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伴奏教师能力要求论文

2022-04-25

[摘要]现阶段,在表演艺术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人们对舞蹈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舞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增加。钢琴伴奏在舞蹈中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冲击。钢琴伴奏在舞蹈教学中占重要地位,钢琴伴奏在舞蹈教學中的运用有利于舞蹈和音乐完美契合,所以说,钢琴伴奏为高校舞蹈教学增添了色彩。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钢琴伴奏教师能力要求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钢琴伴奏教师能力要求论文 篇1:

高师音乐学专业钢琴伴奏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摘 要】目前,在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存在着轻视钢琴伴奏课程的现象,而往往钢琴伴奏却是在实际工作中实用度很高的一项技能。本文对高师伴奏课程开设的现状进行分析,随之根据现状对钢琴伴奏课程的改革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使高师钢琴伴奏课程的设置更加完善。

【关键词】音乐学;钢琴伴奏;课程改革

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似乎只有专业音乐院校才有开设钢琴伴奏课程的必要性,随着音乐学专业的发展,高师院校培养人才标准的提高,综合性人才需要的增加,钢琴伴奏课程在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的改革应该提上日程。笔者认为,仅仅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开设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和学校要求了,更加具有综合素质的钢琴伴奏者在现实的工作实践中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钢琴伴奏者。钢琴伴奏在国外已经有一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了,钢琴伴奏者从19世纪前半叶单纯的舞台演出和日常教学的钢琴伴奏,逐渐发展,精细化,分科为:歌剧排练教练、艺术歌曲演奏、声乐艺术指导和音乐会伴奏等有所关联,但目标不同的专业。由此可见,钢琴伴奏是一个涵盖面广的交叉学科,不仅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合唱、音乐表演以及其他乐器的教学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对它的重视程度却远远没有与它起到的重要作用达到一个平衡。钢琴伴奏课是培养合格音乐师资不可缺少的技能课,它不仅能使未来的音乐教师掌握一项从事教学工作的必要技能,还能使他们从中提高综合素质。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行,优化整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伴奏教学,加强学生钢琴伴奏能力,对学生今后能否满足社会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分析一下高师钢琴伴奏的现状:

1高师伴奏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仅仅是附属品的地位。

我国的高师钢琴伴奏课程起步本身就较晚,加之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受到与之相匹配的重视,只是作为钢琴和声乐课程的附属品。笔者通过对现在中小学音乐教师技能需求的一些调查,发现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急需提高的技能中钢琴伴奏技能占有很大的部分。因此可见在学习过程中,钢琴伴奏课程就是一个很大的教学缺失点。

2钢琴伴奏的教材不够系统化。

现在市面上的钢琴即兴教材很多,但是水平参差不齐,而且系统性的实用教学教材少之又少。不论是钢琴教师还是声乐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演奏演唱和教学经验在实践中进行教学,而没有一套完整而又适合教学的好教材,这是钢琴伴奏教学的一大缺失。

3教学方法的不妥影响教学质量。

钢琴伴奏是以钢琴演奏为基础的,钢琴演奏多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而钢琴伴奏却多是以集体教学为主的。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进度虽是统一的,但是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所以接受程度也是有差别的,所以集体课程是存在弊端的。

4钢琴伴奏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化。

钢琴伴奏课程一般开设的时间是一年,有的甚至是更少,这是与钢琴伴奏在今后的工作中的实用度是不相匹配的。很多人在工作中意识到钢琴伴奏能力的欠缺,这是与我们的课程设置有关系的。

5艺术实践机会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应变能力差。

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实践机会较少,只有个别伴奏能力强的同学能够在平时的演出中得到锻炼,而平时得不到锻炼的同学便总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因此伴奏能力得不到提高。

