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研发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随着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终端市场的快速增长以及全球经济的飞速增长,压铸产品逐步广泛地运用到各行各业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与此同时,很多新的压铸厂商纷纷涌现,都急切希望在这一市场领域分一块蛋糕。给现有的压铸企业带来了无形的竞争压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汽车电子研发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汽车电子研发管理论文 篇1:

智慧客车的十年变迁

让客车跟上新工业革命的步伐,是客车制造商使命更是机遇。

2005年,中学生小李每天乘坐家门口的公交车上下学。每天她都会准备零钱、算好时间上车。进入车厢,从售票员手里接过一张纸质车票,然后找个座位,插上随身听,一路走,一路背英语单词。

2015年,小李已经参加工作,公交车依然是她上下班首选的交通工具。她在手机里安装了公交APP,提示乘车时间,全城的公交线路尽在掌握。车快到站时,她不慌不忙下楼来,进入车厢,用手机刷卡直接付费,然后连上车里的免费WIFI,有时聊聊微信,有时看看新闻。

即使是外地人,没有公交APP,只需在站台处看一下电子站牌,车辆还有几站,一路了然。

十年光阴,移动互联时代全面来临,给世界带来了深刻的改变。忽然之间,人们的一言一行都被纳入了互联网的空间。通往网络世界的大门开启,以往的商业模式催化升级,酝酿出新的格局。

“智慧客车”的崛起

2007年,第一代海格G-BOS智慧运营系统进入市场推广,让整个客车制造业耳目一新。这是海格通过深入研究互联网在客车维修管理及客车运营管理上的应用,整合、集成CAN总线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车辆管理理论开发的国内首个客车管理智慧运营系统。客车企业可用网络化操作的方式,达到合理管控车辆、降低事故率、纠正不良驾驶习惯等管理效果。车中有了G-BOS,相当于有了智能化的“大脑”,运营企业通过G-BOS管理车辆,能在解决“人、车、线”的管理难点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开启了我国商用车车联网的纪元,之后被业界广为追捧。从2010年开始,海格公路车全线安装G-BOS智慧运营系统,截止目前,装车量已达6万多辆。客车尾部那一方小小的蓝色“G-BOS智慧运营系统”铭牌,成为了海格客车独有的标记,海格“智慧客车”的市场美誉度不断上升。

与此同时,在2010年,海格还着手导入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研发管理体系平台windchill系统,对接了研发上、下游关系,集成协同产品开发、配置组合、产品数据管理、设计软件于一体,构筑面向未来的云研发管理系统,初步建成了云设计的体系。

2013年,经过技术沉淀和经验积累,海格推出第二代G-BOS,对车辆行驶里程有了更为精准的判断,同时植入大数据概念,采用云存储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2014年8月,海格G-BOS推出手机APP,令运营企业管理更加便捷,同时将G-BOS应用范围推广到旅游车、校车和新能源车等领域,打造量身定制的管理模式。

进入云时代

2014年5月北京道路运输展,海格客车推出“云战略”,构建基于物联网、互联网的智慧客车运营管理解决方案,云战略包含云设计、云管理和云系统,将车联网的触角延伸到了供应商、运营商和乘客环节。

被称为云客车的海格E系中巴,利用WINDCHILL系统管理产品和工序的整个生命周期。对接研发上、下游关系,集成协同产品开发、配置组合、产品数据管理、设计软件于一体,构筑了面向未来的云研发管理系统,初步建成了云设计平台。

云管理是面向客车运营商的经营管理软件,帮助客车运营商管理好人、车、钱,帮助客户提高管理水平与赢利能力。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提高管理能力,向管理要利润。该系统与G-BOS系统集成,能实时获取动态的车辆运行数据,把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把定性管理,变为定量管理。有效提高客运企业的订单管理能力、调度管理能力、维保管理能力、安全管理能力等。云系统则是通过提升客车的电子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让客车不再是单一的交通工具,更可成为一个云服务与应用的终端,全面满足客户需求。互联网的技术和汽车企业共同构造一个新的生态环境,以一种新的方法将大家结合在一起,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协同,得到一个完全无缝的,基于网络的汽车驾驶乘坐体验。

