑,PGI2↑,TXA2合成↓ 用于人工瓣膜置换术后

6.阻碍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药:噻氯匹定、氯吡格雷 7.凝血酶抑制药:阿加曲班、水蛭素 8.血栓溶解药(thrombolytics):链激酶 9.促凝血药:维生素K凝血酶 10.抗贫血药:铁剂:缺铁性贫血 11.叶酸和VB1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2.造血细胞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第三十六章 抗菌药物概论

1.化学治疗药物:指用于治疗病原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以及恶性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简称化疗药。

2.最低抑菌浓度(MIC):能够抑制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能够杀灭培养基中细菌的最低浓度。

3.抗菌后效应(PAE):抗菌药物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仍受到持久抑制的效应。

4.化疗指数(CI):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和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即:CI = LD50 / ED50。

意义:是评价化疗药安全性的指标;化疗指数越大,表明 疗效越高,毒性越低,用药越安全;但化疗指数越大并非绝对安全。

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的现象。 5.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drugs):是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属于化疗药 6.抗菌机制:(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2)增加胞质膜的通透性;(3)抑制核酸的合成;(4)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7.耐药机制:抗菌药的降解酶生成;抗菌药的靶点发生改变;抗菌药外排机制;细胞外膜通透性降低

8.药物的分类:Ⅰ繁殖期杀菌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类 Ⅱ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多粘菌素类 Ⅲ 快效抑菌药: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 Ⅳ 慢效抑菌药:磺胺类 如何正确地联合用药

①Ⅰ + Ⅱ:协同②Ⅱ + Ⅲ:相加或协同③Ⅰ + Ⅲ:拮抗④Ⅱ + Ⅳ:无关或相加 ⑤Ⅰ + Ⅳ:无关或相加 ⑥Ⅲ + Ⅳ:相加

9.抗菌药分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人工合成抗菌药;抗结核病及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第三十七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

1.抗菌机制:抑制敏感菌细胞壁粘肽合成酶(转肽酶或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活性→敏感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 →细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

二、青霉素类抗生素:

1、多数细菌对青霉素不易产生耐药性,但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环形成青霉噻唑酸→失去抗药活性,因此,金葡菌可出现高度耐药。部分G-杆菌也可产生此酶。

2、半合成青霉素(具有青霉素所没有的耐酸、耐酶、广谱等特点)

注意:

1、对青霉素酶稳定,但仍可为革兰阴性菌的β-内酰胺酶所破坏。

2、头孢孟多、头孢哌酮可引起低凝血酶原症和血小板减少而导致严重出血。

四、其他β--内酰胺类

1、特点:抗菌谱广、对G+、G-、厌氧菌均有作用,抗菌作用强,对ß-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氨曲南:对G-菌有强大抗菌作用,对多数ß-内酰胺酶稳定,主要用于敏感的G-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亚胺培南:对酶稳定,对许多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均有强大作用。

2、ß-内酰胺酶抑制药: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通过抑制β-内酰胺酶来保护不耐酶的抗生素,加强其抗菌作用。

大环内酯素、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类:天然大环内酯类(14元环类:红霉素;16元环类: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半合成大环内酯类(14元环类: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15元环类:阿奇霉素; 16元环类:罗他霉素、米欧卡霉素、交沙霉素。

1、克林霉素的抗菌活性强度为林可霉素的4~8倍,它对MRSA、恶性疟原虫、弓形虫也具有一定作用。

第43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抗菌药 1.喹诺酮类

是含有4-喹诺酮母核的抗菌药,此类药物发展迅速,新喹诺酮类是6位引入F,7位引入哌嗪基或其它基团的衍生物,称为氟喹诺酮类,具有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口服吸收好、组织分布广、毒性低等优点,因而成为广泛应用的药物。

2、抗菌作用机制:抗菌作用(1)拮抗细菌DNA回旋酶,干扰细菌细胞的DNA复制而呈现杀菌作用(2)主要作用的靶酶:拓扑异构酶II及IV (3)传统的喹诺酮作用于拓扑异构酶II(DNA旋转酶) (4)新喹诺酮既作用于拓扑异构酶II ,也作用于拓扑异构酶IV

6、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八种常用。抗菌谱广、高效、口服、不良反应少。对绿脓杆菌、厌氧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主要是干扰DNA复制而起到杀菌作用。

7、诺氟沙星:对淋球菌敏感,对绿脓杆菌作用强。主用于泌尿道和胃肠道感染

3、不良反应●泌尿系统的损害,应同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过敏反应●造血系统反应,可能抑制骨髓,检查血常规。 ●其他新生儿黄疸等

4.磺胺嘧啶:(SD) 治疗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亦用于尿路感染,注意对肾脏损害。

磺胺异噁唑:(SIZ)尿中浓度高用于治疗尿路感染。

磺胺甲噁唑:(SMZ,新诺明)适用于治疗尿路感染,注意碱化尿液。

三、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TMP):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它不能还原成四氢叶酸,从而阻止细菌核酸合成。TMP与SMZ或SD合用成复方新诺明或双嘧啶片。不良反应少,少数人引起胃肠道反应。

四、硝基呋喃类药:合成抗菌药。主用于泌尿道及外用消毒。 呋喃妥因:久用可引起不可逆性耳神经损害。 呋喃唑酮:痢特灵,其栓剂可治疗阴道滴虫病。

呋喃西林

第四十一章 抗结核病和抗麻风药

1.结核病的表现:全身症状:午后低热、疲乏、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盗汗、月经失调 呼吸系症状:咳嗽:干咳/少痰为主,坏死物液化时增多。咯血,气促,胸痛 体征:局部叩诊浊音,湿性啰音。

