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市场结构论文

2022-04-15

摘要:农村消费结构的逐步优化,能够有效拉动农村经济增长,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本文着重分析了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与农村消费结构的关系、金融效率和农村消费结构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农村消费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提供良好借鉴与参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乡村市场结构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市场结构论文 篇1:

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研究

一、银行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基础结构问题

(一)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

结构通常是指构成某一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方式及其特征,是指构成系统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其主要特征是把考察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中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孤立地考察其中某一个或几个部分。市场结构就是构成市场的供给方(即卖者,如银行)之间、需求方(买者,如银行的客户)之间以及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诸多关系的总和及其特征。也可以说,市场结构是一个可以比较稳定的、可以观察的变量,短期看,可能是一个常量;长期看,则可能是一个变量。

也可以从需求(买方)的角度对市场结构进行研究。例如,仅有单一买方,则出现“完全的买方垄断”,如存在多个买方,则存在“买方寡头垄断”或完全竞争型的买方市场;如果市场供需均为完全垄断,则市场结构是“完全双边垄断”。

在产业组织研究中,我们主要考察的是市场供给方的市场结构问题,市场结构仍是在时间上比较稳定的、可观察的变量,能够体现市场供给方面的竞争和垄断程度,是决定产业组织竞争性质的重要方面。从市场结构的类型上看,产业组织一般包括完全竞争型、垄断竞争型、寡头垄断型和垄断型等四类。总体上,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是以市场结构研究为基础的。

产业组织研究的市场结构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厂商理论基础上的。产业大多存在着规模经济,高市场集中度往往意味着少数较大规模、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大厂商可以凭借规模优势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但当一个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过高时,大企业则有操纵市场的力量,并能以此谋求更高的利润回报。芝加哥学派则从自由放任的经济哲学出发,更多地强调市场绩效对市场结构的影响,重点是三者间的反向关系。因此,对S、C、P逻辑范式的全面表述应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但S、C、P间的关系不是单向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反过来也影响市场结构,该体系是一个闭环。

从研究内容上看,S、C、P框架可以将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含在一个相对简单的框架中,所以尽管产业组织学的学派较多,这种方法也一直备受非议,但该理论框架仍是分析产业组织结构的重要基础。本文认为,S、C、P框架的研究方法将产业组织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规范性研究,又有实证性检验,避免了仅作单纯的抽象或实证分析,使产业组织研究既有理论深度,又能紧密联系实际。

(二)银行产业市场结构

银行产业市场结构,是指构成市场主体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特征,是决定银行产业组织竞争性质的重要内容。鉴于产业组织理论重点从供给者的角度研究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本文也从银行作为金融服务品供给者的角度研究银行业市场结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市场集中度、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等。影响银行市场结构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由产品性质和科技水平决定,如银行服务的快捷或安全性。市场结构的另一些因素是源于外部的,如国家产业政策和银行业监管政策。内部因素起决定作用,而外部因素影响内部因素。由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法律放宽对银行业市场进入壁垒的限制,80年代放松对存款利率以及银行合并的管制,外部因素越来越成为市场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总体看来,影响银行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市场壁垒等。

对于市场结构的衡量有多种角度和方法:基于产品角度的弹性分析法,基于绩效角度的计量法,基于产业内部组合角度的计量法,等等。总体来看,市场结构取决于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等因素。前两种因素主要决定特定市场中厂商间的相互关系,或特定市场的规模经济及市场主体的数量分布特征;后一种因素主要决定市场中厂商与市场外潜在竞争对手的相互关系。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方法常用的有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两类,前者是从市场供给者的数量和相对市场份额两方面反映市场集中程度;后者通过分析产业内供给者之间的实力或规模的不均等程度,即从不同供给者在市场上占有份额的差异方面,分析市场的集中程度。