升级客车“大脑”

CAN总线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汽车控制技术之一,能够给车辆在安全可靠、维修方便、车辆智能化方面带来好处。2012年,海格成立上海创程车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商用车智能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推广,开发客车CAN仪表等电子产品,不仅面向公司自身,横向扩展产品,还要面向客车行业的制造商和运营商,根据各自需求,启动点单业务。上海创程先后推出公路运输信息化服务,提供信息卫星定位监控部标解决方案、景区旅游通勤综合解决方案、公交智能调度综合解决方案、班线客运综合解决方案、特种车辆运营综合解决方案等。

我国客车CAN总线起步较晚,行业标准仅要求特大型和大型的高三、高二级客车标准配置CAN总线。而海格客车自2014年9月开始,经过约一年时间的匹配调整,为大中巴、公交旅游客运、新能源车辆等所有车型全线标配自主研发的CAN总线产品,以更加简单、高效、便捷的产品表现,为客户带来新的体验和感受。

CAN总线的应用,大大简化了车身线路的布局,实现信息与数据的全车共享,使汽车在控制方面更加智能、精确,可以集成智能动力链控制算法,并基于实际道路情况进行智能动力匹配,实现燃油效率最大化,保证客车运行在最佳节能环保状态。而且,CAN总线技术与海格独有的G-BOS智慧运营系统、海格新能源监控平台相结合,在新能源车辆安全保护方面更具有针对性。异常情况下可实现电池的自动断电,确保车辆安全。

互联网+,意味着互联网带给传统企业的也许是一场别样的洗礼,而非如许多人顾虑的将传统企业击垮,敢于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匹配的传统企业有望在市场的搏击中获得新的筹码。而对于客车制造来说,如何让互联网在传统客车制造中创造更大价值,海格还将持续不断地探索推进。正如海格客车战略总监季永平所言:“怎么样让客车这么重要的一种交通工具跟上这个人类历史上更为广阔和深刻的新工业革命,这既是我们客车制造商的历史使命,更是我们的发展机遇。”

作者:王兰

汽车电子研发管理论文 篇2:

压铸产品营销策略实施的问题及保障

摘 要:随着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终端市场的快速增长以及全球经济的飞速增长,压铸产品逐步广泛地运用到各行各业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与此同时,很多新的压铸厂商纷纷涌现,都急切希望在这一市场领域分一块蛋糕。给现有的压铸企业带来了无形的竞争压力。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何确保压铸产品营销策略的实施,以提高企业现有客户压铸产品销售业绩和在压铸领域市场占一席之地?本文将从做好“客户关系管理、新产品报价管理、压铸产品研发管理、压铸产品按期交付管理及压铸产品品质管理”几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和见解,以此期望促进我国压铸各企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报价管理;压铸产品研发;压铸产品交付;品质管理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日渐激烈。在激烈的竞争市场环境下,为了赢得更好的市场份额,很多压铸企业盲目实施各种营销策略,但最终的结果无法同预期的效果相匹配,甚至于没有任何的效果。那么,如何解决压铸产品营销策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有效确保压铸产品营销策略实施的可行性。笔者认为应做好“客户关系管理、新产品报价管理、压铸产品研发管理、压铸产品按期交付管理及压铸产品品质管理”等工作,以确保营销策略有效落地。

二、做好客户关系管理

随着全球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同行业的企业之间。在恶烈竞争的环境下,客户关系管理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是维系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环,是企业营销策略有效实施落地的有力保障。

1.客户关系管理(CRM)概述

客户关系管理是各企业在运营生产过程中用以满足客户产品需求的各项市场活动的管理工作。在管理的过程中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等沟通的方式,全程跟踪管理客户新产品询价、新产品开发、订单合同、产品品质标准、交付需求和售后服务等各项活动。相互之间通过及时的沟通来掌握客户对企业所提供产品与服务的评价,从而进一步按客户的要求来优化产品和提升服务水平。

