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权研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体育运动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也在现实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体育运动的特征,决定了它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此,本文在阐述体育运动自身功能的基础上,对体育运动与现代人的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从而推动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体育运动权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体育运动权研究论文 篇1:

体育权利的基本问题

摘要:明晰体育权利的性质、内涵和属性是体育立法、执法和司法及体育法学研究与交流的前提与基础。研究认为国际体育文件是体育权利的渊源;体育权利本质上是人在接受体育教育和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应享有的自由与利益;体育权利由体育运动权和体育教育权两项核心子权利构成;我国体育权利总体上属于社会文化权利且目前为推定性权利;体育权利具有基本权利的各项属性。我国体育立法及《体育法》的修改应按照权利立法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实践中应以全民健身事业作为根本目标和价值取向并进行相应的资源配置。

关键词:体育权利;体育法;体育教育权;体育运动权

Basic issues in sports rights

ZHANG Zhen-long1,YU Shan xu1,GUO Rui2

1.Research Institute of Sports Law,Tianj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Tianjin 300381,China;

2.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Shijiazhuang 050041,China)

Key words: sports right;sports law;physical education right;sports right

体育权利的内涵和性质限定了体育法的调整对象和价值取向。我国《体育法》修改在即,各项体育制度的设计和体育资源配置均须明晰体育权利的内涵与外延,然而目前学者关于体育权利的渊源、内容和性质等基本问题远未达成一致,因此有研究的必要。

1体育权利的渊源

1.1国际体育文件

二战后,国际人权立法迅速发展,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和1946年的《世界卫生组织章程》,都有保障人类健康和促进体育发展的相关内容。1966年第2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明确提出了人人享有能达到的最高的体质和心理健康的标准权、受教育权、参加文化生活的权利等内容,为体育权利的提出奠定了基础。虽然如此,体育权利的直接渊源仍来自国际体育文献,1978年的《体育运动国际宪章》规定:“每个人具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基本权利,这是为充分发展其个性所必需的。通过体育运动发展身体、心智与道德力量的自由必须从教育体制和从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加以保证。”《奥林匹克宪章》基本原则第4条规定“从事体育运动是人的权利”。1992年的《新欧洲体育宪章》也规定:“任何人都有参加体育活动之权利。”至此,体育权利被明确提出并被表达。

但自此之后,晚近的各项国际权利文件,包括《欧盟基本权利宪章》、《欧盟宪法草案》等诸多最新人权法律文件均未明确提及公民体育权利,《欧盟基本权草案》中人性尊严、自由、平等、连带权、市民权、司法受益权及其他一般规定中,并未见有体育权利的直接规定,可见体育权利仍为一项新兴权利,其在国际法中仍有待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并获得深度认可。

1.2《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公约第12条规定:“一、本条约缔约各国承认人人有权享有能达到的最高的体质和心理健康的标准。二,本公约缔约各国为充分实现这一权利而采取的步骤应包括为达到下列目标所需要的步骤:(甲)减低死胎率和婴儿死亡率,和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育;(乙)改善环境卫生和工业卫生的各个方面;(丙)预防、治疗和控制传染病、风土病、职业病以及其他的疾病;(丁)创造保证人人在患病时能得到医疗照顾的条件。”[1]24国内有学者认为(丙)款可作为体育权利的国际法渊源,实际上该条规定的是健康权。根据联合国官网,健康权被定义为:“一个有效的、综合的根据需要作出反应的卫生制度,其中包括为所有人提供卫生保健和健康的基本决定因素”。①再者关于丙款,“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所通过的一般性意见指出:“要求对行为方面的健康关注建立预防和教育计划,如性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病毒),及有害于性卫生和生育卫生的行为,改善健康的社会要素,如安全的环境、教育、经济发展和性别平等。得到治疗的机会,包括在事故、流行病和类似健康危险情况下,建立一套应急的医疗保健制度,及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救灾和人道主义援助。”[1]127不可否认,体育锻炼能够预防疾病,利用运动对某些疾病进行干预能取得一定疗效,各国对运动干预日益重视且其研究正在不断拓展和深入,但由于健康权界定极为清晰,该条中并未直接规定体育权利,但其作为体育权利的理论渊源之一,为体育权利的正式提出提供了前提与基础,因为无论是《奥林匹克宪章》还是《体育运动国际宪章》都强调了体育运动在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及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方面的作用,即“在自然属性意义上为克服人类的缺陷,在社会属性意义上则是为防止人的异化。”[2]