根据以上所提到的现实问题,笔者对高师钢琴伴奏课程的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1.想弹好钢琴伴奏,首先要打好钢琴演奏基础。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学生在入学时,由于一些原因,如小件乐器主项等等客观原因,钢琴基础基本为零,但是上钢琴课的第一节便提出要迅速提高钢琴伴奏水平,甚至声称只要能弹即兴伴奏,可以不弹钢琴练习曲或乐曲。这就反映了他们普遍存在一个意识上的误区,殊不知钢琴伴奏是要在钢琴演奏基础之上的,很多钢琴伴奏的音型、和弦、演奏技巧都是通过平日里的钢琴演奏技巧的学习和练习中积累获取的。因此笔者建议,首先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其明确学习步骤和要领,要务必打好钢琴演奏基础,平日里多积累钢琴演奏技巧,才能在钢琴伴奏上有所进步。另外钢琴教师虽然并不担任钢琴伴奏教学工作,但是也希望他们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涉及一些钢琴伴奏的知识,例如一些钢琴练习曲的伴奏音型类似于哪些风格的伴奏,对不同时期的钢琴音乐风格的讲解与教学也影响着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掌握。

2.适当增加开设钢琴伴奏课程的学期时间。

钢琴伴奏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许多从事钢琴伴奏的学者认为伴奏课是交叉于钢琴和作曲两个专业中的一门学科,是一门有着自己的独立内容、规律、逻辑和特点的学科,伴奏既属于钢琴技术教学的范畴,也属于作曲技术教学的范畴[1]。一些高师学校仅仅为即将成为教师的学生们开设一学期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而钢琴伴奏不仅仅是即兴伴奏,还包括艺术歌曲伴奏、歌剧伴奏、中国民歌伴奏和乐器伴奏等等。因此,短短的一学期是不能够弥补学生对这一学科知识和实践上的不足的。笔者建议,对于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的钢琴主项学生至少要开设三个学期的钢琴伴奏课程,当然是在前两个学期对于钢琴专业的系统学习的基础之上,每一名学生虽然不具备相同的能力,但是都具备一些最基本的钢琴演奏的知识和技巧。一位合格的钢琴伴奏者是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如较高的独奏水平、一定的文学和语言水平、深厚的理论知识水平、快速视奏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因此适当增加开设钢琴伴奏课程的学期时间是极其必要的。笔者建议,在钢琴伴奏课程开设时间的设置上从第二学年开始。第一学期主讲钢琴伴奏的基础知识以及一些理论和技能上的准备。第二学期主讲艺术歌曲伴奏以及外国歌剧伴奏。第三学期主讲中国歌曲伴奏以及钢琴即兴伴奏,即兴伴奏又细分为儿歌、通俗歌曲、民歌等方面。第四学期主要是实践课程,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舞台实践及教学实践中。以上仅仅是对课程学期安排的一些建议,当然具体情况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生源和师资水平等具体情况加以适当调整,宗旨是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于钢琴伴奏课程有系统的学习,从而应用于未来工作实践中。

3.课程的设置应更加合理和实用化。

高师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普通院校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普通院校包括一些中小学和艺术中专等,我们不仅仅是培养能够讲公开音乐课的教师,也应该培养一些能够胜任艺术专业教学和艺术演出的教师。而钢琴伴奏课程的理念正是为了以上的培养目标而服务的——以能力为本,以职业实践为主,以项目课程为主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不是为了学习伴奏而学习伴奏,而是为了工作而学习。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相关课程如钢琴演奏、声乐演唱、和声学、视唱练耳等都应在相应的学期进行开设,使钢琴伴奏与其相关学科起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便会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教学内容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学生实用度高的方面入手,旨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统一钢琴伴奏教材,优中选优。

目前市面上的钢琴伴奏教材、钢琴即兴伴奏教材林林总总,但是想从中选出一本适用于教学、内容全面的钢琴伴奏教材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从这方面可以明显看出钢琴伴奏与其他科目在人们的重视度上的差异。一本合格的教材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同高楼的地基一样,对于学生来说,教材的作用尤为重要,如同指明灯,在教师的适当指引和教学下,加之自己的学习,才能够对一个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当然现在也有一些非常优秀的钢琴即兴伴奏教材,但是这样的好钢琴伴奏教材目前很不普及。现在国内的一些专业音乐院校已经开设了声乐艺术指导专业,而且成果颇丰,已经培养出一批专业的钢琴伴奏人员,但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却苦于找不到敲门砖而一直找不到进入钢琴伴奏领域的途径,这个敲门砖便是合适的教材。因此,能够有一套系统、全面和实用的钢琴伴奏教材是一件应该提上日程的事情。