2.如何做好客户关系管理

(1)找机会和客户面对面沟通

企业销售人员在开展客户关系管理的过程中,应营造机会和客户面对面沟通,所谓见面三分熟。有些重要项目,通过多次电话、邮件沟通所起到的效果,还不如亲身到客户现场面对面沟通一次。因为当面沟通,能够很好地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并得到有效的沟通,避免邮件及电话沟通上产生的理解差异,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面对面沟通,可以拉近同客户之间的感情,双互间建立信任的忠诚度,最终可以从客户处获取到更多的真实信息,比如:新产品动态、竞争友商信息、未来市场需求及公司发展方向等。

(2)学会观察、分析和倾听客户的情感诉求

培养企业销售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在客户关系管理工作中,一个好的销售员能够很好地观察、分析并适应客户的情感变化。在同客户沟通的过程中,学会耐心倾听客户的情感诉求,并适当给予关怀与同情,同客户间保持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后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从而获得客户更多的生意份额。

(3)注重细节,全面开展客户关系管理工作

细节决定成败。企业销售人员在开展客户关系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全面做好细节工作的安排与落实。同客户沟通时,要学会多倾听,不过多地问询客户的隐私;其次,沟通的过程中要确保客户信息不泄露;要在合适的时间同客户沟通,而不是随意打扰客户让客户产生厌恶感;最后要耐心地听取客户的批评与指正,并及时改进。

总之,对于企业来说,客户关系管理是一项多学问的综合性科学。是企业维系与客户间生意往来的桥梁和纽带,是企业发展、壮大和持续创新的重要工程。

二、做好新产品报价管理

任何产品都会有一个生命周期,都会经历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及最终退出市场。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离不开新项目的开发,新项目的开发就得先有新产品的报价。作为压铸企业,如何做好新产品的报价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也是企业营销策略有效实施落地的重要保障。

1.确保新产品报价时效性

客户询价时,销售人员首先要了解每一位客户的报价截止时间及明确客户询价的要求,同时将询价产品及询价时间记录于报价管理表中,以便后续追踪查询;其次,销售人员要及时确认客户图纸是否齐全,同时将所有客户资料转发给研发部进行评估分析,以缩短评估时间;研发部收到询价图纸后优先确认是否有类似的量产产品,并依据类似产品提供报价成本分析给销售部报价给客户。

2.确保新品报价准确性

为确保报价准确性,企业应结合自身产品特点设计一份固定的成本分析格式,内容应包含:产品单重、当日原材料单价、各生产工艺的单位时间内的制造产能、委外加工费、各工艺损耗费用、包装费、运输费、管销费、工厂利润等,总之,工艺能分多细,则多细。比如压铸产品的生产工艺包含:压铸-扳料-冲水口-钻孔-攻牙-研磨-去毛刺-喷砂-委外电镀-全检-包装-出货等。同时参照量产类似产品实际生产成本做比较。

3.报价后进度追踪

新品价格报出后要及时追踪客户端反馈消息。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去客户现场了解报价的状况,确认价格是否满足客户的目标要求及DFM分析客户是否接受等信息。若价格偏高,向客户申请二次报价机会,以争取新项目授標机会;事后要针对报价失利、授标失败进行原因分析及提出整改方案。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到报价管理表中,以便后续追踪与查询。

三、做好压铸新产品研发管理

新品授标后,压铸企业要着手展开新品开发工作,包括:压铸模具设计、模具材料的采购、模具零件的加工、模具组立、压铸试样等工作。好的研发管理是企业营销策略有效实施落地的必要保障,为确保模具一次性成功,如何做好压铸新品研发管理工作显得相当重要,笔者认为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项目统筹、做好模具设计及新品研发管理。

1.明确客户交样日期,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项目部接到销售新品开模申请后,要立即组织设计、品质、生产、销售及采购部门开会立项检讨开发进度,并据此制作新产品开发进度表,企业可以按照自身产品特点制定符合内部跟进的项目进度节点管控表,内容包括:2D/3D设计完成时间、模具材料订购完成时间、模具零件加工完成时间、模具组立完成时间、试模打样完成时间、FAI测量完成时间等。项目工程师要据此进行节点跟进与管控,未能按期完成的,要追究责任人原因分析与改善措施,同时更新进度向客户汇报并记入新品开发管理表中。总之,项目按期完成很重要,这关系到新品是否可以优选展现于市场,也关系到企业信誉度和未来新项目的合作机会。因此,项目开发过程中,有必要建立机制,即提前完成给予奖励,推迟完成给予惩罚。

