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与班级管理论文

2022-04-2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教育与班级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心理教育与班级管理论文 篇1:

柔性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我国素质教育的体系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班级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学生的管理工作。如今的教学管理工作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既要保留学生的鲜明个性,又要对学生的成长形成正向的引导,故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要加强情感融入,开展柔性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从柔性管理的概念进行分析,并对柔性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加以深入的研究,提出关于实际管理工作中可用的几点建议,旨在为当代初中班主任提供更多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柔性管理;初中教育;班主任管理

初中阶段的教育承接着小学教育与高中教育,是学生形成健全品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所以教育界非常关注初中阶段的教育工作。在教育研究中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刚刚进入青春期,极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若班主任的管理措施不妥,就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对学生的综合教育。因此,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要采用柔性管理的方法,以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做学生的“好朋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友谊,才能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愉悦感,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一、柔性管理的相关概念

所谓柔性管理,即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由于这些管理方式并不存在硬性管理的因素,所以被称为“柔性管理”。柔性管理的内涵包括研究学生的心理动态及行为意识两个方面,并得出一种符合本成长阶段的行为规律,依照这种行为规律来判断学生的内心想法,教师所采用的管理措施也并非强制性的,主要以创设和谐、亲近的氛围为主,以减少双方之间的问题和摩擦。柔性管理最大的特征在于这种模式并非上下级的管理关系,而是师生之间以一种平等的姿态进行交流,教师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历都比学生丰富,可以在交流中给学生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是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让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突破面临的阻碍。在实际的工作中,班主任教师要从三个方面应用柔性管理模式。

(一)人性化管理

在当代的初中教育管理体系中,学生始终是接受教育的具体角色,为更好地实施教育工作,班主任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面发展,达到人性化管理的目标,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才能有的放矢地为学生提供建议。学生出于强烈的情感体验,能够接受教师所给予的帮助,便是柔性管理模式的基本要义。学生是不同的生命个体,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行为意识,所以班主任教师要给予学生尊重,并且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如此便可体现出人性化的管理特点。

(二)层次化管理

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及家庭环境都存在差异,这也是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而班主任所采用的柔性管理方法要因人而异,并不能从理论的角度照搬套用,应当基于学生的真实情况有所改变,结合学生的成长背景帮助学生分层次地解决问题。初中生遇到的问题一般是长时间形成的,而并非短时间内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渡过难关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给学生营造积极、乐观的环境。

(三)情感化管理

传统的班主任管理工作通常是依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难免会存在一些漏洞,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难以让学生接受,所以班主任管理工作不妨采用情感化管理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虽然仍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基准,但是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各项规章制度的含义,从而让学生乐于接受规章制度的约束,并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柔性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应用时的常见问题

在当代的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柔性管理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应用柔性管理的方式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但是由于缺少经验等诸多因素,在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班主任教师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以解决这些实践问题。

(一)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仍然缺乏人性化管理因素

就目前的初中班主任教师管理工作情况来看,部分班主任教师在应用柔性管理时,仍未摒除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端,可以说表面是柔性管理,但深层还是传统的管理方式。依照学校对学生的严格管理要求,许多教师仍然采取“一犯即罚”的管理模式,甚至还有更加极端的现象。古人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的年龄尚小,必然会在集体生活中出现不遵守纪律的现象,班主任教师的严格管理无错,但是要注意管理的分寸,避免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否则就会增强初中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班主任教师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管理工作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分

初中阶段的学生多数已经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的成长时期,然而部分地区仍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在学习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心理状态不佳,班主任教师作为一个兼顾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角色,要注重学生的成长动态,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要让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过多的影响。当代的青少年在抗打击方面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差,所以初中班主任教师更要重视心理教育,否则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必然会面临失败。

(三)班主任教师缺乏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

部分班主任教师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并不重视学生家长的教育作用,或是因为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或是由于自身的意识不强,总之,仍有部分班主任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不到位。对于青春期学生的管理工作,需要家校联合进行,才能发挥更大的教育合力,单靠班主任教师的管理工作难以面面俱到。班主任教师一个人面对几十个学生,自身的压力非常大,若忽视了某个学生,就容易对学生的内心造成伤害,尤其是一些特殊环境中成长的学生,更需要班主任教师的爱护,才能保持良好的成长心态。

三、柔性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具體应用

(一)加强情感沟通,制定奖励措施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容易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所以班主任教师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情绪的观察,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劲”,就要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班主任要和学生之间建立朋友关系,学生才会将内心的想法告诉老师,将班主任教师作为倾听者倾诉苦恼,而教师也要放低教育者的姿态,为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生活,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同时,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教师还可以在管理工作中制定一些奖励机制。考虑到学生的各种综合因素,班主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表现积极、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认可和肯定。教师应当明确“认可”的作用要大于“表扬”,所以“认可”是适度的且符合学生内心需求的,因为单一的表扬可能会使学生骄傲,由此可以看出,适度奖励是非常重要的。

