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创新论文

2022-04-28

[摘要]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建设工作自2012年开展以来,取得了较大成效,基地数量逐年递增,基地建设效果较好。创新基地建设具体实践的主要做法包括:设立两段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创新双导师制指导模式、拓宽资源建设渠道、实现资源共享。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创新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创新论文 篇1:

从MLIS研究生论文看我国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与培养

摘 要:文章以2010年我国首批授权MLIS资格的18所院校MLIS研究生学位论文为样本,通过对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指导教师等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MLIS的教育现状和培养目标尚未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通知中所提出的“为我国社会培养高层次的应用人才”这一最初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MLIS教育发展与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MLIS;专业硕士培养;研究方法

2010年4月28日,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精神,为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开展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的通知》(学位[2010]20号)[1]。2011年,全国MLIS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简称MLIS),明确提出了MLIS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知识解决图书情报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及复合型图书情报专门人才[2]。2011年,我国共有18所院校首次获得建设和培养MLIS的资格,2014年MLIS的授权院校又在原18所院校的基础上增加了13所院校。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为获得硕士学位而撰写的研究报告或科学论文,它既是研究生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学科教学成果的最终检验。笔者通过对近四年(2013—2017年)MLIS学位论文的梳理,借助文献研究法分析了MLIS学位论文内容,特别是对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1 MLIS学位论文数据来源和数据调查

笔者选取的文献样本是2010年首批获得授权MLIS资格的18所院校在中国知网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可以检索到的MLIS学位论文。首批MLIS研究生于2011年招收,2013年毕业,因此,时间选取的跨度在2013—2017年之间。由于受时间跨度的影响,笔者在选取院校时未能包括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6所院校MLIS研究生学位论文因当时未能收入中国知网博硕士论文数据库,所以文中所涉及的学位论文不包括这8所院校。笔者将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安徽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等10所院校名称依次作为学位授权单位的检索字段,对2011—2017年中国知网博硕士论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共获得研究生学位论文383,467篇,再以图书情报为学科专业名称进行二次检索。部分院校的MLIS研究生论文学科专业名称因没有进行标注,所以在调查过程中,笔者通过查看2011—2015年各院校招生简章的专业研究方向、拟录取名单、学生学号以及论文结尾处的致谢内容等,最终获得658篇MLIS学位论文。

2 MLIS论文情况分析

2.1 论文的研究题目选取与论文主题分析

在658篇MLIS学位论文中,其中,研究情报学方向的学位论文206篇,占31%;研究图书馆学方向的学位论文359篇,占55%;研究档案学方向的学位论文93篇,占14%。从中可以看出,研究图书馆学方向的MLIS学位论文所占比例最大。笔者以研究图书馆学方向的359篇MLIS学位论文为主要分析对象,从论文的研究题目选取与研究主题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为更好地分析研究图书馆学方向的MLIS学位论文,笔者参考了吴慰慈先生在《图书馆学概论》中提到的应用图书馆学(Applied Librarianship)的体系结构,将图书馆学学位论文划分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序工作、图书馆用户服务工作、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工作现代化等五种类型[3],并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详细内容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论文100篇,占28%;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序工作6篇,占2%;图书馆用户服务工作177篇,占49%;图书馆管理57篇,占16%;图书馆现代化工作19篇,占5%。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整理虽然是图书馆最核心的工作内容,然而仅有极少数的研究生以此为研究课题,究其原因是:①MLIS研究生自身问题。由于大部分MLIS研究生的本科专业背景为非图书馆学专业,缺少图书馆学基本的专业知识,缺乏文献编目学的问题发现能力,以及对问题深层次的剖析能力。②文献编目的研究创新点较少。由于文献编目是一门成熟的学问,相比信息资源建设、用户服务工作等研究主题类型而言,其可创新的内容较少,不容易取得研究成果。③图书馆文献编目业务的外包。图书馆文献编目业务的外包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图书馆人发现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很少接触编目著录、标引等工作。

