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研究论文

2022-04-23

人世间许多事情,往往成于熟悉而败于熟知。熟悉而不深究,便抓不住本质,便不得其经纬;熟知而墨守成规,则易陷入思想和行为的羁绊,并进而扼杀发展的生机与创新的活力。可喜的是,聚焦“学校教育规划与控制”主题,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研究共同体第十二届“校长论坛”,已然摆脱了这种惯性和束缚,启开了一片规划引动学校科学发展的星空蔚蓝。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研究论文 篇1:

做优做强教育信息化 全力推进办学现代化

星海学校是苏州工业园区第一所按现代化标准兴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近10年来,学校以“人人成功、人人成星”为教育理想,以“关注主体、科学创新”为办学策略,以“让教育成为发现与创造的艺术”为基本理念,努力打造“科技学园,双语乐园,数码校园和短时高效的质量名园”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基础教育网络实验学校和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走出了一条初具星海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以管理制度为基石,保障信息化工作展开

1.组织管理:作为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培育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星海学校始终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作。建校伊始,就成立了以校长亲自负责,各处室主要负责人、现代教育技术部成员及各学科教研组长共同参与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构建了管理组织网络,全面负责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2.制度管理:为推进和保障工作正常、有序、规范地开展,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践和发展要求,逐步制定和完善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中,常抓不懈。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及时商讨学校信息化发展方向,用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为我校信息化工作“保驾护航”。

3.实践管理:信息化领导小组坚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加以重点考查,着重围绕学习培训、教学展示、评优竞赛、信息化资源建设和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等方面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估,以此带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理论和实践向更高层次迈进。每两年学校都要评选出了若干名教育信息化能手进行表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以网络平台为支撑,丰富信息化教育资源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高效应用,离不开软件的开发与建设。对此,学校采取有选择性地购买引进和鼓励老师自主开发并举的策略,加以统筹规划。

通过对先进技术和平台的引进消化吸收,学校先后开发了诸如《星海视频资源库》《沉浸式语文教学网》《星海科技网》等课程整合和资源库网站二十余个,这里列举四个具有代表性的网站。

1.服务于国家课程的专题网站:动感物理课堂网站(http://www.sipxw.cn:8080/)是我校物理组开发的一个专门服务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教育资源网站,里面包括了Flash动画、JAVA动画、Sketchpad动画、Video视频、Inspiration概念图等多种类型资源,它为物理学科的可视化教学提供了重要资源保障。

2.服务于各学科日常教学的专题网站:“星海明灯”网站(http://218.4.84.35/moodle)是我校实施课堂教学和进行课外学习延展的重要平台,在该网站正逐步形成具有星海特色的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课堂辅助教学课程包。

3.服务于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的各类工作室、工作坊。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组织是星海的一大特色,为了使这些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和规范,各活动小组纷纷建立自己的网上工作室或工作坊,如“文学社”、“星海星空”,这些网站或是由辅导老师设计,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或是直接由学生们自己组织管理和制作,形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社区。

4.服务于教育科研专题网站:“星海教科研数字化平台”(http://218.4.84.38:80

08/jky/)网站是我校扩展Moodle平台应用领域的成果,是它与教育科研管理进行整合的一次创新。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教师的理论学习、博客撰写、“七个一”上交、课题研究、教研组活动、专题学习交流、论文写作与投稿等多项教科研功能。

由于引进与自我开发并举,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不断得以充实,有力保障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深入实施。

以技术创新为杠杆,促进信息化教育改革

1.综合运用Inspiration与Blog技术,提高课程整合实效

为了更好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资源的育人功能,进一步推进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早在建校伊始,星海人就不断的进行着这方面的求索。2003年沈坚校长撰写了一篇题为《关于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对学校的课程整合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学校课程整合实践开始从以演示呈现为主的多媒体层面,逐步向以学生自主参与、信息互动为特征的网络化层面过渡,并率先在语文、物理和英语等学科中取得成功。

科学组率先将概念图Inspiration软件引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并取得成功。2004年9月,在江苏省南通中学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比赛中,课程整合课案《光的折射》,获全国一等奖。

