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农业问题分析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甘肃天水苹果种植与营销存在很多弊端,结合当地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其管理不到位,方法不到位,营销手段不到位,对此,本文通过问题分析和试验探究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进一步完备基础设施;第二,建设拓展线上线下多元化销售渠道;第三,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优势;第四,借力高校加强研发力度;第五,广泛展开果农技术培训。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外农业问题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中外农业问题分析论文 篇1:

试论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的中外对比与改革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外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的差异,主要从招生录取工作、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方法、教育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现代农业工程技术需求的研究生创新培养改革对策。

关键词:农业工程;研究生;改革对策

一、引言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是国家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具有北方的大农业特色,对现代化的大农业机械有着巨大的需求,因此对农业工程技术人才也有更强的要求。根据美国MSN的careerbuilder网站列出的美国未来十大工程师职业中,农业工程师被列为最被看好的职业之一,农业工程师的年薪位列十大工程师职业第四。在我国,根据《金陵晚报》2004年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也是人才需求量较大的100个专业之一。作为高等农业院校,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卓越的农业工程类研究生,为农业工程事业提供优秀的高端人才,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研究适合北方寒地的现代化农机装备提供人才保障。近几年,伴随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开展和实施,高水平的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已经初见成效,然而与之配套的卓越研究生培养计划尚未广泛开展。因此,如何提高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完善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培养体系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农业工程技术居世界前列的某国研究生培养体系与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体系的诸多方面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创新能力教育体系的改革之路,为完善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培养体系和培养方案提供了实践基础。

二、中外研究生培养的差异

首先,在某国,由于各大学对研究生的招生和录取都拥有高度自主权,自主组织考试,自主命题,自主决定最后录取。所以这样的制度保证了某国各大学可以根据自身拥有的资源和办学特色,合理确定选拔标准和招生人数。而在我国,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能自主招生。其次,某国的本科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就可以进入导师的研究室进行实习和研究,非常有利于学生在本科阶段了解自己,确定自己的未来,是就业还是继续进行研究生学习。而我国研究生都是考上研究生以后才进入导师实验室学习和工作,为了获得最后学位,不管适合不适合都得坚持学习,如果实验室不适合,往往束缚了学生的兴趣和研究,学生和导师都很无奈。另外,由于经费获得方式不同,某国的研究生往往有很多机会参加学术交流和国际交流,并且每个研究室都有团队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而国内农业院校的研究生培养大多是研究生直接面对导师,导师如果很繁忙,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就会影响学生下一步的工作,往往使研究不能很好继续。最后由于某国数字信息化比较发达,很多事务和学习可以在网上完成,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三、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改革措施

1.招生录取工作改革。取消现有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接触教育和行政的捆绑,放权高校,各招生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和招生人数。选拔的中心思想是侧重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以及综合能力、表达能力、科研潜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加强平日知识的积累和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现在的考前突击和应试能力。引导学生选择本校作为继续深造的高校,这样可以提前熟悉研究室和导师,大大提前进入研究状态的时间,研究生的学制也不必是现在多数高校执行的3年制,2年研究生培养以及本科在研究室的前期培养已经完全可以。学生在大三下学期以及大四上学期的考研备考时间也被省去了,减轻了考研压力,解放了学生的时间,更多的时间可以用于思考未来的发展道路以及学术研究。与考研相应的各大考研机构也随着考研制度的改革烟消云散了。

