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司法行政工作论文

2022-04-23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把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更加突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深化司法行政工作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深化司法行政工作论文 篇1:

法治



2022年基本形成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全国司法行政工作会议近日在京召开。会议要求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确保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一要完善法律服务网络;二要强化法律服务供给;三要努力优化营商环境;四要深化普法,依法治理。
司法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发布《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職能作用 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依法保障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作为案外人的合法财产权益不受侵犯,决不姑息执行人员超标查封、乱查封问题。同时,要持续加大执行力度,严厉打击失信企业通过多头开户、关联交易、变更法定代表人等方式规避执行,督促市场主体诚信经营。
未成年人购买火车票或迎“双轨制”

国家铁路局发布《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征求意见稿)》,提出实行实名制的车票,年满6周岁且未满14周岁的儿童可购儿童优惠票;年满14周岁的应购全价票。规程保留了“身高标准”,即未实行实名制的车票,身高达1.2米且不足1.5米的儿童可购儿童优惠票;身高达1.5米的应购全价票。“双轨制”在“身高标准”基础上增加了“年龄标准”,使未成年人能够享受更多优惠。

关于深化司法行政工作论文 篇2:

履行新使命 展现新作为 奋力开启法治宁夏建设新征程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把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更加突出。2019年2月2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快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为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提出明确要求。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宁夏将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大决策部署,强力推进依法治区各项工作,把法治宁夏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自治区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栋桥。

记者: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宁夏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请您谈一谈近年来宁夏司法行政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栋桥:自治区司法厅及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忠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紧紧围绕宁夏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忠实履行职责,为平安宁夏、法治宁夏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区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着力为宁夏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建立了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和区、市、县上下齐抓共建的工作机制,法治政府建设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大力实施“放管服”改革,仅2018年取消调整行政许可等职权76项、取消证明事项30项,80.4%的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办理。健全政府决策机制、规范决策行为,建立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机制,依法决策水平明显提升。

政府立法质量不断提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着力推动科学、民主、依法立法。创新“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工作机制,有效保障了公众对政府立法工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紧紧围绕宁夏实施“三大战略”等重点领域立良法,近三年来,提请自治区人大制定、修改和废止地方性法规39件,自治区政府制定、修改和废止政府规章87件。

法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着眼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服务,着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成率达100%,宁夏法律服务网和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全面运行。修订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法律援助条例》,法律援助范围覆盖人群达到全区总人口的25%,近三年免费为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3万件。为民营企业开展免费法治体检,认真做好民营经济发展涉及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努力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制定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律师专业优势服务“三大战略”促进法治宁夏建设的工作意见》,主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举措有力。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监狱系统监管水平和教育改造质量大幅提升,连续14年实现无罪犯脱逃、无重特大狱内案件、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无重大疫情“四无”目标。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系统积极推行统一的戒毒工作基本模式,戒毒矫治科学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健全社区矫正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制定了《宁夏社区矫正执行规定》,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管理教育,未发生社区服刑人员参与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特大案件。努力打造新时代宁夏版的“枫桥经验”,人民调解工作实现创新发展,近三年来,全区3814个人民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近8万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万余件,实现了全区信访总量和集体访、进京访、越级访、民商事案件数量“五下降”。

法治宣传教育逐步深入。紧紧牵住普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建立完善普法责任“四清单一办法”,促进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单位)较好地落实了“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组织开展好宪法学习宣传教育,让宪法学习宣传“动起来”“落下去”,有力促进了全社会形成崇尚宪法、学习宪法、厉行宪法的良好风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项目化方式开展精准普法,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积极打造以“宁夏法治”微信公众号为核心的新媒体普法矩阵,开展以案释法宣传和“百名法治模范”“十大法治人物”事迹、“十大法治新闻(事件)”、最美人民调解员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宁夏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的值班律师正在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

记者:在实施新一轮的地方机构改革工作中,宁夏按照中央关于机构改革工作的部署,重组了司法厅。请您谈谈新组建的自治区司法厅的职能定位发生了哪些变化?