1.3各国法律

自《体育运动国际宪章》明确提出体育权利以来,各国国家法逐渐跟进并以不同的方式对体育权利有所体现,如《美国业余体育法》,确认了美国业余运动员的部分权利;《法国大众与竞技体育活动的组织和促进法》(1994年9月)第一条规定 “每个人,不论其性别、年龄、能力或社会地位,均有权参与体育活动”;而《俄罗斯联邦体育运动立法原则》(1993年4月27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通过)第3条直接规定了公民在体育运动中的权利;《白俄罗斯共和国体育运动法》(1993年6月18日)第一章就是“公民在体育运动中的权利”,且第1至第4条明确规定了“从事体育运动的权利”、“建立体育联合会、俱乐部和协会的权利”、“从事职业体育的权利”以及“从事商业、企业经营活动和广告业的权利”;古巴则直接确认“参加体育运动是宪法赋予的权利”。这些规定有以下特点:(1)原东欧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出于传统对体育的重视,体育权利有较为明确的规定;(2)大部分国家均直接规定有关体育权利主体所享有的各项权利,而对体育权利的性质、内容、内涵未作明确界定;(3)在文字表述上多采用有权“从事”和“参加”体育运动的方式。

2体育权利的内容

2.1体育权利的概念

确定体育权利概念的困难首先来自于对“体育”界定的模糊。从国外来看,主要的相关词汇为“physical education”和“sport”。《体育运动国际宪章》规定“每个人具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基本权利,这是为充分发展其个性所必需的。”②从该句可以看出,“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是一项权利,两项具体内容,即体育教育(狭义上的体育)和体育运动。但根据《奥林匹克宪章》(2004年9月1日生效)来看,其仅在“基本原则一章”中“sport”就出现7次,6次被译为“体育运动”,一次译为“体育”,在翻译“sport”的过程中也并未寻找到满意的中文语汇与其对应,加之我国形成的“体育”广狭多重含义,导致了对应上的困难。但国外学者一般将“physical education”作为 “sport”的内容之一。本文采用体育(广义“sport”)为第一层次的概念,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狭义体育)和体育运动(狭义“sport”)为第二层次概念,从而形成体育权利统摄体育教育权和体育运动权的架构。

2.2体育权利的定义

在廓清体育的概念层次以后,确定“权利”的构成要素就成为体育权利定义的必然要求。然而学者对“权利”各项要素的认定并不一致。如霍菲尔德认为“权利”是由特权和自由、权利要求、权力、豁免4个要素构成的[3];葛洪义总结出权利的4要素说,即个体自主地位、利益、自由和权力[3];夏勇[4]把权利的构成归纳为利益、主张、资格、力量和自由5大要素”。于善旭教授[5]认为:公民的体育权利就是公民为维护和追求与体育相关的各种利益,因社会承认为正当而受社会承认和保护的行为选择的自由和资格。陈远军、常乃军[6]认为:体育权利就是指公民或者组织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获得身体健康和进行体育锻炼的自由以及平等和竞争的机会和资格,从而享有能达到最高体质和心理健康标准,最终实现最大自我利益和公共福利的可能性。童宪明[3]认为:体育权利由国家法律法规确认的,公民或组织在社会生活中享有的关于身体运动的权利。本文认为,无论是主张、资格还是权能,本质上均是利益或自由的一种表现,所谓体育权利就是由法律确认的人在接受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应享有的自由和利益。对于此定义主要强调3个方面,第一,体育权利是人生来就有的,而不是法律赋予的;第二,体育权利的核心内容为体育教育和体育运动;第三,将权利的本质归结为自由与利益,对权利的要素进行了整合。

