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18

研究生教学管理论文 篇1:

研究生教学管理改革研究

[摘要]研究生教学管理是指对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指导和调控,是贯穿整个研究生教学生命周期的组织和协调功能,是实现研究生教学目标的基础,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因此,探讨研究生教学管理模式的完善及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管理;改革研究

一、原教学管理模式弊端分析

研究生教学管理是研究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包括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材体系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排课管理、下发教学任务、成绩管理、论文管理、学籍档案管理、毕业资格审核、学位授予等诸多环节,其管理过程复杂、信息量大,所有信息要求非常准确、及时地进行处理。2007年首届研究生毕业,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和工作中出现了众多以前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时未考虑到的问题。在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同时,又要保证和提高质量,这对教学管理工作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教学管理仍然实行的是最初确定的以主管校长领导下的研究生工作部为管理机构的集中式教学管理模式,各硕士培养单位一般只是协助执行研究生工作部下达的各项教学管理办法和工作计划。研究生工作部、硕士培养单位以及导师组之间并未形成互动的管理体制。

管理应是有效整合组织内的有限资源,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高效有序的管理,可以使整个研究生教育保持最佳运转状态,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总体优化效益,管理既要严格规范,又要科学可行,做到放而不乱、管而不死、而做到规范管理,重点和首要的就是管理模式的明确。各高校在自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一个管理模式,是集中管理模式,分院管理模式,或两种管理模式相结合。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寻求适合我院特色的研究生教学管理模式成为本项目研究的最主要问题。确定具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学校各级部门参与和执行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以完善的制度实施有效的管理,规范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保障教学质量,是教育之根本所在。

二、教学管理改革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校内各层次调研。基层培养单位、导师和研究生是研究生教学管理环节中紧密相连的主体部分,对于原教学管理模式,从2006年开始对三个主体部分分别进行了访谈和调研。因为学校首批基层培养单位具有几年的实际工作:首先对首批基层培养单位进行了调研,各基层培养单位和部分导师不同程度的表示原有集中式教学管理模式中研究生主管部门管得过多,规章制度不完善,培养单位没有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和责任,权责利不分明导致管理滞后和拖延;其次对在校研究生群体采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1.7%的研究生表示认可集中式管理模式,61.8%的学生选择“各分院集中管理,研究生部只负责政策性管理”的管理模式(即分院管理模式),14.5%的研究生选择其他管理模式。

2.其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对于各高校来说,有效的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具体的管理中可能会选择不同类型的教学管理模式。从纵向比较而言,对于国内众多高校,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综合性大学,由于其硕士学位授权资格获准较早,专业分布较全,在校研究生人数与本科生人数相当,部分高校的分校区较多,此类高校目前都是采取分院式(二级式)管理模式;第二类是专业性学校,诸如各医学、农学、财经类、工科类等各专业性学校,因其专业分布较少,在最初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的前几年大多数采取的是集中式管理模式,除医学院校专业较为特殊外,目前其他专业性学校随着专业的扩展和在校生人数的增多已经过渡到分院式管理模式。对于学科布置、硕士点分布与我校有相似之处的国内财经类院校来说,都是采取的分院式管理模式。从横向比较来看,由于贵州省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全省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较晚,但目前省内各高校除几所医学院校,其他学校均采用二级式管理模式。

三、适合我院特色的研究生教学管理模式

任何成功的模式和榜样,却不一定适合自身的发展,亦所谓量体裁衣。改革是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更合理完善,并不是全盘的否定。通过与众多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模式的比较,发现集中式管理模式适合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初期和规模较小的时期,二级式管理模式适合专业较全、规模较大的高校。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学校近三分之二的硕士专业都是新增专业,所属基层培养单位没有任何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从集中式管理模式完全转向二级式管理模式可能会导致管理上的众多混乱。从集中式逐渐过渡到二级式管理模式是我院研究生教学管理改革的唯一有效途径。从2007年9月学校所有硕士招生专业研究生入学后,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推行集中式与二级式结合的研究生教学管理模式,组成类似于金字塔式的管理阶层,将研究生部教学管理部门、基层培养单位、领衔导师、导师组纳入管理层,形成领衔导师学术问责制与基层培养单位行政领导管理负责制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研究生部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全校研究生教学宏观调控、全校公共基础课程和经济管理门类基础课程的统一安排协调组织以及相关政策文件的制定,基层培养单位负责研究生培养环节日常具体教学工作安排,领衔导师负责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具体规划以及培养方案的制定,导师组负责各研究生学术研究指导和思想动态跟踪。逐渐将管理工作和管理权限重心下移,逐步形成责权利较为分明的管理制度,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已经初见成效。

