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改教师教学质量论文

2022-04-28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对高中教学进行改革引起了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就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笔者将结合多年高中地理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在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供广大教学同行借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新课改教师教学质量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理新课改教师教学质量论文 篇1:

浅谈表现性评价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尤其是初中地理学科,教师要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加强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发挥地理实验教学的效果,积极调整相应的评价方式,为构建高效课堂创造良好的条件。基于此,本文从提高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和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两方面,分析了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的注意事项以及实施表现性评价的有效策略,希望给一线初中地理教师实验教学提供理论帮助,将表现性评价科学应用在地理课堂上,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课堂质量,促进学生构建地理学科思维,提高自身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  初中地理  实验教学  具体应用

一、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的意义

(一)提高评价体系的实用性

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地理实验课堂上地理教师能够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等进行综合的考查,那么就能给予学生更为科学的指导,促进其朝着更加正确的方向努力。为此地理教师曾通过各种有效举措提高评价体系的实用性,但就目前来看并未达到预想的效果。而表现性评价的运用则可以明显改变这种状况。

表现性评价不仅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看其是否已经掌握相应的地理学科中的知识,更加关注其是否能将相应知识学以致用,即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同时,表现性评价还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看其在实际运用相关地理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养。而为了完成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学校与教师都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以便能够设计出相对详细的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评价规则等等,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于学生以及学生对于自身不足的了解都是相对全面的,这有助于教师做出科学的指导促进学生朝着更为正确的方向努力,也有助于学生做出科学的改进从而提升自己学习地理实验的效果[1]。

(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

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的素质基础,是学生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近些年,我国做出教育改革引进新的教学理论,最根本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他们成为中国建设所需要的栋梁之材。比如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理论多半都是浮于表面,而没有落到实处,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对课堂效果进行整体性评价,忽略了学生个体的课堂表现力。地理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地域性和空间性较为抽象,如果没有生动的课堂评价,很难勾起学生的学习动力。

表現性评价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这种情况。此前,学习地理学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试,教师在授课时更注重对地理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日常教学偏重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始终停留在背诵层面,对于相应的地理知识只是用于答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这样导致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受到很大限制。在表现性评价模式下,学生则需要在教师适当的支持下,通过自身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收集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能力都会得到有效的培养与强化,这对于提高他们学习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2]。

二、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课前设计

1.首先,设计科学的表现性评价目标

制定科学的表现性目标是实施表现性评价方式的第一步。如果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课堂上,地理教师都没有科学的目标,那么又怎么能对学生的态度与表现等进行正确评价呢?因此,制定科学的表现性目标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效果。

在制定平评价目标时,地理教师要在深刻把握学生基础的上,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验类型等因素,对于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目标进行科学的设计,力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积极性,促进其以自觉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地理实验教学活动中,为日后获得良好的地理知识基础与技能创造有利的条件。

比如在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时,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在等高线地图上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巧,识别山峰、山谷等地形。从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这节课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即他是否能做到学以致用,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为了更好地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手段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制作”活动,比如利用泡沫塑料等制作出地图的模型,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一一标注。因此,地理教师可以将这节课设置成地形模型制作的实验课程,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要能在地图模型上识别出地形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地形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生要能利用教师所提供的简易材料(例如海绵、橡皮泥)等,制作出地图模型,从而实现从平面图到立体模型的良好转变;在向众人展示自己所制作的作品时,学生要能够向众人准确指出地图模型上的不同部分,并且能准确描述出其特点。

情感目标:学生在进行地理实验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小组模型制作,并对学习地理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2.其次,设置更为科学的表现性评价任务

所谓科学的表现性任务,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换言之,教师所设置的任务是学生伸伸手就能完成的任务,符合其心理特征,符合其实际情况。如果教师所设置的表现性任务过于简单,那就不能检测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如果教师所设置的表现性任务过于困难,那么就会促使学生形成畏难心理,这非常不利于地理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

以上述的《地形图的判读》为例。如果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山峰的等高线是什么,教师就直接开展地理实验教学,那么其效果必定是不好的。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是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中担当梯子的作用。换言之,学生通过完成表现性评价的任务,不论是地理基础知识还是地理实践技巧都能获得有效的提升,以便能够为日后学习更多知识理论奠定牢固的基础。因此,在制定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切忌生搬硬套。

3.最后,创设科学的表现性评价规则

表现性评价标准是随着评价目标与评价任务而改变的。不同的评价目标,不同类型的评价任务,需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才能让表现性评价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影响。当前常用的评分记录工具有等级量表等等,在应用的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等进行科学的选择。比如,如果在初中地理实验中,教师只是想简单评价学生对于某项地理实验等是否清楚,而不关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那么可以使用检核表。如果教师想深入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状态、与人合作的能力等等,则可以采取等级量表与评分规则。随着教学质量的提升,这种表现性评价方式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使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教学目标等,进行适当的借鉴,从而促使其符合自己检测的目标。

