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控制要点

2022-11-20

第一篇:高层建筑施工控制要点

浅谈当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城市建设也有了高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土地的紧张,所以现代建筑要求充分地发挥土地的利用率。现在城市建筑发展的进程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见。但是,高层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具有资金的投入大,施工作业面较狭窄,工期较长的特点,由于这些特点,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就是一个挑战。高层建筑施工要点的质量控制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文中通过一般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中的重点,然后对质量控制做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也为高层建筑施工的有效安全运行提供了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质量控制

引言:对于高层建筑,建筑的楼层比较多,同时,由于高层建筑施工的特殊性,所需要的施工周期比较长,就造成了在进行高空作业的时候形成的危险系数较大,就在无形中形成了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挑战。不仅如此,在进行高空作业的时候,关于材料、工作人员的垂直运输,空中安全的防护还有防火的工作也是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同时,还要整体加强与高空人员的联系,高空人员的用水、交通、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处理等一系列问题。

一、关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1、砼和钢筋结构施工(源头) 1.1原材料的选用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砼和钢筋的施工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高层建筑施工的时候,有着整体施工期比较长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天气的变化,最初采购的砼原材料在放置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变质等问题。在具体进行高层建筑施工的时候,会根据施工项目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等级的砼,不会因为原材料的过多购买,所造成砼的变质。在施工的时候,对不同的砼进行一些比例的配置,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质量,从而有效地保证主体的稳定性和其他性能。

1.2混凝土的泵送技术

在整个高层建筑施工中,砼的泵送技术非常重要。泵送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升降机,将砼由地面送到需要的高空中用来施工。高层建筑不同于普通建筑,它对于砼的质量要求比较高,所以在施工传输过程中,就不得不用泵送的方式。目前, “双掺技术” 在我国已经开始广泛应用,所谓 “双掺技术” ,就是根据情况合理地地在砼中加入一些化学药剂或者对应的粉媒灰,使得其符合施工要求。但问题是,在调查中中,尽管一些施工单位对于砼的配比合格,原材料的选择等也进行了严格制作及规定,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砼强度不足的情况仍然。这种也跟养护的时间不足有关, 所以,建立严格健全的养护制度也是至关重要的。

1.3钢筋的施工要点

通常,在钢筋结构工程的施工中,主要把握三个关键的技术点。

(1)在施工之前,必须明确钢筋所需要的质量、规格以及数量要求。同时,在开始项目之前,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局部的关键部位要深入了解,进行详细深入的规划考虑,对于原材料,要及时进行质量检验,从源头上把好质量的关,确保安全。

(2)在钢筋绑扎等实际操作中,必须让专业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操作,才能有效地提高钢筋之间的连接。

(3)在柱插筋的这项工作中,必须保证操作的流程严格符合相关规范,尽量减少避免由于施工人员的原因所造成的一些情况。

2、关于高层建筑的深基坑的施工(操作难点)

深基坑的施工是高层建筑物的基础部分的施工,是整个建筑的基础,也可以说是高层建成的第一步,安全性自不必言说,如果把不好第一关,之后就无从谈起了,对于这点,应该严格控制。具体有以下建议:

(1)对于操作者进行严格的专业素质检查,清退不合格者,及时处理安全隐患。避免因素质不高而出现操作问题,造成大规模的返工。

(2)从基础开始,就让施工者和检查者对日后的工作在心中有清楚认识,并形成一套严格的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工作,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对质量管理体系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情况要进行实时监控。对于质量管理体系,要做到深入贯彻,否则就不起作用。

(3)现场巡视必须加强,让每个巡查人员在第一时间了解第一份情况,努力实现及时控制事态, 对发生的一些问题必须做到尽快发现,尽快改正,避免因为汇报不及时造成的重大损失。尽量在现场巡查中,就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4)在施工之前,对整个的基坑进行深入检查,只要基坑的深度大于5 m,就必须在本单位的建筑方案上,聘请相关的技术专家进行专业的深基坑方案的考查论证,只有专家组通过,该方案才可以进行实地的施工。这样,就从最初方案上保证了施工工 作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在施工建筑的质量检查时, 必须对高层建筑的标高、垂直度、轴线检查, 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才能开展接下来的工作。在高层建筑进行施工的工作过程中,运用之前的严格的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工程的质量。

二、高层建筑质量控制措施

高层建筑的质量控制由于其施工技术的复杂和高空作业的特殊,在整个施工工作中显得特别重要。在施工前,对于建筑物的整个施工方案都必须进行详细地检查,否则,方案的不合适或者计算上的错误,会使工程发生严重的事故。

1.高层建筑的“三线控制”是关键。垂直度的控制,不仅是高层建筑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保证高层建筑质量的基础。只有按照大楼的柱网的分布情况来设计大楼,才能控制好建筑大楼的垂直度。具体操作为:

1.1先确定大楼边角柱的位置,当安装角柱模 板时应该沿着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

1.2当垂直度完全合格的时候,要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等到四角柱拆模以后,以这四柱为基线,控制正面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1.3应用激光铅垂仪对过程中的垂直度进行控制,选择四个合适的位置作控制点,做好平面控制。

对于轴线的控制,最应该应该注意的是轴线的传递,我们知道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层和脚手架同步向上,结果就是导致一些外围的基准点无法引测,所以在对2层以上的楼面进行施工时,以一层楼面的基准,在每一层楼面上都设置好方 洞,然后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最后采用钢尺卷和经纬仪进行轴线的矫正。