2.3体育权利的构成

对于体育权利的构成,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如于善旭教授[5]认为从体育权利中可以引申出体育结社权、体育劳动权、受体育教育权、体育活动权、体育创作权、体育社会保障权等多项子权利。不可否认,体育权利也是一个权利系统,由于其为新兴权利从而与其他权利存在广泛重合与交叉,笔者认为这个系统的核心由体育教育权和体育运动权构成。

1)体育教育权(physical education right)。关于此项权利,学者多关注不够,盖因此项权利从属于教育权。由于现代社会的全面教育和终生教育的理念,使得教育权下的体育教育权包括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学校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教育,其中学校体育教育既包括公共的体育教育,如学校的公共体育课内容的教育,也包括以竞技为目标指向的学校体育教育(sports education)(在我国目前则是专业的体校系统)。

2)体育运动权(sports right)。在《新欧洲体育宪章》中,体育运动被定义为:“在轻松欢快的或者组织性的参加形式下,以体力的增强、精神充实感的满足、社会关系的形成以及所有层次上的对竞技成绩的追求为目的的身体活动。”其主要表现为一种行为、一种运动、一种生活方式或娱乐方式,目前主要包含两部分的内容,即大众体育(sports for all)和竞技体育(competetive sports)。对于此项运动主要体现自由与平等,即运动自由和平等,国家、集体和个人不能加以不正当干涉,且应该创造条件予以保障。

这两项核心子权利是紧密相联的,从广义上讲体育教育一般要寓于体育运动过程中,体育运动本身也是一个教育过程,在特殊情况下二者也可合并为一个过程。因此,如果单讲体育教育权,而缺失体育运动权,则体育权利没有独立存在的意义,但如果只讲体育运动权而不讲体育教育权,则又不能保障其逻辑统一。至此,二者构成了体育权利的和谐整体。

3体育权利的性质

3.1体育权利在其他国家法上的权利归属

体育权利在国内法上的体现一般有4种形式。第一,从属于教育权,如芬兰,根据1995年宪法改革,芬兰修正后的宪法第13条规定了教育基本权利,在政府向国会所做的备忘录的说明中此权利包括个人发展自己的权利。体育活动和其他形式的体育文化是该权利的一部分。第二,从属于自由权,如冰岛,认为从事体育锻炼是人们的自由选择。第三,直接规定体育权利,如法国1987年7月1日宪法第一条,强调每位公民体育锻炼和从事身体活动的权利不受基于性别、年龄、能力和社会地位的歧视。此外匈牙利宪法70/D(2)条也规定进行有规律身体锻炼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第四,直接规定有关主体的权利,如美国《业余体育法》。由此可见,体育权利在各国宪法和体育基本法中均有所体现,但根据各国法律体系尤其是权利体系的不同,体育权利有不同的权利归属,且一如国际体育文献的规定一样,无论在名称与内涵外延方面均缺乏一致性。

3.2我国体育权利的性质

1)总体归属于社会文化权利。

内容决定性质,既然体育权利包含体育教育权和体育运动权两项主要内容,那么这两项内容也就限定了体育权利的性质。首先,体育教育权隶属于教育权的范畴,而教育权属于文化权利;其次,体育运动权则具有复杂性,其主要表现为一种行为自由、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平等要求抑或一种谋生方式,因此其可能具有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的因素。根据《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主义的基本原则第1条规定:“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把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相融合,谋求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再加以体育排斥政治干预的奥林匹克精神,因此体育运动权主要体现了平等与自由的精神,而这是社会权利所强调的,从而使体育权利在总体上归属于社会文化权利。

2)体育权利目前仍为推定权利。

我国宪法第21条第2款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 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学者认为这是我国宪法对体育权利的规定,实际上前者属于“总纲”中的国家政策。国家政策也称为基本国策,是国家就社会发展所确立与制定的基本方针、原则与指导思想,包含了对未来社会生活的政治期待。“总纲”中的某项原则规定与“基本权利”的宪法地位相去甚远。总纲的效力不同于宪法正文,它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法规属性。作为方针条款或者国家政策指导原则,其实施有待立法裁量,并排除司法审查。其次,一般认为,宪法46条规定的是我国公民的教育权,其虽然包含体育权利的部分(体育教育权)内容,但并未直接规定公民体育权利。

