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多渠道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运用思想品德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向小学生宣传和推荐爱国先进典型的书籍,引导他们向爱国者学习,走爱国者道路;营造爱国主义的文化氛围,让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生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班会,让小学生成为爱国的小主人;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国主义多渠道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国主义多渠道教育论文 篇1:

农村初中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

摘要:农村初中应该争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加强骨干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德育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态势。安全教育常抓不懈,特别是自我安全防范和自救意识的教育。以德育教育为首,以学生为本,不断开拓德育教育的新思路,逐步培养优秀,思想品德优良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农村;德育;行为教育;教育合力

农村初中学生不良现象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男生蓄长发,衣服脏,指甲不勤剪,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废弃物,随地乱倒剩饭菜等等。

农村初中学生不良现象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礼,不懂事。如,见到师长不打招呼,同学之间因一点小事就结仇,甚至打架;成绩好的见到老师不说话,成绩差的学生对老师有反感等等。

农村初中学生不良现象三:学生集体观念不强,学校组织的活动不积极参加,即便参加也心不在焉;若班级的玻璃打碎了,老师闻声过去问玻璃怎么碎了,学生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没听见。针对以上列举的现象,作为农村初中政治教师浅谈一下我的认识。

一、加强德育骨干队伍建设,要特别重视对班主任的培训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党支部、政教处、团委、班主任政治教师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学校要齐抓共管,分工具体,职责明确,相互配合。同时还要积极发挥班主任的重要作用。因为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进行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的纽带,又是学校沟通家庭、社会的桥梁。所以,班主任素质的提高是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的重要保证。学校为班主任的外出学习、培训要积极创造条件,也可以联系外面的专家或市内的优秀班主任来作报告;甚至学校还可以给班主任订阅如《班主任之友》、《班级管理策略》、《德育报》等杂志。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班主任观看师德报告纪录片、光盘等,多渠道、多途径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提高认识,从而加强班主任的育人效能。对于年轻的班主任,可采用“帮、扶、带”的方式或定期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这样实施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促进年轻班主任尽快胜任工作。

二、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德育工作制度

农村初中要不断完善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制度,坚持周一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制度,优秀班级、文明班级评选制度,以重大节日或纪念日为主题的活动制度等。如对班主任考核,班级量化考核都具体而详细,可操作性强,学校一旦建章立制,就要做到违章必究,从而为德育教育良性实施保驾护航,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德育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态势

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不是校长一人的事,也不是政教处和班主任的事,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事。在农村初中,就某一个学生,往往只有班主任和政教处对其管理。文章开始列举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主要因为管理有问题,没有形成育人的氛围与网络,任课教师只教课,不育人,他看中的是学生成绩,至于班风、学风、学生思想状况她不管,学生有情绪,甚至在他课堂上吵架,他只管告诉班主任或政教处。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

1、任课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有时育人甚至比教书更重要。课堂上教师严格要求,积极引导,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各科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思想教育。课后老师要耐心辅导,特别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想方设法,从思想、情感、上给与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为促使其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要通过系列活动达到育人目的。举行活动教育学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习惯的形成。如:主题班会,手抄报、演讲比赛、拔河、运动会、知识竞赛等等,在振奋精神、展示风采的同时,增强了办集体的凝聚力,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进而校风就会更好。试想,一个班风好、校风正的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会差吗?

3、学校还要沟通家庭、利用社会力量加强育人途径。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定期研究对学生的教育,为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转变家长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学校可印发一些学习资料等,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学校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开辟校外德育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法制、安全等教育。

四、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努力的方向

1、对学生的各种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特别是自我安全防范和自救意识的教育。

2、树立全体教师都是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思想,使全体教师能共同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守则》《规范》,以严要求,高标准加强学生组织纪律。

3、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心理教育、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等。

总之,农村初中要以德育教育为首,以学生为本,不断开拓德育教育的新思路,逐步培养优秀,思想品德优良的合格人才。这也是我们政治思想教育者的责任和任务,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作者:周华绵

爱国主义多渠道教育论文 篇2: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途径

摘要:运用思想品德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向小学生宣传和推荐爱国先进典型的书籍,引导他们向爱国者学习,走爱国者道路;营造爱国主义的文化氛围,让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生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班会,让小学生成为爱国的小主人;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想品德

爱国主义是永恒的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爱国之情,就是关心祖国的荣辱兴衰;报国之志,就是把自己对祖国的热情融入到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这是爱国主义的基础。对于教师来说,要善于运用绚丽多彩的爱国主义教材,以情教人,以情感人,从心灵深处的感情幼苗培育,使学生成为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新一代爱国者。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运用教材进行爱国教育

