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程职业素养论文

2022-04-15

随着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企业对技术工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增强中职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笔者基于职业教育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中职学校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旨在为中职学校语文课程模式改革提供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职语文课程职业素养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职语文课程职业素养论文 篇1:

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探索

【摘 要】中职语文课程要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工作,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此,我们在分析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必要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语文;职业素养;中等职业教育

语文课程是广大中职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由于语文课程能够实现育人目标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专业类型及学生未来职业去向,加强面向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培育,不断增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009年,教育部版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是中职语文教师组织实施教学的行动指南,但中职语文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专业类型,不断优化语文课程的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的教学内容,扎实开展面向学生职业实践的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工作,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

一、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广大中职生进入职业岗位后,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软件的“帮助文档”的阅读理解能力;会计专业的学生对销售合同、销售发票、银行票据的阅读理解能力;办公文秘人员拟写通知、启事、计划、总结的书面表达能力;机电专业学生的撰写产品说明书的能力;……。因此,广大中职生将来从业过程中广泛运用语文知识,展示语文能力,成为其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培育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一)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培育职业素养。广大中职生未来从事职业活动、服务工作岗位,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专业相关的各类文章,从读懂到读通,为从事职业活动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要引导中职生正确筛选、整理专业信息,特别是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能有效获取职业岗位所需信息。同时,中职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职业理想、行业发展、企业文化的文章。如会计专业学生要阅读会计从业人员入职以后的酸甜苦辣的人生感悟文章,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规范的修订或新颁布的文件,为培养学生健康的职业情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基础。要引导学生搜集职业相关的信息,在阅读理解中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培养职业意识。

(二)提升语文表达能力,培育职业素养。语文表达能力包括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中职生走向社会后,从事某项职业,适应某项工作岗位,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实际,有目的地培育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掌握接待、洽谈、答询、协商等口语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提升适应职业工作情景的交流能力。同时,要提升中职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特别是密切联系职业活动需要的应用文撰写能力,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通知、启事、单据、合同、协议等应用文的书面表达格式与要求。

(三)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升职业素养。中职语文教师要注重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育广大中职生的职业素养。一是围绕职业生活确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以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形式,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努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特别要针对相关行业的职业活动要求和典型任务环境,开展综合程度较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升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如机电产品创新设计说明书,会计专业财务状况说明书、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说明书等。

三、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

(一)明确职业素养培育的主要目标。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首先明确职业素养培育的主要目标,要有明确的语文知识传授目标、语文能力培养目标、语文素养培育目标以及基于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紧紧围绕职业素养培育的目标实施语文课堂教学,任何没有明确目标的职业素养培育形式,将会弱化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甚至产生无效课堂。

(二)确定职业素养培育的组织形式。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在明确语文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需要选择恰当的、合适的组织实施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我们可以合理选择说、演、唱、赏等多种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构建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堂,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统一。

(三)优化职业素养培育的实施过程。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教师需要事先谋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全面优化职业素养培育的实施过程。一方面以活泼、生动的组织形式,吸引广大学生广泛参与、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发挥语文课堂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积极作用。

(四)总结职业素养培育的实施成效。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教师要及时总结反思职业素养培育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应用,反思不足与欠缺之处加以改进提高,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改革的力度,创新语文教学改革的形式,真正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

【参考文献】

[1]林少龙.论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年19期

[2]袁莉.刍议中职语文如何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J].《课外语文》,2013年12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陆海峰

中职语文课程职业素养论文 篇2:

基于职业素养的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随着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企业对技术工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增强中职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笔者基于职业教育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中职学校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旨在为中职学校语文课程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一、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与企业负责人、实习教师、班主任等人员座谈,发现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实习教学、顶岗实习、就业等环节中,与普通高职院校学生相比较明显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表达能力较差

由于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侧重于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淡化了语文课程职业素养的学习,进而表现在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文字组织等方面的不足,最为明显的体现在个人简介的书写和面试方面,错字百出,表达时明显字不达义,这些成为制约学生发展的瓶颈。

2.不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在中职学生群体中,学生之间打架、家庭关系和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比较普遍,学生不会灵活地处理各种关系,面对问题容易情绪化,缺乏理性思考,从而造成了许多难以预料的后果,这也造成了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偏见。

3.继续学习能力差

基础知识薄弱是学生厌学的关键因素。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职业规划不明确,对未来的发展迷茫;就业后安于现状,缺乏再学习的能力和动力,长此以往导致发展空间有限。

