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汽车营销论文

2022-04-17

会展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无烟产业”,目前,我国的会展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展经济在西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如今,瑞士日内瓦,德国汉诺威、慕尼黑,美国芝加哥、纽约,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英国伦敦,以及中国的香港都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展览城”。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国内外汽车营销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内外汽车营销论文 篇1:

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快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

为了解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最新变化趋势,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汽车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搭建全球汽车产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海外发展水平,由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上海)、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CATARC)、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汽研(天津)汽车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于2018年11月29日在上海成功举办。论坛以“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快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为主题。来自国内外政府主管部门、整零企业、贸易企业、科研机构、行业组织、投资机构以及媒体单位的近300位政府部门领导、代表参加会议。

中汽研(天津)汽车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魁玉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吴松泉分别主持上、下午会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高和生和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上海)总经理孙健作为主办方代表分别致辞。

高和生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发展面临新兴市场需求复苏乏力、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出口国家当地货币汇率波动、部分国家政局动荡、贸易壁垒措施频发、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等诸多挑战,汽车出口的严峻形势尚未出现根本性改变。今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中美双方已将绝大部分汽车产品列入双方加征关税清单,对全球汽车和零部件及相关产品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产生深远影响,将推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和生态体系发生重大调整。短期内,将抑制中美汽车产品贸易增长,增加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本,尤其对国内合资品牌整车和汽车零部件出口造成较大冲击,迫使企业加快海外本土化发展,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长期来看,将倒逼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速放开外资股比,推进“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优化贸易投资环境,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关于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加快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发展,高和生提出3点建议:一是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二是积极调整全球战略布局,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三是立足本地化发展,提升企业海外发展和服务能力。

本届论坛分为全体大会和主题研讨两个半场。在上午全体大会期间,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教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马来西亚汽车行业总会会长许综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展战略部总经理助理付英晟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吴松泉,围绕当前经贸发展、“走出去”新形势、中国-东盟合作前景等影响汽车产业国际化的宏观政策环境和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并从国际化管理和出口信用保险角度做了详细介绍,为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保驾护航。

其中,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吴松泉,从7个方面分析了汽车产业“走出去”面临的新形势,并就此提出建议供汽车行业出口企业参考。这7个方面分别为:一、对外开放将深度改革行业格局,行业加快优胜劣汰;二、FTA战略深入实施,将为汽车产业“走出去”创造更好的贸易和投资条件;三、“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四、外资全面、深度本地化,中国战略正在酝酿调整;五、新能源汽车竞争力迅速提升,将成为“走出去”的新领域;六、宏观政策引导和支持车企“走出去”;七、中美贸易战直接影响产业发展和产品进出口。

在下半场的主题研讨环节,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秘书长孙晓红和Businessweek专栏记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斯蒂芬·贝克(Stephen Baker)分别就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汽车企业出口现状、中美汽车贸易现状及未来发展发表看法和建议。北京汽车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杜榕和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国际部国际市场室经理仇宝虎现身说法,分享各自企业国际化成果、经验和教训,并介绍未来发展规划。



随后,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政研中心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沈庆主持的主题讨论环节,德国莱茵T?V大中华区交通服务部副总裁黄余欣、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公司总经理助理陈春青、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海外营销总监张坤、杭州恒宏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忠以及山东泉利海外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猛,分别就“新形势下我国汽车产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发表精彩观点,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在国内外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科研机构等大力支持下,迄今为止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受到广大汽车出口企业、投资机构等的肯定與积极响应,今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将继续同其他主办单位和相关机构加强合作,汇聚社会各界精英的智慧和力量,共商汽车产业“走出去”发展大计,共建交流与合作平台,共享经验和信息资源,共同探索“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之路。同时,我们还将完善汽车出口服务平台建设,联合相关企业和机构共同组建汽车产业国际产能合作联盟,与国内外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在信息咨询、技术法规和认证等方面加强联系和沟通,在汽车市场及政策咨询、技术标准法规、检测认证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国内外汽车营销论文 篇2:

青岛国际车展:引领北方车市的风向标

会展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无烟产业”,目前,我国的会展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会展经济在西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如今,瑞士日内瓦,德国汉诺威、慕尼黑,美国芝加哥、纽约,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英国伦敦,以及中国的香港都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展览城”。