以《我是中国人》这一课为例,课文通过吉鸿昌在国外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懂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像吉鸿昌那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但由于选用的材料是反映当时的中國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人被外国人看不起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故事,小学生没有切身的体验,很难理解吉鸿昌这样做的意义。所以,教学这样的课文时,采用有效的教学技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时先介绍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并注意创设教育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在教学中放映一些与本课内容相配套的投影片,在讲述课文时结合插图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注意用自己的思想感情、语言神态去感染学生。

在活动中培养爱国情怀

实践证明:教育寓于教学,并不排除教育还有自己特有的领域和需要专门的活动,教育必须寓于活动之中。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教育活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是课堂教学不能忽视的。比如,通过学雷锋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精神,通过各项集体间的评比竞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爱鸟周、环境日、植树节等可以教育学生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等。这一切活动都是课堂教学所不能囊括的。因此,对于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长期的战略任务,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还可利用各种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爱国主义,使爱国主义真正地渗入学生的心中。

一方面,影视教育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优秀的爱国主义影视片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艺术品质,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深受学生欢迎。另一方面,影视教育也是小学生了解历史和国情,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志向,逐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比如,在上《我是中国人》《活着就是为了祖国》这两篇课文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吉鸿昌》和《华罗庚》这两部人物传记影片,这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人物性格。当然,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毛泽东》《周恩来》《孙中山》《李四光》《董存瑞》《雷锋》《焦裕禄》等其他优秀人物传记影片。

创新渠道与形式

我国文学有着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传统,在众多的作品中高扬爱国主义精神,比如小说《红岩》《林海雪原》、剧本《屈原》《刘胡兰》、诗歌《李大钊》《雷锋之歌》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在课前、课中及课余组织学生们阅读这些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好书,引导他们向爱国者学习,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学习爱国主义精神。

在学校的各种公共场所,比如图书馆、花坛、走廊等,悬挂一些爱国先进典型的画像、诗词、格言等,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形式。著名爱国人士、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和领袖留下的诗词、格言等,是他们高尚节气、高贵品格、动人事迹的集中表现和升华,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对于这一点,笔者所在学校已经有所行动——校园多处镌刻着名人格言的碑牌。每天,师生们从这里经过,就能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的感染、熏陶,从而让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生根。

通过开展各种主题班会,比如“祖国在我心中”“向雷锋叔叔学习”“烈士永垂不朽”等,使学生们在班会活动中,主动参与爱国、护国,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使之成为爱国的小主人。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者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其他媒介,利用其速度快、覆盖面广、影响大等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总而言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课堂和课余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力争使思品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至每个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魏淑芳.浅谈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6).

[2]白媛媛.学生思想品德养成规律研究及对策[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8(3).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中心小学)

作者:邝妙珠

爱国主义多渠道教育论文 篇3:

大学生爱国主义榜样认同问题研究

【摘要】应对爱国主义榜样认同不足、强化爱国主义榜样认同程度、增进爱国主义榜样认同作用,需要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榜样认同教育中转变理念求实效、丰富内容搭平台、明确措施抓要点,以行动增认同,以认同促仿效,进而发挥爱国主义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榜样认同 大学生 爱国主义

从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和载体来看,需要发挥校园内外多种力量的积极作用,其中不能忽视榜样的作用。事实上,榜样本身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理想信念令其更易发挥重要作用,增进爱国主义榜样认同能够让大学生将榜样的某些品质吸收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重要的实现路径。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榜样认同存在的不足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助网络肆意侵蚀思想,后现代主义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持续解构信仰,个别榜样人物反面行为直接挫伤大众情感,高校爱国主义榜样教育欠缺应有深度,导致大学生爱国主义榜样认同存在一些薄弱与不足之处。一是选树榜样不够“用心”,榜样评选时轰轰烈烈,评选后冷冷清清,对爱国主义榜样深度影响、持续作用于大学生的机制缺乏深入研究,“一阵风”现象渐成常态,大学生对选树出的榜样存在不了解、了解不深、了解深但缺乏内心认同等多样性的问题,爱国主义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难以切实发挥;二是学习榜样不够“走心”,大学生对愛国主义榜样的学习主要通过纪念日主题活动、纪念地主题实践等形式进行,而为了学分认证、活动效果而参与和盲目跟风式参与现象凸显,在雷锋学习日写下诺言却不曾实施、到革命纪念地实践后迅速遗忘、为英模烈士献花后重新堕落,学习榜样出现了“重行为参与、轻思想感悟、少内心认同”的现象。三是捍卫榜样不够“齐心”,借助互联网迅速传播和真假难辨的特点,历史虚无主义者更为随意地对爱国主义榜样进行“重新评价”、“重新发掘”,后现代主义文化对爱国主义榜样进行潜移默化的解构,而不建构。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学生对这样的现象和信息颇感兴趣,甚至进行兴趣性研究,捍卫榜样的声音却鲜少得到赞同。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榜样认同具有的作用

