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民族音乐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是人民音乐才智的结晶,是凝聚着民族精神的宝贵文化财富,是创造、发展我国未来音乐的参照系,亦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教材。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第一篇:民族音乐论文范文

探析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中国民族音乐的地位

【摘要】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元化的民族,在各个民族间有属于自己的音乐形式,所以,中国也是一个音乐文化多元化的国家。追根溯源,中国的民族音乐历史渊长,经过几千年的累积和创造,遗留发展至今为中华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和积淀。所以,于多元化的世界民族音乐而言,中国民族音乐有独特的优势和崇高的地位,但是需要在发扬广大的基础上不断地对民族音乐的传承进行提高和发扬。

【关键词】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地位

民族音乐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和精神内涵,中国的民族音乐代表着各族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劳动成果以及历史渊源,所以,民族音乐的存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代表着整个民族的生活理念和精神状态,能够在精神理念的指引下鼓励本民族的人们用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传承音乐文化。在同世界民族音乐融合的过程中,中国民族音乐占据重要的环节,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音乐理念,所以,在迈向世界的过程中,发展和传承民族音乐是有效传承中国传统精神和文化的必要手段[1]。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国由五十六个民族所构成,体现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特色,而多数少数民族是属于跨境、跨界的民族,整体而言,在民族定居方面呈现区域上的分布广泛特点,这就造成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地域广度性。就中国的民族音乐而言,主要有民歌、器乐曲、戏曲、曲艺音乐等,种类繁多。在进行中国民族音乐的研究时,需要从地域广度而影响的民族音乐多样性出发,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在中华文明的长久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南北差异的带有区域特色的音乐风格,整体而言,不同的音乐展现取决于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南北方的文化差异,并且在长久的历史演变中相互影响和融合,在共同的作用下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完善和发展,这使得带有南北区域特色的中国民族音乐具有不可动摇的定性以及风格和形式上的整体稳定性,从本质来看,这样的整体感难以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且在漫长历史岁月中的民族大迁徙和交流中,以及近代以来的国外音乐形式的入侵和影响都没有动摇中国民族音乐的本质特点,这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整体稳定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2]。

二、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中国民族音乐的地位

(一)中国民族音乐具有独特性

中国的民族音乐根据不同的民族、区域、题材内容等分为诸多流派,它们在明确划分的基础上又互为依存,这样的音乐形态造就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独有特性。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国,在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下,形成同人们思想习惯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意识形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而中国民族音乐中也蕴含深厚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思想的气息,所以,在中国民族音乐同多元世界民族音乐相融合时便更加明显的体现了其独有的传统特色和人文特性,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所带有的无可替代的独特性。

(二)中国民族音乐具有传统的文化特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积淀和传承下具有厚重的思想深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民族音乐的整体意境和风格,中国民族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凝聚了传统的文化内涵而使整体的音乐带有独特的传统音乐的唯美写意感,这就使得中国民族音乐同世界民族音乐在交流融合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世界民族音乐中有效提高中国民族音乐的地位首先需要世界在接受和认同中国传统地位的基础上提升对传统民族音乐的认可,进而使中国的民族音乐在世界民族音乐的交流和融合下得到有效的提升,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时代的发展中体现更加明显的优势。

(三)中国民族音乐需要加强同外界文化的交流

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升,使得各国音乐家将目光开始投向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在这样的整体大环境下,中国的表演艺术家也开始向世界范围内推广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大环境下,通过多年的努力和推广,中国传统民族因为越来越多的为世界范围内更多的人群所熟知,但是,因为受到中国浓厚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未来长久的发展和传播中,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并没有在世界民族音乐中产生太大影响[3]。

就西方音乐在向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和传播时,带有明显的明星效应,这取决于西方国家具有发展相对健全的影视产业和明星培养机制的支撑,进而有效实现了基于音乐表现的文化传播。所以,中国在民族音乐的传播方面可以有效借鉴西方国家,在健全趋于国家化的明星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增加民族音乐的推广效力,加快中国民族音乐同世界民族音乐的融合。另外,扮演着传播角色的艺术家们也需要在发扬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同时,加强国际间的沟通与交流,让世界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更加实质性和本真化的了解。

(四)需要加强对传統民族音乐的重视,实现中国民族音乐的有效传承

在同世界民族音乐相融合的过程中,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进行发展的基础上,需要从根本环节加强对民族音乐的重视,使民族音乐知识能够得到普及,使其在形态意识上得到强化和重视。这就需要我国负责民族音乐的相关机构实施良好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强化人们对民族音乐的重视,进而加大教育和弘扬力度,使民众能够在热爱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学习民族音乐。使得中国民族音乐在同世界民族音乐交流融合的过程中有活跃的国内音乐环境的支撑,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获得世界人民的认同,将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有效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品牌意象,使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在世界的舞台上发挥自身的独特魅力[4]。

结束语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下,速食文化大行其道,使得现代化的流行音乐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民族音乐而成为当下的主流音乐形式,造成音乐领域中优良思想和文化难以有效的传承和发展,这样的整体环境极为不利于中国民族音乐同世界民族音乐的融合和交流。所以,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需要在明确认识中国民族音乐和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进而在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强化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世界大融合。

参考文献

[1]马光.浅谈中国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J].时代文学(上),2010,03:215-216.