2.高层建筑的混凝土强度的严格控制。

对于混凝土配比的选定,首先,应该根据地区市场原材料进行不同配比的实验,目的是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地进行配比调整。在实验室内应该根据含水量和含沙量配比及时进行调整。在高层建筑的具体施工中,还要加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避免出现砂石级配不良的现象。

3.严格高层建筑养护制度

一般而言,高层建筑多会采用泵送混凝土,这种混凝土不仅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而且能够使建筑施工的周期缩短,但是偶尔也会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现象,所以,应该严格强化高层建筑的养护制度。还应该注意加强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工作,在实际中,并不是试块的强度大于设计强度就意味着试块合格,一定要及时发现那些试块制作的不规范现象,对混凝土进行严格控制。

4.加强高层建筑物施工队伍的管理

高层建筑物的特点就是层数多、工程量大、地下工程量大、设备装修等较繁杂,所以高层建筑在施工的时候就会经历重重困难。在高层建筑物施工的时候,首先必须要做好管理工作,统一指挥,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是会更好的进行管理,同时,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人工劳动,合理安排工程顺序也是可以做到统筹兼并。组织好施工现场,才能更好的进行工程施工的工作,才能更好地进行高层建筑物施工质量监测,做到保证质量与工期,降低成本并且提高经济收益。

4.加强高层建筑物施工其他安全措施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中,一些施工人员误入电梯口、楼梯口、预留洞口以及垃圾洞口而坠落伤亡的事件不在少数,所以,所有楼梯口、电梯口、门洞口、预留洞口和垃圾洞口都必须设围栏或者盖板,除此之外,相应的醒目的标识也必须完善。在施工的建筑物的出入口以及一些井架通道口,必须搭设相当牢的顶板棚,宽度至少应该大于出入口,棚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确定。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阳台周边如果没有脚手架,都必须要安装脚手架。除此之外,安全帽是高层建筑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现场时必须戴的。在高空作业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除了人员要求,设备要求同样重要。起重机械设备必须要严格按照额定起重量起吊重物,不得超载及斜拉重物。设备经动力设备部门验收合格后,才可以使用。 结语

通过以上探析,可以知道,在我国,高层建筑物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现代建筑物在飞速发展,而高层建筑物己成为大势所趋。因此,高层建筑在施工质量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国应该加强管理,严格根据国家相应的施工规范技术标准以及施工的设计方案进行规范操作;相关单位应该高度关注项目施工的质量,把好安全关,切实落实每人的责任,明确目标。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原材料的采集购买工作,从源头把关,通过加强检查来解决。通过这些措施,才能多角度地对我国高层建筑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小刚.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小 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1). [2] 蒋运来.浅谈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4~15. [3] 邓文涛.高层建筑中混凝土的施工特点及技术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 2006年第1期.

第二篇: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要点

兰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王朝光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市区利用的有效面积逐渐减

少,近几年城市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在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中的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如何保证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本人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导则》、《甘肃省建设工程质量实施细则》、《高层建筑砼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平法图集》(03G101-1),结合兰州市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要点。

一、质保体系的监督检查要点

(一)查看工程建设前期的相关资料,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工程中标通知书,施工图审查批准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施工图审查意见书及答复意见,施工组织设计,合同以及参建各方的资质和人员的资格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二)现场参建各方质量责任制的落实情况,高层建筑工程规模大,层数多,地基处理、主体结构施工复杂,现场质量责任制的落实 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严格按照已审批的施工方案,监理实施细则,要有针对性,要细化,落实工程配备的检测设备,落实现场原材料见证送样制度,现场人员持证上岗。

二、地基基础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督点

(一)详细勘察应收集初步设计资料及现场地形图与勘探点坐标,高程引测依据,明确工程场地的地理位置,拟建工程层数(高度),结构类型。建筑物位置、规模、基础类型 有重大变更,原勘察报告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补充勘察。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必须遵照相关标准的强制性条文一,基坑开挖时若发现墓穴、防空洞、线路管等情况,应进行补充勘察,进一步查明地下分布情况,以免出现重大质量隐患。

(二)高层建筑工程大多建在城市建筑工程较密集的地方,且均有地下室,为了使深基坑在开挖时不造成对相邻建筑产生影响,所以对深基坑支护必须由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设计,施工单位编制基坑防水和挖土施工方案,兰州地区常用排桩或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土钉墙、逆作拱墙、放坡的方法进行深基坑支护。

(三)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周围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进行监测,并及时排除坑底表面积水,基坑严禁超挖,用水准仪跟踪控制挖土标高,机械挖土坑底留200-300mm原 进行人工修土,基坑开挖好后,建设前段时间应及时组织勘察、施工、监理单位进行验坑(槽),并形成记录。

(四)详细查阅施工图纸,施工图审查意见书和答复意见,施工图会审纪要,就重要的施工缝留置,后浇带留置及浇注和大体积砼浇注有无具体要求,查看有无违反强制性条文的情况,督促检查将图审意见书和答复意见内容落实到工程实体上。

(五)高层建筑基础的大体积砼的施工,以及施工缝,后浇带防水,抗渗应有施工技术方案。大体积砼浇注时由于内外温差使砼内部产生很大的应力,以至砼表面出现大量的裂缝,因此砼内、外温差必须控制在25℃以内,一般可采用以下措施:

1、选用中低热的水泥品种,如矿渣水泥。

2、尽量减少大体积砼的水泥用量。

3、掺加适量缓凝剂,使泵送砼的放热高峰相对延迟,峰值降低。

4、降低砼的浇筑温度。

5、砼的表面蓄热保温。

砼的防水有自防水和外防水之分,根据设计要求检查砼的配合比,防水材料的合格证及试验报告,检查现场的施工方法和质量。外墙砼的抗渗重点检查墙身与底板交接施工缝处是否加设止水措施,加设的止水措施是否满足要求。

三、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监督要点

(一)模板工程

1、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等构件由于砼浇筑量大,为了保证模板体系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一般采用组合拼装大模板体系,重点检查剪力墙模板的固定,拉杆的竖向,水平间距是否符合施工技术方案,以保证剪力墙截面尺寸和钢筋保护层厚度,转换层结构及超长、超高、超厚的重要构件的支模,要会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共同确定一个技术方案实施。

(二)钢筋工程

高层建筑工程体量大,框架、剪力墙节点多,且节点钢筋相互交叉错综复杂,钢筋布置很密,而这些节点是高层建筑结构的重要部位,应当引起参建各方的高度重视。

1、高层建筑钢筋的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的位置,相邻钢筋接头的距离应符合《高层建筑砼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要求,同时重点检查直螺纹接头的形式检验报告,每验收批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级别的性能要求。

2、重点检查剪力墙洞口的加筋和连梁的配筋及钢筋的锚固长度,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框架柱核心区箍筋的加密位置,顶层框架柱、梁的边角,节点钢筋的锚固,当建筑工程有转换层等重要部位构件时,钢筋绑扎成型后应会同设计、监理单位共同进行验收。

(三)砼工程

1、预拌砼浇筑每批提供质量证明书并检查砼坍落。

2、高层建筑普遍采用泵送砼,砼泵送前用水润湿管,然后用同成分水泥砂浆润滑管道,砼浇捣应防止发生分层离析,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

3、在砼浇筑过程中不得随意加水,破坏砼的均质性和易性和含水率,以至达不到设计强度等级的要求。

4、砼施工的留置与处理应符合有关规范及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后浇带的留置位置,砼的浇筑时间及浇筑要求

应符合设计的要求,在未浇筑砼之前严禁拆除后浇带的底部支撑,严禁上部增加荷载。

5、高层建筑砼强度等级高,砼养护面积大,因此对不同的构件要采用不同的养护方法,如采用养护膜、养护剂、浇水等方法,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明确具体要求。

6、要熟练掌握法图集03G101-1中重点节点的抗震构建措施的,如转换大梁,连梁,剪力墙边缘构造,剪力墙洞口处,顶层框架边、角节点的配筋要求和配筋方式,对这些重要节点处要检查现场实体和隐蔽验收记录。

7、高层建筑对定位放线、轴线投测、垂直度、沉降观测要求精确度高,所以应作为重要施工方案加以重视,特别是中梯井筒的轴线投测、垂直度等控制不好就会影响电梯安装,因此,检查技术复合时检测数据要求严格控制在规范规定以内。

四、高层建筑安装工程的监督要点

(一) 防火问题

1、UPVC排水管的防火。对高层建筑而言,若是失火,UPVC管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要求UPVC管明敷安装明,立管在楼板贯穿部位应设备阻火圈或长度不小于500mm的防火套管,并在防火套管周围筑阻水圈;横支管与暗设立管相连接,墙体贯穿部位应设置阻火圈或长度不小于300mm的防火套管,且防火套管明露部分长度不小于200mm;横干管穿越防火分区隔墙时,管道穿墙体的两侧应设置阻火圈或长度不小500mm的防火套管。

2、地下室的防火。地下室所用材料均应符合消防规范的要求。

3、管道井、电缆井的防火: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其电缆井、管道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体作防火分隔;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应在每层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体作防火分隔。

4、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做好消防各系统的施工,如消火栓、喷淋、防排烟、火灾报警等。

5、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当采用暗敷设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当采用明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上涂防火涂料保护。

(二)防雷与接地

1、防直击雷: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设置防雷引下线、接闪器、防雷网格。

2、防侧击雷: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设置均压环;另外所有电梯轨道、金属门窗、金属管道、电缆桥架等导电物,应做等电位联结。

3、地下室内所有的用电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以免发生触电伤亡事故。

第三篇:高层建筑爬升脚手架监控要点

浅谈高层建筑附着式整体升降脚手架监控要点

作者:刘彬 王建设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迅猛发展,各种形式的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高层建筑外架施工中,从使用双排架、挑架进而发展到挂架和附着式整体升降脚手架(以下简称“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各类外架施工机具中,附着升降脚手架因其投入少、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等特点,使其越来越受到施工单位的重视和普遍的采用,并被建设部列为十项重点推广技术之一。以下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附着升降脚手架监控要点,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附着升降脚手架;监控要点 1 设计及方案(安装前)阶段的监控 1.1资质的审查。

审查施工企业或分包单位是否具有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专业资质,若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专业分包,则还要审查分包合同及安全协议是否签订,并对投入项目施工的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资质等进行入场检查,并验证与资质审查内容、分包合同、安全协议是否一致。严禁无分包合同及安全协议进行施工。

