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农业保险研讨论文

2022-04-21

今后云南应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不断完善农业保险。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研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政策性农业保险研讨论文 篇1:

主要农作物育种重大科研攻关规划编制工作启动等

主要农作物育种

本刊讯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精神,部署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5月13日,科技部农村司召开了主要农作物育种重大科研攻关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

本次规划将围绕发展现代种业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蔬菜7大作物为对象,针对种质资源、品种创制、良种繁育、种子加工流通等重大技术环节,对育种研发进行全产业链系统布局。规划年限为2015-2020年,为6年规划,由总体规划和7个作物规划组成,突出需求导向、品种导向,强调产学研融合,多部门协作,注重机制创新和商业化育种体系及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与会人员对规划大纲进行了深入研讨。

我国将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政府农民共担成本

本刊讯 水利部教授级高工汪安南日前表示,中国将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合理核定供水成本,科学制定供水价格,建立政府和农民共同承担农业水价成本制度。

汪安南表示,中国水资源紧缺,农业用水量占60%以上,是节水的最大潜力所在。现行农业水价标准低,远低于供水成本,且实收率低,水费难以维持灌排工作的正常运行,难以发挥促进节水的经济杠杆作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要遵循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

汪安南表示,一是,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合理核定供水成本、科学制定供水价格。二是,建立政府和农民共同承担农业水价成本制度,合理确定政府补贴标准和方式,对农业用水实行定额内用水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促进节约用水。三是,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农业水费收取要向农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加快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计量设施配套,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全面实现计量供水。

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

工程建设

本刊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决定大幅增加国家创投引导资金,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会议确定,按照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的要求,在今明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实现新增年供水能力800亿立方米和农业节水能力260亿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7800多万亩,使我国骨干水利设施体系显著加强。一要推进重大农业节水工程,突出抓好重点灌区节水改造和严重缺水、生态脆弱地区及粮食主产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二要加快实施重大引调水工程,强化节水优先、环保治污、提效控需,统筹做好调出调入区域、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用水保障。三要建设重点水源工程,增强城乡供水和应急能力。四要实施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综合考虑防洪、供水、航运、生态保护等要求,提高抵御洪涝灾害能力。五要开展大型灌区建设工程。坚持高标准规划,在东北平原、长江上中游等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地区新建节水型、生态型灌区。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农产品进出口整体井然有序

本刊讯 今年我国外贸形势复杂严峻,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办19号文),被称作稳外贸新“国16条”。5月20日,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张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对新“国16条”政策内容与突出特点进行了解读。

谈到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张骥表示,今年以来农产品进出口整体上井然有序,较为平稳,将严格按照入世承诺,依法依规进行管理。针对有些农产品国际、国内价格时有变动的情况,在保持自由贸易的状态下,希望对市场产生一些积极作用,防止出现大的价格波动。

专家分析宏观调控效果

本刊讯 5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吹风会,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介绍了当前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等方面情况,并对农产品价格情况进行了分析。

据祝宝良介绍,今年1~4月经济增长态势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处在可调控范围之内。虽然GDP增长速度、工业增长速度略有下滑,但就业情况良好,全年1000万人的就业目标能够保障。同时,CPI基本稳定在2%左右,没有超出上限。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上来看,经济运行基本处于合理区间。但从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上来看,依然存在经济下行的压力。 在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继续保持紧平衡的状态下,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基本平稳是政府价格监管和调控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猪肉价格上,过去猪肉价格波动3年一周期,价格上升下降幅度都较大;而在散户养殖比重下降、集中养殖增多产量提高的生产方式转变中,猪肉价格波动幅度将逐步缩小。5月份猪肉价格已经有所回升,在“紧平衡”的基本特征下,猪肉价格还是会上升的。

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迈出新一步

本刊讯 为积极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为参保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灾害补偿,帮助恢复农业生产,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农业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本着“平等自愿、优势互补”的原则,经充分协商,5月19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就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合作关系,在京签署《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战略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设计、宣传动员、组织投保、保费收取、承包理赔到户和业务培训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为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根据工作需要,双方约定将适时安排高层领导会晤,交流工作进展情况。双方也将建立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的定期沟通协商机制,通报有关信息,沟通合作情况,共同研究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2013年我国农业知识产权量增质升

本刊讯 近日,受农业部科教司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发布了2013年度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报告,以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农业专利、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主要农业知识产权类型为对象,系统测算了截至2013年底,我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农业行业知识产权密集度,以及品种权、农业专利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农业知识产权申请和授权的数量趋势、质量状况、地域分布、行业构成、热点领域和优势单位等。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总体态势继续保持“数量稳增,质量改善”的特点。据悉,2013年,全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为128.29%,比2012年增加28.29%。

2014年“粮食科技活动周”启动

本刊讯 5月17日,“粮食科技活动周”走进北京市天通苑社区,拉开了以“科学食粮健康圆梦——粮食科普进社区进家庭”为主题的2014年“粮食科技活动周”活动序幕。“粮食科技活动周”由国家粮食局、教育部和全国妇联联合举办,活动持续到5月24日。粮食科技活动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组织营养博士和学生志愿者进社区发放公益宣传品,组织举办“粮油食品营养与国民健康”等科普讲座、粮油科普宣讲等活动。全国各地将同期举办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粮食科技活动周活动。

政策性农业保险研讨论文 篇2:

聚焦农险立法

今后云南应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如经营模式上可采取风险由地方政府和保险经办机构共担,资金由省市两级统筹的模式;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灾前预防、扩大保险范围和种类,尤其应当把云南特色农业纳入地方政策性保险,如小粒咖啡、石斛、普洱茶、桑蚕、核桃树、天麻、三七等;而筹建由政府参与的、区域性国际化的、非盈利性的新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也很有必要。

