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导学探讨论文

2022-04-19

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利用导学案进行分组,教师要做好两项工作: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关系、兴趣等因素进行有效分组,并指定小组长,对组长和组员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导组长的具体工作;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导学案,从而使导学案分组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思想品德导学探讨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品德导学探讨论文 篇1:

德育融合,立德树人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我国综合教育水平持续提升,人们对于德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探讨各个学科与德育融合的途径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内容.由于数学本身具有良好的德育功能,教师在教学中推动小学数学与德育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品质,还能够发挥数学这门学科的优势,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方式、良好的探究习惯,对学生一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与德育要求,探讨了小学数学与德育融合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学数学与德育融合的措施与建议,以供广大教师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德育融合;对策

核心素养概念一经提出,就成为各个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小学数学自然也不例外,广大数学教师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综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而德育作为核心素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推动德育与学科融合就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热点内容.而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其在德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通过德育与小学数学的有效融合,能够让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获得有效的德育,实现知识的有效积累,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品质[1].

一、小学数学与德育融合的原则分析

(一)有序原则

小学数学与德育的融合需要教师充分参考数学教学大纲、学生实际情况,包括学生发展情况、年龄特征、认知能力等多元化因素.教师以此来进行德育融合设计,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德育融合,有效保障德育的合理性,使之适合小学生发展需求.

(二)有机融合原则

小学数学与德育之间的深入融合不能脱离数学这门学科的基础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推动数学教学内容与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有效整合,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德育的渗透,使数学教学、德育均得以全面落实.

(三)目的性原则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需要教师将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小学数学与德育融合具有极强的目的性,教师要围绕小学数学、德育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在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实现德育的有效覆盖.

(四)适度性原则

德育本身是一项漫长、系统、复杂的工作,小学数学与德育的融合不能急于求成.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内容,适度、适量地开展德育,使德育内容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二、小学数学与德育融合的措施与建议

(一)基于教材推动两者深入融合

正如上文所述,小学数学教材中有非常多的德育资源.教师应当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探索适合与德育融合的小学数学素材,在备课过程中融入这些素材,进行巧妙设计,促进数学教学与德育的有效融合.

例如,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七巧板”“珠算”“九九口诀”等相关素材,这些都是数学与德育融合的有效素材.教师要做的,就是针对上述素材进行全面挖掘、深入加工,結合教学实际进行设计,通过故事教学法进行导入,让学生了解古人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感人故事,使学生能够被故事中的精神所打动,有效强化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学习古人精神,萌生永不言败、积极探索的想法.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入一些数学历史、数学趣事等,如定理发明的过程.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并杀了一百头牛庆祝,教师利用故事本身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历史的源远流长、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受到这些故事、人物的感染,对数学的热爱得以长久保持,以这些人物为榜样,学生的思想品德逐步形成[2].

(二)通过情景创设构建良好德育环境

情景教学模式能够在课堂中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情景中受到感染,在情景体验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学习、能力的积累、情感的升华.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数学大纲,根据小学生认知能力、思想品德实际情况,将小学生熟知的生活内容融入教学,在课堂中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使每一个学生均能够在这个环境中充分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德育体验.

例如,对于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的教学来说,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之后,可以全面结合三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基于三年级学生对于时间方面的认知情况,在课堂中创设珍惜时间的德育环境.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课件“社会上一分钟可以做什么?”让学生感受一分钟时间的重要性.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能力设计一分钟能够轻松完成的加减法习题,让学生尝试一分钟能够完成多少.在一分钟计时完成后,教师统计学生完成习题的数量.上述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能够完成任务,也有的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即便是完成任务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感受到时间的紧迫.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为何没有完成任务.学生在自我总结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走神、交头接耳、注意力无法集中等会导致时间不足,在思考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自身存在上述行为会使时间白白浪费[3].如此,教师在课堂中创造了珍惜时间的良好德育环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意识到时间的珍贵,逐渐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行为习惯,数学与德育实现有效融合.

(三)围绕课后拓展实践课堂德育

理论与实践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部分,教师仅仅进行理论教学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只有推动理论与实践有效整合,让学生亲自去实践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素养[4].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融合自然也不例外,教师只有通过课后教学延伸,让学生亲身实践,才能够有效巩固德育成果.教师结合课堂进行德育渗透,进行巧妙的课后设计,让学生亲自参与德育实践,进一步感受德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才能够实现德育的情感渗透.