5.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由于钢琴伴奏课程是一门融知识性、技能性、实践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重要的一个目标。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协作能力看似联系并不密切,但是在钢琴伴奏过程中却能够被充分体现出来。现在学生之所以会觉得所学“无用武之地”,并且在之后的工作中觉得力不从心,很大的一方面因素是由于在学校期间缺少艺术实践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应变能力的培养,并且与其他同学较少沟通,缺乏协作。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完善活动结构;感受顶尖艺术,激发学习动力;拓宽艺术视角[2]是艺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艺术实践机会,如艺术歌曲的表演形式是由歌唱者与钢琴伴奏一起演出合作完成的过程[3],因此在为歌唱者伴奏艺术歌曲时不仅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会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在钢琴伴奏开设的学期中,应把实践也计入成绩考核的因素中,定期为学生开艺术实践音乐会,对于主修钢琴的学生,每位学生应与声乐教师、器乐教师以及声乐主项的学生长期合作,建立较固定的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够时时刻刻,方方面面地提高钢琴伴奏水平。

6.统一规范教学大纲,使其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鉴于上面的第二点建议,在延长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使教学大纲的撰写有了更加充裕的空间。在明确教学目标,培养方向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教学大纲。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其次规范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对每一个方面都要有详尽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步骤,然后是设计考试内容和方式,最后是规范统一教材和参考教材等。

总之,钢琴伴奏作为一门较新兴的、独立的、综合性的学科,随着教学理念的革新和教育需求的变化,越来越体现出其特有的价值和特色,加之其在现实工作中的实用性的重要,对钢琴伴奏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及早提上日程,并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培养出合格的、综合能力强的合格人才是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的教学目标,希望能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完成高师音乐学专业为国民音乐教育服务的崇高使命。

[参 考 文 献]

[1]田阳.论钢琴伴奏在高等师范教育中的重要性[J].音乐时空,2010(07).

[2]王琳琳.从外国艺术歌曲的发展看钢琴伴奏的作用[J]音乐生活,2009(10).

[3]杨建伟.怎样加强高师艺术实践教学[J].丽水学院学报,2006(04).

(责任编辑:章若艺)

作者:吕瑶

钢琴伴奏教师能力要求论文 篇2:

钢琴伴奏在高校舞蹈课程中的应用

[摘 要]现阶段,在表演艺术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人们对舞蹈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舞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增加。钢琴伴奏在舞蹈中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冲击。钢琴伴奏在舞蹈教学中占重要地位,钢琴伴奏在舞蹈教學中的运用有利于舞蹈和音乐完美契合,所以说,钢琴伴奏为高校舞蹈教学增添了色彩。因此,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钢琴伴奏,实现钢琴伴奏与舞蹈完美契合的目的。

[关键词]钢琴伴奏;高校舞蹈;应用;措施

[收稿日期]2019-11-15

[作者简介]孙耶宾(1976— ),男,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崇左 532200)

舞蹈具有感染力以及生命力强的特点,舞蹈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它可以是温柔的,它可以是壮烈的,它可以是内敛的,它可以是张狂的。展现更好的舞蹈的前提是必须有与舞蹈风格契合的音乐的配合,只有两者达到“合二为一”的境界,才能呈现出更好的舞蹈作品。所以说,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教师应奏出恰当的钢琴曲配合学生的舞蹈动作。此外,钢琴伴奏教师还应提高钢琴伴奏与舞蹈的配合度,以此帮助学生呈现出更加完美的舞蹈作品。

一、音乐与高校舞蹈教学

(一)音乐节奏的重要性

1恰当的音乐节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的训练具有枯燥、乏味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前提是学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除此之外,外在的钢琴伴奏的节奏也影响着学生的舞蹈的表现力。例如,与古典舞相匹配的钢琴伴奏节奏具有抒情能力强的特点,这种钢琴伴奏有利于学生减轻身体以及心理上的疲惫。古典舞教学中,跳跃的节奏较为密集,刚强的钢琴伴奏节奏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潜力,如果换成内敛和缓的节奏来训练学生的跳跃技巧,则会起到反作用,也不利于学生表现力的呈现。所以说,恰当的钢琴伴奏节奏有利于提高学生舞蹈的表现力。