业界呼吁多年的《农业保险条例》正渐行渐近。保险监管部门的相关人士近日表示,目前《农业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的修订版已经下发至各地,“程序已经走完,微调之后,条例随时可能出台。”

云南农业保险首次实行政府采购

与“新农保”、“新农合”并称为支农惠农政策三大支柱的农业保险,近年来对保障云南省农业生产、解民忧、促进民生和谐起到积极作用。2012年7月6日,云南省首次借助政府采购的方式对2012~2015年全省政策性农业(种植业、养殖业)保险项目实施了公开招标。

据了解,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相关文件提出的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鼓励各地对特色农业、农户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精神,云南省财政厅、农业厅积极牵头部署2012~2015年度暨2012年农业(种植业、养殖业)保险的公开招标,以人保财险云南分公司为主承保,以太平洋财险、中国人寿财险、阳光财险、平安财险、大地财险、华泰财险等6家财产险公司云南分公司为成员组成的共保联合体已经确定。

“公开招标后的云南省农业保险(种植业、养殖业)保障体系将更加完善,农业抗风险能力将进一步加强,使党中央惠农支农政策能真正落到实处。”云南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农业保险体现出3个特点:一是承保能力增强。即保险主体由往年1家保险公司独家承保增加为7家财产保险公司共保,实现各家保险公司保费共享、风险共担的局面,有力地增强了全省抵御巨灾风险的能力。二是保险险种增加,新增了甘蔗、橡胶纳入中央试点。2012年养殖业险种包括能繁母猪、奶牛、牦牛、藏系羊;种植业险种涵盖了水稻、玉米、油菜、甘蔗、青稞、香料烟、坚果,其中,香料烟、坚果为省级试点。三是投保数量稳步扩大,今年种植业面积达1261万亩,比上年增长39%。养殖业计划投保规模与上年持平。全省2012年总保费规模达到7.8亿元(包括养殖业、种植业、森林火灾),中央和省级财政保费补贴将达到5.3亿元。

据介绍,云南省农业保险始于2007年能繁母猪单一险种,目前云南省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品种涉及养殖业、种植业和林业三大类共12个,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已覆盖全省16个州市。

云南农业保险仍需完善

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云南省政府近年来采取多项措施力促农业保险的发展。然而,由于这项工作起步较晚,发展并不尽人意。专业人士建议云南应当从经营模式、服务态度、机制保障等方面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

目前云南农业保险的模式是政府财政补贴,委托保险公司商业化经营、自负盈亏。农业保险有公共产品的特性,而保险公司无疑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一模式显然无法调和这一矛盾。这也导致农业保险市场机制难以发挥调节作用,市场没有建立浮动费率和浮动保险金。

服务方面的问题也不少。比如相关部门联动不畅、职责不清。同时,云南94%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山高路远、农民居住分散,保险公司定损花费的人力、金钱、时间成本高。

记者了解到,当前农业保险的大环境也令人担忧。中国商业法研究会秘书长李业顺介绍说,目前中国尚未推出专门的农业保险立法。而且,公众对农业保险的认知明显不足。

对此,专业人士认为,今后云南应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如经营模式上可采取风险由地方政府和保险经办机构共担,资金由省市两级统筹的模式——当年赔付率在100%内,赔付责任由保险公司承担;超过100%时,由政府和保险公司按协议分担;州市整体绝收的由政府和保险公司专题研究解决;保险公司按照16%提取经营管理费用。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灾前预防、扩大保险范围和种类,尤其应当把云南特色农业纳入地方政策性保险,如小粒咖啡、石斛、普洱茶、桑蚕、核桃树、天麻、三七等。而筹建由政府参与的、区域性国际化的、非盈利性的新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也很有必要。

农险立法意义重大

早在2007年,农业保险就进行了立法尝试,但是由于相关部委对农业保险应为商业险还是政策险持有不同意见,原本被广泛看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草案)》最终流产。但之后,来自保险公司和学界的立法呼吁不断。获得中央及地方双重政府补贴的农险行业,近年来更呈星火燎原之势,行业发展对立法也形成“倒逼”。

最近五年,中国农业险累计保费收入超过600亿元,年均增长达85%,业务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随着规模壮大,农险领域的法律空白更加明显,农险在政府职责、经办主体、组织推动方式、经费筹集渠道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并不明确,影响了农险制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尽管农险条例的出台并不意味着中国农险发展的一系列体制性问题就迎刃而解,但它是农业保险立法迈向阶段性胜利的关键一步,对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保险立法是发展农业的一个重要“稳定器”。多年来,中国农业保险基本上是靠商业方式运作的,它难以适应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保险立法有利于化解商业性农业保险的困境,纠正商业性农业保险供给的不充分状况。由于农业保险属于高风险、分散化的险种,经营主体难以自行消化其经营的亏损,所以不适宜完全的商业化运营。再加上农业涉及到国家战略安全,其保险制度具有寄生性,作为一种诱致性保险制度,只能通过社会的公共部门——政府来提供低保费下的保险供给,这就是政策性保险,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性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救农业保险的不充分状况。

中国加入WTO以后迫切要求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以保护和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农业来讲,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机遇方面看,世贸的有关规则对农业生产的国内补贴有明确的条款支持。按照有关世贸组织的规定,中国今后农业的投入可达460多亿元,这与中国近几年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储备、自然灾害救济等国内补贴方面平均每年投入只有270多亿元相比,存在多达190亿元的缺口。这个缺口正好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宽松的运作空间,也给财政补贴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了政府资金支持的巨大空间。从挑战方面来看,政府必须积极介入,充分利用WTO农业协议中所提供的绿箱政策,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亮点

2012年5月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开征求对《农业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尽管《征求意见稿》只有短短43条,但基本上反映和汲取了我国农业保险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六年农业保险实践的正反经验和众多科研工作者长期研究的积极成果,其中不乏特点和亮点。