(二)做好民主管理,加强师生交流

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要遵循民主化的原则,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管理空间,让学生也能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工作中,这对班级的管理建设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可以设置班级管理委员会,以教师推荐和学生选举两种方式选出班级委员会的成员,如班长、学习委员、团支书、课代表等。之所以是教师推荐和学生选举两种方式并存,是因为一方面保证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民主管理的科学性,如教师可以综合考虑选举的学生是否符合这一岗位的要求,所以两种方式并存更加科学,可以完善班级委员会体系。班主任教师与学生委员会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一些日常的班级管理事务可以交由班干部负责,既可以为班主任教师节省时间,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三)多与家长沟通,组织亲子活动

班主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应是密切的,尤其是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家长开展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颇深。班主任教师要及时地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反映给家长,若学生存在一些情绪波动,教师需要告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格外注意,以保护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大多数家长并非教育专业出身,所以在家庭教育中通常是“摸着石头过河”,凭借经验或是“道听途说”,对学生采取的教育措施也不够科学,这也是现代社会中叛逆期学生与家长之间亲子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为促进学生家庭环境的和谐,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以消除学生与家长之间的隔阂。如在家长会中,教师让学生组织了一个主题为“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的演讲活动,并挑选了几名学生为家长演唱《烛光里的妈妈》。这种柔性管理的方式让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而且青春期的学生也更加懂得父母的不易,能够发自内心地体谅父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学会感恩父母,通过种种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结语

初中生向往独立,但由于自身的能力不足及社会经验过少,又无法真正独立,在这种成长的“内外”矛盾之中,学生的逆反情绪十分严重。因此,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真实情况,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做好民主管理的工作,与学生家长之间达成教育理念的一致,给学生以全面的爱和温暖,减少学生的情绪负担,以柔性管理的方式陪伴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科國.试论初中班主任柔性管理工作模式[J].中国新通信,2020,22(12):205.

[2]黄益举.柔性管理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6):90.

[3]李静.刍议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柔性管理模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3):76.

[4]谭庆林.浅析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柔性管理[J].才智,2019(23):33.

[5]汪滋洋.柔性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10):95-96.

[6]陈雪.柔性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9):117,119.

编辑 陈鲜艳

作者:岳会丽

心理教育与班级管理论文 篇2:

扬健康风帆 享生命阳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基于目前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提出了打造“健康人生教育”的学校特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切入点。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的问题在于创设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相应的咨询辅导机构,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等,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使之在学校和家庭都能感到具有安全感,都能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样才能减少和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和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扶持,营造氛围

学校高度重视,将心理教育纳入课程管理,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德育处、教务处、心理教师、优秀班主任为成员的研究小组,保障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具体落实各项工作。将心理健康课排进课表,不定期举行团体辅导活动。加强师资培训,将心理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配备专职心理老师两名。心理健康教师加强对班主任在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与班主任交流、探讨心理健康有关案例,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班级管理的支持功能。

努力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化氛围,心理教研组定期出版心理教育专刊,每周一、三开通心理校园心语广播,在楼道进行主题布置,通过组织参加艺术节、班队活动、文体活动、劳动实践等,营造发展个性、师生平等的和谐教育氛围。

2.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心理教育途径与策略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科研课题研究,作为自治区科研课题《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策略》的研究学校之一,在总课题组有效指导下,不断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质量和层次。

3.构建“课堂渗透,心理咨询室强化”课堂模式

桂林市心理健康课教研活动多次在我校开展。开设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打造“知心小屋”,建立“知心姐姐”形象,全天开放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教师轮流值岗。同时开通了心理校园心语广播,设立了心理信箱,并通过QQ在线、电子邮箱等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我校的心理辅导室多次接待了各县区教师的参观、咨询。

四、构建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心理健康工作活动模式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已有明确规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

1.设计各种社会体验活动,塑造健康人格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学校设计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如,红领巾义卖、我为伙伴添新衣、到福利院与老人做伴等感恩活动、志愿者活动等。

2.进行个别帮扶,让每一个学生感受温暖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教师与每一个福利院的孩子、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等结对帮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联系卡,建立心理教师与特殊学生互帮关系。

3.社区联动、家校结合

积极与社区联动,共同设计社会实践活动,如,我们开展的我是社区小卫士、我与邻居共度中秋、感恩社会等活动。家庭是形成学生性格品质最重要的场所,要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人格。班主任定期与家长联系,对于存在问题的孩子要从家庭中寻找根源,共同解决孩子的问题。加强对家长心理教育的培训和辅导,如一年级的新生家长培训、六年级的毕业班家长培训等。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学校将围绕“健康人生教育”特色建设方向,不断深化心理将康教育工作研究,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傅宏,王晓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体教师用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0.

