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住房与建设厅

2022-08-14

第一篇:河南省住房与建设厅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质量监管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 加强保障性住房质量监管的指导意见

豫建„2011‟90号

各省辖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省直管县、扩权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为进一步提高全省保障性住房工程监管水平,确保保障性住房的工程质量安全,让低收入群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建设管理

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安全,事关民生改善和社会大局稳定。“十二五”期间,我省保障性住房要建设210万套,任务重、规模大、投资多、要求高,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站在讲政治、保民生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监管放在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保障性住房不同的特点,制定符合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律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质量检测、施工图审查等有关单位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选址、楼房间距、建筑朝向、户型布局等进行审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

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实施监督。各相关单位必须严格履行与工程实体质量有关的基本建设程序,如:工程地质勘探、施工图审查、消防认可等等。根据工程的建设特点,制定专门的质量安全监督方案,调整充实监督力量,强化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质量安全行为的监督检查。每季度末各省辖市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本地保障性住房的质量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省质量监督总站。

二、明确目标,抓好重要环节

保障性住房必须实现结构安全、功能适用、竣工工程合格的质量目标。

(一)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保障性住房工程是民心工程,要认真执行招标投标制度。各地要制定相应政策措施,鼓励资质等级高、技术管理好、质量业绩优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要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科学工期和合理费用。

(二)严格施工图审查。建设单位必须委托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施工图(含勘察文件)审查。施工图审查机构要按照国家和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要求,突出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全、抗震设防、节能、消防安全等关键技术审查,对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和强制性标准的及时纠正。

(三)做好施工许可管理。保障性住房建设必须严格执行施工许可制度。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应根据保障性住房的特点,要主动服务,建立绿色通道,简化手续、缩短办理时限,对符合开工条件的单位工程,可分批次发放施工许可证,保证工程依法尽早开工建设。

(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监督检查是督促落实质量责任的有力措施。在监管环节上,要加大对勘察、设计深度不足、擅自变更设计、偷工减料、降低节能标准等行为的查处;在监管类别上,要重点对管理薄弱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的检查;在监管内容上,要切实抓好钢筋、预拌混凝土、桩基础、砌体结构、安全用电等方面的检查,重点整治影响使用功能的渗、漏、裂、门窗开启不灵活等质量通病,确保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在监管方式上,要实施“差异化”管理,并充分运用仪器、设备等科学手段进行实体监督抽测抽查,确保工程各环节各分项(部)质量。

(五)完善质量投诉处理机制。各地要建立保障性住房质量投诉举报制度,公布投诉电话,拓宽民情反映渠道,健全舆论监督机制。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在建筑物外墙明显部位永久标注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及主要责任人的姓名,接受社会监督。要建立保障性住房质量信用档案和不良记录公示制度,对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行为以及使用后投诉处理等情况进行记录,并向社会公布。

三、严格过程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一)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一要根据保障性住房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施工图设计要满足住宅对采光、隔声、节能、通风和公共卫生等要求,努力做到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节能环保、经济适用。二要按照国家设计深度要求进行设计。三要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加强与建设、施工单位的沟通,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和环节,实施优化及细化设计,降低工程风险,保证工程质量。

(二)加强施工现场组织管理。建设单位要指定施工现场总代表人,全面负责协调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设计单位要做好设计交底,及时解决与设计有关的各种问题。施工单位要建立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全面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实行总承包的,由总包方负责施工现场的统一管理,分包方在总包方的统一管理下,在其分包范围内实施施工现场管理。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监理单位要落实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担任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总监,不得再承担其它项目的监理任务。要根据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的难点,制定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按规定采取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多种形式,及时到位进行监督检查。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未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可,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确保施工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关键工序监理到位。认真履行对重大质量问题和事故的督促整改和报告的责任。

(三)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施工、监理单位要认真做好建筑材料的见证取样和送检,严格控制好钢材、水泥、砌体材料等主要原材料和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进场验收及复检工作,不得弄虚作假,要做到没有出厂合格证的,不得进场,进场后抽样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四)加强工序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是构成检验批、分项和分部工程质量的基础,也是控制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单位要健全施工过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对每道工序要严格履行施工班组自检、质检员专检和作业班组之间交接检查的制度,上道工序验收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以工序质量确保最终工程质量。监理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专业验收规范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要求,对工序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控,严格组织检验批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不得签字放行。

(五)加强重要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参建各方主体要按照法律、法规和验收规范的要求,重点对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和建筑节能等分部(子分部)工程进行验收,不得擅自简化验收程序、降低验收标准。要做好屋面防水、外窗淋水、厕浴间蓄水和排水管道通球试验等重要使用功能的检查验收工作。同时,验收过程中要对工程进场建筑材料合格证、检验报告、有关施工和隐蔽验收记录,以及涉及结构安全和功能性的检验试验记录等质量控制资料进行全面核查。

(六)全面实行分户验收制度,加强竣工验收管理。各地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的管理,在竣工验收前,全面推行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的分户验收,确保每套住房都达到入住即可使用的条件。分户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要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严格按照规定的组织形式、验收程序和验收标准进行竣工验收,并按规定及时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和城建档案移交工作。

(七)建立回访保修机制。质量回访保修是建设程序后期的重要环节。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不断加大,竣工后的回访保修日显重要。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工作机制,认真督促参建主体及时履行质量保修责任,切实把此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八)开展创优活动。“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省工程建设领域重中之重的工作,为鼓励施工企业创建精品工作,我厅在此期间开展评选“河南省保障性住房安居奖”。凡单位工程项目3000平方米及以上或小区3万平方米及以上均可参加。该奖项一是由当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根据日常监管情况,经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同意推荐到省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二是由省组织的质量检查中发现好的工程。该奖每年评出两次,按有关程序办理。获奖企业可参照《河南省建设厅关于工程实行优质优价的通知》(豫建建„2007‟59号)要求进行奖励。

四、认真执法,严格责任追究

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终身责任制。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工程检测、施工图审查等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工程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负责人、注册执业人员要按各自职责,对所承担的工程项目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质量负终身责任。对于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保障性住房工程,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人责任追究制。对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违反国家规定,致使房屋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依法予以处罚并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因参建单位工作失误导致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还要追究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十二五” 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保持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一五”时期,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河南省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促发展,确保了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各项工作平稳较快发展,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城镇化进程加快。2010年底,城镇化率达到39.5%,比2005年提高近9个百分点,年均提高近1.8个百分点。按照建设“紧凑型”、“复合型”城市理念,编制完成了省域城镇体系规划,38个设市城市和86个县城总体规划全部修编完成,180个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部完成编制。

— 1 — 住房保障惠及民生。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积极探索租售并举模式,全省累计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147多万平方米、23.4万套,竣工543万平方米、9.8万套,累计实施廉租住房保障35.4万户;累计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2275万平方米、26万套;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完成1530万平方米、19万套,初步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全省房地产开发完成总投资6293.61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共计19134.15万平方米。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了30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4.6平方米。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增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能力。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整体提升。

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省累计新增城市道路3813.81公里、燃气用气人口411万人、公共供水能力128多万立方米/日、城市集中供热面积3788.99万平方米。郑州市地铁1号线、2号线开工建设,郑州至机场、郑州至开封、郑州至焦作等城际轻轨加快建设。2007年底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142座污水处理厂实现了稳定运营、117座垃圾填埋场达到无害化等级评定标准,累计处理生活污水68.9亿吨、生活垃圾4200余万吨。

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评比办法及评分标准,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市政公用设施安全运行, — 2 — 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处臵突发事件能力。完善县域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和稳定运营机制,确保建成的垃圾处理设施发挥应有效用。18个省辖市新增园林绿地1670公倾、公园绿地660公顷。信阳市、新安县分别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县城)称号。

建筑业持续壮大。五年来,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4503.02亿元,建筑业产值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12位逐年提高到2010年的第7位,在中部六省中由第3位前移到第1位;有组织向省外输出建设劳务553.5万人,获得劳务收入499.3亿元。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399.80亿元,比2005年增长4倍,完成建筑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由2005年的16家增加到59家。有组织地向省外输出劳务人数达到了120万人,劳务收入120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32.9 % 和98.3 %。 施工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建筑市场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建设工程监督覆盖率逐年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稳中有升,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新农村建设扎实展开。147个县(市、区)村庄布局规划和1712个乡镇总体规划全部编制完成,108个县(市)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完成,中心村(社区)规划基本完成。全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完成投资245.68亿元,修建村内道路46145公里、自建供水设施1342个、供水管道16752公里,改造农村危房超过11.2

— 3 — 万户。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9个、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6个。

建筑节能成效明显。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由50%提高到100%、实施率由30%提高到97%,累计建成节能建筑1.38亿平方米,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88万平方米,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4000多万平方米,建筑节能累计节约700万吨标准煤。18个省辖市和108个县(市)城区全部实现“禁实”,累计生产新型墙材1610亿标砖,节地26万亩,利用工业废渣14900万吨。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光电建筑研究应用,评审出建设科技进步奖204项。

依法行政能力增强。出台了《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和《河南省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6部地方性法规、规章。对236个行政处罚条款制定实施裁量标准以及相关制度。开展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活动,执法队伍服务管理能力明显提高。