近三年的教学管理工作改革,涉及到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基层培养单位和导师的管理积极性,基层培养单位增配专任或兼任研究生教学秘书,担当起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任,不再是被动的被管理者,并且很多基层培养单位为全面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而设置了多项助管、助研、助教工作。众多研究生积极参与到基层培养单位的“三助”工作,改变了从前研究生部直接管理研究生的局面,增加了研究生与基层培养单位、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多方面联系,增强了导师的责任感和研究生的专业归宿感,研究生能更好的投入到自己的专业科学研究工作中。

四、结语

研究生教学管理改革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在改革的过程中将会不断出现新的阻碍研究生教育高速发展的障碍,比如在新的管理模式中出现个别基层培养单位管理工作的松懈和隐瞒,同时研究生教学秘书不太稳定,福利待遇没有保障,缺乏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教学秘书的管理素质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因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后,教学工作的落实情况、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导师的指导工作、众多的教学管理文档和研究生学习期间相关资料的保存与归档等问题,研究生部教学管理部门应充分重视,严格监督,决不能管理下放就置之不管,只有定期检查监督落实,并及时反馈,且奖惩制度公正分明,才能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落到实处。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改革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止。

参考文献

[1]朱 烈.王 祥.如何做好二级院系研究生教学秘书的管理工作[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3)

[2]陈世海.对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社科纵横,2008(8)

[3]王丽波.高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1)

作者:王 畅

研究生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管理类专业研究生教学管理探索

摘  要:文章系统分析了目前我国管理类专业研究生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积极性不高、课程体系中缺乏实践教学、创新理念不足、精准化程度不高等,结合同济大学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探索并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优化管理类研究生教学管理的具体途径,包括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实施创新管理方法体系和实现教学精细化管理等。

关键词:创新创业;管理专业;教学管理;优化途径

創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基本创业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当代研究生是建设未来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把管理类专业研究生从学术型人才转变为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创新型管理人才则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研究生教学管理的总体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背景需求下,结合同济大学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完善管理类专业的研究室教学管理的途径与方法。这些对促使教学管理更好地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研究生工作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管理类专业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各高校在管理类专业研究生教学管理方面进步迅速,各个高校发展不一。但总体上来说,在研究生教学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主动性

目前,高校课堂中老师的授课方式主要是以课堂理论讲解的传统模式为主,通过对管理专业相关定义的解释,对定理公式的推导以及对书本教材中简单例题的演算,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得老师与学生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且在单纯的理论讲解中老师不能及时获取学生们的学习体验,枯燥的教学过程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甚至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管理类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缺乏实践教学

管理是一门艺术,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样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没有实践,就谈不上管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研究生教学更加注重对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对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实践教学自然难以得到应有的关注。在课程设置方面,理论和方法等课程占了绝大多数,实践课程却很少。但在当今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一步,因此高校必须给予这一教学环节足够重视。

(三)管理类研究生教学管理方法缺乏创新理念

教学管理是高校教育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是高校进行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理念不仅是一个国家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更是各行各业跟上时代潮流的关键因素。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维护好教学质量和秩序是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中心,同时也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但目前高校在教学管理这方面却缺少创造性和创新性的理念与方法,且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精细化程度不高,这需要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作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采取有创造性的方式和方法,来达到学校教学管理的理念和目的。

(四)管理类研究生教学管理缺乏精细化

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度必须精细化,但目前高校在这一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研究生教学目标中未能明显突出创新创业理念,这不能体现研究生教学的特点和深度。其次,教学管理过程中缺乏一套精细的教学管理制度,各部门之间会存在职责不明确的问题,应进一步落实各方职责问题。再次,教学管理组织应落实到研究生各班级中,增强教学管理组织的规范化。最后,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教学管理评价也应进一步细化到对学生和教师的创新能力的评价上,提高教学评价的专业化水平。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迅速,各种创新教育理念和创新型创业教育方法相继出现。作为管理类专业教学,也应做出相应的教学管理优化途径与方法。本文结合同济大学在管理类专业课程中研究生教学管理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探索,提出了如下的优化途径与方法。

二、管理类研究生教学管理的优化途径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系

1. 突破传统课堂束缚,选修慕课,保证课堂成果多样化

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入网课等新颖方式,补充学生知识盲点,使课堂更加完善。目前慕课教学引起了国内外教育工作的广泛关注,为了促进中国高校的教育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慕课平台应该更多的与高校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慕课平台进行高效的学习和研究。同时老师可以设置课外课堂,要求同学们进行企业、市场调研,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有深刻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保证课堂成果多样化。