1995年颁布的《体育法》尽管囿于当时的社会发展阶段与法治环境,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但通篇仍彰显了保障公民体育权利的思想,但遗憾的是其未明确提出体育权利,也没有形成系统的体育权利概念,从而未曾按照一项权利的应有逻辑进行立法设计。

无论我国宪法还是体育法,都不曾明确规定公民的体育权利,从而使体育权利仍归于推定权利。

3)具有成为基本权利的各项属性。

何谓基本权利,我国理论界争论颇多。基本权利的范围主要有3种意见:第一,仅限于宪法基本权利文本中的权利(狭义)[7];第二,宪法文本中规定的权利(广义);第三,不限于宪法规定(最广义)。但基本权利必须是宪法权利,是我国法学界的基本学说。体育权利由体育教育和体育运动两项核心子权利构成,前者隶属于教育权,而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后者因其兼有平等权、自由权等诸多权利的部分特征而难以确定,但无论平等与与自由权均为基本权利之一,再者体育权利整体上属于社会文化权利,而社会文化权利是《公约》确定的基本权利,我国是《公约》签约国,《公约》对我国当然具有约束力,因此,体育权利可以作为基本权利存在。有学者认为,体育权利是“从母法中派生出来的,是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在体育领域的具体化”。从而是一种基本权利[8]。但正如上述分析,体育权利在我国仍是推定权利,因此,其仅具有基本权利的属性,但尚未成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基本权利。

4明晰体育权利属性的现实意义

首先,作为权利立法,《体育法》修改时应按权利立法的特点进行立法设计,即围绕权利确认、权利享有、权利行使与保障和救济展开。其次,体育法修改时,在制度设计上应以保障人的体育教育和体育运动参与为依归。竞技体育虽然受社会与经济性影响更为直接,但正如《体育运动国际宪章》第3条第3款所说:“竞技运动虽然具有可供观赏的特点,但也必须按照奥林匹克理想,始终以服务于教育性体育运动为目的。竞技运动是教育性体育运动的最高体现。它决不能受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的影响。”因此我国体育类立法应围绕着体育教育、大众体育而非以竞技体育为重点展开。再次,在国家体育资源配置上,也应该随着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逐渐转变,从重竞技体育转向于大众体育,即以全民健身事业作为自己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取向。同时对竞技体育进行产业培育,提高其“造血”功能而不再主要依靠政府资金的输入。最后,为我国体育法学的研究构筑平台,为体育法学的交流与对话提供前提与基础。

注释:

① http://www.un.org/chinese/hr/issue/health.htm.

② 原文为:Every human being has a fundamental right of access to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his personality.

参考文献:

[1] 杨宇冠.联合国人权公约机构与经典要义[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2] 李力研.卢梭的抗议——体育克服人类缺陷的哲学线索(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4):50-53.

[3] 童宪明.体育权利的特点与构成要素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2):46-49.

[4] 夏勇.中国民权哲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312.

[5] 于善旭.再论公民的体育权利[J].体育文史,1998(1):32-36.

[6] 陈远军,常乃军.试论公民体育权利的社会实现,体育文化导刊,2006(12):16-18.

[7] 郑贤君.基本权利研究[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35.

[8] 巴玉峰.我国公民体育权利的理论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4):33-35.

