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维权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就有关高校学生就业维权现状展开了探讨,从学生维权意识淡薄、高校普法教育宣传工作的欠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应从加强法律基础课程的开设、引导学生坚持签订劳动合同、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拓宽就业维权教育的途径四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就业法律维权意识以及合法权益的保护。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大学生法律维权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法律维权论文 篇1:

浅谈大学生法律维权

【摘 要】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后备军,在校大学生的教育水平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然而社会上侵犯大学生权益的事情屡屡发生,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现实的分析,提出了个人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侵权;法律维护

一、大学生权益的侵害

1.教学质量上对大学生权益的侵害

近几年来,高校规模急剧膨胀,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尽管近几年高校专任教师的人数也不断地增加,但很多高校还是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招生规模扩大的需要,师资严重缺乏。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扩招,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设施匮乏。基本的教学经费得不到保障,教学仪器设备、教学基本设施差,甚至一些基本的教学辅助设施也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这既伤害了大学生们对学校的情感,也影响了学生各种技能素质的提高,损害了学生的基本权益。

2.虚假的宣传广告对大学生权益的侵害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招生宣传已成为各个学校的重要工作,各种各样的宣传广告、宣传材料充斥各种媒体。具体包括:

(1)学校宣传内容的失实。对自己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条件、学生生活条件、学科建设以及毕业生的质量和就业状况等进行夸大、虚假、欺骗性的宣传,宣传内容严重失实。

(2)承诺性的宣传政策无法兑现。有些学校为了吸引学生报考,在招生宣传时做出这样或那样的承诺,如入学后可重新选择专业,对家庭困难学生可减免学费,设有高额奖学金等诱人政策,等到学生报到后,才发现很多承诺根本无法兑现。

(3)利用措词技巧模糊语意,故意使学生或家长误解。虚假的学校宣传广告把虚假的、欺骗性的信息传递给社会,对学生与家长进行欺骗性的宣传,其最终结果是既损害了高等学校自身的社会形象和声誉,也侵害了大学生的利益。

(4)教育管理行为对大学生权益的侵害。教育管理行为对大学生权益的侵害主要是指不合理、不合法的规章制度,不良的教育管理行为对大学生利益造成的侵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管理制度往往比较注重它的有序性和有效性,而对其合法性及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有所忽视,甚至与我国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政策存在冲突或背离;不合法的教育管理行为造成的侵权,如学校有关部门或有关教育管理人员在没有法律授权的情况下捜査学生的宿舍,或非法限制学生的人生自由等,都是对学生财产权和人身权的侵害等等。

二、大学生权益侵害受侵害的原因分析

1.高校性质转化过程中,权力定位的相应变化与现行法律的相对滞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缴费上学,尤其是以各类民办学校、二级民办学校平均每年1.5万学费的普遍标准来计算,虽然已经超过国家规定的一个大学生的培养成本,学校公益性已经日趋弱化。教育消费作为一种特殊消费,在拉动经济起飞的同时也赋予作为消费主体的大学生相应权责。

2.大学生对权利内容的具体要求与现行法律的模糊规定

现行法律对学生的权利规定较为模糊,对学生具体权利,包括公民权利在教育学生中的细化内容没有明确的表示,而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予以了充分的肯定。教育法对学生权利的具体内容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成分,学生的知情权、隐私权等具体权利在教育管理中表现都没有明确的表示。至于“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高校高达4位数甚至5位数的费用,仅以学费、住宿费、水电费等大类公布,却没有关于各种支出的明确账目,事实上学生对每年高额学费的具体去向并不了解,甚至是一无所知。而学生对校方的处分不服时拥有申诉权的法律条文在目前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难以实行。

三、大学生的权益保障措施

1.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学校立法

首先,高校教师和管理工作者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法律意识,要依法从教。要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教育经费投入,定期向学生公布学校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要重视公共教学设施的建设,保证有足够的公共教育设施供学生免费使用;要加强对教师品德的培训和提高,培养教师的进取精神和敬业精神等。

其次,学校在制定各种规章和条例时,必须用法律的眼光加以审视,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同时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做到充分保护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尤其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真正体现法的价值取向。

最后,要依法对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严格执行高等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的规定。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要加强对教师课题教学的管理,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的监督和评估,而且要形成一种制度。