二、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主要目标

(一)“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明确了中部崛起的重点任务,制定了进一步扶持的政策措施。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并明确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部地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 — 4 — 划》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项目将会增加,投资将会倾斜,政策将会优惠,这将对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定位更加明晰、地位更加重要,一大批重大项目进入国家规划,有利于我省更多地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将为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提供广阔舞台。三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我省“十二五”规划建议和规划纲要都提出,必须把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性、全局性、战略举措,赋予城镇化扩内需、调结构、转方式和惠民生等新的内涵和任务。特别是去年9月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明确了我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方向、目标和措施,要求在全省大力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并安排了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改造项目,对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了难得机遇。四是涉及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政策带来的机遇。中央站在扩投资、保增长、惠民生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决策部署,“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10万套,在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同时,将扩大资金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城市供水、供气、

— 5 — 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公共交通、城市园林绿化等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策性住房建设”。国家和我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将使民间资本更多地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同时,国家和我省对节能减排工作越来越重视,推进力度越来越大,对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五是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面临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建设大发展的难得机遇,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思想高度统一,抢抓机遇意愿强烈,为促进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突出矛盾:一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适度调整的挑战。中央强调,将根据新形势、新情况,适时适度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做出适当调整,这对我们把握和运用中央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央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银根”“地根”适度从紧,对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将产生一定影响,建设项目的融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取得土地会更加困难。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维护被拆迁人的权益,另一方面也会提高拆迁成本,增加拆迁难度。各级政府既要抑制高房价,满足百姓住有所居需求,又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繁荣,政府宏观调控的两难选择,导致了房地产政策的不确定性。二是我省城镇化整体水平还较低,城乡统筹难度较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规划的引导调控能力不足。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城乡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较薄弱,城镇承载产业、吸纳就业、集聚人口等功能不强,对城市 — 6 — 交通拥堵、雨季道路积水、城市管网老化、平原地区垃圾处理等重大问题研究和解决不够。四是破解城乡建设资金难题的压力依然巨大。随着我省住房城乡建设的继续快速发展和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资金紧缺矛盾将进一步凸显,如何解放思想创新融资模式、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仍然是“十二五”时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五是系统内一些同志思想观念、工作观念更新转变不够快,工作效率不高,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差距,在上下联动、发挥合力方面需进一步加强,推进建设行业经济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十二五”时期全省住房城乡建设指导思想

面对机遇和挑战,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忧患意识,准确判断把握形势,抢抓机遇谋发展,破解瓶颈求突破,加快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大发展、大提升。“十二五”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围绕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以城镇化为统领,加快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大规模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引导调控作用,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建筑业,积极稳妥发展房地产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建设科技创新和建筑节能,加快建设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事关群

— 7 — 众利益的民生问题,推动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三)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十二五”时期主要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建设,全省城镇化水平有明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成效。主要指标是:

城镇化进程积极稳妥推进。“十二五”期间,全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以上,2015年达到48%,达到或接近中部平均水平。郑汴一体化取得较快发展,省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增强。2012年年底前所有城市新区初具规模,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到位,专业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部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全省初步构建起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集约高效的现代城镇体系。

住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省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10万套,完成投资1872亿元。其中:新建廉租住房(含购买、改建、租赁)40万套;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63万套;新开工公共租赁住房57万套;新建限价商品房20万套;新建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30万套。到2012年末,基本完成省辖市集中成片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任务,到2015年末,全面完成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任务。

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600亿元,商品房屋竣工面积达到21000万平方米。坚持住房市场化的基本 — 8 — 方向,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的作用,进一步培育和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供应体系。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和房地产业集中度,发挥房地产业对扩大投资、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和质量的重要作用。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底前西气东输二线新增用气城市建成完备的燃气配套设施,黄河以北及沿黄城市供热能力增加40%,省辖市建成完善的雨水排水体系,城市防洪设施达到国家标准,无障碍设施配套,城市新建建筑全部达到抗震设防标准。2013年、2014年实现郑州地铁1号、2号线通车。洛阳城市轨道交通开工建设。2014年全部建成南水北调受水区43个城市供水配套工程。2015年省辖市燃气用气普及率达到80%,县城燃气用气普及率达到40%;省辖市中水回用率达到4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8%以上,县级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全部实现无害化处臵。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8%,全面完成县城以上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大中城市建成区内主要河道的综合整治全面完成。60%以上城市(含县城)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35%以上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2012年年底前,2/3以上的省辖市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城市管理逐步法治化。城市历史遗存、古建筑及近现代优秀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城市亮点凸现,文化品位提升。

— 9 — 建筑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到2015年底,建筑业力争完成总产值、增加值、利税总额分别达到30000亿元、9000亿元和2000亿元左右,建筑业完成总产值、增加值、利税总额保持年均增长13%以上。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合格率100%,建造出一批优质精品工程。建筑业企业竞争力增强,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安全生产持续保持平稳,有效控制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积极推进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到2015年完成4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中心镇建成区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基层村建设规划完成80%以上。完成全省历史文化古镇(村)资源普查和历史文化名镇(村)设施建设保护规划,建立历史文化名镇(村)信息网络系统。乡镇用水普及率达到90%,燃气普及率达到2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生活垃圾处理率90%,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2%。

建筑节能实现新突破。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全省新增节能建筑1.2~1.5亿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0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规范化应用5000万平方米。到“十二五”末,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和实施率全部达到100%。到2015年,新型墙材产量达到420亿块标砖,生产比例达到92%,应用比例达到98%,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基本实现“禁黏”,乡镇“禁实”总数达到1000个,建筑节能累计实现节约900万吨标准煤的目标。

— 10 —

三、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措施

(一)科学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化进程

1、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加快城乡规划一体化步伐,推进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在全省形成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龙头、城镇总体规划和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为骨干、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支撑的城乡规划体系。依据省域城镇体系提出的次区域指引,编制跨市县的综合协调规划,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提供较为完善的规划依据。

2、优化城镇空间布局。认真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发挥规划引导调控作用,按照“向心集聚、圈层组织、轴带辐射”的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依托现代交通体系,逐步形成以郑汴都市区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省域中心城市为骨架,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3、强化郑州核心带动力。以把郑州建设成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郑东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沙组团、九龙组团、航空港区、龙湖地区、龙子湖高校区和白沙职教园区开发建设,建成郑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航空港交通枢纽和郑州综合保税区,促进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形成规模。继续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郑汴新区规划,2015年郑汴一体化区域城镇人口超过600万人,加快建设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扩大人口规模,提升产业集聚

— 11 — 水平。推进“两干三城”(干线铁路、干线公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城际快速客运通道、城际快速货运通道)交通体系建设,加快郑州市与开封、许昌、新乡、焦作、洛阳市的发展对接,形成郑州都市圈。

4、提升省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洛阳全省副中心城市作用,到2015年,洛阳市城区人口达到260万以上。其他16个省辖市按照复合型、紧凑型发展理念,严格规划实施管理,完善城市整体功能,突出城市特色,增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承接、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洛阳、焦作、平原、许昌、漯河、南阳等新区建设,加快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形成区域新的增长极。

5、做大做强县级市、县城。统筹现有城区功能布局,提升县级市和县城规划建设标准,提高基础设施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增强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的能力,吸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支持有一定产业和人口规模、基础设施完善的中心镇发展成为小城市。

(二)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努力实现应保尽保

1、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十二五”期间,公共租赁住房将成为住房保障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加快解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群体、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公共租赁住房逐步与廉租住房统筹合并建设。

2、加快完善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全面掌握低收入家庭住房状 — 12 — 况,建立保障对象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以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为主,多渠道筹措廉租住房资金。完善城镇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及退出的管理办法,积极实施廉租住房租售并举。强化廉租住房建设情况监督检查。

3、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经济适用住房有关规定,单套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落实各项优惠措施,严格审定出售价格。严格经济适用住房的申请、审批、公示、退出制度,规范销售管理,规范集资合作建房,将对象限定在住房困难户较多的工矿区、困难企业的无房户和符合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住房困难家庭。

4、积极稳妥推进旧城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把旧城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功能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从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出发,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城市旧城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各地按照“统一规划、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城中村改造。鼓励旧城区和棚户区房屋产权单位、公有住房承租人及其所在的企事业单位,按照城市规划和改造计划的要求,采取集资合作建房的方式实施旧城区和棚户区改造。

5、完善住房公积金监管体制。强化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不断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努力实现城镇就业职工基本建立住房公积金。完善住房公积金贷款办法,简化贷款程序,降低贷款费用,健全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进一步完善住

— 13 — 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机构建设和内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行政监督机制,加强执法检查。统一管理标准和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全省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加强资金运营和贷款风险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完善住房公积金利率、税收等政策,进一步体现对中低收入居民家庭的优惠。积极探索住房公积金安全增值渠道,丰富个人住房贷款品种。开展住房公积金用于住房建设的试点。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益,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将本地区部分住房公积金闲臵资金补充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三)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水平,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

1、加快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建设,实现产城融合。加快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道路、供排水和污水管网、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多层标准化厂房、技术研发、专业物流、交易市场、职业培训等生产性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房地产开发和保障性住房等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支撑产业和人口集聚。