2音乐的节奏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

音乐和舞蹈是一体的,维吾尔族舞蹈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大鼓,激烈的鼓声反映了舞者慷慨激昂的情绪,舞者将会伴随着激烈的鼓声跳出更加大幅度的动作,内敛的鼓点则反映了舞者更加缜密的内心世界。由此可见,音乐的节奏影响舞者的内心世界,高校舞蹈教学中也是如此,音乐的节奏也会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再如,民族民间舞蹈具有特色强、音调多等特点,它的节奏感是绵延起伏的,学生练习民族民间舞蹈时,呈现出的将是欢快的舞蹈动作,反映出学生喜悦、愉快的内心活动。

(二)乐曲的题材与学生舞蹈的呈现效果密切相关

1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各种风格舞蹈的伴奏特点

高校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教师应了解不同舞蹈的音乐伴奏的特点,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舞蹈的表现力。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了解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音乐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和舞蹈更加完美地契合。例如,古典舞的韵律性较强,在舞者挥舞长袖时观赏者可以看到舞者优美的身形,此外古典舞的特点是利用运动气息使身体舞动起来,因此,在高校古典舞钢琴伴奏的选曲中,教师可以采取源远流长的音乐,以此帮助学生显现身体的韵律。又如,高校舞蹈教学中,如果要训练学生花邦步的走法,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花邦步的特点,并采用恰当的钢琴伴奏配合学生训练。再如,芭蕾舞的伴奏乐器以钢琴为主,钢琴伴奏教师在弹奏舞蹈钢琴伴奏曲目时,应放轻弹奏力度,以此配合芭蕾舞者的舞姿。

2高校舞蹈教学中,要选取适合学生的钢琴伴奏曲目

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高校学生具有自制能力强,表现欲望强的特点,所以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选取节奏感较强的钢琴伴奏曲目,并要求学生根据此曲目自行设计舞蹈动作,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伴奏音乐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主题不明确的钢琴曲目会降低学生的创新能力,久而久之使学生丧失学习舞蹈的兴趣。最后,钢琴伴奏教师应选取适合高校学生年龄的钢琴伴奏曲目,在无形之中引导学生学会利用音乐配合舞蹈训练[1]。

二、钢琴伴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一)钢琴伴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

无论是哪种风格的舞蹈都和音乐的旋律息息相关,音乐的旋律影响舞者的舞蹈动作,所以说,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将培养乐感的学生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任何舞蹈动作都需要音乐节奏的配合,呈现一个完美舞蹈作品的前提是将舞蹈与钢琴伴奏合二为一。高校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的特点是旋律种类多、速度可控性强、节奏平稳度高,学生在钢琴伴奏的配合下,将会根据钢琴曲的旋律,找到自己心中的舞蹈节拍,从而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去,提高自身的舞蹈表现力。此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钢琴伴奏的节奏,使学生理解音乐的更深层次的含义,以此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将舞蹈与钢琴伴奏更好地融合到一起,以此提高舞蹈的呈现效果[2]。

(二)钢琴伴奏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创新

与普通人相比,学习舞蹈的学生乐感较强。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在聆听钢琴伴奏时,不只是单纯地听音乐的韵律、节拍,他们可以根据教师的指示完成舞蹈动作,音乐中的内容还会感染到他们的内心,他们会根据自己心中所想去完成舞蹈动作,而这种舞蹈动作的呈现能够为学生的舞蹈增添色彩,使学生的舞蹈变“活”[3]。除此之外,钢琴伴奏还能帮助学生展现更加优美的舞姿,通过钢琴伴奏,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状态,甚至有的学生还能自主创新舞蹈动作,从而产生一支与原来舞蹈截然不同的新舞蹈。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练习舞蹈动作,使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获得进步,只有这样才能给观众呈现出更加完美的舞蹈作品。

(三)钢琴伴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氛围

舞蹈教学是艺术性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教学大多活力四射、激情满满,但是很多舞蹈教学中都弥漫着枯燥乏味、无趣呆板的气息,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盯着学生,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做出的动作也会越来越生硬,这样不仅无法提高学生舞蹈的表现能力,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舞蹈的积极性。现阶段,社会更加重视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学习舞蹈的人越来越多,然而如何才能提高高校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是当下高校舞蹈教师正面临的问题。学生喜欢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而钢琴伴奏舞蹈教学正好符合这个要求,钢琴伴奏可以提高舞蹈课堂的教学氛围。因此,高校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教师应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演绎出配合各种舞蹈风格的钢琴伴奏曲目,让学生在动人的音乐中肆意舞蹈,利用舒缓的音乐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从而使学生创作出更加完美的舞蹈作品[4]。

