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收费制度理论管理论文

2022-04-28

摘要随着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的深入,对研究生招生不再实施双轨制而是实行全面收费制度,已具备理论和实践基础,成为当前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三圈理论”广泛运用于对公共政策的案例分析。以“三圈理论”为分析视角,以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的公共价值、实施能力和社会支持为分析框架,解析了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并提出相关政策实施建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研究生收费制度理论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研究生收费制度理论管理论文 篇1:

基于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高校收费改革分析

摘 要:2014年研究生收费改革政策出台,实行研究生全面收费制度。即研究生公费、自费并轨,所有学生都要缴纳学费,这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文章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高等教育效率提高等角度,对收费改革进行分析。阐述研究生收费改革的必要性和利弊,从成本角度阐明研究生“收费改革”并不等同于学校“涨费”,而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研究生教育体制发挥真正的激励和竞争作用,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并提出应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机制改革,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效率和公平。

关键词:收费改革;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高等教育效率

2014年,研究生新生入学有个重大的变化:即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均要收取学费。而在2014年前,研究生有公费生和自费生之分,公费生与自费生的评判标准是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如果复试后按照排名被定为公费,那么研究生3年都是公费,如果复试后按照排名被定为自费,那么研究生3年都是自费。因此,收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有人就在质疑:研究生全面收费,那就是涨费,“收费改革”就等于学校“涨费”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以金额衡量,收费改革后研究生待遇提高

2014年前,各高等院校的研究生自费生学费标准不一。总体来看,师范类学校学费较低,多为6 000-7 000元/年;医科大学、交大、矿大和财经大学学费每年约为10 000元;艺术类学费最高,一般均需12 000元/年以上;综合类大學多数为7 000~10 000元/年。而实行收费改革后,以北京市市属高校为例,原则上将学费标准限定为硕士研究生8 000元/年以内,博士生10 000元/年以内。仅从学费标准来看,新政策的学费低于2014年前的标准。

收费改革后,所有学生都要缴纳学费,因为不再有公费学生,所以从总量来看,学校收的钱比收费改革前是多的。学校真的收多了吗?这就必须提到同时出台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改革后的研究生奖助政策指出,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国家助学金,并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同时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津贴资助力度,国家助学贷款的最高限额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以北京某高校2014年秋季入学研究生新生为例,可以算一笔帐:该校为2014级研究新生提供的奖助体系分为6种: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校助学金。

其中,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表现优异的研究生,评选名额由北京市下拨;学业奖学金用于奖励表现优良的研究生,按奖助对象的不同,分为新生奖学金和综合奖学金。新生奖学金奖助对象为新入学的全日制研究生,新生奖学金的评定与招生录取工作同时进行,并且评定结果与新生录取通知书一同发放。综合奖学金用以奖励学习、科研工作成绩突出、综合素质优良的高年级研究生,以学年综合测评为评定依据。一般会覆盖100%的博士研究生,80%以内的硕士研究生;学校奖学金用于奖励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资助标准: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2 000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7 000元,按10个月发放;国家助学金覆盖面为100%。研究生还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和学校助学金,以帮助家庭困难的研究生学生顺利学习。这样算下来,研究生一年最高可能获得奖助学金:博士70 000元,硕士45 000元。

以学制3年的文史类硕士为例,收费改革后研究生待遇具体如表l所示。

从表l中可以看出,该大学的奖助学金完全可以抵补学生所交的学费。读研究生是可以“赚钱”的。

同样,全国各大高校都在出台收费政策的同时,相继推出了研究生新生的奖助学金制度。从绝大多数学校的制度来看,奖助学金大多可以抵补学生所交的学费。总体而言,研究生教育收费制改革后,名义上而言,学生需要全部缴纳学费,但配合国家及学校推出的奖学金政策,大部分学生都可能拿到奖学金,因此研究生的学费负担并未增加,待遇反而有所提高。因此说,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最大的受益群体将是学生。

