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花的勇气有感范文

2022-06-08

第一篇:读花的勇气有感范文

花的勇气

《花的勇气》教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花的勇气》是新人教版第八册第20课的文章。本文节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这篇课文构思精巧别致,以作者起伏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寓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寻味。语言生动、优美、流畅,值得细细咀嚼品味。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实践的教学方法。教学时,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

2、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美文,让学生伴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

教学思路

环节一:激趣导入,质疑定标:

由人的勇气,联想到花的勇气。

环节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我在这里安排了请同学们自己初读课文,读之前先读一读课文前的导语。环节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这一环节我仍然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主线,让学生在文中直接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通过填空来了解变化的原因。

环节四:研读课文,感受勇气:

指导学生在交流、倾听、研讨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由此,我安排了这样的环节,“花的勇气”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勇气呢?交流回答,这里重点抓住第

7、8自然段的学习,在对重点词语的分析中感悟到生命的力量在于勇气。尤其是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它是本篇文章的中心句,也是文章中感悟作者感情的重点,从这句话中可以深深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在于勇气,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傲然挺立的花儿的勇气,它的力量,它蓬勃的生命力。通过感悟作者原先一片绿色的原野与充满色彩的原野的比较体会到小花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领悟到小花的精神,感悟到生命的力量在于勇气。

环节五:再读课文,提升情感:

在学文结束之后,学生已经有了充分的感悟。在他们的心中有了一定的感受。再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在读中感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文结束后,再让学生进行朗读他们的感触会更深,更容易在他们的心中产生共鸣.

环节六:拓展延伸,形成积淀:

课后阅读文章冯骥才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也可以观看励志电影《隐形的翅膀》,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生命的蓬勃,生命的自信,生命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由残奥会冠军黄丽莎导入。【百度搜索】

http://t1.baidu.com/it/u=997887273,1089271023&fm=15&gp=0.jpg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读之前,先读一读课课文前的导语)

2、检查生字

屏幕出示:

吕厘米 齐刷刷泛滥

遗憾 铺天盖地 改天换地

傲然挺立怦然一震

三、细读课文,理清线索

过渡语:维也纳的春天犹如一位善变的魔术师,作者的情感出随之跌宕起伏。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

2、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

出示填空题(同桌合作完成)

四、研读课文,感受勇气

提问:同学们,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花的勇气?

1、听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的示范朗读,然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自然段。【百度搜索】

http://123.125.114.68/m?word=mp3,,,[%BB%A8%B5%C4%D3%C2%C6%F8]&cat=0&ct=134217728&tn=baidusg,jym+%C8%CB%BD%CC%B0%E6%CB%C4%CF%C2%BB%A8%B5%C4%D3%C2%C6%F8%C6%AC%B6%CF%B0%E6&si=;;;;0;;0&lm=-1&sgid=2&size=1048576&attr=0,0&titlekey=4260810530,49804758

2、出示句子: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

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找生读理解“改天换地”(结合出示的图片)【百度搜索】http://hiphotos.baidu.com/fs553597/pic/item/992b7b546da371dd8d5430c3.jpg

【百度搜索】http:///bbs/UpFile/UpAttachment/2010-4/20104261727320.jpg

3、出示句子: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

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找生读从“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你能体会到什么?(结合图片)【百度搜索】http:///bbs/UpFile/UpAttachment/2010-4/20104261727320.jpg

4、 出示句子: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

小小的花居然有如此的气魄!

“居然”是什么意思?“如此的气魄”指的是什么?

5、 出示句子“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学生齐读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你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6、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耐人寻味,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有问题的提出来,在小组内交流。

五、拓展延伸,提升情感

阅读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观看励志电影《隐形的翅膀》。

最后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隐形的翅膀》。【百度搜索】

http://zhangmenshiting.baidu.com/data/music/324711/é

第二篇:花的勇气

《花的勇气》说课稿

吉强镇苟庄小学

郭敏

一、 说教材

《花的勇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节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到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两条线索非常清晰。这篇课文构思精巧别致,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寓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寻味。语言生动、优美、流畅,值得细细咀嚼品味。和本单元其它课文、学习园地、口语交际共同组成“热爱生命”专题,又是一个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启迪学生心智的好例子。

二、 理念、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要在工具性、人文性两者的矛盾中寻求平衡,“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温总理在同济演讲中引用了这句哲言。希望同学们经常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经常仰望天空的人,我们的教师做好表率,不仅脚踏实地,也经常仰望天空。“实地”——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言语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认识4个生字,理解“泛滥”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花的句子。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体会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气魄(重点)。“天空”——创新精神培养,人文精神熏陶,完美人格塑造。凭借例子,通过对话,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难点)