第一,征求意见稿的一大亮点是关于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分工的规制。总则明确提出:“国务院建立由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民政部门、国务院财税部门、国务院水利部门、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气象部门和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等部门参加的农业保险工作协调机制,指导和协调全国农业保险工作。”

第二,明确了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责任。草案第二章为“政策支持”,具体手段包括:中央政府的保费补贴支持、地方政府的补贴支持、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业务发展需要的基层服务网络体系等,甚至包括鼓励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良性互动,可以说政府提供的支持政策内容是比较全面的。当然,在支持力度上还是有所差别,例如中央政府的保费补贴责任是不容置疑的、法定的,而省级以下地方政府的责任就使用了“鼓励”这样的字眼,给出了灵活调整的空间。

第三,经过多年实践和论证,《征求意见稿》对探讨多年却一直未出现实质性进展的巨灾风险管理制度做出了原则性安排。《征求意见稿》第11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这表明中央和省(区、市)两级要以《征求意见稿》规定为准,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这对农业保险制度的完善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目前,在商业保险经营中并未强调这种机制,据了解,曾有部分税务部门坚持要对“大灾准备基金”征收所得税,并认为公司设立这种“准备金”是逃税行为,因为除了责任准备金和赔款准备金之外,没有“大灾准备金”这种会计科目。因此,在商业保险经营中至今未出现“大灾风险准备金”和其他大灾条件下的特殊融资制度。

第四,对政府和市场的界限有所划定。例如在第三章“农业保险合同”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农业保险活动中不得利用行政权力、职务或者职业便利以及其他不正当手段强迫、引诱或者限制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保险公司赔偿农业保险赔款的义务”。这些条款至少从原则上表明,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等环节的实施与一般商业保险一样,外部不得干预。

第五,此次《征求意见稿》确立了农业保险供给体制,即由保险公司唱主角,合作互助组织作配角。这种组织制度或者供给体制的安排,是多年研究探讨和近几年实践相结合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对农业保险在几年试点过程中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些问题都给予了解决和覆盖。例如在第四章“业务规则”中,要求保险公司在委托农经、农技、农机等乡镇级以及乡镇级以下基层涉农机构协助办理农业保险业务时,“应当与协助办理农业保险业务的基层涉农机构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并在合同中约定相关费用的支付”,这显然是针对基层业务开展中常见的经营费用问题予以原则性规定。又例如,针对近年来保险公司发生的一些套取补贴的案例也有所回应:禁止以各种方式骗取农业保险的财政保费补贴,并制订了相应的罚则。

第六,此次国务院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所传达的立法思想是:农业保险是商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得到政府公共财政补贴的一种商业保险。虽然《征求意见稿》中没有说这种商业性农业保险可不可以盈利、盈利程度有没有限制,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商业保险的目标。只要法规条款设计得当,在“三方公平”(即对政府公平、对保险公司公平、对投保农户公平)的条件下,充分保障投保农民的利益,确保当前的立法思想和内容的实施,并不会影响农业保险的根本性质以及实现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

农业保险立法五宗“惑”

《农业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一经公布,立即引起各界强烈反响,其中五点疑惑成为各方争论的中心。

定位之惑

《征求意见稿》中争议最大的就是农业保险的定位问题。作为政策性保险时,即便不赚钱,保险企业为了自身声誉和提高业务量也会去做;如果定位为商业保险,企业完全可以选择不做,这显然不利于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但在这次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将我国的农业保险定位为“有国家补贴的商业保险”,这引起了很多专家的强烈反对。

观察发现,条例立法依据和条款内容与《保险法》是违背的,因为农业保险不在《保险法》的规范之列,而我国现行的《保险法》只针对商业保险,这就是说农业保险和商业保险性质是不同的,它的服务对象也是不同的。农业保险具有政策性、公益性、服务性、灾害补偿性、非营利性,这些特点与商业保险都有根本区别。

另外,我国《农业法》第46条明确规定,国家将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为农民生产服务的互助合作保险组织,农村保险要走互助合作的道路。而《征求意见稿》明确将我国的农业保险定位为“有国家补贴的商业保险”显然与《农业法》条例中“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规定相冲突。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从现实情况看,农险已在“无法可依”的背景下开展多年,假如继续坚持前一轮立法中“政策性保险”的提法,可能会因多个部门提出反对意见而使条例流产。另外,保监会法规部负责人也撰文指出,如果农业保险定位于商业保险,便于监管,更符合我国国情。据悉,在征求意见阶段结束后,即将公布的条例应当不会对其商业性保险这一定位进行修改。

从农业保险体制来看,中国可能更偏向于在国家层面由政府部门协调管理、基层由商业保险公司运作的美国模式。“但国家也可以通过发展政策性农业贷款、建立政策性农业救灾基金等模式来弥补商业保险的不足。”中国工商银行东京分行行长温信祥撰文分析。

主导权之惑

《农业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布整两月,其间有关部门反复征求各方意见,但观点分歧至今仍然难以弥合。分歧背后,反映出保险和农业部门对于农业保险主导权的争夺。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黄延信表示,从国外经验和农业保险的实践看,农业部门最适宜承担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组织推动工作。农业保险具有高风险特点,赔付率居高不下,商业保险公司往往不愿承保、不便承保,可通过发展相互制、合作制保险,来满足农民参加保险、减少灾害损失的要求。

而2012年5月4日公布的《农业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主要强调了保险公司的作用,对于保险公司以外的其他保险组织,则规定有2年的“观察期”,符合条件的才可继续经营农业保险业务。保监会和保险公司的立场也很明确:农业保险必须主要发挥保险公司的作用,商业性是发展的方向,而互助保险存在内部管理欠规范、外部监管缺失、风险承受能力差等问题。