2 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角度看,研究生收费改革是必要的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招生计划招生规模达到了60.8万人。研究生扩招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而研究生的生均教育成本也在不断提高,根据北京某高校的测算结果,硕士研究生生均年培养成本为3.54万元,博士研究生为4.72万元。按照这个成本粗略估算,不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如果研究生培养成本全部由财政承担的话,无疑会给财政带来巨大的负担。

那么,这样重的担子由谁来承担呢?研究生教育是否应该收费呢?从理论角度看,中外学者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研究生教育是公共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同本科生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成本最高,资源最为有限,是带有竞争性、选拔性的教育。在选拔性的教育中,如果精英分子从教育中获得了收益却不承担一定比例的成本;而未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人却通过税收等形式,为这些精英分子所受的教育承担相当部分的成本。这样一来,免费的高等教育成了一种通过税收把穷人未接受研究生教育者的收入向接受研究生教育者转移的不公平机制,这样的高等教育系统显然是不公平的。而保证高等教育的充分性和公平性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高等教育的成本回收,即对于研究生教育的受益者进行收费,并保持支付与受益之间的适当平衡。这可以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回收,有助于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一方面接受研究生教育者需付费给学校,这些钱通过相应的途径,如特设的奖学金形式可以用来资助低收入阶层的学生,从而部分纠正未接受教育者通过税收支付高等教育费用的不公平现象。另一方面,学校的财政收入会随着学生人数同步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学生可能因为交学费而感受到需要承担高等教育的成本的压力,从而促使他们更珍惜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因此,从理论上看,收费改革是必要的。

从国内外的实际情况来看,研究生收费也是国际的一个大趋势。欧美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大多实行了收费政策,并且通过奖学金、助学金等政策来资助一些低收入阶层的同学,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来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性问题。

因此,实行学生与国家共同负担教育成本是合理的。过去的研究生不交纳学费,是在依靠全体纳税人来供养一部分精英分子,对这些精英分子而言,他们一般会有较高的收益,如稳定的工作、较高的社会认可度等,却因免费政策而不需负担相应的成本。这种免费方式,并不是最好的办法,也体现不了教育的公平性。而研究生收费改革后,由学生与国家共同承担培养成本,研究生通过交学费,分担了部分教育成本,虽然从总量而言,这部分经费只占研究生培养经费的很小部分,但是却传达了研究生教育的教育成本分担信号,这有助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使高等教育更加公平和公正。

3 从提高教育效率角度看,研究生收费改革是有利的

我国的研究生规模是不断扩大的,而相应的培养体系并没有完善,因此出现了学科设置不合理、导师带学生数量激增而无暇顾及、研究生学习散漫等现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这对于我国研究生教育效率而言,是不利的。就学生个人而言,在收费改革以前,无论成绩如何,公费研究生在校期间始终可享受免费学习,并每月拿到国家补助;而自费生无论入学后的表现如何优秀,一样得交学费,而且享受不到国家的补助。这既不利于激励研究生珍惜学习机会和调动学习积极性,对学习成绩好、创新科研能力强的学生也不公平。

针对以上状况,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一直致力于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以提高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促使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效率。研究生培養机制改革包括了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遴选指导导师、制定奖学金和助学金政策等多方面,涉及了研究生入学到授予学位的等多个环节。而收费改革是其中的一个小环节,研究生收费改革从经济层面调整研究生培养体系,促进研究生教育效率的提高。

目前,各高校宣传都是“只要努力,拿到的奖学金肯定比学费多”。多数高校的奖助学金制度规定:奖学金的评定,由院校的专家组来评议决定。奖学金每年评定一次,实行动态管理。第一年的奖学金评比,比的是初试、复试成绩;第二年及以后的奖学金比的是学习表现,比如考试成绩、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专业科研能力等。相对而言,更具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对于优秀的硕士研究生而言,只要够努力,就会得到更多的奖学金。