2.第一线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 第二线药:卡那霉素、阿米卡星、PAS、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氨硫脲、环丝氨酸、卷曲霉素、乙硫异烟胺 3.异烟肼

【体内过程】穿透力强:口服吸收好,分布广泛:进入关节腔、脑脊液、骨组织中浓度与血浆中接近;能透入纤维化和空洞病灶(厚壁空洞)中。在肝脏中中被乙酰化,快慢乙酰化者,需要调整剂量

【抗菌作用】:对细胞内、外的结核杆菌均有效。具有杀菌作用,抗结核强度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对繁殖期结核杆菌较和静止期的结核杆菌对异烟肼敏感。 作用机制:抑制分枝菌酸合成,而使结核杆菌细胞壁的脂质减少

【临床应用】治疗各型结核病——首选药,适用于处治、复治及各种肺外结核,单用时可预防结核。

【不良反应】:①神经系统毒性:外周神经炎,表现为手脚麻木。抑制VB6的作用,外源性补充。②肝毒性:35岁以上及快代谢者容易出现 4.利福平

【抗菌作用】高效、广谱,抗结核杆菌作用与异烟肼相当。对繁殖期、静止期结核杆菌有作用;对其他抗结核药耐药的菌株也有作用;对麻风杆菌有作用。对G+尤其是耐药的金葡菌有强大的作用;对G-、沙眼衣原体也有作用

【作用机制】抑制DNA依赖的RNA聚合酶

【临床应用】用于各种类型的结核病,常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以增强疗效。也是治疗麻风病最重要的药物之一。 还可用于MRSA引起的感染。 【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少数肝损害 5.乙胺丁醇

【抗菌作用】仅对结核杆菌有抗菌作用,作用比异烟肼弱。繁殖期、细胞内外的结核杆菌。【作用机制】与二价离子Mg2+结合,干扰细菌的RNA合成。 【临床应用】与其他抗结核药联用治疗各种类型的结核病。 【不良反应】较严重的有球后神经炎,表现为弱视、红绿色盲。

6.链霉素:强度仅次于异烟肼和利福平。主要对细胞外结核杆菌发挥抗菌作用,不易透入纤维化、干酪样组织中。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7.对氨水杨酸:单用时效果差,对结核杆菌仅有抑制作用,抗菌作用远弱于异烟肼。

8.吡嗪酰胺:用于抗结核药产生耐药患者,单用时耐药,与异烟肼、利福平联用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9.抗结核治疗原则:早期用药;联合用药;长期、全疗程、规范用药。 10.抗麻风病药:①氨苯砜为首选药 机制: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同磺胺)

特点:皮肤病变部位浓度远高于正常部位;消除缓慢,蓄积抑菌;疗程长,一般长于2年 需联合用药

②利福平:快速杀菌(强),4天内可杀99.9%的活菌;需长期服药;单用易致耐药,故宜联合治疗

③氯法齐明(氯苯吩嗪):作用弱,慢,需联合用药

机制:干扰核酸代谢,抑制蛋白质合成;可拮抗“麻风反应”(用氨苯砜后菌体

破裂后的磷脂颗粒释放的免疫反应)t1/2长,反复用药可达70d ④硫苯咪唑(麻风宁):疗效较砜类好,用于砜类过敏者;疗程短;毒性低;无蓄积性 病人顺应性好 第四十二章 抗真菌药

1.真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s)所致感染一般分为两大类。

深部感染: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引起,主要侵犯内脏器官,发病率虽低但危害性大。

浅部感染:常由各种癣菌引起,主要侵犯皮肤、毛发、指(趾)甲等。浅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高。 2.深部抗真菌药

4.表浅部抗真菌药:灰黄霉素

5.主要供外用的抗真菌药:克霉唑、咪康唑、制霉菌素 第四十三章 抗病毒药

1.抗疱疹病毒药:阿昔洛韦 (无环鸟苷)、更昔洛韦、 伐昔洛韦 、泛昔洛韦、磷甲酸钠 、碘苷 (疱疹净)、阿糖腺苷

(Ara-A) 2.抗艾滋病病毒药:①HIV逆转录酶抑制剂:核苷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②非核苷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主要有:奈韦拉平、地拉韦定、衣芙维纶。③蛋白酶抑制剂:沙奎那韦、利托那韦、茚地纳韦、奈非那韦、安波那韦 3.抗流感病毒药: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利巴韦林

4.抗肝炎药:干扰素、拉米夫定、恩替卡韦

第四十四章 抗寄生虫药

1.致病疟原虫主要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2.疟疾分为:原发性红细胞外期、继发性红细胞外期、红细胞内期

第四十五章 抗恶性肿瘤药

第二篇:儿科护理学复习题

1、母乳喂养的优点:

1)满足营养需求

2)增进身体健康

3)喂养方便易行

4)促进感情交流

5)利于母亲恢复,加快子宫复原,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

2、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1)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205.2—256.5umol/L(12—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umol/L(5mg/dl);

3)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4)黄疸退而复现;

5)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1.5mg/dl)

3、指导佝偻病户外活动:

1)指导家长每日带患儿进行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直接接受阳光照射。

2)生后2—3周后即可带婴儿户外活动;

3)冬季也要注意保证每日1—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

4)夏季气温太高,应避免太阳直射,可在阴凉处活动;