[2]聂秋红.浅析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4:147.

[3]毛秋思.中国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分析[J].青春岁月,2012,18:10+9.

[4]陈月红.中国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J].音乐时空,2015,16:37.

作者:谈相东

第二篇:加强民族音乐教育 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摘要: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是人民音乐才智的结晶,是凝聚着民族精神的宝贵文化财富,是创造、发展我国未来音乐的参照系,亦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教材。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教育

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是人类文化中的瑰宝,我国音乐教育长期以来以西方音乐体系为主,造成了民族音乐教育的缺失,这成为当今音乐教育界的一个关注问题。我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以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此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

所谓传承,就是要尊重和传播历史文化传统。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风格与情感的载体与镜像。他凝结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与性格。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多姿多彩的音乐文化。不了解这些民族音乐,就很难真正了解祖国丰富灿烂的文化与文明,当然也就更谈不上传承与发展。近些年来,甚至高校音乐专业的一部分学生也对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知识表现出一种陌生的态度,他们听惯了迪斯科节奏,电声磁带和通俗音乐,而对优美动听的民歌,旋律委婉悠长的戏曲唱腔,产生了抵触的情绪,还有每年的招生考试中,演唱民歌、演奏民乐的考生却寥寥无几。在迪斯科、爵士、摇滚等外来音乐的旋律中如痴如醉。这种现象若任其发展,不仅可能造成中国民族音乐的后继乏人,而且很有可能造成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断裂。高校音乐专业作为音乐教育与研究的主要阵地,传承与弘扬祖国音乐文化是其应有之义。

2.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21世纪中国音乐发展创新的需要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增强学生民族音乐的积累和储备,增厚学生民族文化历史与情感的底蕴,使学生在与世界其他异质音乐文化的比较鉴赏中,了解各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跨文化的开放多维的音乐视阈。广泛吸纳各民族音乐的优长,以母语音乐为基础,融汇中西、贯通古今,创作出新的音乐作品。因此,在音乐专业的教学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并进而推动当代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3.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培养和提高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修养。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一点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高校音乐专业不仅仅是技艺型人才,更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音乐人才。因为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教育,技艺教育,更是一种审美教育、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民族音乐浓缩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风格、情感,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我国抗战时期产生的《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太行山上》……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抵御外侮、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通过对《长征组歌》、《梁祝》等作品的学习,可以加强学生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民族音乐发展奉献自己的热情,它对于完善学生的自我人格,培养其审美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途径

1.应在理念上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在大纲、教材和教学方面应形成系统化和科学化。从一个学校的整体看,教材和大纲可以反映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极为丰富的音乐,应该将这些优秀的传统音乐的精华和风格编入教材,传授给学生。并将民族音乐作品的学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安排足够的课时。只有突出了民族特色的教材,才能使我们高校的教学更具有民族化,有价值,立得住,更容易被承认。当然,这里并不排斥世界各国的优秀音乐,同时还应该在吸取外国的民族音乐精华中来进一步充实自己。

2.在具体的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教学应表现在各个学科上,如在声乐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演唱一些民歌,浏览大量的我国优秀的民族歌剧;在舞蹈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学习一些民族民间舞蹈,或尝试民族歌舞的编导;在和声课上,尽可能多解析一些民族调式;视唱练耳教学中,让学生多演唱民歌或具有民族调式的乐曲;在民族民间音乐课上,让学生广泛浏览、演唱民歌和戏曲音乐;在器乐选修课上要让学生多选学民族器乐,并建立民乐队,开设民乐合奏课。从情感上加深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和兴趣。

3.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要通过演唱,演奏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从技术上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特异性,而且还应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内在情感、音乐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从深层次上理解民族音乐,体会其中所蕴藏的精神文化内涵。由表及里,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尊重和传承音乐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感。

三、结束语

作为音乐教育者,应志在通过音乐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维护本国家、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从而更好地担当起继承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的重任。我们要不断加强探索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让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我国悠久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特里斯[M].沃尔克.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

[2]陶敏霞.中国钢琴作品教学与欣赏.陕西人民出版社.

[3]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4]樊祖荫.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世界多元化音乐中的作用与地位.中国音乐.2004,(4).