2.培养目标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业工程类的研究生培养除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勤奋进取的工作精神。掌握农业生物学、机械学、自动化技术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具备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构造原理与使用评价的基本知识之外,至少还要掌握一门外语,能进行简单英语交流,能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备一定程度的写作与翻译能力。还必须要了解本专业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具有机械化生产系统的规划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控制装备的科研、开发、运用评价、营销等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具有基本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成为农业系统等领域从事研究与规划设计、装备开发与集成、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教学管理方法改革。教学管理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着手建立全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构了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教学评价三者结合,互相推进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①全面教学工作检查。每学期进行一次中期教学工作检查,了解和把握教学活动的进程,监督和指导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以使教学活动产生预期的结果。教学检查采取学院检查和系自查相结合的方式,内容主要是选择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各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风气,教学配套管理工作的运行情况等。根据每一学期教学工作的具体情况,每一次的教学检查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检查的途径主要有通过系汇报、听课,召开教师或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在教学上,教师均有完整的讲稿、教案、讲义、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学院和系里不定期进行检查和抽查。②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制度,定期进行评教、评学,开展听课活动,召开师生教学座谈会。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抽查学生作业和试卷,对测验和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研究。及早发现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扬长避短,发扬先进,总结经验,在学生培养过程起着监督和促进作用,以保证教学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运行。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不定期到课堂听课,了解师生的教学情况。③领导听课。院系教研室领导每学期至少听课5次,不定期检查授课情况,了解师生的教学情况。④建立年轻教师培养制度。指导教师带新教师,主要是学习指导教师的教风、学风、作风,指导教师要定期考核新教师;同时新教师要听指导教师的讲课情况,掌握讲课的技巧、方法和驾驭课堂的能力。⑤解放导师繁杂事务,注重导师的继续培养。解放导师的繁杂事务,以便可以潜心进行科学研究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而此项工作的前提是研究项目申报和职称评定合理化、规范化、简洁化。这些方面的改革将会对导师的工作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导师的在职培养首先采用国际院校交流项目、学术会议参与等多种渠道让导师在学术上进行继续深造,保持所在领域学术上先进性,其次要对导师的管理水平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培养,可以采用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行讲座、各导师互动交流等形式。最后,建立相应的研究生导师考核制度,规范和要求导师知识结构和学术上的创新。⑥加强学术交流。在经费允许的范围内,应当特别加强研究生对国内学术会议的参与,国际会议也要尽力支持,对于语言和多元文化的熏陶都有重大的意义。

4.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首先转变培养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创新型综合人才为目的,研究项目只是培养的载体,导师只是培养过程中的领路人。在强调导师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其次要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上要加强基本理论培养,同时更加注重讲授学科领域的前沿科学以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上课的形式也要多样化,课堂不仅仅是老师的舞台,也是为学生提供表达思想和锻炼能力的舞台,使课堂成为讨论的会场,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总结。考核方式上,摒弃现在应试考试的方式,采用阶段性总结报告以及学术前沿课题的研究报告等形式,尽力挖掘学生独立思考、推陈出新的潜能。再次,以最近发行的英文期刊为主,研究生一个学期至少进行2次发表演讲,以PPT展示的形式,向导师和研究室的其他人员进行讲解,附带有学生和导师的提问,由导师进行总结和指导分析。最后,引入多导师制度,定期开研讨会,加强师生交流。根据高校实际情况,确定导师团队,最少应该有2名导师,以便学生吸取不同导师的精华,并弥补导师外出时,研究生无人指导的空白。定期召开以研究室为单位的研讨会,副担当导师也同时参加,给予指导和建议。形成制度,加强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避免学生一个学期只见到导师几次的状况。

5.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军事训练、体育选课、金工实习、金属工艺生产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汽车拖拉机驾驶实习、测量实习、新能源工程实习、毕业实习等。这其中有农业工程类学生所必修的实践教学,如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驾驶实习等。也有专门针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认识实习、测量实习、新能源工程实习。这些实习实践都能极大地锻炼学生的自身能力。开设专业实践环节,目的是要使学生全面地了解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知识特点,增强感性认识,实践操作,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让学生深入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将所学过的知识与实际相比较,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同时为就业奠定基础。

总之,我国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培养,需要把握农业工程领域的需求和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围绕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这一核心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涵盖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产学研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内容的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新体系。

参考文献:

[1]钱东平,等.关于农业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法的思考[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10):131-133.

[2]孟亮.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1-11,11:75-77.

[3]李阿利.研究生导师有效激励机制的系统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0):24-28.

[4]顾海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4,(23):60-61.

