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贸易务实互补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东盟共同体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也是经济增长最快、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与中国毗邻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位于亚洲大陆和大洋洲之间,沟通着太平洋和印度洋,有着重要的国际交通和战略地位意义。因此,有必要从中国与东盟间经济往来、历史历程和发展现状着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从而促进这一区域间经济的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经济贸易务实互补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经济贸易务实互补研究论文 篇1: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现状与发展战略探析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现状,从中国—东盟高等教育的合作与长久发展角度出发,展望中国东盟高等教育的合作趋势,进一步提出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机制建构的想法。

关键词 东盟 高等教育 合作与发展

2012年是《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十周年,中国与东盟(即越南、柬埔寨、泰国、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组成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在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的大背景中,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也日益迅速发展起来。在这样的基础上,不但经济贸易水平提高了,高校教育领域也有了新的发展战略。

1 中国与东盟各国高等教育的合作趋势

1.1 开放与交流

在社会主义领导下的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做到领先着东盟经济贸易区的主导地位。《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加强和增进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逐步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创造透明、自由和便利的投资机制,为各缔约方之间更紧密的经济合作开辟新领域等全面经济合作的目标。所以在第四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会上,“走向更加务实有效的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打造开放创新的交流平台,推动高等院校扩大对外开放”被作为会议主题广泛讨论。在中国—东盟文化节中的四大主题交流会中,各个讨论主体从不同角度切入,创新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模式,开拓交流新空间,推动“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形成合作创新新共识。①

1.2 交换与留学

随着交换生的增加,东盟的留学生员数量增长迅速,但是选择国家进行交换与留学的生源分布比较乱,交换生选择国家也比较局限,很多留学生在选择国家与选择专业的时候,比较倾向于选择语言类与经济类。笔者认为,要做到吸引留学生,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的影响力,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留学生的体制改革与教育管理,并且开发出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的规则与途径;在国家与国家进行教育贸易经济的交流的前提下,同时也为交换生提供良好的教育互补市场。

1.3 改革与发展

西南一带高校的东盟留学生数量增长快速,广西的一些高校均有东盟的留学生和交换生。以广西北海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为例,该校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是在东南亚一带的国际合作已经初具规模。该校与越南的河内大学、泰国的博仁大学、马来西亚的马来亚大学均建立了实习关系,也接受这些学校派来的留学生,最近几年还有中国学生去所留学国家就业的事例。可见在经济交流合作发展中,中国和东盟各国文化的交流和双向人才需求也日益明显。让中国品牌教育走向东盟,是让他国认识中国市场与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2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中国与东盟各国目前已经基本形成稳定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合作的关系,并且非常期待东盟各国都能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好伙伴,进一步增进各国在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领域上的合作,并且继续扩展高等教育服务自由化。中国和东盟的高等教育合作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与定位,中国正在进一步全面深化和扩展与东盟各国的高等教育经济合作的关系。

2.1 中国—东盟与高等教育合作的形式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指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主要出于经济目的而进行的高等教育服务输出与输入。中国与东盟的教育合作,为高等学校提供了开放式的教育服务市场。在我国加入WTO与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来,在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前提下,我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高等教育合作平台的交流与研究。比如,中国广西高校教育展2011年1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慈育大学正式开幕。来自广西的24所高校联手面向印尼全国招收留学生。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推动下,广西与东盟的教育交流合作日益增强。目前,在广西留学的东盟留学生超过5000人,广西派往东盟国家交流学习的高校学生也超过了5000人。在广西的越南留学生占越南在中国留学人数的四成,广西已成为接纳东盟国家留学生人数最多的省(区)。 2010年,在广西民族大学留学的越南学生1174人、老挝学生213人、泰国学生144人。在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总部的支持下,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3所学校获得接收“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2010年3月,广西民族大学与老挝国家大学共同创办孔子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承办印度尼西亚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广西正迅速发展成为中国—东盟人才培养教育基地。②

2.2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规则与途径

中国—东盟各国高等教育的自由经济贸易区合作,不但促进了区域高等教育经济增长,也消除了区域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弊端;同时,目前高校发展参照国际服务经济贸易规则,并融入区域性高等教育经济贸易市场的特点,正在逐步建构出崭新的高等教育合作新机制。

中国应当致力于解决建立中国与东盟各国自由经济贸易区进程中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合作的各种途径问题,以实现中国高等教育从现时状态向经济贸易自由化状态的过渡转型,使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东盟各国经济贸易区。

3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分析

中国与东盟各国发展高等教育合作整体战略最主要就是如何把握我国发展高等教育合作的整体方向,从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分析出如何进去东盟各国国际目标的教育市场,并且在其进行主导作用,制定好目标战略与合作项目的分析研究。