2. 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管理类专业课程在进行实践教学设计时,可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竞赛,通过参赛学生需要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各项研究活动,对任务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有效推理、准确判断,这可以促进学生对管理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济大学,近些年积极推动各类利用实验和实践平台,自主设计实验,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训练项目,申报各项创新创业扶持基金,结合企业课题进行毕业设计,联合攻关企业技术难题,将工程科技成果进行转化等。通过参与竞赛,学生能够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不拘泥于前人的成果,运用自己创造性的能力做出开创性的成果。

(二)加强管理类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 调整课程体系设置比例

课程体系直接反映高校的培养目标。为了提高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必要提高整体教学体系中实践课程的比例。同济大学MPA专业学位教育近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实践实习。如同济大学经管公共管理系和虹口区广中路街道办事处合作,建立了同济-虹口创新实践基地。其中《社区治理与管理创新》和《社会稳定机制创新》两门实践课程已经在实践基地开课,课程内容不断完善,获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该基地建设旨在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丰富社会实践课程的内容,使MPA学员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通过对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使用学术研究的常用工具和基本方法。

2. 提高课程教学內容的应用性

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要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学院要根据各专业研究生不同的研究方向,选择与之相对应的应用型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最新热点,运用书本的理论知识来解释现实的问题。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的最新动态,以便更好地用理论知识来阐释现实问题。“同济-虹口创新实践基地”项目包括建立公共管理实践案例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以虹口广中路街道的实际案例为出发点,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3. 采用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

对于管理类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针对一些实际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践行能力。教师也可以使用场景模拟法,具体方法是教师在教学时,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安排相应的场景,使学生能够面对场景进行相关的实际操作。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以视频教学为辅助,通过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经济学知识和国内外当前的经济现象。

4. 重视实践环节,提升实践能力

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更要安排到实际工作中。首先,学校可以和当地与管理类专业相关企业合作,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将研究生分配到不同的实习单位。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了解企业的运行现状,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也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如果研究生导师有研究课题和项目,可以安排学生到与自己项目有合作关系的单位去实习,以增加学生的实习经验。这既可以让学生进行实时的现场调研,获取最新的资料和调查数据,为研究项目提供真实,及时,全面的信息,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以提高他们收集数据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创新管理方法体系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高校教学管理带来了许多的机遇与挑战。对于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来说,这就需要他们积极地探索,认真钻研,开创出更加新颖的方式来管理高校的教育工作。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其工作的效率与水平直接影响了高校的教学管理质量。

1. 推进慕课管理的制度化建设,规范教务运行管理

完善的制度是教学管理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是各项工作执行的依据,因此慕课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是推进教学管理正常化运行的一项重要环节。学院可以将慕课课程纳入公共选修课、教学运行管理及学生学分和考核机制中,形成一套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并结合自身实践的实际,丰富慕课教学管理的内容以规范教务运行管理。

2. 建立慕课教学评价及反馈机制,健全教学管理体系

对于管理类专业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理论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可以采用慕课平台进行评价和反馈,创新性地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有效保障课程教学质量。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考核效率,节省了时间且准确率较高。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核评价,且完善的反馈机制,能将评价结果整理反馈,形成教学质量监督的闭环,真正意义上促进教学管理的改进。

(四)实现管理类研究生教学精细化管理

1. 教学目标精准化

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培育具有创新实践型的人才,必须加强管理类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在教学目标上,首先课程设置要符合市场的需求,与社会人才培养的趋向相吻合,确保研究生通过课程学能够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其次应将专业基础课放在首位,综合考虑专业的前景和职业发展方向,注重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一套完整高效的课程体系。最后针对学生的特长、优势以及研究方向,管理人员要尽可能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并建立一个精准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 教学管理过程制度化

实现教学管理过程的精细化,更好地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要建立一种结构合理、职责明确的管理制度,这既是完善管理工作模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各部门管理人员之间存在分工不明确的问题。首先,在学校方面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各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其次,在院系层面,也应该成立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小组,明确小组成员所承担的责任与任务,在沟通协商基础上,共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小组一方面要执行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任务,另一方面要在立足于本学院各专业,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并建立具有本学院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最终提高研究生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3. 教学管理组织规范化

为了实现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教学管理组织应从研究生班级管理规范化出发。一要完善相关研究生班级的规章制度,比如制定《研究生班级管理条例》、《班级会议制度》、《研究生教研室管理条例》等,并使这些制度成为研究生生活和学习的行为规范。二是在班级管理制度规范中,尽量体现每一位学生干部的职责,以民主公正的理念为原则,从而营造平等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三是要定期开展班级会议,针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不断完善班级管理组织制度,从而逐步提高教学管理组织的精细化。只有班级制度的实现规范化,才能为实现整个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组织的精细化奠定基础,为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