2005年学校在整合教学中,又巧妙地将互动性很强的Blog引入课堂,并通过实施Inspiration和Blog的整合策略,指导新一轮的整合实践,再次取得成功。在2005年11月举行的由70所学校参加的苏州市教育技术能力竞赛评比活动中,初中语文组借助这一整合策略,荣获了“苏州市十佳网络教学团队”称号。

2.探索Moodle在教学中的应用,改进整合教学方式

Inspiration是星海学校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所迈出的坚实一步,但要通过它实现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的高度融合,让信息技术不再成为课程整合的障碍,Inspiration还是显得势单力薄。

信息技术组率先将Moodle平台引入课程实践中,并取得丰硕成果。2008年初,“苏州市研究型教师培训班公开课展示活动”在星海召开,胡益兵老师基于Moodle平台设计的公开课 “Excel图表的设计与制作”让与会教师领略了Moodle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深刻变革。

经过几年的应用实践,我校已经在语文、数学、信息技术、物理、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等诸多学科开展使用Moodle辅助课堂教学,有力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于2007年率先完成基于Moodle平台课程开发,今天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今天的老师们的精力不再是制作技术,而是不断优化课程设计。Moodle在星海正在进入常态化、体系化,精品化阶段。

3.推广信息化课程整合成果,深化综合实践课程

为了进一步拓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度与广度,学校将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尤其是研究性学习部分纳入信息技术整合的范畴,使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工作呈现出了课内课外多层次的良性互动。

劳技组与信息技术整合,努力打造星海学校科技教育新亮点。2006年引进机器人教育,将程序设计教学实战化。目前我校分别有2位学生获2007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区第一名,17人次获省级机器人比赛各项奖励,20人次获市级机器人比赛各项奖励。2008年学校又斥资修建了机器人专用教室、购买电脑和机器人设备,星海学校的机器人教育正在由竞赛精英型教育模式向课堂普及型教育模式转变。

信息化课程有机整合,进一步丰富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外延,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这方面研究和实践的一项成果,《星海“e”时代》学生篇已由上海科普出版社正式编印出版,并在“首届全国研究性学习研讨暨成果交流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以教育信息化为依托,提升学校发展内涵

星海身处园区、放眼世界,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努力将学校办成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并举、理想追求和实践探索并重的新型基础教育学校。

1.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从管理的角度来思考,当教育管理处在常规工作的层面时,管理者往往会将严格、规范作为其工作的核心或目标。信息化教学课程整合的推行,打破了各自为政、互相孤立的部门关系,形成了部门之间、个人之间紧密联系、互为补充的良好格局,促进了良性循环,学校也就随之发展,大大提升了知名度。办学效应同时辐射到星港、新城、星湾等周边学校,并在市内、省内、甚至省外产生良好影响。2008年以来,学校共获得36项荣誉,并成为“江苏名校俱乐部”重要成员,江苏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先进单位,得到了《中国教师报》《创新教育》等教育媒体的积极关注。学校教育质量也得到稳定提高,获得了广大市民的认可。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学校通过专家讲学、课题研究、评优竞赛、教师论坛和网络研习等形式,从理念引领和实践交流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工作,有效拓展了学校和教师信息化的视野。这些学习活动的促进下,老师们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先后涌现出了胡益兵、倪敏等教育信息化行家里手30多位,以他们为代表的星海教师们获得全国、省和大市以上级奖项的信息化资源成果已达九十余件。苏州市历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评优课比赛有10余人获一等奖,有五个学科先后荣获苏州市十佳网络教研团队称号,一个学科荣获全国第六届NOC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大奖,一人被评为苏州市十大网络教学能手,2人被评为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应用能手……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找到了职业幸福感,是最实在、最有效的成果。

3.促进学生幸福成长

在研究过程中,学校看到了帮助学生掌握成功学习的金钥匙,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将学习融入自己的生命,可以使常态的学生发挥出超常的水平,创造出优异的成绩。

