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第二章第四节

2023-01-16

第一篇:绿色食品第二章第四节

第二章 第四节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谈谈对这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课的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能力。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3、重点和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强调易错知识点: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二、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三、教学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

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 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1、提问:

在均匀介质中,光是如何传播的?如果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情况又会怎样?

2、引入:

【演示一】:

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录像重放) 【演示二】: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

3、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

【演示三】:

光的折射可以用多媒体演示,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多媒体演示) 学生可观察到进入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

小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声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特别强调: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的确定。

(2)研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物理规律

〖提出问题〗: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

②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

③ 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④ 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

【演示四】:

利用光的折射仪演示:

① 光线斜射入水中;

② 让入射角先发生变化;

③ 光线垂直射入水中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得出结论。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②光线从空气斜射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③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质时,折射情况与上述相同。

【演示五】:

①电脑课件模拟演示光的折射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改变入射角度,在电脑上直观显示及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关系。

复习: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

教师小结: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3)折射使池水变浅

提问:池水为什么会在折射时变浅了?当我们叉鱼时,应该瞄准鱼的什么位置? 学生思考后,讨论并给出解释。

六、课堂小结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②光线从空气斜射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③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④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3、利用折射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第二篇: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学案

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2010—2011学上学期初 二 地理学案

编号:07 2010年10月05日

3.4 中国的海洋资源

编制:王国栋 审核:尹德才 审批:

【使用说明】

1、提前预习本课,完成课前预习。

2、通过课前预习,尝试习题练习,检测自己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 分析我国海洋资源丰富的原因以及海洋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 理解我国有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矿产以及海洋化学资源。

3、 知道我国海洋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和保护蓝色国土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了解我国海洋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加强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保护我国蔚蓝国土的原因以及措施 【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

1、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生长繁殖的条件:我国海域自北而南跨越 带、 带和 带,海域面积广,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 的生长和繁殖。

2、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是 、 、 和乌贼。

3、我国的四大渔场是 、 、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

4、海水养殖产量占了海洋水产品产量的 以上。

5、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 和 。

6、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 和 、 溴、 等化学元素。

二、读图练习

1、观察中国海洋渔场分布,分析海洋矿产特点。 【合作探究】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极其广阔的领海,这是一片富饶的“蓝色国土”,充满着希望的“绿洲”。

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要赶上经济发达国家,跻身世界强国行列,必须改变脑子里只要960万平方千米领土的传统习惯概念,我国东临太平洋,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南北纵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温度带。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我国享有主权与管辖权

第 1 页 共 4 页

班 组 号 姓名: 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2010—2011学上学期初 二 地理学案

编号:07 2010年10月05日

的海域300万平方千米,几乎占我国陆上国土面积的30%。这是我国的“蓝色国土”,同960万平方米的陆上国土一样神圣不可侵犯。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陆地资源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环境的压力很大。中国把海域开发作为跨世纪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走科技兴海之路。据国家科委和国家海洋局共同制定的《“九五”和2010年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近年来,中国的海洋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海洋产值达3000

舟山渔场

A 多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22%,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传统的海洋渔业、盐业和运输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海洋石油工业已初具规模,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海洋旅游,海水利用,海洋能开发,海洋化工也有一定基础。海洋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海洋将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 能力培养 读图,分析回答:

(1)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舟山渔场发展海洋渔业的有利条件。

(2)结合已学的气候和地形知识分析:A(长芦盐场)、B(布袋盐场)两个盐场的成因有什么不同?

第 2 页 共 4 页

B 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2010—2011学上学期初 二 地理学案

编号:07 2010年10月05日

(3)盐是制碱的原料,请说说天津发展制碱的有利条件吗?

【巩固提高】

一、单项选择题

1、舟山渔场所在的海区是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 ( ) A.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C.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D.黄海、渤海、南海、东海

3、我国最大的盐场和渔场分别是 ( ) A.长芦盐场、渤海渔场 B.长芦盐场、舟山渔场 C.布袋盐场、舟山渔场 D.莺歌海盐场、渤海渔场

4、某同学到超市购买了一条带鱼和一包紫菜,其产地可能是 A.四川 B.重庆 C.安徽 D.浙江

5、海洋污染中,对海洋生物危害最大的是 A.大气污染 B.污水污染 C.固体垃圾 D.石油污染

第 3 页 共 4 页

)( ) )(

( 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2010—2011学上学期初 二 地理学案

编号:07 2010年10月05日

二、综合题

6、读右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名称:

渔场:A 盐场:B (2)海域名称:

① ②

③ ④

(3)在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海域中,有“天然鱼

仓”之称的是 。 【课堂小结】

【课后思考】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第 4 页 共 4 页

第三篇: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1备)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一备)

主备人:张明镜

成员:热孜古丽、萨尔赫特、张君、陈春秀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二备)

主备人:张明镜

成员:热孜古丽、萨尔赫特、张君、陈春秀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三备)

主备人:张明镜

成员:热孜古丽、萨尔赫特、张君、陈春秀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一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文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和分类,能结合实例区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2、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

3、结合我国地形与气候知识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和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

4、结合具体实例掌握常见的防灾、减灾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

2、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树立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通过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培养因地制宜发展的经济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1、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分布地区和造成危害。

2、 常见的防灾减灾措施。

三、教学难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地区及原因。

四、学法指导:本节知识和前面所学内容联系密切,温故知新法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要在课前复习板块构造学说。我国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等内容。本节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可以结合生活中所看、所想理解所学内容,还可以收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的认识。

五、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教材,地图册。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2010年8月甘肃舟曲泥石流的视频资料):同学们观看视频,讨论这种自然灾害一般在什么地形类型发生较多? 学生:山区。

教师:对,这种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如若我们遇到自然灾害就能从容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

(二)、推进新课 (1)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师:(播放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的视频):我国遇到过一些灾害,也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些自然灾害,那究竟什么是自然灾害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4—55页图文资料,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 什么是自然灾害?

2、 自然灾害分为哪两类?各包括什么自然灾害?

3、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派代表展示成果。

【师】同学们找到自然灾害的概念了吧,让我们来齐读自然灾害的概念。

1、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2、我们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3、读图教材第54页图2.46。图2.47。分组讨论理解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区别。

4、交流自己见过的自然灾害及造成的损失。(分组探究:完成第56页活动。)

5、学生派代表展示成果。(略)

转承:我们已经了解了自然灾害的含义和类型,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 (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师: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6页文字内容总结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

学生自主学习,总结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 学生派代表展示成果。(略)

教师:读教材第56—57图2.48和图2.49,完成第58页活动。 学生合作探究,分组合作完成。 各小组展示成果(略) 转承:面临如此严峻的自然灾害形势,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为防灾减灾献计献策。

(三)防灾减灾

教师:为了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8—59也图文资料,总结我国政府为防灾减灾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自组学习,总结我国政府为防震减灾采取的措施。 学生代表展示成果。 教师精讲点拨(略) 完成60页活动。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分布广,并且受灾严重。了解自然灾害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有效防灾减灾。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那我们自身也要提高灾害自救能力。

(五)【板书设计】

一、常见自然灾害

1、什么是自然灾害

自然异变+灾情(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

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1、分布:

(1)、气象灾害:干旱(华北春旱)

洪涝(南方)

台风(东南沿海)

寒潮(全国,除青藏高原)

(2)、地质灾害:地震→(全国都有地震带,台湾、西南多地震)

滑坡 →(中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泥石流

2、特点:

(1)、种类多 (2)、分布广 (3)、频次高(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 (4)、受灾严重

三、防灾减灾

四、防灾减灾的环节

1、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

2、建设防灾工程

3、做好灾前准备工作

4、及时救援与救助

五、加强灾害自救能力

第四篇:第二章 小麦生产技术 第四节 小麦的中期管理技术

◆ 教学目标:了解小麦穗的分化过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理解小麦生长中期的苗情诊断;掌握小麦中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措施。 ◆ 教学重点:小麦中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措施。 ◆ 教学难点:小麦穗的分化过程,小麦生长中期的苗情诊断。 ◆ 课时安排:2 ◆ 教学内容

冬小麦中期生长阶段,也叫春季生长阶段,指小麦返青后至挑旗,包括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和挑旗(孕穗)期4个生育时期。

一、中期的生育特点

第一,根、茎、叶、蘖等营养器官在此期已全部形成,长出全部茎生叶,分蘖由高峰逐渐走向两极分化。第二,进入营养器官与结实器官并盛期,生长中心由叶、蘖等营养器官转入以茎、穗为主,是决定成穗率和争取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第三,生长变化大,速度快,对水肥要求十分迫切,反应也很敏感。