职能战略一般可分为生产运营型战略、资源保障型职能战略和战略支持型职能战略。从职能战略来看,在中国的教育机构和东盟各国的教育机构要形成一个联盟的统一性、可能性,必须要看到双方的共同利益;同时也要更清楚了解对方的战略意图,进而实现战略上的强烈竞争。目前,我国在这个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机制。如中国—东盟中心2012年12月举办“留学东盟”座谈会,邀请印度尼西亚、老挝和越南驻华使馆教育官员介绍本国高等教育情况,探讨推动与中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途径,促使更多中国学生留学东盟。来自中国北京大学、重庆大学等教育部直属高校和暨南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多家院校的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中国教育交流国际协会、贵州、海南省教育厅有关部门负责人与会并介绍情况。推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是中国—东盟中心的主要职责之一,此次座谈会协助中国有关院校和东盟国家驻华使馆建立了联系,增进了解,为双方下一步合作奠定基础。③

另外,针对东南亚学生的特点,结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机制的状况,针对面向东南亚学生中教育上比较突出的高等教育问题,以及对高等教育在总体上的“资源短缺”环境及相应环境下的国民收入结构与财政支出结构、政府调控、公平与效率配置等内容要进行了调整。也就是我国与东盟各国,甚至与其他国家的一种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形成一种宏观调控政策。例如广西高等学校中,采取的设立奖学金政策就能很好地降低学费、保障留学生在国内的一些花销问题,同时也吸引了很多前来我国留学生。有的省份也建立了比较成熟的交流平台,如“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是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重要的教育对话合作平台。2008年起,“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已连续在贵州举办了五届。双方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有关方面共同参与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借此省会中国与东盟各国以此为契机,扎实认真地落实交流周期间达成的共识,双方在教育方面的合作实现了新的突破,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贵州高校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进程。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丰富合作内容,博采众长,优势互补,努力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成效,为推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深入发展,不断开创中国—东盟睦邻友好合作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④

目前,高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在促进东盟各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注释

① 第四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论坛闭幕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8-19 /3271089.shtml.

② 增强教育交流合作 广西东盟互派留学生均超5000,http://www.gxfao.gov.cn/ gxfaohtml/jwdt/164647110.html。

③ 中国—东盟中心举办“留学东盟”座谈会,http://news.sina.com.cn/o/2012-12-25/ 103725888894.shtml

④ 第四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隆重开幕,http://www.gog.com.cn/zonghe/system/2011/08/17/011172192.shtml

参考文献

[1] 杨波.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战略研究[D].广西大学,2004.

[2] 唐晓萍.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机制初探[J].学术论坛,2004.

作者:卢蓬军

经济贸易务实互补研究论文 篇2: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贸易发展

摘要: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东盟共同体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也是经济增长最快、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与中国毗邻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位于亚洲大陆和大洋洲之间,沟通着太平洋和印度洋,有着重要的国际交通和战略地位意义。因此,有必要从中国与东盟间经济往来、历史历程和发展现状着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从而促进这一区域间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经贸合作

一、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发展历程。中国与东盟经济共同体合作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话与协商。1991年钱其深外长应邀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双方展开对话进程。之后十多年间,双方的贸易往来经济联系加深,达成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共识。第二个階段以2002年中国和东盟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与东盟初步建立自由贸易区,并与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

(二)发展现状。2019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已有28年。28年来,中国-东盟与时俱进,携手前行,战略沟通不断加强,经贸交往持续深入,人文交流日益热络。

1.加强战略沟通,丰富合作内涵。中国多年来与东盟保持着密切的战略沟通,2018年在新加坡举行的第21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通过《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在2019年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发表《中国--东盟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这些合作文件显示出中国与东盟的战略对接正在不断深入。战略沟通与对接的不断加强为中国与东盟务实合作注入了强大动力,特别是在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方面成果显著。

2.深化经贸交往,实现互利共赢。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背景下,中国与东盟携手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经贸交往不断深化。迄今为止,中国和东盟10国建成了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连续十年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2019年上半年也跃升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关系已经成为引领东亚区域合作的一面旗帜。2019年上半年,中国是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缅甸、柬埔寨最大的贸易伙伴,是老挝、文莱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1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主要投向的9个国家中7个是东盟国家,即新加坡、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柬埔寨。

