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讲话稿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火把节讲话稿范文

火把节

农历6月24日是彝族火把节。这一天,斗牛场人山人海,观看斗牛表演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

首先进行歌舞表演。有彝族表演的大三弦,一人弹着动听的三弦,其她人跟随乐曲边歌边舞;还有苗族的舞蹈表演,转动的裙子带动身上的银饰“叮叮当当”发出悦耳的声音,银光闪闪让人眼花缭乱;副近爱好山歌的人们两人一组,幽默的歌词引来一阵阵爆笑。

下午1点,最精彩的斗牛表演开始了。一头头健壮的牛陆续进入场地,黝黑、高大、角特别长的是水牛,矮小、角短的是黄牛。场上一边是两头黄牛斗在一起。只见它们头抵头,前蹄用力扒地,屁股撅得老高,尾巴夹紧,全力以赴抵向对方。转眼间,胜负分明,失败的一方落荒而逃。一边是两头水牛斗在一起。水牛比黄牛打斗时间更长,有时两头牛拼命互抵,惹得大家大呼过瘾,有时两头牛好像商量好一样,静静休息,惹得观众心里发毛。突然,一头牛转身落荒而逃。当人群反应过来,水牛已经冲向围观的人群,吓得人群惊惶失措,牛主人拼命追着,牛疯狂逃跑,人群乱得不可开交,抱孩子的哭喊着,年轻的爬上了树。当疯狂的牛被控制住后,人群好像忘记了刚才恐怖的一幕,迅速围拢来,抢占有利地形,观看下一场斗牛比赛。也许惊险、刺激就是斗牛的魅力吧。

晚上,又一场有趣的节目弄好了。夜幕降临,村子里星光点点,逐渐汇集在一起,成为一条火龙。所有孩子手上握着一根火把,腰上别着一个口袋。见到人,把腰里松香抓一把,往火上一扔,吓得对方东躲西藏,自己却得意地哈哈大笑。冷不防,头上突然冒出火星,吓得惨叫,原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己偷袭别人,别人偷袭自己。

夜深了,人群才依依不舍散去。有趣的火把节,你什么时候再来?

第二篇: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4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衣服是不是很特别? 生:是

师:这是彝族的服饰(板书“彝族”),在老师的家乡美丽的大凉山,那里住着许多的彝族人民,他们都会穿着这样的民族服装。瞧,老师还带来了好多彝族的服饰。

师由此简单介绍彝族服饰。(出示课件)

师:彝族不仅衣服漂亮,他们还有更多好玩的,好看的,特别是彝族火把节,(板书“火把节”)有很多好玩好看的,大家想不想看看?

生:想

师:请每个孩子闭上眼睛,我们来到了彝族之乡,美丽的大凉山,那里正在举行一场火把节盛会,请你仔细看看盛会里,人们都有哪些活动?(出示课件)快看,活动开始了。

师:大家看到在节日里的人们他们过得怎么样? 生:开心,高兴……

师:那么都举行了那些活动呢? 生:打火把、斗羊、斗牛、跳舞…… 师:(出示课件)就像同学们刚才说的的除了赛马、斗羊、斗牛传统活动外,还有磨尔秋、爬油杆、选美等活动。其中同学们还提到了跳舞,那是彝族传统的民族舞蹈——达体舞。(出示课件)谁来说说他们是怎么跳的呢?