[编辑:李寿荣]

作者:张振龙 于善旭 郭 锐

体育运动权研究论文 篇2:

浅谈体育运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影响

【摘要】体育运动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也在现实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体育运动的特征,决定了它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此,本文在阐述体育运动自身功能的基础上,对体育运动与现代人的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从而推动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运动及其内涵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体育运动的特征及其自身功能,得出体育运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推广体育运动,使其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关键词】体育运动 ; 特征 ; 影响

一、体育运动的特征

1.体育运动的竞技性

竞技体育是一种特殊的体育运动现象。 以竞技体育运动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超越了一般体育运动的范畴, 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运动, 更说明了竞技体育运动的特殊性。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对運动热爱程度的提高, 竞技运动将更贴近人性, 更能表现人类最原始、最本质的力量与价值,更能体现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文明和进步。从这种意义上讲, 竞技体育运动完全可以为日益现代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类大众提供一种崭新并不断完善的体育运动体系。

2.体育运动的大众性

大众体育是以运动为基础, 增进身心健康、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直接目的运动。现代体育的休闲、优美、高雅以及比赛中具有超常的娱乐性、参与性、竞技性和观赏性, 在吸引有经济能力的中上层市民参加的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许多国家, 这为体育运动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奠定了群众基础。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体育锻炼的要求增强。21 世纪, 休闲是人类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休闲体育是一种人的自然化, 是对体育本质的一种回归。

3.体育运动的民族性

体育运动在传承过程中,又吸取了人类文明的精华。运动场上有许多成文不成文的优良传统,比如不得随意走动, 不得高声喧哗。 看来似乎很平常,实质上体现的是人的价值—— 对运动员的尊重、对裁判员的尊重, 也体现个人的尊严。 一场高水平的比赛, 有成千上万的观众。 在比赛进行当中, 他们聚精会神、甚至屏住呼吸欣赏表演。偌大空旷的运动场上, 全场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表达对运动员精彩表现的鼓励。这些优良传统, 都是体育运动发展历史长河中积累的精神财富, 它在运动场上传承文明, 它所弘扬的是人类的文明、理念和价值的传承。

二、体育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1.体育运动对全民健身方面的作用

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而拥有健康体魄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体育运动在健身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就网球而言,有人曾经作过统计,在一场有相当水平的比赛中,运动员所跑的路程约在5000米左右,有的甚至达到1万米,不下于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网球运动常被人形容为“挥拍上阵”,曾有人统计过网球比赛中运动员的挥拍情况,一场比赛总的挥拍次数不少于千次,如果没有强壮有力的手臂是不能胜任的。可见,体育运动对发展人的全面的身体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体育运动对促进道德、法制建设方面的作用

在体育运动中每个参与者的道德修养及礼仪意识要求很严。喜欢运动的人都知道,在体育场上不仅能感受到竞技体育的激烈性、残酷性,而且也能深深感受到运动场是一个学习和展示良好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场所。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行为举止有严格的规定,同时对服饰和语言也有严格要求。“尊重运动场上的一切人和物”这是体育运动员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它包括尊重对手、裁判、观众、工作人员、服务人员,也包括体育场上的体育器材设施。体育运动能提高民主法制观念,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3.体育运动对经济促进的作用

我国的各项事业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的,体育运动的迅速普及发展,让商家看到了新的无限商机。很多企业都希望通过体育赛事,打造强势企业品牌,做好体育经济。宾馆饭店则将运动场作为提高自身档次的硬件设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市场经济的调控作用,为中国体育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4.体育运动使人们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体育竞技运动规则首先传递出来的就是平等原则。在各类球类比赛过程中每名或每队运动员只能有一个选择权利,选择球权的运动员就不能再选择其它,并且在第一局之后要交换场地和发球权,这充分体现了民主、平等和公平原则。人们通过参与此类体育运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人生对每个人是公平的,自己只有通过艰苦努力,并公平的参与竞争才能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三、体育运动的魅力与美学价值

体育运动是一项力量美和艺术美、形体美、服饰美与环境美相结合的活动。比赛中竞争的激烈性与观众的文明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即把竞争性、文化性、观赏性和参与性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极具魅力的体育项目,既有悠久历史,又不断得到普及发展深受群众喜爱。

四、结论

“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国民的全面发展,这既是建设文明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而体育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强身健体,经济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在促进社会思想道德、法制建设,提高国民的民主观念,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因为“诚信守信”是运动之本,“注重礼节”是运动之基,“谦虚自信”是运动的力量之源。一个国家的国民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文明的程度,而体育运动是一项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的运动,因此体育运动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五、建议