1.2施工方案及进场机具、材料的审查。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安全施工方案、应急预案。重点审核是否在充分了解现场实际情况和工期要求的情况下编制的施工方案 (含设计安装及拆除方案),方案中涉及到的专项技术和专利的必须提供有效的技术鉴定书或专利证书,方案中必须有完整的设计计算书、设计布置图和大样图、构造及尺寸、设计及施工原理、材料及设备的验收标准和依据、应急预案,特别要对附着和架体、各种升降设备中的吊具及索具、附着处的砼强度在最不利情况下的安全计算。并核查进场人员配备、施工机具配备、技术管理能力是否与方案相符。 1.3 监督和审查施工单位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情况,要求目标明确、职责分明,并着重审查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的责任及分工,且落实责任人员的到位,制定安全管理条例,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和步骤。

1.4 施工方案审核完成后依据规定组织专家论证审查,就专家论证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再次组织方案的编制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对意见和建议逐条落实,全部完成后提交专家复查,最终确认施工方案,并报安全监督部门备案后,实施方案。 2 安装阶段的监控

2.1安装前核查安装单位管理和操作人员的资质证书,特别是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2.2安装前现场各项配合工作落实到位,并对现场结构进行准确测量定位,落实并指定好现场安装的总指挥监控员操作人员的具体分工,监督施工安装人员的技术及安全交底到位。 2.3所有材料及设备、设施进场严格报审和检验制度,要求提供进场材料质量保证单及复试报告,确保所用的材料设备设施合格。

2.4 严格按照经专家论证合格的方案进行安装的监控,各项安装内容必须符合方案,安装过程中如需调整必须汇同有关部门共同确定。

2.5安装完成后邀请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向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检查核准使用。 3使用阶段的监控

3.1核查机操工及各类技术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及使用前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是否交底到位。审查 “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预案组织模拟演练,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预案及时控制事故,保证人员的安全,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减少环境污染和可能造成社会负面影响发生。 3.2脚手架升降前由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双方的项目经理组织质检员、安全员进行脚手架质量、安全状况及附着支承结构与工程结构连接处混凝土的强度检查,工程结构强度应依据混凝土强度报告确定。复查合格后就本次附着升降脚手架升降意见达成一致。

3.3脚手架升降过程中应统一指挥,定员定岗。升降中各工位机械操作工检查脚手架运行状态、结构受力状态、电动葫芦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监控有无异常现象,一旦发现立即停止并组织排查和排除。

3.4脚手架升降到位后检查。附着支承结构采用普通穿墙螺栓与工程结构连接时,应双螺母固定, 螺杆露出螺母应不少于3扣。附着升降脚手架的防倾装置必须与竖向主框架、附着支承结构或工程结构可靠连接,在升降和使用两种工况下,位于在同一竖向平面的防倾装置不得少于二处,并且其最上和最下一个防倾覆支承点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架体全高的1/3,防倾装置的导向间隙应小于5mm。 脚手架的防坠落装置安装必须符合以下要求:防坠装置必须灵敏、可靠,其制动距离对于整体式附着升降脚手架不得大于80mm,防坠装置应进行详细的检查和管理,以确保其工作可靠、有效;防坠装置与提升设备必须分别设置在两套附着支承结构上,若有一套失效,另一套必须能独立承担全部坠落荷载。检查合格后进行脚手架的交接,脚手架投入使用。

3.5脚手架的使用过程中,脚手架的电气控制系统、机械系统、架体等必须定时定期维修保养,核实维修和保养记录。加强现场的巡视,如发现问题立即下达禁止登架作业指令,监控处理和整改的到位,保证所有问题排除后继续使用。

总结:实践证明,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加强附着升降脚手架监控,对保证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施工技术或管理人员应加强附着升降脚手架各个环节的监控 ,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关于颁布《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建建[2000]230号.

[2] 朱平,孟泽.某高层建筑爬升脚手架施工[J].山西建筑,2008,34(8):151152.

第四篇:高层建筑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摘要: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高层建筑有施工期较长、楼层多并且高、施工工艺复杂、人员集中等特点,正是由于高层建筑具有的这些特点,所以使得高层建筑的安全风险问题也更加突出。因此,为了保证高层建筑建设顺利进行以及人员施工安全,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就必须要严格做好安全管理以及风险控制。本文就对高层建筑安全管理以及风险控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安全管理以及风险控制措施。关键词:高层建筑;安全管理;风险控制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现如今高层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都在日益增长,高层建筑可以有效解决土地资源稀缺的问题,并且还可以促进城市规划建设。但是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和楼层高度存在种种特殊性,所以这也给工程建设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其不仅需要施工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还需要具备一套系统、科学的安全管理办法以及风险控制办法。

1.高层建筑安全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首先,有效的安全管理以及风险控制可以有利于施工管理人员做出科学的决策。高层建筑工程规模巨大,并且施工工艺是十分复杂,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而如果一旦发生一些不确定性风险因素,那么造成的后果是无法设想的。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就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为施工管理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促进工程在安全保证的基础上顺利开展。其次,可以提高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性。有效的安全管理以及风险控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人员施工安全,并且也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最后,安全管理以及风险控制可以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化。

2.高层建筑安全管理策略

2.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安全隐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到位而导致的,因此,为了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提高,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建立了相关的制度规范,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工作人员以制度规范为依据做好安全工作。安全制度中要明确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并且制度中要严格执行责任制,责任制可以在发生事故时及时的追查人员责任,并且利用责任制可以更好的约束工作人员各尽其责。

2.2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后,就需要按照制度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比如可以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只有工作人员具备正确的安全意识,进而才能更好的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其次,安全管理工作要渗透到是施工的各个环节中,比如设备的操作、高空作业的保护措施、技术的应用等,只有全方面做好了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发生,进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2.3采用最新的安全监控技术