在其他国家,农业部多是农险的主导机构,但在当下中国,财政部主管补贴、保监会主管保险,农业部能否接受参与农险发展的角色定位,亦不再继续坚持农险的政策性定位是一个问号。即使农业部让步,农险是由保险公司主导还是多种组织形式共同发展,仍然存在争议。

尽管意见稿中关于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分工的规定已有很大突破,但农险经营运作涉及多个部门。一个部门推进不力,极易导致运行不良,甚至满盘皆输。特别是农业部与保险监管部门在农险问题上的关系仍待理顺。这也是条例能否真正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所在。

管理之惑

安华公司总裁助理周县华说,目前的说法是“政府引导、商业运作、自主自愿”十二字方针,特别是商业化运作,很容易直接把保险公司完全推向市场,认识的不统一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当发生巨灾,保险公司要亏损的时候,一些地方政府认为商业化运作就要自负盈亏;当风调雨顺,保险公司盈利的时候,地方政府认为保险赚的是政府的钱,要求保险公司建立盈余账户,与保险公司争利。目前江苏、湖南、安徽等地已经开始建立农业保险盈余账户。

由于认识定位不清,市场准入缺乏严格的标准,即使在国家保监会不批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也制定条款、费率,实际上保监会也受到了排挤,存在着管理和角色混乱问题。同时,由于政府、保监部门及保险公司三者间角色定位不清晰,存在多头管理问题。在政府的强势干预下,保险公司往往没有话语权,被迫违背保险行业原则,致使业务发展受限,制约了农业保险发展后劲。

在农业保险业务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而不是主导。农业保险专家桓恒认为,不少省份开始做的时候都存在问题,到底是财政管,还是保监局管,还是农业厅管?现在普遍都建立了一个农业保险领导小组,有的叫联席会议,实际上决定权仍然掌握在政府手里。

有专家认为,目前正在讨论中的《农业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需要通过外在力量的约束,划定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权利边界,同时让农户参与农业保险制度决策与管理,以制约政府权力。

覆盖面与风险分散之惑

覆盖面过小、风险分散乏力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保险的主要问题,此次意见稿的推出能否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各界翘首以盼的。

从业务上看,我国农业保险的覆盖面依然难尽人意。这主要有两个体现:一是参保品种不多,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其次是参保区域偏少。

仔细观察,保险公司承保的品种多为有财政补贴的品种。也就是说,中央财政予以补贴的品种成为保险公司的争取焦点,没有补贴的则备受冷落。目前补贴品种包括水稻、玉米、小麦、油料作物和棉花、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保险、森林保险、马铃薯、青稞、牦牛、藏系羊、天然橡胶,再加上2012年起新纳入补贴范围的糖料作物,共计15个品种。我国的农作物品种数以百计。除上述15个品种外,大部分的风险依然是完全裸露。

同时,农业险覆盖区域也并不理想,即使有补贴的也未全部覆盖。我国2010年承保主要粮油棉作物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35%,全国水稻保险的平均承保覆盖率只有49%。一般而言,作为中央财政补贴政策的配套措施,省级财政需负担25%的补贴配套,各级县级财政一般负担10%~20%的中央试点险种的补贴配套任务。有资料显示,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波及21个省区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2亿亩,绝收面积超过3000万亩,此次灾后保险赔款近20亿元,占比不到雪灾总损失的2%,较之国外50%左右的补偿水平相去甚远,覆盖面低的弊端显而易见。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少有县级财政出资补贴农业保险的情况,如法国是由欧盟和法国政府出资,美国、日本都是由中央财政出资。因此,提高中央补贴比例、降低甚至取消县级财政补贴比例值得商讨。

我国农业险的另外一个问题是风险分散通道严重缺乏。农业险是具有特殊性质的财产保险,赔付风险高,赔付率可能超过100%,且上无封顶,但几家专业农业保险公司普遍经营地域小,无法通过更大范围分散风险。经营地域小的弊端在于,一旦发生农业灾害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波及几个县、甚至几个省,农险公司不能通过集合大量标的来分散风险,将对经营造成巨大损失。2007年安华保险由于吉林旱灾巨亏33700万元,就属于此种情况。

同时,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对农业风险的分散能力不足。农险公司对再保险并不“热衷”。各专业农险公司的分出保费并不多,种植险一般分出比例在10%~20%,自身实际风险积累较高。事实上,农险公司再保险的通道并不多,目前中国再保险集团是主要的再保险交易方。这完全不够,而且也并未真正地实现风险分散。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再保险市场较为完善,以法国安盟保险为例,其不但在集团内部建立相互再保险机制,上、下层管理机构互保机制,并通过全球14个国家的业务和国际再保险渠道,实现风险全球范围内分散。

落地之惑

1997年,国内就曾启动农险立法调研工作,监管部门已就《农业保险条例》召开过多次立法研讨会。2007年,国务院要求保监会组织立法调研。2008年,经多方考察、调研和征求专家意见,保监会与农业部、财政部共同起草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草案)》,18次易其稿之后提交国务院法制办。法制办向人民银行、农业部、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征求意见,不过相关部门认为立法条件不成熟,予以否定。

没有专门的农业保险法律规范,政策不明确,业务性质难以界定,制度的缺失导致了农业保险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同时,由于各参与方的权利义务缺少法律规定,政府对农业保险监管无据,存在诸多无序和混乱现象。

因此,中国亟待出台《农业保险条例》,但根据以往经验,农业保险涉及多方面利益,争论较多实属必然。《条例》能否落地生根,我们将拭目以待。

链 接

江苏:“联办共保”经受住小麦巨灾考验

2012年5月,江苏苏北地区爆发大面积小麦赤霉病,仅盐城、淮安两市,受灾面积即达数百万亩,忧心忡忡的农民把最后希望寄托在农业保险上。但是,由于时令限制,苏北地区六月中下旬就必须尽快播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若理赔不及时,导致农作物播种错过季节,天灾就扩大成了人祸。