2.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学生申诉制度

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既不是普通的民事关系,也不是普通的行政关系,而是一种结构十分复杂的法律关系。从高校是一种服务机构来看,高校与学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两者的权利与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比较清楚;从高校是一种组织系统来看,高校与学生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行政关系;从高校是一种服务结构来看,高校与学生是一种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买卖契约关系,这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普通的民事法律关系。尤其是随着高校缴费上学制度的实施,大学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的推行,这种契约关系或者合同关系体现得更加明显。

作者:白音宝力格

大学生法律维权论文 篇2:

论大学生就业法律维权

【摘要】本文就有关高校学生就业维权现状展开了探讨,从学生维权意识淡薄、高校普法教育宣传工作的欠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应从加强法律基础课程的开设、引导学生坚持签订劳动合同、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拓宽就业维权教育的途径四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就业法律维权意识以及合法权益的保护。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法律维权意识 维权途径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需要面临就业的毕业生也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大学生面临着难就业、就业难的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大学生自我维权意识的淡薄等各方面原因,大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例也逐渐增多,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法律维权教育已成为当今各大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1 高校学生就业维权现状

1.1 学生维权意识淡薄

就业法律维权意识是指在就业过程中当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劳动者能感觉、认知、评价并且能用法律作为手段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意识。谈到法律维权意识,在网上都有这样的评论“大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不如农民工”,据一项调查显示,当农民工在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通过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比率为12%,而大学生通过法律途径的比例只占遭遇侵权大学生总数的10%,所以,就目前的学生维权现状不容乐观。导致学生维权意识淡薄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除了政法院校或者法学专业的学生,其它高等院校的学生欠缺法律的基本常识,对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权途径和劳动仲裁时效的了解更是缺乏,也就导致学生就业权益受到侵犯时,不知通过什么途径、在什么样的期限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甚者,在自己权益是否被侵犯了也无法判断。其次,目前需要就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每年剧增,加之企业纷纷减员增效,政府提倡精简机构,事业单位实行下岗分流,造成人才需求下降,按照人才市场一般规律,当人才供给与需求总量发展不平衡,大学生就业将继续面临严峻考验,所以,能找到一份工作,保住一份饭碗对大学生而言是眼下最紧迫的事情,而学生对合同的具体内容或者具体的工作环境都没有具体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不法单位则会有机可乘,廉价的剥夺毕业生的劳动力,即使单位在试用期或者正式工作后有不发放工资等侵权现象,毕业生也会选择忍让,自认倒霉,或者另找单位,往往会放弃维权,而不是选择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2 高校普法教育和宣传的欠缺

目前,各高等院校对学生的普法教育和宣传仍然欠缺,除政法学院和法学专业的学校以外的其它学校只是简单的开设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这样的公共课程,对于公共课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到课率低,有些学校还会删掉法律基础的教学,所以学生获得的法律知识是非常的有限。而有些高校也会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样的课程,但大多数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所以侧重点则是引导学生如何就业、如何创业,涉及到法律维权这一块只是简单带过,并无详细的讲解。在法律维权宣传这一方面,大多数的高校也无专门的网站、校园广播、橱窗来进行系统的报道。总而言之,高校对就业普法教育和宣传的重视力度较为欠缺,形式也过于单一。

2 提高学生就业维权保护

2.1 学校加强法律课程的开设

学校的维权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来实现,仅仅通过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学生掌握的法律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使学生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学校可以专门的开设《劳动法》等与就业工作相关的课程,进行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学习教育,明晰各种法律条文的规定,使学生全面详细的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所包括的具体内容以及权益受到侵犯后如何选择维权途径。

2.2 引导学生坚持签订劳动合同

很多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仍然不能区分协议书与劳动合同,而就业协议书往往又没有有包括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2007年6月2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从以上几条法律规定可以看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就业协议后,还要签订劳动合同,但现实中,一些不法单位为了规避法律责任,往往不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就算签订了合同,对毕业生权利方面的规定也是模糊不清,如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违约责任等等,与法律的规定也是相差甚远,这也就无形中给毕业生的维权增加了难度。所以,在毕业生就业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意识到劳动合同是维权的最基本的凭证与保障,正确规避就业风险。

2.3 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训

目前,在各大高校中,辅导员承担着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就业等各项工作,辅导员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指导作用也愈发重要,所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则是提高学生就业法律维权指导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自行对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培训,或者推荐辅导员参加省级的、国家级的专业技能培训,尤其是就业法律维权方面,辅导员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就业法律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有利的引导。辅导员与学生接触较多,如果能从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向学生灌输法律维权知识,并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学生也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从维权的意识还是维权的具体操作将会有一个质的提高。