青岛的会展业也凭借着区位、环境、交通等优势,蓬勃发展起来,涌现出一批在山东、在全国都响当当的展会品牌,青岛国际车展便是其中之一,作为青岛市重点打造的十大时尚会展品牌之一,刚刚闭幕的青岛国际车展,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广大车迷和消费者,6天展期,有逾52万观众参观了展会,成交车辆超过16000台。

跻身中国五大国际车展

有关统计表明,一个好的会展对经济拉动效应能达到1:9,甚至更高。会展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无烟产业”,目前,我国的会展业已经成为新青岛这座时尚的国际化都市吸引着国内外汽车厂商及媒体的关注,是时尚新车、概念车的最佳发布地。作为诞生于青岛的中国五大国际车展之一,青岛国际车展不仅是新车发布的试验田,更以贴近市场的数据、带动区域营销的影响力成为中国车市的睛雨表。的经济增长点。

青岛国际车展,创办于2002年,是青岛重大节庆活动之一,也是山东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车展,更是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国际车展并称的中国五大国际车展之一。18年来,展会凭借有利的区位优势和山东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辐射整个长江以北区域,被誉为中国北方车市的风向标。

青岛国际车展的主办单位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他们肩负着中国以及汽车产业大省山东的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制定等职能,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权威意见领袖。展会承办单位为山东汽车工程学会、青岛嘉路博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展会组织者——嘉路博国际会展有限公司专业办展18年,成功组织了青岛国际车展、青岛春季房展、青岛体博会、青岛信博会等20余个展会项目,不仅是山东省最具实力的展览机构,也是“山东省服务名牌”,更拥有山东会展产业唯一一个省级著名商标“嘉路博”。

去年以来,嘉路博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又加强了与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的密切合作,使青岛国际车展步入了更广泛的合作空间,涉足的领域更广、范围更大,为繁荣青岛及山东省的汽车市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一绿色主题展

随着人们对资源以及环境的日益重视,绿色与环保的理念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而在汽车行业,随着汽车绿色概念的不断深入,国家也出台相关政策。

青岛国际车展顺势而为,白2008年开始,将展会主题定为“绿色,未来之路”,并将绿色环保车展作为办展理念,倡导汽车厂商用绿色环保推动未来发展,同时在2016年首推中国青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将汽车产业中的节能及新能源车型重点打造,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彰显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研发的新产品、新科技,成功打造了第一环保绿色车展。

最具活力的國际车展

青岛地处环渤海湾经济区,具有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独特优势,经济辐射山东半岛以及中国北方重点城市。

优越的旅游城市资源也为其汽车消费带来更多的机遇。在多年的发展中,没有大型主流乘用车生产基地的青岛却成为国内外汽车品牌争相展示实力的舞台。

青岛国际车展现场,所有品牌的展示面积、新车数量及展示水准势均力敌,青岛国际车展为每一个品牌提供了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吸引着全球汽车及相关产业集中、全面、高水平展示,成为国内外主流汽车品牌必参加的重要展会。

引领北方车市的风向标

2008年,青岛这座品牌之都伴随奥帆赛的成功举办而走向世界。2018年,上合峰会在青岛成功举办,更让这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青岛这座时尚的国际化都市吸引着国内外汽车厂商及媒体的关注,是时尚新车、概念车的最佳发布地。作为诞生于青岛的中国五大国际车展之一,青岛国际车展不仅是新车发布的试验田,更以贴近市场的数据、带动区域营销的影响力成为中国车市的晴雨表。

作为“一带一路”支点型城市的青岛,一直以来都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峰会之后青岛也将肩负更多国家、山东赋予的发展职责。这一切将为青岛各行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将为青岛国际车展带来区位环境的整体提升及展会质量的高效能发展。

近年来,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华东生产线相继落户青岛,而随着即墨划区、蓝色硅谷上升为山东蓝色经济战略核心区,青岛已经规划并形成初具规模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产业新城,这也为青岛国际车展的举办提供了雄厚的产业基础。

目前,青岛市大力发展时尚会展产业,努力打造东北亚国际会展名城和时尚会展目的地城市。围绕国际时尚城建设,青岛市将重点打造10个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会展活动,而青岛国际车展就是其一。

作为一个连续成功举办18届的战略性车展,青岛国际车展的成功举办,对推动区域内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促进围绕汽车行业的创新应用和消费升级具有积极影响。青岛国际车展必将在中国汽车产业稳步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作者:苏金生

国内外汽车营销论文 篇3:

“上汽大通:不是从零开始

上汽大通自亮相以来就风生水起,引起国内外汽车同行的关注。

这是为什么?

