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论文

2022-04-20

摘要:本文利用我国1978年-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数量关系进行统计分析,选取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及分析,居民消费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国内生产总之对居民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影响。本文最后还对维持两者的平稳增长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论文 篇1:

浅释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消费,社会再生产便无法继续进行,消费既是生产的起点也是生产的终点。那么,研究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对于确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消费水平经济增长消费力经济发展消费需求消费和生产是一对孪生兄弟,消费带动生产,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要。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市场较为疲软,供大于求的现状让生产速度变慢。一直以来,我国都以降低利率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也成为了国家经济调控的一项重要举措。无论是扩大内需还是降低银行储蓄利率,其目的都是为带动消费,从而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消费水平的高低和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就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一、消费水平

1.消费水平的涵义

从宏观角度来说,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平均享用的生活消费的产品(与劳务)的数量与质量,或全体消费者按人均达到的物质与文化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从微观角度来说,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在某一时期所获得的消费对象的数量与质量,或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某个时期的生活消费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有国民收入总额及其提高速度,积累与消费的比例,消费与投资人口总数及其增长速度,价格水平的变动等。包括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是投资和消费关系变化的基本动因;高储蓄支撑着高投资,而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则压低消费率;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三方面的因素。

二、经济发展

1.经济发展的含义

一个国家或者企业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即称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财富增长体现在国民生产总值,费用与时间在流通、管理、服务等环节的分配与效率直接影响生产的质量与效率;因而,管理、服务与流通等环节越是精简、廉洁和有效率,就越能促进经济发展。

2.经济发展因素

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即经济发展不能以危害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要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应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可持续性意味着维持乃至全人类福利的自然资源基础,使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经济发展内容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既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还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三、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消费水平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有着直接的依存关系

当国民收入的增长较快时,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也增长较快,而在某些时候,消费水平的增速会高于或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稳定合理,国民经济就可以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2.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有一定的依存关系

消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其变动必然会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而最终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函数,就是消费率,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率变动有明显的影响。我们整个国家经济增长,内需是主要的,外需是辅助的。我国经济增长仍主要表现投资拉动型有关。由于投资与消费存在着一定的相互替代关系,因此在近年来过高投资的作用下,也使得我国社会消费率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出现了持续减弱。

3.消费水平与经济结构合理消费水平,要与生产力发展相互促进

在健康的伦理、道德规范下,合理的消费水平主要体现在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上。在数量上,合理消费水平应与国民总收人及其增长速度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速度保持恰当的比例;在结构上,合理的消费水平应与消费品的供给结构相适应,有利于经济结构的合理化。经济结构大体上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成分,各组织和社会再生产各方面的构成,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国的经济增长从其内涵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而一国的经济增长又是以一定的消费水平为前提的。当社会经济实现增长,经济总量及人均收入量也会相应增长,从而引起需求结构、生产结构以及外贸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高的经济增长率必然带来高的结构变化率。

针对当前消费需求不足,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的现状,我们認为推动居民消费增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着眼于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才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韩友金.浅谈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 [J ].经济视角,2011,(07).

[2 ]马鸿亮.浅析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02).

[3 ]季静春.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博弈论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09).

[4 ]王治华.当前我国消费作用于经济增长探析 [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作者:吴宏伟 高明芳

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论文 篇2: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数量关系分析

摘 要:本文利用我国1978年-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数量关系进行统计分析,选取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及分析,居民消费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国内生产总之对居民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影响。本文最后还对维持两者的平稳增长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数量关系分析;统计预测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同时,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要想维持持续稳定增长的居民消费水平,研究居民消费水平的规律性以及预测其变化发展趋势就变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研究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数量关系。

二、理论综述

分析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影响其水平高低的因素也有多种,然而根据理论及经验,首要应考虑的因素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水平有着最主要的影响。理论上,经济增长越多,居民消费水平越高。

三、指标的选取和数据的说明

1.指标(变量)的选取。选择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Y,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解释变量X。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是人均国民收入,即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用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通用的指标,故这里选择GDP作为解释变量X。

