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2022-12-04

第一篇: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情况

常山县农业局

一、“十一五”时期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扎实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两区”创建,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着力强化农业公共服务,农业生产在遭灾害性天气和市场大幅波动情况下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201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18元,“十一五”农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农业结构布局逐步优化。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复种面积20万亩,总产量8万吨。农业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产品品质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80%。菜篮子产品丰富,特色优势产品开发强劲,农产品市场供给平稳。全县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认证40个,基地面积达13.63万亩。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业产业延伸和多功能开发进一步加强。

(二)农业发展平台初步构建。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农技推广机制不断健全,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结合日益紧密,农作制度不断创新,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5%。农民信箱网络实现县乡村全覆盖,注册用户达2.4万,信息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5.3万亩,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34.8%。

(三)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成长,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全县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83家,其中省级7家,市级73家,县级103家。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迅猛,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14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市级34家,产业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产业化经营有序推进,农企互动机制逐步构建,利益联接关系日趋紧密,现有产业经营组织493个。农业社会

化服务组织发育良好,农机作业、统一植保等专业化服务水平提高。

(四)农业发展空间有效拓展。外向型农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国内外市场开拓有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农副产品自营出口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自营出口额达2565.24万美元,较“十五”期间翻两番。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势头良好,成为农产品基地开发、加工增值和品牌营销的新生力量。“十一五”期间,工商资本累计投资农业1.5亿元。

(五)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基本农田保护加强,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农产品基地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全县累计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设施化生产技术应用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大为改善。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6.69万千瓦,粮食耕种收机械化率达46.7%,比2005年上升15.2个百分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统防统治、废弃物沼气治理等技术应用扩大,病虫统防统治面积4.12万亩,新增大中型沼气工程容积13000立方米,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50%。

(六)农业发展活力继续增强。财政支农投入明显加大,农业补贴、支农资金大幅增加,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有效调动。农业产业化、合作化经营进程加快,农企互动更加活跃,农业获利能力稳步提高。2010年,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6.11亿元,比“十五”期末增1.24亿元,年均增长3.4%。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31.47%,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十五”期末增3449元,年均增长12.5%。

二、“十二五”农业发展思路与2011年工作措施

“十二五”时期农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全面贯彻“工业立县、绿色发展”战略,以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农业“两区三园”为主平台,按照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经济生态化的要求,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高效生态、优质安全、经营集约、功能多元、发展持续的现代农业。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县农业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大宗农产品有效供应。积极培育粮食、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推进粮食生产专业化服务。深入开展高产创建,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稳产增产、节本增效技术和“千斤粮万元钱”模式,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粮食复种面积保持在20万亩,总产量达8万吨以上。实施蔬菜品质提升工程,进一步开发山地蔬菜、设施蔬菜、反季节蔬菜。继续发展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和山区海岛特色畜牧业,推广畜禽良种,发展特种养殖,创建柚园“虫草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3个。

(二)强力推进“两区三园”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严格“两区”规划实施,完善运行机制,努力争取县内各方力量的支持,综合应用各级财政政策,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项目落实和监督检查,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包装推介,集中力量开展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全年完成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1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4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加大农业招商,谋划推进常山胡柚、食用菌科技文化博览园规划建设。

(三)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施一批生态循环项目,建立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示范企业。积极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统防统治,促进农业清洁化生产,实施病虫统防统治4.6万亩。坚持农机农艺结合,以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为重点,改善农业装备和生产条件。力争全县新增设施农业面积300亩。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规模养殖场排泄物95%以上实现农牧结合、资源化利用。

(四)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严格农资市场和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不断规范农资市场秩序。落实动植物疫病防控责任制,强化综合防控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和流通检疫,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病。围绕“两区”扩大标准化技术示范推广,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3个以上。