(一)小麦茎的生长

小麦的茎由节与节间组成。一般地上茎4~6节,多数5节。植株高度以80~90cm为宜。高产麦田的小麦茎秆粗壮,节间短,基部充实,机械组织发达,富有弹性,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影响茎秆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光照和水、肥。

(二)小麦穗的分化

1、穗的分化过程

根据形态特征与分化进程,小麦穗分化过程可依次划分为9个时期(图2-4)。

2.穗分化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小麦返青起身期,正是小穗分化期,是决定小穗数的关键时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与养分。小穗分化至四分体形成期,正是拔节孕穗期,是实现花多、粒多的关键时期。此期对水肥要求十分迫切,四分体形成期是需水临界期。

二、中期的主攻目标

秆壮不倒,穗大粒多,搭好丰产架子。

三、中期的管理技术

(一)诊断苗情,分类管理

春季麦苗返青后,要及时诊断苗情,根据苗情,做到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因

苗管理。

1、壮苗 壮苗春季返青早,叶色青绿,叶大不披,长相健壮,次生根在20条以上,群体适宜,越冬前3叶以上的大蘖数已接近或达到计划成穗指标。管理上应控制春生分蘖,做到保蘖增穗,促花增粒,于起身期或起身后的小花分化期再运用肥水进行管理。

2、旺苗 旺苗生长猛,群体大,根系弱,各器官之间发育不协调,春蘖多,叶色墨绿,拔节速度快,叶片下披,封垄早,通风透光不良,越冬前3叶以上大蘖数明显高于计划成穗指标。管理上应以控为主,不施返青肥,不浇返青水,深中耕断根、散墒。或拔节前喷施矮壮素、镇压,加速两极分化。施肥浇水可放到拔节后第2节长度固定时进行。

3、弱苗 弱苗分蘖大小不齐,叶片数较少,叶片窄小,叶色淡,生长慢,群体小,越冬前3叶以上大蘖数明显低于计划成穗指标,或播种过早,分蘖过多,年前较旺,返青后叶片发黄,有脱肥现象。对这类麦田中期管理应以促为主,同时,对不同情况下形成的弱苗应区别对待。 (二)浇好孕穗水,酌施孕穗肥

小麦孕穗期对水分很敏感,是需水临界期,各类麦田均应浇好孕穗水,浇水时间应在拔节后15天左右。但对肥力较高、长势偏旺、墒情较好的麦田,应推迟浇水,不需追肥;对地力差、苗色黄、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结合浇水,每667m2施纯氮3~5kg。

(三)预防晚霜冻害

应根据气象预报,在霜前1~2天浇水,以增加田间湿度,缓和低温变幅,有预防和减轻霜冻危害的效果。对已受霜害较重的麦苗,不宜毁掉,只要及早追施速效肥料,结合浇水,仍能促使未被冻死的分蘖或新生分蘖抽穗结实,从而获得一定收成。

(四)防治病虫害

该时期主要的害虫有麦蚜、小麦螨等。

该时期主要的病害是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等。 ◆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小麦中期生长阶段

二、简答题

1.对冬小麦来讲,“春寒穗大”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为什么“麦怕胎里旱”? 3.简述小麦壮苗标准。

4.怎样浇好小麦孕穗水、施好孕穗肥? ◆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导学案

2013年秋季学期八年级地理《第二章 第四节自然灾害》导学案

编 制 人:丁海英审 核 人:主管领导签字:日期:

活动2

编号:学生姓名:组别:评价等级:

§2.4自然灾害

自学内容:自然灾害

自学目标:初步了解自然灾害及其主要类型。

了解自然灾害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

重点:常见的自然灾害

难点:自然灾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

自学过程:

任务一:

1.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

变化叫做。

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等。

3.气象灾害主要有、、等灾害。

4.地质灾害主要有、等灾害。

5.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

任务二.:

思考:1.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是怎么形成的?

2.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活动1

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阅读P55-56页)

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阅读58页)

想想看:台风、洪水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什么自然灾害?

拓展延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给四川、陕西、

甘肃等省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此次地震导致多处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

质灾害,道路破坏严重、河道堵塞、通信中断。。。。。。

(1)汶川地震属构造地震,与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运动有关;此次地震导致的

地质灾害有、、等。

(2)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呈状逐级降低,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

建构知网:

:干旱 洪涝 台风 寒潮

常见的

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台风灾害:东南沿海

特点:种类多干旱灾害:华北地区

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

滑坡和泥石流:西部及西南地区等

教学反思:

上一篇:绿色施工持续改进措施下一篇:老师量化积分管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