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创新论文

2022-04-15

摘要:当前,随着形势的发展,人们的思维空前活跃,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因而越来越认识到文化在其生活中的意义。基层文化工作中只有不断推进群众文化创新,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群众文化工作的整体质量,才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本文从花样翻新、创新内容、扩大覆盖面、强化意识等几方面谈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群众文化创新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群众文化创新论文 篇1:

浅谈群众文化创新

一、群众文化创新的时代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一论述不仅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而且还从社会主义关怀的角度表达了对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还指出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创新。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因此,文化创新被放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事实上,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很难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种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精神的文化,也难以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目前,群众文化建设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要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就必须大力创新。只有不断推进群众文化创新,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群众文化工作的整体质量,才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因此,群众文化创新的时代意义在于:

其一,推进群众文化创新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需要。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的文化。它植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充分体现着时代精神。群众文化要参与和推动先进文化建设,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坚持创新,和时代同步。

其二,推进群众文化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和谐文化。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文化艺术对于创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早在先秦两汉时期,《礼记·乐记》中曰:“礼别异,乐和同”。说的就是通过文化艺术活动的引导使人在新的道德高度和审美境界上达到和谐。文化艺术具有团结人民、教育人民、鼓舞人民的作用,推进群众文化创新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社会成员之间和谐相处。

其三,推进群众文化创新是群文事业单位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群文事业单位迫切需要改革,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创新。这些年的实践表明,变则通则盛,不变则衰则败。一大批群文单位正在不断创新中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摆脱困境,开创出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二、群众文化创新的方法

1、创新观念。群众文化创新,首先要创新观念。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的创新,是激发人们无穷活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和前提。创新观念,即意味着告别束缚人们手脚的一切陈规,告别“等、靠、要”的工作作风,告别无所作为的工作状态。要创新观念,就应强化一下五种意识: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发挥文化教育功能;二是强化前沿意识,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保持领先地位,以发挥导向示范作用;三是强化服务意识,更新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手段;四是强化市场意识,通过公益性活动的市场化运作,实现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五是强化博爱意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体现文化的公平、公正。

2、创新服务。文化站存在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因此,文化站必須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手段。要不断根据社会的需求扩大服务领域和服务内涵,不断放大服务效应。文化站应根据本地区的情况,站在社会大文化的高度,重新审视群众文化的基本规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顺应发展,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开辟群众文化新天地。

3、创新精品。文艺精品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标志,亦是衡量一个地区整体文化水准的重要标尺。一件精品的综合效应远远超过一大批平庸之作。随着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日趋多元化和审美情趣的提高,迫切需要群众文化为社会不断奉献出文艺精品。群众文艺扎根于群众之中,有丰沃的生活土壤,完全有条件出精品。要出精品,各级文化站首先要强化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一,应根据当地的创作人才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创作规划;其二,应组织广大作者深入生活,向生活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大自然学习;其三,应采取改稿会、作品讨论会、新作汇演或演唱会等多种途径,并邀请有关专家对重点作品进行“审查”,以求不断提高作品的质量;其四,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播出,通过艺术节、广场文化活动、文艺调演等形式,在社会大舞台上“亮相”,接受观众批评,进而反复打磨,不断修改、提高,使作品日臻成熟和完善。

三、群众文化创新的途径

英国的社会学家马克.J.史密斯在《文化——再造社会科学》一书中讲到文化的三种重要形式:一是作为理想典范的文化,二是作为文献记录的文化,三是作为社会生活方式的文化。这三种文化正是基层文化站应该以其为中心来开展工作的内容。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在其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这给肩负着公共文化传播职能的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思考。

1、花样翻新,提高吸引力。如今,基层文化站的活动如果仍局限在唱唱跳跳的传统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上,肯定会陷入不景气的局面。当今,在电视、网络几乎覆盖全球的形势下,文化站如果不积极拓展自己的活动空间,锐意改革,花样翻新,在活动的策划上走在时代前列,就会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花样翻新就是工作要有新思路,首要的就是加强和引导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提高文化活动对群众的吸引力。如举办各种主题的自我展示秀,开展别具匠心的综合才艺竞赛,着力在活动的策划上把舞台与观众作为一个综合体进行打造等。在静态的文化活动举办中,要注重把传统文化形态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在举办书画展览时,可在展厅备上笔墨,让每个观看展览的人即兴挥毫,即便是没有任何书法、绘画基础的爱好者,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幅习作。具有一定水平的书画作品可由文化站保存,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再举办一个“业余即兴作品展”。如此,对于举办者来说,办展览已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吸引更多的普通人来参与,使群众书画活动真正体现出其应有的群众性。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爱好书画的群众进行写生采风活动,使群众书画活动变得更有层次、也更具普及性。