因此,从提高教育效率角度看,收费改革可以把研究生的学习潜力挖掘出来。可以明确学校、导师、用人方应承担的责任,打破平均“大锅饭”,激励研究生更加投入地学习。

4 研究生收费改革的后续问题思考

正如“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的道理一样。研究生收费改革是必要的,也有利于研究生教育效率的提高。研究生收费改革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无疑是因为一些后续问题的存在。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穷孩子”上不了研究生了吗

很明显,研究生收费改革政策就是要交学费了。不管学校的奖助学金怎样设置,学生入学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钱准备好,交给学校。因此家境贫困的学生十分担忧能否上得起学。

从现行高校设置的奖助学金制度看,多数学校规定,新生入学能拿到新生奖学金,额度基本与学费持平,同时还有助学贷款等政策保证学生顺利入学。入学以后还可能拿到高额奖学金。而且优秀人才是稀缺资源,对于优秀的研究生生源各校都在积极争抢,如果一个孩子真的品学兼优、极具科研潜力,任何一个学校都不可能拒绝接受,加之高校研究生资助系统日益完善,因此,“收学费”不等于读研成本增加,穷困生一样可以用奖学金顺利实现读研究生。

4.2奖助学金的经费来源如何保证,覆盖范围和评定如何确保公正公平

目前,研究生收费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学生先向学校缴纳学费,学校再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进行不同形式奖励和资助。可以说,“研究生全面收费”是强硬政策,而“奖学金抵学费”的政策则是柔性的。对于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国家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学校对奖助学金标准的制定拥有自主权,各高校奖学金来源渠道目前来看主要是财政拨款和资金结余,金额统计不是十分确定。因此,奖学金的覆盖范围和奖金额度是否会在2014年后有所调整,谁也无法预期。

另一方面,实行收费改革后,高校奖助学金数量会有大幅度提高,学生资助的标准和评定也会更加复杂。高校的奖学金评比制度,做到公平公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适当的监督,很容易出现评定问题。

为此,国务院正在积极作出完善研究生投入机制改革的努力,不断完善财政拨款制度,如对国家招生计划内的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全日制研究生,安排生均综合定额拨款,并建立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拨款水平;设立绩效拨款,由学校自主安排用于研究生培养等政策。国家的投入更具有针对性,配合相应的社会救助体系,比如贷款和减免学费制度等,使研究生奖助学金经费基本可以得到保证。

同时各地参照这一模式,建立健全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拨款制度,提高国家助学贷款最高限额。落实和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优惠政策。保证财政研究生奖助学金的经费的重要来源是充足和充分的。各高校也在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比如捐赠等对高校的投入,保证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化。在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方面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和发放的公平和公正,为收费制度改革保驾护航。

5 结语

研究生收费机制改革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教育效率,是优化研究生培养机制的一部分。通过改革,促进各高校统筹各个方面的资源.包括学校的、院系的资源及社会各个方面的资源,以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研究生收费改革不是单纯的涨费,而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化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思路,是有理论基础的,是激励学生在学业上积极进取,奖励优秀,最终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今后应该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机制改革,促进研究生收费改革制度发挥真正的激励和竞争作用。

[参考文献]

[l]凌云志,美国研究生奖助体系及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7):93-96.

[2]吴渝,曾立梅.高校研究生收费制下奖学金评定的问题和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133-136.

[3]崔元明,对个人高等教育投资动因的批判性分析[J].现代探索,2003 (9):14-15.