在研究用户服务工作的177篇MLIS学位论文中,主要涉及阅读推广及参考咨询服务等工作内容,例如,《安徽省高校图书馆APP移动服务调查与分析》等。这些研究内容更多的是基于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图书馆相关服务工作内容进行调查分析,这种研究模式目前已经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的主流形式,在MLIS学位论文中頻繁出现。究其原因是阅读推广及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内容信息量大且易获取、论文的框架易安排、论文的研究方法易操作等。

表1列出的359篇MLIS学位论文中,部分选题接近,其大多来自导师的课题项目,笔者对相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行了调查,证明了上述结论。如:唐潇潇的《京津冀信息资源共享政策研究》、崔鹏举的《京津冀政务信息共享模式研究》两篇文章选题较为接近。笔者在保定社会科学网查阅这两篇学位论文的导师课题情况时,其结果显示为“京津冀跨部门政务信息共享影响机制与干预路径研究”科研项目(批准号2014A030)。由此可见,MLIS学位论文选题是导师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来确定的。

2.2 论文研究方法分析

对于研究生而言,正确应用研究方法对有效开展科学研究和提高硕士论文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对658篇论文中涉及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其中9篇论文没有涉及研究方法的内容,故不在统计范围之内,具体内容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①MLIS学位论文平均每篇选取的研究方法为3.3个,说明MLIS研究生在研究方法的选取上是具有多样性的。②MLIS学位论文分析法的使用总频次高达256次,研究方法使用总频次在50~200之间的是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其他研究方法大都低于50次。③MLIS学位论文涉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情感分析法、满意度调查法、专利地图法等。其中涉及文献法的研究方法有5种,分别是文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文献调研法、文献调查法和文献法。笔者通过查阅这些方法的定义发现,它们彼此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

2.3 论文指导教师的情况分析

1879年,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图书馆学家麦维尔·杜威曾提出,图书馆学的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结合,并在1883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协会会员大会上,提出图书馆的教育方式应该由最初的职业教育向专业教育转变,以正规的教育方式培养图书馆事业人才[4]。最早的图书馆学是为了培养专业技术型图书馆工作人员而设立的,它是一门应用实践型较强的学科,而MLIS在研究生培养模式方面更需侧重于实践操作。

导师在培养研究生学术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目前,导师制的形式也在日渐变化,由最初的传统导师制(个体导师制),发展为集体导师制(或导师组),再到现在的双导师制。双导师制避免了个体导师制只注重理论而缺乏实践的弊端,规避了集体导师制导师在指导学生时无针对性和责任心不强的问题[5]。笔者通过查阅MLIS学位论文的封面找到了导师的姓名、职称以及导师制等相关信息,发现共有189篇论文属于双导师制模式,469篇论文属于个体导师制模式,其中有35位导师分别是图书馆的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其他大部分导师来自高校。笔者认为,图书情报领域的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需要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又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培养学生工作实践方面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

3 MLIS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建议

3.1 从培养目标出发

高校在培养MLIS研究生时,要严格遵循“全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LIS)教育指导委员会”所制定的培养目标,培养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注重图书情报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笔者从高校教师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提出了MLIS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建议:①教学方面。高校教师应根据“全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LIS)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MLIS培养目标教授理论课程、选定论文主题,不应以自身承担的研究课题及研究项目给学生指定学位论文题目。②学习方面。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勿盲目跟风崇尚新概念;学生要不断丰富实践经验,避免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3.2 广泛推广双导师制

目前,单一的MLIS导师制仍然占据着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而且基本上是高校教师作为MLIS研究生的唯一导师。但绝大部分MLIS研究生认为,单一的导师制模式下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导师权威基础之上的师徒关系[6]。在单一的导师制培养模式下,学生会过多考虑导师的身份,致使师生之间交流的频率较低,导致其论文研究主题由导师指定或根据导师承担的研究课题来确定的结果。在此情况下,高等院校在培养MLIS研究生方面应广泛推广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实现MLIS培养目标。双导师制可以使MLIS研究生将高校的理论成果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的产品开发,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更好地适应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

