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电子信息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智慧制造对电子信息行业所带来的巨大变革,智慧制造彻底地将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由劳动力密集模式转向资金、技术、管理、信息主导模式。这种转变,对高职电子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中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产学合作,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培养现代电子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具体措施和途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专业人才电子信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业人才电子信息论文 篇1: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

[摘 要] 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式愈加严峻的背景下,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理论、基础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这是各类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时所要注意的点。基于此,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实状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策略,旨在为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电子信息;人才培养

电子信息专业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突出特点。其课程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修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对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熟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从容应对电子信息系统和设备的研发、管理和运行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技术人才不仅要具备上述能力还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反观现实,高职教育并没有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将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培养人才的首要任务,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一、高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在高职院校原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电子信息专业侧重对学生的理论性教学,也有实验部分,在较高年级会增加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的环节。从整体上来看,这些措施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不过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以上措施还是显得有些苍白,某些相关企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了更深一层的要求,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向社会发展的方向看齐,结合当前教学现状,学校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十分有必要。

二、高职院校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高职院校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人才培养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充分“触摸”真实的创业氛围,学生在“触摸”的过程中能认清自己还存在哪方面的不足,从而学生自主寻找方法去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激发创业意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学生只有在真实的创业实践中才能树立创新意识并努力提高自己。

(二)有助于为学生减轻就业压力

在这个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背景下,鼓励学生创业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学生在解决了自身就業问题后还能带动一小部分人就业。创业过程是充满荆棘的,学生必须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努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达到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基于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措施

(一)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实践必须要有相关的理论来进行指导,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也离不开实践的检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课程中有着不同的课程单元,同时其也对应着不同的专业能力,比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所对应的是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电路等对应的是基础能力,FPGA系统开发等对应的是专业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理解这些教学内容所对应的能力,合理分配学时,将实践与理论一体化,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加强开展创新创业课程

为了保证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取得更好的效果,学校应开展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聘请社会中的创业成功人士或者企业导师为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引导,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三)采用多形式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这与学生个性发展是背道而驰的。教育发展到今天,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实例教学法,穿插项目教学法等,保证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

(四)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创新创业所涉及的方面较多,其主要涉及企业、学校、政府三个层面,因此创新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政府方面做好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扶持,提供创新创业环境,帮助学生吸引投资,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可持续性的服务工作。学校与企业方面,学校要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学校为企业输出优秀的人才,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技术、资金、设备等的支持。

(五)教师做好指导工作

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学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进行培养。教师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使者,只有教师具有高素质专业素养和令人折服的魅力,才能为学生做出表率,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激发学生创业积极兴趣,培养学生不畏艰险的向上精神,为高职院校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推波助澜。

总而言之,在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始终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贯穿在整个教育环节中,不断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优化教学环节,促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印华,徐琼燕.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民营科技,2016(11):246.

[2]谢俐,何勇,彭文华.高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8(2):10-12,17.

作者:李生好

专业人才电子信息论文 篇2:

企业生态系统变革与高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智慧制造对电子信息行业所带来的巨大变革,智慧制造彻底地将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由劳动力密集模式转向资金、技术、管理、信息主导模式。这种转变,对高职电子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中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产学合作,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培养现代电子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智慧制造 企业生态系统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应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掌握高级技术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的进程要紧跟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经过三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从单一的产品制造业为主,拓展到知识产权、装备制造、系统集成、信息服务等领域,实现了以微电子为基础,通信、计算机、网络产品为主体,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转移。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发展加快,特别是智慧制造技术广泛运用,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进入新的转折期。智慧制造给电子信息产业带来了重大的变革,也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1.电子信息产业智慧制造背景分析

中国正处于传统生产、制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智慧制造的概念已经出现在一些智慧城市的建设目录中,如宁波、顺德、富阳和湖州等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包含了智慧制造、智慧工业、智能制造的内容[1]。智慧制造是指以人为本,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和精密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中的人、物、环境进行智慧化的感知、互联、协同和智能处理,降低人的劳动强度,提升制造效率与品质的技术。智慧制造是现代制造业高度发展的结果,目标是实现智慧化、集成化、协同化、敏捷化、绿色化、服务化、智能化,其技术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动化设备与工业机器人的广泛使用