绝对集中度主要包括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指标。最常用的集中度指标是CRn指标,对于银行业而言,它是指银行产业中n家最大银行市场份额之和,或者是某一百分比的市场占有率之内的厂商数量。n取值随市场集中程度而定,市场集中程度越高,n的取值越小。从市场集中的情况看,不仅应考虑银行业的资产总量和市场份额,而且还应考虑银行业务范围的涵盖程度,不仅要看银行是否在特定的细分市场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还要看在各类业务市场是否都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当资产总量相同时,银行数量少的市场的集中程度高于银行数量多的市场的集中程度,这与各国的实际情况基本是吻合的。

市场集中与市场垄断的关系。市场集中度反映着市场垄断程度的高低。如果少数银行市场占有率高,对市场的影响作用大,则容易形成市场垄断。较高的集中度还会增加寡头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加大银行之间合谋的可能性。相反,如果银行规模小且数量多,就不利于形成市场合谋。从一般均衡看,过高的市场集中可能会产生较为负面的效果。

二、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关系

(一)市场行为与市场结构的相互关系

银行业市场行为是指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等经营目标所采取的战略性行为的总称。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是两种极端的市场结构,而现实经济中的市场结构往往是二者间的过渡形态。产业组织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分析这两极之间连续性的现实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并判断市场是否存在不公平竞争的情况。实际上,银行的市场行为并不完全是自由竞争条件下的均衡过程,而是与市场结构互动的过程。市场行为不仅是内生的,而且是外生的,既是市场结构的结果,也是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即本期的市场结构(St)就是上期市场行为(Ct-1)的结果,也是下期市场行为(Ct+1)的重要影响因素。这种动态的视角,使我们能够全面的认识理解银行业市场行为及其决定因素。例如,鲍莫尔(Baumol)通过“可竞争市场”这一概念,改变了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单向的逻辑关系。因为在可竞争市场中,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迫使现存者降低成本,不断创新,扩大规模,从而既使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又影响了市场绩效。市场行为及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关系,是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和采取监管措施的重要依据。

从结构标准看,市场上要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及其存续条件,以保证任何供给和需求方所占有的市场份额都不足以控制市场。一是市场上存在各自独立但达到最小经济规模的、符合最优进入数量的银行。二是在动态期内,能保证银行有序进入与退出的良好机制,任何新银行作为新进入者能够自由参与市场竞争,不存在人为的市场进出壁垒措施,也不存在行政性歧视措施。

市场行为与市场结构的相互关系,一方面,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对卖方和买方的行为都会产生影响,我们这里仅考察对卖方的影响。从短期状态看,市场结构相对稳定,可作为静止不变的外部环境,是决定银行经营和竞争策略的客观环境,约束着银行的市场行为。由于银行业的规模经济性,往往存在双寡头或多寡头竞争的市场结构,对寡头竞争市场行为的分析具有很大的代表性。显然,与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相比,寡头竞争的重要特征是竞争对手间更具有互动性,一方的行为往往受到其他方行为反应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市场结构本身也是不断变化的,市场结构往往是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结果。如大银行兼并小银行,效益好的银行购入破产的银行,这会提高市场集中度。再如,市场壁垒和在位银行的价格行为会影响新银行的进入,从而导致市场结构的变化。

银行业务差异化与市场绩效、市场结构的关系。服务价格的差异化将造成不同银行利润率水平的差异:一是处于竞争优势的银行将凭借价格优势和成本优势。取得较高的利润率水平。二是处于竞争劣势的银行只能取得较低利润率。对新进入银行来说,银行业务差异化程度越高,进入的壁垒越高,取得市场份额所付出的代价越大。我国近年新兴的股份制银行发展较快,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等,这虽然说明这些银行市场开拓能力强,但也说明我国银行业务差异化程度低,产品差异的客观壁垒不高,客观上为这些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机会。

(二)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系

具体可以分别从短期和长期角度考察。

1.从短期看,市场结构一般具有相对稳定性,可作为静止不变的外部环境,它是决定银行经营和竞争策略的客观依据,影响着银行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取决于银行业内银行的经营活动状况,而经营状况又取决于银行的定价策略、产品策略等市场行为,即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市场绩效是行为的结果。