5)尽量多暴露皮肤,冬季室内活动时开窗。

4、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休息

1)一般起病2周内应卧床休息

2)待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后,可下床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

3)尿内红细胞减少、血沉正常可上学,但需避免体育活动;

4)Addis计数正常后恢复正常生活。

5、口服铁剂的护理

1)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足量,在两餐之间服用

2)液体铁剂可使牙齿染黑,可用吸管和滴管服之;

3)服用铁剂后,大便变黑或呈柏油样,停药后恢复;

4)铁剂可与维生素C、果汁等同服,以利于吸收;

5)忌与抑制铁剂吸收的食物同服。

6、单纯型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

1)多呈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数秒至10分钟,可伴有发作后短暂嗜睡;

2)发作后,除原发病的表现外,一切如常;

3)在一次热性疾病中,大多只发作一次;

4)约有50%的患儿在以后的热性疾病中再次或多次发作。

7、肺炎合并心衰的指征:

1)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者;

2)呼吸困难,青紫突然加重,安静时呼吸>60次/分;

3)肝在短时间内较前肿大,而不能以横隔下移等原因解释者,或肝脾肿大,超过肋缘下3cm以上;

4)心音明显底钝或出现奔马律

5)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而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者

6)尿少而下肢浮肿,除外其他原因照成者。

第三篇:儿科护理学习题

1.患儿8 个月,因肺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现用强心甙药物治疗,当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时,应及时停止用强心甙药物

A.尿量增多

B.心动过缓

C.肝脏回缩

D.水肿消退

E.呼吸困难

答案:B

2.在处理小儿惊厥发作时,首先应做下列哪项处理措施

A.立即送入抢救室

B.立即解松衣领,平卧头侧位

C.将舌轻轻向外牵拉

D.手心和腋下放入纱布

E.置牙垫于上下磨牙之间

答案:B

3.严重肥胖者应限制饮食,其摄入的能量应按理想体重摄入的能量减少

A.10%

B.20%

C.30%

D.40%

E.50%

答案:C

4.某肺炎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严重腹胀,肠鸣音消失是由于

A.消化功能紊乱

B.低钠血症

C.中毒性肠麻痹

D.低钾血症

E.中毒性脑病

答案:C

5.引起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多种,但最主要原因是

A.体内贮铁不足

B.铁的摄入不足

C.生长发育快,需铁量增加

D.某些疾病的影响

E.铁丢失过多

答案:B

6.先天性心脏病中,法洛四联症常见的并发症是

A.肺炎

B.心肌炎

C.脑出血

D.脑栓塞

E.感染性心内膜炎

答案:D

7.急性肾炎严重期多发生在起病后多长时间

A.第一周内

B.第二周内

C.第三周内

D.第四周内

E.第五周内

答案:A

8.下列哪项是与急性肾炎发病有关的细菌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链球菌

D.肺炎双球菌

E.流感嗜血杆菌

答案:C

9.某健康小孩,身长l05cm,体重18kg,其年龄大约应为几岁

A.3 岁

B.4 岁

C.5 岁

D.6 岁

E.7 岁

答案:C

10.新生儿、早产儿用药应特别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那么下列哪种药物能引起小儿"灰婴综合征"

A.青霉素

B.氯霉素

C.红霉素

D.庆大霉素

E.卡那霉素

答案:B

11.患儿,生后8 天,出现全身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双拳紧握、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阵发性痉挛。该患儿属于

A.新生儿颅内出血

B.新生儿破伤风

C.新生儿败血症

D.新生儿硬肿症

E.新生儿核黄疸

答案:B

1.麻疹病毒是通过以下哪种途径传播的

A.消化道

B.血液

C.接触性

D.呼吸道

E.虫媒

答案:D

2.在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中,新生儿期是指

A.从出生到生后满30 天

B.从出生到生后满28 天

C.从出生到生后满两周

D.从孕期28 周到生后两周

E.从孕期28 周到生后1 周

答案:B

3.患儿1.5 岁,呕吐、腹泻3 日,经补液,脱水基本纠正,现出现腹胀,心音低钝,腱反射减弱,考虑为

A.低钠血症

B.低镁血症

C.低钾血症

D.低钙血症

E.低血糖症

答案:C

4.患儿4 岁,因乏力、面色苍白,来医院就诊,诊断为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为78g/L.为改善贫血症状,患儿应吃下列哪种食物为最佳

A.牛奶及乳制品

B.鱼、虾及高热量饮食

C.动物肝脏及高蛋白饮食

D.海带、紫菜及高蛋白饮食

E.紫皮茄子及高蛋白饮食

答案:C

5.在婴儿补液液体中,口服补液盐(ORS)液的张力应为

A.1/5 张

B.1/4 张

C.1/3 张

D.1/2 张

E.2/3 张

答案:E6.小儿营养不良的病因主要有两大种类,那么最常见的原因是A.饮食因素B.日照不足C.缺少锻炼D.急性疾病E.免疫缺陷答案:A7.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有关脑脊液的特点正确的是A.蛋白质含量降低B.蛋白质含量正常C.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