例如,在完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的教学以后,教师可以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统计自己家里一周内垃圾袋的使用情况,统计垃圾袋的具体用途、使用数量,然后利用课堂知识制作统计表格.在学生完成统计任务以后,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讨论,不但能够有效巩固统计知识,而且使学生有效掌握统计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垃圾、塑料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尝试通过行为改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5].在学生完成此次课外实践作业以后,教师再将垃圾分类的知识内容融入课后实践,组织一些有关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知识演讲比赛等,这不但能够进一步巩固课外实践活动的成果,而且能够让德育在这个过程中得以有效延伸,加深学生对于统计知识、垃圾分类的理解,学生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加强,可谓一举多得.

(四)组织家校联动巩固德育成果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部分,家校联动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模式.从德育的层面来看,家庭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融合需要家校联动保障其顺利开展.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吸收借鉴当前家校联动方面的先进理论、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的家校联动机制,将小学数学与德育融合渗透到学生生活中.教师应当通过线上线下途径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将线上交流平台充分利用起来,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德育联动模式,使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并根据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对家庭教育进行有效的指导.家长在数学与德育融合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通过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能够全面了解学生课后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引导家长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并在這个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让数学知识与德育进一步渗透到学生生活中[6].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德育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将数学在德育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全面落实新课改的核心素养教学要求,基于教材推动数学与德育深入融合、通过情景创设构建良好德育环境、围绕课后拓展实践课堂德育、组织家校联动共同巩固德育成果,使小学数学教学能够与德育有机融合,为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晓玲.“情境教育”四大核心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0(26):32-33.

[2]张永萍.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9):25-26.

[3]于洪生.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读写算,2020(21):32.

[4]包潼.以德育人,以智教人:浅谈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德育的融入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8):153.

[5]孙翠娥.电教与德育教学融合: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教学融入策略[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6):42-43.

[6]李敬礼.以数学导思 以数学育人: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写算,2020(15):162.

作者:张恒山

思想品德导学探讨论文 篇2:

初中思想品德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摘 要: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利用导学案进行分组,教师要做好两项工作: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关系、兴趣等因素进行有效分组,并指定小组长,对组长和组员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导组长的具体工作;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导学案,从而使导学案分组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导学案 编制 使用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制约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育弊端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不断凸显,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合格,并不适应社会尤其是信息时代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面对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传统教育处于极尴尬的地步,我们要对传统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改,使之逐步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此我们对传统教育进行分析,找出其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原因,不难发现传统教育的死结在于重知识点的学习,不重视能力的培养。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转变观念,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成绩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学生的成绩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副产品”。所以我们要放下包袱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能力,实现学生的知识增长和成绩的提高。我们的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推进的第一步,关键在于具体的教学实际。对于不同的学科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创造性地实施教学改革的策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采用导学案进行分组教学。

利用导学案进行分组,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做好两项工作:第一要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关系、兴趣等因素进行分组,并指定小组长。对组长和组员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导组长的具体工作。第二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导学案。分组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互相帮扶互相监督,是实现课堂高效的组织保证;导学案的编制是用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导学案编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导学案的编制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工作,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下面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际谈谈对导学案的认识和体会。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导学案的作用

导学案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是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案。导学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在“导”,所以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合适的导学案,导学案不是练习题,也不是知识点的罗列,而是要起到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作用。

二、如何科学编制导学案

为了发挥导学案的引导作用,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切不可把导学案作为练习题制作。具体操作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导学案的目标越明确,学生的自学越有针对性。如果学生的导学案目标混乱,学生的自学就会陷入换乱,所以导学目标一定要明确。我们在制定导学案时要做到学习目标清晰明确。学习目标要力争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明确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指导的作用。

2.导学案的编制要符合思想品德新课标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往往对于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和与自己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事情感兴趣,所以教师要巧妙地把思想品德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验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把思想品德知识设计成问题,将探究问题分层次呈现。学生的导学案是用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为此我们要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把这些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分层次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的探究循序渐进。这样有利于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切记不要把导学案设计成习题集,否则导学案就不能有效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三、使用导学案的注意事项

1.利用好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导学案的运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此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在学案中设计一些必要的问题,尤其是突出面向探究过程的学习问题,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全面地掌握知识。有趣的思想品德探究问题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思想品德问题充满好奇心,怀着目的探究知识,从而更具有针对性。让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自行设计问题,完成后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实现学案提出的学习目标。学生对于学习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過程。

2.教师要注意及时引导,注重学生的反馈。导学案具有引导作用,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完成探究过程,但学案是预先设计好的,不具有变通性,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导”为辅,学生“自主”为主,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运用导学案进行有效自学的同时,也会遇到一定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馈,让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引导结合起来,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使用导学案中遇到的问题