三、钢琴伴奏与高校舞蹈教学结合的措施

舞蹈钢琴伴奏者是整个舞队的引领者,舞者的状态直接受引领者的影响。钢琴伴奏的风格将会影响舞者的情绪,同时还会影响舞者的动作幅度和优美度,所以说,高校舞蹈教学中,伴奏者的音乐风格要和舞者的舞步相契合。因此,要想将钢琴伴奏与高校舞蹈教学完美结合起来,就需要钢琴伴奏者具有专业的钢琴水平,同时钢琴伴奏者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舞蹈和钢琴伴奏的融合度[5]。

(一)钢琴伴奏教师打牢基本功

高校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教师要想更好地配合学生,就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钢琴伴奏教师应利用一定的时间提高自身的钢琴水准,做好基本功的练习,还应多做一些手指活动以保持手指的灵活度,同时在按键时要有足够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弹出的钢琴曲富有颗粒感,从而和学生的舞蹈动作完美配合。除此之外。钢琴伴奏教师还要加深对伴奏曲目的熟悉度,不断观摩、分析国内外钢琴大师的演奏,以此提高自身的舞蹈钢琴伴奏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师在配合学生的舞蹈进行演奏时弹错音情况的出现。

(二)钢琴伴奏教师要树立自信心

高校舞蹈教学中,弹好舞蹈钢琴伴奏曲的前提就是钢琴伴奏教师不怯场,如果钢琴教师由于对自身钢琴水平的不自信而怯场,就会无法回忆起已经牢记心间并且已经练过无数次的钢琴伴奏曲目。

高校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教师在刚开始和学生合作的时候,即便自身的演奏水平很高,也很有可能产生紧张的情绪,钢琴教师在给学生的舞蹈进行伴奏时,往往会发生这样的状况:自己练习时弹奏得很好,但总是无法很好地配合学生。发生这种状况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钢琴伴奏教师不熟悉学生练习的舞蹈的风格,因此无法很好地与学生进行配合;第二个原因是钢琴伴奏教师会产生紧张感,当自己弹奏的钢琴伴奏的风格与学生的舞蹈动作不契合的时候,就会导致打乱节奏,最终无法达到“琴舞合一”的境界。所以,钢琴伴奏教师在上课前就应练好舞蹈钢琴伴奏曲目,同时还要使自己处于一个松弛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学生。

高校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教师要对自身的钢琴水平有自信,只有教师对自己有信心,才能帶动学生更好地练习舞蹈,这样才能达到“琴舞合一”的境界,才能帮助学生呈现出更好的舞蹈作品。

结 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钢琴舞蹈伴奏课程逐渐进入到了大众的视野中,各个高校也建设了舞蹈钢琴伴奏课程。为了让钢琴伴奏更好地配合高校舞蹈教学,就需要钢琴伴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分析舞蹈动作,努力开发出适合当代学生的舞蹈钢琴伴奏曲目,以此使钢琴伴奏与舞蹈动作相契合。除此之外,钢琴伴奏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对舞蹈学习的需求,加强自身的钢琴专业水平,使钢琴伴奏为高校舞蹈教学增添色彩。

注释:

[1]杨明晨.钢琴伴奏在舞蹈训练与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J].时代教育,2017(19):171.

[2]周黔玲.浅析舞蹈教学中对于钢琴伴奏的运用[J].读书文摘,2017(25):56—57.

[3]张 芳.艺术类高校舞蹈课程中钢琴伴奏艺术功能的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6):402.

[4]朱云瑞.浅谈舞蹈基训中的钢琴伴奏音乐[J].民族音乐,2017(03):93—95.

[5]张 骅.如何弹好舞蹈钢琴伴奏[J].音乐天地,2015(06):35—38.