D.糖和氯化物含量增高

E.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答案:C

8.导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菌是

A.流感嗜血杆菌

B.脑膜炎奈瑟菌

C.肺炎链球菌

D.白色念珠菌

E.大肠埃希菌

答案:E

9.儿科抢救室内必备的设备应齐全,那么下列哪项不属于儿科抢救室必须配置的设备

A.心电监护仪

B.人工呼吸机

C.供氧设备

D.玩具柜

E.喉镜

答案:D

10.一小儿血红细胞2.5×1012/L,血红蛋白70g/L,该小儿可能是

A.正常血象

B.轻度贫血

C.中度贫血

D.重度贫血

E.极重度贫血

答案:C

11.结核病的原发综合征典型的X 线胸片表现是

A.云雾状阴影

B.团块状阴影

C.哑铃状"双极影"

D.斑点状阴影

E.粟粒状阴影

答案:C

12.治疗贫血时,下列哪些可与铁剂同时服用

A.牛乳

B.茶水

C.咖啡

D.钙剂

E.维生素

答案:E

答案:D

1.急性喉炎主要表现为()

A.鼻扇、呼气性呼吸困难B.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

C.喉痉挛D.胸痛并咳铁锈痰

2.在人的一生中,生理、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是()

A.学龄期B.学龄前期C.幼儿期D.青春期

3.十二岁男孩急诊,主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疑为()

A.病毒性感冒B.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C.颅压增高D.消化道梗阻

4.有机磷中毒的解毒药为()

A.地塞米松B.阿托品C.美蓝D.硫酸镁

5.青春发育期的女生矿物质的供给多于男生的是()

A.碘B.钙、碘C.铁D.铁、钙、碘

6.请你为4岁男孩选择一个适合感觉与动作发育的玩具()

A.各种颜色的组合玩具B.电动汽车C.弹弓D.游戏机

7.柯氏斑是哪一种急性传染病的典型症状()

A.猩红热B.风疹C.水痘D.麻疹

8.婴儿能用食指和拇指如钳状捏小珠或葡萄干约在()

A.10个月B.9个月C.8个月D.7个月

9.血友病是()

A.免疫性疾病B.遗传性疾病C.结缔组织病D.遗传代谢病

10.超过同年龄、同身高正常小儿的体重多少称为肥胖病()

A.20%B.15%C.10%D.5%

11.在不影响学习与休息的前提下,王硕可参加部分家务劳动,家长的明见是()

A.认为参加家务劳动影响学习B.王硕做的不好、又慢、不如自己做

C.有酬劳动D.鼓励、培养王硕的独立生活能力,加强自信心,使之既享受权利,也应尽义务

12.防治维生素D中毒的具体措施为()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A.严格掌握维生素D的预防量与治疗量B.不轻易应用突击治疗

C.重复突击治疗必须复查血钙等D.以上皆需考虑

13.肾病综合症患儿经过激素治疗见效,可减少()

A.尿糖B.尿蛋白C.血胆固醇D.尿红细胞

14.患儿有阵发性右上腹剧烈疼痛、面色苍白、出冷汗、哭叫打滚、捧腹弯腰、呕吐胆汁,剑突下稍偏右有局限性压痛,无肌紧张,疑为()

A.急性阑尾炎B.嵌顿性症C.胆道蛔虫症D.肠系膜淋巴结炎

15.心脏炎为小儿何种疾病最常见的表现()

A.风湿热B.类风湿热C.过敏性紫癜D.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1.关于住院患儿的护理,下列措施哪项不妥

A.保证患儿休息和睡眠

B.注意清洁卫生

C.正在断奶的婴儿住院期间可以继续断奶

D.安排一定的文娱活动

E.帮助患儿尽快适应医院环境

2.当护士经过传染病隔离房间时,发现小床床栏落下,婴儿独自在哭。护士应

A.向护士长报告此事

B.冲进房间,拉上床栏

c.穿上隔离衣,到房间去拉上床栏

D.批评照顾该婴儿的护士

E.询问值班人员探望者是否来过此房间

3.入院护理不包括

A.介绍病房的情况

B.清洁卫生

c.测量体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D.休息与睡眠

E.了解患儿生活情况

参考答案

1.C 2.B 3.D

1.蓝光照射前,患婴的准备措施不包括

A.用黑眼罩遮盖双眼

B.用长条形尿布保护会阴

c.沐浴或擦身

D.测体重

E.在皮肤上涂油保护

2.轻度臀红(表现皮肤潮红),护理不妥的是

A.勤换尿布,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

B.排便后,可用温水洗净吸干涂拭植物油c.可用红外线照射臀部以加速炎症吸收

D.室温与气温允许,可直接暴露臀部于阳光下E.可用肥皂洗臀及塑料布或油布包裹尿布参考答案

1.E 2.E

第四篇:儿科护理学习题4答案

儿科护理学习题4答案

一、填空。

1、神经系统生殖系统

2、体重下降,身高增长

3、20颗,约4-10个月(6个月),2-2.5岁

4、4-5个月时

5、9Kg, 75Cm, 46Cm。

6、三个月能抬头时,六个月会坐时,一岁能行走时

7、0.5, 1.0

8.产后5-7天内,免疫球蛋白,微量元素

9. 5-6个月时蛋黄,

10.意外事故

11.滴在小匙药粉中同服或直接滴于舌面

1213.胆汁和尿液14. 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

15.产伤和缺氧,早产儿

16.,

17

18.红细胞1920.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

21.高钾血症

22

23.流感杆菌及肺炎链球菌

24

25.接种卡介苗

二、简答题

1.简述早产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肺泡数量少;(1.5分)常表现为呼吸浅快;节律不规则,可出现呼吸暂停和暂时性青紫;(2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0.5分)部分病儿还可出现肺不张或肺透明膜病。(1分)