作者:王素容 包育红

研究生收费制度理论管理论文 篇2:

基于“三圈理论”视角的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分析

摘 要 随着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的深入,对研究生招生不再实施双轨制而是实行全面收费制度,已具备理论和实践基础,成为当前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三圈理论”广泛运用于对公共政策的案例分析。以“三圈理论”为分析视角,以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的公共价值、实施能力和社会支持为分析框架,解析了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并提出相关政策实施建议。

关键词 三圈理论;研究生;全面收费

从研究生教育全免费到收费双轨制以及收费并轨试点的成功实施,随着我国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的深入,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实践基础,实施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与改革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和必经之路。2013年2月28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按照“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的原则,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

一、“三圈理论”的分析框架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马克·莫尔和达奇·李奥那多是“三圈理论”的代表人物。该理论认为,在判断一项公共政策是否合理可行时,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就是该政策的目标能否创造公共价值;其次,政策的实施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和能力;第三,政策的实施是否得到利益相关者支持。将这三方面用三个圆圈表示(如图1),上边的圈代表公共价值(V),左边的圈代表能力(C),右边的圈代表支持(S)。现实中,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政策方案大多情况下呈三圈相交的状态。

一般来讲,好的政策方案或计划项目应该是追求三个圈更多的重叠与三圈的结构性平衡。用“三圈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来分别考量价值圈、能力圈和支持圈的各要素,能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具体化、更易操作。

二、研究生全面收费的“三圈”理论分析

1.公共价值分析

根据“三圈理论”必须首要分析政策的实施目标是否具有公共价值,是不是符合绝大部分人愿望的利益取向,对价值圈的质疑能使政策目标更趋于合理。首先,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是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缓解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紧张,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体制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全面收费的政策目标不仅限于此,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公平,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促进学位学科结构平衡和社会人力资源配置 。

研究生收费双轨制的公平性让人质疑,仅仅由入学考试决定研究生读研期间的公费资格,对很多入学后科研能力很强、成绩显著的自费学生很不公平,也不利于建立竞争机制和营造积极的学术氛围。其次,在我国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必须扩大研究生教育机会的供给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公平。虽然收费后的确会存在因为贫困无法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人,但是在奖助贷学金制度越来越完善的情况下,这个群体的比例会非常小,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实施全面收费是相对公平的。另外,研究生全面收费有利于公共教育资源在三级教育的更合理的分配,从而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全面收费政策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一方面,对于研究生个人而言,读研成本的增加,使得他们不得不去计算读研的投资与收益,在他们专业选择的盲目性降低的同时,学习主动性将会大大提高。其次,实施研究生全面收费的同时,将会配套相适应的奖助学金制度,奖励力度加大,竞争机制更加健全,良好的学术竞争氛围有利于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实施全面收费政策一定程度上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引入了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对研究生培养单位来讲全面收费意味着更多的培养经费,因此要在优秀生源和经费竞争中取得优势,迫使各培养单位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调整培养结构,重视培养质量。

全面收费之前,学生成绩是其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主要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数人会尽力选择预期收益较高的热门学校和专业。2月颁布的《意见》中指出,研究生学费标准应综合考虑不同专业研究生培养成本来确定。由此看来,当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采取合适的收费差异梯度,学生的选择不仅考虑分数还要考虑自身经济状况,一定程度有利于学生理性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学位学科的结构平衡和社会人力资源配置都将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2.实施能力分析

对能力圈的梳理用来判断实现政策目标的条件是否具备。首先,政府以及相关教育部门加大拨款力度支持研究生教育发展。根据《意见》要求,中央部属高校将建立健全包括生均综合定额拨款、绩效拨款、奖助经费在内的财政拨款体系,建立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拨款水平。同时各地均参照部属高校,健全地方高校教育拨款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其次,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根据《意见》要求,首先,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将设立覆盖计划内所有全日制研究生的国家助学金,博士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10000万,硕士生不低于6000元,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根据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分担办法共同承担。对比《意见》中确定的硕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10000元的收费标准,研究生所获助学金与收费基本处于持平状态。因此,对于大部分研究生家庭和个人来说交费读研仍在能力范围之内,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大大增加。其次,分别从2012和2014学年起,建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奖学金向基础学科和国家亟需的学科倾斜,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博士生1万名,奖励标准每生每年30000元;硕士生3.5万名,每生每年20000元。学业奖学金奖助力度也由高校统筹利用学费收入等各项资金加大。加大力度奖励学习科研成绩优异的研究生,不仅减轻了研究生的学费负担,更创造了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调动研究生科研积极性。另外,对于经济困難的研究生,根据《意见》要求,高校将综合采取加大助学贷款额度、减免学费、发放困难补助等方式加大对其资助力度。同时实施其它配套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办学,并通过统筹安排学费收入、社会捐赠等资金来加大对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津贴资助力度。由此看来,各项奖助制度也为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能力支持。