通过积极营造“自信、主动、求真”的学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评价。“小组交互式学习”、“个人专题性学习”、“网络远程学习”、“主题实验探究”等新的学习方法的运用和网络技术的大力辅助,为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学生的生命更加精彩。就近两年中,学生区获得各项奖项1100多项,几年来,各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素养、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星海学校努力“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学生,努力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教育理论,努力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教育艺术”,努力为明天谱写辉煌的乐章。

作者:沈 坚

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研究论文 篇2:

开启学校科学发展的规划时代

人世间许多事情,往往成于熟悉而败于熟知。熟悉而不深究,便抓不住本质,便不得其经纬;熟知而墨守成规,则易陷入思想和行为的羁绊,并进而扼杀发展的生机与创新的活力。

可喜的是,聚焦“学校教育规划与控制”主题,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研究共同体第十二届“校长论坛”,已然摆脱了这种惯性和束缚,启开了一片规划引动学校科学发展的星空蔚蓝。

一、规划诉求办学“顶层设计”

聚焦“规划与控制”主题,首先基于“顶层设计”大行其道的学校教育“全景式改革”背景。古人讲“不谋全局者不足以某一域,不谋全程者不足以谋一时”,我们从“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体验式、经验积累式改革,走入情况更为复杂、任务更为艰巨的改革深水区和攻坚期,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学校科学发展,“顶层设计”已成为学校教育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顶层设计”又叫战略管理,其关键词是本质思考、系统规划、梯次推进、全程调控、细节优化。诉求这样的战略管理,就是要摆脱凭感觉、经验办学的惯性心理和惯性逻辑,走出办学简单的思想借鉴、技术移植和经验依赖,自主探索学校教育管理、改革创新、特色发展的独特路径和个性力量。

进一步放开眼界,学校教育规划初兴于英美等国,20世纪50至70年代在西方渐趋繁荣,后因缺乏有效调控发展势头有所减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教育规划因有效调控获得了长足发展,并引起全世界关注,渐成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

向学校教育规划要发展力、创新力,是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命题。本届“校长论坛”从规划的教育价值、现实形态、结构框架、技术难点、主题历练与坚守、实施控制等方面,展开了全面、深刻、生动的理论和实践研讨。

怎样厘清学校教育规划的概念属性?校长们对接实践做了初步解读:它是学校充分调动一切能调动、挖掘、整合的资源,规避各种干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行动方案。或者说,它是学校为应对教育变革和发展的双重挑战,系统诊断学校教育基础,确立新的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分析学校优先发展项目并相应制定的行动计划。

打个比方,学校教育规划就是一根扁担,它一头挑起学校教育的思想和理想,一头挑起学校教育的实践和细节;它又是一根能量双向互动的扁担,它是学校教育思想、学校文化落地生根的一条重要通道,学校教育实践又反作用于规划调整与调控,引动学校教育更进一步地优化发展。

进一步探讨学校教育规划的价值和意义,“论坛”把校长们的认识导向一个新视界:凝聚全员共识和核心价值的学校教育规划,是导引学校教育科学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它是一部历史篇章,横惯过去、现在与未来,是承前启后的学校文化沉淀;它是学校教育的“宏大愿景”和改革创新的“行动纲领”,是吹响的号角、激越的鼓点;它是一项未完成的事业,留下了无限创生的细节和空间……

而研究“规划与控制”的核心诉求则在于:通过研究规划制定与实施调控,唤醒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排除各种干扰,找准学校教育的发展走向、发展目标,找准学校教育的着力点、创新点和生长点,聚生释放办学活力,彰显办学特色,放大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的本质力量。

二、规划修炼释放办学活力

学校管理是否需要规划修炼,这意味着学校到底需要科学管理还是非科学管理,是走向优质管理和科学发展,还是抱残守缺的粗放管理和低效徘徊。

事实上,每所学校都离不开教育规划,纵然有的学校不搞规划,或者仅在形式上做做规划,也可能维持相当一段时间,但现代学校要获得优质发展、品质教育和创新活力,决然离不开学校教育规划的充分历练。在我们鲜活的办学实践中,部分学校正是通过孜孜以求的规划修炼,迸发了强劲的办学活力和发展能量。