(五)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力争全

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0.5万亩。加大现代主体培育力度,着力扶持培育示范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各10家,不断增强农业经营活力。强化农村“三资”管理,加强村级“三资”委托代理中心建设,建成15个乡镇村级“三资”监管网络。推进农民负担综合治理,继续加强向村级组织收费及村级组织向农民收费的监管,确保不发生因农民负担引发的恶性案件和重大群体性事件,组织30个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申报并实施。

(六)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加强县、乡镇、村三级农技力量的调配、培养,采取“农技人员+项目(基地)+农户”、“农技人员+示范户+农户”等农技推广新模式,完善农技人员“三个一”(基地、项目、论文)、包干乡镇推广农业技术等“手把手”、“面对面”的科技推广制度。发挥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功能,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创新,推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新型农作制度的推广普及。大力发展生产性专业化服务,积极推进工厂育苗、机插机收、沼液配送等统一服务,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

三、2011年农业十项重点工作

1、稳定粮食生产,新建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复种面积20万亩,总产量达8万吨。

2、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进度要求建设1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4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加大农业招商,谋划推进常山胡柚、食用菌科技文化博览园规划建设。

3、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活动,实施一批生态循环项目,建立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示范企业。

4、加大现代农业主体培育力度,加强农业招商和项目推介,做好宣传、考核、督促工作。培育示范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各10家。

5、健全“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农技推广责任,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病。

6、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建成15个乡镇村级“三资”监管网络。

7、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做好常山胡柚申报驰名商标及品牌宣传管理工作,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3个以上。

8、加快蔬菜瓜果、畜禽等新主导产业培育,推进胡柚、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农产品加工与出口,胡柚深加工企业达到10家以上。

9、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力争新增耕地流转面积0.5万亩。

10、实施蔬菜品质提升工程,推广畜禽良种,发展特色养殖,创建柚园“虫草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3个以上。

第二篇: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促进山区产业提升

文成县十源乡市科技特派员

厉晓腊

一、 文成十源乡概况。

文成县十源乡地处文成西北部高山,距县城36公里,平均海拔750米,是浙江省生态乡和温州市级生态乡。全乡总面积32km2(其中耕地面积4370亩,水田2647亩),共8个行政村,97个自然村,2010户,总人口8056人,其中外出4500人(约占55.9%),贫困户185户,291人。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994万元,其中农业946万元,占总产值的95.2%,农民纯收入3750元。农业主要除肉兔养殖业和雪梨种植业两大主导产业外,还有高山水稻、高山蔬菜(如茄子、毛豆)等作物和水果。

二、 乡政府的工作思路。

全乡的工作思路是按“生态立乡,农业富乡”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成“实力十源、生态十源、魅力十源、和谐十源”。一直以来,十源乡人民政府领导重视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其中肉兔养殖业和雪梨种植业是两大主导产业。乡领导为宣传和提升两大主导产业做了许多努力,2007年媒体就纷纷报道了一道比较有特色的风景,就是关于“草帽干部”走农家上田头的事迹,领导干部头戴草帽,颈挂毛巾,剪枝的剪枝,施肥的施肥,拍照的拍照,农技干部手把手教果农科学种植,农产品新闻宣传队为早熟雪梨拍片做宣传等,造成很大的反响和推动作用。

十源乡现有雪梨基地4500多亩,约占文成县雪梨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素有“文成雪梨之乡”的美誉,开发“无公害雪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雪梨比较集中的几个村有新富村、利民村、十源村等,种植面积约有3000余亩,品种则以杭青、黄花、新世纪、翠冠82和青香76等为主。十源乡雪梨皮薄肉脆味甜多汁,在酷暑是很受欢迎的水果,近几年产量逐年提高,2006年约1000吨,2007年初步统计达1800多吨。已投资数百万元建有山头坪和斋源等几大基地,重点扶持发展雪梨种植大户150多户,雪梨产值2006年约100万元,2007年据初步统计将达180万元。已申报通过浙江省无公害雪梨基地和浙江省绿色食品认证,但未正式启动生产。