3.拓展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国和东盟国家毗邻而居、人文相似,,双方人文交往愈加热络,拉近了两地人民心与心的距离。截至2019年底,双方结成了201对友好城市,东盟国家建有38所孔子学院,中方高校开设了东盟10国官方语言专业,双方互派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双方互为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周往来航班已近4500架次。据统计,2018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方人员往来达5700万人次,首次突破5000万大关。2019年是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双方举办了一系列媒体交流活动。中国与东盟2019年还建立了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双方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沟通交流正在不断加强。

二、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东盟经贸一体化进程缓慢。独特的“东盟方式”实现了东南亚地区的稳定、和平、合作与发展。在其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东盟这个区域性组织内部缺少一个像欧盟一样强有力的国家或者组织领导东盟10国,组织比较松散,内部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中国大都是和东盟内单个国家分别签订条约,加大谈判的成本和降低效率。由于没有超国家组织,中国和东盟国家已签订条约的实施也打折扣。中国东盟自贸区内部争端解决机制建设不健全,使得双方在贸易过程中发生的摩擦和问题无法及时有效的得到解决。

(二)中国与东盟的经贸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东盟内部也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各国经济贸易发展水平,各国的经济贸易结构中以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为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不足,相似的贸易结构使得双方贸易具有竞争性。随着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的日益上升,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显现了出来,中国应积极开展和促进本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部门转变,使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结构形成差异化,从而更好的促进双方的经济贸易合作。

(三)中国和东盟的经济贸易壁垒很高。从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来看中国与东盟国家总的经济贸易壁垒,中国与东盟各国承诺无限制开放的比例为20%以下,部分开放或未承诺开放的部门比例达到80%以上,大部分国家的市场准入壁垒高于国民待遇。各分部门的服务贸易壁垒程度不一样:旅游、通信、建筑等服务贸易部门的壁垒较低,教育、娱乐文体、运输等服务贸易部门的壁垒较高。

三、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市场开放能在区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欧洲和美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之所以取得令人注目的进展,是由于北美自由贸易区以美国为主导,欧盟则是以“法德为轴心”。亚洲的经济区域化则是“无人负责”。因此东亚地区如果要增加各国对区内贸易的依赖程度,就必须有一个轴心。

(二)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双边贸易数量。东盟与中国发展水平很接近,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也很相似。特别是在纺织、服装鞋类、皮革箱包等产品的生产与出口上双方应依靠自身己有的比较优势,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尽量避免区域内的产业趋同和产品趋同。其次,双方要不断协调产业结构,形成密切的互补分工,并促成双边贸易从产业间走向产业内贸易,进一步扩大贸易空间。

(三)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保证制度化的紧密合作。亚太经合组织(APEC)定位于松散、协商、非制度化的经济论坛,从而无法有效保证集体行动计划目标的如期实现。因此,在组织机构架设方面应效仿欧盟北美的做法,设立超国家机构,下设若干机构。这些机构各司其职,并制定有关条约来规定各个机构的职能和管辖范围,同时撤并一些不必要的机构,避免出现职能重叠、政出多门的情况。

(四)协调区域内外国家关系,加强中日韩互助合作。一方面,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好同域外国家的关系。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并不排斥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协调中日韩三国关系,加强三国经济合作。

四、中国与东盟合作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属于南南型区域合作,市场潜力巨大。自贸区建成五年来,在货物贸易领域取得快速发展,除敏感产品以外,中国与东盟93%的产品已经实现了零关税,但在服务贸易领域和投资领域合作不足,未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中国东盟应顺应时代潮流,提高双方服务贸易水平,加大资本和技术的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强化分工,在保持中国和东盟原有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前提下,提高双方服务贸易的互补性,扩大在金融、通讯、保险等领域的合作。

参考文献:

[1]陈秀莲,陈兰舟,于吉梅.“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东盟贸易和投资依赖敏感性与脆弱性研究[J].亚太经济,2020(02):91-99.

[2]曹云华,李均锁.东盟经济共同体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竞争与合作[J].广东社会科学,2020(02):37-44.

[3]王勤.全球价值链下的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J].国际贸易,2019(02):40-45.