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进步由来已久,在制造产业,贴片机和插件机等自动化设备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并且加工精度和速度不断提升,目前的贴片机可以贴装小到0201的器件。另外,近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机器人平均价格以每年4%的速度下降,工业机器人在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替代人力的作用日渐显现,其精准自律、感应识别力强、效率高、工作时间长及低成本运转等特性越来越受到企业欢迎。工业机器人无故障时间可达40万小时(相当于1名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持续200年),其高可靠性和易维护性大大降低生命周期成本。随着客户对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标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市场的变幻莫测,引入工业机器人能抢占先机,提前降低成本,提升品质,由此,也引发了企业间竞争模式的变化。在美的,引入机器人的原则以其经济效益可以在五年内收回成本为依据,由此引发的技术改造正在广泛开展。

(2)透明感知

物联网技术更加深入地使用到企业生产中,物联感知网络汇集来自各流程、各设备和系统的信息,综合来自品质检验、供应商、顾客等全方面的信息,形成闭环自适应网络。例如3D光学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虚焊、开裂等焊接缺陷,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通过互联网、无线网和物联网,企业感知的信息的范围扩展,深度加深,实现内外信息互联互通,使用户的需求得到精准和及时的满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工作效率得以实现最大化,各种浪费被控制在最低程度,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在透明感知的基础上,企业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运营。

(3)大数据与智能化

大数据在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的运用,使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被有效利用。在制造和研发过程,不同学科、不同部门的协同更加容易,例如研发与工艺的协同,使得产品在研发时充分注意到工艺问题,让产品的研发流程加快;市场与研发的协同,可以让市场调研更具有可实现性和针对性,在技术与市场方面达到统计,尽快响应市场需求。海量数据也影响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例如设备的使用和良品率,员工的绩效评估等。

2.智慧制造引发的企业人才需求变革

智慧制造的出现,改变了电子信息传统的生产运作模式,对人才的需求也因此发生转变,从宏观上看,人力资源需求明确了从制造车间生产相关岗位向研发,企划、销售,售后,管理、物流、财务等服务型岗位转移。产品利润的重心明确从生产制造过程转向前端的研发和后端的营销与售后服务。这种转移,非常典型的是苹果手机、IPAD等系列产品的生产制造与营销案例。智慧制造对人才资源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一方面,智慧制造解放了劳动力

智慧制造大量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将简单重复和危害健康的工作让机器人去做,降低了员工的工作强度,避开了危害身体健康的高危和高污染环境,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收入,消除员工对工作的厌恶感。智慧制造让员工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增加了学习提升机会,增进了员工之间和员工与企业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使企业决策运作方面的信息更为透明,体现每个员工价值,彰显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智慧制造让员工体会到“工作是美好的”。

(2)另一方面,智慧制造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新产品研发为例,新的集成电路芯片、新的解决方案不断涌现,充斥着整个互联网,知识淘汰加速;科研项目的相似性与重复度越来越高,论文检索的难度越来越大,方案寻优的难度加大。智能装备提升了产品的加工能力和精度,产品的精细度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的性能要求也水涨船高;以上这些因素都加大了研发的难度,对电子产品研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慧制造也引发了电子工艺与管理领域的变革,如柔性生产(Flexible Production,FP),精益制造(Lean Production,LP)与准时化生产(Just In Time,JIT)等概念的贯彻与实施,将现代电子制造业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面对产业背景的变更,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结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些实践经验,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3.1 改变教育理念,调整培养目标

目前高职的培养目标,普遍重实践,重技能。笔者对与本专业合作的美的商用空调有限公司、广州赛宝实验室等16个企业进行了“企业需要的高职电子专业学生素质”专项调研,每个企业从列表的十项素质中选取认为重要的四项,统计结果表明,专业技能并非企业在选人用人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工艺设计、生产调度与品质管理能力、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产品维修与售后服务、电路设计与新产品研发四项专业服务技能在十个因素中排第3、4、6、7位,企业普遍认为学生在学校只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便可,而更熟练的技能可在实际操作岗位中不断学习改善,学生应重视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管理方面的能力提升,培养综合能力。几项专业技能中,工艺品质、机器设备操作方面的需求高于售后维修与研发方面的需求。企业的研发向高学历转换的趋势明显。笔者所在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定位为生产班组长、工艺工程师、研发辅助、产品工程师、设备工程师、工业工程工程师、品质工程师、售后服务工程师等工作岗位。

3.2 改变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

由此可知,企业最重视的学生素质是职业道德,其次是团队协作与组织管理能力。长期以来,高职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立足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以电路设计开发能力为出发点,由于学生基础、学生接受能力和电子产品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等方面的原因,往往是事倍功半。而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和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数据处理与分析、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更加忽视。作者以为,高职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重点应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的培养,目前学生频繁跳槽的问题较为严重;二是应对行业科技进步、技术更新的适应能力,有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三是职业岗位群定位以工艺和设备等制造业相关岗位为主,新产品研发辅助岗位为辅;四是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营销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掌握,以及ERP软件的学习与使用,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需求。