灾情发生后,根据江苏省金融办和保监局的统一部署,中华财险江苏分公司立即启动大灾紧急预案,为了更好地维护农民利益,尽快帮助中华财险高效查勘,盐城和淮安两地的县、乡两级政府农工部和农经站全程提供查勘技术支持,并协调基层村干部配合查勘小组开展查勘定损的有关工作。各村组不仅统计受灾农户的明细情况上报,并在查勘时带领查勘人员按照损失清单,到田到户现场查勘。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查勘的速度和效率,也减少了查勘定损时可能发生的纠纷。截至6月11日,中华财险与地方政府基层工作人员组成的联合查勘小组,已经完成95%受灾小麦的查勘,进入定损阶段。

“联办共保”模式最大特征是地方政府与保险公司通过协议形式构成一个保险共同体。政府负责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发动工作、承保统计、保费收取,并协助保险公司查勘、定损及理赔;保险公司则协助地方政府承保(比如出具保单和承保数据核实等),具体负责查勘定损理赔等保险的技术性业务。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地方政府需要与保险公司共同承担政策性保险的经营风险,这就有助于督促地方政府提高管理农业保险的责任感,规范和约束地方政府行为,调动和发挥保险公司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优化和整合地方政府的基层管理资源(如防疫系统),从体制上降低从承保到理赔各环节的道德风险,从成本上降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承保理赔费用。据调查,“联办共保”是江苏省率先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时采用的模式,目前国内其它省份(比如贵州)现在也开始采用。

四川:森林保险试行“无赔款优待”政策

四川省林业厅近日公布,今年起,森林保险保费补贴将扩大到全省,并纳入“无赔款优待”政策试点范围,即被保险林木当年无赔款,农户次年继续投保,则免交保费中个人承担部分。这一试点,将扩大森林保险覆盖面,切实减轻林农的负担。

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一年来,四川省已累计有5118万亩森林投了保。2011年四川省纳入中央财政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补贴范围,当年18个市(州)的68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总参保林地面积3280.1万亩,总保险金额142.6亿元,保费总额3422.4万元,各级财政补贴保费2823.5万元,参保的农户达到了387多万户。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1838万亩参保森林面积,其中,公益林1476万亩,商品林面积462万亩,保险总额达到82.2亿元。目前,四川省公益林每亩保险金额400元,保险费率0.2%,即0.8元,中央财政补贴50%,省级财政补贴24%,市县财政补贴15%,林木所有人承担10%,即每亩0.08元;商品林每亩保险金额500元,保险费率0.3%,即每亩1.5元,各级财政补贴比例为75%,林木所有人要承担25%,即每亩0.375元。

人保四川省分公司农业保险部相关人士介绍,实行“无赔款优待”,当年度无赔款的政策性森林保险参保农户,次年续保时可享受其自缴部分的保费返还作为续保保费,公益林、商品林都纳入试点范围。

内蒙古:强化农险保费补贴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2012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实施方案》。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方案》不仅新增了补贴品种、提高了保障水平、调整了补贴比例,还在加快划拨效率、建立风险基金、考核服务合规方面做出了明确要求。

《方案》明确指出,增加甜菜、育肥猪、森林、温室大棚内部作物保险,保险金额依次为400元/亩、500元/头、600元/亩、800/1500元/亩,保险费率依次为7.5%、6%、2%、8%;将去年按钢架、竹木结构确定温室大棚保额的方式变为按温室、大棚分别确定保额,温室20000元/亩、大棚10000元/亩;同时,奶牛保险中央财政补贴比例由30%提高至50%,自治区财政补贴比例下调20%。育肥猪保险中央、自治区财政各补贴10%,自治区以下财政负担比例由盟市自行确定。各省公司种植业保险总保费收入扣除运营费用、代办费用、合理赔付后,赢余部分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分别作为大灾风险基金和保险公司的经营利润;另外,对保险公司未设立旗县分支机构、业务规模与服务能力不匹配、群体性上访事件性质恶劣的,建立旗县承办机构退出机制。承办机构被有关监察、审计部门查出严重违规行为的,直接取消其农业保险承办资格。

广东:建巨灾农险准备金

近日,广东省政府官方网站正式发布《关于大力推广政策性涉农保险的意见》,拟将政策性涉农保险的实施情况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绩考核体系。《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全省范围、以基本项目为主、多险种统筹的政策性涉农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完善以丰补欠机制。除国家对巨灾风险准备金的计提比例已有规定的险种外,其他险种的巨灾风险准备金资金来源为承保机构年度保费的大部分结余,或由承保机构按补贴险种当年保费收入的25%计提。广东保监局数据显示,今年1-4月广东农险利润率高达27.31%。同时,省、市及有条件的县(市、区)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发生重大涉农风险事故造成巨大损失、超出承保机构赔付能力的,从巨灾风险准备金中出资予以适当救助。《意见》还进一步指出,要加强涉农保险与农村信贷、农业补贴等方面的政策融合。建立“保险+信贷”机制,通过保险分散信贷风险,利用信贷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刺激和扩张保险需求,形成保险与信贷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出,对具备统保条件的政策性涉农保险项目,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实施区域统保。财政补贴保费资金分两次划拨,首次划拨额为补贴总额的80%,剩余20%在农户足额缴交自付部分保费后拨付。对发生保险事故的,承保机构按实收保费与应收保费的比例对农民群众给予相应的赔付,既保障个别未缴交自付部分保费的农民群众获得基本赔付,又通过体现明显差别的赔付金额鼓励农民自觉承担自负部分保费。