作者:孟星

经济贸易务实互补研究论文 篇3:

中俄经贸关系在东北亚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中俄两国是世界公认的“成长最快的经济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两个充满活力的巨大市场,中俄经贸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种背景下,中俄双方都要积极的促进两国经济贸易合作关系,保持和稳定双边经济贸易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现在世界范围内,东北亚区是经济活动的重心,具有极大的经济潜力和活力,因此一直以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这一区域的经济贸易稳定和加强工作。下面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东北亚国际经济格局新形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中俄经贸关系 东北亚国际经济 新形势 发展对策

一、引言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包括边境地区合作在内的区域合作,是两国经济合作发展的新增长点。近年来,中国一直是俄罗斯首位贸易伙伴,俄罗斯是全球性资源大国,在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要更加重视德育俄罗斯的经济贸易合作,并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新形势下,中俄两国还需逐渐完善机制建设,规范和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

二、现阶段东北亚国际经济格局新形势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世界一体化的进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经济方面,我国也已经成为经济大国,在世界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中国地位和影响力的增强使美国感到了威胁,因此便开始通过加强军事方面部署,鼓动、挑唆中国的周边国家与中国发生领土纠纷,挑起海洋事端等来对中国经济发展进行遏制。2009年出台的“重返亚太”战略改变了东北亚地区形势。现阶段东北亚国际经济格局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朝鲜半岛形势不明确,2008年,李明博执政后,开始采用强硬措施,使朝鲜半岛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朝鲜和韩国的关系一直不友好,天安舰的沉没和延平岛炮击事件,进一步恶化了朝韩关系,加深了朝韩之间的矛盾[1]。2013年朝鲜正式宣布与韩国关系进入战时状态;二是,中国与日本之间在钓鱼岛归属问题上起了争执,僵持不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国际法上业已回归中国,但是日本政府为了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不断挑起事端,并且在我国一直通过外交严正交涉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宣布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所谓“国有化”,从而加深了中国与日本国的矛盾;三是,俄罗斯东北亚战略的调整。俄罗斯在制定东北亚政策时,一方面要积极参与东北亚的经济合作和东北亚的政治合作,另一方面还要防止这种参与行为使俄罗斯成为东北亚经济的“资源附庸”,并且还必须要保证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逐渐开始全面、积极、主动的关注、制定和实行在东北亚的政策,俄罗斯也逐渐成为东北亚国际经济的核心参与者。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与俄罗斯由于经济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发展成为新型合作大国,在双方的合作中,中国和俄罗斯两国都能够在充分尊重对方的利益和选择的基础上坚持自己国家的利益和传统,从而使双方都受益[2]。中俄双方都在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多项政策和协议都进一步推动两国务实合作取得更大进展,深化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是当前提高中俄地区合作水平和促进两国经贸合作的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三、中俄经贸关系在东北亚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发展对策

(一)从战略角度对中俄经贸合作关系给予正确的认识

国际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贸一体化的发展下逐渐凸显出来。要想巩固和发展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推动多极世界的建立,就必须要不断拓展中俄经贸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这对于我国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周边环境也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和俄罗斯都是世界经济未来发展格局的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再加上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因此无论是在目标上和地理环境上都具有合作的优势。在今后的发展中,为了有效避免中俄经贸合作主观上不积极带来的延误时机,中国管理决策部门要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对俄的经贸合作,积极推动当前经贸重点的转变。

(二)加强中俄两国社会文化交流

虽然中俄现阶段的合作关系较为密切且和谐,但是由于大量中国人涌入俄罗斯经商以及历史上的两国领土问题、边境武装冲突等问题的存在,俄远东地区中的一部分居民还对中国与俄罗斯贸易经济的合作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鉴于此,在中俄的交流和沟通中,中国相关部门要积极加强与俄罗斯各层面的文化交流,做好沟通和释疑工作,尤其是要加强文化、教育、体育交流,从而为两国的合作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3]。

(三)积极推动中俄经贸合作的战略转型

现阶段中俄之间的贸易合作模式是互补型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促进合作模式向战略型转变。在资源贸易商要从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加强森林、油气、矿产等资源方面和技术方面的合作,从而实现两国能源资源合作水平和经贸合作整体水平的同步提升。与此同时,还要加速双边经贸合作管理方式的战略升级,加强合作市场的规范化,从而进一步增加经贸交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外,为了更好的帮助中俄双方了解对方的企业、市场需求、市场能力和市场容量,可以建立一个同中俄经贸合作匹配的信息平台,为双方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和咨询[4]。

四、总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以及中俄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并不断变得更加规范化。在今后的发展中,双方都要从战略角度重新审视中俄合作关系,并端正态度,通过加强两国社会文化交流,积极推出合作政策,从而推动中俄经贸合作的战略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田春生.中俄经贸合作关系新析——经济利益的视角[J].俄罗斯研究,2010,(1):31-40.

[2]刘清才,张海霞.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及其广阔前景[J].东北亚论坛,2012,21(3):19-27.

[3]任铁争,王岩.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及展望[J].中国经贸导刊,2011,(3):64-65.

[4]蔺茹.后危机时期中俄经贸关系发展方向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7-19.

作者:齐黎莉

上一篇: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下一篇:矿工煤炭企业文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