2.数据的收集与说明。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数据库,数据范围的选择为1978年-2013年该36年间的中国全体居民消费水平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数据选择自1978年开始,是考虑到我国的国情状况,改革开放前经济波动较大,所以选择改革开放前的数据没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所以这里选择改革开放后的数据,来反映经济增长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模型的设定与估计

1.模型设定。为了分析居民消费水平Y和人均GDP的关系,做散点图,如下:

通过散点图可以看出,居民消费水平Y和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大致呈线性关系,为了接下来研究居民消费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规律性,建立以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2.参数估计。用Eviews作一元线性回归得到估计方程为:

Y=623.2472+0.02532X

(138.1485)(0.000675)

t=(4.511429)(37.53213)

五、模型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方程中估计的变量X前的参数为0.02532,说明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增加一亿元,居民消费水平平均增加0.02532元,这与经济学理论相符合,通过经济意义检验。

2.拟合优度和统计检验。R2=0.976432,说明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此外,由t=37.53213,大于临界值,通过t检验,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的影响。且nR2=35.151552,大于临界值,说明该模型存在异方差。

3.自相关检验。运用DW检验法,DW=1.0901723

4.异方差检验。对调整后的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调整后的方程为:

Y=894.834+0.023783X

(320.9484)(0.001338)

t=(2.788093)(17.77463)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结论。①居民消费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亿元,居民消费水平平均增加0.023783元。②国内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收入提高,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居民购买力提高,从而消费水平增加。

2.推论及政策建议。①改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是决定居民消费需求的两个重要因素,而消费倾向在很大程度上与收入分配的状况有关,因此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应目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②调整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加快改造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网、邮政通讯网、信息网等消费环境,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③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节后和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居民教育消费,在知识经济时代,增加居民教育消费,是提高居民消费层次和质量的关键,增加居民信息消费,对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快速推进,信息消费渐已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之一,要加快信息产业信息服务业发展,扩大信息产品及网络的共给,促进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④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大力倡导信用消费,建立信用消费与保险、担保相结合,分散和降低消费信贷风险。扩大消费信贷范围,加快信用消费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与信用消费有关的法律法规,为开展消费信贷清除障碍。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王燕.应用时间序列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2-88.

[3]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使用指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96-101.

[4]周纪芗.实用回归分析方法[M].南京: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6-69.

作者简介:张镱潆(1994.03- ),女,汉族,山东省淄博市,大学本科,统计学,学生,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张镱潆

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论文 篇3:

浅析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要:消费水平作为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年内平均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额,同时也可以用来指称一国的消费总规模,即社会总消费。研究消费水平,对于确定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的比例,积累与消费的比率,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消费水平 经济发展 问题 影响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艰难启动期,一方面市场疲软,产品普遍存在供大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国内的居民储蓄欲望在不断地加强,储蓄率在不断地攀升。有资料表明,我国在家电,机械加工行业企业的开工率只有60%左右,同时城乡居民的存款却是以年均数亿元的速度增长,仅1998年的前11个月,居民的存款增长了716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873亿元,而社会零售总额增数却由94年的 30.5%下降至98年的6.79%。因此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一直是近年来常被关注与探讨的话题。马克思说过:“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的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也就是说,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消费,社会再生产便无法继续进行,消费既是生产的起点,也是生产的终点。

一、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近期出现投资过热,但消费增长一直相对较弱

2003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24.5%,2004年一季度更是高达43%,这已接近1992和1993年经济过热时期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主要源于几个方面:一是地方项目投资。2004年一季度,地方项目投资增长60.2%,中央项目投资只增长4.8%。二是集中于工业和建筑业的投资。三是私营和外企的投资。四是部分省市的投资。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过于依赖投资的拉动,消费需求亟待提高。多年来,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实际增长率一直远低于投资的增长率,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近年来,发达国家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平均在80%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约为74%,而我国则要低很多。

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应协调发展。如果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不能与未来的消费相匹配,就会导致产能过剩,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果投资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则可能产生大量新增不良资产。