2.4 拓宽就业维权教育的途径

就业法律维权,不能局限于课堂的教育引导,更应通过第二课堂丰富教育的形式。目前如中国政法大学等一些政法院校都建立了就业法律维权网站,但很多院校在这一块仍是空白,法律维权网站的建立对就业普法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通过进入网站,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法律知识和最贴近自身的案例,帮助大学生提高依法就业、权益保护的意识。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设置劳动维权教育指导中心,聘请法律知识全面、劳动维权能力较强的专兼职老师,对在校、离校学生进行劳动维权指导,具体工作方式可以开通热线咨询、设置电子信箱、接受学生的当面咨询、为学生法律维权提供法律建议及维权方案,帮助学生实现维权。同时也可以邀请专业的法学教师或资深的法律工作者在校内开展模拟法庭,通过模拟法庭这样的以活动为载体的宣传模式,寓教于乐,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更高,通过视觉与听觉效果的结合,学生也能更好的掌握一些就业法律的知识。

大学生就业法律维权教育问题已经不仅仅是高校就业指导的问题,已经是全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相信在全社会法律专家的关注下、学校的重视下,大学生就业法律维权教育会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丁兆玲·论大学生就业签约的法律责任与维权意识[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2] 王城.大学生就业的理论与政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1.

[3] 杨熙玲.关于大学生就业维权现象的几点思考[J].大众商务,2009,5.

[4] 李永玲.高职学生就业维权意识教育问题初论[J].中州大学学报,2009,2.

作者:周 丹

大学生法律维权论文 篇3:

大学生打工现状与法律维权状况的思考

摘要 探讨了在校大学生打工权利受侵害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以期对有意于打工和正在打工的大学生有所裨益,也为进一步规范、优化和完善大学生打工市场提出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打工;维权

一、在校大学生假期打工的现状

数据显示有84%的同学有做过兼职,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6%;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网络的实习实践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校园销售、当餐厅服务员等工作。在选择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大部分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大学生打工渠道:除了学校给贫困生安排的勤工助学岗位外;30%的学生通过各种街头或校园招聘广告找工作;60%的学生通过中介;剩下的通过熟人推荐等方式。

二、权益受损状况的分析

原以为学生们通过业余打工既能积累经验又能赚钱,实际上热情有余、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在打工途中却发现不少“陷阱”遍布,他们频频遭遇“埋伏”。据调查结果统计得知,有近5成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在被调查的120名学生中,有35%的学生表示在校内外的打工中合法权益受到不同程度的侵犯和伤害。其中,打工时的乱收押金所占比例最高,其后依次为:中介不兑现承诺,克扣工资、少算工期,不发工资。

三、在校大学生打工权利受侵害的原因

1 维权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至少有八成大学生维权意识淡薄,在问及“是否与雇主签订合同”时,有45.8%的大学生选择口头协议;29.2%的人表示没有想过这一问题。很少人会于雇主签定劳务合同。而面对侵害,近35%的学生选择稍微抗争甚至忍气吞声,只有不到20%的人想到诉诸法律或向有关部门求救权益。有的在校大学生求职心切,而自身没有维权意识,工作时没有签订合同。缴纳费用时,不注意索要发票、收据等。大部分上当受骗后没有想过举报。有的根本就不知道去哪个部门举报,有的不愿费时费力。

2 维权体制不健全

大学生打工时遇到拖欠工资问题,劳动监察部门只认劳动合同以及相关证据。遇到拖欠工资问题,因为不在劳动部门职能范围,只能到法院当作民事纠纷处理。如果被“黑中介”骗取押金等费用,劳动部门可去处理。可是,当大学生自身维权意识不强时,在中介收取押金时,没有索要收据和发票的大有人在,没有证据,劳动部门处理起来就会很困难。维权体制是一种被动式的,而且相关的职能部门效率亟待提高。

3 打工市场缺乏管理

调查显示很多人找工作的途径大多是通过看报纸、上网站、学校内的各式招聘广告、找中介。但是在这中就存在着虚假广告。另外,高校假期勤工助学的组织管理不到位,学校没有开办专业职介所,以优质的服务、安全的保证、低廉的价格服务学生,那么就更不用说将庞大散杂的大学生打工族集中起来,实现统一管理。眼下,大学生打工市场没有一种规范的管理体制,长期处于“真空”状态,这就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四、保障大学生打工合法权益的措施与对策