陈栋桥: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宁夏将原司法厅、原政府法制办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了司法厅,其职能定位随之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

从机构性质看,司法厅作为政法部门,首先是政治机关;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厅,司法厅又是政府组成部门,实现了党政机关合并设立和职能优化。

从具体职责看,重新组建的司法厅基本形成了“一个统筹、四大职能”的工作布局。“一个统筹”,即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法治工作,司法厅的内设机构根据工作需要承担依法治区办相关工作,接受自治区依法治区办的统筹协调,从而实现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环节职责一体、全面贯通。“四大职能”,即在全面履职基础上,发挥好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四个方面的职能作用。在行政立法方面,负责起草或组织起草自治区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同時承办政府规章的解释、立法后评估、备案审查等工作。在行政执法方面,综合协调监督行政执法,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并承担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有关工作,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在刑事执行方面,承担监督管理刑罚执行、罪犯改造以及社区矫正工作。在公共法律服务方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以实体平台、网络平台、热线平台“三大平台”为载体,统筹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等法律服务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重新组建的司法厅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区、法治宁夏建设方面作用更大、任务更重,这既是职能的明显强化、地位作用的明显提升,也是全系统事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我们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强的担当,统筹协调好各项职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建设法治宁夏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记者:当前,宁夏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迫切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使命,自治区司法厅将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建设法治宁夏?

陈栋桥:自治区司法厅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的领导下,统筹发挥好自治区党委依法治区办的职能,把法治宁夏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聚力统筹协调,加快推进全面依法治区进程。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让法治成为宁夏未来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这一目标任务,着力健全完善自治区党委领导全面依法治区新的工作机制和组织体系,组织调研起草法治宁夏建设规划,积极推动自治区党委依法治区委员会下设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4个协调小组研究解决各领域法治工作重大问题。建立地方各级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定期向依法治区(市、县)办公室报告工作制度,加强指导督察,确保依法治区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主动对接自治区改革办,做好在途涉法改革任务的接续推进、督办落实工作。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为全面依法治区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2019年,按照中央依法治国办的安排部署,自治区司法厅将切实抓好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法治工作、推动依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自治区重大战略法治保障工作等实事。

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主动适应新时代立法的新要求。进一步健全党领导立法工作的制度機制,加强自治区党委对地方立法工作的领导。把好立法“入口关”,做好立法项目的申请审核和必要性、可行性的论证工作,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在立法工作中突出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同时做好实施“三大战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的立法和法治保障工作。继续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涉及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统一。

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2019年,自治区司法厅将切实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印发〈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的通知》(厅字[2019]28号)文件精神,压紧压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把法治政府“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持续不断地把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重点要在全区行政执法机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促进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健全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管理制度,落实负面清单,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持续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切实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违反法律、法规的文件出台,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坚持“稳”字当头,全力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是党和人民交予的重大政治任务,自治区司法厅将集全警之智、举全警之力,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司法行政系统维稳工作。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做好涉黑涉恶罪犯分押分管和跨省区调遣押解工作,在监狱罪犯、戒毒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中排查深挖涉黑涉恶线索,做到“挖干挖净”;强化对律师参与涉黑涉恶案件辩护代理的监督指导,使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得起检验。全力确保监狱、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安全稳定。按照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五大改造”新布局,重点突出政治改造和文化改造,着力提升罪犯改造质量;主动调整监狱内部管理模式,健全戒毒场所运行机制,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监所持续安全稳定。认真落实司法部《关于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意见》,逐级建立专门机构和专职队伍,健全相应工作衔接协调机制,建立符合宁夏实际的社区矫正工作模式。

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围绕“让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宁夏人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这一目标任务,以宪法学习宣传教育为统领,推动各级行政机关建立健全宪法宣传责任落实机制,把宪法学习宣传教育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实践,努力形成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大格局。以“法律八进”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使宪法法律走进百姓日常生活,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高效开展“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三年行动,推动健全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仲裁、行政裁决和复议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积极引导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运用专业知识、借助专业力量,依法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深入实施星级司法所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进一步改进司法所服务方式,让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更接地气、更好地服务群众。通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依法治理创建活动,推动宁夏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记者:做好公共法律服务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宁夏司法行政系统将如何创新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法治新需求?