2、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功能。着力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加快对城市老城区老化管网改造,基本实现省定重点镇集中供水设施全覆盖。通过西气东输二线和地方配套支线建设,加快城市天然气管网和设施建设改造,提高县城以上城市燃气普及率。加强城市积水点改造和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市中水 — 14 — 回用、污泥处臵和防洪防灾能力。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完善乡镇垃圾收集收运体系,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城市河道治理和生态保护,提高城镇居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3、加快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围绕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框架,提高中心城市道路建设标准,优化路网结构,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改造和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加快铁路、公路、航空建设,形成以高速铁路、国铁、城际铁路组成的铁路网为基本骨架,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城际快速通道为重要支撑,航空港和综合交通枢纽为关键节点的便捷高效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城际干道和轨道交通等快速交通设施建设,促进城市间的城际连通,实现城市交通、城际交通、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等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零换乘”与“无缝衔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方便市民出行。

4、提升城市生态宜居水平。全面落实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空间管制,以创建宜居城市为目标,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全面提高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合理划定城区范围内的绿化空间,建设公园绿地、环城绿化带、社区居住区绿地和风景林地,围绕交通干道和城市水系等建设绿色走廊,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加强区域生态建设,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及环境容量,对城镇建设规模、发展形态和开发方式进行分区控制。

— 15 —

5、突出城市文化特色。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为依据,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管理。吸收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理念,处理好名城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突出地域、历史和文化特色。重要地段和建(构)筑物要充分体现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形成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位。

6、加强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强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严格实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突出功能分区以及对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加快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风景名胜区周边建设活动的规划管理。

(四)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1、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一是完善房地产调控措施。根据国家出台的土地、金融、财税政策,认真贯彻落实调控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各项措施,研究制订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调控办法,及时出台有关调控政策,通过采取经济和法律等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从供求两方面进行双向调控,保持房地产市场价格稳定。二是加强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认真做好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级建设,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方针,建立全省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全面掌握全省房地产市场的基础信息及动态变化,实现住房信息共享,全面提高行业管理和社 — 16 — 会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加强对建设用地供应、土地价格变动情况的监测分析,科学预测商品房对土地的需求和相关信息。增强对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加强对同地段、同品质房屋销售价格和租赁价格变动情况的分析,准确把握房地产市场走势,及时发现市场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调控措施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加大宣传力度,适时披露土地供应、住房供求及价格涨落等相关信息,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和心理预期,保障合理住房需求,控制不合理需求,抑制投资性与投机性购房需求,严肃查处违规销售、恶意哄抬住房价格等非法行为,有效遏制投机炒作。四是增加有效供给。在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中,合理确定各类房地产用地的布局和比例,优先落实保障性住房用地,大力发展普通商品房,配套发展商业房地产、写字楼和工业房地产,鼓励开发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

2、积极稳妥发展房地产业。一是鼓励房地产企业优化重组,适度提高产业集中度,重点扶持一批有实力、信誉好、负责任、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鼓励其做大做强,提升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经营规范程度。引导有资信和品牌优势的房地产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形成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对具备转让条件的开发项目,允许开发企业以投资、入股或转让方式进行项目合作,鼓励规模化开发和集团化运作,推行跨区域、多元化和品牌经营,支持房地产企业实施

— 17 — 品牌带动。推进房地产经纪和物业服务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二是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支持商业银行加大对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资信条件较好的企业经批准发行企业债券,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三是规范发展房屋租赁市场,鼓励居民通过租赁方式满足住房需求,形成梯度住房消费模式。四是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严格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及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经纪人、物业管理经理人执(职)业资格的核准及日常监管工作,加大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工作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将房地产企业的不良行为记入企业信用档案,与资质资格升级挂钩。五是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以合理的价格促进商品房销售。

3、加强房屋征收补偿管理。认真贯彻《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完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相关法规制度,规范征收补偿程序,加大公众参与力度,解决重货币补偿、轻实物安臵,被征收人对补偿方式选择权得不到保障、补偿标准偏低等方面问题。加强房屋征收部门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完善对被征收人中住房困难家庭的保障政策,确保其居住条件有改善,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加强对房屋征收中损害群众利益重点案例的督查力度,依法依纪查处房屋征收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群众利益。

— 18 —

4、推进物业管理市场化进程。健全物业管理各项制度,形成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收费机制,提高物业管理市场化程度。规范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的归集、管理和使用,保障住房的维修和正常使用。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住房维修管理市场化、社会化改革,推进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并实施物业管理。

5、加速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确立符合国情、省情的住宅建筑体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工业化住宅结构体系和通用住宅部品体系。落实住宅产业经济政策,健全住宅产业现代化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工作推进制度和激励机制,逐步构建资源节约型住宅产业结构和住宅消费结构。加强住宅技术的研究与集成,完善住宅产业技术保障体系。重点研究与推广住宅节能、节地、节材、节水等关键技术,鼓励研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住宅建筑成套技术和住宅部品,推行住宅性能认定和住宅部品认证、淘汰制度。在已开展的住宅性能认定试点基础上,逐步建立社会化性能认定机制,不断扩大住宅性能认定的范围。按照国家认证认可工作条例的要求,实施住宅部品认证和推荐、淘汰制度。

(五)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建筑业

1、完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引导我省建筑业走工业化道路。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提升传统建筑业,实现产业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转变。二是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

— 19 — 合,鼓励和支持优质资本、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参股、兼并、重组,推动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臵效率。加强对骨干企业在产权制度改革、专业调整、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项目融资、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具有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总承包能力的综合类建筑企业,以工程总承包为载体,逐步实现由垫资经营向投资经营的转变。增强骨干企业综合竞争力,培育一批企业集团。三是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引导企业围绕新的市场需求,与资本市场、建筑产品开发等有机结合,带动传统施工业务的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吸引高端专业人才,形成新的业务发展模式;促进建筑业企业与交通、电力、水利、邮电、通信等施工企业的兼并整合,尽快形成涵盖诸多领域、具有各类施工能力的大建筑业格局。四是大力发展工程咨询服务体系。培育为投资者提供技术性、管理性服务的工程咨询服务主体,完善中介服务,发挥中介组织在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中的作用,形成由勘察、设计、监理、工程造价等企业组成的工程咨询服务体系,提高建设项目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

2、规范产业行为,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强化行业指导。加强对建筑业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重点做好省政府确定的100家骨干企业的跟踪服务,深化细化扶持政策,对骨干企业实行省级直接管理、增项不受限制、评优评先倾斜等政策。积极协调省科技、金融、税务、发展改革等相关部门,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二是加快制度创新。加快推行工程风险 — 20 — 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建设工程担保制度,健全工程风险管理制度。稳步推进项目管理制度的实施,大力推行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完善建筑市场监管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完善覆盖建筑市场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三是规范市场秩序。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规范建筑工程招标投标,试行电子化评标办法,逐步实现全过程网上投标和电子化评标,解决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等问题。建立完善招投标投诉处理机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运行机制。深入探索制止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发生的有效途径。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强化工程建设监管信息化建设,真正发挥信用信息系统在日常监管中的作用。落实市场准入、清出机制,为建筑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3、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创建精品工程。一是落实质量安全终身责任制。完善行业工程质量安全的自我约束机制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参建各方质量安全行为的监督,规范参建各方的质量安全行为。加强工程施工的预先控制和过程控制,加强工程监理,充分发挥监理在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的作用。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抽查和巡查,加大监督处罚力度,强化质量监管。二是实施“精品工程”战略,以组织创建“鲁班奖”、“中州杯”优良工程为抓手,加强质量、品牌和标准化建设,促进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加强工程生产安全管理。坚持安全发展,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

— 21 — 督,建立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完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对工程质量安全行为的约束作用,严格监督检查和监督执法,有效遏制较大事故发生和应对突发事故的发生,提高危机管理意识和处臵能力。

4、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外埠市场。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我省建筑企业加强与省外大中城市和大型施工总承包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采用收购、控股、参股或联合省外企业等形式提高省外市场占有率。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定向劳务输出渠道,带动我省建筑劳务输出。加强各地具有不同功能要素企业间合作,形成联合开拓市场机制。以工程总承包为发展方向,以特级企业为龙头,加快开拓省外市场步伐。加强省际间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以及专业协作关系。发挥林州、长垣、项城、平舆、鄢陵、固始、新县等地建筑、防腐、防水、园林绿化方面的专业优势,加大建筑劳务输出和基地建设,带动建筑劳务输出。引导我省建筑业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组建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联盟,积极参与国家对外援助项目,承包国际工程和劳务输出。

5、创新勘察设计咨询业机制,繁荣勘察设计市场。围绕市场和自身实力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引导大型企业向为工程建设提供全过程、全功能、全方位服务的方向发展,中小型企业要向提供 — 22 — 专业功能服务的方向发展。鼓励企业跨行业、跨专业、设计施工一体化经营,强化主业优势,发展高端市场,延伸产业链或多元化经营。通过内部结构调整和流程再造,形成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建立并完善协同工作模式,提高勘察设计咨询项目管理水平。编制《河南特色民居推荐图集》,引导全省村镇民居建设,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支持省外正规甲级勘察设计企业、境外知名设计机构参与我省设计投标;积极鼓励省内设计企业与境内外设计企业联合设计、集体创作,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允许省属骨干勘察设计企业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承包、兼并地方设计企业;对地标性建筑、重要地段的街区、建筑艺术造型有特殊要求的纪念性建筑经批准可以直接委托境内外著名设计大师进行方案设计;支持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以个人名义参与新农村建设。