三、 说教学法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学方法选择至关重要。教法、学法互相牵制,融为一体。侧重教法方面,主要采用重点突破法,以课题为切入点,点上探究,学生读、思、说、写。“维也纳的春天犹如一位善变的魔术师,作者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以作者情感的变化作为本课主题问题,体验情感,突破重点。侧重学法方面,本文是略读课文,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课前提示语,明确阅读要求,自主学习,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合作探究,留给教师发挥作用的空间。哲学经历了由前主体到主体性再到主体间性的历史过程。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教师和学生,课堂中的一对主体,相依相伴,相映成趣。

四、 说教学程序

我追求简约、高效、创新、和谐的课堂。

农村孩子不善于表达,知识面不广,小组合作效率不高,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农村孩子实际,设计如下流程,仿佛经历一次精神之旅。

1、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课始,创设情境,拉开序幕,给学生吹来一股清新的风,吸引学生,震撼学生,唤醒学生。我是这样导入新课:茁壮生长在转缝中的小瓜苗,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当你看到花儿在阳光下绽开笑脸,在温室里展露娇媚时,也许你并不会太在意,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学生在激情的话语中走进文本。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创新的催化剂。创新思维也只有在一个适合它的土壤中才能孕育。民主、自由、宽容、激励的气氛从一开始就浸漫课堂,并贯穿教学始终。

2、 整体感知 排除障碍。

呼吸一股清新的空气,我们继续前行,路上有许多障碍,生字,难理解词语、背景知识,像荆棘,挡住你的脚。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冯骥才原籍浙江慈溪,中国当代作家和画家。他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屡次获奖。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不肢解。师生合作读全文,学生读课文中的部分,其余的教师读。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概括“五月的画面”“三月的画面”,为概括课文(第三个画面)打下基础。然后学生再读课文“四月的画面”部分,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认识本课生字:吕、滥、厘、刷。分类听写词语(一类写花的,一类写心情的)为后面的教学服务,个别难理解的词语,在下面环节中深入体会,在此基础上概括主要内容。

3、点上探究 体验情感

排除阅读障碍,对话顺畅多了。阅读是一个极具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学习行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阅读期待”里的内容,只有这部分内容才是学生自己的语文,坚信学生能读懂课文70%,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个刀刃就是学生读不懂的30%。以课题为切入点,点上探究,从“和”和“勇气”两个点上进行探究,学生读、思、说、写。探究点一“花”,冯骥才对花的描写那么传神,请摘录下来。探究点二“勇气”, 找出写“勇气”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含义: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探究源于问题,围绕主题问题,在解决问题的任务驱动下,师生艰难地向山顶爬去。“我”是不是一开始就明白生命的意义是勇气?维也纳的春天犹如一位善变的魔术师,作者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文中直接表达的请画出来;没有明确表达的,用心体会,进行批注。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主要问题,设计小练笔,理清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难点迎刃而解。同时,将小练笔穿插在课堂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4、回归全文,升华思想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和小组同学谈谈自己对勇气、对人生的认识

20*《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难点: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简单的课件;《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当你看到花儿在阳光下绽开笑脸,在温室里展露娇媚时,也许你并不会太在意,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你可以熟视无睹吗,那时候,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风雨中赏花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花的勇气》。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4、质疑,师生共同质疑答难。(此时重点解决理解字词的问题)

三、披文入情,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1、师:谁来说说文中哪一段话使你感受最深?

2、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生齐读:

“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3、师:作者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感受吗?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提示:文中直接了当地表达的就画出来;没有明确表达的,请用心体会。)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失望),因为(只见绿地不见花);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小花时,感到(吃惊),因为(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遗憾),因为(仍不见花儿冒出来);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惊奇),因为(看到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怦然一震),因为(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主研读:

(1)师:维也纳的春天犹如一位善变的魔术师,难怪作者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但对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对文章进行仔细地研读。这篇课文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读时令人感到言尽而意无穷。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多读几遍,并想办法进入深刻的体会,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旁边。

(2)学生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诵读品味、体会。

2、合作学习:下面请大家根据平时的学习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学习伙伴听,并说说自己的体会,也可以说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以后可以补充,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3、感情朗读,交流感悟,情感共鸣。

(1)师:你认为哪些词句含义深刻,为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感悟,教师指导朗读。

五、回归全文,升华思想。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和小组同学谈谈自己对勇气、对人生的认识: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2、布置阅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板书设计:

20*《花的勇气》 冯骥才

失望、吃惊、遗憾 惊奇、怦然一震 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花的勇气》 自评稿

《花的勇气》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生动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就是勇气。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教学的难点是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因此我在教学此课时,首先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让学生初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感线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味。这篇课文的语言准确生动,耐人寻味,如:“我用手扒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教学时应以读为主 ,特别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就是勇气。

第三篇:花的勇气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

《花的勇气》这篇课文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在课文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理清情感变化

让学生找出关于描写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学生通过课文朗读找出了作者的情感变化是: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

再让说失望是因为什么?遗憾是因为什么?惊奇是因为么?怦然一震是因为什么?