河北:气象局联手险企推进农险

近日,河北省气象局、省政府金融办、中国人寿河北省分公司、中华保险河北分公司联合召开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推进会,就如何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进行了研讨,并就气象部门与保险公司合作的结合点、合作方式、合作机制等进行深层次探讨。据了解,2011年,河北省政府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气象局作为成员单位负责为保险经营机构开展理赔定损工作提供气象信息及数据。河北省气象局与保险公司自2010年签署合作协议以来,协同推进保险试点工作,建立持续高效的联合观测、信息共享、合作研发和沟通交流机制。

河北省气象局表示,将以河北省30年自然灾害区划图作为基础,积极推动该项工作的开展,尽快就保险方面提出的新需求召集有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以充分发挥气象在承保、查勘、定损、理赔、防灾防损、宣传等各环节中的作用,促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的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农业、农民、农户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能力。

总把关:苏丽霞

栏目主持:黎 风

执行编辑:伍 芳

编  辑:杜 杉 周小丽

薛盘栋 王蓉蓉

作者:本刊编辑部

政策性农业保险研讨论文 篇3:

地方资讯

甘肃:新建薪炭林解决农家生活用柴

甘肃省林业部门近日出台的《甘肃省重点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到2010年,甘肃省在中部干旱、半干旱等地区新建一批薪炭林基地,使全省薪炭林基地建设总规模达到400万亩,年提供薪柴72万吨,基本解决300万户农家生活用柴。

《甘肃省重点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到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能源紧张地区农户平均1亩薪炭林,使农村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效减少对现有森林植被的破坏,对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也将发挥重大作用。

湖北:2.8万个行政村全部消除通信盲点

日前,湖北省政府宣布:随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建南镇龙头溪村通信盲点的消除,湖北省28671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惠及农村人口近4000万。这标志着该省“村村通电话”工程圆满完成,农村通信实现了历史新跨越。

湖北“村村通电话”工程于2005年初启动,此前全省有2781个村未通电话,主要集中在恩施、黄冈、十堰、宜昌等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气候恶劣,施工难度大。两年来,湖北将“村村通电话”确定为全省农村通信扶贫工程,给予3000万元专项补贴资金,并出台了减免建设费用、提供电力保障等6项扶持政策,给工程的推进创造了良好氛围。湖北多家通信企业投资9.26亿元,新建交换局236个,各类基站1206个,光缆传输线路6750公里,把电波送到每一个村落。日前,湖北省统计局对1777个村进行了拨打测试,接通率为100%。

据了解,目前湖北省电话用户达2637万户,电话普及率为43.99%。“十一五”期间,湖北将在“村村通电话”的基础上,实现“乡乡上宽带”,力争80%的行政村上互联网,农村电话普及率翻一番。

山东:推行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

城里人享受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在山东省失地农民中得到推行,近日,山东省作出决定,确保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则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据了解,随着经济的发展,失地农民正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在这些失地农民中一部分年轻并具备一定文化素质的青年农民比较容易转型务工经商,但大量年龄偏大、文化知识水平低的农民就业普遍困难

为使失地农民的基本养老和生活得到保障,山东省决定将失地农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明确提出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水平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已在各类企业稳定就业的失地农民,则按规定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据了解,到2005年底,山东省已经有4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有37万失地农民参保今后5年,山东将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使适龄农民参保率达到70%以上,同时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确保失地农民老有所养。

天津:种子有问题百姓可获赔

12月18日,《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宣告出台。

自2007年3月1日起,种子使用者因种子质量问题遭受损失的,出售种子的经营者将予以赔偿,赔偿额包括购种价款、有关费用和可得利益损失经营者赔偿后,属于种子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责任的,经营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追偿。

黑龙江:首个寒地安全越冬冬小麦新品种育成

经过多年选育,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最近培育出黑龙江省首个能在高寒地区安全越冬的冬小麦新品种“东农024”,这项成果的推出,打破了黑龙江省不能种植冬小麦的历史。

“东农024”属于强冬性小麦,株高100cm,穗长10cm,幼苗匍匐状,分蘖力强,分蘖成穗率高,根系发达;叶细长,成半直立穗长方形,长芒,金黄色,小穗数20个左右,穗粒数40粒,粒长圆形,千粒重35克左右,茎秆弹性好,不易倒伏;生育后期耐湿性较强,表现成熟落黄好,穗属多花性,如水肥条件好,穗粒数可达50粒以上,丰产潜力大;抗多种病害,在田间未发现任何病害,该品系为中早熟类型,在黑龙江省南部于7月15日左右成熟,东北部7月20日左右成熟,可在雨季前成熟,确保丰产丰收和籽实质量,出苗至成熟期约为145天。由于该品系为秋季播种,可解决东部麦区常年春涝,春小麦只播不种的问题

据专家介绍,由于黑龙江省冬季严酷寒冷,大部分冬小麦不能安全越冬,至今农业生产中还没有冬小麦的种植,“东农024”的育成,打破了黑龙江省不能种植冬小麦的传统观念,填补了在黑龙江省这种高寒地区安全越冬的冬小麦的空白,对黑龙江省未来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安徽:出台《意见》全面推进为农服务全程代理制

近日,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农村为农服务全程代理制的意见》,要求各地认真做好农村基层为民服务,全面推进为农服务全程代理制。

农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是在不断增加新的机构、编制和人员前提下,在乡镇设立为民服务中心或者代理室,在有条件的村设立代办点,对农民需要办理的事项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对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通”发放,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一站式”办结,行政事业性收费“一票制”收缴。