要保持老年文艺团队的旺盛活力,其中重要的一条是要在活动形式上不断有所创新,并争创特色。平时,基层文化工作者要注意组织团队进行学习、观摩,帮助团队创作、排练新的节目,打造新的活动项目。要注重普及性、广泛性,要时刻不忘文艺团队的建设。艺术团要有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每年应该进行综合艺术考核,有机地把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例如2007年南门文化站组织艺术团队走进社区基层演出达30多场次,把艺术送到了基层,把欢乐留在了基层,实现了老年人参与社会、回归社会,再现人生价值的生命意义,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此外,2006年,南门文化站还专门组织艺术团队赴常州学习木兰扇系列,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改编,在半年的时间里就在市区组织培育了六七支各种木兰扇队伍,组织他们进行表演,并到社区之间开展比赛,请专家和群众进行评判,调动了老同志的积极性。2009年春,由文化站组织辅导的老年木兰扇《鹤舞云天》代表苏州市参加华东地区的比赛荣获优秀创新项目奖。通过比赛,加强了与各地的交流和学习,树立了品牌、赢得了声誉。目前这些团队已成为开展活动的重要力量,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组织老年、青年、少年、残疾人等不同形式的演出活动,尤其是代表本社区外出演出,不仅会大大吸引社区不同成员的积极参与,而且在社区集体演出活动中还会增强对本社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其对社区的强烈归属感。通常,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越强,就越能够意识到自己作为社区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而越加喜爱和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2、改进内容,加强指导性。说到群众文化活动,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娱乐。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新的社会问题摆在基层文化工作者的面前,迫切需要基层文化工作者拓展活动内容,在充分娱乐群众的同时,着力加强群众文化的教化作用。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饮食、服饰、居住、消费等强烈地体现出了它們的文化属性。因此,文化站应审时度势,审视新时代的新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例如目前在社区开展文艺活动的队伍有很多,表演的形式也可谓丰富多彩,但其水平也是各有千秋、参差不齐。作为基层文化工作的组织者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如沧浪区南门街道十三个社区中的老年文艺活动团队开展的文化活动大多形式单一,项目不外乎是打腰鼓、打太极拳、舞剑、扭秧歌等。看的多了,观众就会对此失去兴趣。从去年开始南门街道文化站有意识地深入到重点社区,从开展活动的团队中选出一批队伍来,引导他们学习新式大秧歌及传统的河蚌舞、打莲湘、荡湖船、并组织起盘鼓队、中老年模特队以及舞蹈队,这大大激发了老同志们的兴趣。在2007年—2008年的艺术节开幕式上,这些特色文化队伍相继亮相,开场舞蹈《开门红》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时装表演《古韵风采》秀出了老年人的高雅气质和端庄仪态,丰富多彩的民间特色文化表演受到国内外来宾和观众的普遍欢迎,为盛大的开幕式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通过加强活动的指导,把单纯的娱乐活动提升到一个新的质量高度。

作为基层文化站,要以各街道、社区居委会、住宅小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文化活动场所为活动阵地,以为社区居民搞好各种服务为基础,利用各种载体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使不同文化修养及情趣爱好的群众都能各展其长,各得其乐。这样,既满足社区居民求知上进做文明市民的心理需求,展示社区文明风尚,又增进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豪感,进而增强了社区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意识。