2、体会句子的美

出示描写花的句子,“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奇十足。”

在句子的体会中,抓住“满满、流改天换地傲然挺立、拔地而起”等词语,体会到大师的手笔和风范。

3、感悟花的勇气 找有关句子,体会,学生都能体会花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 教后反思:

略读课文教学的追求──“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比较好的做法是:略中有精,整体把握求“略”,重点感悟求“精”。

现在,仔细审视自己教学略读课文《花的勇气》的课堂,觉得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正。

在备课时,我的预设是1~6段略教,只作为“我”对花的生命的感悟的铺垫,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放不开,还是牢牢地牵着学生抓住作者的情感线一步一步地学习、朗读、交流、感悟。而在处理第7、8两段时,没有足够的时间精教、精学。致使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还不够略,精也不够精。如果改为:

(1)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师配乐范读的话,能很好的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作者的感受。要精读课文,节省些时间。

(2)作者为什么会“惊奇”“心头怦然一震”?(交流中重点感悟7、8两段,即精读。)体会花的勇气,感悟生命力的强大。

(3)、教后要是能留些时间用投影展示一下学生预习时出的试卷,不但可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还可以更好。

第四篇:《花的勇气》

《花的勇气》语段设计

【语段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20课第2自然段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语段细读】

这是作者冯骥才到维也纳,见到千万朵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语言优美,形式独特。仔细品味这个语段,有这样的特点:

一、排比句式,表达效果更强烈。

几个并列的小排比句构成一个大的排比句,两个字三个字的相间,读来有种特别跳跃的趣味,分别从颜色、形态、数量三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描述。

(1)“白的、黄的、紫的”就是说颜色——很多,这样的画面可以说是——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简简单单的三个词给我们的却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简洁却不简单啊。

(2)“纯洁、娇小、鲜亮” 写小花的精神,使小花形神兼备,表达喜爱之情。比较娇小和微小体会作者蕴含的感情。

(3)“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采用排比句,突出小花的数量之多,密度之大,面积之辽阔。 “这么”两字既表程度又表心情。

二、各种描写手法,表现作者的心情。

“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全冒出来”这是作者看到花后产生的想........象 ,“只要”表示充分条件,后面用“就”呼应,说明由此条件必然要产生或出现的相应的情况或结果。“一使劲儿”,加把劲的意思,拟人化手法;“齐刷刷”,用叠词描写小花“冒”出来的整齐划一的气势;“冒”,向外透,往上升,用在这里有势不可挡的意思。作者想见小花“冒”出来的“壮观”的心情更迫切了。 【教学设计】

一、学习排比的句式,体会表达效果。

1、默读这段话,把描写花的句子用“——”划出来。

出示: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2、想想这句话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花的?(颜色、样子、数量) (1)感受花的颜色多。

①这句话中写花的颜色词有哪些?汇报显红:白的、黄的、紫的。 ②仅仅是这些颜色吗?(不是,是各种各样的)

③这么多颜色,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④简简单单的三个词给我们的却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简洁却不简单啊。 (2)体会花的精神状态

①花的颜色是最吸引人的眼球的,但作者的高明在于还看到了花的神态——显红:纯洁、娇小、鲜亮。

②读着这三个词语的时候你的心头会不由自主地涌起一种怎样的情怀?(喜爱、怜悯、欣喜、充满希望等)

③带着这种情感读。

(3)你从哪些词,感受到花的多? ①汇报显红:满满 多 密 辽阔。 ②你能想象一下花的数量吗? ③观看花辽阔的画面,说说有什么感觉?(高兴、惊喜、吃惊) 出示: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一起读。 ④作者也像你们一样惊喜,他只是一般的惊喜吗?哪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这种惊喜?(这么)这个词在这儿出现了几次?(3次)

如果我们写作的时候想表达强烈的情感,就可以用这样的排比句。 (4)整体感受排比的表达效果。

①孩子们,老师把这段话倒过来读,你听后有什么感觉?(层层递进,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不能调换)。

②让我们把看到青草下藏着千万朵小花的惊喜读出来吧! ③这段把花写得这么美,能把它背下来吗?学生齐背。

二、抓住关键词,感受各种描写手法的妙处。

1、遗憾的是这花长在草的下面。(板书:草下有花)作者期待这花长在草上吗?(期待)

2、哪句写出了作者的期待?