1.增加体育场馆建设

在党和政府如今大力推进全民健身的热潮中,我国体育运动开展的条件已有了极大改善,经济发展给体育运动提供了越来越雄厚的物质基础。在政府或企业的支持下加大投入运动场的建设,可为体育运动广泛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硬件设施,由此不仅能为更多的运动爱好者们带来便利条件,而且也扩大了整个体育消费市场。让越来越多的现代人通过体育运动这个市场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健康、寿命、娱乐、运动、观赏、社交、激情、休闲、美感、尊严等。

2.增强体育运动建设

体育运动的建设是促进体育事业更迅速更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全面发掘和深入研究体育运动的价值并将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是体育运动建设的首要任务。另外,充分发掘体育运动的艺术美,烘托运动的文化氛围,也是体育运动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样,不仅能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体育运动的价值,而且能带动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显然,如能尽力完善它们,一定会有力推动运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体育运动的发展必须瞄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大众体育健身市场的最新发展动态,才能满足那些兴趣不同,运动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的运动爱好者的需求,这将是体育运动发展的主要依据,也只有这样,体育运动才能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龙,邱莅.体育与社会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朱丽君.运动与现代生活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刘轶,梁高亮.浅析网球运动自身功能对现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J].中国体育科技.2001

[4] 路占宾,赵铭洋.浅析网球运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核心期刊概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 傅涛. 浅析体育运动的作用[J].新西部.2010

作者:文淑斌

体育运动权研究论文 篇3: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环境下

【摘要】女子高校中的学生体育运动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对校园一卡通的研究和分析,利用其在身份识别、信息检索、电子支付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本文以学校现有一卡通平台为基础,构建了体育运动管理平台。该平台一方面聚焦学生个体,结合女生特征多方面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同时为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与利用、教学研究、体质测试等工作带来极大便利,推动学校及周边社会体育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运动管理平台;女子高校体育;校园一卡通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提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都应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等,倡导每天健身1小时。此外,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要向学生开放,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保障,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将开放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

因此,构建一个能够对学校体育资源进行全面管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能为社会体育运动提供一定便利的管理平台是必要且重要的。本文从女子高校的运动特色出发,通过对女子高校体育运动管理需求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校园一卡通的体育运动管理平台,推动学校及周边社会体育运动的发展。

一、女子高校学生体育运动管理需求

1、提高女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女子高校中,学生群体主要由女学生构成,女生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女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心理处于不稳定、不成熟的时期,一方面受传统体育价值观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学生更多地将体育运动当成完成学业的工具,忽略了体育运动本身所具有的的价值,学生没有参加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也不可能具备“终生体育”的观念;另一方面,女学生本身具有感情细腻、内向害羞、怕苦怕累的思想性格特点,对大部分的体育运动缺乏兴趣,在学校较少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而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沉迷于网络、作息不规律等)也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同时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达到强身健体、增强体质的目标,在女子高校学生体育运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在良好的管理制度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借助一定的管理平台督促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让女大学生在热情与兴趣的驱使下参加体育运动。

2、解决学生体育运动数据管理的困难。学生体育运动数据的获取、管理与分析,对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增强体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运动数据的管理存在着以下几点困难,亟待解决。首先,由于高校体育场馆中不具备统计的手段和方法,学生课外参加体育运动的数据无法获取,造成数据的不全面性,数据分析的结果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第二,由于当前高校的数据存贮形式以纸质存储为主、电子数据存储为辅,纸质文档类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发生损毁或丢失,而电子数据也因存储形式单一、简单,使得数据的安全性不高。因此,有必要搭建以计算机网络设备为核心的体育运动管理平台,对学生体育运动数据进行全面、统一的管理,并提供数据的安全保障。