3.社会支持分析

对支持圈的分析,帮助政策实施者更有效地关注不同利益群体的相关诉求,更公平公正地实施政策。

在本、专科教育收费在全国全面推开实行之后,研究生教育的并轨收费的试点的尝试也获得成功,总体来说推进平稳顺利,逐渐为社会所接纳,研究生教育收费并轨具备了一定的实践和心理基础。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政策不仅旨在缓解政府部门教育经费紧张,同时政策方案的制定更多地关注了研究生家庭和个人以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导师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因而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对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而言,各项改革措施实施之后收入大大增加。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拨款的增加,包括生均综合定额拨款、绩效拨款、奖助经费在内的财政拨款体系更加健全且拨款标准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向所有纳入国家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收取学费将使得学费收入大幅增加。收入的增加无疑将为各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教学与管理提供更良好的环境,因此收费政策受到广大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广泛支持。

对于研究生个人而言,在学校收入增加的基础上,学校用于对研究生奖励和资助的资金将会随之增加。同时,分析《意见》政策要求可见,研究生所获得的奖助收入结构将更加优化。一是研究生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2014年秋季学期起,现有普通奖学金将会调整为国家助学金,用于补贴研究生基本生活费用,且补助范围覆盖所有纳入国家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二是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的设立将加大对优秀研究生的奖励力度。三是加大力度鼓励研究生参与教学、科研、管理。高校必须按照《意见》规定,统筹多渠道资金,建立健全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加大对“三助”岗位的津贴资助力度。四是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就学。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额外还将特别享有如减免学费、特殊困难补助、入学“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等专门的資助政策。

虽然国家与社会投资研究生教育会收益颇多,但最大的最直接的受益者仍是研究生家庭及个人。因此,作为获益主体的研究生家庭和个人,考虑到研究生教育很高的教育投资回报率,同时考虑到各种有力的奖助政策的支持,真正想深造的优秀学生并不会对收费读研望而却步。根据对试点实施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的高校的相关调查结果,收费并未对研究生的报考热情产生大的影响,只是让学生对读研更加理性而不盲从。在校研究生们也大多表示收费之后各项奖助措施覆盖面更广,且力度普遍加大,因此收费并没有对他们读研期间的生活学习产生大的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1.关注贫困弱势群体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政策实施的公平和公正,在新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贫困弱势群体的利益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意见》实施后,综合看来研究生所获资助基本能抵消其所交学费,但是对于特别贫困的研究生群体来说,日益增长的各项开支还是可能会给他们接受研究生教育带来不小的负担。很多研究生可能会迫于生活和家庭现实条件的压力,为了按时交学费不得不去寻找各种兼职,分散精力,无心学术。更有甚者,生活和心理的巨大压力可能会影响他们读研的选择,带来优质人力资源的流失。对于特困研究生,应采取减免学费、缓交学费、延长助学贷款还款年限等更有效的措施来帮助他们。可以尝试将助学贷款还款期限延长至毕业后十年,同时考虑实行分期定额、定期定额、分期不定额、定期不定额等多种偿款方式。在适当延长还款期限的基础上,尝试多样灵活的还款方式,不仅有助于更多的贫困研究生通过借贷缓解在校期间的各项经济压力,而且也能增加按时还贷率。