面对上述诸多不足,我们需要在新时期新环境下重新审视榜样的内涵,明确爱国主义榜样认同具有的作用,为构建榜样认同强化的机制寻求目标归属和方向指引。

1.大学生爱国主义榜样的内涵。环境氛围越是纷繁复杂,越需要厘清榜样、爱国主义榜样的本质和内涵,尤其要区分榜样与网络红人、明星人物等偶像的不同,还爱国主义榜样真实的、动人的形象。榜样的本质是社会主流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人格化,核心功能在于引领示范,促进人通过模仿、赶超达到更高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而偶像背后则是商业行为,根本目的在于迎合需求,博取眼球,最终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可见,爱国主义榜样是具备爱国情感、践行爱国行为、传递爱国精神的,能够引起大众共鸣,激励大众爱国的先进典型,传递的是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其与明星偶像具有本质的区别,不能被混为一谈,更不能被恶意摸黑。

2.大学生爱国主义榜样认同具有的作用。爱国主义榜样具备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榜样理想明确,信念坚定,始终向着热爱祖国的方向,高度的爱国主义榜样认同能够让大学生在多样思潮中有方向,在理想信念上不迷茫,发挥着“指南针”作用。榜样认同会助力榜样在潜移默化之中传递自己体会到的思想感受和精神品质,让大学生增强辨别是非、攻坚克难的能力,具有“传感器”作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巩固容易受到国内外不良社会现象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榜样认同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坚守正确信念和践行正确行为的动力,具有“动力源”作用。而且,爱国是榜样和非榜样社会成员共同的义务,当面临英雄否定论、历史虚无主义、妖魔化中国等论调时,榜样和普通大学生一起坚定立场,鉴别是非,共同践行爱国情怀,体现出榜样认同的“合伙人”作用。

三、大学生爱国主义榜样认同教育的优化

应对爱国主义榜样认同不足、强化爱国主义榜样认同程度、增进爱国主义榜样认同作用,需要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榜样教育理念、内容、措施等方面有思考、有创新、有突破。

1.在教育理念上重“转变”。增认同、有改变,是爱国主义榜样教育的核心,高校要将一些活动化、形式化的爱国主义榜样教育转变为感悟式、机制化的爱国主义榜样学习,让学生由被动、跟风参与转变为主动、积极学习,由参观型、过眼型榜样了解转变为感受型、走心型榜样体悟,切实增强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榜样的深度了解、高度认同、用心仿效,扎实推进榜样认同的实现和榜样认同作用的发挥。

2.在实施内容上搭“平台”。搭建“开放式榜样资源整合平台”,动态式、集合型整合榜样资源,让爱国主义榜样有进有出,有新有旧,契合时代特点、学生特征和现实状况,为大学生提供爱国主义榜样教育的活水源泉。搭建“网络化榜样信息传播平台”,研究新媒体时代榜样传播的基本规律,利用互联网载体多途径多渠道塑造榜样形象,传递榜样精神,让爱国主义榜样随处时刻潜移默化感染人、带动人。搭建“持续性榜样能力提升平台”,注重爱国主义榜样自身的培育和督导,一方面强化榜样的示范引领特质,经得起时间考验,值得让学生学习,一方面加强榜样的日常行为督导,防止爱国主义榜样出现反面行为。

3.在推进措施上抓“要点”。要抓好爱国主义榜样选树工作,把工作目标由评奖评优转变为以少带多,让榜样选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趋于示范引领这一核心。尤其要通过爱国主义榜样主题宣讲、生涯访谈、精准指导等方式改善“重评选、轻影响”的选树模式。要坚持知识化与情感化相结合推进爱国主义榜样认同教育,通过话语建构、多维解读、情境还原等途径,让大学生既学习榜样事迹,又体悟榜样情感,达到内心认同、知行合一,自觉捍卫榜样、学习榜样。

参考文献:

[1]李蕊.当前榜样认同的“疏离”困境及提升策略[J].中州学刊,2014,01:25-28.

[2]葛玉良,张晓娜.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6:73-75.

[3]余霞.网络红人:后现代主义文化视野下的“草根偶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4:105-11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项目“榜样认同促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机制研究”(编号:CSZ16068)和西南石油大学辅导员科研基金项目重点课题“大学生榜样认同危机与对策研究”(编号:2016RW020)的研究成果。

作者:饶盛 王娟

上一篇: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论文下一篇:壁画与现代建筑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