[5]解丹.中日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4(2):142-146.

[6]安路萍,张喜梅,杨戬.中日硕士研究生导师制的比较与借鉴[J].中国冶金教育,2008(5):83-84.

[7]马安伟,杨国权,于彩虹,张喜梅.日本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4.(5).

[8]刘长庚,汪秀玲.中日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J].教育论坛,2007,(1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冯放(1979-),女,单位所在科室为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系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与实验,农业工程。

作者:冯放,李岩,李文哲,张影微

中外农业问题分析论文 篇2:

苹果种植与营销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甘肃天水苹果种植与营销存在很多弊端,结合当地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其管理不到位,方法不到位,营销手段不到位,对此,本文通过问题分析和试验探究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进一步完备基础设施;第二,建设拓展线上线下多元化销售渠道;第三,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优势;第四,借力高校加强研发力度;第五,广泛展开果农技术培训。并且在当地进行试验,根据试验投入产出核算总结出科学合理易于推广和提升经济效益的方法,从而达到改善当地苹果种植业仍存在的问题和形成天水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甘肃天水;苹果种植; 苹果销售;技术培训

一.甘肃天水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

从当地来看,当地发展苹果产业,并且提出了苹果致富的口号,苹果也被当地赋“致富果”的美誉,今年加上精细化管理,2300多亩苹果也迎来了大丰收。预计产量达400万公斤,比去年增产10%左右。天水种植区受工业污染较轻,生态环境较好,适宜苹果的种植与生长,甘肃省苹果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有明显的后发优势。

二.甘肃天水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种植问题与原因分析

1.果树生长周期管理不到位。

由于在土壤水肥及管理等多方面存在差异,苹果树的育苗期至少需要4到6年以上的时间,育苗期较长是天水当地农民要面临的第一个客观难题。从育苗期结束到果树进入盛果期,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从进入盛果期到果树中度老化通常也只有6年左右的时间。所以说,在这个时间段内,如何让果农科学高效地培育果树尤为重要。据调查显示,当地绝大多数村民完全依据自我积累的传统种植经验来种植果树。在这种比较落后的方法下,这部分果农种植的果树其育苗期不仅漫长,而且老化时间也大大提前,果品质量逐渐下降,投入成本逐年增高,种植效益也只能小幅度徘徊,增减不定。总之,这部分果农的年收入从未出现过持续性稳定增长的趋势。同时天水当地并没有完全地长期坚持优良品种果树幼苗在本地大面积优培优育的农业政策。果树育苗这一行业的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还未形成法律,让某些人鉆了法律的空子,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将十年的遗害统统留给了无辜的农民。这也是限制天水果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2.外界因素的干扰性大

①由于田鼠、野兔、野猪等野生动物的大面积侵害,果树幼苗在刚刚移栽进农户果园的这段时期,这些定植期、育苗期的果树其成活率比较低,无法实现一次性建设规范化果园产地的目标,往往是在同一个果园里普遍出现品种不一、树龄不一、树距不一等不良现象。因此,如何有效预防野生动物对果树的侵害也成了一大难题。

②当地自然灾害频发,霜冻,冰雹等情况的频发使得当地农业生产又受到限制。

3.果树种植技术引进存在困难。

相当一部分天水果农还未比较系统地全面掌握一些有关苹果树后期管理的先进技术。例如:苹果树枝干腐烂病防治技术,品种改良相关的嫁接技术,果树培育中必须面临的开芽、剪枝技术,苹果成熟期果面高效上色技术等。然而,对于当地,除了利用一些以往的经验来寻找方法,大多数会选择外地拥有该技术的人群来帮助完成,这无疑又是增加了果农的负担和成本。还有就是因单个家庭人力不足而无法实现最低成本地给苹果幼果在有限的生长期内逐个完成套袋任务的这一技术性难题也是现阶段广大果农的最大困扰。因此,在小枝套袋和整枝套袋这两个技术的科研方面能否有所突破,将是解决这一难题最高效的办法。但是,这个难题在现阶段也只能留给科研工作者去解决了。