1.增强学生的预习效果。导学案要提前发给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学生的预习是导学案能够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如果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预习,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导致教学的进度缓慢,甚至完不成学习的任务和学习目标。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并做好学生的预习检查,督促学生进行预习,切不可把导学案一发了事。

2.重在引导切记,包办代替。某些教师养成包办代替的习惯,重讲解轻活动,所以实行学案导学时习惯走老路。我们要鼓励学生以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根据学案提出问题,要适时介入讨论、指导或点评,并从创新、求异、实用方面加以引导,给予学生正面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切不可包办代替。

作者:司国虎

思想品德导学探讨论文 篇3:

学业导师制下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分级教学实践

摘 要 学业导师制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它能够优化师生关系,密切师生交往,发挥教师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学风建设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成效。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分级教学实践中,实施学业导师制是一次教学改革尝试。对于学业导师制的管理与实施办法,实施学业导师制的利与弊,以及实行学业导师制的意义,这些都需要进行必要的探讨与研究,以利于完善学业导师制,从而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学业导师制;英语专业;分级教学

Graded Teaching Practice of English Major Fundamentals with Learning Tutorial System//CHENG Huaming

Key words learning tutorial system; English major; graded teaching

1 引言

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源自于19世纪的牛津大学,其最大的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它加强导师对学生学习和成才的全面指导,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生活,还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导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各个方面,包括思想、学习与生活。导师制亦能促进学生社会实践,开展课外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导师制还可以优化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发展团队意识,并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总结教学经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成效。

针对学业导师制的研究主要有:韩光明等(2007)、李海(2008)、许成坤(2010)都探究了高职院校实施学业导师制的情况;董秀娜(2013)调查了大学生学业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杨明艳(2013)对学分制下实施学业导师制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改进对策;刘曦(2014)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实行学业导师制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实行学业导师制的几个核心环节;樊建新、王勇(2014)综合分析了高校本科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了实施方法。

而有关英语专业进行分级教学的实践研究则不多,主要有:张燕燕(1989)总结了学年制和学分制的利弊,研究了英语专业“分级教学”管理工作;王谋清、张天祥(2007)从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基础教学出发,提出实行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史民英、肖铖(2008)探讨了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实行分级教学的实施策略,总结了西藏大学实施分级教学已取得的成果;辛声(2013)对英语专业学生在分级教学模式下基础阶段的学习成绩进行历时性跟踪分析,发现分级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提升作用。

本文将结合广州商学院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分级教学实践,对学业导师制的管理与实施办法、学业导师制的利与弊以及其实施的目的与意义进行讨论。

2 学业导师的界定

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引入导师制,这既不同于研究生导师,也不同于辅导员或班主任。因为研究生导师是对具备较强自学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而辅导员或班主任则主要管理班级后勤事务和学生思想工作,由于目前各专业班级的人数普遍较多,招生规模也较大,辅导员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业导师制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业导师关注一个学生群体,其义务是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其工作重点和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尤其是新入学阶段,学业导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在高年级阶段则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3 学业导师制的管理

导师制的指导思想 为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重要指导作用,保证学分制的顺利运行,导师制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加强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专业辅导,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堂与课外教育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结合,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学业导师的任职条件 学业导师要求能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思想品德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奉献精神,关心学生成长,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懂得教育规律,了解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熟悉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学术理论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较高;具有一定的学生工作经验和组织活动能力,身心健康,能保证有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学业导师必须受聘于任课教师岗位,原则上需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职称。

学业导师的工作职责 学业导师应以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在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的同时,使学生在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导师需每学期初制订工作计划,在新生入学初,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关心学生的生活、心理状况,对学生在生活、心理上的问题应当给予指导、建议和帮助;关心学生思想进步,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制订学业规划;让学生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总体框架,使学生掌握课程之间以及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为学生选课提供咨询和指导,给出合理的选课方案和建议;开展学风建设与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对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要采取针对性措施,给予帮助;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参加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提升人文素质和科研水平;全面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广泛搜集人才需求信息,为所指导的学生就业、创业做出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学业导师制的实施办法