各地要从当地农村群众实际需要出发,从农村基层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职能出发,实事求是地确定为民服务范围,明确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具体服务项目和范围,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以下基本要求自行确定:在农村基层行政管理等工作中,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如户籍登记、证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等;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向群众提供的基本服务,如社会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五保户供养、涉农补贴发放等;为改善发展环境,提高招商引资水平,需要为当地和外来投资者提供的服务;咨询、协调等其他事务,如接待群众来访,社会纠纷调解,也可列入服务范围、对经营性服务要按照市场规则,由经营服务提供者直接为农民服务,不列入该服务范围。

江西:农村贫困生就读技校 财政补贴一千元

为解决“技工荒、招工难”的问题,江西省委、省政府近日决定采取财政补贴每人每年一千元的办法,鼓励农村贫困学生就读技校。

当前江西技能劳动者供不应求,全省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47.6%,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江西中、高级技术工人的比重分别低10和12个百分点。由于技师紧缺,江西一度出现每月7000元高薪招不到一名钳工的情况、与此相矛盾的是,江西农村劳动力过剩、就业结构矛盾突出。全省每年新增劳动力约78.5万人,一些初中、高中毕业生因家庭贫困不能继续升学。

技术型人才紧缺已经成为江西经济发展瓶颈。为此,江西省提出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步伐,采取财政补贴的办法每年招收5000名家庭人均年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农利贫困生就读技工学校,毕业后定向到省内工业园区或经济开发区就业,目前全省已招收1.1万名农村贫困生到技工学校学习。

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透露,今后将大力培养技师,“十一五”期间全省力争培养新技师和高级技师7.8万名,培养高级技工42万名,使高级技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人员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

河南南阳:发展红薯“喂汽车”

“别看我这7亩地种的都是红薯,这玩意儿人不吃,也不喂牲畜,是专门‘喂’汽车的。”近日,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谢庄乡田营村农民王国祥幽默地说

红薯能“喂”汽车?这可是个新鲜事。原来,位于南阳市的河南天冠集团建成了鲜薯加工生产线,到了秋季,收上来的鲜红薯可直接上线加工,最后制成车用乙醇汽油。

作为国家定点生产燃料乙醇的企业,天冠集团每年需要各种粮食原料200万吨,而红薯成为天冠与当地农民共同发展的纽带。王国祥掰着手指算起经济账,鲜红薯的价格最低是每斤1毛8分,一亩地的产值保守估计也有1000元,除去成本,净挣800元不成问题。

红薯产量高,出粉率高,可以提高乙醇的品质。南阳有500万亩岗丘、坡地恰恰适宜红薯种植为此,天冠集团与卧龙区潦河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联手成立种业公司,大量推广脱毒红薯,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保证了原料供应。有不错的经济效益,又有天冠的敞开收购,有的农民干脆承包上百亩地专门种脱毒红薯,仅在卧龙区,脱毒红薯种植面积就达20万亩。

不但红薯能喂汽车,玉米也同样可以、今年河南天冠集团与南阳市的50个乡镇签订了100万亩乙醇用玉米的收购合同,再有几天,天冠集团就要按协议价格上门收购围绕红薯的种植和深加工,农民实现了增收,天冠获得了优质的原料保证,同时又让种业公司和经纪人等中间环节获利。利用小麦玉米、红薯等农产品开发新型清洁燃料,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对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卧龙区11个乡镇乙醇汽油专用红薯、玉米种植面积达38万亩,4万多农户由此受益。

内蒙古:奶牛性控液技术成功 产母犊率100%

近日,由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改良站和阿拉善盟海洋公司养殖场合作推广的奶牛性控精液技术目前已发挥实际作用,运用这项技术后产母犊率达100%。

据介绍,奶牛XY精子的成功分离,使得XY性控繁育技术成为家畜性控繁育技术领域中最先进的技术,是继家畜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之后,家畜繁育的第三次革命。它从根本上实现了农民的一句俗语:“母牛生母牛,3年5头牛。”

2005年,阿拉善左旗改良站和阿拉善盟海洋公司养殖场合作,从内蒙古赛科星生物技术公司引进奶牛性控精液开展性控精液冷配工作。2005年7月至2006年10月,他们共对近100头母牛进行了配种,受胎率达到90%以上。从2006年4月开始产犊到11月,共产犊42头,全部为母犊,还有怀胎母牛40多头。

辽宁法库:千椒上市 有多少要多少

12月17日,南方客商到法库县收购干辣椒,每公斤15元,有多少要多少。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国内调味品市场上,干辣椒自今年入秋以来货源紧俏,价格稳步上扬。目前,市场上干辣椒零售价由每公斤10元上涨到22-24元,批发价也上涨至每公斤19元左右,平均上涨幅度为90-140%。零售价每0.5公斤普遍涨至15死左右。据分析,造成近期干辣椒市场价格上扬的主要原因是,干辣椒的主产区四川等地今夏遭受严重旱灾,致使货源紧缺,从而拉升干辣椒价格。此外,去年辣椒的价格偏低,部分椒农转为种植其他作物,由于辣椒种植面积减少而导数产量减少。

专家预测,干辣椒市场价格在短期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相反,在市场货源紧、消费高峰期到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价格将会在高位运行,并有可能持续走高。

上海: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可得百万奖金

近日,在“农产品商标与上海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上获悉,到目前为止,上海的嘉定、闵行、崇明、奉贤、青浦等9个区、县政府,先后出台了扶持农产品商标发展的奖励政策,

其中,企业拥有的农产品商标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所在区、县政府将给予企业10万元至20万元的奖励;如果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奖励金额将达到20万元至100万元。

据了解,上海注册商标的总量目前已超过10万件,但农产品商标还不到5000件,并且存在“小、乱、杂、弱、散”等问题。长期以来,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商标意识比较薄弱,农产品在市场上一直打“低价牌”,市场竞争力不强。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其商标被恶意抢注。