“新西兰”肉兔养殖业则以高新村、十源村等村为主,肉兔年出栏约15000多只,存栏约20000多只,省畜牧局“食草动物示范乡建设项目”和市科技局“无公害肉兔标准化养殖开发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了十源乡的肉兔养殖业的发展和提升。配合文成县科技富民强县肉兔产业的提升与发展有关情况正在调查中,重点针对年出栏数在20只以上的农户进行登记和统计。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效益问题。十源乡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农户多年的种植实践经验具备了雪梨基本的栽培技术,但由于品牌不响,贮藏期太短,商品感官一般(未套袋管理),一直以来,市场仍主要集中在文成县城的大街散卖销售为主,很少走出县城走进温州和边上县市,价格1-4元/斤不等,优质梨一般稳定在2-4元/斤,品质稍差的低于1元/斤。而且梨采收期比较集中(约半个月),上市货架期相对较短,品质问题、市场销路窄往往造成极大烂果和病果,带来经济损失,极大限制了果农的经济效益和积极性。

2. 雪梨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由于劳动力的缺乏和效益的不稳定性,雪梨种植管理比较粗放,一直以来梨园病虫害危害较为严重,也是带来大量烂果和病果,影响雪梨感官与品质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对病虫害进行有效安全的控制是发展优质雪犁并提高雪梨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雪梨病虫害主要有蝽象、吸果夜蛾、梨黑星病、梨锈病(梨赤星病)、叶褐斑病等,主要危害花、幼果、成熟果、枝干及叶等部位。不同的梨抗性也不一样,翠冠该品种尤其易感病。

四、 下一步计划。

1、 成立效益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农民自发、政府牵头的形式,乡两委决定成立雪梨种植和肉兔养殖两大主导产业专业合作社。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切实扶优扶强农业产业,促使农民通过发展效益农业富起来。

2、 筹资建造雪犁交易市场。建造雪犁交易市场有利于雪梨种植户早日告别“马路市场”,有利于克服雪梨的零星散乱经营,有利于全乡雪梨规模扩大和集中管理。

3、 推动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建设和推进无公害雪梨的标准化栽培技术有利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危害延长贮藏期,有利于提高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有利于推动文成县十源乡和文成县的雪梨产业的提升和品牌的壮大。

年10月

第三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势在必行

海洋大市耕地稀少 纯农业之路行不通

舟山海域面积广阔,海洋资源丰富,但陆域资源贫乏,耕地稀少。在2.2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总面积中,陆域面积只有14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仅190平方公里、林地总面积559平方公里。可以说,舟山是个海洋大市,却是个农业小市。

在这样的资源环境下,舟山人向来是以“耕海牧渔”为主,“春种秋收”为次。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期,许多舟山人仍然可以靠鱼肉糜充饥,因此,农业始终没有成为舟山的主导产业。无论在当前还是今后,倾全力发展以种植为主的纯农业,对于舟山来说都是不科学、不现实而且是不经济的。

但舟山目前仍有近一半农业人口,二三产业还无法为农民提供充足的转产就业门路,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还远不足以支撑起农民的养老、医疗等福利保障,发展海岛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依然是一项紧要任务。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征用,淡水资源也“警报常鸣”,海岛农业已陷入“窘迫”的境地。显然,如继续按照传统思路来发展农业,肯定将难有作为,甚至会越走越难。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舟山具有独特优势

舟山农业出路在哪里?市委、市政府制定了“3×3”产业发展重点,其中的一个重点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这为舟山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立足地方实际,走生态、高效、精品、特色发展之路是推进海岛农业朝更新、更高层次迈进的根本途径。