2.加强宏观调控,促进教育公平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经费不仅投入不足,而且分配不均衡,主要集中在“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大部分普通院校只能占很少的份额。实行全面收费后,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本就处于劣势地位的普通院校,在生源的竞争中将会更加处于劣势地位。重点投资少数重点院校,虽然有利于建设重点院校,促进重点院校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高,却使得大多数院校因经费紧张而影响培养质量。这样,全面收费实施后,更多的学生会更倾向于选择重点院校,造成相当部分的普通院校生源紧缺,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健康的发展很不利。因此,在加大政府教育经费投人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兼顾全局,合理分配教育经费投入。

另外,对于传统冷门专业,要加强宏观调控,适当加以政策鼓励。全面收费后,相关政策应该向部分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学科和长线学科倾斜。比如对这些专业实行低收费、高奖学金的配套制度,确保这些市场竞争力不强,但对于社会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冷门学科后继有人。

3.完善成本核算制度,建立动态差异的收费标准

《意见》指出,研究生学费标准应综合考虑不同专业研究生培养成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条件、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并与本专科生学费标准及已收费研究生学费标准相衔接。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研究生培养成本核算的复杂性,比如研究生受教育过程同时也是研究生进行科研创造的过程,计算教育成本的同时还应考虑到研究生的科研贡献等因素。所以为了制定更合理的收费标准,首先应该更加完善研究生教育成本核算制度。

另外,个人分担教育成本的比例也尚存争议。建议不能仅仅直接参考我国本专科教育个人分担生均培养成本25%的比例,而是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知名度、专业回报率、毕业生市场供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研究生学制等实际情况,适当浮动学费,建立动态差异的收费标准,多样灵活的学费方案才能更合理地实施收费政策。同时加快将具体收费办法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学费标准的制定虽然多样灵活但依然有章可循,达到规范研究生收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Z].财教[2013]19号文件.

[2]曹俊德.三圈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决策方法论意义[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1).

[3][4][5][6]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Z].财教[2013]19号文件.

[7]卢晓东.谁为研究生买单:研究生学费定价与资助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於洁

研究生收费制度理论管理论文 篇3:

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问题的合理性思考

[摘要]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一个热议的课题。2013年国家教育部规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研究生取消公费,全部实行自费。”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合理性再一次引发人们的激烈讨论。一方面,人们认为研究生教育收费是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体现 , 另一方面,大家为研究生教育收费可能出现的消极影响担心。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收费可行性合理性

一、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另类呼声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所以,当国家颁布研究生教育收费的时候,也必然会出现不同的呼声,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一)提高入学经济门槛,有违教育公平

“公平”即我们理解的公正与平等。有人认为读研本身就存在机会成本的损失。他们认为研究生教育收费可能带来一些消极作用。

首先,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书育人。国家如果开始研究生教育收费,那么有可能让那些贫困的学生为了钱而整日奔波,根本没有心思顾及学业或静心读书和做研究。这违背了教育的目的。

其次,如果研究生教育收取高额学费,研究生及其家庭忙于筹集教育经费,会造成研究生一切“向钱看”的思潮,这会形成拜金主义社会风气。所以这些人是反对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的。

(二)支持目前研究生的收费现状

1.目前人民群众的收入还不高,学费支付能力比较低,就业形势严峻。白岩松也曾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关于研究生”就业这个专题中说到,“现在研究生就业好比是翡翠卖成了白菜的价,虽然暂缓了压力,却将短痛演变成了长痛”。在研究生“支付”和“收益”没有平衡的背景下,一刀切的采取研究生全面收费,有点跨越发展,希望维持研究生收费的“双轨”现任制。

2.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政策是“公费”与“自费”双轨并行,公费和定向培养的研究生不收费,委培和自费研究生收取0.8-l. 2万元的学费。如果全面收费,学费定在1万元左右,许多靠自己努力想争取公费的学生将失去读研的机会,贫困研究生将失去公平受教育的权利。所以为了学生有学可上,人们希望继续维持公费与自费“双轨”并存的收费制度。