生:围着火堆、手拉手……

师:说得真好,达体舞简单易学,在老师家乡,不仅是彝族,几乎人人都会,特别是火把节,人们最喜欢围着火堆跳达体舞了。我们现在也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跳的。(出示课件,欣赏达体舞的跳法)光看太不过瘾了,干脆我们现在就来学一学,孩子们请起来,然后跟你的同桌手拉手,随着音乐,我们便学边跳,看哪一组先学会。(出示课件)

师生共跳达体舞。

师:大家觉得怎么样,是不觉得很容易学? 生:是。

师:达体舞学会了,我们就要去参加火把节了,而且老师要带大家去参加火把节中最好玩的,就是火把节狂欢夜。

师介绍狂欢夜:在这一天,当夜幕降临, 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聚在一起,每人手举火把,排成一条条长龙,从四面八方涌向火把广场。(出示火把广场)然后人们把手中的火把熔进篝火中,烧红天空。最后随着美妙的音乐,围着绚丽的火焰,手拉手尽情的跳起达体舞,跳啊、唱啊,直到天亮,整个城市也仿佛成了火的海洋,场面十分盛大。

三、技法探究

师:瞧,我们热情的彝族朋友已经等不及了,亲自来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火把节狂欢夜!出示教师制作的撕纸范作。贴在火把广场上。而且这里还有好多彝族朋友,我请一些同学来帮老师把他们请进我们的火把广场。

生贴人。

师:大家看,彝族朋友们他们在……? 生:跳达体舞。 师:没错,看来同学们刚才学的还真不错,现在除了跳舞的人,你还想在广场上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板书“想”)

生……

师: 那咱们就来做一个打火把的人,想好了,我们就可以动手了,可这样的人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生:撕出来的。(板书“撕”)

师:孩子们真会观察。除了是撕出来的以外,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

师:对,他们都没有五官,只有外形轮廓,这叫剪影。(出示课件,介绍剪影)方法我们也学到了,咱们现在就来动手。(师示范撕人)逐步引导出“摆”,“贴”,“画”三个步骤。最后总结想、撕、摆、贴(画)四个步骤。

作业要求: 1:撕人。

2:人物动态要生动、夸张。

3: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跟同桌同学合作完成。

并且来参加我们狂欢夜活动的同学都能得到彝族小伙的英雄结、彝族姑娘的瓦盖,先来先得哦!

师:广场上的彝族朋友已经在等大家了。而且我们的火堆已燃起来了,就请你赶快行动起来。加入到我们的狂欢夜吧。

生:实践。 五:展示、评价

对做好的人,贴在广场上的孩子用送瓦盖和英雄结的方式鼓励孩子,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总结:大家看,在广场上的红、黄、黑三种颜色,正是彝族的三色文化。彝族以黑为高贵,以红为勇敢,以黄为美丽。今天我们只走进了彝族的火把节,学习了用撕贴剪影的方式来表现,而我们学校其他同学还运用了其他表现方法来展现彝族人民更多的民俗民风。请看(出示课件),展示我校曾经表现彝族民风的艺术作品。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希望在今后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它。现在还是让我们再跳起达体舞一起感受火把节的快乐吧。

音乐再次响起,师引导学生再次跳起达体舞,感受火把节的快乐氛围。 (下课)

第三篇: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普遍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关于火把节的起源,有许多优美动听的传说。其中一则相传,在很古很古时,天王恩泽不愿让彝家过上好日子,忌妒生邪恶,派了一个大力士下凡到彝山,糟踏茂盛的庄稼。彝家人群情激愤,决心与大力士决一死战。此时,从人群中跳出一个叫包聪的小伙子,脱下羊皮褂,冲上前一把抓住大力士的脖子,就摔跤,相持了三天三夜,最后包聪把大力士摔倒在地,大力士霎时变作一座秃山。天王恩泽见大力士失败,羞怒交加,往地上撒下了一把香面,刹那间变成无数害虫,亡图吃光地上的庄稼。聪明智慧的彝家人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年的辛苦落空,于是他们每人点燃把火,把害虫一齐烧光,获得了一个金灿灿的秋天。但天王恩泽不甘心失败,到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就放下害虫吃庄稼,于是彝家人也毫不留情地点燃把火,把害虫烧光。年来年往,相传成习,六月二十四就成了彝家人的传统佳节。