3、实现体育运动场馆的开放管理。高校的体育运动场馆的使用,除了服务于本校的体育教育教学外,部分场馆还可在课余时间实行对外开放、有偿服务,服务对象既包括本校学生、教职工也包括校外的社会人员。开放管理不仅提高了校内场馆的使用率,为学校体育场馆的维护提供了一部分经费,而且可以带动高校周边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做出积极的贡献。然而在现有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实现场馆开放,可能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首先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进行运动的人员成分复杂,使得场馆的管理难度增大,尤其是安全、卫生问题突出;其次,高校体育场馆场地管理人员的管理素养与现代管理需求不符,在管理理念、规范性、服务意识等方面与现代化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有较大的差距;再次,高校体育场馆的特殊性在于其主要任务是为高校体育发展提供服务,所以应当在充分了解校内师生的需求、满足校内师生使用的基础上再开展对外有偿服务,由于不同场馆的使用情况不同,对场地使用情况的统计若仅靠人工,则工作量大且周期较长,不利于场馆的实时管理,降低了管理的效率。

二、校园一卡通系统在体育运动管理中的应用

校园一卡通系统以非接触式IC卡为信息载体(其表面携带持卡人的身份信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实现身份认证、消费管理、门禁管理、信息查询等多种功能。它将持卡人的基本资料和理财信息作为统一的公共数据在校园网上实时共享,使得每人每卡信息的动态变更在校园网上都能立即生效,真正做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有助于全面实现校园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由于校园一卡通系统具有可靠性高、简单易用、安全性好、成本低、可扩展性好等优点,且目前校园一卡通系统已逐步建立,因此在学生体育运动管理工作中应用一卡通系统具有极大的优势:第一,在各运动场地安放一卡通终端,学生运动需要识别个人身份,由此可全面获取学生的运动时间与喜好、场地的使用情况。可以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激励政策,全面提升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同时可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关联和挖掘,探寻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其次,利用一卡通系统对使用校内场地的社会人员采用实名制管理,使用设备或进入场馆前,须在终端设备上进行身份认证,配合一卡通的门禁管理系统,有效减少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第三,使用一卡通系统能够将一部分底层的管理工作电子化,如考勤、场馆使用缴费、体育器材领用等。对学生、教工和社会人员而言,可以通过网络实时查询场馆的使用情况,调整自己的锻炼计划,减少场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由此可见,校园一卡通系统能够较好地解决高校体育运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充分利用一卡通优点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挖掘和扩展,构建高校体育运动管理平台。

三、基于校园一卡通的体育运动管理平台的构建

1、平台系统框架结构。系统的总体框架采用多层架构的设计,以此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易扩展性。架构最底层是数据层,即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的数据库,该层对系统中用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唯一能够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部分。数据库管理系统接收来自业务逻辑层的请求,利用存储过程或其他方法从数据库获取数据发送至业务逻辑层或向数据库写入数据。业务逻辑层位于用户程序层和数据层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主要完成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该层响应用户程序层的用户请求,检验用户数据的合法性,将用户请求发送到数据层,并将数据层返回的数据传送给用户程序层。业务逻辑层提供访问接口,从而使用户程序与底层分开,便于系统的扩展。用户程序层主要提供用户操作界面、生成用户请求。

2、功能模块设计。本系统包括系统基本管理模块、体育场馆管理模块、体质测试管理模块、课内教学管理模块和课外活动管理模块,覆盖了学生在校参加体育运动的各个环节。

(1)系统基本管理模块。这个模块主要完成对系统基本数据以及与一卡通相关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用户的管理,主要进行用户信息的添加、修改和查询以及针对用户的不同身份(教职工、学生、社会人员等)分配不同的用户权限;用户消费活动的管理,提供各类收费功能以及各个场馆的场地使用费用结算,在各个场馆内设立刷卡终端,对不同身份的用户收取不同的费用;以及对系统的综合管理,提供发卡、充值、挂失、补卡、换卡、退卡等管理功能,对不同空间的接入设备进行管理,对不同模块的管理员进行权限管理。

(2)体育场馆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对学校体育场馆中的人员、设备、场地进行统一调配。将场地的使用情况按课内教学使用、课外活动使用进行统计,并将非课内教学使用的信息通过网络发布,校内外用户均可以在网上进行运动场地的预约,系统按照用户的时间和数量要求查询并显示所有满足条件的场地信息,在预约成功后记录用户相关信息。各个场馆内安装门禁系统,对进入的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并统计各场馆的使用信息,用户可凭借有效的一卡通通过门禁系统进入场地,同时系统会根据用户的活动时间扣除相关费用。