3.3 加强学位论文写作指导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能够客观地反映专业培养情况。笔者研究发现,目前我国MLIS研究生学位论文在研究方向的选择、论文主题的选取、研究方法的规范性等方面与培养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高校需要提高对MLIS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并增设论文指导或相关课程,从论文选题、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专业研究方向前沿等方面为MLIS研究生的科研过程和学位论文的撰写提供具体的指导。

4 结语

MLIS研究生学位论文反映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这一学科研究方向的趋势。MLIS研究生每年都不断地扩招,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主题、核心能力的培养等影响着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的学科发展。从近年来MLIS学位论文题目的选取和研究方法的使用等方面来看,其具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和发展空间,我国需要不断完善MLIS研究生教育体系,最终实现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的通知(学位[2010]20号)[EB/OL].[2017-12-21].http://www.hainu.edu.cn/stm/zy_yjs/2010521/10271881.shtml/.

[2] 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EB/OL].[2017-11-03].http://mlis.whu.edu.cn/news.jsp?id=3.

[3] 吳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修订二版)[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7.

[4] 谢阳群.从杜威的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看今日美国的图书馆情报教育危机现象[J].四川图书馆学报,1994(5):28-33.

[5] 吕伟.教育创新视角下的研究生双导师制解读[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6):128-130.

[6] 周文辉,张爱秀.我国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现状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7-14.

(编校:马怀云)

作者:吴琼 黄雪梅

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创新论文 篇2:

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摘    要] 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建设工作自2012年开展以来,取得了较大成效,基地数量逐年递增,基地建设效果较好。创新基地建设具体实践的主要做法包括:设立两段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创新双导师制指导模式、拓宽资源建设渠道、实现资源共享。优化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的对策包括拓宽办学领域、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创新评价机制,注重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关键词] 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05. 098

1      建设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的必要性

2012年12月,河南省教育厅在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结合《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制定了“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建设实施办法”。该实施办法确定了在全省高校范围内开展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思路。该办法的执行旨在贯彻科技兴国、全面推行人才强省战略,促进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创新,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的建设是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内涵。立足中原、服务地方、形式多样、注重实效、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和互惠互利是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建设的原则。基地建设的目标包括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培养高层次以及复合型人才、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等。因此,建设创新培养基地不仅能够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科研创新的相结合,实现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在科研项目、学术团队、成果转化等方面优势互补,也是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

2      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的建设成效

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了研究生创新基地应由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牵头,以本单位的优势学科为依托,以科研项目研究、建设创新团队为基础,以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塑造为核心,与科研机构、政府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单位共同建立。各单位建立的基地统一命名为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该办法自2012年实施以来,已有多所高校联合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多个研究生创新基地并通过终期评估验收。总体来说,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2.1   基地数量逐年递增

自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被批准的建设单位、基地数量逐年增加。2012年,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建设的首批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共13个。其中,河南科技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科、郑州轻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等一级学科均被立项为基地建设学科。2015年,被批准立项为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建设单位的为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其中,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会计学专业依托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被立项为基地建设学科,其合作单位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2016年,共有18所高校被批准立项为河南省第三批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建设单位,每个建设单位获批资助25万元经费。其中,参与基地建设的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专业主要有:郑州大学药学、药学硕士;河南大学法学、法律硕士;河南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图书情况与档案管理等。2019年,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了河南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等18所高校申报的20个培养基地为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每个建设单位获批资助20万元经费。

2.2   基地建设效果较好

2012年经批准立项建设的研究生创新基地于2016年建设期满,河南省教育厅分别从六个方面对基地建设情况进行终期评估验收,具体包括:基地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基地管理情况、人才培养成果、学科研究与企业攻关以及技术成果转化、经费使用情况、基地工作计划落实情况等,各建设单位评估结果较好。2018年,河南省教育厅对2015年批准建设的基地进行终期评估验收,其中有6个基地评估结果获得优秀等次。整体而言,多数基地在人才培养成果、科研产出以及技术成果转化方面效果较突出。