2.Apgar评分的结果和临床意义

Apgar评分是用来评价窒息的轻、重程度;(1分)总分8~10分为正常;(1分)4~7分为轻度窒息;(1分)

0~3分为重度窒息,(1分)生后1分钟和5分钟各评一次。(1分)

3.新生儿窒息有哪些并发症和后遗症

并发症有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低血糖、低血钙、吸入性肺炎、肾功能障碍后遗症有脑瘫、智力低下、癫痫、耳聋、视力减退。(缺一项扣0.5分)

4.新生儿窒息复苏处理原则

(1)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2分(2)恢复呼吸、循环,保障氧气供给(1.5分)

(3)纠正酸中毒,保持体液平衡(1.5分)

5.急性肾炎病儿休息要求

疾病早期需卧床休息;重症病儿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需1~2周 (1.5分)待水肿消退、血压下降、肉眼血尿消失,可在室内轻度活动;(2分,缺一项扣0.5分)1~2月内活动量限制(1分)病后23月红细胞<10个/Hp,血沉正常可上学。(0.5分)

6.强直-阵挛发作(癫痫大发作)

发作时意识突然丧失、跌到或尖叫,肌肉呈强直性收缩,屏气发绀;(2分)随即出现节律性肢体阵挛性抽动伴口吐泡沫、尿失禁;(2分)逐渐抽动减少,肌肉松弛,呼吸恢复(1分)随后进入深睡。

7.流行性腮腺炎病儿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重要性:腮腺肿痛,影响吞咽易使食物残留,细菌繁殖导致感染;肿大的腮腺管口有利于细菌入侵,为防止口腔并发感染必须要做好口腔护理。(3分)

方法:婴幼儿多喝白开水(1分)儿童进食后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漱口(1分)

8.水痘病儿的皮肤护理

(1)保持病儿双手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及痊愈后留瘢痕;(2)修短指甲,夜晚戴

无指手套

(3)疱疹未破前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 (4)疱疹破溃后可涂龙胆紫或抗生素软膏(5)每日更换内衣裤,皮疹少的部位珂用清水洗,保持病儿清洁。(每项扣1分)

9.卡介苗接种的临床意义及禁忌证

意义: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1分)

禁忌证:(1)急性传染病恢复期(2)全身皮肤或局部有湿疹 (3)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1)先天胸腺发育不全或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缺一项扣1分)

10.说出下列抗结核药的毒性反应(异烟肼、(2分)链霉素、(1分)利福平(2分))

(1)异烟肼:大剂量使用可出现精神兴奋或异常,血清转氨酶增高

(2)链霉素:主要对听神经有损害引起耳聋,耳鸣,眩晕,其次有口唇、四肢麻木

(2)利福平:使用过程中使尿、眼泪、汗液呈黄色,肝功能损害,血清转氨酶增高

11. 小儿对热能的需求有哪些?

基础代谢所需;(1.5分)生长发育所需为小儿所特有;(1.5分)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所需;(0.5分)活动所需;(1分)排泄所需。(0.5分)

12.生长发育

是小儿机体的基本特点;(1分)生长是指小儿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是细胞增生的结果,(1.5分)表示机体量方面的增加;(0.5分)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1.5分)表示质方面的变化。(0.5分)

13.生长发育

是小儿机体的基本特点;(1分)生长是指小儿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是细胞增生的结果,(1.5分)表示机体量方面的增加;(0.5分)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1.5分)表示质方面的变化。(0.5分)

14.小儿脊柱的发育

生后一年内增长最快;(1分)3个月能抬头时出现脊椎前凸,(1分)6个月会坐时胸椎后凸,(1分)一岁能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1分) 脊柱所形成的三个自然弯曲有利于身体的平衡;(0.5分)6~7岁时这些弯曲为韧带固定。(0.5分)

15.请说出下述混合液的组成成份、渗透压(张力)及临床适用对象

(1)4:3:2溶液 由4份生理盐水、3份5%-10%葡萄糖溶液、2份等渗碱性溶液组成。它的张力

是2/3张,适用于低渗性脱水时累积损失量的补充

(2)2:1 等张含钠液由2份生理盐水和1份等渗碱性溶液组成。它的张力是1张,适用于严重脱水时扩充血容量

<<儿科护理学习题>>4

一、填空

1.小儿各系统发育快慢不一同,有先有后,____________发育领先,____________发育较晚 2.疾病对小儿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急性病常使___________慢性病还影响____________

3.乳牙共______颗,约______________开始萌出,_________出齐

4.

5.一足岁健康儿童,体重应达__________,身高_________头围____________

6.脊柱在生后一年内发育最快,时出现腰椎前凸而形成三个自然弯曲

7.1.5岁-2岁时双眼调节好,视力为___________

8.初乳是产后______ 9.婴儿肝脏内储存的铁在____________时逐渐用尽,应及时添加_________以补充铁质的需要

10.婴儿期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1.给小儿喂油类药物时,为防意外可采用_____________中同服或直接__________再喂于少许糖水

12.在我省,目前实行新生儿筛查的疾病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3.光疗使胆红素转变成胆红素异构体和光氧化胆红素,两者直接可从________和__________中排出

14.新生儿溶血病通常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所引进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最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不合

15.新生儿颅内出血有________和_______两型,后者多见于__________

16.新生儿女婴尿道长仅_________,外口暴露,易受细菌感染

17.男婴尿道虽较长,但常有________,__________易引起上行性感染

18.正常尿沉渣结果;红细胞__________,白细胞__________

19.急性肾炎病儿,抗链“O”滴度___________,血清补体C3和CH50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急性肾炎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引起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2.小婴儿患“化脑”时易出现硬膜下积液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症状