6、强化标准意识,规范计价行为。认真分析研究工程建设、建筑市场管理发展趋势和要求,确定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管理工作方向,做好相关标准定额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编制,加强我省地方标准的制订、修订管理,完善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管理机构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体系,建立工程建设标准化与技术进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对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培训,努力使“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的观念深入人心,鼓励建设各方广泛参与,不断提高对标准定额的认识水平。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工程量

— 23 — 清单计价方式和工程结算审查备案制度,加大工程实施阶段计价行为的监督力度,逐步建立工程造价计价标准体系。积极开展工程造价指数研究和信息发布工作,建立适用于我省实际的工程造价指数体系和工程价格信息发布制度。进一步完善各项措施,全面提升全省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和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业水平。

(六)加快推进村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1、加大村镇规划编制力度,充分发挥规划在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高质量地完成全省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基层村规划编制。中心镇结合总体规划,完成建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逐步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梯次推进、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启动村镇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全省的村镇规划监督管理网络和村镇规划监督评价机制。

2、积极推进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搞好中心镇建设试点。选择一批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较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中心镇作为特色中心镇的试点,通过建设产业集中发展区,走产城融合之路,促其发展成为10万人以上的小城市,使其率先发展成为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加强对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的政策研究,出台推进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中心镇和中心村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我省农村城镇化进程。

— 24 —

3、做好农村危(住)房改造建设。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加大对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试点支持力度,逐步解决经济最贫困、住房最危险的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积极探索推进农村住房建设的政策体制和机制创新,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的基础上,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复耕出的土地,优先安排本行政村新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产业发展等,节约的指标转让收益主要用于被整治土地所在村庄建设、拆除农民房屋重建、农村危房改造及腾退宅基地补偿等,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

4、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村镇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形成村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规范建制镇土地批租,推行公开招标出让,建立和完善建制镇土地出让金用途分解机制,适当扩大中心镇土地出让金留成比例。合理收缩政府投资领域,加大对农村公益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加强村镇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危房改造、环境整治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行特许经营权,吸引外资、动员社会资金参与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机制。

5、大力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建设一批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的宜居城镇和乡村。到2011年底前有一半以上的建制镇镇区和乡驻地、

— 25 — 2012年全部建制镇镇区和乡驻地完成环境综合整治达标验收。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挖掘当地建筑文化遗存,提炼特色民居风格,反映时代民居特征,结合各地不同的特色和民俗,分别设计河南乡镇和村庄特色民居,最大限度体现地域民族特色。加强历史文脉保护,抓好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重要地段和建筑物要形成与地域、历史、文化、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和特色风貌。

6、加强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与利用。完成全省历史文化古镇(村)资源普查,建立历史文化名镇(村)信息网络共享系统。加强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利用,制定《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办法》。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开展名镇(村)特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整合名镇(村)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会同旅游部门开展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创建活动,提升名镇(村)品味。使我省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和利用,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七)加强建筑节能和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强力推进建筑节能。严格执行居住建筑节能65%、公共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鼓励执行低能耗和绿色建筑标准。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积极扶持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扩大集中连片推广规模,完善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 — 26 — 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大力推广绿色、低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引导绿色住房消费。积极推进建筑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推广应用新型节能材料,推进建筑节能产业化进程。倡导农村住房节能,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产业领军企业。指导特级、一级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着力提升骨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联合,推动建设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重大关键技术,引导企业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开展技术攻关和应用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或专有技术,在企业各类资质标准审定中,突出企业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和工法,突出企业技术中心和企业标准的建设,提升技术集成和管理集成水平,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建设科技创新体系。

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应用。加强建设科技成果的中试环节,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和示范应用。鼓励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能源,并将应用水平和科技含量等逐步纳入优质工程评定、招投标、资质审查等环节,形成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有效机制。创建国家和省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在新

— 27 — 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管体系、绿色生态建筑等领域加强示范工程建设,并切实加强对示范工程的跟踪问效和技术指导,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行业技术不断进步。

3、建立低碳建筑体系。大力开发和利用低碳技术,积极培育以低碳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推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引导和推进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模式,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范化、规模化应用,推广绿色建筑试点示范工程。加大新建建筑节能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省建筑节能标准,建立完整的建筑节能检测和评价体系,实施闭合式管理,加强工程建设程序各环节的节能专项监管。建立重点耗能产品和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定期开展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加强新建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开发建筑节能优化设计技术,建立建筑能效标识体系;推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与功能提升,建立健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成套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积极开发应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关键技术和设备,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建立和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与标准规范体系,研究绿色建筑的推广机制,建成一批绿色建筑示范基地和人居环境优秀示范小区,探索生态智能建筑的建设,逐步建立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模式。

— 28 —

4、扩大新型墙材应用。巩固深化“禁实”成果,积极推进“禁实”向乡镇延伸,向“禁黏”拓展。优化升级新型墙材产业,继续推进新型墙材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着力培育新型墙材骨干企业(集团),扩大新型墙材推广应用范围。全面贯彻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政策,加强监督检查,努力提高基金征收率,充分发挥基金的引导、调控作用。加快墙材革新的立法进程,研究制定《河南省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禁实”工作新型墙材闭合监管和新型墙材确认管理制度,促进全省墙材革新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八)深化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住房城乡建设发展动力

1、全面开放建设市场。落实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域割据,对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一视同仁,项目采取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投资者,实现公平竞争。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公共交通、城市园林绿化等领域。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性住房,参与棚户区改造,享受相应的政策性住房建设政策。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的改组改制,具备条件的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可以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向民间资本转让产权或经营权。

2、深化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

— 29 — 措机制,组建城市、县城建设投资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提高融资能力。鼓励符合条件的投融资平台采取发行债券、上市融资、信托计划等形式筹集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以及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采用BOT、TOT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商业性基础设施开发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按照“先期出资、收益分享、依法办理”的原则,探索开发商投资土地一级市场、先期参与城镇土地开发等筹措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3、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强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前期运作、精心设计,适时向社会金融机构推荐,促进金融机构扩大城建信贷规模。通过组织召开城乡重大建设项目招商会,利用请进来的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采取各种投融资模式,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企业改组改造、兼并重组,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增强城乡发展的活力。

(九)加强人才培训,推进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

1、大力开展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干部培训。开展公共管理、电子政务、依法行政等知识培训。抓好普法教育培训,全面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建立和完善干部学习培训的考核激励机制,实行领导干部选学和考评制度,大规模培训建设系统领导干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城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完善以建筑企业为主体、建设类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 — 30 — 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行业职业培训,建立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二是以企业技术中心和研究中心为平台,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培养新型骨干人才,围绕建设行业重大关键技术、专业施工技术和设计工艺,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行业科技领军人才,提升骨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完善建设行业执业人员信用档案体系建设,规范执业注册许可行为,加强对执业人员的管理,落实准入、清出制度,提高行业的社会公信程度。严格执行执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重点做好各类执业注册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执业注册人员的执业水平。

3、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网络为基础,以管理业务为核心,以系统信息与数据共享服务为目的,整合政务信息资源,综合运用数据库、地理信息、卫星定位、移动办公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打造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12317信息化工程”,搭建统一数据库平台,建设企业数据库、执业注册人员数据库、建设工程项目数据库,提高电子政务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全面性,实现跨部门、跨单位的信息共享,实现全省政务办公与数据共享。

4、加强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通过健全制度、完善规章、加强立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解决关系民生和社会热点问题,

— 31 — 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规范决策程序,完善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实施行政处罚裁量制度。

5、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两转两提”,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作风,全面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觉遵循规律,加强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抓具体、求深入,抓基层、打基础,通过项目抓落实,通过项目求突破。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主动由行业管理向服务指导转变,集中精力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突出问题。

“十二五”期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要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树立大局观,增强紧迫感,强化责任心,提升执行力,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业绩,确保经过五年努力,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城乡面貌换新颜,锦绣中原展新姿,谱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篇章。

— 32 —

第三篇: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城镇燃气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

的通知

发表时间:2011-4-8 16:36:44 点击:

18 次

豫建〔2011〕52号

各省辖市(扩权县)建设主管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城市燃气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和行政许可行为,促进燃气事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83号)及《河南省燃气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工作实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研究制定了《河南省城镇燃气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燃气经营许可制度是《城镇燃气管理条例》设定的重要行政许可事项,是加强燃气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各级燃气主管部门和燃气企业要高度重视燃气经营许可工作,认真执行《河南省城镇燃气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切实规范燃气经营行为,维护燃气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各级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要抓紧对辖区内正在经营的燃气企业和分销站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敦促其尽快申请《燃气经营许可证》和《河南省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已取得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已通过新建燃气企业审批及已取得原燃气企业资质证书的燃气企业须于2011年5月31日前向本办法规定的发证机关提出申请,换发燃气经营许可证。