客观地说,舟山具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条件。首先是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市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支农扶农的优惠政策,去年起全面实施的暖促工程明显推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其次是优越的自然和区位条件,舟山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工业污染较少,适宜于许多特色农林经济作物、无公害蔬菜种植及禽畜养殖;随着连岛大桥的建成,舟山更有希望成为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和都市人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再是舟山的农业产业化组织起步较好,众多专业合作示范性组织、协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在带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普陀佛茶、普陀水仙、晚稻杨梅„„历年来,舟山培育出不少具有海岛地方特色、符合绿色消费需求大势的优质农产品,柃木、野生獐等动植物种养蕴藏着一定的发展潜力。我市的一些特色优质农产品已经获得了市场和评奖专家的认可。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也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省农业厅对我市的无公害蔬菜、生猪样品进行抽检,质量安全合格率均达100%,列全省首位。可以说,海岛型高效生态农业已初吐芬芳,接下来就是要把这个朝气蓬勃的产业继续做深、做透、做精、做强。

把握好三个关键 正制订详细规划

大力发展海岛型高效生态农业,最基本的一点是进一步重视和加大投入,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调优调强、增收增效”的工作思路,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切实把这项产业重点工作抓好。

全市各级农林部门已将发展海岛型高效生态农业确定为今后的主要任务。今年7月召开的全市农林局长会议提出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需把握的三个关键:一是尽最大可能

提高资源利用率,着力发展水、地资源节约型产业,努力实现耗水型种植业向现代化海岛节水型产业转变;二是最大限度发挥有限资源的比较优势,跳出“小而全”格局,着力发展精细农业、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品牌农业;三是大力发展科学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龙型产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虽然上述“三个关键”以及相关措施已初步制定了海岛型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但还不够系统、不够明确。我市农林部门将于年内编制完成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其中将对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制定出较为详尽的工作规划,进一步明确目标策略、功能布局、实施办法等,以更快、更好地推进这项势在必行的重要的系统工作。(作者:李维君)

第四篇:高效农业生态园立项申请报告

为了新农村建设整治村容村貌、治理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改良土壤减少污染做大产业。形成规模农产品基地和农产品品牌平川区水泉镇枣园村以村镇坏境治理、土地治理、农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⑴建设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场。枣园村养猪户

户每户平均养猪

头由于环境污染、养殖成本分散养殖效率不高收购、屠宰、加工不方便等问题枣园村针对上述问题就建立集中养殖场。思路为饲舍统一规划集中建设集中管理加强监管。联合经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租赁饲养利益共享 共担风险。打造平川区放心菜篮子工程。2建设规模化生物有机肥制造厂。由于无机肥、农药的使用土地肥力下降土地污染农药残留大农作物需要的养分结构不合理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农民收入减少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针对目前土地治理问题急需建立生物有机肥厂改善目前土地的恶性循环。3建设规模化枣园示范。大枣逐渐成为枣园村支柱产业也具备了较大规模。但由于大枣品种单一品质不过硬引进优良品种改善大枣品质形成产品合理结构打造绿色有机食品品牌带头示范农民增加农民收入在规划园区内建设大枣规模化示范园区 。故申请⑴建设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场。2建设规模化生物有机肥制造厂。3建设规模化枣园示范区。

第一章 概况 项目概况

1 项目名称枣园村生态农业园区 2 建设性质自建 3 项目承办单位 1 园区土地平整、枣园建设 2 养殖场、沼气项目及有机肥厂暨阳矿业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4项目法人代表 5项目技术负责人 6项目主管单位 7项目地址及范围 1建设地点枣园村。2建设范围2000亩。 8项目建设概述 为了促进枣园村生态农业发展尽快形成“规模化、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大枣农产品无公害、绿色环保食肉猪畜禽粪便及农产品废弃物秸秆制造沼气、生物有机肥”的绿色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条形成一个大的循环经济实现农村环境治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结合枣园村实际研究编制了《枣园村规模养猪项目规划》《利用畜禽粪便和秸秆生产生物有机肥项目规划》《规模化、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大枣农产品项目规划》现将项目报告内容概述如下