4.果农生产观念落后。

当地果农在生产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盲区,只重发展,忽视内涵,只求产量,忽视质量,只重生产,忽视流通,只顾当前,不顾长远,只种结果,不计成本等问题频繁出现,这就导致生产出的苹果质量不达标,严重影响农民收入。当地种植农户偏向老年化,倾向于选择传统的种植方式,对现代化先进种植技术存在排斥,对于生产种植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偏向依靠主观经验解决,不相信现代种植技术。同时果农的生产流动资金较少,为避免自然灾害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以及家庭意外开支,主观上不愿意进行过多新技术的尝试。

(二)营销问题与原因分析

1.交通不便运输成本增加

当地交通不便,想要更好的发展苹果产业也需要依靠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比如,当地之前实现了果业的转移,由与政府政策的影响,大批的果农将果树移植到了山上,有的地区沟壑比较崎岖,并且距离销售市场、城区很远,只能通过农用车辆才能顺利运输,这就大大增加了对外销售的运输成本,且由于长时间的运输会影响果实的口感,导致销量下滑。

2.品牌市场竞争力弱

当地品牌建设不明显,产品竞争力不大。[1]当地苹果目前虽然有了一定的品牌数量,但是大部分的果农对于苹果销售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依然停留在“个大、着色红、果型正、光洁整齐”等外观的认识层面。[1]除此之外,对苹果的质量、贮运质量、营养价值和食用口感等方面认识不足,这些因素不利于苹果的品牌化发展。而当地苹果的品牌知名度并不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1]

3.新型营销模式接受度不高,缺乏专业人员

实地调研过程中,根据当地村民介绍,村里时不时会有一些专业技术与知识的培训,但是存在的问题就是当地村民对于新型的培训模式难以接受,依旧固执于由果贩收购的传统的销售渠道,层层环节下,果贩从中分得部分利润,农户得不到合适的利润,这样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增加了成本。对于现在这种新型的营销渠道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在当代社会电子商务的大潮中,必须要有专业的人才支持,而在调研过程中得到的数据是,大部分可以接受新型技术培训适合年龄的人群都在外地谋生,而主要经营的则是70后这一人群,他们劳动能力差,对于电商方面新技术的学习能力较差,难以适应市场现在的要求。

4.苹果生产销售产业链建设不足

对于果贩收购来说,多数果贩凭经验销售,他们内部的互通共享性较差,没有形成较大并且完整的贮藏体系,对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弱。当地发展水平较低,对于苹果从生产到销售等等环节中往往连接性不强,从采摘,加工,保鲜,贮藏,销售等环节中,往往会出现中间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的现象,当地虽然以果业的发展为中心,但是服务于果业的政策和企业实在太少,也没有形成完整的链式生产销售体系。近几年,由于优质苹果和劣质苹果的贮藏成本一样,在反季节或者节假日出售优质苹果来增加附加值,这样的话就完全打乱了市场的果价,使得一些优质果和一般果之间的差距拉大,对生产不出优质果的果民带来毁灭性打击。而且苹果贮藏企业压力也在增大,出现高价收进来,低价卖不出去的现象。

三、种植技术改良试验设计与政策建议

进入全面小康新时代以来,三农问题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的饮食观念也已从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成为当下的发展重点。在乡村振兴政策指导下和现代特色农业大发展背景下,甘肃天水依托良好的地理条件,发展当地水果产业,其中苹果种植历史悠久的天水市拥有着多种优良苹果品种,当地特色苹果更是驰名中外。因此,本文以甘肃省天水市苹果种植基地为试验数据来源,整理当地苹果种植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进行试验性改良探究。

(一)

1.我们通过走访统计的数据来看,从2019—2021年来看,苹果的价格处于下降阶段。

原因:

①从国际来看,当地苹果主要销往印度等国,由于国际关系影响了国际贸易,导致国内苹果严重滞销,价格大打折扣。

②从国内来看,由于疫情影响市场的流通性,导致当地苹果在当地销售的情况,当地苹果供过于求,导致价格降低。

2.从苹果的批发价和零售价来看。

批发价主要是从果贩处拿到苹果的价格,那按照图中情况,从2019年到2021年,当地的苹果批发价处于逐年递减的情况,这也反映出当地果农的苹果售价一年比一年低,利润一年不如一年,果农负担加重。零售价主要是等级市场,超市等一些零售点进行销售,从2019到2021年,当地的苹果零售价在2021年有所提升,这就说明苹果产业发展还有前景,苹果当地市场还有希望。

(二)进行种植技术改良试验设计

根据实地调查的情况得知,果农在苹果树种植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苹果质量不佳和灌溉不方便,以及还有自然灾害问题。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良试验,我们在甘肃天水市秦州区选取两块条件基本相同苹果树果园,一块作为样本,一块为试验田,各一亩地,进行试验。

1.利用折叠反光镜来增大果实的受光程度。

根据苹果受光照不充分的问题,我们利用反光镜反射光线原理,引进简易且可折叠的反光镜,在果树周围铺设反光镜,使得苹果整体受光照较为均匀,还尽量增加果树之间的间距,从而提高果实的受光程度。

2.使用农用专业有机肥来促进果树生长和提高果实的质量。

科学数据表明,连续使用有机肥的果园,果实品质好,所以如果对果树和土壤的营養有一定的改善,就能促使果树良好发育,果实质量也会有所提升。目前影响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是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氮磷钾含量不是衡量土壤肥沃的标准,我们更多的关注有机质的含量,在施肥方面,我们要合理施肥以及平衡施肥,避免土地酸化。

3.设立蓄水池防止大水漫灌导致土壤肥力降低

根据果树灌溉系统设备不完善的情况,试验田安装滴灌管道,精准灌溉,防止水的浪费,也防止大水漫灌导致严重的土壤盐渍化并且使得土壤肥力降低。我们在试验田周围设置3个蓄水池,其可以在当地下雨时收集雨水,在干旱时,果树需要水时,进行对果树灌溉。

(三)政策建议

1、进一步完备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当地自然灾害和外界干扰较强的情况下,当地应该加强当地加大防雹网、集雨水窖等防灾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还要配套建设一批果品产地库、中转库和预冷库,推进鲜活农产品常年冷鲜贮运、分级分质销售,规划建设果业加工品园区等基础服务设施。针对当前秦州区苹果贮藏营销体系组织化程度太低,生产、贮藏、加工、销售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一条龙式产业体系的问题,当地政府应对现有的区级龙头企业协会和区果品产业协会发展应给予相应政策指导和对企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同时果品贮藏企业应完善现有的销售组织机构,并加强相同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从而有效改善之前多数企业凭经验销售,市场信息渠道较窄,企业间信息不能互通共享,不能抱团应对市场风险等问题。企业在销售方面可通过减少苹果销售和运输过程中的复杂程序和产生的不必要成本从而增加企业收益。

2、拓展线上线下多元化销售渠道

针对走访中发现当地果农年龄普遍偏大且不会使用电商平台的情况,可联合当地学校、政府、电商培训机构来对当地果农进行电商销售实操培训课程,改善果农在长期销售中因不会使用现代化的电商平台销售技术从而选择中间商销售模式带来的收益影响。学习现代化的电商平台产地直销模式能让果农和消费者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品质更好的产品。

3、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优势

加快天水苹果的品牌建设,使其具备品牌优势,提升天水苹果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改善苹果现有物流体系复杂流程和运输中存在的影响苹果口感的问题,从而使苹果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品质呈现给消费者从而获得好口碑。并能在日后消费者选择上与市场上山东的烟台苹果、陕西的洛川苹果、新疆阿克苏苹果等类型产品竞争中更具品牌优势。