三、发证机关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定的条件及程序,审批、发放许可证。

《河南省城镇燃气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执行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反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建处。

联系人:范军付 郭歌舞

联系电话:0371-68080856 69523920

附件:河南省城镇燃气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二〇一一年四月一日

附 件

河南省城镇燃气经营许可证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城镇燃气安全管理,规范燃气经营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83号)及《河南省燃气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管道燃气、瓶装燃气、汽车加气等城镇燃气经营及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省燃气经营许可证发证审批工作的监督管理;省辖市、县(市)燃气主管部门按照分工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许可证的发证及管理工作。

第四条 省辖市从事管道燃气经营的企业须经省辖市燃气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并取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燃气经营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省辖市从事瓶装燃气储配灌装、汽车加气经营的企业须取得省辖市燃气主管部门核发的《燃气经营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燃气经营活动;县(市)从事管道燃气、瓶装燃气储配灌装、汽车加气经营的企业须经所在县(市)燃气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并取得省辖市燃气主管部门核发的《燃气经营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瓶装燃气经营企业设立的向单位和居民销售瓶装燃气的分销机构(包括具备气瓶储存功能的瓶装燃气供应站和不具备气瓶储存功能的代客换气点)须取得所在地燃气主管部门核发的《河南省瓶装燃气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瓶装燃气供应活动。

第五条 申请从事城镇燃气经营活动的燃气企业和瓶装燃气分销站点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管道燃气、瓶装燃气储配灌装、汽车加气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1.建设项目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燃气专项规划要求; 2.有稳定的并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气源; 3.有固定的、符合消防等安全条件的经营场所;

4.燃气生产、输配、储存、充装、供应等设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消防安全、建设质量的要求;从事液化石油气经营活动的企业,有运输、接卸、储存、灌装等生产设施,凡液化石油气含有残液组份须设有残液回收装置;

5.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道燃气企业的经营负责人要具有5年以上从事燃气企业管理工作经历,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从事燃气技术管理工作经历并具有燃气及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日供气能力10万立方米以上的管道燃气企业燃气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10人,日供气能力低于10万立方米的管道燃气企业燃气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5人;瓶装燃气经营企业的燃气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1人;天然气加气站母站经营企业的燃气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2名,标准站、子站的燃气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1人。

6.有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

7.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经燃气主管部门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8.有健全的安全事故抢险预案,有与供气规模相适应的抢险组织,有与供气规模相适应的抢险抢修人员、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

9.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交纳保险费;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瓶装燃气供应站应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省辖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燃气经营许可证》的瓶装燃气经营企业,有资格申请设立瓶装燃气供应站;

2.站点的设置符合当地燃气专项规划;

3.经营场所和设施符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规定的安全条件; 4.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燃气事故抢修应急预案;

5、有抢险抢修必要设备、备件、交通工具和检测仪器,配备2名以上专职或兼职抢险抢修人员; 6.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具有相应资格的人员。

(三)瓶装燃气代客换气点应具备下列条件: 1.符合当地瓶装燃气换气点布局规划;

2.取得省辖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燃气经营许可证》的瓶装燃气经营企业,有资格申请设立换气点; 3.有合法的符合安全条件的专营场所;

4.换气点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通风良好、设有直通室外的门,室内地面的面层应是撞击时不发生火花的面层;与其他相邻房间的隔墙为无门窗洞口的实墙;相邻房间应是非明火、散发火花地点;

5.换气站点储存的燃气钢瓶容积总量≤0.36立方米(相当于15KG液化石油气钢瓶10瓶)且无过夜重瓶;

6.换气点内照明灯具和开关采用防爆型,并设置浓度检测报警器和2具以上8公斤干粉灭火器; 7.有相应的抢险抢修人员和设备; 8.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和经营管理制度。

第六条 申请《燃气经营许可证》和《河南省瓶装燃气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应向燃气主管部门提供相应资料。

(一)申请《燃气经营许可证》应提供下列资料: 1.燃气经营许可证申请表;

2.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或规划许可证;

3.与气源企业签订的供气协议或有稳定气源供应的证明和燃气质量检测报告; 4.经营场所证明(经营场所的产权证书或一年以上房屋租赁合同); 5.燃气设施的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材料;

6.相关部门核发的《消防验收意见书》、《压力容器使用证》(储罐)、《压力管道使用证》、压力容器充装许可、防雷装置检测证;液化气经营企业要提交残液处置措施的说明; 7.企业成立安全机构的资料和建立的安全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等制度; 8.提供企业法定代表人职务证明,经营负责人职务、职称证明、从业经历,安全技术负责人职务、职称证明、从业经历,专业技术人员名单及职称证明;与供气规模相适应的操作人员名单及相应的岗位证书;以上人员经专业培训的证明;

9.事故抢险应急预案(包括抢险人员名单及抢修仪器、设备、交通工具配置目录或委托抢险协议书);

10.企业为从业人员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证明、社会工伤保险证明、劳动合同; 11.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申请《河南省瓶装燃气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的瓶装燃气供应站应提供下列资料: 1.《河南省瓶装燃气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申请表》; 2.《燃气经营许可证》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3.申请单位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被授权人身份证; 4.燃气主管部门现场踏勘后出具的审核意见;

5.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抢险抢修人员的社会工伤保险证明、劳动合同; 6.专业技术人员的简历及文凭、职称证书、身份证;

7.经营场所证明(经营场所的产权证书或一年以上房屋租赁合同); 8.安全管理制度和燃气事故抢修应急预案。

(三)申请《河南省瓶装燃气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的代客换气点,应提供下列资料: 1.瓶装燃气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申请表;

2.《燃气企业经营许可证》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3.申请单位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法人授权委托书、被授权人身份证; 4.换气点平面位置图; 5.换气点外景照片;

6.换气点经营场所证明(经营场所的产权证书或一年以上房屋租赁合同); 7.燃气主管部门现场踏勘后出具的审核意见; 8.站点负责人和安全技术负责人的职务证明; 9.防泄漏、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和营业制度。

第七条 《燃气经营许可证》和《河南省瓶装燃气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一组织印制。《燃气经营许可证》和《河南省瓶装燃气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八条 发证机关应加强燃气经营企业和瓶装燃气换气站点的监督管理,定期检查其经营和安全运行状况,并实行动态考核。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应责令限期整改。对在规定限期内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企业,发证机关应视情节轻重做出是否撤销原经营许可的决定并函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第九条 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河南省瓶装燃气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或者供应站点发生分立、合并、转让的,应在一个月内向发证机关重新申请办理许可证件,原证件作废。

第十条 省辖市燃气主管部门必须于每季度末将本行政区域内《燃气经营许可证》和《河南省瓶装燃气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审批发证情况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备案。

第十一条 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或者《河南省瓶装燃气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擅自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向无供应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供应用于销售的燃气的,由燃气主管部门依照《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二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海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技术规定和海口市廉租住房建设标准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海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技术规定和海口市廉租住房建设标准的通知

海府办„2008‟29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省建设厅制定的《海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技术规定》和市房产局制定的《海口市廉租住房建设标准》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对于《海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技术规定》和《海口市廉租住房建设标准》规定中内容不一致的,在适用中以《海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技术规定》的规定为准。

二○○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海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技术规定

(省建设厅

二○○八年十二月)

一、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管理,有效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水平,依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007]258号)、《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建设部等九部委令第 16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保障性住房,是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两限房”。

本规定适用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两限房”的建设,是保障性住房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第三条 保障性住房建设应符合我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住房建设规划的要求,要按照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要求,坚持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优选规划设计方案,满足使用功能。

第四条 保障性住房建设,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结合群众的住房状况、家庭结构和人口等因素确定适当的套型比例。

第五条 保障性住房建设应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证质量的原则,合理选择实用的建设技术和工程材料,达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并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适用、安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第六条 保障性住房建设除应符合本规定的相关要求外,还应执行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住宅建筑规范》、《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海南省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二、选址和规划

第七条 保障性住房应优先选址在地质条件安全可靠、环境适宜、公共交通相对便利和商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区域。

第八条 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的规模分为小区和组团,户数在 3000~5000 户,人口在 10000~15000 人的为小区,户数在300~1000户,人口在 1000~3000人的为组团,并按国家居住区设计规范要求配套相应的学校、商业、医疗、垃圾收集点等公共设施。

第九条 不能达到第八条规定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应根据实际建设规模按国家有关标准配套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学校、商业、医疗、垃圾收集点等公共设施。

第十条 保障性住房的朝向布臵应有利于自然通风、采光,并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第十一条 保障性住房不宜建低层,应以多层(5~6 层)、中高层(7~11层)为主、有条件的可建高层(12~18层)。

第十二条 我省海口市主城区范围内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宜以中高层和高层为主,住宅容积率原则上控制不超过 2.5,有条件的地块可适当提高,但最高不得超过3.0;三亚市主城区范围内的保障性住房,应充分考虑建设国际性滨海风景旅游城市对城市风景环境的要求,容积率原则上控制在 2.0以内。其他市、县城镇(含垦区)城区范围的保障性住房项目, 宜以多层和中高层为主,单个开发地块住宅容积率原则上控制不超过1.5。