3、拓展阵地,走出老圈圈。一般来说群众文化活动大多只是演出,不管是在剧场演出,还是在广场、村头演出,它的受众面总是因空间、时间、信息传播等因素的制约而显得十分有限。二十一世纪已步入了信息时代,现代化的设备技术、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具备了对受众最广泛的覆盖能力,这是基层文化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的一种优质资源。目前由文化部推广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是从某种程度上革新了基层文化活动,具有现代特色的一种创新拓展,这十分有效地增加了公共文化机构的吸引力。另外,文化站还可以建立自己的主页,在互联网上开辟自己的平台,通过网络迅速发布文化信息,传播文化知识,开展文化活动,让更多的受众通过网络来接受文化服务。电视、电台、报刊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文化站是普及主流文化的职能部门,因此应该主动与这些方面合作,通过共同的努力,使这些媒体成为文化站与群众沟通的渠道,有效地拓展群众文化工作阵地。因此,拓展阵地进行社区文化建设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根据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文化生活的特点,强化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不断将社区文化推向更高层次:一是强化“社区文化力”意识。这里的“社区文化力”特指通过文化建设而逐步积累起来的现实力量,它包括社区文化的实力和现实水平,也包括社区文化对社区综合竞争力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力和影响力。二是强化社区文化的创新意识。社区文化的创新是社区文化建设的突破,而这种突破又是立足于社区文化的整体发展格局上,即:立足于社区文化本身包含的道德文化、科教文化、生态文化、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同时也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三是强化社区文化的特色意识。强调特色意识就是要充分尊重社区绝大部分居民群众和组织团体的意愿、利益,制定一个符合本社区长远发展的赋予远见的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并以此作为社区文化发展的主题。主题鲜明的社区文化才富有个性。

4、扩大覆盖面,体现群众性。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文化站的服务对象必须覆盖所有的社会人群。对待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残疾人、外来人员等应特别地加以重视,努力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首先,文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队伍的组织。老年团队开展活动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他们的兴趣。实践证明凡参与者大多是进入奶奶辈分的老同志。他们有退休金,经济上有较稳定的保障,现在子女已哺育成人,无后顾之忧,保持良好的心态、锻炼好身体、过上愉悦的生活是这些老年人的追求。这些老同志有一定的组织纪律性,集体意识和荣誉感很强。另外,他们追求完美,为了使演出取得实效,不少老同志情愿自掏腰包,购买道具,统一制作服装,对演出进行包装。因此,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要有意识地去组织他们,按照工作和演出的需要,让他们在有关活动中一显身手,以开展活动来提升档次,以多参与演出来激发热情。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一是要注意发现主要骨干,明确活动的牵头人物;二是建立组织机构,对队伍人员进行分工,明确各艺术团的团长、政治指导员,还有各队队长、小组组长,有什么任务直接与负责人联系,并层层落实责任,市里有重大活动推荐他们参加社会活动。文化站要经常组织各老年业余团队人员学习,通过看录像资料、观摩优秀节目、开展技术讲座辅导等活动,帮助各团队提高艺术水平。平时根据需要,文化站还要不断为艺术团队增添活动道具,把这些老同志紧紧团结在文化站的周围。对待残疾人,因为行动上的不便,文化站应该组织送文化上门,去敬老院慰问演出,去特殊学校慰问演出,给这些社会弱势群体带去精神的安慰和社会的关怀。对未成年人的文化服务可邀请家长一起参加,以诸如知识竞赛、与成年人互动等方式,来让未成年人获取知识,提高道德水准,健全人格,懂得如何与父母、朋友、同学和谐相处,帮助他们长大后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在加快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群体。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他们向往丰富的文化生活。因此可采用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卡拉OK大家唱等形式,给他们提供一个愉悦身心、展示自己的舞台。社会的发展使各地流动人员越来越多,他们来自不同地域,各自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这部分人员的文化服务,更能体现群众文化的多元性。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高层次服务,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对全体社会成员应有的奉献。

总之,群众文化事业是充满魅力、充满希望、充满生机的事业。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只要坚持创新,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求飞跃,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群众文化事业的新辉煌,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单位:陈露,苏州市沧浪区南门街道文化站站长。)

作者:陈 露

群众文化创新论文 篇2:

浅谈群众文化创新

摘要:当前,随着形势的发展,人们的思维空前活跃,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因而越来越认识到文化在其生活中的意义。基层文化工作中只有不断推进群众文化创新,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群众文化工作的整体质量,才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本文从花样翻新、创新内容、扩大覆盖面、强化意识等几方面谈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

关键词:群众文化 文化馆站 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多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思维空前活跃,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在其生活中的意义,只有不断推进群众文化创新,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群众文化工作的整体质量,才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一、花样翻新,提高吸引力