3.按市场经济原则,人们认为“公费”与“自费”并行,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和家庭选择与他们自己能力与经济相匹配的专业与学校。这更适合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不是一刀切的都收取费用,所以更希望保持现在的收费现状。

二、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 人们对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心理预期已经建立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即“心理预期的自我实现”。 对于一个产业而言,如果有足够多的主流参与者认定未来趋势将会怎样,最终结果很可能将和大家的预期相去不远。对于研究生教育该不该的收费问题,这么多年社会各界的研究者们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研究,并且媒体的各种方式的宣传,使得人们对研究生收费的问题早就有了心理承受力。并且中国目前普通高校实行收费制度为研究生收费奠定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模范。

(二) 社会快速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论是从总体的经济发展,还是从国民的生活水平或者收入水平上来看,我国社会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在此基础上,各个家庭收入普遍提高,都已经具备承受缴纳一定学费的能力。更何况我国每年招收的研究生中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是大学毕业后工作了若干年的,其本人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三) 研究生可以通过兼职和学校提供的机会承担一定的学费

经过四年大学本科教育学习的应届生或者是经过社会磨炼的往届生,他们有着一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他们都可以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去兼职或是利用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的机会,解决自己一部分学习生活费用,减轻父母的重担。按照国家规定,高校已经普遍开展了助学贷款业务、研究生的“三助”(助教、助管、助研)活动。英国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政府对权利的任何重新界定,都不可能达到双赢,而必定是有利于一些人而不利于另一些人”。希望那些“拼不起爹”,拼不起经济的出身寒门的学子们,可以通过学术研究精神去争取读研的机会。

(四)收费制度改革后更加公平、公正,改变了一考定终身

在研究培养方面,有公费和自费之分,公费与自费的评判标准是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如果复试后按照排名被定为公费,那么研究生3年都是公费;如果复试后按照排名被定为自费,那么研究生3年都是自费。研究生收费政策以后,奖学金每年评定一次,如果你第一年被评为二等奖学金或者没有被评上奖学金,你可以通过一年的努力,在研二的时候争取评上一等奖学金。这将打破一考定终身,更可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研究的激情,让他们有着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

(五) 学习国外的经验

美国应该是国外研究生发展最快速最好的国家。美国高校研究生的学费没有统一的规定或者标准,研究生学费收取完全是按照市场法则运行的。学校声誉好、社会和市场认可度高、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学费通常比较高;反之,学费则比较低。借鉴与学习国外的做法,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是当今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流思想,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我国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的理论依据分析

尽管按照政策,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我国将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不过从今年的报名情况来看,“免费午餐”的取消并未降低考生对考研的热情。据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共有7454名考生前往确认报名信息,比去年增加了约1400人。这些数据都表明研究生收费是合情合理的。

(一)教育公平与效率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既是一个难以回答的理论难题,更是一个难以操作的实践难题。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潘懋元教授认为,公平与效率,就其抽象性来说,是永恒的命题,是人类不断追求的价值观念,但在特定的时代就特定的事物来说,则是一个适时性的问题。[2]而研究生实行收费教育,是国家根据社会整体的发展与稳定、依据教育的发展规律制定的教育政策,是教育公平与效率在发展过程中的体现。

有研究表明,教育的不公平,是社会最大的不公平。实践表明,从免费的研究生教育中收益最多的是高收入阶层的子女。[3]研究生教育实行成本补偿后,可使公共教育经费在不同社会阶层中得到更合理、公平的分配。可避免让没有直接受益的人或根本不能受益的人承担教育成本这种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反而可以减弱这种不公平的程度。[4]

(二)教育准公共产品理论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观点,公共产品是指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而与公共产品相对的私人产品,是指消费过程中同时具有竞争性和排斥性的产品;凡是不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则是准公共产品。[5]从教育产品的性质来看,研究生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研究生教育使得研究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可以带来很多的经济效益,还有更多的无形的资产利益。