2.模具设计与制造严格遵循DFM六法

DFM 1法:分析产品,关键是控制尺寸精度。主要是分析装配关系截面图,装配间隙与公差、特殊特性与重要管控尺寸公差列表。

DFM 2法:分析模具,关键是控制尺寸精度、无批锋。主要分析进浇口和排渣口位、分型面、抽芯、镶件、精定位、顶出、冷热模温平衡等对无披锋压铸和产品精度的影响列表。

DFM 3法:分析电镀余量,关键是控制尺寸精度。主要分析挂镀或滚镀电镀等表面处理对重要管控尺寸和高低电位位置尺寸的精度影响列表。

DFM 4法:分析压铸素材3D图,关键是控制尺寸精度。主要综合“产品装配、模具精度、拔模斜度、电镀余量及缩水率”等因素对产品公差影响,绘制素材3D图,完成素材3D尺寸对照检测表。

DFM 5法:分析浇注系统,重点管控压铸后素材无起皮、起泡不良。作业内容是执行进浇口及压射参数正交表分析,流道截面及流向分析,铸件比例分析,模流分析。

DFM 6法:分析总成本,重点管控质量与效率来控制总成本。重点工作是优化流程工艺,使模块化和一体化;拟定高质量、高效率的自动化方案、直接成本分析表、CP管控图、品质标准SIP、作业指导书SOP。

3.严格遵循新品模具制作四步骤

新模制作步骤一:全面收集设计资料。新产品开发时,设计师需收齐客户提供的产品图、样板及装配件、表面处理要求等相关设计资料。

新模制作步骤二:拟定正确的设计分析及方案。设计师召集项目、模具、生产、生技等相关人员,对产品、生产、模具进行多方论证,拟定设计方案。模具设计工程师制定最佳DFM方案,设计出详细图纸,交部门主管审核發行。

新模制作步骤三:彻底完成模具加工及检验。所有模具零件和铜公,必须按图加工,依图检测。所有铜公的外观和尺寸,必须在检测合格后才可以放电。所有完工的模具零件,必须在检测合格后才可以进行模具组装。

新模制作步骤四:严格执行模具加工与检测监督机制。生产部门需收到合格检测报告方可上机试模生产。

四、做好压铸量产产品按时交付(OTD)管理

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好的改善,对物质与产品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最终导致市场上产品的需求结构发生了改变,由之前的少品种多数量变为当前的多款式少数量。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要如何做好量产产品的计划、生产和统筹等生产管理工作变得特别的重要。这关系到企业信誉度和未来新项目、新订单的合作机会,更关系到企业营销策略实施能否有效落实。作为压铸企业,笔者认为要从如下几方面做好量产产品的计划、生产、统筹等管理工作,以确保按期交付。

1.做好订单生产计划

订单生产计划很重要,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设计符合自己的订单生产计划管理表。计划管理表要包含:客户代号、产品名称、订单合同号、订单数量、下单日期和要求交货日期等。计划部门依据销售部的订单合同制作的生产计划表至少要细分到每月、每周和每日的生产计划,并要求生产部门严格按期执行生产。排单过程中若遇到无法按期完成的订单,请及时提报销售部同客户沟通新的交付日期。同时,每天由生产部门定期召开产销会,通报生产状况、解决未能完成的烂点原因、改善方案及改善完成时间。销售员以当天最新的生产状况及时向客户汇报进度。

2.模具状态管控和寿命管控

作为压铸企业,模具的好坏,决定着产品是否能够按期生产和交付。生产与模具部门要对所有产品的模具状态与模具寿命进行管控。为方便管理,可通过ERP系统对所有物料的模具状态和寿命进行监控,一旦有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提醒。通常,销售部收到客户新的订单,销售将立即通知生产部门试模生产,提前确认模具状态,以确保后续稳定生产。与此同时,模具部门将严格按模具保养流程执行模具的维护与保养工作。