由于高层建筑工程规模巨大,所以在安全管理方面难免会无法顾及到全面,因此,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辅助配备足够的安全监控设备,以便于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顺利有效的开展。比如在施工现场可以安装视频监控、电子感应警报等新型安全监控技术,采用安全监控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力,管理人员只需要通过监控设备就可以随时了解到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

3.高层建筑风险控制策略

3.1建立紧急求援队

首先,高层建筑施工单位要建立起一支紧急救援队伍,紧急救援队伍中要明确各个人员的工作范围值工作职责。比如救援队的队长可以由项目经理担任,因为项目经理对整个项目都有充分的了解,并且项目经理有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所以在发生突发情况后,项目经理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紧急救援队的队员可以由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员、施工负责人等人员组成,这些队员都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在发生事故时可以通过配合紧急救援队事故的损失降到最大,防止事故扩大。其次,要规定应急机制响应时间,应急机制启动应该在安全事故发生半小时到一小时内,及时上报至施工企业或者相关政府部门。

3.2充分做好应急预案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高层建筑工程规模巨大,并且施工工艺是十分复杂,所以很容易存在诸多风险因素,而如果事故一旦发生,那么后果则是无法挽回的,因此,施工企业应该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充分做好应急预案。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塌方、爆炸、火灾、人员受伤等都是一些普遍发生的安全事故,施工企业应该针对这些普遍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应急预案演练,以提高在真正发生安全事故时人员的应对能力。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对事故,所以在施工安全管理中不能将应急预案作为后路,而应该以安全管理为基础。

4.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以及风险控制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只有保证了安全管理质量并做好了风险控制,进而才能保证工程建设在安全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施工活动。因此,高层建筑施工单位应该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并切实做好风险控制,安全管理工作要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环节中,风险控制要最大程度规避风险、防范风险、应对风险。只有保证了施工安全,才能进一步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在此基础上也能让建筑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何培玉.关于高层建筑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6.

[2]刘文莉.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

[3]向新宇.关于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探析[J].江西建材,2016,01:283+288.

第五篇:《成都市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及审查要点》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成都市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及审查要点》

的通知

成建委发[2011]60号

各区(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

为提高我市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及审查水平,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委组织力量编制了《成都市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及审查要点》,用以指导我市的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和审查工作。现印发你们,请各单位结合相关消防法规及技术标准予以使用,并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有修改和补充意见请书面反馈我委勘察设计处,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电话:86695786 附件:《成都市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及审查要点》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二○一一年二月十日

附件

成都市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及审查要点

一、建筑专业

1.高层建筑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进行分类;(《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以下简称《高规》,第3.0.1条)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相应规定。(《高规》第3.0.2条) 2.高层建筑幕墙内不同防火分区楼层间应设置高度不低于0.8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幕墙与楼板、隔墙处缝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高规》第3.0.8.2、3.0.8.3条)

住宅建筑上下相邻套房开口部位间应设置窗槛墙或设置实体挑檐;(《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以下简称《住宅建筑规范》,第9.4.1条)

住宅建筑楼梯间窗口与套房窗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1.0m。(《住宅建筑规范》第9.4.2条)

3.消防控制室宜设在首层或地下一层,应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并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高规》第4.1.4条、《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50116-2008以下简称《民用电气规范》,第13.11.6条)

4.高层建筑使用可燃气体的房间或部位宜靠外墙设置。(《高规》第4.1.9条) 5.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它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满足相关规定。(《高规》第4.2.1—4.2.4条)

6.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高规》第4.3.1条)

高层建筑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设置消防通道。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高层建筑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距离不宜超过80m;(《高规》第4.3.1条)

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高规》第4.1.7条)

7.高层建筑内应采用防火墙等划分防火分区;(《高规》第5.1.1条) 高层建筑内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廊、敞开楼梯、自动扶梯、传送带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高规》第5.1.4条)

高层建筑中庭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高规》第5.1.5条)

8.防火墙设在转角附近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m。(《高规》第5.2.1条)

9.防火墙上必须开设门窗洞口时,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高规》第5.2.3条)

10.地下室内存放可燃物平均重量超过30kg/㎡的房间应设置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高规》第5.2.8条) 11.采用防火卷帘作防火分区的分隔,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h。设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在卷帘的两侧设置启闭装置并应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的功能,或设置可自行关闭的防火小门。(《高规》第5.4.4、5.4.5条)

12.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和《高规》第6.1.3条规定的户门外,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高规》第6.2.5条)

13.除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及顶层为外通廊式住宅的高层建筑,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不宜少于两座,且不应穿越其它房间。(《高规》第6.2.7条)

14.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高规》第6.2.8条)

15.消防电梯前室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0㎡;(《高规》第6.3.3.2条) 消防电梯前室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通道通向室外;(《高规》第6.3.3.3条)

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它电梯井、机房之间应设置防火分隔,隔墙上的洞口应设置甲级防火门;(《高规》第6.3.3.6条)

消防电梯井底排水井容量不应小于2.00m3。(《高规》第6.3.3.11条) 16. 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高规》第4.1.2条)

高层建筑内的消防水泵房,应设防火隔墙,隔墙上的洞口应设置甲级防火门;(《高规》第7.5.1条)

当消防水泵房设在首层时,其出口宜直通室外,当设在地下室或其它楼层时,其出口应直通安全出口。(《高规》第7.5.2条)

17.高层建筑内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设在首层或

二、三层。当设置在其它楼层时则应满足: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0m2的要求。(《高规》第4.1.5A条)

18.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下简称《通则》,GB 50352一2005第6.4.2条、《高规》第6.1.13条)

19.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高规》第6.1.5条) 20. 高层建筑的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应通过计算确定;(《高规》第6.1.5—6.1.