(三)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认为,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同时也是一种投资活动,是增加人的价值含量并影响未来的货币收入和未来消费的投资。人力资本的重要代表人物舒尔茨认为:教育总是创造一种消费资本的形式,这种具有改善学生日后生活中的消费爱好和消费质量的特征。[6]研究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使得自己掌握知识、增强能力和提升自身素质等,这些都是一种无形的商品。从人力资本理论来看,研究生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而且也是一种投资。在人力资本理论下,研究生教育收费是高学历投资。

(四)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1986年美国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首次提出教育成本分担学说,他把高等教育的成本分为教学成本、学生生活成本、学生放弃的成本(机会成本)三大类。按照“谁收益,谁投资”、“多投资、多收益”的经济学原则,约翰认为“无论在什么社会、体制的国家中,高等教育的成本都必须由家长、学生、纳税人和高等院校共同承担”。[7]所以,学校、社会、家庭及个人都应该为研究生教育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此外,把实行成本分担所节约的资金用于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质量,能实现整个社会的教育公平。

四、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合理规定

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研究生收费标准。当前,研究生教育学费主要是由各个学校根据国家政策和惯例进行收费的,往往具有随意性和不现实性。而目前我国新政策规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现阶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已按规定实行收费政策的研究生暂执行原收费政策。”这是研究生收费制度的一刀切的做法。应根据经济学、教育学等分析方法,建立一套活动自由的研究生收费制度,根据各个学校、每个专业、每一学期的课程、科研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

(二)政策的合理传达

政策影响权利,权利影响生活。研究生再无“公费”一说,许多大学生网友在看到这样的新闻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本来想考研或读研的,这样的政策一出,还是决定不去考虑上研究生的事了。其实,国家对于研究生收费政策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收取学费,而是为了让更多的研究生受益,是为了他们可以更专注于科研。所以对于国家教育政策的更深层次的解读需要学校、专家、教师等对学生进行宣讲和传达。

(三)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教育是我国一项巨大的产业,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教育不应完全产业化,学校更不应企业化。教育作为产业,其必然应该引入市场机制以提高管理水平,但教育同时又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巨大的外部公益性,政府理应有巨大的公共投入。所以国家规定研究生收费,我们应该明白学校作为非盈利机构,它有自己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利润最大化不能成为其主要目标,不应盲目提倡教育产业化。

(四)对问题的及时应对

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有各样的问题,所以2014年9月研究生收费政策将要全面实施。在这个实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国家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及时调整研究生收费政策与社会相适应,实现政策最优原则。

五、小结

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政策即将在2014年秋季开始拉开帷幕,这对现在正奋斗在一线的考研学子来说,是一项新的政策。虽然就目前中国的现状分析,我国部分的研究生家庭和个人可能是没有能力支付如此高昂的学费,但是毕业后的研究生却可以得到非常丰厚的回报,所以研究生教育收费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如何让这一政策让人们接受并更好的实施才是更重要的。那么如何推迟支付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费,完善研究生教育金融政策、各类奖助学金、“三助”、学校特殊岗位等制度是解决目前研究生收费制度的有效方法。希望在未来实施研究生教育收费的过程中,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如何提高研究生支付学费的能力及相关问题,从而保证研究生教育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彭华安.反思我国硕士研究生扩招[J].理工高教研究,2006(8).

[2]孟东军.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与学费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3.

[3]陈迁.对硕士生教育收费问题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1):70.

[4]王效仿.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必要性及收费可能产生的现实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4):44.

[5]李良.对研究生教育成本补偿问题的研究[N].柳州师专学报,2009(2):15.

[6]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12.

[7]约翰.斯通.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英国、德国、法国、瑞典和美国的学生财政资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03.

[8]徐守坤.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国际化研究[J].大学教育,2004(5):149.

[责任编辑:陈明]

作者:王梅娟

上一篇:关于流程优化的财务会计论文下一篇:小组学习竞争制班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