分析市场份额与市场绩效的关系,可以通过两回归模型进行估算,一种是:

利润率=a+bMS+cConc+dSize+eAdInt+fGrowth

式中,利润率是自有资本或总资产上的收益率,MS是市场份额,Conc代表4个最大厂商,Size是厂商规模,AdInt代表厂商广告费用在其销售额所占的百分比,Growth是厂商增长率的过滤变量,d和e是市场进入壁垒的条件,a是常量,b、c、f是系数。

另一种是:

利润率=a+bMS+cConc+dHB+eMB+fGrowth

式中,HB和MB分别是高度和中等进入障碍的虚拟变量,d和e是市场进入壁垒的条件。

关于在集中度较高的银行市场上是否存在着规模经济的问题。高市场集中意味着市场上少数较大规模的银行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一方面,大银行可以凭借规模优势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另一方面,大银行具有操纵市场的力量,银行之间较容易达成合谋,并通过市场垄断获得垄断利润,如较低利率存款和较高利率贷款。在单家银行的市场份额较小的分散的市场中,市场盈利能力较低;相反,在单家银行市场份额较大的市场中,非合谋的利润会较高。

在短期均衡中,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从长期看,市场结构是动态变化的,市场结构的变化经常是市场行为的结果,有时也直接受市场绩效变化的影响。市场绩效是由行为决定的,但需考虑市场供应者和需求者行为,及其对市场结构可能产生的动态影响。这就是长期动态的分析视角。例如,大银行兼并小银行,效益好的银行并购效益差的银行,这些会提高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改变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产品差异化和在位银行的价格行为会影响新银行的进入,也会导致市场结构的变化等。

实践证明,高效率的银行能够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导致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并形成良性循环。具有较高市场绩效的银行往往更容易采用先进管理技术,不断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因此也就更有利于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提高市场集中度。虽然在实践验证中并不能完全证明上述结论,尤其是当样本数据不够充分时,实证结论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偏差,但市场绩效对市场结构反作用的关系是明显存在的。本文认为,市场绩效与市场结构往往互相影响,关系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把二者视为直接的相互因果关系,而要考虑到其他复杂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就长期而言,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存在反向的逻辑关系。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国内外银行业市场结构状况分析

(一)各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市场集中程度较高。银行业高集中度的国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另一类是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的一些发展中国家。

1.德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德国现有各类银行类金融机构3400多家。根据德意志联邦银行的统计归类,按照银行从事的业务活动的范围,将银行分为综合性银行、专业银行和其他银行机构。2001年,德意志银行集团等资产规模最大的四大银行按照资产计算的集中度(CR4)为16%。在跨境货币交易市场贷款市场集中度(CR4)占33%强,存款集中度(CR4)占近50%。德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趋势,目前银行数量比十几年前大幅减少,约40%,分支机构数目也在下降,减少了大约18%。

2.英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英国的银行通过股份银行合并私人银行、乡村银行,不断增设分支机构数量,以及股份银行之间相互合并,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逐渐走向集中,使银行数量不断减少。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英国银行业经历了比较广泛的市场竞争、兼并与合并过程,现在形成了巴克莱、国民西敏寺、米德兰、劳埃德四大银行垄断市场的基本结构。

3.美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尽管美国银行业的集中程度也较高,但由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有关法律限制,美国银行业市场集中程度远低于欧洲、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实际上在地理上美国只有国际性银行而无全国性银行,主要由大量小规模的地方性银行组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一些小银行和经营不善的银行在市场竞争中退出市场,虽然其后由于反托拉斯法和实行银行分业经营制度,以及一直实行的单一银行制限制了美国银行业的集中,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出现的银行控股公司则提高了市场集中度。从资产规模看,美国银行规模的分布极不对称,占总数60%的中小银行只持有银行业总资产的10%左右,而占总数2.3%的大银行却占近80%的资产份额。截止2002年,美国拥有1亿美元及以上资产的商业银行共有3722家,按照资产计算的美国银行CR184为79.5%。美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主要是银行业合并、重组的结果,这使数量下降的同时,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了。