本次校长论坛,川大附小系统建构学校教育规划的实践研究启迪我们,历练规划:一是校长必须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并把思想变成有科学含金量和可行性的规划文本,学校要主动制定规划而不能被规划;二是必须对学校教育进行价值、走向、策略的哲学和实践思考;三是系统构建规划的基本框架并突出学校教育的核心主题;四是解决好规划制定和执行的动力激发与维系等难点问题。川大附小高屋建瓴的规划建构,于我们似有提壶灌顶的通透感和轻叩心灵的愉悦感,让我们对学校教育规划形成了具有战略高度的纵深认知和全新启迪。

成都双流东升小学通过历练规划的战略性主题,赢得了宝贵的校本智慧:主题历练是规划制定并转为行为力量的神经中枢,是规划实施者的心灵历练;主题历练要找准学校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定位,把准主题的适宜性、前瞻性、统领性、创造性、独特性、可行性,避免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东升小学教育规划主题的生动历练,找到了规划制定十分重要的主题发掘策略。

着力提高规划实施的调控力,达州通川一小探索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策略:要在学校发展理念和内涵、发展方向和路径、特色定位和提炼上着力,要建立调控体系、年度分解学校规划、运行项目管理、尝试校本评估,从而开启了规划转为学校教育力量的调控路径。

成都高新芳草小学坚守的规划本质主题,实际是对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学校灵魂、独特路径的坚守。学校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主题坚守策略:一以贯之办学思想、探索特色化办学路径、深入推进课堂变革、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使我们惊喜发现了学校办学的灵魂意义。

思想碰撞、聚生智慧、明晰思路、尽情分享,本次论坛校长们产生了强烈的内心震撼和情智共鸣,认定这是“一次学术盛宴”,并且获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生动培训。”

三、规划落点“促进人的发展”

《教育科学论坛》常务副主编王真东娓娓道来:自2008年以来,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研究共同体“校长论坛”,围绕学校组织力、学校文化力、校长教学领导力、学校资源开发与利用、学校教育规划与控制五个主题,精心准备和充分碰撞,既有理论层面的原创与建构,又有实践层面的锐意总结和提炼,五个专题都做得有声有色,本次“规划与控制”主题研讨,更以宏观、宽泛和深刻的视角展开。

在王真东看来,规划于学校办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最近上海的一项调查,当前校长的一大困惑就是如何做好学校教育规划。真正的学校一定要有自己的愿景、独特的价值观和课程体系,这是学校做教育规划的基础。不知学校的底细,不知学校发展的方向、路径和动力,校长必然感到压力很大。他由此认定:研究学校教育规划落脚点就是促进人的发展,充分关注人,弄清谁规划、谁执行、谁调控,这是做好学校教育规划的核心。

盘点本次研讨,使我们明确了学校教育规划与控制的总体要求:既要高屋建瓴,抓住学校教育的本质和改革发展的走向;又要脚踏实地,找到学校个性成长和特色发展的抓手;既要构建规划的基本框架,把握核心内容,又要找到规划的实施路径和保障力量。

与此同时,制定和实施学校教育规划,还要把握几个关键点:

其一,站在全面开启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的使命高度认识规划与控制,实现办学的规划觉醒,开启学校教育的规划时代,是学校教育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前提。

其二,找准学校文化的根,立足现实背景,明确办学理念和发展走向,是学校教育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灵魂。

其三,突破技术难点,解决好规划预设与调整、误区与教训、主题历练与力量聚集、规划实施与策略保障等辩证关系,是学校教育规划制定和实施的保障。

其四,聚生释放学校改革创新力量,促进师生和学校健康、和谐、个性发展,是学校教育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归宿。

其五,找准规划实施的控制策略,有效展开规划实施的校本评估,并适时适度引入社会评估,是学校教育规划产生效益的关键环节。

作者:张泽科

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研究论文 篇3:

论教育家办学及校长教育家的办学使命

一、一个重大而正确的命题:教育家办学

温家宝总理曾多次提出要“教育家办学”。教育部新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提到:“倡导教育家办学”。依我看来,“教育家办学”这一命题重大而正确。

所谓“重大”,指办学关系重大。大之,涉及民族、国家,乃至人类、世界;小之,涉及每个家庭、每个儿童。国家的安全与富强、人类的进步与传承,家庭的幸福与和谐,儿童的健康与发展,无不与教育密切相关。