3.3 改进教学方法

改变教师主导的“灌输式”为学生主动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广泛采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现代教学形式,增强趣味性,给予学生更多表达和参与的机会,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竞赛与科技小组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好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自学意识、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知道只有通过自学,才能解决在工作岗位遇到的问题,才有可能跟上行业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有能力把握科技动向,及时获得新知识,并把新知识用到工作中去,才能走在别人的前面,有职业竞争力。

3.4 加强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方面,建立课程标准,规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点与技能点。改革考试方法,减少背诵性的试题,重视过程、形成性考核,把实践能力纳入考核范围,重点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用笔试、面试、模拟答辩、综合项目、毕业实习考核、毕业生调查等方法,全面衡量和控制学生学习过程质量。

4.教学条件建设

4.1 推进产学合作,尝试现代学徒制等合作方式

智慧制造使企业的技术、设备快速更新,使高职学校难以跟上企业前进的步伐,需要更为深入的产学研合作,以弥补二者之间逐步扩大的裂痕。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产学合作,学校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以顶岗实习的形式使用企业的贵重设备,弥补学校在自动化电子生产设备投入上的不足[2]。

(2)学校与企业、研究机构之间实现技术互动,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以保证学校教学内容的技术领先。顺德职院通过与拓普达资迅有限公司合作,实现了技术引进。拓普达公司是电子信息智慧制造领域著名的技术咨询培训公司,经常聘请国际专家进行技术讲座与培训,有专业团队负责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标准跟踪。

(3)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的一座桥梁,在促进就业的同时,使企业以主人翁的身份主动关注高职教学开展,关注学徒——员工在学校学习与成长,是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4.2 促进校企双向结合,建立校企人员互聘长效机制

建立电子专业具有真正“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是以校企互动的形式,让教师到企业锻炼,参与到企业生产和技术革新、改造,提升业务能力和企业服务能力;二是聘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任教,充实实践教学队伍。通过行业协调,建立校企人事的对接,可实现校企双赢。

4.3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虚实结合建设校内现代企业环境

现代化的电子产品制造车间,固定资产投入在千万人民币级别,要实现真实的企业教学环境,代价不菲,即使投入重金建设,也没有足够条件保证其正常运营,造成设备闲置,浪费宝贵的教育经费。校内实训基地,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硬件建设以价格相对便宜的手工焊接、测试和组装设备为主;贵重设备的教学,利用虚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结合生产现场拍摄的视频,可以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而且动画对设备运行机理的演绎,比实际的操作还要更为清晰。虚拟现实技术,对智慧制造的教学实施意义重大。制造业发达地区,也可以采用“校中厂”的建设模式,将企业引进到校园来,但这种模式的缺陷也很明显,校中厂以企业为主体,教学是次要功能。为了不影响生产,企业方有时对教学实施有抵触,往往会影响教学效果。

5.结语

电子信息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对以“自动化、信息化、大数据”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制造趋势,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应该以高素质技术技能教育为重点,加强与企业、科研、培训机构的合作,多方参与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共同建立技术培训机构,联合实施教学管理过程,使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际、培养与使用有机地结合为一体,通过多方技术合作与人员交流,构建“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职业道德高、技术技能好、自学能力强”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智慧制造对电子信息产业带来的变革。

参考文献:

[1]顾新建. 智慧制造企业——未来工厂的模式[J]. 航空制造技术,2010(12):26-28.

[2]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肖文平(1974-),男,江西泰和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新能源应用技术,高职教育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

陈粟宋(1959-),男,江西吉安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工业自动化,电子技术应用,教育与教学管理。

作者:肖文平 陈粟宋

专业人才电子信息论文 篇3:

构建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各行各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电子信息产业也变得格外的发达。这就需要大量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来适应市场不断拓展的需求,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满足不了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需要,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应对日益壮大的电子信息工程。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我国在经历了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已逐步走向科技创新的新模式,而电子信息工程正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电子信息工程以其快速的创新优势占据了科技创新的大部分份额。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电子信息控制以及处理的学科,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子设备的研究与开发、电子设备系统的研发与应用,这些方面都紧密关系到现代电子技术及通信技术,当电脑、智能手机、车载导航普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生活和电子信息技术已息息相关了。正因为这种关系电子信息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变得稀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适应不了现代日新月异的电子信息的变化,只有建立一个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缓解当前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本文将从构建新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意义、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来综合研究分析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1 构建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目前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大多已不再适用现代高速发展的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电子信息工程行业几乎涉及现代各大行业。为了适应对于电子信息行业对专业人才的的需求,不少高校都已开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这些高校刚刚起步,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相对缺乏,虽然培养了不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专业人才,但是仍然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电子信息工程行业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到的手机、电视、电脑等,这些东西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电子信息工程行业涉及非常全面,基本上占据了电子行业的全部份额。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不具备创新型能力,这样使得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现今社会中没有过多的创新精神,而是机械的沿用以往的技术。但是电子信息行业日新月异,几乎每天都有一项新的电子信息技术诞生,所以沿用旧技术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胡锦涛同志曾说过,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而且人才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不仅解决了社会上对于这类人才的稀缺情况,而且也落实了国家的发展战略方针。只有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得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变得日益成熟,并适应未来更具创新的电子信息工程。

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专业建设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主要是为其所对口的职业培养专业人才,这种专业人才首先是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其次是具备多种电子信息技术的操纵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术和创新能力。其培养方向为电子信息工程中的电子设备及电子系统的研发生产、调试维护、技改以及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人才。

2.1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紧密联系专家,依照社会上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要求来制定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要使课程符合社会实情,并且按照社会的发展来及时修改课程教材,保证其培养出来的人才成为有用之才。关于人才建设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人文素质方面,要使得其有基本的职业素质;(2)基础能力方面,要对其进行关于电子信息有关的课程教学;(3)岗位能力方面,要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解决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技术问题;(4)拓展能力方面,即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拥有对电子信息方面的创新精神,能对电子信息工程方面提出新的技术创新。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综合学习,可以使得参与培养的学员能具有解决并维护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技术问题,并且能够利用综合知识在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研究出新的技术。

2.2 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材撰写

对于人才培养的教材要与时俱进,不要持续沿用老教材。新教材的编写应该由各专家学者根据最新的电子信息工程的技术发展近况来综合编写,要符合社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要求,要突出教材的实用性以及职业需要。在新教材的编写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了解社会需求,还要分析教材编写的任务、课程的结构,最后确定教材的设计标准。通过前期的市场调研以及中期的分析论证,新教材要紧密联系实际并对电子信息工程的新技术提出新的展望,要做到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2.3 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团队建设

对于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好的教师,所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聘请优秀的教师。而且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要和企业合作,做到学习期间能够挂职锻炼,最好能够出国留学或者在高校实验室进修,这样便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期间能够得到充足的锻炼。在选择优秀教学团队时要培养专业带头人,即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方面的具有前沿知识并且创新精神强、经验丰富的学生挑选出来予以重点培养,例如安排长时间实习锻炼以及高等教育机构见习或者留学培训,这将极大的丰富学生的知识见闻。同时,还要将优秀教师派送到各高校进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培训,只有拥有好的教师才能将学生教育的更好。

2.4 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专业人才培养本来就是适应社会对电子设备的高需求,所以培养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要紧密联系企业。在企业的建设中要形成电子信息技术的特色,即做成校企合作的基地。学校要有自己的研究仪器并能做相关研究,而企业则是利用其优良的设备以及充足的经费来使得学生更好地从事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新技术研究,企业又将新技术开发成为新产品,这样便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3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主要是将电子信息技术与社会实际需要紧密相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平台主要是学校及企业,即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企业做实践,同时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创新技术运用于实践中,不仅可以完善新技术还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实践经验,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使得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的更新更加迅速。

3.1 校企合作

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商富士康科技集团与不少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都有合作关系,这种工学结合的模式将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市场竞争力,在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强化了其动手操作能力,无疑使得学生更加优秀。

3.2 强化学习,提高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要完成基本型实训、生产性实训以及替岗实训。首先学校要通过基本型实训来锻炼学生正规正确的操作方式以及培养严谨的研究态度,完成基本型实习之后要进入校内生产性实训,即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来模拟现实工作实景,最后让学生去企业顶替工人来实际学习,即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产过程中,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行业是一门朝阳产业,建立一个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将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创新型及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东红,何利娟.构建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福建电脑,2012(05).

[2] 王皑.基于工学结合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流程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2(06).

[3] 韩建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

[4] 陈鸿吉.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5] 董慧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11).

作者:胡心泉

上一篇:动式教学网络营销论文下一篇:英语学习动力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