12、6.2.9、6.2.

10、条)

高层建筑的公共疏散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不应采用侧拉门、吊门和转。(《高规》第6.1.16条)

21. 当住宅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且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住宅建筑规范》第9.1.3条、《高规》第6.1.3A条)

综合性建筑的商店部分应与其它建筑部分采用防火材料隔开;商店部分的安全出口必须与其它建筑部分隔开;(《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以下简称《商规》,第4.1.4条)

综合建筑内设置的电影院应设置在独立的竖向交通附近,并应有人员集散空间;应有单独出入口通向室外,并应设置明显标示。(《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8—2008第3.2.7条)

22.当住宅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m时,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m进行层数折算,余数不足1.5m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m时,多出部分按1层计算。(《住宅建筑规范》第9.1注2)

23. 走廊和公共部位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20m。(《住宅建筑规范》第5.2.1条)

24. 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住宅建筑规范》第5.2.3条) 25.住宅户门应采用安全防卫门。向外开启的户门不应妨碍交通。(《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以下简称《住宅设计规范》,第3.9.4条)

26. 楼梯应设扶手。(《通则》第6.7.6条)

27. 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是否改变了原设计使用功能,是否改变原防火设计内容,包括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垂直或水平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的布置。若有改变应有相应专业修改图,并应得到原设计单位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

28. 室内装饰材料燃烧性能等级是否满足《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规定,钢、木构配件的防火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29. 书库楼板不得任意开洞,所有提升设备及竖井井壁均应采用非燃烧体材料制成,井壁上的传递洞口应安装防火闸门。(《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第6.2.7条)

30. 剧场建筑与其它建筑合建或毗连时,应形成独立的防火分区;(《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以下简称《剧规》,第8.1.12条)

剧场舞台与后台部分的隔墙及舞台下部台仓周围的墙体均应采用防火隔墙,主台通向各处的洞口应设置甲级防火门或水幕;(《剧规》第8.1.2、8.1.3条)

变电间之高、低压配电室与舞台、侧台、后台相连时,必须设置前室及甲级防火门;(《剧规》第8.1.5条)

舞台上部屋顶或侧墙上应设置通风排烟设施;(《剧规》第8.1.10条) 舞台内严禁设置燃气加热装置,后台使用燃气装置时应设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剧规》第8.1.11条)

观众厅吊顶内的吸声、隔热、保温材料、检修马道及观众厅及舞台内的灯光控制室、面光桥及耳光室各界面构造、舞台(包括主台、侧台、后舞台)内的天桥、渡桥码头、平台板、栅顶均应采用不燃材料。(《剧规》第8.1.4、8.1.

7、8.1.8、8.1.9条)

观众厅出口门、疏散外门及后台疏散门应符合有关宽度、踏步设置等规定。(《剧规》第8.2.2条)

31. 集中式旅馆的每一防火分区应有不少于2个独立的安全出口;(《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162-90第4.0.4条)

旅馆建筑内的商店、商品展销厅、餐厅、宴会厅等火灾危险性大、安全性要求高的功能区及用房,应独立划分防火分区或设置相应耐火极限的防火分隔。(《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162-90第4.0.5条)

32. 商店的易燃、易爆商品库房宜独立设置;存放少量易燃、易爆商品库房如与其它库房合建时,应设有防火墙隔断。(《商规》第4.1.2条)

33. 商店建筑内如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开敞楼梯、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商规》第4.1.7条)

34.大型商店营业厅在五层以上时,宜设置不少于2座直通屋顶平台的楼梯间;(《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以下简称《商规》,第4.2.4条) 商店营业部分疏散人数应按规定计算,并以此确定疏散外门、楼梯、走道的宽度。(《商规》JGJ48-88第4.2.5条、《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建规》,第5.3.17.5条)

35.汽车库应设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以下简称《汽防规》,第5.1.1条) 36.机械式立体汽车库的停车数超过50辆时,应设防火墙或防火隔墙进行分隔。(《汽防规》,5.1.3条) 37. 汽车坡道两侧应用防火墙与停车区隔开,坡道出入口应采用水幕或设置甲级防火门、防火卷帘等措施与停车区隔开;(《汽防规》,5.3.3条) 汽车疏散坡度的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应小于7m;(《汽防规》第6.0.9条)

两个汽车疏散出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0m,毗邻设置应设防火隔墙。(《汽防规》第6.0.10条)

38. 高层建筑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满足规定。(《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以下简称《46号文》第四条-第十条)

二、给排水专业

1.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排水设施,排水井容量不应小于2.0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高规》第6.3.3.11条)

2.高层建筑必须设置室内、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高规》第7.1.1条) 高级旅馆、重要的办公楼、一类建筑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等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其它高层建筑,应设消防卷盘。(《高规》第7.2.4条)

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计算确定,室外消火栓应沿高层建筑均匀布置。(《高规》第7.3.6条)

3.高层建筑的消防用水总量应按室内、外消防用水量之和计算。(《高规》第7.2.1、7.2.2条)

4.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达到被保护范围内的任何部位, 消防竖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0mm;(《高规》第7.4.2条)