(责任编辑:张洪全)当代音乐·2020年第4期邓 巧:高校古筝教学探究

作者:孙耶宾

钢琴伴奏教师能力要求论文 篇3:

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

摘要:目前我国整个声乐艺术处在发展阶段,针对声乐艺术专业学科建立的培养层次、专业名称等虽然没有十分明确的体系,但钢琴伴奏在声乐艺术甚至整个音乐学科中,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钢琴伴奏通过特定的情景,把作品推向高潮,使其得到升华。

关键词:钢琴伴奏   声乐教学   艺术指导

在声乐教学中,钢琴伴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音乐多元化表达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舞台的应用还是实际钢琴教学中,钢琴伴奏都是必不可少的。加入钢琴元素后,整个场景都变得鲜活而隆重。现今,钢琴已不再是从前只有“贵族”才会拥有的小资,它已成为和电视机一样被普及的器具。在生活层次得到满足后,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层次。随着钢琴伴奏在被各大音乐院校所普及的同时,想要被更多的人群接受和认可,这是大多数音乐人共同的心声。

一、我国声乐学及钢琴伴奏的现状

钢琴是现阶段最为常用的独立伴奏乐器之一。钢琴本身特点明显,具有共鸣宽广,音色流畅等优势。但由于声乐教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部分教学中并不能有效的把握钢琴伴奏与声乐教学的关系,使得钢琴伴奏并没有发挥出预期作用。[1]甚至在一些专业的音乐院校里,钢琴伴奏也并未得到重视。

(一)专业名称尚未统一

钢琴伴奏的专业名称并未统一,声乐钢琴伴奏、声乐艺术指导、声乐钢琴艺术指导等都是其代名词。我国虽早就有明文规定,指出该专业名称为钢琴艺术指导专业。但因为研究方向的各不相同,并没有实质性的得到统一。

且很多音乐专业院校仍然使用着不同的专业名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钢琴伴奏专业性的发展,也给声乐专业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二)缺少完整体系

我国的声乐艺术目前仍在发展阶段,尽管声乐艺术学囊括的领域广泛,但目前并没有细致划分。人们对于伴奏的认知,经常和演奏、独奏混淆。在教学、演奏等方面,由于专业领域研究不深,学科的分类不明确,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也并不深刻。[2]大多数教师水平有限,具备给学生纠正专业能力的教师很少。

加之我国音乐教育体制还需完善。踏踏实实的打技术基础、全面丰富艺术修养,还不如十年磨一剑练精一首歌……面对成功与诱惑,人们总是希望走捷径,唱得好听还不如喊几句高音,学伴奏还不如直接买个伴奏带,这也是为什么我国至今没有健全的声乐艺术市场的原因。

(三)对钢琴伴奏认识不足

尽管钢琴伴奏被称为“伴奏之王”,但除了在钢琴方面非常专业的殿堂级大师,包括很多专业音乐人对钢琴伴奏的认知也并不是很深。且常常与其他相近学科混为一谈。钢琴伴奏是提高音乐教育人才整体水平的修养课,是脑力和体力、技能和技巧、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钢琴伴奏所具备的专业技能,是非常丰富而广泛的。

二、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

(一)钢琴伴奏与声乐教学之间的关系

伴奏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一件或者多件乐器共同组合而成,衬托主旋律。在伴奏乐器选择时,最常见的便是钢琴伴奏形式,因为钢琴自身的音域宽广、音色优美,能够独立演奏出乐队的效果。因为钢琴的普遍性与实用性,成为专业学习中主要以钢琴伴奏为主的重要原因。

由于声乐钢琴伴奏主要是对学生的声乐技巧与生理技能进行重点训练,在训练时必须提高自身的音乐基础知识水平,训练出更优秀的配合能力,确保训练的效果达到最佳。如果无法满足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会严重影响声乐钢琴伴奏的整体效果,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尽管声乐钢琴伴奏目前依然无法取代专业的声乐技巧教学训练,但是学生如果能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之后,还能够更深层次的研究演唱。

在聲乐教学领域,钢琴伴奏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学术地位也呈上升趋势,对提高声乐教学质量,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3]钢琴伴奏作为对作品的二次创作,除了衬托和辅助作用外,还包括推动音乐发展、引导表演进入情境,语句的强弱处理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音乐本身而不是其他,感受伴奏带来的全新感官体验。