2.2.1   研究生培养质量大幅提升

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为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提供重要的实践平台,基地建设也是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中的重要内容。经过三年的建设期,各基地的建设成效明显,基地内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大幅提升。首先,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增长较快。基地内的高校与合作单位能够整合优势资源,为研究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研资源、实驗设备,营造良性的科研环境,更有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其次,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突出。与高校联合建设基地的企事业单位能够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尤其是专业硕士研究生,研二阶段可以长期在基地内的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并可以实习单位为素材撰写案例论文。最后,研究生就业层次提升明显。基地不仅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更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基地内的研究生普遍就业层次较高,并受到就业单位的一致好评。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基地内的会计学硕士和会计专业硕士的就业单位普遍为政府事业单位、国企、银行、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

2.2.2   科研产出成果较丰富

各单位参与建设的基地均以本单位的一级优势学科或者硕士专业为依托,师资力量、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显著、实验设备精良,能够为研究生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多数基地内师生科研团队成果较丰富。不仅体现在团队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发表的CSSCI、CSSCD、核心论文,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在数量与质量上较批准建设前有较大增长或提升,也体现在专利注册数量、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较之前均有所增长。

3      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具体实践

创新基地建设期间,各高校与合作单位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通过优化师资队伍、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力争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创新型人才。

3.1   设立两段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基地的建设由建设高校与合作企事业单位共同完成,因此,基地内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两段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第一阶段在校内完成全日制理论课学习,第二阶段在合作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创新实践课题研究、毕业论文撰写等。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两年制的会计专业硕士为例,研一期间,研究生需在校内按基地建设双方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完成理论课的学习任务;研二期间,研究生需在合作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并结合合作单位的实际需求开展课题研究,最后以合作单位为案例素材撰写毕业论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设立联合培养模式旨在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水平与创新实践能力,從而能够满足企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

3.2   创新双导师制指导模式

基于高等院校的发展定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力争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突出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各培养基地创新导师指导模式,即双导师制指导模式。在该模式下,高校与合作单位均按一定的标准遴选出优秀教师以及实务经验丰富的实务界人士担任研究生导师,每位研究生均有一位校内导师和一位校外合作企业导师,即双导师制。实行双导师制,基地能够从理论课学习、专业实习、课题研究、毕业论文撰写等环节对研究生进行双重辅导、全面跟踪指导。

3.3   拓宽资源建设渠道、实现资源共享

基地内的高校与合作单位能够加强科教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资源建设、实验室资源建设等,努力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科研、学习环境。校企双方积极引导研究生充分利用基地学习平台、科研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实践创新,增加高质量的科研产生。此外,多数基地的合作双方不断尝试拓宽资源建设渠道,比如,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专业学术会议,合作双方共同编写教材,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开展互联网新型技术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系列学术讲座,积极建设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知名高校创新基地建设经验,扩大创新基地建设的影响力,努力实现基地内部校企双方、基地与基地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以及优势资源互补。

4      优化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的对策

4.1   拓宽办学领域,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河南省高校与合作单位积极建立研究生创新基地,一方面拓宽高校的办学领域、研究领域,强化校企科研创新团队的实力,优化导师队伍梯队结构,促进高质量横向、纵向科研项目的增长;另一方面,加强校企之间的长期战略性合作,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此外,创新基地能够提高研究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能够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高校的就业率,也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和办学实力。所以,校企之间高层次、高水平的合作,不仅能够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向企业输送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也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促进合作企业、地方经济的发展。

4.2   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创新评价机制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形式下,执行的是双导师制的指导模式。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在研究生的校内理论课程学习、校外专业实习、参与科研课题、毕业论文写作等各个环节,应进行全程的跟踪指导与培养管理。校内外导师应加强沟通与交流,学生在学习、科研、实习等各个培养环节,应及时向校内外导师汇报进展情况。每个培养阶段结束后,比如实践实习环节,研究生应向校内外导师提交实践实习成果,包括实习总结、实验设计、作品等,由校内外导师共同审核并给出实践实习成绩。在评价研究生的学习效果、实践实习效果时,应打破以考试成绩、发表论文数量为核心的传统评价机制,不断创新评价机制,注重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性评价,突出对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