4.自我定位不准确

90后和00后一代以独生子女居多,家庭对他们的溺爱造成了不少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不能安于从事一线劳动。据统计,有70%以上的职业学校学生频繁出现跳槽的情况,有80%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究其原因,学生普遍缺乏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和科学评价,缺少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这与学习时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安排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授课模式是改变中职学生现状的关键环节。在语文课程授课中,学校规划语文课程的顶层设计方案,将原来的4学时调整为8学时,并由原来的两学期课程调整为四学期,加大了课程所占学时的比重。笔者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教育。

1.开设国学诵读内容

在第一学期,根据授课内容添加《弟子规》《三字经》《劝学》等国学诵读课程,鼓励学生在晨读和晚自习期间诵读相关内容,再组织班集体之间开展诵读比赛。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有助于树立“眼中有人、心中立人”的良好习惯,对学生建立良好的素养意义重大。

2.开设文学欣赏课

在第二学期,鼓励学生开展文学阅读课,选取高质量的文章师生共同鉴赏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选取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汪国真的《热爱生命》、毛泽东的诗词等内容,让学生爱上阅读课、爱上文学、爱上艺术,从而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用美的眼光来看待和分析问题。

3.开设应用文写作

在第三学期,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将常用到的如通知、请假条、留言条、借条、倡议书、求职简历等公文的写作格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避免出现学生不会写假条或个人简介的尴尬局面。该教学内容的开展,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4.开设辩论赛

在第四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文学能力,适时围绕热点话题开展辩论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选取了“景区门票提價的利弊”“二胎政策的利弊”“校园里布置无线网络的利弊”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强化交际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三、总结与感悟

语文课程是中职学校基础课程的关键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交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中职语文课程不仅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只有将语文课程内容转变成未来发展的工具书,教师以此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价值。

(作者单位:山西省忻州市第一职业中学)

作者:王志宏

中职语文课程职业素养论文 篇3: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的探讨

【摘 要】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工作中获得成功的基础。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技工院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教育的重点,是保障学生就业能力的前提。作为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在职业素养教育中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技工院校 语文教学 职业素养

技工院校属于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才。因此,中职教师应当将教育重心放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足够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行,能够成为从事某种社会职业的应用型人才。语文学科在职业素养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作为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将职业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之中,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学生发展成为职业人才所必需的素质素养,是一个人在职业中取得成功的前提。职业素养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整体品质。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职业素养由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行构成。其中,职业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基础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包括普通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和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职业品行指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习惯和职业性格。

二、语文学科在职业素养教育中的优势

技工院校的生源一般是初中毕业生,且是经过高中筛选过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文化知识体系不够健全,文化成绩也不太理想,自学能力和自制力也偏弱。再加上很多家长一心希望孩子考高中,上大学,对技工院校存在偏见,使得很多技工院校的学生较为自卑。因此,语文学科能够在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语文学科是技工院校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人文特点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素养,让学生在学会语言文字如何使用的同时,学会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此外,针对技工院校学生自卑的状况,语文教学还具有一定的励志作用,教材中存在的励志素材、名人名言等都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人生百态,感受爱与美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推动学生职业道德、心理健康、职业能力的发展。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1. 确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目标

我们应当注意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最重要在于人才的态度和责任,其次才是学习沟通能力和专业技术技能。尤其是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职业素养更为重要。在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确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的实施教学。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日后在企业一线工作的员工,他们要想获得好的工作机会,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语文能力在于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应当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2. 重视阅读在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充分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通过阅读,我们一方面可以提高听说读写的普通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知识,感受人生百态,提高修养和品质。因此,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素养,体会职业素养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加强阅读,在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接受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学习语文课本中各种人物展现的优秀品质,使其能够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更好地应对挫折,战胜困难。

3. 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实践训练

口语表达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主要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规划都是毕业立即就业,因此,如果面对应聘,如何在求职中获得成功就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口语表达能力在这其中十分必要。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实践训练,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各种途径中得到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可设置课堂讨论,增加提问环节,创造学生说话的机会。在课堂外,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例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等,让学生拥有众多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实训平台,一方面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另一反面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展示自我的勇气。

结语:综上所述,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决定了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是否具备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行对于学生能够在职业道路上取得成功至关重要。作为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将语文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少龙. 论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19).

[2]王文娟. 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8).

[3]傅卫莉. 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03).

作者:汤亚钰

上一篇:企业柔性财务战略分析论文下一篇:电力无线通信技术运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