所谓“正确”,指界定了实施办学主体的标准。这澄清了许多认识和实践上的混乱。办学是专业化行为,即只有真正懂得教育专业的人士才能办学。“官员办学”、“学校行政化、校长官员化”是错的;“商人办学”、“学校商业化、校长商人(经理)化”也是错的;“权力办学”,以为一旦掌握了“人权”、“财权”就能把学校办好,也是错的。办学是高度教育专业化标准的领导、组织和管理行为,它既有专业标准的要求,也有人格标准的要求。只有人格魅力而无专业水准,不能成为教育家;专业水准较高,但人格缺乏魅力,更不能成为教育家。

总之,倡导教育家办学就是尊重教育的专业化,尊重内行领导,符合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的原则。

二、不要将“教育家”神秘化

有人认为,中国少有教育家。如若提起,也只是古代的孔子,近代的陶行知,当代就说不出来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每年都有上千万的人在从事教育,承担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重任,也培养出许许多多的科学家、发明家、部长乃至国家领导人,怎么就没有自己的教育家呢?难道在今日的中国成为教育家比成为中央委员、部长、政治局委员的条件都高吗?

在我看来,人们衡量教育家的条件太苛刻了。教育家没有那么神秘。正如没有优秀的企业家就难以有卓越的企业,没有优秀的艺术家就难以有卓越的艺术,没有优秀的科学家就难以有卓越的科学成就,没有优秀的政治家就难以有卓越的社会进步一样,没有优秀的教育家就没有中国当代教育的辉煌。

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教育家的三条标准:第一,热爱教育;第二,懂得教育;第三,终身从事教育。我看这三条标准概括得非常恰当。那些热爱教育并以教育为业、懂得并有卓越教育建树的教育工作者,都是我们所希望有的教育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既有教育理论家,也有教育实践家。我们将教育理论家更多地称为教育学者,而将那些办出卓越教育并且有独到教育思想的优秀教育实践家称为教育家。在我眼中,北师大的顾明远教授、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上海的吕型伟会长、北京的陶西平会长等既是教育理论家,又是教育实践家,是教育大家;斯霞、李吉林、霍懋征等是教师型的教育家;李夜光(原南京师大附中副校长)、韦力(原天津一中校长)、胡百良(原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校长)、刘秀莹(原北京四中校长)、万邦儒(原清华附中校长)、陶祖伟(原北京八中校长)等一批老校长也都是教育家。当然,还有许多的青年教育家正在成长之中。

三、当代校长的教育家使命

尽管如此,仍有让我们感到遗憾和忧虑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的教育家太少,远远不能实现“教育家办学”的要求,这也是当今教育存在诸多不足与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不乏“热爱教育”且“终生从事教育”的人,但却严重缺乏“懂得教育”的人。“懂得教育”是教育家条件中最核心的条件。懂得教育就要实践教育、理解教育、掌握教育、研究教育、创造教育、建树教育,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思想或教育艺术,并应用于教书育人、办学的实践,且有卓越成效,这样的实践家才称得上是教育家。

教育家稀缺,因此我们要大量培养教育家。培养教育家的根本是要提供教育家成长的沃土和平台。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家书院,就为校长成长为教育家提供了沃土。但同时,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校长、教师,还有那些主管地方教育的行政领导,也应该努力按照教育家的标准要求自己,追寻教育家办学的脚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创新教育实践,得出优秀的教育成果,成长为教育家。

校长是最应该成为教育家,也最有可能成为教育家的。陶行知是校长,苏霍姆林斯基是校长,李夜光、韦力、胡百良、刘秀莹、万邦儒、陶祖伟也都是在任校长期间思想走向成熟,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主张并成为教育家的。