陈栋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统筹考虑人民需求、依法治国方略、社会治理现代化、司法行政改革以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出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的战略决策(即“两快、两全”战略)。自治区司法厅将围绕实施“两快、两全”战略,对标公共服务“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12字目标要求,加快推进宁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把这项事关人民群众福祉的大事抓实抓好。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统筹整合法律服务资源进驻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并延伸到村(社区),同时提供包括立法、执法、监狱、戒毒、社区矫正等领域的相关法律服务,实现全业务服务。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以宁夏法律服务网为统领,推进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后台”一体化智能运行,“前台”多终端同步推送。主动适应即将到来的“5G”时代,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移动服务、随身服务、个性服务方向发展,打造满足群众需求的智能化服务网络,真正实现三大平台服务于民、减负于民。G

作者:李旭

关于深化司法行政工作论文 篇3:

加强民族地区司法所建设 提高国家法律援助质量

[摘 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快依法治理进程,提高民族地区司法所法律服务质量,调整结构,招聘法科专业人员,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司法助理人员职业素养,全面行使司法所职能,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司法所在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民族地区;法律援助;法律人素质;改善条件

民族地区,基层司法所建设,特别是边远偏僻民族乡镇司法所建设较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基层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较落后,当地司法所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偏低、工作职责不清、办公条件简陋、交通不便、法律职业人素质偏低,人员编制少。处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第一线司法所工作人员难以完成基层经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繁重任务,难以正常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治理和依法行政的进程,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司法所的积极作用,是本文探索的重要课题,谨供民族地区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司法行政部门、基层司法所工作参考。

一、贵州民族地区司法所建设的现状

基层司法所是县区司法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实行司法所双重管理,以司法局管理为主。[1]是我国司法行政工作体系中最基层的组织机构,也是基层政法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所是县区司法局职能系统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所履行的各项职能是县区司法局职能在乡镇(街道)的延伸,是承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部门,与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构成我国乡镇(街道)一级政法体系,共同担负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司法所的工作不仅承担着管理司法行政工作,而且还承担着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的多项工作任务。

基层司法所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民间纠纷;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组织开展对非监禁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帮助;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协助基层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交办的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关工作。[2]司法所的這些工作职能还将随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在加重。

例如:贵州是个多民族的省份,第六次人口普查贵州有54个民族成份,除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外,其他民族在贵州均有分布,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在全国排第四位,比重排第五位。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畲族等16个。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为3474.6468万人。其中,汉族人口为22198485人,占63.8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983人,占36.11%。[3]目前贵州9个市州共建立252个民族乡,在全国排名第一。其中:贵阳市有18个,六盘水市50个,遵义市8个,安顺市11个,毕节市77个,铜仁市56个,黔东南州17个,黔南州12个,黔西南州3个。这众多的民族乡,大多分布在边远干旱和高寒阴湿的地区,加上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较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滞后,经济发展仍处于粗放型低水平增长,个别地方群众观念保守顽固,开展各项工作的难度加大,各级政府保障杂散居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需要民族地区司法所发挥积极作用。

随着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不断深入,司法所的社会价值也日益彰显,司法行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得到了改善和增加,目前贵州省列入国家规划建设的1441个司法所,完成率已经达到92%。开展的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活动,首批已有119个司法所被评定为“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全省开发基层司法所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公益性岗位2742个,已有1751人到岗,在推动基层民主与法制、维护公平正义、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实现社会和谐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预防性和超前性的作用。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交通、文化、教育长期落后的影响,民众行为特点表现在:带有明显的小农色彩,往往以家庭为中心,聚族而居,生产生活中相互协作,血缘和情义冲淡了法的刚性;在民族地区社会成员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对自身族体归属及利益的一种感悟”——即教规、戒义、伦理精神和原则,它使法成了附庸物甚至取代了法的地位;受历史因素、地理环境等局限,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它的成员接触较高层次的文化知识有限,因而还存在着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守意识浓厚,眼界狭窄等现象,一些人头脑中根本没有法律意识或法律意识相当淡薄,以致轻视法,甚至以身试法,这种客观事实需要长期努力才能改变。