第十三条 保障性住房在新区建设的绿地率,高层应不低于40%,中高层及以下不低于35%;旧区改建的绿地率,高层应不低于 35%,中高层及以下不低于30%。

三、建设标准

第十四条 住房户型设计应综合考虑住宅使用功能与空间组合、家庭人口、代际关系等要求,满足家庭的基本居住生活需求。

第十五条 住房户型平面应在符合功能空间关系紧凑和充分利用的原则前提下。具有良好的日照、采光和通风,满足居住的舒适度和卫生条件。每套住宅应具有卧室、起居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基本功能空间。

第十六条 廉租住房单套建筑面积应不大于 50 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单套建筑面积应在 60平方米左右,“两限房”单套建筑面积不大于90平方米,并根据实际确定合理的户型比例。套型建筑面积应包括建筑的公摊面积。多层的公摊面积比应控制在15%以内,中高层及以上的公摊面积比应控制在18%以内。可按参考表1的套型指标设计。

注 1:建筑面积指标中阳台面积按一半计入。

注 2:表中居住空间数包含卧室和起居室(厅)

第十七条 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各种功能空间的使用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卧室:双人10-14 ㎡,单人6-8㎡

(二)起居室(厅):廉租住房 8-10㎡,经济适用住房12-16㎡

(三)兼起居的卧室:12-18㎡

(四)厨房:4-7㎡

(五)卫生间:3-5 ㎡

第十八条 “两限房”在满足住宅基本功能空间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配臵使用面积。

第十九条 保障性住房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控制在 65%以上。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住宅的阳台面积宜控制在 5平方米以下,阳台的进深应控制在 1.5米以下。

第二十条 每套住宅应至少有 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设臵外窗、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 1/7。居住空间应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8%。

第二十一条 保障性住房的层高应不高于3米,局部净高不应低于 2.40米。以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厅)时,其1/2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0米。商住一体保障性住房,底层作为商业性用房的层高不高于 4.50米。

第二十二条 保障性住房建设应符合《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和无障碍设计原则的相关要求,7层及 7层以上应设臵电梯。

第二十三条 具备管道燃气供气条件的,应当采用管道燃气供气。

第二十四条 有条件地区的保障性住房应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并优先使用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和施工。

四、装修与材料

第二十五条

廉租住房的功能性条件,装修标准应满足表2的基本标准。

第二十六条 经济适用住房和“两限房”装修宜一次到位,装修可采用“套餐或菜单选择,样板间引路”的方式,供入住居自由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分户设臵水表、电表、燃气表等智能费终端,便于管理。

第二十七条 公共部位照明应采用节能产品(光源、灯具、能控制开关及附件),外墙装饰为环保型涂料。

第二十八条 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能)耗、高耐久性、污染低、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提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禁止或限制使用被列入淘汰落后的技术和产品。

第二十九条 保障性住房使用的建筑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和业产品质量标准,符合设计、施工规范要求。所选用建筑材料符合国家放射性和有害物质限量、消防要求。

五、室外环境

第三十条 保障性住房室外环境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气候、民风民俗等特点,合理布局,完善功能。

第三十一条 住区室外活动场地应根据市县经济发展水平臵经济、适用、安全的休闲等设施。

第三十二条 住区室外绿化应种植适宜当地条件、生命力强、维护成本低的植物,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第三十三条 住区室外应尽量减少地面硬铺装。

第三十四条 住区道路应安全便利。机动车道路应满足消防、防灾、救护等通行要求。

第三十五条 住区室外设施应满足无障碍通行要求。

第三十六条 住区应设臵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机动车停车位数量应根据市县经济发展水平设臵,停车位应采用植草砖。

第三十七条 住区应设臵垃圾收集点或转运站。

第三十八条 鼓励住区室外照明设施采用太阳能与风光互补照明。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海口市廉租住房项目建设标准

(市房产局 二○○八年十二月)

一、建筑专业

(一)建筑内装修标准

1、电梯间:电梯前室地面为普通地砖;电梯出入口墙立面贴普通瓷砖,其余墙面为仿磁涂料;天花除有管道的地方局部矿棉板吊顶外,其余采用仿磁涂料。

2、住宅楼梯间:楼地面为水泥砂浆地面,做凹槽防滑处理墙面和天花为仿磁涂料;楼梯采用型钢栏杆普通硬木扶手。

3、架空层:地面采用水泥砂浆,内墙面和天花为仿磁涂料。

4、地下室:地面为水泥砂浆地面,墙面和天花为水泥砂浆抹平。

5、住户户内:

(1)入户门为普通防盗门,卫生间、厨房门为塑钢门或塑料门,其余门采用普通胶合板门。

(2)厅楼地面采用普通地砖,房间楼地面为水泥砂浆,厨房、卫生间地面为防滑地砖,阳台楼地面为水泥砂浆,厅踢脚为普通面砖,其他房间为水泥砂浆踢脚线。

(3)内墙、天花为普通仿磁涂料;厨房、卫生间墙面为普通瓷砖。

(4)厨房设预制板灶台,面层贴普通瓷砖,设洗菜盆一个。

(二)建筑外装修标准

1、外墙采用普通外墙面砖或外墙涂料。

2、窗户采用普通铝合金窗;阳台采用简易栏杆或混合砖栏板。

(三)车库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排烟的方式。

(四)厨房和卫生间统一集中设计排油烟井道和排气井预留接口,通至顶层屋面。

(五)厨房和卫生间统一集中设计排污管道,预留接口。

(六)建筑层高:商业用房层高4.5米,住宅层高3.0米。

(七)建筑围护墙的墙体材料采用轻型墙体材料。

二、设备及给排水专业

(一)住宅楼电梯载重量800kg,11人,速度1.75米/秒

(二)采用污、废分流系统。

(三)预留户式煤气热水器安装接口。

(四)厨房预留管道煤气端口。

(五)生活给水管采用PPR管,排水管采用UPVC管。

(六)卫生间设蹲式大便器及洗手盆各一个。

(七)每户设有智能刷卡型水表。

三、电气专业

(一)住户配臵

1、每户设有智能刷卡型电表。

2、入户配电箱1个。

3、客、餐厅及卧房设臵照明日光灯与开关,厨房、卫生间设臵照明吸顶灯与开关。

4、插座配臵:客厅和房间各设臵2个普通插座和1个空调插座,厨房设3个普通插座,卫生间设臵1个普通插座。

5、每户设臵1个电话终端插座,1个网络信号插座,1个有线电视信号插座。

(二)小区设臵高低压变配电系统。

(三)小区采用如下弱电系统:

1、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2、有线电视系统。

第五篇:2010年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作报告

中国·海南 时间:2011-01-24 15:03:02 来源: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

字体:【大 中 小】

坚定信心 扎实工作 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部署,

推动海南“十二五”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再创辉煌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建飞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同志们:

刚才姜斯宪副省长代表省政府作了重要讲话,对过去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寄予了更高的希望。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厅党组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十一五”简要回顾

“十一五”期间,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 “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扎实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完成了我省建设事业各项目标任务,“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已全部实现。可以说,这五年,是建省以来建设事业发展最好最快的五年,也是改革创新力度最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显著、惠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多的五年。

——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省城镇人口达到415(含农场职工)万人,城镇化率达50%,比 “十五”期末增长5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十一五”指标3个百分点。城镇建成区面积301平方公里,比“十五”期末增加31平方公里,转移3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初步形成。

——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城乡规划体系。全面完成全省18个市县和洋浦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3个重点景区、沿海重点区域、181个建制镇、20个乡、45个农场场部、100个村的规划编制和修编,以及大量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了《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等规划。这些规划的编制,极大地促进了全省城乡建设和重点旅游景区的科学有序发展。

——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全省城镇基础建设完成投资180.35亿元,比“十五”增长109%。新增道路513公里,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4.5平米,超过全国“十一五”指标3个百分点。21个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全省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6%以上,超过全国“十一五”指标16个百分点。县城以上城镇绿地率达33.29%,绿化覆盖率达39%,人均公共绿地达11.5平方米/人。全省新增城镇公园24座,海口、三亚获建设行业最高奖——中国人居环境奖,海口、三亚、保亭等多个市县被评为 “国家园林城市(县城)”等。同时大规模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每年投资约6亿元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风情小镇初露端倪。开展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城镇卫生保洁开始向农村延伸。改造农村危房9200户,建成东方市报白村等一批新型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和5000多个文明生态村。

——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从2008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的头号民生工程。到去年底,全省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22.06万套,建成9.1万套,完成投资129亿元,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7万户,实施住房保障10.24万户,按同口径比较,我省建设强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倍以上。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超过小康标准3平方米。

全省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率逐年提高。截止去年12月,全省累计缴存137.28亿元,缴存职工人数50.81万人;累计提取51.2亿元,个人贷款总额35.8亿元;缴存覆盖率达到65.41 %。住房公积金对住房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个贷率达32.26%,使用率57.84%,贷款逾期率0.35‰,远低于全国1.5‰的要求,资金运营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时推动儋州利用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稳步开展。

——房地产业连续多年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5年来全省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1128亿元,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两倍多。商品房开工面积累计3011.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累计1200万平方米,销售面积累计2125万平方米,房地产业相关税收收入占地税总额的40%以上,2010年房地产业税收是2005年的7.8倍。上述指标都创历史新高,房地产业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