3.常规物料建库存

针对一些重要的常规物料,压铸企业可以不定期地同客户沟通预测订单,并依此提前安排生产一定数量的库存。如果可以,可同客户及供应商之间签定VMI协议,委外采购物料让供应商备库交到企业VMI仓库,使用后再安排入库对账处理。同理,交给客户的一些常规物料,也可以通过VMI系统的模式,提前建立库存。这样可以避免因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临时异常,导致客户端停线,最终影响到终端客户的生意份额。

五、做好压铸产品品质管理

品质是企业的生命,没有品质,企业没有未来。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影响下,客户对各企业的品质要求越来越严,品质要求由之前的可以允收轻微缺陷,加严到当前的0收1退。也就是说,当前企业交给客户的产品必须是零缺陷。面对高要求零缺陷的产品品质标准要求,企业要如何来管控产品品质并达到客户收货标准?我想企业要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制定出符合自己特色的品质管控方法,真正切切将企业营销策略有效实施落地。至于压铸企业的品质管控,笔者认为要从如下方面做好品质管理工作。

1.前期同客户沟通清楚新产品的品质要求

新产品开发期间,品质部门要参与新产品开发,提前了解客户对新产品品质要求,针对很难实现的公差,结构特性及外观标准等问题,在开发期间提出同客户商讨出企业能满足且客户也可以接受的品质标准。往往很多品质问题到量产时纷纷暴露,导致生产过程中困难重重、劳民伤财且得不到很好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前期开发未能同客户进行彻底沟通所致。其间,品质参与新品开发,可以提前制作内部对新品的品质检验标准、相关的检具及可靠性测试所使用的辅助工具等,以此提高新品开发期间内部评估验证的时效性。所以,品质部门开发前期参与研发部门的DFM制作、设计检讨及QCP制作等工作显得特别重要。

2.品质要有立场和严格遵守品质底线的原则

作为品质从业者,不管你的职位高低,品质一定要有立場和严格遵守品质底线原则,要做到不行就停,不行就改,实事求是地做好品质管控。企业品质员工务必严格监督生产部门员工按照作业标准操作执行。作业前对各制程首件进行确认,作业中定期对现场生产中产品进行抽查品质状况,作业后对各制程末件进行相关品质状况确认等工作,严格做好各制程的品质把关。一旦发现不良,马上通知停产整改及立即通知相关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多方论证和改善对策,同时做好相应物料标识与隔离工作,决不疏忽和轻易放行每一个疑似物料。

3.积极主动的同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

沟通是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必不可少的事情之一。企业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员工及时同客户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沟通。任何品质疑惑与异常,要及时同客户保持积极有效的沟通。沟通是一门艺术,作为品质从业人员,要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工作中没有沟通不了的事情,只是沟通的方法和时间的差异,导致最终的效果不同。积极有效的沟通,可以同客户联络感情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长此以往,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促进客户和企业间更多的合作机会。

六、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压铸企业要想在同行业占一席之地,必须通过有效及合适的管理模式做好:“客户关系管理、新产品报价管理、压铸产品研发管理、压铸产品按期交付管理及压铸产品品质管理”之工作。以确保企业之压铸产品营销策略实施的有效性与实用性。以此确保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永保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分析做好如上五个方面管理工作的意义及必要性,并对做好这些工作提出了个人建议与见解,以此期望促进我国压铸各企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蕊.论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作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31):220.

[2]李永.浅谈压铸工艺在铸造生产中的应用[J].硅谷,2010(24).

[3]耿鑫明.压铸技术现状与生产发展探讨[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3.(1):19-23.

作者简介:鄢武兴(1976.04- ),男,汉族,江西上高县人,在职研究生,单位:广西大学,研究方向:市场营销、营销策略

作者:鄢武兴

汽车电子研发管理论文 篇3:

徐州企业科技税收政策实施效果研究

摘 要:税收优惠是各国常用的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的措施,具有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企业宽松发展空间等作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减免是其中重要的一点。文章通过调研收集了800多个样本企业的政策落实数据,涉及大型国企与中小企业,处于成长期的新兴产业企业与传统产业更新改造企业,政策落实效果较好的企业与尚有潜力挖掘的企业。深度分析了影响样本企业政策落实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针对性、可操作性、前瞻性均较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税收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税收优惠是各国常用的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的措施,具有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促進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企业宽松发展空间等作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其中重要的一点,旨在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1]。因此,引导企业合理利用此项优惠政策,解决企业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意义重大。