二、贵州民族地区司法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司法所编制不足,工作任务重,开展工作难度大。当前贵州民族地区司法所在人员配置上,力量严重不足,一般为一人一所,也有个别司法所有一个公益性岗位的人员帮助完成工作。相对司法所职能来说,司法助理员难免力不从心,既要负责司法所日常工作,又要协助综治办、信访办以及维稳工作,司法助理员常常被抽调而导致办公室无人值守,让办事的人民群众经常扑空,社会影响不好。有的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一半精力和时间用于乡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上,使得司法所人员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具体工作和研究工作,无疑会给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带来困难。

部分司法助理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职业素养不够,业务能力不强。民族地区大多地形崎岖,高寒缺水,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慢,基础设施匮乏,群众文化素质普遍低下,职业人员经济待遇低,致使许多相关专业的人才不愿意去,即使去了,一年两年也会千方百计调走甚至不惜辞职而离开,司法助理员流动性大,很难真正投身于根本问题的解决。究其根源是因为部分司法助理员专业知识缺乏,个人能力不足,民族地区多数司法助理员办事拖拉,对日常工作的处理得过且过,没有积极性,非常不利于司法所日常工作的开展。

司法所办公经费紧张,办公条件太差,严重影响工作的及时进展。诸如缺乏必要的办公电脑,办公场所,有的没有必要的交通工具,严重影响司法所对突发性事件的及时处置,时常造成工作的被动局面和发展的不平衡,很多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死角和盲点,特别是青少年法制教育和流动人口法制教育工作都难以正常开展。因此,需要改善和加强司法所建设。

三、加强贵州民族地区司法所建设的具体措施

提高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吸引人才充实队伍建设。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众多高校毕业生投身公务员考试,中心城市的岗位往往挤破了门,偏僻乡镇招考职位与报考人数比例极易出现不足三比一而被取消招录的尴尬情况。国家应当认真规划,改变现状,不断提高边远乡镇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才能吸引法科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提高法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有利于提高民族地区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积极进行民族地区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调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4]加强司法所队伍建设,需要司法所的上级机关认真组织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培训,把司法所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建设贯穿队伍建设的全过程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学习培训和教育,努力提高司法助理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学习培训,进行认真考核,对那些不符合在司法所工作的人员积极进行调整和转岗,不断优化队伍素质结构,以利于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司法所工作人员素质的需要。

明确工作职能,增加人员编制,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公条件。扶贫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增强当地广大民众依法治理,推进依法行政,需要法科专业人才及时就业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黨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5]现实中,司法所的工作基本不是专岗专用,有的基层司法助理员承担着繁重的政府行政事务性工作,法律援助、法制教育、维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履行职责不到位,这在实践中需要进行改革,应当根据司法所机构独立、编制单列、职能强化、管理规范的要求,把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做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摆上重要位置,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偏远民族地区基层司法所办公条件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办公条件的要求,民族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司法所办公条件简陋,相对落后的办公条件和设施已经严重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工作效率,而司法所担任着基层维稳、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制宣传、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切实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对司法所建设的加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公条件,以利于司法所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开展正常的司法工作。

综上所述,“在我国司法行政体系中,司法所是最基层的组织机构,担负着具体组织实施基层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直接面向广大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重要职能,是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和前沿阵地。”[6]依法治理乡镇(街道)和农村,司法所的建设切实需要得到当地政府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支持,不断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工资待遇,增加人员编制,同时也需要县区司法局加强工作的领导管理和业务指导,加强队伍建设,坚持经常性年度考核优胜劣汰,坚持不断培训提高司法所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需要,提高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质量水平,充分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司法所建设的意见.司法发[2009]7号.

[2]司法部关于加强司法所建设的意见.司发通[1996]081号.

[3]贵州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新华网.2011.05.

11.13:05:55.

[4][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第26页;第25-26页).

[6]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的意见.司法通[2000]050号.

[作者简介]盘淼(1960—),男,贵州榕江人,现任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宪法行政法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经费项目“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研究”(编号:12ZC12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盘淼

上一篇: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管理论文下一篇:存款保险法律制度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