23.婴幼儿期引起“化脑”常见的病原菌有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

24.水痘的唯一传染源是_________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止均有很强的传染性

25.____________是预防小儿结核病最有效的措施

二、简答题:

1.简述早产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2.Apgar评分的结果和临床意义

3.新生儿窒息有哪些并发症和后遗症

4.新生儿窒息复苏处理原则

5.急性肾炎病儿休息要求

6.强直-阵挛发作(癫痫大发作)

7.流行性腮腺炎病儿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8.水痘病儿的皮肤护理

9.卡介苗接种的临床意义及禁忌证

10.说出下列抗结核药的毒性反应

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

11. 小儿对热能的需求有哪些?

13.生长发育

14.小儿脊柱的发育

15.请说出下述混合液的组成成份、渗透压(张力)及临床适用对象4:3:2溶液;2:1 等张含钠液。

三、问答题

叙述肾病综合征患儿发生感染的原因及对症护理

第五篇:儿科护理学复习重点总结[1].

儿科护理学复习题

一、儿科免疫的特点:

1.IgG可通过胎盘给新生儿,IgG3~5个月后逐渐在体内减少。 2.IgA,IgM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容易患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3.分泌型IgA在婴儿期缺乏,所以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

二、小儿各年龄分期:

1. 胎儿期 2。新生儿期 3。婴儿期 4。幼儿期 5。学龄儿期 6.学龄期 7。青春期

三、新生儿期第一周护理较重要;幼儿期安全护理较重要

四、青春期女孩发育比男孩早2年

五、生长发育规律: 1.连续性,阶段性

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最早,生殖系统发育最晚

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 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4.同一系统发育的不一致性 5.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六、小儿体重正常值: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3KG,半年之内平均每月增加600~800克,下半年平均每月增加300~400克,3~5个月时体重为出生体重的2倍,1岁时为出生体重的3倍,2岁时为4倍

七、体重的计算公式:1~6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或体重=出生体重+6*0.7+(月龄-6)*0.4 2~12岁体重=年龄*2+8 体重=(年龄—2)*2+12

八、身高的公式与正常值:身高=年龄*7+70 出生时50CM,6个月65CM,一岁75CM,2岁85CM

九、上不量与下部量分界线:耻骨联合上缘:12岁时上下部量相等

十、头围的正常值:

出生32~34cm, 6个月40cm, 1岁 46cm ,2岁48cm 十

一、胸围=头围+岁数 1岁时头围=胸围

十二、前囟大小:1.5~2cm 前囟闭合时间:1岁~1岁半 十

三、前囟检查的临床意义 ①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

②迟闭或过大:见于高偻病、呆小病、脑积水 ③前囟饱满:颅内压增高

④囟门凹陷:脱水患儿、极度消瘦

十四、三个生理弯曲

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坐:胸椎后凸;1岁站:腰椎前凸

十五、乳牙4~10个月开始萌出,共20颗, 2~2.5岁初齐。6岁左右开始长出第一颗恒牙,即第一磨牙又称六龄齿

十六、小儿粗动作发育规律:2抬4翻6坐7滚8爬周会走 十

七、小儿语言的发育要经过发音、理解、表达三个阶段

十八、小儿热量的需要: 1.基础代谢的热量消耗2.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3.运动的热量消耗4.生长所需:此消耗为小儿所特有,与生长的速度成正比 5.排泻消耗

十九、1.热量需要:一岁以内110卡/KG/日

2.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9种必需氨基酸,组氨酸为小儿所特有 3.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 4.脂肪:占总热量的35%

5.水的需要量:1 岁以内150ml/Kg/天,〈60ml/kg/天可出现脱水 6.维生素分脂溶性(包括ADEK)和水溶性(包括BC) 7.矿物质:最易缺乏钙铁锌铜 二

十、母乳喂养的优点:

1.母乳营养丰富,易消化,价值高,蛋白质,脂肪,糖比例适当1:3:6 2.母乳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利于消化吸收,在胃内停留时间较牛乳短

3.母乳含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乳糖较多,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 4.免疫作用

5.方便,无菌,经济

6.母亲自己喂哺,有利于促进母子感情

二十一、牛奶配制步骤(避免牛奶缺陷的方法):稀释、加糖、煮沸 二十

二、全脂奶粉:按重量计算:1:8 按容量计算:1:4 二十

三、幼儿辅助食品添加原则:

由少到多,稀到稠,细到粗,一种到多种,患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

二十四、预防接种原则:准确、及时、不遗漏、不重复、不错种、并建立预防接种卡或手册 二十

五、预防接种程序: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白百破混合制剂、麻疹减毒疫苗、乙肝病毒疫苗

二十六、基础免疫月龄:四个月的孩子应接种:脊髓灰质炎和白百破 二十

七、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长期摄入不足。 体重不增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是本病的特点

二十八、营养不良患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降低,极易并发各种感染 二十

九、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1.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最常见 2.各种维生素缺乏—缺维A最常见 3.感染

4.自发性低血糖—最严重

十、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的特点

三十

一、小儿肥胖症的诊断:

体重高于同年龄,同身高小儿标准的20%为肥胖, 20~30%为轻度,30~50%为中度,>50%为重度

三十

二、1,25(OH)D3作用的器官是:小肠、肾脏和骨 三十

三、佝僂病的病因:

1.日照不足2。摄入不足3。生长过速4。疾病因素5。药物影响 三十

四、佝僂病的临床表现:

1. 初期:神经兴奋性增强(非特异性的)表现为:夜惊、夜啼、出汗、枕秃、囟门大、软 肌张力降低

2.激期:典型的骨骼改变: 头部: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 方颅:7~8个月

前囟未闭:一般延迟在2~3岁 出牙延迟

胸廓骨骼改变:一岁左右 佝僂病串珠鸡胸样漏斗胸郝氏沟 四肢:腕踝畸形六个月以上 下肢畸形见于一岁能站立的小儿 脊柱:4~5个月的病儿开始学坐时 3.恢复期:

4.后遗症期

三十

五、佝僂病的护理:

(一)、护理诊断

1.躯体移动障碍:与机体承受本身重量的能力下降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出汗过多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4.潜在并发症:VD中毒

(二)、护理措施 1.日光疗法 2.加强营养 3.活动期应俯卧

4.已经到学站,学走的年龄应减少站和走 5.加强体格锻炼

6.护理动作轻柔 7.皮肤护理

8.药物治疗观察,防止VD中毒

三十

六、1.维D治疗一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2.当总血钙〈7~7.5mg/dl或离子钙〈4mg/dl时会出现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导致低钙惊厥

3.维D缺乏主要为:手足搐愵、喉痉挛、和惊厥 4.控制惊厥:镇静+止痉同时进行. 镇静:安定,苯巴比妥 止痉:葡萄糖酸钙治疗

★简答三十

七、正常足月新生儿:至胎龄满37~42周,体重在2500克以上,身长>47CM,无任

何畸形和疾病的围产新生儿. 新生儿的外观特点:1.出生时哭声响亮,皮肤红润,胎毛少,全身皮肤覆盖胎脂; 2.头发分条清楚,可多可少;3.耳廓软骨发育良好;4.乳晕清楚,乳房与摸到结节(4~7CM)指甲长至或超过指端;5.四肢呈屈曲状;6.整个足底已有较深的足纹;7.男婴睾丸已降至阴囊,女婴大阴唇已完全遮盖小阴唇。 三十

八、新生儿消化特点:易溢奶、喷门不发达、幽门发达 三十

九、新生儿几种特殊的生理状态:

生理性黄疸、生理性体重下降、假月经、乳腺肿大、马牙和螳螂嘴 新生儿护理措施:保暖、营养、预防感染

十、早产儿喂养:以每日体重增加25~30克的生长速度为宜,最低应达到15克

A:尽量吸尽呼吸道粘液 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

C: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搏出量 D:药物治疗 E:评价 前三项最为重要,其中A是根本,通气是关键

★简答:四十

三、生理性黄疸:约60%的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可于出生2~3天出现黄疸,4~5天最要,足月儿至14天内消退,早产儿可推迟到3~6周,但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它症状称为生理性黄疸。 血生化:足月儿:血清胆红素<12mg/dl 早产儿: 血清胆红素<15mg/dl 结合胆红素≤1.5mg/dl

★四十

四、病理性黄疸特征: 1.黄疸出现早,24小时之内

2.黄疸过重:血清结合胆红素>12mg/dl, 3.黄疸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 4.持续过久,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 5.退而复现

6.核黄疸>20mg/dl ,血清结合胆红素>1.5 mg/dl 四十

五、新生儿溶血病发病机制:

1. ABO血型不合:母亲多为O型,婴儿是A型或B型 2. RH血型不合:母亲为RH(+)性,婴儿为RH(-)性

四十

六、新生儿硬肿症特点:硬、亮、冷、肿、色暗红、压之轻度凹陷 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程度:轻度〈20% 中度20~50% 重度〉50%

硬肿程度根据硬肿范围、体温、肛-液温差、器官功能改变分度 四十

七、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因:病毒感染 四十

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 邻近器官蔓延、败血症、变态反应性疾病

四十

九、肺炎病生理:机体主要改变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五

十、肺炎主要症状:发热:热型不定2.咳嗽3.喘憋4.其它症状

肺炎主要体征:1.鼻煽、三凹征2.呼吸急促3.紫绀4.肺部体征:呼吸音减低或正常,在肺底部及肩胛间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 五十

一、肺炎心衰的诊断标准:

1.心率增快160~180次/分,听诊时可听到心音低钝,奔马律 2.呼吸急促,60~80次/分,呼吸困难加重 3.肝脏在短时间内肿大,在原有上增加1.5CM 4.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发灰,紫绀,吸氧不能改善 5.尿少,下肢浮肿

五十

二、肺炎的护理:

护理诊断:①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痰液粘稠和年幼体弱无力排痰有关 ②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③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有关

④体液不足/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呕吐/腹泻/高热时液体丢失有关 ⑤PC:心衰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1.避免交叉感染

2.病室:温度18~20度,相对湿度60%左右 3.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

4.急性期卧床,恢复期可下床活动 5.精神安慰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1.及时清除鼻痂和鼻腔分泌物 2.痰粘稠时可进行雾化吸入, 3.勤翻身更换体位,促进痰液排出 4.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份

(三)、冷空气疗法及输氧

(四)、病情观察

(五)、输液的护理

(六)、恢复期的护理 五十

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是判断轻重型腹泻的分界点。 脱水程度:轻度〈5% 中度〈5~10% 重度〉10%