4. 教学管理评价专业化

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还体现在对老师教学成果的评价上。在学生评价方面,实施多元考核,增加形成性、发展性评价,加强思想道德、价值观及人文精神评价,促使学生科学与人文素质和谐;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学生选专业、调专业、跨专业、修业创业、提前毕业。在教师评价方面,要以丰富老师的创新教学方式为导向,制定一定的奖励制度,发挥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引导作用。教师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关键因素,如何打造一支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师资队伍,决定着创新教育的成效。为此,各學院可以邀请国内外专家对学院教师进行管理和培训,推进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专业化。通过建立教师创新创业制度,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素质及其指导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正蓬勃发展,因此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也应该在这场潮流中探索前进,尤其对管理专业教学。随着新时代国家现代化事业对研究生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需不断加强研究生教学创新管理,才能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量的优秀的创新型研究生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模蕴,喻祖国,黄登山.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创业教学管理体系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5):2-4.

[2]张虹,王亚敏.研究生教学管理精细化的途径探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12):148-149.

[3]边锐,王泽民.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西部素质教育,2018(16):173-175.

[4]马永斌,柏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99-103.

[5]陈旭,王清逸.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管理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 [J].教师,2018(32):127-128.

[6]陈唤春.以人为本理念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224-226.

[7]阮青松.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唐海燕

研究生教学管理论文 篇3:

综合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教学管理

【摘 要】综合性大学的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关系着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就业质量。在新的形势下,国家制订的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为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综合性大学如何进行研究生的教学管理,成为诸多研究生教育管理者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基于这种认识,对综合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教学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为广大的研究生教育管理者们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    研究生教学管理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随着教育的发展,研究生的数量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发展趋势。作为专业性人才,研究生的培养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研究生的教学管理是各个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重点工作内容,其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代表着各高校的学术地位。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日益完善,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成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进行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成为教育管理者们需要面对的新的挑战。

二、研究生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

在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下,高等教育承担着为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所以,综合性大学的教育管理者们,必须进行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从而进行研究生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想要完成研究生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者们首先要明白自己需要培养出怎样的创新型人才。国家制订的教育大纲中有指出,在能力方面,创新人才应该对社会需求有着敏锐的判断能力和探索能力,并且拥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在素质和品行方面,创新人才应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并且拥有开放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完成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和对社会的奉献;在知识方面,创新人才应该有较强的文化素养,并且掌握较多较深的专业知识,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明确教学管理目标之后,教育管理者们要将这些要求转化为全新的教学管理理念,从而为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指导。因此,只有完成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才能使研究生们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三、探索综合性大学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诸多高校都展开了研究生的创新培养的教学管理工作。但是,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要想使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得到落实,综合性大学的教育管理者们还要进行自身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首先,综合性大学要采用多样化人才的教学管理模式来进行研究生的培养。相较于本科生来说,研究生的数量较少,配有的导师数量较为充足。所以,教师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生的教育,从而注重研究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出多样化的人才。其次,研究生导师要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督促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为了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专业和选修课程的权利,并且让学分修满的学生自主选择是否提前毕业。再者,学校要采用开放型的办学模式,为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提供适合的环境。为了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创新思想,学校要加强与其他学校的合作,从而为本校研究生提供到外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总之,综合性大学要进行自我创新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从而完成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进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综合性大学不同于其他高校,不仅可以为研究生的跨专业学习提供机会,还可以使来自于多种专业的学生们一起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学院合作,来促使不同专业的研究生进行合作和交流,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创新。另一方面,综合性大学的学院数量较多,学校可以率先完成某个学院的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创新,从而对该种模式的有效性进行探究。同时,在取得一定成效的情况下,还可以为其他学院的研究生教学管理创新工作提供指导。再者,综合性大学的专业较多,各种学科的师资力量较为丰富,可以为研究生的跨专业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从而完成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总之,综合性大学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进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五、做好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

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工作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所以,做好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才能更好地进行综合性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首先,要更新现有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熟悉最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其次,要重视研究生的课程实践教学,从而使学生在完成实践课程内容学习的同时,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再者,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计划的安排。总之,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结论

总而言之,相较于其他高校来说,综合性大学有着综合性的教育背景,具有培养创新人才的优势。而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就更应该得到综合性大学的教育管理者们的重视。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保证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成为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责任。因此,本文对综合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教学管理问题进行的研究,对于促进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菊珊.依托“三创”教育 探索建立综合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1,05(01):15-18.

[2]姚锋,贺仁杰,张忠山.基于平行管理的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仿真与优化[J].成功(教育),2011,07(01):191-192.

[3]章英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课程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04(01):27-29.

作者:王丽华

上一篇:民族性动画艺术论文下一篇:钢结构工业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