近年来,徐州市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户数和金额逐年上升,直接带动了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政策红利效应明显。2017年度受政策扩围和落实力度不断增强的双重推动,全市享受户数和金额呈现爬坡式增长,其中享受户数共160户,比2016年度的97户增长64.95%;加计扣除金额6.4亿元,比2016年度的5.8亿增长10.34%,有力地促进了徐州市经济健康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徐州市企业加大科研研发投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和示范效应。

1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落实基本情况

(1)从绝对金额看,主城区与铜山区金额排名靠前,产业结构相对高端;其他县区发展势头较好,处于追赶阶段。其中,开发区遥遥领先,体现出该地区资本技术有机构成高,企业科技含量大。2017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分地区情况如图1所示。

(2)从户均扣除额(见图2)来看,沛县、市区居前,研发费用集聚能力强。

(3)从所属行业看,制造业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4.83亿元,所占比重为75.44%,占比最大。制造业涵盖细分行业多,电子、机械、计算机、汽车等行业技术含量高、产品更新快,研发投入强度高,研发优惠政策有力促进了制造业技术提升,提高了徐州市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同时,徐州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365.63万元,所占比重仅0.57%,反映出该市软件企业研发投入相对较少,软件企业数量、规模相比发达地区较弱(见图3)。

图1 2017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分地区情况(单位:万元/户)

图2 2017年度研发费用户均加计扣除额(单位:万元/户)

(4)从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排名看,前10名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共计27 891.39万元,占总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43.54%。除第一名为建筑业之外,其余9名均为制造业(见表1)。

表1 2017年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前10名企业 单位:万元

纳税人名称 行业门类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

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业 9 997.01

江苏天宝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制造业 2 912.23

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制造业 2 751.64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制造业 2 507.56

江苏中宇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制造业 2 143.41

徐州徐轮橡胶有限公司 制造业 2 083.95

徐州徐工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 制造业 1 495.22

徐州卧牛山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制造业 1 460.78

徐工消防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制造业 1 289.78

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业 1 249.81

2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对提升徐州市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效应分析

2.1 促进徐州市新兴产业成长发展

作为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徐州一直走在转型发展的路上。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享受企业的行业分布上来看,徐州市传统制造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可以看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户数和金额与2016年相比分别增长87.50%,33.39%,有力推动了该市创新驱动跨行业的深度融合和转型,鼓励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成效明显,逐步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发展体系。

2.2 促进徐州市中小型企业快速发展

虽然前10名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占总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总额43.54%。随着近年来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中小规模企业致力于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坐落在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的一家信息公司告诉我们:公司每年在试制产品检验、专家咨询及合作或委托上产生一定的科研费用。2017年花费265万,加计扣除132.5万元。如果2018年保持不变的话,加计扣除将提高到198.75万元,至少少缴企业所得税为16.56万元,公司将用这笔省下来的钱投入新产品研发,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75%以后,此项政策的执行势必推动尚在起步阶段、资金相对紧张的中小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

2.3 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为转型发展新引擎

2017年度,徐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额4.31亿元,占全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总额的67.13%,比2016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4.16亿元增加0.15亿元,增长3.61%,明显占据了政策受惠面的主导,显著减轻了高新技术企业税收负担,增强了企业持续研发投入的信心和实力。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徐州市的创新着力点、驱动关键点,已经成为带领该市企业实现“万众创新”的新引擎。

2.4 促进研发投入企业提高盈利水平

数据显示,近3年连续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61户,占3年平均户数的50.41%。这61户企业近3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15.44亿元、465.74亿元、439.20亿元,营业收入下降受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等个别企业影响,利润总额分别为36.74亿元、35.84亿元、36.51亿元,利润率分别为7.13%,7.70%,8.31%,利润总额呈平稳态势、利润率稳步上升,利润率指标与全市面上企业相比分别高出4.87,5.88,6.10个百分点。可见,持续投入研发活动企业的利润总额、利润率都有明显的增长,最大程度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了生产力。这61户企业近3年实现应纳所得税额分别为20.73亿元、28.10亿元、33.26亿元,科技进步对地方税源的贡献度明显增强。