彝族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因此又称过大年。

第四篇:火把节

《火把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

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3.初步体会彝族人民火把节的热情。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火把节的知识? 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恭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内容。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小组交流预习内容。

三、巩固练习,检测预习。 1.认读词语:蒿枝犄角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宰牛羊熊熊烈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兴高采烈 2.形近字: 寨()矫()跤()赛() 娇()狡()塞()骄()寒() 3.近义词:矫健--强健激动--感动 反义词:矫健--柔弱激动--冷静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五、找出你认为能充分体现彝家人的热情的句子朗读并体会一下。 1.出示句子:“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要求: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体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好客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到这里,你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否被彝家人的热情和火把节热烈的气氛所打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的感受到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火把节,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气氛吧!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听写词语,积累词语。 3.思考书后第

2、3题。

一、预习。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

第五篇:火把节

3、火把节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3、 认识“蒿、寨、矫、犄、蝗”5个生字;会写“帕、披、毡、宰、寨、跤、熊、嫉、妒、蝗”11个字;掌握“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等词语。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

二、三部分

教学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教学准备:

1、 根据学习需要查找资料。

2、 预习:自学生字,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文中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4、 初步体会彝族人民火把节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本课生字词

2、 初步体会彝族人民火把节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汉族的传统节日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那天我们会吃饺子,放鞭炮。那么,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他们又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是哪一天,又是怎样庆祝自己的节日的?请说出你知道的少数民族和他们传统的节日。(学生回答)回答的很好,那么大家知道火把节是哪一个少数民族的节日吗,他们在那一天来庆祝他们的节日,又是如何庆祝的呢?

(二)简介彝族及“火把节”

1、彝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2、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恭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过渡: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到大凉山,去和彝家人一起来参加火把节这个狂欢的节日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想想文章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这篇课文的?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检查预习情况 听写:蒿枝 头帕 披毡 宰杀 山寨 矫健 犄角 摔跤 熊猫 嫉妒 蝗虫 彝族 篝火 噬咬 淫威 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 不屈不挠 人声鼎沸(教师指导“蒿”读“hāo”,而不要读“gāo”;“矫”读“jiǎo”,不要读成“jiāo”;“嫉”读“jÍ”,不要读成“jì”;“毡”“嫉”等字的写法;“盛典”“数不胜数”等词语的意思。如“不屈不挠”中“屈”“挠”都是弯曲的意思。这个词就比喻在恶势力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三)课文分段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要举办好一次节日的庆祝,要分为好几个阶段,谁能说一下?(学生回答,板书)那好,根据同学刚才所说的,我们在课文中找出现对应的段落,将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第三部分(第11—14自然段)写彝族火把节是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三、小组讨论,体会感情

1、为准备过火把节,人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文中“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共出现了几次,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感情?(4次反复运用,理清层次,多次感受彝家人的热情。)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的感受到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火把节,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气氛吧!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更多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和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以及他们的庆祝方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2、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

3、体会彝家人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课文第

二、三部分。

2、 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 了解活动内容

1、 火把节的准备工作、盛典的活动。

2、 按照时间的顺序,主要描写篝火晚会。 活动前的准备:太阳还没爬上山头 斗牛、摔跤:日上三竿 篝火晚会:夜幕降临

(二) 篝火晚会

1、 你最喜欢那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2、 篝火晚会中都描写了哪些人?(老人、小伙子、姑娘们、孩子们)

3、 理解文中的省略号,进行想象。

4、 写作手法:采用场面描写,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抓住人物特点,表现了彝家人的对现在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企盼。

(三) 火把节的来历

1、默读课文,看看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你想到了什么?与同学讨论。

2、你还知道类似于火把节这样的传说

(四) 教师小结:所以,火把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

(五)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的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模仿课文第三段,写一小段场面描写。 附:板书设计

火把节

准备:扎火把、民族服饰、美酒佳肴

场面: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

来历: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上一篇:工作中检讨书范文下一篇:环保服装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