钢琴伴奏之所以被称为“伴奏之王”,可见其地位与独特。为了使作品更具感染力,更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产生良好的轰动效果,很多时候都会采用钢琴伴奏来创造氛围,以达到想要的艺术效果。钢琴伴奏在声乐学中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可代替的。恰当地运用钢琴伴奏,提升歌曲艺术感染力,培养学生演唱技巧,提升声乐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二)钢琴伴奏产生的共鸣性

钢琴可以为任何乐器或者人声伴奏。声乐艺术经常会遇到多种不同风格与流派作品,此时钢琴伴奏的补充性、渲染性及衬托性就得到了充分的显现。使得作品得到淋漓的展现与诠释,引起听众的共鸣。

就比如一场音乐会,演唱者、钢琴伴奏与听众处在同一个环境里,当音乐响起时,演唱者动情演唱,钢琴伴奏舒缓而深情的弹奏,这种感动的情绪会传达给听众,从而产生共鸣。这种共鸣,是演奏者、伴奏、听众达成的共鸣性,让三者更加深入其境,在心灵上产生共通。这就是钢琴伴奏的力量。

(三)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1.钢琴伴奏在声乐技巧上的作用

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技巧主要是指演唱节奏、拖音的长短、演唱音质等,声乐技巧伴随着钢琴伴奏,灵活应用于教学上,提升效果。[4]而钢琴伴奏是交叉于演奏和作曲之间的一门学科。钢琴伴奏和声乐技巧相辅相成,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要借助大量的专业技术来支撑,而技巧更需要伴奏来陪伴完成。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钢琴伴奏来完成装饰音教学。装饰音属于较有难度的技巧,教师用钢琴伴奏辅助学生快速掌握作品中情感及节奏的起伏變化,进而在基础教学时很好的理解内容,并掌握内容。

虽然钢琴伴奏在作品中起衬托作用,但带来的效果和影响力却是巨大的。好的声乐作品不仅需要表演者的技巧以及完美演绎,同时需要钢琴伴奏来衬托。音乐是情感的抒发,有了钢琴伴奏的作品更是如虎添翼。只有声乐与钢琴伴奏的完美结合,才能更好的诠释作品,理解作品所带来的思想与情感。

2.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上的作用

声乐表演过程是由乐曲、乐器及表演者共同完成。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声乐表演方法与乐器,对歌词理解等相切合,充分体现出艺术表演与钢琴伴奏之间的精妙和默契,丰富歌曲本身的内容,使其更有渲染力和感染力,也会让学生在表演上提到有效的提高。

大部分的歌曲艺术或是舞台艺术都会用钢琴承担一部分音乐来演绎。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钢琴伴奏的出场率是非常高的。烘托的场面,情感的带动,再通过音乐现场提供的和声效果,从而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和内涵。

3.钢琴伴奏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

有些学生认为钢琴伴奏和钢琴独唱或钢琴独奏是一体的,甚至会觉得就是同一门学科只是叫法不同,其实不然。钢琴伴奏并不属于钢琴独唱或钢琴独奏中的任何一个,而是独立存在的。虽然都是音乐的表现形式,但并不相同。钢琴伴奏独有领域。钢琴伴奏者或者钢琴伴奏教师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所积累的教学经验,足以为专业的音乐教学提供更多的真才实教,无论是其所具有的音乐素养和艺术品位,还是对声乐及器乐本体的认知,都非比寻常。

而在钢琴专业领域中,无论是从舞台、专业课堂的钢琴教学,或是演唱会、音乐等、话剧等,都需要一名出色的钢琴伴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指导。钢琴伴奏在声乐艺术中,充分发挥了带动整体艺术的指导作用,这也为以后声乐学的发展,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三、结语

声乐教学涉及领域广泛,钢琴伴奏通过各种方式的表达有效的起到引导作用,让声乐专业更加具有节奏性,其艺术指导性更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在音乐院校中,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日益被重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作为声乐演出、教学的辅助学科,钢琴伴奏专业正逐步完善,在声乐学的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雨心.论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J].戏剧之家,2018,(01):169.

[2]梁燕,刘晴.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J].艺术评鉴,2019,(11):86-88.

[3]谢旭.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当代音乐,2019,(08):37-40.

[4]丁娜.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刍议[J].大众文艺,2017,(24):188.

作者:陈晓朋

上一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管理论文下一篇:高中教师消极作为师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