消火栓应设在走道、楼梯附近等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高规》第7.4.6.1条)

5.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阀门的布置,应保证检修管道时关闭停用的竖管不超过一根。当竖管超过4根时,可关闭不相邻的两根。(《高规》第7.4.4条)

6.符合条件的高层建筑应设消防水池;(《高规》第7.3.2条) 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应通过计算确定;(《高规》第7.3.3条) 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水深应保证消防车的消防水泵吸水高度不超过6.00m。(《高规》第7.3.4条)

7.水泵接合器应设在室外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宜为15~40m。(《高规》第7.4.5.3条) 8.除无可燃物的设备层外,高层建筑和裙房的各层均应设室内消火栓,并符合相关规定。(《高规》第7.4.6条)

9.釆用高压给水系统时,可不设高位消防水箱。当釆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时,应设高位消防水箱,并符合相关规定。(《高规》第7.4.7条)

10.消防给水系统应设置备用消防水泵,其工作能力不应小于其中最大一台消防工作泵;(《高规》第7.5.3条)

11.一组消防水泵,吸水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损坏或检修时,其余吸水管应仍能通过全部水量。消防水泵房应设不少于两条的供水管与环状管网连接。消防水泵应采用自灌式吸水,其吸水管应设阀门。供水管上应装设试验和检查用压力表和65mm的放水阀门。(《高规》第7.5.4条)

12.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应采取防超压措施。(《高规》第7.5.6条) 13.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及其裙房,除特殊部位外均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高规》第7.6.1条)

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一类高层建筑及其裙房,除特殊部位外均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高规》第7.6.2条)

二类高层公共建筑的重要部位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高规》第7.6.3条)

高层建筑中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空调机房、公共餐厅、公共厨房以及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多的地下室、半地下室房间等,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高规》第7.6.4条) 14.高层建筑内的燃油、燃气的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房、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应设置除卤代烷1

211、1301以外的自动灭火系统。(《高规》第7.6.6条)

15.高层建筑的灭火器配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高规》第7.6.9条)

16.高层民用建筑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基本参数不应低于相关规定;(《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以下简称《自喷规范》,第5.0.1条)

装设网格、栅板类通透性吊顶的场所,系统的喷水强度应按上述规定值的1.3倍确定;(《自喷规范》第5.0.3条)

干式系统的作用面积应按按上述规定值的1.3倍确定,雨淋系统中每个雨淋阀控制的喷水面积不宜大于上述规定作用面积。(《自喷规范》第5.0.4条)

17.仅在走道设置单排喷头的闭式系统,其作用面积应按最大疏散距离所对应的走道面积确定。(《自喷规范》第5.0.2条)

18.闭式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雨淋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水幕系统,应分别符合相关规定。(《自喷规范》第5.0.8、5.0.

9、5.0.10条)

19.除另有规定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持续喷水时间,应按火灾延续时间不小于1h确定。(《自喷规范》第5.0.11条) 20.采用闭式系统场所的最大净空高度不应大于相关规定,仅用于保护室内钢屋架等建筑构件和设置货架内喷头的闭式系统,不受此规定的限制。(《自喷规范》第6.1.1条)

21.湿式系统的喷头选型应符合相关规定。(《自喷规范》第6.1.3条) 22.汽车库、修车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外,其喷头布置还应符合相关要求。(《汽防规》第7.2.3条) 23.设计喷雾强度和持续喷雾时间不应小于相关规定(《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以下简称《水喷雾规范》,第3.1.2条)

24.甲等及乙等的大型、特大型剧场舞台台口应设防火幕。(《剧规》第8.1.1条)

25.舞台主台通向各处洞口如未设设甲级防火门,则应按规定设置水幕。(《剧规》第8.1.2条)

26.特等、甲等或超过1500个座位的其它等级的剧院;超过2000 个座位的会堂或礼堂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建规》第8.5.1.3条 )

超过1500个座位的观众厅的闷顶内、净空高度不超过8m 的观众厅、舞台上部(屋顶采用金属构件时)、化妆室、道具室、储藏室和贵宾室应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剧规》第8.3.2条)

27.剧场内水幕系统设置应符合相关规定。(《剧规》第8.3.4条) 28.剧场内设置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雨淋灭火系统和水幕系统的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剧规》第8.3.5条)

29.当建筑塑料排水管穿越楼层、防火墙、管道井井壁时,应根据建筑物性质、管径和设置条件以及穿越部位防火等级等要求设置阻火装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以下简称《给排水规范》,第4.3.11条)

30.专业设计说明中应明确室外可资利用的市政给水管根数、管径、压力或生活、生产、室内外消防给水来源情况;应对高层建筑的分类、多层建筑中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室内外消防用水量、建筑物的面积和体积等基本情况予以说明(该部分内容应与建筑等专业一致);建筑物中餐饮厨房、泡沫灭火设施、气体灭火设施等部分,如果甲方另外委托专业设计部门设计,应做到给水、排水或消防给水预留管接头;设备应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要求注明设备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参数和数量。不得指定生产厂家或供应商。不得使用淘汰产品。

31.居住人数超过2.5万人的居住区或建筑面积总和大于50万m2的民用建筑及民用建筑群的消防给水应按照《四川省特大规模民用建筑(群)消防给水设计导则》(川建发[2010]41号)进行设计。