3 影响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主要因素

我们发放问卷807份,在研究过程中,就有关问题致电企业百余次,对影响企业未享受、未充分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影响徐州市企业未享受、未充分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主要因素如下。

3.1 研发费用没有按项目专账管理

有些样本企业尚未建立以创新为目的的研发管理制度和研发费用财务管理制度,研发活动无专人管理;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没有分开核算,未能做到研发费用实行按项目专账管理、成本费用按项目归集并合理分摊、账证对应,进而导致无法按规定准确归集年度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发费用。如在本次调研中,某一企业自2015年开始进行上市准备,2017年12月进行了第一次申请。因考虑到在上市申报过程中,财务资料及财务指标口径前后一贯性要求,近年来在财务处理上无法严格按要求对研发费用进行按项目的专项核算与管理,大部分研发费用无法按税法规定进行归口,因此自愿放弃。

3.2 企业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了解不充分

我们发现尚有部分企业不了解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究其原由,大致如下:(1)企业不知晓、不关注或不熟悉加计扣除政策,这一现象在企业经营初期、新办企业、规模较小企业比较严重。(2)企业对加计扣除政策理解不透,有的企业认为,亏损企业不享受加计扣除政策;有的企业则认为,研究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与其他税收优惠政策不能同时享受。

3.3 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营考虑,未申报加计扣除

究其原由,大致有两个方面:(1)企业研发费用数额不大,到相关部门立项、申报加计扣除手续复杂,因此不申报。(2)在研发成果量产前,为保护商业秘密,不便将研发项目对外公开,故放棄享受税收优惠。

此外,调研中也发现,有企业无法确认自身条件是否符合规定,为规避风险选择了不享受优惠。

3.4 科技、税务部门宣传培训有待进一步深化

近年来科技、税务部门每年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之所以企业仍有这样的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与其他税收优惠政策相比,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涉及研发活动的认定、研发费用的归集、税收优惠的计算等多方面内容,相对复杂。(2)技术性较强,定性标准多,定量标准少,相关技术口径确实难以把握。即便是专家也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分歧。(3)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而言,此项政策的落实涉及技术部门与财务部门,企业相关部门之间的衔接和配合也直接对此项政策的落实效果产生影响[2]。

4 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效果的对策建议

4.1 强化政策宣传

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对企业的财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进行培训,改变以往财务核算与技术开发培训脱节的现象,强化培训效果。

4.2 为相关企业提供在线服务

仿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建设专门的网站,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人员和技术专家进行后台支撑,及时解决企业在落实政策优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3 加大全程跟踪辅导力度

税收管理员与科技政策辅导员结对提供专人辅导。税收管理员负责辅导企业准确核算相关费用支出,汇算清缴前逐户辅导企业申报优惠。科技政策辅导员则提供科技政策咨询、并及时收集技术方面的问题,咨询技术专家团队后定期予以解答[3]。

4.4 编写加计扣除操作手册

为规范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税前扣除及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管理部门可联合编制加计扣除操作手册。内容大致包括:企业研发活动的界定、研发管理、成果管理、经费管理概述及相应流程,对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进行解答,以及典型案例解析等。

4.5 建立与“放管服”改革相结合协作机制

加强国税、科技等部门合作沟通,进一步理顺办理流程,明确研发项目认定流程和办理时限,切实减轻办税负担。新规定中企业在申请“研发项目”时无需前置认定,需要税务机关发起专请地市级(含)以上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出具鉴定意见,建议对辖区内企业非特别巨大的研发费支出项目由地市级科技部门委托县市级科技部门对项目进行鉴定,有利于基层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郭丽梅.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22):14.

[2]许海波.企业所得税特殊事项39讲[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18.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采集涉税专业服务基本信息和业务信息有关事项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最新法规[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8.

作者:闫妍 周丽 范文雯 宋一哲 梅静

上一篇:卑微生命灵魂管理论文下一篇:课型阅读导练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