对付外部不经济的最有效方法是制定政府的反污染计划,政府应当承担其维护公共利益的应尽责任。通过制定技术标准、环保标准,控制污染法令强制企业实行;要求企业支付更高的排放费,从而抑制过度投资。应进一步健全对政府行为的约束机制,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进行客观、公开的评审。评审除包括经济发展外,还应包括就业、环保生态、卫生教育等。政府重大项目决策,应该建立起透明、科学、严格的程序,从根本上解决投资过热的问题。

2、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发达,银行体系不完善

各国经验表明,没有健全的金融体系,货币政策就谈不上良好的传导机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发达,证券市场仍不够规范,企业融资主要源自国有银行,使我国企业融资形成了“居民储蓄—银行信用—信贷投资”的模式。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投资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对称,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尚未普遍建立,社会信用管理大大滞后,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的信贷资金效率低下,借贷企业逃废债现象严重,呆坏帐率高,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需大量新增贷款,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比率较高。这点与日本比较相似,这种状况发展下去,蕴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因此,应大力发展和规范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使居民的金融性投资更多地表现为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行为,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转变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使商业银行成为更有效率的中介系统。

二、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1、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

消费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在客观上有合理的比例,在数量上有很大的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消费水平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有着直接的依存关系,当国民收入的增长较快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也增长较快,而在某些时候,消费水平的增速会高于或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稳定合理,国民经济就可以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当消费的增长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正常比例就会遭到破坏,生产正常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则成为一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消费需求不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积累,低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比例同样会遭到破坏。这时候消费需求相应减少,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弱化。由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不协调差距加大,引起商品或资本运动受阻,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的被迫紧缩。

其次,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有一定的依存关系。消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其变动必然会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而最终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函数,就是消费率,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率变动有明显的影响。在合理的经济增长率区间,当消费旺盛,经济增长率就高, 消费不足,经济增长率就会滑落。当然,消费率也不是越高越好。消费率长期过高,会挤掉投资,使经济增长不能持久,但消费率也不能长期过低,长期过低就会使高速扩张的生产能力与低消费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过剩危机”,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2、消费水平与经济波动

(1)个人收入增长的波动,居民消费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的制约。当居民的收入大幅增加,居民的消费水平就有所上升,居民的收入下降时,消费也就相就地受到限制,

(2)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动。居民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消费支出占居民收入的比例,是平均消费倾向及边际消费倾向的统称。平均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就是增加的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在经济的短期波动中,人们的消费变动不会和收入的变动成比例,具体而言,在经济趋向繁荣过程中,收入增加,这时人们的消费会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会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要比平均消费倾向小。在经济走向衰退过程中,收入下降,这时人们消费会减少,但减少的幅度会小于收入下降的幅度,这也说明,边际消费倾向要比平均消费倾向小。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因此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下降的。

三、居民消费水平的比较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我国,由于自然条件不同,生产力布局不同以及对某些地区采取“倾斜”政策和劳动差别和非劳动因素造成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劳动报酬不同,从而形成消费水平的差异,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表现得非常明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发展较快,大部分农村发展比较慢,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城乡之间的消费水平差异比较明显。

这主要是近年来,由于多数居民对未来支出预期不断增强,将收入较多地转向了储蓄,投资等其他渠道,加上医疗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等多项改革情况下,居民为应付改革的被动储蓄倾向在明显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而导致农村消费增长率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增长率的原因除了农民的收入水平的限制以外,最主要是农村的消费环境滞后,配套设施不齐全,如有些农村没有通电,或有电的地方供电极不正常而且电费极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购买积极性。其实,农民每消费1000亿元将对农业部门产生427亿元的直接需求,对工业,运输,邮电,商业饮食以及其他服务部门分别产生395亿元,36亿元, 85亿元,57亿元的直接需求,综合推算,农民每增加消费1000 亿元将对整个国民经济新增2008亿元的消费需求,可见,今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依靠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市场的拉动力。

作者:马鸿亮

上一篇:高铁混凝土桥梁工程论文下一篇:资本主义新面孔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