它改变了现有的“商用车思维”。确切地说,改变了轻型商用车的生产模式和经营理念。

作为连续多年跻身世界汽车十强的上汽集团,曾以8次名列世界500强企业,受到全球汽车业的尊敬。2012年以产销超过430万辆的业绩,代表中国车企在世界车坛上奏响了“中国汽车的最强音”。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汽自主轻型商用车板块正式启动,并以战略的远见和不凡的手笔在谋求商用车的突变,开辟出一片新的蓝海。

如果说,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汽不愧为乘用车市场领先者的话,那么,上汽大通商用MPV的成功推出必将成为新闻事件。

它的现实意义不仅是开拓了一个全新市场和一个产品的全新概念,而是为构建完整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汽车集团呈现出勃勃生机。重要的是再次领风气之先,站在产业新的转折点上对汽车发展及市场格局做出了前瞻性的判断。在乘用车市场经历了“黄金十年”高增长之后,步入“微增长时代”的今天,上汽在轻型商用车领域以全新的姿态开始扬帆远航了。

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引起反响?

当汽车刺激了消费并迅速趋于市场饱和之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商用车在拉动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无论是物流还是商务)。这既是行业的命题,也是汽车驱动转型的思考。尤其在城市经济生活中,商用MPV不仅是个移动空间的概念,而且是一种经济思维(轻型商用车)。在国外,经济发达城市的经验已经做出示范。譬如欧洲,仅有3亿人口,轻型商用车年销量就超过200万辆,其中商用MPV占到一半。相比较,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真正称得上商用MPV的年销量不足10万辆。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中国商用MPV还不止是数量和性能上的差距,关键是反映在城市之间对比上的落后。

所以,MAXUS大通品牌诞生的意义就非同一般。这是“对城市物质批判”的进步。然而,从企业层面来看,这是上汽以全球化的视野和国际化的标准寻找到了与世界对接的平台,乃至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起步就站在了国际化的语境中,把目标确定在国内领先,跻身世界的轻型商用车品牌。

以这样的创新姿态,传递的则是深度的睿智和市场的眼光。

开创蓝海的先锋

2012年,上汽大通作为国内商用车市场的后来者,在产品上市首年就拥有了6%的市场占有率,被看作强势出击的首战告捷。

市场反馈,上汽大通产品和品牌的接受度蹿升之快,前所未有,仅一年多时间,其影响力已覆盖了整个轻型商用车领域,被用户认为是宽体客车中最具竞争力的后来者。

舆论认为,这是高起点的上汽大通借助世界著名商用车品牌和技术,结合上汽乘用车经验积累的成功运作。从2009年动议收购英国著名商用车公司LDV及品牌MAXUS到2012年在无锡建厂,再从品牌发布到首辆车的下线,建立全国经销网络以及向全球同步上市等,仅用了22个月。整个过程被看作是大手笔,速度之快犹如闪电。有人称这是奇迹,也有人说,这就是上汽的速度。但归根结底,还是战略决胜的棋高一着。

从产品类型上看,上汽大通推出的V80欧系宽体客车并不是第一家,全顺和依维柯也都有,并长期垄断,但长进不大。就市场而言,正在走向低端,留有很大市场空间。这就为上汽大通进入此细分市场提供了机遇。

首先,上汽大通把V80定位于高端商用MPV,抢夺传统轿车式MPV市场,契入商用与商务之间,细分出一个全新概念的目标市场。其次,发挥在物流和商旅的优势,强化商品力,以品牌营销打头阵,攻城略地,出手不凡。再是,在专用车和改装车上挖掘多用途的特长,体现了大集团平台实力。由此,从定位到营销,上汽大通以体系化竞争彰显自己的优势。相比较,它的挑战性、颠覆性,以及超前性都要比以往的传统轻型商用车思路有所不同。故有人说,上汽大通除了在制造模式上借用了乘用车的经验外,在营销模式上也沿用了乘用车的套路。