第二章 概况

项目概况 4 项目名称枣园村生态农业园区 5 建设性质自建 6 项目承办单位 3 园区土地平整、枣园建设 4 养殖场、沼气项目及有机肥厂暨阳矿业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4项目法人代表 5项目技术负责人 6项目主管单位 7项目地址及范围 1建设地点枣园村。2建设范围2000亩。 8项目建设概述为了促进枣园村生态农业发展尽快形成“规模化、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大枣农产品无公害、绿色环保食肉猪畜禽粪便及农产品废弃物秸秆制造沼气、生物有机肥”的绿色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条形成一个大的循环经济实现农村环境治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结合枣园村实际研究编制了《枣园村规模养猪项目规划》《利用畜禽粪便和秸秆生产生物有机肥项目规划》《规模化、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大枣农产品项目规划》现将项目报告内容概述如下

第二章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大枣园区1550亩 1生态枣园基地1500亩. 2良种枣苗培育基地50亩。

二、规模养猪场150亩

1、 绿色环保养殖基地

良种仔猪

28000头 年出栏商品猪

22000头 年存栏头数

12000头

2、园区基地环境基础设施 园区道路建设

其中主要道路

1000米

次要道路

1500米

给排水工程 供电及电气设备

三、沼气及生物有机肥厂40亩

建设发酵车间 含发酵池8000㎡ 沼气池:2800米3及配套设施 建设包装车间2000㎡ 建设成品库房8000㎡ 建设配套房 2000㎡ 建设生产线

2条

四、饲料植草种植200亩 主要建成植草大棚利用有机肥厂生产的液肥、生物有机肥种植畜禽食用的绿色、无公害、环保食料植草。利用沼气能源给大棚提温及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气态肥。

五、其他配套辅助设施管理工作人员生活区域配套设施。 第三章

立项报告报告的依据

1.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

2.《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

3、农业部发布《2012年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实施指导意见》

4.国家关于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的文件

5.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 6.其他有关法规文件。

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养殖业的规模发展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养殖规模的增长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将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氮和磷的污染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的化合物比如生长猪排出食入氮、磷的80%-85%。这给环境造成很大危害。据测算 一个万头猪场每年至少向猪场周围排污3万其中含约107的氮和31的磷这些氮和磷进入土壤后会转化为硝酸盐和磷酸盐含量过高会使土地失去生产价值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使水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 2 恶臭对环境的污染 畜牧业生产中的恶臭主要来自粪便、饲料发酵和家畜呼吸等臭气的主要化合物有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吲哚、粪臭素(甲基吲哚)以及脂肪族的醛类、硫醇、胺类等。臭气中的氨气、硫化氢和甲烷等浓度低时可降低畜禽的生产性能浓度高时可使幼畜中毒死亡使养殖工作人员健康受损易患呼吸道疾病。如果粪便排出后不能及时处理会使臭味增加危害人畜的健康。

3 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

畜禽粪尿是畜产废弃物中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污染源。畜禽每天排出的粪尿量相当于体重的5%-8%。据测定一个10万只鸡场年产鸡粪可达3600t鸡粪中BOD5总量为人粪尿的0.7倍一个5000头的猪场每天排出的粪尿约10t一头猪的排泄量相当于2个人的排泄量猪粪尿中BOD5总量为人粪尿的13倍。畜禽粪尿不仅数量大其所含的污染物数量和种类也非常多主要包括粪尿本身及其分解物所含的恶臭成分粪尿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的大量硫化氢、氨、醇类、酚类、酰胺类、胺类和吲哚等有机物大量的病原菌和微生物以及重金属和兽药等。这些物质可通过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环境产生恶臭刺激人畜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疾病及导致畜禽生产力下降招引蚊蝇孳生和传播疾病污染饮用水、土壤和农作物传播人畜共患病及畜禽传染病。 4 抗生素、药物残留对环境的污染 抗生素类药物在畜产品中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某些药物对人体具有“三致”、毒性作用(如氯霉素磺胺类等)和过敏反应(如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抗生素的安全性和耐药性也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抗生素被动物吸收后可以分布全身但肝、肾、脾等组织分布较多也可通过泌乳和产蛋过程而残留在乳、蛋中从而广泛地在畜产品中残留。抗生素的残留不仅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和风味也被认为是动物细菌耐药性向人类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在实际生产中不按规定剂量、范围、配伍和停药期使用抗生素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 本项目对减少养殖业污染的作用