(二)实施阶段

为保障表现性评价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得以顺利地实施,地理教师在实施之前需要向学生讲述表现性评价开展的目标、任务与规则,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从而促使表现性评价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验时,教师要全面观察学生的表现,并以此为依据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期间部分学生由于紧张、焦虑等情绪可能会频频出现错误,最终影响他们进行地理实验的积极性,对此教师需要在保持高度理解的基础上给予其科学的指导。

此外,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评价规则进行自我测评,以便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实施地理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并進行积极的改进与完善,为日后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总之在表现性评价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地理实验为媒介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共享,以便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课后阶段

地理实验完毕以后,教师还要做课后总结,即准确记录自己对于表现性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并对于自身在教学中的表现进行总结与反思,明确自身在实施表现性评价方式方面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找到努力与改进的方向。其次,地理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对于以后的教学方案进行科学的调整与优化,以便表现性的评价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3]。

三、结语

表现性评价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这既是提高地理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获得有效提升的关键措施,又是落实教书育人的高效途径。作为地理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地理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各种有效举措对表现性评价的目标、任务与规则进行科学的设计,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此外,还需要对自身对于表现性评价应用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及时的总结,以便能够为今后的发展明确目标与方向,从而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侯海林.表现性评价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2):89.

[2]李聪兰.表现性评价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9(11):244.

[3]李健.将表现性评价融入初中课堂深度学习[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1):10-12.

作者简介:

李娜(1982年-),女,汉族,山东博兴人,中学一级教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地理教育。

作者:李娜

地理新课改教师教学质量论文 篇2:

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对高中教学进行改革引起了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就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笔者将结合多年高中地理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在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供广大教学同行借鉴。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地理;问题探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开始走进校园,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有利于教师将地理知识更加全面地教授给学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想象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就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课堂相结合。

1浅析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由于面临即将到来的高考,学习压力过大,学习质量低下。这种学习现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表现得更加明显,造成这种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有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师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欠缺。所有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认清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1.1学生学习兴趣低。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在學习过程中缺乏学习兴趣,那么就算教师的教学水平足够高,由于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仍然不会得到提升。根据笔者走访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地理学科作为高考必考学科之一,是学生学习成绩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很多学校高中学生仍然不能正确认识地理教学,缺乏地理学习兴趣,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如果学生不能改变自身原图,提高地理学习兴趣,那么,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成绩将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1.2教师教学质量不高。

根据笔者调查研究发现,虽然我国正在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但是,大部分学校教师教学质量不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教师不能革新自身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教学课堂过于依赖书面知识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成绩下滑。要想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革新自身教学方法,采用创新型教学模式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掌握好地理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质量。

1.3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欠缺。

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相对于初中地理学科的学习来说难度更大,学习量更多,如果学生不能巩固好自身地理基础知识,将会对日后的地理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地理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很多高中学生没有掌握好地理基础知识,导致在运用地理知识时缺乏知识储备,进而使学习成绩下滑。所以,在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学目标要求下,教师和学生更需要做的是巩固地理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地理知识。

2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势

为了改善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水平,就需要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地理的教学中,这是因为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师教学质量,巩固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由于地理教学内容广,跨度大,导致学生地理学习较为吃力,为了学生能在减轻学习压力的同时提高学习质量,就需要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有机结合,给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地理教学氛围。

2.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现代学生对于新科技兴趣度较大,教师可以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上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同时,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为地理教学课堂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将地理知识更抽象的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魅力,从而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2改善教师教学质量。

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革新自身教学模式,剔除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这样才能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教学作为新课改要求下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通过与传统教学课堂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强烈的“视听说”教学效果,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进而改善教师的教学质量。

2.3巩固学生地理基础知识。

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相结合,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三维空间教学,将学生置于三维空间教学课堂中有利于学生加深所学地理知识的印象,巩固好学生地理基础知识。高中地理知识教学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帮助,所有一线教师要做的就是发挥好信息技术的作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3总结

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课堂相结合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本文笔者不仅浅析了高中地理教学现状,还提出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势,希望广大教学同行能够借鉴本文,正确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为学生地理学习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旋晓伟,王林,王晓青等.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1):125-128.

[2]陈淑云.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4):111-111.

[3]于铁成.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3):68-68.