——建筑业产值连年大幅增长。全省建筑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59.69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200亿元。五年来,建筑业总产值累计达到600.88亿元,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50%;建筑业累计增加值达到153.61亿元,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40%。在保持产值大幅增长的同时,全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都保持在全国较高水平,涌现出省优质样板工程158项,6项工程荣获国家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

——建设科技和建筑节能加速推进。新建建筑全部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例达到65%以上。海口既有建筑25%完成节能改造,三亚既有建筑15%完成节能改造,琼海等5个城市既有建筑10%完成节能改造。全省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面积达到1100万平方米。全省1000多项建筑工程应用新产品、新材料,建筑面积达到1120多万平方米。

——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明显加强。五年来共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6项,规范性文件38项,取消行政审批项目2项,下放审批项目16项。我厅审批办大胆创新审批制度,实行集中人员、集中项目、集中审批,做到行政审批与市场监管相互制约,大大提高了行政审批的效率和质量,被省政府作为先进经验向全省推广。

——建设系统人才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90%以上的在职领导干部参加了业务培训。举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140期、十大员培训班47期。截止去年底,全省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3000人,各类注册师达到6000人。指导建筑工地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120家。全省建设行业的人才素质明显提高。

在刚刚过去的五年中,2010年是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取得成绩最为辉煌的一年,也是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一年。

一是保障性住房和危房改造全面超额完成任务。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投资62.98亿元,实际开工12.63万套、1057.09万平方米,占全年计划的125 %,竣工7.4万套、561.72平方米,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同时制定出台了“一个意见”和“三个办法”,形成完整的住房保障政策制度体系,得到了卫书记、罗省长的高度肯定;危房改造(含农村危房、水库移民、茅草房)已完成改造12889户,开工建设19466户,也超额完成改造1万户年度计划的任务。二是引导调控房地产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针对年初房价上涨过快的局面,我们及时调研和分析形势,为省委省政府调控决策提供参考,省委省政府果断作出“两个暂停”决定,使房地产市场逐步回归理性。2010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实际完成467.87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42.23%,同比增长62.5%;商品住房销售面积571万平方米,商品住房销售金额746.61亿元,同比增长112.4%;房地产业实现税收104.05亿元,占全省地税总额的43.9%,同比增长108%。三是环境综合整治和公厕建设成效明显。在2009年大规模开展城乡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去年又掀起整治高潮,使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全省公共厕所项目竣工702座,提前超额完成648座的任务。四是超额完成太阳能建筑应用任务。全省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示范项目36个,完成新增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面积约610万平方米。五是建筑业产值创历史新高。全省建筑业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产值达200亿,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的125%。建筑业税收累计32.66亿元,占地税总额的13.77%,同比增长37.3%。建筑业连续多年成为我省第二产业的税收大户。六是住房公积金各项运营指标实现大幅增长。2010年全省住房公积金覆盖率达到65.41%,同比增加18.94个百分点。缴存职工人数达到50.81万人,同比增长46.97%。当年缴存额32.38亿元,同比增长32.58%。贷款发放额14.24亿元,同比增长57.94%。

2010年,在各项重点工作指标超额完成的同时,我们还高质量完成了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系列突击性攻坚任务,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一是扎实开展抗洪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面对去年10月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提前部署,主动作为,全力投入抗洪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组成近15个专家组,分赴各市县对校舍安全、水浸区域房屋安全隐患、市政防洪排涝设施等开展一系列排查和督导工作。制定汛期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查标准,指导市县开展汛期质量安全自查,大灾期间全省未发生一起在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全省建设系统共捐款8000多万元,占全省捐款总额的1/4,是海南历次捐款最多的一次。这充分体现了我省建设系统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海南人民的爱心。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在抗洪救灾行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支持灾区恢复重建,我们还及时放开危房改造户提取公积金的范围和条件,简化手续,开辟“绿色通道”。紧急完成村庄重建规划编制,设计农村灾后重建房屋范本。主动向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汇报灾情,争取到对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城市和工矿棚户区改造、城市市政管网、城市排涝和垃圾处理设施规划编制等方面的支持。

二是高质量建成省规划展览馆。在接受省规划展览馆展陈任务后,我们攻艰克难、加班加点,仅用2个月就高标准完成了省规划展览馆的规划设计、数据收集和布展工作,圆满完成了接待习近平、贺国强等多位中央领导的视察任务,为海南省争得了荣誉,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省规划展览馆已成为全面展示海南风貌、建设成就及远景展望的重要窗口。

回眸“十一五”,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实属来之不易。我们的体会是:一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有力的领导。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制定出一系列的发展战略,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卫书记、罗省长、姜副省长都十分重视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多次专门听取我厅工作汇报,多次作出明确具体的指示,给全省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是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突出成绩的重要保证。二是厅党组加强学习和实践,主动谋划住房城乡建设改革与发展大计。几年来,厅党组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驾驭全局和科学决策能力;广泛吸取经验,大胆创新工作方法,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推动住房建设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三是得益于各市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几年,全省各市县政府都高度重视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坚持常抓常议,想招数、促发展,推动了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使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的实惠。四是得益于各市县建设部门良好的执行力,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几年来,全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认真贯彻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作为,扎实工作,推动了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快速发展。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各市县委、政府对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大力支持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全体住房建设系统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一是城乡一体化进展缓慢,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城市管理能力薄弱,各市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城镇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强;二是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不平衡,个别市县工作进展慢,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偏低;三是全省房地产品种单

一、住宅投资比重偏大;四是建设科技工作相对滞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五是工程建设领域是当前腐败的高发区之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重而道远等等。对此,我们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迎来海南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同时也是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期目标的关键时期。我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我们要紧紧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这条主线,积极作为、努力拼搏,通过5年的不懈努力,力争在“十二五”末全面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达到56%。城镇化质量显著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整体提高。海口市、三亚市两大核心城市,成为支撑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空间枢纽;儋州、琼海等区域中心城市,成为支撑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空间节点;东方、文昌、万宁等次区域中心城市和其它县城,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次区域中心;一批特色鲜明、产业支撑强劲的小城镇,成为推进农村产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服务基地;一批环境优美的特色村庄,成为支撑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层服务点。

——初步建成具有国际旅游岛特色的城乡风貌和充满魅力的一流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对主要街区进行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加强城市雕塑建设,构建城乡绿化廊道和生态网络,大量种植热带植物和花卉,营造多层次的热带生态园林绿化景观。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建成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园林城镇。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建立健全分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 “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377.44亿元,建成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28.8万套,建筑面积2306.74万平方米,实现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有所居。完成15万户农村危房和水库移民危房改造,改造面积900万平方米,提高和改善农村居民住房水平。

——房地产业继续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继续巩固房地产业在海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地位。海岛型国际旅游房地产品牌初步形成,旅游房地产的主导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构筑以专业化旅游房地产为主导,居住、商业、办公地产协调发展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十二五”房地产开发计划投资3370亿元,年均递增15%,商品房竣工面积1846万平方米。 ——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我省重要产业。优化建筑业结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整合资源,建成一批规模宏大、装备精良、竞争力强的综合性建筑企业。到2015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460亿元,建筑业从业人数达到15.4万人,劳务企业达到150家,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骨干企业达到10家。

——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快速发展。以科技发展带动行业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强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相关行业的开发研究,加快推进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规模化应用,引导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70%的城镇新建建筑应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30%的农村新建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新建建筑全部达到建筑节能目标,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建筑面积达到4500万平方米,30%的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民用建筑能耗占全省的总能耗控制在19.5%左右。

——形成廉洁高效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完备的法规政策体系,形成廉洁高效的城乡规划建设行政管理体系、完善的住房保障标准体系、结构合理的房地产市场供应体系、严格的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标准体系、完备的建筑市场行为规则和监管机制,以及完善的绿色文化和绿色建筑科技创新体制、高效的防灾减灾管理体系、人才激励保障机制等。

三、2011年工作部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切实抓好节能减排,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省委五届九次会议提出“要坚持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原则;要统筹考虑区域和城乡的协调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统筹考虑”。这为我们今年乃至今后五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期目标的重要一年。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五届九次会议精神,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工作部署,抢抓发展机遇,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主线,以科技发展为主动力,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2011年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大规模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改善本省城镇居民居住条件。保障性住房建设仍然是省委省政府的“一号民生工程”,建设任务艰巨。全省城镇保障性住房全年计划新建9.1576万套,竣工1.83万套。各市县要按部署的任务,尽快落实土地、资金等各项准备工作,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全面完成全年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针对保障性住房的工作要求,今年还要注重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开展调查,摸清底数。现在不少市县底数不清,各市县要尽快开展城乡居民住房和收入状况调查,摸清各类人员的住房状况和住房需求,明确今后每年的建设任务。二是要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今后公共租赁住房将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要和重点保障形式,重点建设30-40平方米的小户型公共租赁住房。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加大社会资金投入,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三是要加强租售管理,提高入住率。这两年,全省将陆续建成大量保障性住房并投入使用,各市县、农垦等单位一定要抓好发租发售工作,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把保障性住房真正分配到住房困难群众手中,提高入住率,不能让建成的廉租住房空置。四是要加大建设质量监管力度,确保群众住上放心房。各级质量监督部门要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的监督管理,及时纠正和查处工程质量问题,确保保障房都是高质量工程。五是建立完善住房保障实施机构。初步形成机构完善、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运行体系。