推动群众文化创新是群众事业单位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如今文化馆站的活动如果仍局限在唱唱跳跳的传统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上,肯定会陷入不景气的局面。当今,在电视、网络几乎覆盖全域的形势下,文化馆站如果不积极拓展自己的活动空间,锐意改革,花样翻新就是工作要有新思路,首要的是要加强与参与群众的互动,提高对群众的吸引力,如举办各种主题的自我展示秀,开展别具匠心的综合才艺竞赛,着力在活动的策划上把舞台与观众作为一个综合性进行打造等。其次要发展传统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鲜明的农村文化,培育内容积极健康、形式多姿多彩,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群众文化,鼓励多种形式的农民自办文化,培养一批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组建一批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扶持农村业务剧团,支持他们扎根民间,深入农村,服务农民。

二、创新内容,从自身抓起

说到群众文化活动,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娱乐。随着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日趋多元化和审美情趣的提高,迫切需要群众文化为社会不断贡献出文艺新品、文艺精品。这就急需我们进一步拓展活动内容。群众文艺作品扎根于群众之中,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各级文化馆站要强化创新意识,实施精品战略,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一,应依据当地馆站创作人才特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创作规划;其二,应组织广大作者深入生活,向生活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大自然学习;其三,应采取改稿会、作品讨论会、新作演唱会等多种途径,并邀请有关专家对重点作品进行“会诊”,以求不断提高作品的质量;其四,应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播出,通过艺术节、广播文化活动,文艺调演等形式,在社会大舞台上“亮相”,接受观众批评,进而反复打磨,不断修改、提高,使作品日臻成熟和完善。

三、扩大覆盖,体现群众性

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文化馆站的服务对象必须覆盖所有的社会人群,对特殊群体如老军人、未成年人、农民工、残疾人、外来人员等应特别地加以重视,努力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如老年人残疾人因为行动不便,我们可以送文化上门,去敬老院慰问演出,去特殊学校慰问演出,给这些社会弱势群体带去精神的安慰和社会的关怀,对未成年人文化的服务我们可邀请家长一起参加,以诸如知识竞赛、与成年人互动等方式,来让未成年人获取知识,提高道德水准、健全人格,懂得如何与父母、朋友、同学和谐相处、帮助他们长大后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在加快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现化文明的影响下,他们向往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可以采用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卡拉0K大家唱等形式,给他们提供一个愉悦身心展示自己的舞台,社会的发展使各地流动人员越来越多,他们来自不同地域,各自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这部分人员的文化服务,更能体现我们群众文化工作的多元性。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高层次服务,是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对全体社会成员应有的贡献。我们应该本着这样的精神来做好工作。

最后,群众文化工作者还应强化几种意识。1、政治意识。基层群文工作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贴得最近。要从国家稳定、发展的大局来看待群文工作。要意识到,做好群文工作,不仅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凝聚人心,提升人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有利于人心的安定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2、责任意识。国家一向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先后给予了很大投入。在“十一五”期间,政府已经加大了对乡镇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目的是为了让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单位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群众工作者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发挥好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3、服务意识。就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工作要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文化工作要为党的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4、参与意识。要加强与宣传、科技、法制、教育、卫生、计生、税收、工商等社会职能部门和企业经济部门的密切联系。把文化活动与时事政策宣传、普法宣传、经贸、旅游、科技、行业新产品宣传等各种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参与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参与中求生存,求发展,在参与中求繁荣,求效益,在参与中显示价值和活力。

作者:李 浩

群众文化创新论文 篇3:

浅谈基层群众文化创新措施

摘要:群众文化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抓住十七届六中全会时期吹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大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号角的大好时机,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思想文化建设激情与创新活力。群众文化工作是一门貌似单纯,实则繁杂的公益性事业,要以丰富平民百姓业余文化生活为基本,以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为主要总体目标的管理工作,在文娱休闲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石上寓教于乐,让广大平民百姓在欢乐日常生活中学习、感悟、提升,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包罗万象。本文对基层群众文化创新工作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创新措施

立足资源、追求独特,才能形成自身的独特文化品牌。各个区域文化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风貌和特点,在立足已有资源的基础上,要寻找新特点,培育和发掘潜在资源,以与资源特点相结合的办法,形成独属于自身的地方文化品牌,相关部门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的地方文化传统进行继承和弘扬。