作者简介:段开夕,男,1971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胜利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誗编辑 韩 晓

作者:段开夕

心理教育与班级管理论文 篇3:

探析中职学校学生性格特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职学生的心理现状及表现的特点。并指出了学生的个人心理特决定其个性特征。良好的心理特征是后天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基础。认真剖析了学生在特殊时期形成的性格的原因,提出了研究中职学校学生心理教育是做好班级管理的基础;积极创造机会,有效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是有效管理班级的重要手段;制定适宜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力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品质等论点。

关键词:中职学生 心理特点 个性特征

中职在校学生大都处在人生的特殊时期,呈现出性格多样的心理特点。中职班主任的责任就是,如何使他们在中职教育学习期间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专业技能,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新型人际关系需要任。因此,研究中职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学生心理,剖析学生的心理活动,有的放矢得做好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对有效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1 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现状主要现在:

1.1 品行端正,性格胆小

此类学生在班级中服从班干部及班主任的管理,日常行为表现尚好,成绩一直处于下游水平。入校前由于家庭氛围不和谐,易表现出紧张和焦虑,缺乏安全感,胆小自卑的心理特征。入校后,性格孤僻不善于同学和老师沟通,做事独来独往,做事谨慎,为人小心的心理特征。即便是遇到喜怒哀乐也从不善于言表,从来不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对同学和老师言情冷漠,做事我行我素。

1.2 品德较差,影响较大

此类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是不服从班干部的管理,日常行为表现较差,成绩处于下游。入校前受家庭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单亲家庭,对他们的成长影响较大,父母再婚疏于管教,或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家中。随着年龄增长,家庭教育的缺失,过早步入社会,外加个人辨别是非能力不足,交友定位不准等因素,极易染上了不良的习惯,形成了个人品德较差的性格特点。

1.3 做事冲动,善于表现

此类学生家庭环境大都优越。入校前父母一味的娇惯,养尊处优,虚荣心较强,养成了在父母面前任性、逆反、幼稚的心态。由于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总是“大包大揽”的“帮助”,就促使形成了生活上攀比,同学面前炫耀,生活独立意识较差,自控能力较差的性格。反之,则是大发脾气,遇事冲动,情绪激动,甚至出现情绪失控的局面。在班级中缺少朋友,一旦受到不公平待遇,就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会出现好吵架,寻衅闹事、嫉妒他人。

1.4 性格中性,表现一般

此类学生在班级所占比重较大。在班级中能引起班主任和学生注意的是优秀生和后进生。他们在班级无“好坏”之名,易被忽略和遗忘。他们在学习和各项活动中的能力有限,思想上进缺乏自信和主见,思想顾虑较多。在平时的表现中,他们抱着“比上不足,不下有余”,甘居中游自我满足的心理状态。

1.5 自尊心强,个性突出

此类学生评学兼优,在班级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因为学习成绩比较优异,易被家长所宠爱,在班级备受班主任重视表现较好,形成了自尊心极强的个性,和自满的情绪。当偶遇挫折,就会情绪低落,不能正视自身的不足,为保持成绩居于前列,放弃承担班级工作,放松自己在思想品德方面放松的提高,甚至有些拒绝参加集体、社会活动等。

2 研究中职学校学生心理教育,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

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中职学生处在特殊的时期,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级工作的首要条件

班主任要驾驭此类性格的学生,就要依“一把钥匙开一个锁”的原则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了解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家庭情况、成长经历、性格等。可以通过学生个人自我介绍、谈话交流、调查拜访与家长、任课教师沟通交流,娱乐活动等方式,增加对学生的了解,以确定因材施教的措施和方法,为积极做好班级工作创造有力的条件。

2.2 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师生之间的润滑剂,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尽可能的利用课余时间如:假节日学生不回家、学生患病、学生思想出现波动等这些特殊期间,用爱心和行动走进他们的生活,关爱和感化学生。切意用消极错误的方法在公众场合批评、讽刺或指责学生,避免学生有对立情绪。

3 积极创造机会,有效开展心理教育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手段

要辩证看待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环境之下所产生的心理特点,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积极创造机会,研究学生心理特征,才是有效开展心理教育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手段。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以诚相待意,公正平等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教育的基础。公正平等“一碗水端平”的处理问题就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就会使内向,胆小的学生,走出相对“封闭”的心理状态,对班主任“敞开心扉”说“知心话”,从而达到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心理的教育。在工作中要辩证的看待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发现优点及时肯定,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班级和社会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参加班级、社会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愉悦,与他人沟通带来的快乐。

3.2 严格要求,提高认识

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班级中越多多班级的影响力就越大,也是班主任实施教育的正能量。在思想上也存在瑕疵,他们自尊心强,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瞧不起学习不太好的学生,自私的心理较重,不愿意主动的去帮助学生,在班里更不愿意担任班干部。对此类学生,要严格要求,要积极引导教育他们树立更高的目标,提高思想认识,正确看待集体与个体的关系,使自己能更好的融入集体的生活。

4 制定适宜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力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品质

适宜的班级管理制度对有效管理班级,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对班级中的个人日常行为规范要结合学校的管理条例制定出量化的评分标准,从早操、上课出勤、纪律、成绩、卫生、好人好事等对个人小组都作出了具体明确的分值,规定在每月班级个人操行中实行量化管理,对自己的每月操行分值就会一目了然,对心理尚未成熟,欠缺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学生,用制度强制约束,也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

班主任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做好班主任工作贵在坚持,重在责任。多年来的班主任实践经验表明,学生的日常良好习惯是靠学校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良好的性格依赖于教师的培养,只要我们善于总结,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 孟凡丽,杨淑芹.教育学教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

[2]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王艳玲

上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下一篇:数学辅导观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