因此,“教育家办学”的重任最终都得由校长教育家承担,校长才是最重要的办学人。校长承担着将自己造就成为教育家的责任。

四、创造卓越教育,是校长走向教育家校长的必然道路

只有杰出校长才有可能办出卓越学校。他们是校长中的佼佼者。他们能使学校从优秀走向卓越,或引领卓越学校走向新的辉煌。

校长影响着学校的兴衰成败。任何一个学校所取得的成绩或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根本上说,都与校长的思想、观念、态度、作风、言行、个人素质、领导能力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每个学校为了更好的发展,都在寻求独具慧眼、才华超群的杰出校长。杰出校长可以利用自己卓越的才能促使学校在巨变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持续的成功。他们不仅能抓住机会,还能够创造机会,使学校获得发展。杰出校长是能够创造机会的人,在当今社会中,他们对学校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家校长一定是杰出校长,但是,杰出校长不一定都是教育家。杰出校长突出的是“杰出”,而教育家校长突出的是“教育家”。“杰出”更多体现于品格和能力,特别是能力;而“教育家”除去品格与能力外还要有思想、理念和理论的创造。杰出校长的作品是卓越学校,而教育家校长的作品却是卓越教育。卓越学校是有形、有界的,而卓越教育却以其无形而超越了有界。当今社会有很多杰出的校长,但可能其中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教育家校长。杰出校长和教育家校长的差距在哪儿呢?就看有没有教育思想、理念和理论的创造。没有先进、科学、有价值的教育思想、理念或理论的创造,是不能真正懂得教育的,因此,就不能称为教育家。教育家校长不仅是能卓越办学的人,而且是能创造教育,引领一个时代的教育的人。

刘秀莹使北京四中成为京城名校旗舰;韦力使天津一中震撼京津;胡百良使南京师大附中盛名久远;李硕使东北师大附中独领风骚;冯恩洪创立了建平学校;蔡林森使洋思中学成为闻名全国的基础教育的旗帜;唐盛昌使历史名校上海中学由衰转盛,闻名当代中国;刘彭芝使人大附中达到顶盛……这些校长都为自己的学校成为或复苏为中国著名的学校奠定了基础。他们自己也成为这些学校的象征和品牌。他们的思想成就了这些学校,也长远地影响着这些学校的发展。他们不仅创造了学校的卓越或引领了卓越学校走向辉煌,还独创了某种卓越的教育,有着独立、独特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并影响着一个地区乃至全国的教育,因此,他们当之无愧地就成为了当代的教育家。

五、当代校长教育家的办学使命

在我看来,当代校长教育家肩负着十大办学使命。

第一,教育爱的传递使命。教育的根本宗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这个“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而是“教育爱”,是对学校、对教育、对学生的发展的热爱。校长是教育爱的传承使者。

第二,发展使命。校长有责任引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尤其是学校的发展责任是只有校长才能承担得起的,是不容推卸的重任。

第三,文化使命。没有文化的学校称不上是一所好学校。学校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品格。卓越的学校必须有卓越的文化,因此,校长教育家应致力于学校文化的创新和传承。

第四,谋划使命。战略谋划一所学校的发展,是校长和普通教师的职责区分。校长教育家应承担起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的使命。

第五,创新使命。这关系到快速发展学校的路径选择。现代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系列的问题,校长教育家必须能够寻找新的解决路径,引领学校从发展的困境中突围。

第六,人才使命。一所好的学校不仅有好校长,还要有好教师。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校长教育家的责任。

第七,课程使命。课程与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是当今学校变革的关键。校长教育家不仅要懂得领导学校课程发展与教学设计,还必须是这方面的专家。

第八,数字化使命。这是信息时代给校长教育家提出的新要求。校长教育家应紧紧跟上信息技术大发展,站在技术前沿,思考学校教育的发展。

第九,承上启下的使命。如果一个校长卸任了,学校的发展就停滞了,这样的校长还称不上教育家。校长教育家不仅现在就把学校发展推到了一个顶峰,还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使之能在其离任之后仍能可持续发展。

第十,立论立言的使命。教育家校长是创造教育思想的人。立论立言,让自己的教育思想广为传播并发挥积极影响,也应是校长教育家的社会责任。

(作者原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现任北京建华学校校长,该文根据李校长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教育家书院揭牌仪式暨“教育家的社会责任”高级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王永红)

作者:李金初

上一篇: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论文下一篇:虚拟学习情境小学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