一、新形勢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基于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之下,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消费方式和新兴的互联网传播模式,都对群众工作带来了较大冲击。目前人们在文化消费方式上选择越来越多,例如以电子游戏馆、卡拉OK厅、桌球厅、网吧服务器等,这些项目也很快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但是传统的群众文化,却由于其单调而乏味,没有办法很好地适应人们随意、潇洒、自由和清新的心理,而被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所淡忘。

2.大众社会文化构成的多样、个性化,对公众社会文化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人民的思想自由与独立意识愈来愈强烈,最突出的体现便是在社会文化上的自主参与和自我欣赏,审美需求也日益走向了多样化。而群众文化消费,由于年龄段、经历、知识等的差异,其观赏构成也有着很大的差异[1]。

3.当前社会基层单位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重点依托于各种文化馆、站,而且是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点事业机关,且处在群众文化活动的最基础和最前沿。文化馆、然而几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文化馆、站的自身建设状况普遍不容乐观。

二、基层群众文化创新措施

(一)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

群众文化建设工程能否顺利完成,对各级政府领导班子的认识水平、决策水平来说是十分关键的一环。特别是在发展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方面,各级领导干部决不能只是把文化工作限制在给农民群众办的一些好事上,要真正把发展农业基层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大事件来抓,细心谋划,倾力开展,坚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向,将群众文化工作放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全面的关注。唯有如此,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体验到地域文明的魅力,并分享地区文明大发展、大繁荣的丰硕成果[2]。

(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

要逐步消除乡镇文化站综合建设的瓶颈限制危机,并最好运用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媒介进行群众人文交流与实效价值传播,从而有效地健全社会文化组织体制,积极推动全面小康现代化社区的推进力度。要想成功举办群众社会公益活动,在农村必须要把功夫花在常常性组织管理工作上,指导农村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队用好生产劳动的空余时间,常常性的举办形式各异的群众活图书动,以增加对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的魅力。首先,创新服务活动内涵,不断提升文化服务活动品质。如文艺表演、送下乡以及各地特色的民俗文化交流活动等,通过这种内容丰富健康、形式各异、多姿多彩、生动活泼而且贴近农村生活的民俗文化交流活动,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反映在各个层面的文化需要。其次,人们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积极地组织举行庆典活动和各类文体竞赛。如正月里的舞龙、端午节的裹粽竞赛等,这种社会活动对人民群众反映而言困难度并不高,而且还可以增进人民群众反映在社会活动中的相互交往,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水平,既增进了人民邻里关系良好,也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群众文化创新的方法

建立群众文化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制度,从体制机制、人才发展、服务方法、经营管理、政策法规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以理论创新指导和促进了群众精神文化事业的重大变革与整体发展,一是应形成创新性的群众文化建设发展思路。强调以人为本教育,对群众精神文化服务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不断创新理念,在群众文化发展理念创新中,应当根据多样性与社会性、科学性与制度标准化、专业性与规范性、系统性与品牌化等发展指导理念,进一步强化基础理论研究,以实现群众群体文化的科学发展;二是在建设现代公众社会文化发展服务体系的大历史背景下,研究群众文化发展研究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最新进展问题[3]。在基本领域方面,应当分清公共文学、大众文化、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等文学形式与现代群众文学之间的相互关联,进一步深入研究群众文学的特点与基本规律,以尽快形成现代群众文化学术系统,在应用理论方面,从群众文学工作的最新实际中探究新课题,以新理论指导创新实践。

结语:综上所述,大众文化工作事业是具有吸引力、充满希望、富有生命力的事情,我们身为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如果继续探索创新发展,以技术创新求增长,以技术创新求突围,以技术创新求超越,就必然可以继续开创中国大众文化工作事业的新辉煌,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华民族的光荣进行更巨大的奉献。

参考文献:

[1] 苏婷. 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创新重点探寻[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2):256-258.

[2] 宋晓武. 试论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创新的重要性[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2):270.

[3] 吐鲁根·哈依如拉. 积极创新努力推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有效开展[J]. 散文百家,2021(21):57.

作者:彭延恒

上一篇:民间规范司法论文下一篇:市政工程勘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