4.发展中国家及前苏东国家情况。许多发展中国家银行体系发展远不充分,还需要经历一个由全面发展到市场化集中的过程。目前较为普遍的特点仍是市场集中度较高。俄罗斯银行业实行混业经营,1996年商业银行为2300余家,2003年年初商业银行为1329家。2003年年初,国家控股银行有23家,占资产总额的37.5%,贷款占39.2%,私人存款份额为72.11%。俄罗斯储蓄银行是最大的银行,2003年资产占银行系统全部资产的25%,占私人存款的64%。从发展趋势看,俄罗斯银行逐渐集中,大银行的比重上升,中小银行的比重下降。资本金在500万美元以上的银行数量占比从1998年的12.8%提高到2003年的22.1%,资本金为100万~500万美元的银行约占33.9%,资本金为10万~100万美元的银行约占36.3%,资本金不足10万美元的银行数占比7.7%。

(二)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1.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演变。

我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而不断变化的,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垄断,以及后来打破垄断、寡头垄断到寡占程度不断降低的发展过程。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始于专业银行之间的业务交叉,在国有银行的商业化、市场化和股份化改造过程中逐步深化,随着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立和对外资银行开放市场,目前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具体而言,1979年以前,几乎所有的银行业务都集中到中国人民银行,因此当时我国金融市场是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从1979年到1984年,中、农、工、建四家专业银行相继成立,但当时四家银行专业分工严格,在各自业务范围内仍居于垄断地位,因此这一阶段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是行业性的垄断结构。

其后随着专业银行业务领域拓宽和业务交叉、国有银行的不断发展、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立和对外资银行开放市场,中国银行业原有的垄断型市场结构正在被逐步打破,各项业务的市场集中程度均有所降低。但由于我国银行产业组织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所以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仍处于较高水平,四大国有银行在存款、贷款和其他主要业务方面仍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较高。

2.市场结构分析。

从市场份额情况看,股份制银行成立时,虽然面临日益扩大的市场空间,但同时也面对较高的市场进入壁垒。当然,每个新进入市场的竞争者都可能面临同样的问题,但中国的现实情况是,由于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的资金关系的惯性及国有银行较强的市场竞争实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大幅上升,四大国有银行的市场份额仍将维持较高水平。从资产业务的市场集中度看,截止2004年来,包含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CR15)的市场集中度为68.5%,其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169321亿元,市场集中度(CR4)为54.1%。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和负债余额分别为4697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2.2%,市场份额为14.9%。这反映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陆续组建的一批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随着我国银行业市场放松管制的改革进程不断深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迅速发展,市场集中度(CR4)最近几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可以预计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股份制银行占据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加大。这种快速发展趋势直接导致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

3.关于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政策。

为提高银行业绩效,应改善银行业市场结构,发挥市场结构对绩效的促进作用。发挥市场经济效率的关键在于实行优胜劣汰,有进有退,这是市场竞争的基本原则。按照市场机制调整国有银行规模,促进国有银行提高市场绩效,扩大银行经营的规模边界,实现我国银行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市场结构政策的目标不是限制竞争,而是消除过度竞争的制度性障碍。以兼并政策为例,在政策上要出台促进银行间重组的法规,从税收、职工安排等途径支持业绩好的银行利用市场手段参与重组。建议立法机关和银行监管当局研究考虑降低陷入困境的银行退出市场的法律法规及其配套措施,在条件成熟时出台银行退出的法律规范,通过合理的手段减少银行退出带来的市场和社会成本,改善金融资源配置。