4.3   注重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校企合作双方应以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为依托,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高校与企业在教学、科研、技术转化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双方信息的沟通交流、成果的分享可以通过 共享平台实现。利用共享平台能够实现校企合作双方的互惠互利,长久合作与发展。另外,合作双方还可以创新培养基地为基础,构建人才培养交流中心、企业实训仿真中心、企业骨干成员业务能力培训项目、定向人才培养计划等,从而实现校企双方的资源共享和双方人才的创新培养。

主要参考文献

[1]郭永霞,梁春英.现代化大农业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7):69-71.

[2]钟厉,韩西.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习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109-111.

[3]翟胜宝,王帅.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与模式创新研究——基于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建设的经验[J].科技视界,2013(26):6,41.

作者:詹亮

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创新论文 篇3:

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案构想

摘要:培养文件档案管理中高端应用人才的有效途径是举办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这项专业教育有特定的规律需要遵行,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案应当是对这些特殊规律的反映。本文依据社会需求和高等专业教育的内在逻辑,提出了我国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案的基本构想。

关键词:文件管理 档案管理 专业硕士教育 教育教学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形成了对文件档案管理中高端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这些特殊人才的特殊成长规律,决定了他们的培养造就应当主要通过举办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来完成。旨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端专业人才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有别于普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它有着特殊的规律需要遵行。而对于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这项特殊专业教育具有指导作用的教育教学方案,应当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殊规律的反映。本文依据社会各方面对文件档案管理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端专业人才素质能力的需要和要求,根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内在逻辑,从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对象的能力素质构成、基本学习制度、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教学环节安排、科学研究训练与社会实践、学位授予与毕业证书颁发等7个方面,提出我国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案的初步设想。

(一)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

一项教育的培养目标实际上既是培养对象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又是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指导纲领,对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和结果的诸多重要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定性。从课程体系的建立、课程内容体系的规划,到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条件的建设,以至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的采用,没有一个方面不受其影响和约束。在不清楚人才培养活动究竟培养什么人,不清楚应该把培养对象培养成什么规格层次、有何种质量要求的人的情况下,无论对于“教”的一方(如学校、教师),还是“学”的一方(学生),都将难收成效。因此,确定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成为人才培养活动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活动。

培养目标的基本功能,就是为认识和实际量度培养对象优劣程度、人才培养活动优劣程度提供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尺度,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奠定基础、提供依据。为了达到这样的功能效用,培养目标应当包括这样的基本内容:人才规格层次、培养对象适用的领域等。

人才规格层次是指培养对象在经过系统的教育培养后,人才群体中的主体部分所达到的整体质量水准,具体而言,就是他们中的主体部分应当在社会中取得的基本社会承认,也就是在社会人才结构中所处的基本位置。

经过调查研究和论证,我们认为我国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理论基础扎实,能够胜任国家机构、党政团体和各种企业事业单位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在这里,培养对象的人才规格是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培养对象的适用领域是:各级各类国家机构、政党团体和各种企业事业单位。他们适用的具体岗位包括:1)国家各级文件档案主管机构,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办公厅室、档案局等;2)国家机关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文件档案管理机构,如办公厅室文电部门、机要保密部门、电子文件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档案处室等;3)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内设相关部门,如综合办公管理部门、信息中心、技术文件资料室、档案室(馆)、企业文档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质量与环境体系管理部门、上市企业内部控制部门等;4)各级各类综合档案馆和专业、行业档案馆,如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档案馆、中央和地方行业与专业档案馆、其他社会组织创办的档案馆等;5)社会各种管理咨询服务部门,如管理咨询服务企业、计算机软件研发服务企业、证券服务企业、会计审计服务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与环境体系认证服务企业的管理咨询部门、管理体系架构设计规划部门等。