1 干式法养殖解决了畜禽粪便和水污染问题 对规模化100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采用干式法养殖在栏内铺上敷料为秸秆粉将畜禽的粪尿吸附混合生物处理后进行一次发酵并经工艺处理合成生态有机肥达到无臭味、病菌少、无污水排放的“零污染”效应。同时减少疾病发生加快生长速度增加饲养效益。干式法养猪不但解决了规模化猪场粪污难以彻底处理、污水处理设施成本昂贵等问题而且能将排泄物转化为“绿色生态有机肥”为养猪业解决污染问题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并形成 “猪—沼、肥—果、草”等农业生态模式。 2 生物菌腐熟工艺有效控制空气、生物污染

本项目使用的有机物料快速腐熟剂是一种能将畜禽粪便、作物秸杆、污泥和农副产品加工有机废弃物等快速腐熟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快速腐熟有机固体堆料适用多种不同堆肥底物和不同有机肥翻堆设备 有效活菌含量≥10亿/g添加量少成本低 起温快环境温度在0-5℃时48-72小时内堆肥温度可达 到55-70℃ 堆肥周期短7-10天可节省大量场地和生产费用  可快速有效消除物料中的异味; 养分损失少总氮损失率<1%可有效保持堆肥有效养分肥料施用后能起到增加微生物菌群数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pH值等作用肥效显著; 堆肥高温持久能杀死堆肥原料中的病菌、虫卵短时 间内使堆肥达到无害化标准成为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高效商品有机肥。

3 生物有机肥的推广为无公害饲料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本项目的实施将会促进“生物有机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肉食--畜禽废弃物 加工制造生物有机肥”循环链的发展推广使用无毒、无害、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饲料可以促进畜禽生长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动物免疫力减少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4 本项目对减少种植业污染的作用

1 本项目的实施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2 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品质高、口味好高品质健康食品。

第五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枣园基地 工程投资153.6万元 名

称 颗/亩 单价元 数量万 总面积亩 金额万元 枣树 128 8 19.2 1500 153.6 合

153.6

2、养猪场饲舍建设 猪舍工程投资1200万元

注仔猪由农民自己承担。饲料植草养殖场自种。

2、 沼气工程及有机肥厂 固态有机肥20000吨液态肥15000吨. 工程投资509.6万元

其他配套辅助设施管理工作人员生活区域配套设施30万 元。

估算总投资共计2379.6万元。

第六章、总投资及建设期限 1、总投资2379.6万元。 资金筹措 申请上级专项扶持资金万元。 地方配套资金万元。 银行贷款万元 公司自筹村集资

。申请财政拨款

。 2、生态园区前期土地平整投入资金 3400元施工期限2012年月—2012年12月。 3、无公害生态枣园基地、无公害生态蔬菜生产基地投入资金153.6万元养猪场饲舍建设投资1200万元其他配套辅助设施管理工作人员生活区域配套设施投资30万元建设期限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限半年。 4、生物有机肥厂投入资金994万元建设期限2013年6月—2013年9月。期限半年。

第七章

生产组织劳动定员技术培训 成立专业领导小组 管理领导小组把生物有机肥生产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和调整优化农业化结构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规划项目申报实施方案协调资金。公司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建设进度、质量管理大枣等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 生物有机肥的推广纳入政府农业规划将生产使用生物肥与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绿色某结合起来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使生物有机肥最大限度地在农业、林业生产中得到直接利用。政府加快生态农业区域示范项目建设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业降低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强度促进农村面源污染的进一步治理。加强不合格农资投入品的查处力度。采用政府政策扶植与企业市场运作的密切配合调动广大农技人员积极性探索一条生物肥料推广的新途径。 本生态园区按生产规模需劳动定员80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技术人员20人后勤人员10人职工40人.园内各基地采用承包形式园内管理机构给于技术支持、引导科学种植、养殖和沼气项目、生物有机肥安全生产。 定期联系甘农大进行人员培训和聘用适合园区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七章