作者:张飞龙

第三篇:构建民族音乐教育体系 打造民族音乐人才培养高地

闫拓时,1956年10月生于陕西省户县,1982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教授。曾任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处处长,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首都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北京高校德育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2006年12月起任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

闫拓时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高等教育管理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独到的思考。先后在《北京教育》、《思想政治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思想理论战线》、《大学生》、《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发表论文50多篇。获全国高校思想教育研究会论文评选二等奖、三等奖,获北京高等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二等奖,多次获北京市局级领导干部论文评比一等奖、二等奖。

记者:中国音乐学院久负盛名。办学几十年,桃李满中华。您认为,贵校的特点是什么?

闫拓时:中国音乐学院创建于1964年,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创办的一所以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和研究为主要特色的高等音乐学府。中国音乐学院有三个特点:

一是名师云集。建校之初汇聚了国内一大批民族音乐界的专家来校任教,安波、马可、老志诚、刘雪庵、张肖虎、黎英海、杨荫浏、李元庆、应尚能、汤雪耕、蒋风之、吴景略、曹正、杨大钧、冯子存、赵春亭等知名音乐家都曾在这里传道授业,辛勤耕耘。复校以来,学校的专家群体更加壮大,李凌、李西安、樊祖荫、金铁霖、张权、刘德海、刘明源、罗忠镕、金湘、施万春、高为杰、冯文慈、耿生廉、董维松、张静蔚、何昌林、沈洽、杜亚雄、吴文光等在国内外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几年来,中国民族音乐领域的国家级学会会长大多由我校教师担任,体现出我校教师在中国民族音乐界举足轻重的学术地位。

二是人才辈出。40多年来,学校培养出包括樊祖荫、韩静霆、刘振球、乔建中、吴雁泽、德德玛、彭丽媛、宋祖英、阎维文、张也、吴碧霞、黄安源、张维良、宋飞等知名音乐家在内的5,000多名毕业生,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领导重视。在中国音乐学院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得到中央领导的深切关爱和大力支持。周恩来总理为中国音乐学院的创立与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力。在建校40周年之际,温家宝总理亲笔致信金铁霖院长,盛赞中国音乐学院的办学成果,他指出:“人民需要反映生活,鼓舞人心,健康向上的音乐;民族音乐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走向世界。”中央领导不仅对中国音乐学院的发展寄予厚望,而且也为学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记者: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新时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请问,贵校在这样的历史机遇面前确立了怎样的发展目标?

闫拓时:在新的发展机遇和时代要求面前,新一届领导班子立足学校实际,深入总结长期以来的办学经验,在发动全校教职员工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办学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繁荣和发展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坚持“育人为本、特色立足、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民族音乐教学为主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努力构建融教学、科研、创作和艺术实践为一体的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推动学校建设再上新的台阶。

学校在总结传统优势和办学特色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以民族音乐为特色,以理论研究、创作和表演为支撑,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加快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的转变,打造中国民族音乐人才培养高地;培养从事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创作、表演和教育,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建设具有鲜明民族音乐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音乐学府。

记者:请问,贵校在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打造民族音乐人才培养高地方面具有怎样的优势?

闫拓时:办学几十年,学校形成了四大优势:

一是创建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引领中国民族声乐发展方向。由金铁霖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博采众家之长,创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声乐表演艺术人才,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彭丽媛、宋祖英、阎维文、张也、祖海、谭晶、吴碧霞等60余位。他们经常活跃在国家级舞台并多次在国内外高层次音乐赛事中获得大奖,用高超的演唱技巧完美地展示了建立在科学方法之上的民族声乐的艺术魅力。1990年,金铁霖教授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005年,金铁霖教授被推举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会长;2006年,金铁霖教授获得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7年,由金铁霖教授领衔完成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建设”科研项目获得“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是全国音乐院校中唯一一个获奖的项目。

二是汇聚民族器乐专家群体,占据民族器乐人才培养高地。建校之初,学校延揽了蒋风之、吴景略、杨大钧、曹正、刘明源、项祖华、冯子存、赵春亭、王范地、肖剑声等一大批在全国享有盛誉的民族器乐名师来校任教。目前,国乐系教授刘德海、安如砺、邱大成、张维良、宋飞等都是国内一流的民族器乐演奏家。作为学科领军人物,刘德海教授在琵琶演奏、教学以及创作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琵琶艺术大师,2007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近些年来,国乐系教师和学生在国内外各种比赛中获奖已达200多人次,为国内外艺术团体和教育机构输送了1,000多名优秀毕业生。国内各大民族乐团以及东南亚地区中国民族乐团的乐队首席大多是我校毕业生。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已成为国内外同行所公认的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专业最具代表性的教学和学术基地,成为学校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