(一)政府有关部门应互相配合,加强监管

政府的职能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识,对保证整个社会保持正常运行具极大的影响。建立完善的中介整顿制度,并严厉打击黑中介机构的不法行为;政府工作透明化和制度化积极引导中介组织协会的监督、钳制作用;完善我国人才流动机制和人才中介服务机制的建设;积极建立人才的市场导向。政府下的各部门(包括监管部门、司法部门、劳动仲裁机构等)互相配合做到,形成有法可依,持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学校教育部门应发挥连接社会的桥梁作用

高校应把勤工俭学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一部分,形成一套规范的体系。几个大学联合成立校园职介:一个专为学生介绍短期打工的机构。以优质的服务、安全的保证、低廉的价格服务学生,那么就可以将庞大散杂的大学生打工族集中起来,实现统一管理由学校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加强与社会人才市场、大型用人单位、企业家协会等部门联系,构筑供需信息网络。

(三)大学生自身应增强法律意识,加强维权意识

大学生找兼职时,要增强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到正规的人才市场以及职业介绍机构,维护自己的权益。签份“协议”多份保障,尽管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不属于劳动关系,但民事的劳务关系还是存在的,所以,不论暑期打工还是平时打工的时候,都尽量与用人单位签订一份“劳务协议”。那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媒体,是整合资源的平台。小企业运用网络营销就是用营销的思想和方法,借助互联网技术及平台所展开的营销活动。这里,网络技术和平台是营销工具和手段,它涵盖了我们传统营销活动的全部内容,无论4P还是4c,网络营销在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体现出巨大的作用和能量。

时代在发展,生意可以传统,但工具必须更新。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决定了它能够给传统企业带来“增收、节支、提效、避险”等效益。小企业在打造网络品牌、拓展销售渠道、推广企业及产品、加强与消费者沟通、收集各类商业信息、进行市场调研、完善售后服务等降低成本、整合资源方面,互联网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企业应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崭新的营销工具,在不利的环境中突出重围,获得新的发展。

(七)联合营销模式

采用联合营销模式使小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有利于小企业突破自身能力的限制,以较少的资金和较短的时间形成较大的销售能力,缩短了产品流通时间,提高了销售效率,从而降低营销成本。

小企业的联合主要是某种松散型的组织体,组织体内的小企业以合同为纽带,在市场营销中的各个方面展开合作。其联合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竞争企业的联合。第二种方式是互补企业之间的联合。由于联合销售具有松散型的特点,这就要求联合体中的各企业间要以合同为依据,在自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使其中出现的纠纷或问题减少,以保证联合销售走上正常、健康、联合体内的各成员互利互惠的道路。

(八)“寄生”营销模式

1 产品寄生。产品寄生是指寄生企业给宿主企业生产产品。目前的OEM(业务外包生产)方式是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合作的主要方式,即小企业接纳了大企业转移出的部分产品生产线,在大企业的技术指导与质量监督下,其成品以大企业的品牌包装进入市场。

2 渠道寄生。渠道寄生是指寄生企业利用宿主的销售渠道经营自己的产品。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市场空前的广阔,小企业要凭自身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完整的分销体系是不可能的,小企业通过为大型企业的出口产品生产相关的配套产品方式达到出口的目的,借助跨国大公司的强大销售网络进入国际市场。

3 促销寄生。促销寄生是利用宿主的产品或者促销工具以实现寄生企业的促销目的。企业为了达到销售促进目标而选择需要恰当的促销方式,促销工具选择得当,可以提高销售数量,降低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企业应该在自身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弱点,善于抓住机遇,并利用我国出台的有利于小企业的法律、法规,选择适合的营销模式,使小企业走上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美]梅金森等著,李刚,范存会,俞海译,小企业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美]莱文森著,王功新译,游击营销[M],海南出版社,2005

[3][美]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著,梅清豪译,营销管理(第12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王鹏辉,水泥+鼠标:创新的营销模式[J],销售与市场,2009(1)

[5]颜帮全,营销中的寄生现象[J],企业管理,2007(10)。

作者:姚 敏

上一篇:计量学与气象学论文下一篇:图书馆校园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