培养对象胜任的工作活动包括:1)依托文件档案信息资源,从本专业角度直接参与或者辅助组织内部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特别是其中的决策活动;2)统筹管理组织内部文件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组织、挖掘、开发和利用工作3)主持或参与本组织文件档案管理发展战略和政策策略的研究与制定;4)主持本组织文件体系、档案体系的规划、设计与开发;5)主持文件档案体系的日常运行管理;6)直接领导本组织内文件档案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7)主持与文件档案管理相关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8)负责文件档案管理人才的招聘、选拔与培养及相关教育培训;9)负责编制本组织内部与文件档案管理相关预决算;10)设计并组织审批本组织内部与文件档案管理相关的制度、标准、程序规范并监督实施;11)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与文件档案管理相关的事项。

(二)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对象的能力素质构成分析

教育教学方案的实质,就是根据社会对培养对象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规划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影响培养对象,使他们达到甚至超过这些要求。因此,全面认识、准确界定社会各方面对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是使教育教学方案切合实际、确有实效的基本前提。

我们认为,要使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有条件和机会胜任特定领域特定岗位的特定工作活动,完成经济社会发展所赋予的使命,培养对象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应当分别呈现如下的特征。

1.素质结构

(1)总体素质结构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并重。

(2)素质构成为通专结合的“∏”字型结构:基础理论、基本能力面宽扎实,管理与技术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操均能,善于思辨分析、综合分析,能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各种知识。

2.知识结构

(1)知识结构的特点是:基础知识广博、深厚;专业知识精练、实用;相关学科专业知识面宽阔。

(2)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法律、道德伦理、管理、文化历史、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基础与其他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等。

(3)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基于文件档案控制的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原理、文件管理理论与方法、文件与档案法理、公务文件处理、电子文件管理、档案管理原理与方法技术、文档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文档信息系统规划设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的政策分析、制度建设、管理决策、监督控制、管理体系构建、现代教育培训、质量管理、效能改进、事务处理与管理知识等。

(4)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公共管理、企业管理、中外历史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一部分基础性技术科学知识等。

(5)相关行业知识包括:本行业技术知识,本组织核心业务及其流程,本组织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客户资源的状况,本机构发展目标与发展环境、基本价值观等组织文化范畴因素。

3.能力结构

(1)能力结构的特点:一般能力为基础,专业能力为主干,专业技能为一般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延伸;各种能力具有可开发性。

(2)一般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分析力、想象力、自我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专业能力主要包括: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计划执行能力、自控与应变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熟练地运用现代文件档案管理原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专业技能主要是业务操作方面的技术、技巧与能力,主要包括:文件写作与处理、文件修正与优化、文件简化与标准化、文件结构格式设计、文件体系规划与控制、档案收集保管、档案价值判定、档案检索体系设计、档案信息加工、档案增值开发、档案服务提供、档案管理体系设计等方面的技能,以及相关政策研究、制度设计、例行事务处理、例外事务处理、信息资料获取、信息资料分析处理、时间管理、人际协调、调查研究、工作效能诊断与改进,文档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文档信息系统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4.心理素质

(1)心理健康。

(2)心理平衡。

5.其他综合素质

(1)政治素质:政治立场坚定正确;思想作风端正;工作态度严肃认真,勇于负责;有较高的政策意识和政策水平。

(2)道德素质: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敬业精神;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廉洁勤政。

(3)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三)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学习制度

基本教学制度是指对教育教学及其过程起重要决定性作用的教育教学规范。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活动中,常采用的基本教学制度有:学年制、学分制、修课制、导师制等。

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适合于实行学分制。

以课程学习为主要形式,辅之以导师组集体指导培养。

根据委托单位的需要和其他条件,学习方式可为全日制在校集中学习或在职兼读。全日制,学制为2年至3年,学员需脱产在校学习1年半;在职兼读学制为2年至4年。

上述两种学制均采取集中授课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员在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论文答辩通过,按规定的程序授予文件档案专业学位,颁发毕业证书。