对于场馆中的体育器材设备,系统进行全程跟踪,包括设备的入库、借出/归还、维修、查询及报废等等。

(3)体质测试管理模块。这个模块主要实现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在测试前,教师可依据健康指标对测试项目和评价指标进行设置;由于高校中学生时间很难统一,学生可以自行预约测试时间;测试时学生携带一卡通,每个项目进行前在测试器材的终端机上刷卡,系统将自动录入该名学生的身高、体重、握力、肺活量、台阶试验等项目的成绩信息;系统会将学生的测试结果和评价指标进行比较,计算测试成绩,给出运动处方,作为学生后期锻炼的指导;学生凭借在系统中注册的学号和密码即可登录查询测试成绩和运动处方;健康测试成绩将合并计算入期末体育总成绩;整体测试完成后,系统将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汇总成各种报表,以便体育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体质状况,在后续的课程和教学设置中做有针对性的调整。

(4)课内教学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对体育课程的考勤管理、教学资源管理以及成绩管理等功能。考勤管理要求学生上课时携带一卡通,上、下课刷卡进、出教学场地。教学资源管理主要是对教学场地、设备以及网络信息和视频资源的管理,系统对教学场地和设备进行合理安排并发布,供所有师生查看,信息和视频资源打包成资源库,供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浏览和学习。成绩管理生成每个学生的期末体育总成绩,该成绩由多个部分按权值构成,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健康测试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平时成绩主要包含学生的上课考勤、教师的课堂表现评价以及课外活动的换算成绩;健康测试成绩由体质测试成绩决定;期末成绩包括理论考试和体育技能考试两方面的成绩,最后系统将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健康测试成绩和期末成绩按比例计算出学生该学期的总成绩。

(5)课外活动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对“全民健身”战略中的“每天锻炼1小时”囊括的除体育课程之外的早操、课间操、课外锻炼、俱乐部活动等项目进行管理。利用体育场地的终端机和教师的手持机对各个项目进行考勤,并记录下锻炼的具体时间,最终系统将合并计算每天参与锻炼的总时间。为了敦促女学生加强体育运动积极性,还可以利用该模块设置每生每学期锻炼的总有效次数与期末体育总成绩的换算标准,逐步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3、平台系统实现。学生运动管理平台采用B/S系统模式,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MySQL,Web服务器选择Apache,应用PHP技术设计实现系统的前台动态页面。PHP是一种开源、跨平台、独立架构、面向对象、安全的Web服务器端动态网页开发语言,是目前动态网页开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Apache是PHP应用最理想的免费开源Web服务器,它对PHP提供很好的支持,是首选的服务器软件。MySQL具有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开源等优点,和Apache、PHP三者成为网站建设的完美搭档。系统采用多用户、分权限、分时段登录管理。

四、总结

本文针对女子高校学生体育运动管理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矛盾,通过分析校园一卡通在建设校园级应用系统中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校体育运动管理平台的构建方法。该平台聚焦于学生个体本身,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适合自身的体育运动,实现“每天锻炼1小时”;同时推动高校体育管理向智能化、规范化、高效化、信息化发展,不但可以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促进校园体育运动发展和体育文化建设,并且辐射周边社会,实现“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将开放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的预期。

参考文献:

[1]杜兆斌,王汝尧,鲍勇.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软件开发的理论与实践[J].体育与科学,2011(9).

[2]许华虎,孔超.基于校园一卡通的学生体育锻炼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C].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Sports Engineering(CSSE).

[3]王琼琼,于忠,段渭军.基于校园一卡通的阳光体育数字化平台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7).

[4]管慧香.浅谈如何提高高校女大学生的体育积极性[J].四川体育科学,2012(12).

课题名称:高校体育运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编号:ZDX201309

作者:孙黎

上一篇:社区归属感分析论文下一篇:后现代主义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