反垄断是我国银行产业组织政策和银行管制中不可缺少的政策内容,也是各国银行业组织政策的基本导向与总体原则。“各国反垄断的理论与实践表明,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对垄断结构与垄断行为进行准确区分,而只反垄断行为而不管垄断结构”。对于公共政策而言,政府反垄断政策需要兼顾对垄断结构和垄断行为的双向调节,以维护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而强化银行业退出机制保持社会稳定,关键是如何保护和补偿中小存款人的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博士后特华科研工作站)

作者:崔晓峰

乡村市场结构论文 篇2:

农村金融市场结构、金融效率与农村消费结构的关系研究

摘 要:农村消费结构的逐步优化,能够有效拉动农村经济增长,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本文着重分析了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与农村消费结构的关系、金融效率和农村消费结构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农村消费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提供良好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农村金融市场结构;金融效率;农村消费结构

一、前言

近些年来,农村经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农村金融规模快速扩大,与之相应的农村居民消费规模也在扩大,农村消费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当前农村居民总消费中,发展型消费所占据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而生活型消费占比有所下降。农村金融市场结构、金融效率会对农村消费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细致分析其内在关系,将能够为农村消费结构的优化与改善提供良好支持。

二、金融市场结构与农村消费结构的关系

目前,农民在金融服务的理念方面还较为传统,多数认为银行储蓄可以给未来收入提供一定保障,可以应对未来发生的一些不确定风险[1]。随着农村金融产品的逐渐丰富,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农村企业和农民个体能够通过多种类型金融产品获取到信贷资金,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农民应对风险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农民更好地了解和熟悉新型金融方式,如消费贷款、理财等,在很大程度上调整农民消费观念,使得农民能够越来越转向到新型消费领域[2]。此外,在金融市场结构持续优化的过程中,催生出多种便捷支付方式,并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加快农民消费,这对于调整农村消费结构也具有积极意义。

三、金融效率和农村消费结构的关系

当前,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受到资金流动性的约束,主要原因是农民、农村企业缺乏足够的发展资金,且没有足量的正规信贷扶持渠道作为支撑,这给农民消费活动造成了一定制约。当金融效率逐步提高,农村地区资金的流通速率也会有所加快,农民、农村企业也会获得更多的贷款支持,这样不仅会减少资金流动性约束,促进农村消费,使得大额资本型消费比重有所增加,还能够积極建设商业设施,拓展农民消费渠道。总体上看,随着金融效率的提升,农村消费需求会有所扩大,会较大程度促进农村消费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四、优化农村消费结构的建议

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效率,都会给农村消费结构产生一定影响,科学有效地调整农村金融市场结构、提高金融效率,将能够支持农村消费结构得到更好的升级。这其中需要结合农村金融发展实际,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策略。

(一)优化农村金融业态

想要优化农村消费结构,需要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的变化,合理优化金融市场结构,促进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合理性。需要注意的是,垄断性金融市场体系不利于农村消费结构的健康发展,以农村商业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作为主导,会导致整个市场结构不具备较强的活性和流动性,无法顺应农民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3]。针对这种情况,农村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积极引进并构建完善有效的市场体制,借助于市场化、多层次金融机构的发展,给农村金融市场增加新的经济活力,从而促进农村金融的总体竞争力的提升。不仅要充分利用传统金融体系中的农村合作社机构的作用,还要积极发挥其他金融机构的优势,重点是引导大型银行服务重心下沉,让其主动把业务发展与国家战略相结合,积极践行新金融发展理念,重视被传统金融“冷落”的农村领域,真正意义上完成乡村现代金融服务的全覆盖,进而促进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农村消费提档升级。

(二)提高农村金融效率

农村资金流动性受到约束,不利于农村消费结构升级,会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效果。为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尽可能缓解农村资金流动性的约束情况,核心是持续优化的农村金融效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全面细致地分析农村经济发展、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着力提高农村金融效率有效性。

首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可以积极出台一些关于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给农村经济提供良好支持。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便于金融机构顺利发展,从而增加农民和农村企业的融资渠道,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金融资本规模扩大[4]。