三、暖通专业

1. 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高规》第6.2.1条)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当封闭楼梯间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高规》第6.2.2条)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高规》第6.2.3.2、6.2.3.3条)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高规》第6.2.4条)

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封闭避难层(间)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高规》第8.3.1、8.3.2条)

2.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内走廊、无窗房间、中庭等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其排烟风机的风量应符合相关规定。(《高规》第8.4.1、8.4.2条)

3.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0m。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高规》第8.4.4条)

4.排烟管道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安装在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其隔热层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高规》第8.4.9条)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管道等,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高规》第8.5.6条)

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粘结剂应为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高规》第8.5.7条)

5.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应同时设置送风系统,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高规》第8.4.11条)

6.排烟风机的全压应按排烟系统最不利环管道进行计算,其排烟量应增加漏风系数。(《高规》第8.4.12条)

7.符合条件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道应设防火阀;(《高规》第8.5.3条)

厨房、浴室、厕所等的垂直排风管道,应采取防止回流的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防火阀。(《高规》第8.5.5条)

8.设置在建筑物内的锅炉、柴油发电机,储油间的油箱应密闭,且应设置通向室外的通气管,通气管应设置带阻火器的呼吸阀。(《高规》第4.1.12.2条)

9.面积超过2000㎡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汽防规》第8.2.1条)

10.地下汽车库风机排烟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确定;(《汽防规》第8.2.4条)

在排烟支管上应设有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汽防规》第8.2.5条) 11.设在其他建筑物内的燃油、燃气锅炉房的锅炉间,应设置独立的送排风系统,其通风装置应防爆,新风量必须符合相关要求。(《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l-2008,第15.3.7条)

12.燃气调压间等有爆炸危险的房间,应有每小时不少于3次的换气量。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并应设每小时换气不少于12次的事故通风装置。通风装置应防爆。(《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l-2008,第15.3.8条)

四、电气专业

1.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对人身安全、经济损失上所造成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级;(《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以下简称《供配电规范》,第3.0.1条)

高层建筑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漏电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的防火门、窗、卷帘、阀门等消防用电,一类高层建筑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二类高层建筑应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高规》第9.1.1条)

2.一级负荷应由双重电源供电,当一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供配电规范》,第3.0.2条)

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供电,除应由双重电源供电外,尚应增设应急电源,并严禁将其他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设备的供电电源的切换时间,应满足设备允许中断供电的要求;(《供配电规范》,第3.0.3条) 高层建筑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风机等的供电,应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一类高层建筑自备发电设备,应设有自动启动装置;(《高规》第9.1.2条)

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高规》第9.1.3条)

3.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应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的需要。(《高规》第9.1.4条)

4.高层建筑的疏散通道、避难空间、消防设备用房、人员密集场所等重要部位应设置应急照明。(《高规》第9.2.1条)

应急照明电源应符合相关规定(《民用电气规范》,第13.9.12条) 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的照度应符合相关规定(《建规》第11.3.2条) 5.开关、插座和照明器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保护措施;(《高规》第9.3.1条)

可燃装修材料或可燃构件上不应安装有高温隐患照明器。(《高规》第9.3.2条)

6.建筑高度超过1OOm的高层建筑,除特殊部位外,均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高规》第9.4.1条)

除住宅、商住楼的特殊部位外,建筑高度不超过1OOm的一类高层建筑的重要部位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高规》第9.4.2条)

二类高层建筑的重要部位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高规》第9.4.3条) 7.高层建筑内火灾危险性大、人员密集等场所宜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高规》第9.5.1条)

民用建筑物的配电线路设置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时,应符合相关规定;(《民用电气规范》第13.12.1条)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为二级的建筑物或住宅,应设接地故障报警。(《民用电气规范》第13.12.2条)

8.突然断电比过负载造成的损失更大的线路,其过负载保护应作用于信号而不应作用于切断电路。(《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4.3.5条)

9.交流电动机的过载保护装设应符合相关规定。(《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第2.4.6条)

10.消防设备供电及控制线路选择应符合相关规定。(《民用电气规范》第13.10.4条)

11.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控制设备除采用自动控制方式外,还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置实现手动控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以下简称《自动报警规范》,第8.1.5条)

12.火灾确认后,联动控制系统应自动打开涉及疏散的电动栅杆、自动打开疏散通道上由门禁系统控制的门、应自动开启门厅的电动旋转门和打开庭院的电动大门;应在消防控制室自动或手动切除相关区域的非消防电源。(《自动报警规范》第8.10.1、8.10.2条) 13.火灾探测器的选型、设置、消防控制设备的功能、联动控制对象,应符合《自动报警规范》中的有关章节的规定

14.疏散指示灯指示方向要正确,设置位置应能正确引导人员快速短距离撤离建筑物。(《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11.3.3、11.3.4条)

15.剧场的观众厅、观众厅出口、 疏散通道转折处以及疏散通道每隔20m 长处、 台仓、台仓出口处、 后台演职员出口处应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剧规》GB 50217-2007)

16.消防设备供电及控制线路选择,应符合相关规定。(《民用电气规范》第13.10.4条)

在人员密集的公共设施,以及有低毒阻燃性防火要求的场所,可选用交联聚乙烯或乙丙橡皮等不含卤素的绝缘电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第3.4.7条)

在人员密集的公共设施,以及有低毒阻燃性防火要求的场所,可选用聚氯乙烯或乙丙橡皮等不含卤素的外护层。(《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第3.5.1.3条)

上一篇:工程签证现场管理流程下一篇:歌词你知道我在等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