三是建立中国音乐学术创新团队,为中国音乐学术提供人才支持。音乐学专业在40多年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两个在全国具有较强学术实力的学术团队。以冯文慈、张静蔚、何昌林、吴文光、修海林等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中国音乐史学术团队和以耿生廉、董维松、樊祖荫、沈洽、杜亚雄、陈铭道、赵塔里木、姚艺君等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民族音乐学学术团队,在全国音乐学界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音乐学专业长期以来形成了不事浮华、严谨治学的学风,在教学工作中强调学生扎实的基本功,重视音乐实践,重视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办学模式,通过高质量的教学为中国民族音乐学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为学校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四是探索民族作曲理论体系,推出民族音乐精品。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长期以来将探索中国民族作曲理论体系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黎英海教授的《汉族调式及其和声》、张肖虎教授的《五声性调式和声手法》、李西安教授的《中国民族曲式》(与军驰合作)、樊祖荫教授的《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等均为中国民族作曲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对中国民族作曲理论体系的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围绕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打造民族音乐人才培养高地这一发展目标,贵校主要抓了哪几方面的工作?

闫拓时:我们主要抓了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坚实基础。自建校以来,学校拥有以国内知名音乐家为主体的强大师资阵容。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学校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日趋合理,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形成了从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家级名师的多层次人才结构。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95人,其中教授53人,副教授63人;博士22人,硕士78人。学校生师比为8.9∶1。近年来,我校教师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两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0人;获文化部文华奖3人(次),中国音乐金钟奖14人(次);“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获得者19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3人;北京市高校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25人。民族器乐、民族音乐学、作曲、民族声乐4个专业方向被评为北京市高校学术创新团队。

二是依托首都优势,创造一流办学条件。学校先后投入1.8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体育场、学生宿舍及食堂,对教学楼、琴楼等进行了改造更新;新建的音乐厅及图书馆已经竣工。特别是2001年以来,北京市为我校投入4,065万元,购置了121台世界顶级的斯坦威钢琴系列产品,由此我校得到了“全斯坦威学校”的荣誉称号,是全国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音乐学院。

三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和音乐表演等3个传统优势专业全部被北京市列为品牌专业。音乐学学科被评为北京市首批重点学科,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将原有专业内涵拓宽,先后拓展了音乐教育、钢琴、艺术管理、指挥、管弦等专业方向,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近几年来,我校获文化部创新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有6部教材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11部教材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音乐教育基础”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视唱练耳”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四是重视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校现有“华夏民族乐团”、“青年爱乐合唱团”、“中国青年爱乐乐团”等实践教学平台;有7个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教育实践与艺术实践基地;建设了一批先进的实验室。演出活动在音乐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3年来,学校组织109个团组、371人次赴欧洲、非洲的3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音乐比赛。在2005年~2006年“文华奖”全国声乐大赛和民族器乐比赛中,我校学生获得3个金奖、3个银奖;在第四、五、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中,我校学生获得4个金奖、8个银奖、7个铜奖;在第十一、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我校学生获得3个金奖、5个银奖、3个铜奖。我校学生在高层次专业比赛中获得令业内震惊的佳绩,充分体现出我校实践教学的丰硕成果。

记者:作为党委书记,您认为学校党委在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打造民族音乐人才培养高地,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音乐学院中应该如何发挥作用?

闫拓时:这个话题可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一是从思路层面上看。党委要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大局,科学决策,统揽全局,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既要坚持高扬主旋律,唱好和声,营造和谐,又要不懈探索新的时代条件下艺术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和新途径,在有效推动学校发展建设中彰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二是从具体工作层面上看。一要抓好两级班子的建设。2007年党委提出两级班子建设的目标是“团结、向上、负责、实干,集大家智慧在‘干’和‘推’上下功夫”。各级干部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矛盾”。对人真心真情,对事亲力亲为。二要抓好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党委提出在我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应体现在做好愿景规划;善谋大事、善抓大事、抓好大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思考发展,力争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3个方面。三要抓好队伍建设。党委提出要把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常抓不懈。力争使我院的师资水平在保持国内一流的基础上,加快同国际接轨的步伐,建立起两支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四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文化艺术的引领作用,通过大力开展艺术创作、艺术实践、对外交流提高我校对首都乃至全国文化建设的贡献力,为民族音乐进一步繁荣和走向世界作出我们的贡献。五要深入研究艺术院校特点以及艺术院校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在思想观念、价值定位、行为方式方面的变化,找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共振点,切实增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构建文化氛围浓郁、学术氛围弥漫的和谐校园而努力。六要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势,为学生的成才开辟宽视野、大舞台的更多途径和机会,让更多学生在艺术实践、社会实践、人生实践三体合一的经历中成为德艺双馨的高层次音乐人才。

在4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中国音乐学院始终坚定不移地把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在引领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研究、民族音乐风格作品的创作与民族音乐表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所构建的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将会更加完善,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也将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包和春]

作者:王松光

上一篇:自动控制理论论文下一篇:工科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