作者:蓝柳荔

地理新课改教师教学质量论文 篇3:

中专生在地理学习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探究

摘 要:在中专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中专地理教师可从将生活融入教学、引入丰富多彩的地理现象、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心理引导等方面开展地理教学,让地理探究更有趣,进而提升地理教学效果,提升中专学生的地理素养。

关键词:中专;地理教学;问题;原因;解决途径;地理素养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虽然部分地理知识的趣味性较强,但其中也存在许多抽象的概念、定义、运算知识等。中专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毕竟有限,难以感受到地理学习过程的乐趣,导致学习存在较多问题,学习难度较大。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显然,中专生在学习地理时遇到的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若要解决这一问题,地理教师就应该分析中专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症结所在,并结合教学内容,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持续参与学习,达到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地理素养的目的。

一、中专生在地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专生在地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不牢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理解不清、地理知识零散等。比如,经纬度、赤道、黄赤交角位置等知识点及概念易混淆,且容易受到学生的忽视。从整体上看,地理知识碎片化特点明显,学生在学习时不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二是懒惰、厌学。大部分中专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入中专后,地理知识的抽象性使得学生产生畏惧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懒于动脑、动手,最终产生厌学情绪。三是缺乏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自信心、学生成绩差等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中专生面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慢慢地就会跟不上教学节奏,继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四是存在偏科问题。就中考内容来说,地理可谓是副科,这就造成很多中专生不重视地理学习。总的来说,教师若要提升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就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二、促进中专生提高地理学习效率的策略分析

1.将生活融入教学,让地理探究更有趣

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践性非常强。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将生活知识融入教学中,降低地理知识的抽象性,从而转变学生对地理的认知,使学生能够喜欢探究地理知识,并能准确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将学生易接触到的、听到的、看到的生活实例和地理事物等作为教学素材,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地理教学的生活性、实践性,并体会到地理知识在解决生活问题方面的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其更加牢固地掌握地理知识。

例如,教学有关天气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生动、直观地展示各种天气现象,以此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讲解天气现象的形成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出该天气的形成原因,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这样做,既能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又能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素材时,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出生活素材的优势,以提升地理教学效率。可以说,只有巧妙地将生活与地理教学充分融合在一起,才能有效解决中专生在地理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引入丰富多彩的地理现象,让地理探究更有趣

中专生的好奇心强,喜欢有趣、新鲜的事物,地理课程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对此,教师可以选择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强化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有趣的地理现象,并将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例如,“早穿棉袄午穿纱”的温度变化现象,“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温垂直变化现象,“马纬度”的高压带现象,等等。这些有趣的现象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能活跃地理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在讲解以上地理知识时,便可以将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现象融入其中。又如,以黄河、长江知识为例,为了让学生迅速了解、记忆流经黄河和长江的省区,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民俗、民风,并编制记忆顺口溜等,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身边的时事热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一方面既能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另一方面也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印度洋地震和海啸、2008年汶川地震、雾霾、臭氧层、气候变暖等现象,都可以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用以充实地理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3.创新教学方式,让地理探究更有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师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毕竟传统单一、呆板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若要提高中专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解决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就要彻底改变教学方式,实现地理课堂的创新。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采取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或者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解决学生偏科、厌学的问题。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教學内容科学选择教学方式。另外,教师还应当重视课余时间,将课堂教学拓展到课下。比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利用周末或课后休息时间进行实地观察,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具体体现,并充分了解其中哪些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有效利用。除此之外,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时还应当注意完善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自信心。尤其是要彻底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方式的评价体系,教师要立足于学生,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如用学习过程分代替最终考试分,在日常教学中就对学生进行评价;如考查学生的出勤率、上课听讲积极性、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教师最好将这些评价内容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总分。这样不仅能有效淡化学生的优劣等级,还能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最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使其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创新教学方式,完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解决中专生在地理学习中出现的厌学、懒惰等问题。

4.加强心理引导,让地理探究更有趣

为了更好地解决中专生在地理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应当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况且,中职教育形势也发生了改变,教师更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中职教育中很多学生由于在初中时没有学好地理,所以在当前的地理学习中便出现了畏难情绪,有些学生甚至片面地认为学习地理无用。对此,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其心理状态,并适当地加以引导,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自信心。尤其是学生在入学之初,教师就应当帮助学生明确地理学习目标,并让学生明白只要认真学习,即便是从零开始也能够学好地理,提升自己的地理成绩。总的来说,教师应当重视从心理教育方面入手,解决学生在学习地理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正视地理学科,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总之,教师若要彻底解决中专生在地理学习中的问题,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并从多个方面入手,优化地理课堂,寻找出有效的解决途径提升地理教学质量。当然,解决中专生在地理学习中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教师还应当建立一个长效机制,逐渐改善学生的学习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范淑霞.提高中专地理教学效果的途径[J].山西教育,2005(11).

[2]孙芳.中专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

[3]郭欣.论中职地理的有效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8(08).

[4]武喜变.中职地理案例教学初探[J].职业技术,2015(01).

作者:陈文开

上一篇: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我国论文下一篇:多媒体技术高中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