高举高打,势如破竹。这是上汽大通的营销战术。从品牌发布拉开战幕。借助媒体轮番传播,有序推进,将品牌成功导入市场,通过铺垫最终引入产品,完成了从企业战略到产品战略,再从市场战略到目标定位的发布与运作。由此,为业界清晰地勾画出上汽大通发展的线路图和承担的市场使命。用户也清楚地了解到,上汽大通不是从零开始的一个品牌,也不是白手起家的公司,更不是没有底气的产品。

如此大的动作,举重若轻,驾轻就熟,收到预期的市场效果。这说明商用车与乘用车在营销理念上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尽管定位不同,但轻型商用车的市场意识还停留在卡车的概念上,并没有关注到用户和需求已经发生变化,这就导致这一市场滞后的重要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上汽大通进入商用车市场与其他车企最大的不同就是首先不是卖产品,而是做品牌。在新车预热和上市之前,传递的是品牌价值和理念,塑造的是品牌形象。将“技术、信赖、进取”作为价值观植入品牌,把品牌历史、人文、品位融入产品形象,改变了以往商用车没有文化诉求和格调取向的盲点,提升了产品的档次和品位。所以,当MAXUS大通商用MPV商杰版出现在首都等地机场作长期展示时,一个全新的移动共享空间的商务理念被树立了起来。

上汽大通的出现,激活了欧洲宽体客车一潭死水,对竞品发出了挑战。从行业的角度上看,提升了技术能级,带动了新一轮的产品竞争。以发展的思路来看,整合世界资源,为打造中国自主品牌高端轻型商用车,进入世界主流市场找到了新的通路。

产业与资本的舞者

上汽商用车曾给外界的印象是“短板”,或经验不足。这是因为被乘用车的辉煌所遮蔽。其实,稍微了解中国汽车历史的人都不会这样看。

中国汽车业从卡车起家的历史作为一种常识是不应该忘记的。在中国112年的汽车历史中,真正涉及到轿车产业的时间也不过30年。所以,作为生产资料的卡车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地方工业基础实力的体现。作为凭证,1972年和1992年,上海著名的大通牌卡车(前身叫交通牌)先后被印在了上海市贰两粮票和上海市50公斤粮食支拨证上。前者对于50岁的上海人来说,谁也不会忘记这个品牌(大通牌卡车),在每天手里流通的粮票上所印制的卡车实际上代表着“国家建设”(物流),事关民生,在衣食住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后者,即便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还是上海集体购粮的流通证券。

如果追溯历史,大通牌卡车诞生于1958年。翻开历史,中国最早的重型卡车黄河牌图纸还是由上汽提供的。如果再往上推,中国最早的卡车和客车改装都与上海这座城市密不可分。沿着这样的视角看,上汽商用车的历史可穿越近半个世纪,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同样,诞生于1896年的英国MAXUS品牌,是历史上最悠久的商用品牌车,以其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享誉英联邦国家,行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英伦血统与皇家渊源使MAXUS品牌与英国的宾利、阿斯顿·马丁、捷豹、罗孚等一系列汽车名牌齐名。在欧洲商用车制造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2009年,上汽成功收购了英国LDV公司的全部资产,包括MAXUS品牌在内的全部知识产权、厂房和设备,以及在全球的经销网络。这是上汽成功收购罗孚知识产权之后又一次堪称不留任何遗憾的全面收购,一步跨越了轻型商用车短板的缺位,并站在了与世界商用车比肩的对话平台上。然而,上汽并没有简单地移植这个品牌,而是作为双品牌战略互为融通,打开了国内外两个市场,将大通与MAXUS形成合力,重拳出击,以1+1>2的品牌效应占领市场制高点。同时投资30亿元在无锡建立制造基地,同时也在谋划重返海外市场,建立新的组装厂。这些娴熟的动作和成熟的市场策略,是继上汽收购罗孚知识产权,成功推出荣威品牌,激活英国百年著名品牌MG之后的复制,并在产业与资本结合中破局。不过,重要的是借此把大通品牌资源重又盘活,嫁接了国际化的元素,为做强自主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走通了上汽一盘棋,使轻型商用车在整个集团的产品构架中作为大兵团作战的一支生力军。上汽集团高层表示,上汽商用车标准是按照轿车的品质打造的高性能商用车,可靠性和服务标准都是以国际基准制定的。