4、借力高校加强研发力度

推动当地农业部门与高校合作研究果树苗的培育,基于当地水土气候条件下建立针对本土果树品种的果树种植试验基地,并可和当地(附近)高校合作进行果树种类的培育研究育苗问题研究和实验改善当地现有果树品种寿命短成活率低的问题从而能在源头上使果树增产。

5、广泛展开果农技术培训

组织果农学习现代化的新种植技术如嫁接技术等,以此改善长期当地部分苹果品质稍差和果农户面对传统难以解决的种植问题经验不足时寻求技术人员帮助而产生经济成本的问题,并能有效提高苹果产量和改善苹果品质。同时也学习国内外先进苹果种植布局以改善当地传统苹果种植布局而产生的部分果树采光不足的问题和引用果树补光工具来改善苹果在种植过程中部分果实因为受光不均而影响果实外销品质的问题,从而有效降低传统种植中一直居高不下的坏果率,提高果实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洁.农村电商营销策略分析——以山西临猗苹果为例[J].商业经济,2021-05-28.

[2]文洁,薛砚,王朝霞,刘诗吟,孙海峰,王睿君.陇原传真[J].甘肃农业,2020-10-01.

[3]胡恒洋,刘苏社,张俊锋,邱国军,蔡平.2006年全国农民增收形势预测[J].中国经贸导刊,2006-10-01.

[4]张志亮.灌水和施氮对果树幼苗水分传输和耗水规律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05-01.

[5]张轶.财政支出的减贫效果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河南农业大学,2019-01-01.

[6]中国苹果产业组织结构、行为和绩效分析 [J]. 仲玉洁,张吉国,刘静.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6)

[7]天水市麦积区经济林种植土壤中NPK的空间变异分析 [J]. 闫秀婧,王惠玲,吴霞,罗玉恒.  经济林研究. 2012(01)

[8]苹果种植户投入—产出效率分析——基于陕西洛川300个苹果种植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J]. 李夏,王静,霍学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9]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几个问题 [J]. 张晓山.  学术研究. 2008(01)

[10]苹果种植户技术服务需求研究[D]. 杨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气象灾害对苹果种植的影响及防御措施探究 [J]. 于薇,郑浩,陈明强,于芳.  种子科技. 2020(13)

[11]淺析苹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J]. 李敏.  农业与技术. 2018(12)

[12]陕西四个苹果基地县果农生产效率调查分析 [J]. 王静,毛飞,霍学喜.  北方园艺. 2010(03)

[13]苹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J]. 张付叶.  南方农业. 2019(18)

[14]浅谈苹果种植喷灌装置在果树生长中的效果分析 [J]. 金靖.  农家参谋. 2021(03)

[15]苹果标准化生产、规制效果及改进建议——基于山东、陕西、甘肃3省11县960个苹果种植户的调查分析 [J]. 马兴栋,霍学喜.  农业经济问题. 2019(03)

[16]中国苹果产业组织结构、行为和绩效分析 [J]. 仲玉洁,张吉国,刘静.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6)

[17]当今世界苹果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苹果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意见 [J]. 陈学森,韩明玉,苏桂林,刘凤之,过国南,姜远茂,毛志泉,彭福田,束怀瑞.  果树学报. 2010(04)

[18]西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及发展对策研究——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 [J]. 李朝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19]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J]. 苏宏斌,辛平.  甘肃林业科技. 2010(01)

[20]甘肃苹果产业发展优势及提质增效对策 [J]. 乔德华,魏胜文,王恒炜,梁志宏,白贺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08)

基金项目:2021年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果树种植问题分析与改良试验——以甘肃天水富士苹果基地的田野研究,项目编号202113663021)资助。

作者:崔文凡 黄金鹏 罗弋岳 王艳娇 谈晗婷 谷梦婷

中外农业问题分析论文 篇3:

思维的互补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由上而下的思维和由下而上的思维、从前往后思维和从后往前思维、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这四种反方向思维,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有互补性,如果运用得当,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历史素养。