其次,创新农村金融模式,适应农村经济生活。建行“裕农通”平台是依托新一代金融科技搭建的县域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共享平台,该平台秉承“开放、跨界、合作、共赢”理念,与合作机构共同布局县域市场,为县域乡村地区建行物理渠道无法覆盖到的广大基层农民提供实惠、便捷的金融与非金融综合服务,能有效解决县域乡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的社会痛点问题,是农村金融模式创新的典型案例。

再者,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要注重加强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将传统农业加以科学改造,从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给农村金融效率的提升提供更好的前提。

(三)统筹农村金融资源

农村消费结构的优化和调整,需要高度重视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需要科学统筹不同区域之间农村金融资源,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农村消费结构会受到区域性农村金融市场结构、金融效率的影响。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点、资源、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基础都存在着较大不同,当区域经济间保持着较高程度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建设基础设施,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将能够促进金融资源得到良好流通,使得农村金融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配置,促进农村区域间消费结构都得到良好调整和优化[5]。

五、结束语

农村金融市场结构、金融效率与农村消费结构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两者都能够对农村消费结构升级产生重要影响。为达到农村消费结构调整的目的,不仅要持续优化农村金融业态,还要关注农村金融效率、科学统筹农村金融资源。

参考文献:

[1]孟守卫. 农村金融市场结构、技术创新与农业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9(8):168-172.

[2]唐志祥. 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就业结构与农民收入增长——基于2003-2017年数据的实证检验[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230-231.

[3] 高维新, 马诗宁. 广东省农村金融信贷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9(2):127-128.

[4]任维哲, 刘莉, 张淑慧. 陕西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资本论研究, 2018(1):111-122.

[5]钱晨月. 我国农村金融规模与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J]. 对外经贸, 2017(3):95-98.

作者:程洪斌 郝静

乡村市场结构论文 篇3:

基于SCP范式的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分析

摘 要:食用菌产业依托贵州省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和政策优势,近年来得到大力发展,在助力脱贫攻坚,带动农户增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基于SCP范式,对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缺乏精深加工技术、产品差异化低、产业区“大聚集小分散”,尚未形成规模化集群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三点建议:强化科技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深加工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保障制度供给,强化政策扶持。

关键词:贵州省;食用菌产业;SCP范式分析;对策建议

引言

产业扶贫是扶贫工程的其中要义,而食用菌产业是帮助农民增收进而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食用菌产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发展空间也逐步拓宽,使其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食用菌具有特殊的林下作物和经济作物特征,因此在废料循环利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要继续发挥贵州省食用菌在带动农户增收,稳定脱贫成果中的优势力量,就是要继续优化食用菌产业结构,让食用菌产业成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动能。

一、SCP范式概述

SCP理论最早是由哈佛大学教授梅森(Mason)首先提出,由乔·贝恩(Joe S.Bain)、谢勒(Scherer)等哈佛学者基于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构建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SCP研究框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市场结构,市场结构主要是研究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整个行业可能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会改变企业的行为,企业行为会影响到企业的绩效,企业又会根据绩效的变化调整企业行为,三者相互影响。本文通过SCP范式对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组织进行分析。

二、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 SCP 范式分析

(一)市场结构分析

1.市场集中度(CRn)。市场集中度一般是指行业领头者所占整个行业的产量、产值、销售量等市场份额的百分比情况,一般用CRn表示(n一般取4或8)。市场集中度是最常用来体现市场结构的测量指标,它可以体现出某一行业的企业数量和市场竞争、垄断程度,也可以用来衡量行业内企业相对规模的差异。测算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可以以地区为单位,通过计算贵州省食用菌产值排名前四的市州占全省食用菌总产值的情况来反映出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市场结构类型。测算公式为:

CRn=Xi/X

其中,CRn为贵州省前n个市州食用菌产业的市场集中度,N为贵州省种植食用菌市州总数,n为贵州省食用菌产值前4的市州数,Xi为第i个市州食用菌产值的总和,X为贵州省食用菌总产量。以2020年数据为例,贵州省食用菌总产值为184.7亿元,产值前四的市州分别是毕节市(45.49亿元)、黔西南州(40亿元)、铜仁市(30亿元)、安顺市(23.72亿元)合计139.21亿元,CR4=75.37%。根据贝恩(Bane)对行业集中度的划分标准如下页表1所示。通过对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市场集中度的测算,根据贝恩结构分类表可以得出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市场结构属于高集中寡占型,形成这种市场结构的原因是毕节市、黔西南州、铜仁市都位于贵州省重点打造的黔西北、黔西南、黔东三大食用菌产业集聚区。另一方面,虽然贵州省90%以上的县市区都在发展食用菌产业,但是各地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发展程度和投资也不尽相同,呈现出“大聚集、小分散”的特点,未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

2.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通过加工、包装等手段使产品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吸引消费者,从而争夺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同时也提高一定程度的市场进入壁垒,在市场中占据优势。过去,贵州食用菌多以简单的烘干、保鲜的加工手段为主,精深加工的产品少,加工技术不高、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差异化低。如今,贵州省正在大力发展食用菌在提取产品、冻干食品、调味品等方面的加工技术,通过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提高产值和效益,推动食用菌向鲜品和加工产品并重发展转变,瞄准精深加工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产业附加值。

3.行业进出壁垒。对于个体农户种植而言,主要费用为购买菌棒,搭建廠篷,购买基本的加工设备就可以自行生产,有些地区政府和企业还会帮助搭建厂棚和基础水电设施,降低农户的进入壁垒。对于龙头企业而言,前期需要购买大量的生产资料和技术设备,小企业因成本限制难以进入市场,设备昂贵,资产专业性强导致整个行业的进出入壁垒较高。

(二)市场行为分析

1.价格行为。食用菌产业作为脱贫攻坚重要产业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给予政策、资金的扶持,降低了市场的价格竞争行为。互联网的兴起使宣传方式变得多样化,电商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交易模式,很多合作社或者企业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省去了很多交易的中间环节,交易中的成本减少。

2.产品策略。由于食用菌产业在贵州省的起步较晚,产品种类单一,品牌知名度不高。自2019年起,贵州省在安龙县举办了两届“中国(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包括各类招商推介会、产品巡展等主体活动,给食用菌企业提供宣传自身品牌的舞台。

3.生产管理行为。在市场发展中,不同的经营主体可以通过兼并、联合或合并等建立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来促进产业的发展,从而影响产业集中度以及市场绩效,提升市场竞争力。以安龙县为例,政府积极与民间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打造了极具特色的“蘑菇小镇”,一方面作为农户易地扶贫搬迁的安置点,另一方面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一家又一家食用菌企业入驻“蘑菇小镇”配套的食用菌产业核心区。蘑菇小镇已成为一个特色农业“裂变”发展的易地扶贫搬迁小镇,也成了一个“旅、农、产、镇”融合发展的特色搬迁小镇。

(三)市场绩效分析

食用菌产业是贵州省脱贫攻坚重点扶持产业,因此,可以通过在脱贫攻坚中的效果来衡量该产业的市场绩效。2020年,贵州省食用菌产量达到147.6万吨、产值达到184.7亿元,分别是2016年的5.25倍和6.67倍,年均增速全国第一,总体规模进入全国前十。相关部门于2019年末对部分贫困地区(包含9个未摘帽的贫困县、3个已摘帽但贫困人数仍有1万以上的县份)的统计数据显示,仅前三季度这些地区的食用菌产量就已达到8.65亿元,食用菌产业为当地共提供了13.9万个相关就业岗位,直接带动8.5万贫困户参与其中,并使贫困户人均增收1 633元。另一方面,伴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各地政府和合作社积极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到食用菌产业当中,通过整合扶贫资金、给予农户或企业各类财政补贴等方法,鼓励贫困户和食用菌经营主体积极参与,企业和合作社通过分红、保底回收、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使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发挥出了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在扶贫工作中的显著效果。