上汽收购英国LDV公司和海外营销渠道后,同时整合了集团资源,建立了敏捷化、信息化、模块化、柔性化的生产基地。就产品而言,发动机是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第三代高压共轨技术,排放达到了欧4以上标准。在整车满载情况下,百公里油耗8升左右。在安全方面,车身碰撞完全符合欧洲安全标准。

然而,上汽大通首批大批量订单来自海外。海外客商除了看好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外,主要是是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在起作用。综合各种信息来看,MAXUS重返海外市场水到渠成,现已开始进入澳洲、非洲、东南亚等国和地区。国内经销商也从2012年年初36家上升到同年底126家,预计今年市场占有率有望提升到8%。

后来居上的“破局者”

用“一石激起千层浪”来形容上汽大通进入轻型商用车领域并不为过。但业界并不认为它只是个后来者,而是被看作是“破局者”。

一年多来的市场表现已经证明,上汽大通无论是在产品制造和市场布局,还是品牌意识和营销方式等方面,已经显示出后来居上的态势,底气强劲。以“乘用车的模式干上商用车”的思路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可谓,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正如业内人士所指出的那样,上汽大通颠覆了以往商用车的生产模式,树立行业新的标准。以无锡工厂为例,凡是参观过的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先进的流程及高标准的工艺,包括管理和物流及操作要求等,上汽大通的生产方式几乎与造轿车没有多大区别,从投资规模和技术起点上来看,也是在国内同行中的翘楚。

无可否认,在传统思维定势里,“干轿车是大学水平,干卡车是小学水平”的观念依然存在。即便是今天,人们对商用车的看法还是停留在“卡车”的陈旧概念里,这就导致整个行业企业素质和技术能级都很难提升的原因。从历史上看,被称之为“客车制造”的企业并不多(车身制造与底盘制造相分离),其实轻客也是如此。因此,客车行业起点低,技术含量不高,又与改装混淆,历史欠账多,也就成了汽车行业散乱差的重灾区。直到依维柯引进才被改变,有了轻型客车制造的概念。而今,上汽大通引进“体系化造车”理念不能不说是在此基础上的一大进步,其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国内外一流零部件配套体系,起步就与欧洲标准看齐,又引入精益生产方式,包括上汽合资经验的反哺,可以说是集中外造车精髓之大成的领先者。

业界预测,波澜不惊的轻型商用车市场将会因上汽大通的介入引来一场变局已在所难免。不过,“一流的工厂造一流的车”倒是真实地反映了上汽大通的现状和指导思想。同样,新车上市,首批210辆出口澳大利亚,再是进入高端商务车市场,引发MPV市场震荡;而后是InteCare行翼通上线,提供全网智能价值解决方案,以及新一代安全校车守护星和一批专用车密集推出等,吹皱了一池春水。尤其是提供 8项服务和3年8万公里动力总成保修及2年5万公里整车保修承诺,以国际级的售后服务体验,真正做到让用户“通天下 行无忧”。 同时,上汽大通旗下车型荣获了“城市多功能物流推荐用车”、“最佳经济效益车型奖”等多项荣誉。此外,在社会公益和品牌建设等方面,齐头并进,相得益彰,呈现出一个有担当和负责任,蓬勃向上的年轻企业形象。上汽大通的目标是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轻型商用车品牌。

可以预见,赢在战略,这是商用车竞争的全新思维。处在互联网时代的汽车制造业必须看到,数字革命已经进入了真实世界的核心部分,且已产生深远影响。也就是说,未来生产方式所有者才有权决定生产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商用车的发展前景将是一片蓝海。

历史在提示,虽然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不是以彻底摧毁一个旧的生产模式,只是添加一个新模式开始的,但正是这种“温水青蛙”的效应,让后知者落伍了。以往的事实已经说明,处在轻型商用车行业的从业者如果不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就会被无情的市场所抛弃。同时,必须看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界限正变得模糊,个性化生产和自动化生产的未来工业生产方式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对此,上汽商用车已经找到了这种感觉,在轻型商用车的多样性、专用性、可变性,以及车联网的应用上看到了商机无限,等待他们的不仅是机遇,还有更为精彩的大戏正在上演!

作者:颜光明

上一篇:经济区生态农业论文下一篇:朗读式阅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