【关键词】思维互补性历史教学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脑力活动,它可以朝不同方向延伸,从而形成不同方向的思维,特别是方向相反的思维,如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由上而下的思维与由下而上的思维、从前往后的思维与从后往前的思维、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等。这些思维虽然方向相反,但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具有互补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历史是研究人类过去的活动的学科,它不能直观再现,也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实验来研究证实,只能以史料为中介去间接认识。本文结合相关案例,探索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的互补性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思维互补性的案例分析

1.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来源的材料出发,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各种思维手段,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记忆中和眼前的信息,从而获取新信息的思维方式。如课堂探究“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仍然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时,对“安内”的理解,学生从初中开始就已形成了思维定势:反共反人民,多次大规模围剿红军。但在小组讨论时,通过引导,有学生提出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币制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是不是属于“安内”呢?受此启发,又有学生提出蒋介石排除异己、消除地方势力是不是也属于“安内”呢?

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各种不同的方法、路径及答案沿着不同的方向,在不同范围内呈发散型或分叉型延伸,这样有利于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发散思维固然不能让学生解决学术问题,但能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重复史学家研究的过程,这也不失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的“课程设计思路”要求“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高考历史考试说明首要的考核目标是要求考生“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同样也是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此外,近年来许多省份的文科综合考试经常出现一些跨学科的综合性试题,以此来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打破学生形成的用历史学科知识解答历史问题的惯性思维,培养学生从多个视角全面思考解答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与发散思维相反,聚合思维是把众多的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通过逻辑推理,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最佳答案来。在进行综合复习时,要引导学生把散见于各分册不同章节的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系起来,形成相应的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结论,这就需要对不同方向的信息进行清理、筛选、分析和综合,即通过聚合思维得出答案。考试说明要求“分析历史结论”“解释历史事件的特征”“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这正是考查考生的聚合思维能力。此外,占高考历史试题一定分量的比较类试题,无论求同还是求异,都需要聚合思维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虽然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的基础,但没有朝着一个方向的思维聚合,就会使多向的思考陷入一种无序的状态,无法筛选出一个创新的见解。仅仅运用发散思维或聚合思维往往无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必须运用二者的互补性,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就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互补运作的结果。

2.由上而下的思维与由下而上的思维。

由上而下的思维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综观整个问题的全局,同时避免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细节上。人类的任何历史活动,都发生在特定的时空中。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历史教材编排体系由原来的编年体变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在内的专题型体系。这种体系打破了原先教材的通史型章节编写方式,一个完整的问题可能被分割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必修分册的不同章节,或是选修分册中,不利于学生完整地认识问题及其时空观念的构建。例如辛亥革命、三民主义和孙中山这块内容,新课程人民版教材将其分成三部分:“辛亥革命”置于必修1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之中,必修3专题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中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4《“亚洲觉醒”的先驱》中又有《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虽然形式上进行了人为的分割,但是内容却藕断丝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放眼历史长河,由上而下地思考,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历史发展的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重新分类组合分布在不同章节的内容,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

把握问题全局固然重要,但深刻性同样是历史思维的重要品质。由下而上的思维正是把问题颠倒过来看,寻求新的见解或突破性的看法。《新唐书》中记载:唐中宗女安乐公主“使尚方合百鸟毛织二裙,正视为一色,傍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统编教材曾将其作为唐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其工艺之精湛,堪称一绝,令时人和后人叹为观止。但当时“贵臣富家多效之,江、岭奇禽异兽毛羽采之殆尽”。如果从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角度看,鸟兽等生物资源遭到一场空前残酷的洗劫,这样的工艺是以牺牲生态平衡、破坏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即便工艺再精湛也不值得提倡,这是对同一个历史问题的思维延伸和深层次理解。

由下而上的思考是为了转换思维的角度,深入观察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一旦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仍然需要进行由上而下的全面分析思考,因为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是辩证统一的。

3.从前往后的思维与从后往前的思维。

从前往后的思维即正向思考问题,由源头开始,由始至终顺着历史发展的过程去分析思考问题,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常规方法。