(二)加强监督管理,全面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我省公积金提取程序越来越简化,可使用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各市县要充分重视和利用好住房公积金。今年全省住房公积金目标是:缴存人数达到56.2万人,覆盖率达到72.34%,全年归集额34.85亿元,贷款发放额33.9亿元。一是要加强组织建设,推进管理机构移交。要继续推动各市县公积金机构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农垦系统要配合做好这方面的调研。二是加强归集力度,扩大缴存覆盖面。今年将加强强制缴存力度,落实公积金管理条例要求。三是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公积金使用率。对公积金试点项目,儋州要认真落实公积金提取、贷款各项优惠政策,同时要加强对关键环节的检查验收,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和顺利回收,力争把儋州试点项目做成全国示范项目。四是加强建章立制,确保公积金安全运行。各市县公积金管理中心要对各委托银行加强业务考核管理,确保住房公积金安全运营。

(三)继续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态势,有效拉动全省经济快速增长。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实际,要大力发展为旅游业服务的相关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将继续成为海南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年房地产业开发计划完成投资530亿元,同比增长15%。

要完成上述目标,我省今年房地产业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一方面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服务于旅游业的房地产,因此我们要精心呵护和把控好海南房地产业,坚持科学规划管理,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一是要加强政策研究和规划引导。积极研究探讨和规范产权式酒店、酒店式(租赁式)公寓、分时度假等旅游房地产,推动经营性房地产发展,促进房地产业转型升级。我省西部地区房地产刚起步,发展空间大,要尽快编制完成《西部地区房地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推动西部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二是要加大推介力度,拓宽促销渠道。要加大商品房岛外促销力度,建立完善省级商品房网络销售,继续在国内主要城市建立销售平台,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宽销售渠道。要加大多区域、多层次、多方式的房地产宣传促销工作,并充分利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旅游论坛、国际赛事、电影宣传等,紧密结合海南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加强海南房地产品牌在世界范围内的整体宣传和推介。三是要加强监管和调控,维护好房地产市场秩序。要通过土地供应、税收、信贷等多种手段,多部门联合调控房地产市场。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监管和查处力度,规范市场秩序。要建立和培育市场评价信用体系,优化房地产投资和消费环境。四是要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和房地产展销系统建设。海口市和三亚市今年内必须完成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其他市县也要创造条件尽快建设。五是要规范房屋登记和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各市县要加快解决房屋无产权证问题。要合理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依法开展打击各类违章违建建筑行动。同时,要加强物业管理,促进物业管理市场健康发展。

(四)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2011年我省城镇化率要比上年增长1.2个百分点,使全省城镇人口达到458.87万,城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达7万人,建成区面积达310平方公里,城乡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一是要继续加强城乡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各市县要根据《海南省城乡一体化规划》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要求,结合实际,推进市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开发区规划修编,科学推动城镇化进程。二是要加强对城乡规划的管理。要依据有关规划的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三是要扎实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各市县要认真落实《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的要求,促进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四是要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要全面提高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及其运行保证能力和服务水平。对已建成的设施,各市县要加强维护和运行监管,提升城市管理综合水平。今年厅里将重点指导海口、三亚和儋州开展城市数字化管理试点。五是要大力开展城乡风貌特色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各市县要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充分挖掘本地旅游特色资源,对主要街区进行旅游要素改造。同时要积极开展城市风貌规划和城市雕塑工作,加强园林绿化建设,营造多层次的热带生态园林绿化景观。

(五)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旅游公厕建设,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提供优美城乡环境。继续抓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省将2011年定为“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年”。各市县要树立长期奋战的思想,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重点解决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同时要制定规章制度,实现卫生保洁的常态化、制度化。全面规范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目前,各市县垃圾处理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毕,今年的关键任务是要加强日常运行管理,建立健全标准化、规范化的垃圾处理运营和监管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要大力推进全省公厕建设。各市县要认真落实完成今年旅游公厕建设任务,还要结合实际,重点加强对旅游公厕的管理,确保公厕管理规范、干净卫生。

(六)结合旅游项目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大农村及水库移民危房改造力度。目前,我省各市县要上马一大批的旅游建设项目,各市县要抓住机会,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每个市县要集中力量、集中资金,重点抓好1-2个特色旅游风情小镇的建设,实施硬化、绿化、美化工程和文化娱乐设施项目的建设,力争全省每年建成5-10个有特色、有内涵的风情小城镇。全力推进农村及水库移民危房改造。各市县要继续加大农村及水库移民危房改造力度,明确时限及要求,组织开展现场办公。5703户大广坝水库移民的危房改造,要力争在5月底前全部竣工。3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年底前也要全部完成。同时还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危房改造质量。

(七)加快改革创新,做大做强建筑业。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规模的加大,我省建筑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2011年力争使建筑业产值达到240亿元,增加值达到50亿元。要加大建筑业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经营创新的力度。着重引导和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力度培育高等级资质的施工、监理、设计企业。要大力发展建筑劳务企业,广泛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加强外省进琼企业的管理。要鼓励优秀外省建筑业企业进驻海南发展,同时要坚决纠正一些低资质、无人员,到处挂靠等扰乱建筑市场秩序的行为。要加强监督检查,维护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市场监管和现场监管的联动;要加大对建筑市场执法检查力度,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引导企业规范发展。同时还要加大工程造价监管力度,规范工程计价行为。海口、三亚作为工程竣工结算备案试点城市,要研究出台实施细则,推进强制性标准的有效实施。

(八)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建设。夯实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基础。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监督站要改进监管模式,强化对建筑业企业的差别化管理,提高监督水平。要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及其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完善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程序。要加强监管检查,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各质量监督站要重点抓好建筑起重机械、高处坠落、坍塌、临时用电等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的治理,依法严惩非法违法行为。要强化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对消防工作的重视,强化消防安全意识,努力提高防灾水平和自救能力。

(九)推进建设科技和建筑节能,全面促进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国家的战略部署。我省建筑节能减排任务仍然非常繁重,各市县要继续努力,大力推进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规模化应用。确保全省今年新增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面积达到66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十二层以下住宅全面建设太阳能热水系统。厅里即将组织开展全省检查,并发放去年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示范工程补助资金。各市县也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财政补贴、面积补贴等作用,推进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规模化应用。开展建设科技创新。各市县要重点做好新型建材的引进、应用、推广、替代等工作。大力做好建筑节能。要大力推进城市公共照明节能。各市县职能部门要及时对主城区公共照明设施进行节能改造,确保全省公共照明设施达到节能要求。

(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全省建设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人才是建设事业发展的保障,也是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我厅计划培养专业技术人员1500人以上,培养建设管理岗位人员3000人,培训并鉴定农民工5000人次,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8000人次。要加强人才交流,促进全省建设事业均衡发展。2011-2013年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我厅每年将抽调20名业务骨干,下派到中西部市县建设部门挂职或定点指导工作,同时接收相关市县20人对口跟班学习。这是我省智力扶持中西部市县计划的一部分,希望有关市县和单位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力争通过几年努力,逐步达到全省建设事业基本均衡发展的目标。各市县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单位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服务本领。同时要着力培养壮大本地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建设事业持久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十一)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各市县要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建章立制工作。要加紧制定出台配套实施意见,同时要对阻碍发展、明显不合时宜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要提高行政审批质量。各市县建设系统审批窗口单位要创新服务模式,改善服务质量,提出符合实际的惠民利企措施,更好地服务重点项目,同时要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建设系统审批人员的业务水平。建立健全执法稽查体系。执法稽查工作已开展多年,但厅的组织机构刚刚组建,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各市县也要高度重视稽查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规范住房城乡建设市场秩序。

(十二)抓好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专项治理,促进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和谐稳定发展。上午仁杰同志代表厅党组对这项工作已经做专门部署,我再强调以下几点:一是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各市县要坚持教育先行,注重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厅机关要重点抓好岗位廉政教育试点,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强化纪律观念和廉洁从政意识。同时各市县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惩治腐败。二是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推动和谐文化建设,推动诚信主体教育。要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开展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评比,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依法行政效能,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三是扎实开展各项专项治理。各市县建设部门要扎实组织开展违规违纪收送款物、治理商业贿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等各项治理工作。今年是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成果的巩固深化提高年,要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对不达标的单位,要责令补课。同时要全面分析梳理专项治理成果,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建立健全专项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扩大专项治理成效。

同志们,2011年的任务已经明确,措施已经制定,接下来的工作关键是抓好落实。我们要以分秒必争的精神,主动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部署,再奋斗、再收获、再超越,以更加出色的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为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再立新功。马上就要过春节了,在这里,我代表厅党组,向各市县建设系统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向在生产一线辛勤劳动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节日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家人带去我们的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祝同志们身体健康、新春吉祥、万事如意!

上一篇:红色电影观后感初中下一篇:护士个人简历自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