出示: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3、指名读——齐读。

4、“冒出来”做一个动作,速度快、有力的,体会花儿的势不可挡。

5、还有哪些词能体现花的势不可挡?体会“一使劲儿”、“齐刷刷”等使用拟人手法和叠词的表达效果。

6、作者想象中的花是这样势不可挡地冒出来,可见作者期待小花“冒”出来的心情是非常——(迫切)。让我们一起把这种迫切的心情读出来吧!

7、作者的这种期待会实现吗?从这句话的哪个词看出来?(只要„„就„„)

8、用“只要„„就„„”说句子。体会“只要”表示充分条件,后面用“就”呼应,说明由此条件必然要产生或出现的相应的情况或结果。

9、再次齐读这句话。

三、习得方法,练笔应用。

出示整段话: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1、齐读整段话,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用了多种的修饰手法来写花,特别是运 用排比的手法把花写得特别美,也把作者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在,我们也学学这种方法。

3.迁移练笔:

此刻花真的全冒出来了,冒出来的有哪些花?像作者一样从颜色 、形态来说„„咱们能把颜色说得更漂亮一些吗?嫩红的、淡黄的;《火烧云》表示颜色的词红彤彤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有 、 、 、 ;有 、 、 、 „„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第五篇:20、花的勇气

齐读课题)

二、 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根据提示,初读课文 ,我便拥有了整个春天。

师:请同学们继续上网搜集冯骥才先生所写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去细细品味带着温度的词语,慢慢欣赏带着生命思考的画面,相信拥有了这三个画面,你们也便拥有了整个春天!

下课!谢谢大家

:对了,这就是作者在文章中的一条情感线变化线,我们根据这样的线索也能巧妙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孩子们如果现在你就是那傲然挺立的小花,傲然挺立的你在向谁发出挑战?

生:冷风冷雨!

师:你向风发出挑战,请你对风说话!

生1:风我不怕你,你来吧,瞧,我已经站起来了!

生2:我还能向雨发出挑战:雨你下吧,尽情地下吧,我才不怕你呢。

生3:我向风发出挑战:风你尽情地刮吧,无论怎么刮都刮不倒我的勇气!

生4:我向那些不敢在风雨中开放的花发出挑战:我要说,懦夫们,你们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勇敢的人!

生5:我向那些漂亮的花发出挑战,因为他们只能在家里,靠人给它浇水,但我却在风雨中成长!

生6:我想对城里面那些雍脂俗粉的花说,你们只能躲在阔佬们的花盆里面,我们却能在风雨中成长!

师:你们真是一朵朵令人敬佩的小花!别忘了除了风吹你,雨淋你,还有谁在压着你,你还能向谁发出挑战呢?

生7:我向草发出挑战:草你虽然压着我,但是你压不住我的勇气,我一定能把你压倒。

生8:我也想给草发出挑战:我对草说,草我不怕你,我一定要冒出来,

师:孩子们,从你们的发言中我看到了一朵朵傲然挺立的小花。挺起腰板读读这句话吧!(学生挺起腰板齐读:"在冷雨中......神气十足。" )

师:你们一个个神气十足,你神气什么呀?小小的花?

生1:我神气:因为别人不能干的事,我能干到。

生2:我神气:因为我不怕风不怕雨,能在风雨中傲然挺立。

生3:我神气:因为我不像平时惯养在家里的那些玫瑰、杜鹃花,而且我还不是在阳光中开放,我是在风雨中冒出,

生4:我神气:因为我已经开放了,给大片大片的绿色增添了色彩,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叫"改天换地"!

师:你能改天换地吗?

生:能

师:这么小的小花?你怎么能改天换地呢?

生1:一朵花不行,但我们许多朵花聚在一起就能改天换地!

生2:由于我们冒出来,大地已经变了颜色,变成了五颜六色,不再是那种单调的绿色,寂寞的绿色,我们就在改天换地。

生3:我为绿色又增添了生机色彩!

生4:我认为一根筷子容易折,十双筷子难折断,即使我一朵小花不能改天换地,但是千千万万朵小花总能把绿色的维也纳变成彩色的维也纳!

师:在绿绿的维也纳,在让你感到寂寞的维也纳,在让你感到单调的维也纳,你们--一朵朵小花齐刷刷地冒出来了!你已经为大地增添了色彩,你已经改天换地,你的脸上会是什么样?露出神气十足的表情,腰板挺直,再把这句话读读,看谁最神气,谁能傲然挺立。(学生挺起腰板,神气十足,声音异常响亮地齐读:"在冷雨中......神气十足。" )

小学六年级下册英语期中试卷 1/1

上一篇:杜甫李白的友谊范文下一篇:道德讲堂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