五十

四、补液顺序:补充累积损失、补充继续损失、补充生理需要 补液原则:1.定量、定性、定速 2.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3.见尿给钾、见酸补碱、见惊补钙 口服补液液液体张力为2/3张

五十

五、小儿脱水病情观察要点:脱水、酸中毒、低钾、低钙、高钠的观察 五十

六、小儿贫血诊断标准

6个月~6岁:血红蛋白〈110克/L或〈11克/dl 6岁~14岁:血红蛋白<120克/L或〈12克/dl 五十

七、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神经系统为本病的特殊表现,由于缺乏VB-12引起。 五十

八、小儿贫血分度

五十

九、缺铁性贫血缺铁的原因:

1.先天储铁不足2.摄入铁不足3.生长发育快 4.吸收障碍5.消耗或丢失

十、缺铁性贫血护理诊断:

1.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肌体需要量

3.知识缺乏-缺乏预防小儿贫血的知识 4.潜在并发症-铁剂应用不良反应 缺铁性贫血护理措施: 1.指导患儿实行饮食疗法

2.指导家属正确培养患儿的饮食习惯 3.服用铁剂时的注意事项

①服用硫酸亚铁时要研碎立即服用

②饭后或两餐间服用 ③与VC或稀盐酸同服

④避免同时伴用牛奶、钙剂、茶、咖啡、蛋白、面包 ⑤症在环压的孩子尽量使用糖衣制剂 ⑥服药期间大便呈黑色 ⑦服用铁剂从小剂量开始

⑧肌注铁剂要精确计算用量,深部肌肉注射

⑨疗效判断:在铁剂治疗后3~4天网织红细胞增加,7~10天达高峰。2~3周网织红细胞恢复正常,血红蛋白开始增加,血红蛋白接近正常后还需继续服用铁剂2个月以丰富铁蛋白的储备

4.预防感染

六十

一、心脏发育的重要时期为胚胎时2~8周,胎儿体内各部位大多为混合血,含氧程度不同,肝脏含氧最丰富. 六十

二、收缩压=年龄*2+80 收缩压的2/3为舒张压 六十

三、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1.左向右分流型:见于室缺

2.右向左分流型:见于法鲁氏四联症

3.无分流型

六十

四、室缺的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及亚急性心内膜炎 六十

五、房缺的4个病生理改变: 1.肺动脉流出道狭窄 2.室间隔膜部巨大缺损

3.主动脉骑跨于室间隔缺损上方 4.右心室高度肥大及扩张

六十

七、房室缺的并发症:支气管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及亚急性心内膜炎 六十

八、法鲁氏四联症的并发症:脑血栓、脑脓肿、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六十

九、正常尿量:

十、急性肾小球肾炎――非凹陷性的浮肿

七十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酸性尿――呈浓茶色或烟灰水样 中性或碱性尿――呈鲜红色或洗肉水样

七十

二、急性肾小球肾炎合并症:1.严重循环充血和心力衰竭2.高血压脑病 3.急性肾功能不全

七十

三、急性肾小球肾炎应用抗生素的目的:消除体内病灶中残存细菌,减轻抗原抗体反应 七十

四、急性肾小球肾炎如何休息:起病2周内严格卧床休息,临床症状消失后可以下床活动,血沉正常后可以上学,直到阿迪计数恢复正常后才可以正常活动。

七十

五、肾病综合征病理生理:1.大量蛋白尿,最重要2.低蛋白血症 3.水肿,凹陷性水肿4.高胆固醇血症 七十

六、肾炎性肾病的并发症:

1.感染:皮肤、泌尿系、呼吸道感染多见,可患原发性腹膜炎 2.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低钙 3.血栓形成:肾静脉血栓多见 4.肾上腺危象

七十

七、小儿结核病治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七十

八、化脑常见致病菌:

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 名词解释:

1.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第一周内由于哺乳不足、多睡少吃、肺及皮肤蒸发水份、胎脂脱落胎粪排出,可出现体重比出生时下降3%~9%。

2. 人工喂养:婴儿以牛奶,羊奶或其它代乳品代替母乳喂养称为人工喂养. 3. 预防接种:有针对性的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之产生免疫力,以达到预防传染病

的目的。

4.新生儿死亡率:指每1千个围产新生儿中在新生儿期内的死亡数。

5.围生期死亡率:指每1千个围生儿中所发生死胎、死产和死亡新生儿数。 6.新生儿溶血病: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

7.骨髓外造血:在婴幼儿时期当出现贫血及感染而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均可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同时末梢血液中可出现有核细胞和/或幼稚的中性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现象称为骨髓外造血。

8.生理性贫血:婴儿出生后由于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骨髓暂时性生血功能降低,红细胞生成素不足等原因,至2~3个月时红细胞降至300万/mm3,血红蛋白降至11g/dL,网织红细胞减少,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9.小儿贫血: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或其中的一项低于正常。

10.肺门舞蹈症: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因肺循环血量增多,X线检查显示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血管影增粗,搏动增强。

11.蹲踞现象:法鲁四联症患儿因机体活动耐受力降低,患儿为缓解缺氧所采取的一种被动体位和自动保护性动作,自动下蹲以减少回心血量,使分流量减少,缺氧得以缓解。

12.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急性起病,不同病因所至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双侧肾脏弥漫性非化脓性肾小球炎性病变,临床以血尿,少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

13.肾病综合征: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血浆白蛋白从尿中漏出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侯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为其特征。

上一篇: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下一篇:二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