生产技术流程 生态园技术流程

畜禽粪便、秸秆

沼气、有机肥

销售

枣园、蔬菜、饲草

销售

养猪场肉猪销售 ①枣树树、蔬菜等种植技术的基本生产技术流程如下

新品种引进试种→筛选适应本地区的优良品种→基地种植→栽培技术培训→种苗繁育→大面积推广种植→市场开拓→产品销售

②禽畜养殖生产流程。

1.禽畜养殖生产流程

 引进良种→自繁自育→选种→基地饲养→技术培训

育肥→商品禽畜 ③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

为了保证无公害蔬菜、瓜果的有机肥料在生物有机肥厂通过堆泥发酵、参入沼渣、干燥达标后分销给基地和农户生产工艺如下

有机肥采集→集中→施入专用菌液→堆泥发酵→参入沼渣→干燥→制粒→装袋→分销 5.沼气生产技术流程 收集养殖基地的猪粪、枣园废料、粮食作物秸秆及周边地区的有机废料加水经罐发酵产生沼气加压后经管道输入备用气点

6000米³沼气发酵灌→下料→发酵→ →产气→加压→输配管道→用户

第八章

效益分析 1.建设生态农业园是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市场提供无公害农副产品是符合当前国家和我省农业产业政策的。

2.项目区环境条件好、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资源丰富可充分发展多种农业项目。本项目从现代农业生态考虑各子项目的综合开发利用使项目总体上产生良性循环变废为宝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保护了环境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3.项目建成后保证了平川区枣园村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生态园区的建设可带动平川区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使平川区水泉镇的环境质量得以改善真正做到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4.本项目各子项均引进良种栽培和饲养采用先进的耕作技术和饲养方法做到高投入、高效益在调整生态生产模式的同时发展深加工形成产业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项目拟生产优质农副产品为主全面开发无公害、绿色环保食品及畜牧良种供应白银市场及辐射周边区域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5.本项目建成可以形成较完整产业链和资源有效利用。 规模养殖便于管理降低养殖成本形成产业利于深加工。养殖粪便、废弃料及农作物秸秆、废弃料制作生物有机肥减少环境污染。生物有机肥及沼液液态肥替代无机肥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养分全面持久减少农药、其他肥料使用量可连续转化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沼气能源可用于大棚、猪舍提温有利于动植物快速生长。生产出绿色环保农产品、无害肉食品迎合了市场需求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形成农产品产业链。

6.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于一般农业项目项目是可行的。 7.建议项目必须有规划按规划组织较强的班子负责实施技术上一定要依托高水平的科研单位和技术人员指导在实施中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种植养殖的品种注重生态保护环境。 第六章 结 论 畜禽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种植业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养殖业能为种植也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为目的以废弃物资源化和综合利用为出发点以市场化运作、政府监督为基础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及实用、廉价为原则大力推行种养结合。这既是解决当前农村日益严重的畜禽面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又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促进我市畜禽养殖和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该项目实为幅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增收速度快增幅大的农业新兴产业项目。完全能实现农民增收、地方增税企业发展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生物有机肥是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重点推荐的新型肥料肥力强成本低无公害是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必备生产资料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综上所述高效生态园区是一项集环境治理、完整产业链形成、绿色环保、循环经济、低成本、高收益朝阳产业根据国家农业政策和区域发展趋势势是政府极力引导和大力发展的项目。

第五篇: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类型

(1)时空结构型。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置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是在时间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具体有果林地立体间套模式、农田立体间套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农户庭院立体种养模式等。

(2)食物链型。这是一种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的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具体有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种养加工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等。

(3)时空食物链综合型。这是时空结构型和食物链型的有机结合,使系统中的物质得以高效生产和多次利用,是一种适度投入、高产出、少废物、无污染、高效益的模式类型。

上一篇:高校学生党课心得体会下一篇:恭喜生孩子祝福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