如对解放战争的思考:1946年夏,坚持独裁的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内战,人民解放军经过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改变了政权的归属,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同时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有力的证明。这是由原因推出结果的正向思维,得出的往往是较为传统的观点。各种版本教材的编写没有跳出传统的道德评价方式,不能站在时代的高度引导学生,学生跳不出思维定势的怪圈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后往前的思维即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历史学科来说,逆向思维就是追溯历史的发生和发展,倒着观察过去,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对后世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出发,反思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有利于突破思维惯性,对提出富有创造性的设想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很有效的。

如果逆向思考,凯歌高唱和红旗飘飘的场景与内战后留下的难以医治的民族创伤形成了巨大反差: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工厂倒闭80%,农业下降25%,20~40%的农田变为荒地;内战使中华民族分裂,台湾问题至今存在,中国统一还需假以时日;内战也使中国错失了抗战胜利后实现和平的最好时机。这些逆向思考的结论和传统观点迥异,能够培养学生关注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

运用逆向思维,往往能够柳暗花明,茅塞顿开,但是如果仅靠逆向思维而忽视正向思维是无法解决全部问题的。当逆向思维提出新的设想之后,还得用正向思维解决常规性的构思问题,二者是相互协同、相辅相成的。

4.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

从思维的时空角度看,思维可以分为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纵向思维是从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视角审视某一历史事件和问题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式能系统和完整地展现历史现象演变的轨迹,且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新教材按照专题编写的模式就是对历史沿革或变迁的叙述和分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人民版教材必修1专题8《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就纵向叙述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的成立、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重大历史事件,将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的轨迹清晰地展示了出来: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实践到现实。

横向思维研究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的地点发生发展变化的情况,这种思维方式从更大范围内多角度地考察历史现象,得出符合规律性的结论。如思考一战后法国为什么能够再度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按常规思路,仅仅局限于分析法国国内的情况,是很难回答全面的。如果能引导学生从一战后其他国家的情况来横向思维,思路就会很快打开。如德国战败,奥匈帝国解体,俄国革命爆发,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难以在短时间内奏效,美国金元外交的重点放在拉美,战后的中心热点是处置战败国等,所以法国成为了欧洲大陆的霸主。

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各有局限,纵向思维是一种线性的、运用范围狭小的封闭思维模式,不利于开阔视野,不利于在大范围的联系中把握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而横向思维又难以形成对历史现象更深层的认识,无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纵向思维像是在挖深一个洞,受阻时,可利用横向思维,尝试着在别处挖洞,转换思维视角,避免思维僵化和固定于某种模式。一旦寻找到问题解决的切入点,还得利用纵向思维的逻辑分析优势去解答。

二、思维互补性运用时的注意点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思维方向是多维的,同一个历史问题可以从不同的思维方向去审视和解决,如上面提到的“一战后法国再度成为欧洲大陆霸主的原因”,就可以同时用横向思维、发散思维和由上而下思维等进行分析。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思路,也许会豁然开朗。所以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思维的灵活性,不可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也不可无史实依据,天马行空。这是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互补性的前提。

2.辩证地看待思维的互补性。

相反方向的思维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当按正常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受到阻碍时,转变思维方向是为了利用思维的互补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思维的功能而走向极端,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方向多元化的思维整合。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具体问题,应当辩证地设计“互补性”解决方案,合理运用,否则有悖于转变思维的宗旨。

3.突破思维定势,建构立体思维网络。

思维具有多个方向,而学生的思维定势总是片面或教条地沿着一个思维方向思考问题,寻找“标准答案”,不愿或不敢变通。因此,要打破这种定势,排除“优势想法”所造成的直来直往的线性思维,从而建构起立体的思维网络,灵活解决问题。

4.多给学生留下自主思维的空间。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常常强行把学生的思维拉到自己的思路上来,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思维方向走,这样就抹杀了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因此,现代教学要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留有广阔的空间,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自由驰骋,并充分利用不同思维的互补优势,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湖西中学)

作者:张之光

上一篇:税法诚信原则研究论文下一篇:学生作文情景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