三、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运用SCP范式对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组织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从市场结构来看,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属于高集中寡占型的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较高,但由于深加工技术不足,导致产品差异化低,行业内同质化严重。由于政策扶持,对农户而言食用菌的种植技术和资金要求不高,农户进入食用菌产业的行业进出入壁垒也较低。相反,对于企业而言,前期需要投入购买大量的专用性资产,生产加工技术要求也比较高,因此企业的进出入壁垒较高。

2.从市场行为来看,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展销会和活动,有助于贵州省食用菌的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另外,部分地区的产业融合和企业的一体化发展扩大了产业规模,实现了产业集群效应,带动了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3.从市场绩效来看,贵州省食用菌产量产值逐年稳步提升,扶贫效果显著,带动了农民增收。同时,贵州省着力于品牌建设,扩大了省内品牌在国内的影响力。

(二)对策建议

1.强化科技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政府需要加大对食用菌产业技术科技的资金投入,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进行产研融合发展,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组建科研团队,设立食用菌技术研究实验室,加强在菌种研发、品种选育、产品加工、人工促繁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2.引进深加工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目前,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缺乏深加工技术,食用菌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开发不足,导致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因此,政府在招商引资的时候要重点引进具有深加工技术的企业。除此之外,政府还要为企业在深加工技术方面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与政策扶持,以此来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3.保障制度供给,强化政策扶持。食用菌作为贵州省扶贫工作的重要产业,近年来得到大力发展。在脱贫攻坚结束后,要保障制度的持续供给,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地政府要重点支持食用菌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品牌的培育、高新技术的开发,积极整合财政资金,优化产业资源配置,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继续优化落实“黔菌贷”“特惠贷”等金融政策,让食用菌产业成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动能。

参考文献:

[1]  牛若峰.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特点与方向[J].中国农村经济,2002,(5):4-8.

[2]  谭弘恩.“小蘑菇”撑起扶贫产业——贵州剑河县发展食用菌实践探索[J].农村工作通讯,2020,(1):30-31.

[3]  邱胜.贵州食用菌产业突围[J].当代贵州,2019,(30):24-25.

[4]  张任之,颜峰.精准扶贫视域下贵州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食品,2020,(10):18-20.

[5]  李照青.基于修正钻石模型的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竞争力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3):37-38.

[6]  赵湘江,杨兰.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食用菌,2021,(4):117-122+126.

[7]  王芳,孙晓红,陶光灿.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20,(12):77-81.

[8]  施若,贾琦,韩雯.贵州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究[J].广东蚕业,2020,(10):108-109.

[9]  王洪亮,王顺英,龙毅,扈明璐.贵州食用菌产业裂变式发展现状、问题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路径[J].农技服务,2020,(6):116-118.

[10]  李银凤,刘晓柱.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可持续性发展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6):160-164.

[11]  陈帅宇,王力.湖南省油菜产业发展的SCP范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7):172-174+179.

[12]  邓涵颖,刘仲华,周跃斌.基于SCP范式的湖南茶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研究[J].茶叶通讯,2019,(3):340-344.

[13]  朱慧利.基于scp范式的农业产业组织研究分析[J].时代金融,2019,(30):109-110.

[14]  朱晓蔓.基于结构—行为—绩效范式的贵州省茶产业分析[J].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21,(5):41-46.

[15]  陈镜如.江苏省宿迁市白酒行业的SCP分析[J].经营与管理,2021,(6):188-192.

[16]  張欣,杨紫微,颜月,赵礼祥,薛越男,吕雨霏,肖逸阳,邹雨薇.蕲春县蕲艾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支持研究:基于SCP范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6):46-50.

Analysis of Edible Fungus Industry in Guizhou Province Based on SCP Paradigm

CHEN Han,LV Yan-ting

(School of Economics,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Key words:Guizhou Province;edible mushroom industry;SCP paradigm analysis;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作者:陈涵 吕彦霆

上一篇:财务管理创新论文下一篇:企业境外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