导师选配办法 同一级的班级任课教师如符合导师任职条件即为导师组成员,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等方面为各自“承包”的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系部可以根据成绩进行分班,在本科生一、二年级设置学业导师或班级导师,以后有条件再在高年级即三、四年级设置专业导师,每一年级的任课教师形成学业导师组。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即一、二年级的本科生中实行学业导师制,原则上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导师,每位导师负责指导一个班,每个班的人数按学校的规定一般在35人左右,所以每位学业导师指导学生总计约35人。每位导师原则上指导一个班级,一般以指导一至两年为一个聘期。无特殊情况,个人不得中止导师工作。导师聘任工作一般在每年7月初暑假前完成,由系部领导小组根据系部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师任课情况,确定导师的聘任;一般任课课程较多的教师即为此班的导师,并与另一班的导师合作,相互协作,相互学习。

学业导师考核与管理 学业导师的考核通过网上评教的方式进行,学院每学期组织考核一次。学业导师的工作量每学年以20学时计算,学校每学期根据考核结果以课时费标准和方式将学业导师津贴统一核发。系部建立学业导师工作档案,定期讨论学业导师工作,每学期至少开会一次,以通报信息,研究问题,交流经验。学校根据学业导师制工作的具体情况,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或工作经验交流会,并每年评选一次优秀学业导师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5 学业导师制的利与弊

优势 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必要组织保证,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就学生而言,学生感受到了辅导员和导师的双重关心,对自己的学习、成长极为有利;对于教师而言,学业导师制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能让教师因为自己身为导师而特别注意自身的言行,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素质。学业导师制能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通过思想引导、专业辅导、心理疏导,实施个性化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导师能够指导学生学习和成才,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将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进一步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学业导师制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立起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固定联系,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导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在这种导师制下,导师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学习与生活方面的具体问题,让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学习目标,了解专业课程结构,制订学习计划,提高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帮助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坚实专业水平,并顺利就业。在这种类型的导师制下,教师导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多下宿舍与学生沟通,了解关心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建设“优良学风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早读,纠正发音,训练学生口语;参加学生班会及组织的活动,如英语角。教师自身也应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弊端 与非导师的任课教师相比,本科生导师承担着更加繁重的工作。本科生导师不但要完成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另外,受到教师个人专业水平及研究方向的限制,导师的教学可能会更有系统性,但其重点具有个人的特点,不同于各门课程由不同的教师担任,不利于充分汲取各家之长。由于导师任课课程等原因,学生与导师接触较多,以至于学生过于熟悉,使学生形成惰性,不利于教学。

分级教学将学生分成各个层次,虽有利于学生学习,但挫败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还有,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分散指导耗时耗力。每位导师都要负责大约35名学生,指导学生制订成长计划,在学习上、思想上、生活习惯上给予帮助,了解他们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工作任务较多。导师工作繁重,但工作报酬较少,工作与收入不对等,因此需建立有效的导师激励机制。

6 学业导师制的意义

实行学业导师制有利于密切师生交往,优化师生关系,发挥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对学生学习和成才的全面咨询和指导,促进学风建设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实行学业导师制有利于促进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加大课外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经常接触了解学生情况,深入学生宿舍,熟悉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业进展情况及专业能力、素质培养情况,帮助指导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维护学生切身利益,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学生经过导师制的熏陶,往往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这种制度对导师和学生双方的要求都比其他教学形式要高。

导师对学生精读的经典得驾驭自如,而且对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业的进度和研究兴趣都得了如指掌。而学生除了要透彻读通指定的经典著作之外,还得对导师提出的议题进行深入思考,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便能和导师切磋。导师制使师生间的交流既传授学识,又能相互切磋讨论,它将完善教育体制。实行学业导师制是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董秀娜.大学生学业导师制实施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3(2):72-73.

[2]樊建新,王勇.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实施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156-158.

[3]刘曦.高职院校实行学业导师制的探索[J].镇江高专学报,2014(4):77-80.

[4]史民英,肖铖.西藏大学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实行分级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118-121.

[5]王谋清,张天祥.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实行分级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7(1):264-267.

[6]韩光明,董双波,李岩芳,等.高职高专类院校实行学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2):67-70.

[7]王谋清,张天祥.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实行分级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社科纵横,2007(3):174-175,178.

[8]许成坤.高职院校实施学业导师制的可行性探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0):152-154.

[9]辛声.分级教学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实施与效果[J].鸡西大学学报,2013(8):109-110,128.

[10]张燕燕.英语专业“分级教学”管理工作初探[J].外语界,1989(2):56-58.

[11]李海.高职院校实行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探讨[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5-17.

[12]杨明艳.高职院校实行学业导师制的实证研究:以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为例[J].农业教育研究,2013(3):8-11.

作者:程华明

上一篇:乡土案例高中政治论文下一篇:颈椎损伤护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