(四)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课程是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式,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方式以课程教学为主体。

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是:课程教学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所占比重高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课程学分数在全部学分数中所占比重在90%左右;专业训练性质的课程在全部课程中所占比重应当超过70%;选修课在全部课程所占比重应当超过20%;所有课程原则上均应在每个学期都开设,以保证培养对象充分地自主选择学习时间;除课堂授课外,更多地采用个性指导、答疑辅导、文献研读交流、网络学习、小组学习讨论、实地访问调查、实验等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分为三类: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任意选修课。

核心课要求修足26 学分左右。

专业方向课要求修足12学分左右。

任意选修课由学生在本教学方案规定的或者在全校本科、研究生各专业开设的课程中选择,要求修足 10 学分(具体课程建议见附表)。

教育教学方案规定的总学分为54学分左右,其中课程学分为 48学分(占总学分的90 %),内含必修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 38 学分,选修课 10 学分,科学研究4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

(五)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环节安排

各门课程的教学按统一规范的要求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验、模拟演练、角色扮演、观摩、案例分析、对抗辩论、项目规划、实操练习、上机演练、习题作业、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测验、考试等环节完成。

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学习200个以上管理案例,草拟和修改不少于300份文件,起草制定或修改不少于100个管理规范(制度、程序、标准),参与规划设计的管理体系不少于5个,参与设计的文档信息系统不少于5个;每门课程必须完成3次以上的习题作业或撰写2篇以上的小论文(调查报告);每门主要专业课程的实验、模拟、案例分析、实操练习、上机演练时数不低于总教学时数的1/2;其成绩记入相应课程总成绩中。

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教学环节安排上应当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主要表现在:

第一,坚持“多环节”教学。教学内容的复杂多领域性,以及不同知识转化为智力能力途径的不同,决定了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学过程必须坚持“多环节”教学。每一个环节都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学功能,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有关要求将它们有效地组合起来综合运用,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对各门课程的教学环节安排予以规范,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大幅度精炼讲授环节。教师的教学内容讲授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但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对象的知识能力基础,以及教学内容繁复性与教学时间有限性的尖锐矛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智力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决定了讲授在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应用比率必须比一般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低。讲授必须较大幅度地被精简、压缩。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将不再需要系统讲授,讲授的功能将从系统灌输和传授系统的知识转变为答疑解惑、要点提示、学习方法指导、方向导引、启发思考。讲授精炼后节约下来的教学时间和其他教学资源将让渡给其他对培养对象智力能力发展有更高价值,有更好学习效果的其他教学环节。

第三,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文件档案管理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中的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以受教育者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同时,以智力能力发展为根本的培养目标要求,也需要培养对象通过实践才能将各种知识转化为智力能力。这就使强化实验、模拟演练、角色扮演、观摩、案例分析、对抗辩论、项目规划、实操练习、上机演练、习题作业、撰写小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成为一种必需。

(六)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训练与社会实践

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需要强化培养对象的科学研究训练。学生每学年必须至少向导师组提交:5篇以上的读书笔记,1篇调查报告,总计4学分。

学位论文应在在校学习期间完成,特殊必要的情况下可在毕业后1年之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在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提倡采用调研报告、重大案例分析报告、重要政策分析报告、重大管理问题对策研究报告、项目规划方案等形式。

第四学期集中进行社会调查或实习,时间不少于2个月,计2学分。

(七)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与证书颁发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可被授予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并同时颁发毕业证书。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7JJD870219)项目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 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 的通知(学位〔2010〕49号)

2.李扬.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1,(05)

3.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10)

4.李财富,童兰玲.档案职业与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J].浙江档案, 2009,(03)

5.辛全民,张锡田.我国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档案学通讯,2007,(03)

6.金波,单芳.论档案学专业研究生教育[J].档案学通讯,2006,(05)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张璋 赵国俊

上一篇:电气施工中水利水电工程论文下一篇:机械化采煤作业现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