上海市工商局副局长陈学军表示,随着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的出台,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对商标的重视度不断提高。2006年,参加申请认定“上海市著名商标”的农产品商标达到12件,为历年之最此外,“崇明水仙花”“崇明白扁豆”等6件特色农产品,首次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贵州:将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

据悉,为提高农业承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贵州省即将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奶牛、烤烟等具有贵州特色的农产品将被列为首推试点产品。

贵州省是一个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经济比重较大的省份,近3年来,全省已有5个县开办了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外出务工农民意外伤害保险试点也已在该省部分地区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和转移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风险但贵州省保监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末,全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有97万元,农民人均不到3分钱,农业保障体系与农业发展现状并不相符。

据了解,为了建立起多形式经营、多渠道支持和多层次分担的农业巨灾风险防范与救助的保险保障体系,贵州省即将出台《贵州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实施方案》。目前,有关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试点原则、基本内容和步骤等框架已基本成型,相关部门正就试点地区、基金和补贴规模、保险费率以及配套措施等项目进行论证,而烤烟、商品牛、奶牛等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特色农产品,将被首推为试点产品。

河北鸡泽县:农民用科技增收

为了增强农民运用科技致富的能力,鸡泽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构筑起一个立体式科技培训体系定期利用县委党校、职业科技学校、农民夜校等对群众进行科技培训,与北京等地20余家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协作关系,邀请专家来县举办科技讲座、到田间地头实地科技指导,进行“三下乡”活动并加大了科技图书的购进投入,不断更新书库、在县电视台开辟“科技之窗”栏目,定期播放科技节目,并组织开展“读书兴农”科普惠农竞赛活动构筑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在全县7个乡镇设立了农技推广点,吸纳2000余名农业技术员负责传播先进技术、引进科技良种、搞好科技服务。

通过此次活动,鸡泽县涌现出一批种植、养殖“土专家”、“田秀才” 目前,已建成县乡村三级“科普长廊”23个,编发《椒乡科技》30余期,发放科普资料2800余份、科技明白纸100000余份,同时,该县大力引导群众发展专业化科技合作组织,成立铸造、水泵、棉花、辣椒、养牛等80余个专业协会,建立110余个科普示范基地,其中“波尔山羊良种繁育基地”和曹庄“绿色精品果示范园区”被命名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邯郸采编中心)

福建永春:计生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创佳绩 郑志林 郭志敏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许多乡镇农村基层干部都在积极探索、挖掘新思路新角度,做扎实工作,而福建永春县却把开展农村计生工作,作为了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特别是各乡镇村更是纷纷使出了高招绝活,在计生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东关镇:既当管理者又做贴心人

东关镇结合开展“既当管理者,又做贴心人”的活动,组织计生、妇联、农业、卫生院等部门在镇村主要街道开展为期五天以“关爱女孩、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主题的宣传服务活动,对群众进行法律法规、生殖保健和优生优育知识宣传,并免费为广大农村育龄妇女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妇科病普查和义诊活动,对普查的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建立长效机制。

据统计,活动期间为育龄群众提供咨询达1000余人次,发送避孕药具500多份,查治妇科病300多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000多份此外该镇还会同县农业、科技等部门为计生户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传播致富信息、此举深受广大农村女性的好评。

此外,东关镇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积极探索人口计生社会保障新路子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镇充分利用镇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1月至5月先后为计生户200多人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其中158人先后被镇内外企业录用,成为名副其实的工薪一族。

湖洋镇:创安活动关注女性

湖洋镇在创建“平安湖洋”活动中重点突出女性主题,开展“关爱女性、保护女性”系列宣传活动,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和社会各届的重视。湖洋镇综治办和计生办联办,在育龄妇女集中检查期间,举行案件解读、图片展览、发放手册等活动,邀请医务人员进行免费生殖保健普查,赠送药品,深入家家户户发送讲解“平安湖洋”、“防艾滋病”等资料。

据悉,该镇妇女的法律意识和创安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形成浓厚的平安女性的氛围,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为构建平安和谐的社会奠定了基础。

蓬壶镇:实施幸福工程造福计生家庭

2005年以来,蓬壶镇立足食用菌产业已成为该镇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该镇汤城村食用菌为依托,投资100多万元,实施扶助100户计生户(其中二女户68户,独生户21户,其它11户),建设100座菇房发展食用菌生产,帮助农民发展经济,发家致富,被大家称之为“双百致富工程”,同时列入幸福工程项目管理系列该工程在以紧紧围绕“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为目标的基础上,以汤城食用菌基地为载体,扶持“二女扎户”、“困难户”建设菇房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并为其配备水、电、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广泛宣传以人为本,男女平等新观念,倡导新型生育文化,形成关爱女孩,关心妇女的良好社会风尚。

截至目前,该基地年创纯利润100多元,是种植水稻(亩)的20多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湖洋镇:把致富本领送到计生户家里

在湖洋镇湖城村采访时,利民老黄高兴地告诉记者,多亏镇计生协会、茶农协会的帮助,使得一年来他通过种茶制茶,收入达到5万多元。

原来,湖洋镇在帮扶“二女户”方面下了苦功夫把致富本领也送到了计生户家里。该镇在每年给每户困难“二女户”补助300元—500元的基础上,计生协会、茶农协会还联合把种茶制茶技术也送到田地里村民老黄就是受益者之一。

2005年,湖洋镇投入4000元帮他建立10亩茶园基地后,又请来制茶师傅为他指导加工技术2006年春茶卖完后,老黄掐指一算,收入达57j多元,不禁喜笑颜开 今年湖洋镇又扶持他2000元,他说要把茶园基地扩大到15亩据悉像老黄这样走上致富路的“二女户”在湖洋镇还有很多户。

上一篇:情感教育中历史教学论文下一篇:兴趣与初中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