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中国经济论文

2022-04-17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我国逐渐进入风险较高的世界体系。然而,不同的文化积淀和国情的差异,以及制度安排不一样,所以,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中需要广为借鉴别国先进的科技社会发展经验以及制度理念。我国在经济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完整的制度体系来保障,通过社会制度促进社会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球化中国经济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全球化中国经济论文 篇1:

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已经融入到了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本文将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家到企业,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为例,具体分析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以及中国企业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入世;机遇与挑战;中国经济;中国企业

自从新航路开辟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日益加深,世界经济慢慢连成一个整体,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速融入世界市场,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空前加速。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必须具体分析其利弊影响,以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指明方向。本文将对中国入世以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作相关探索,并作出展望。

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以中国入世为例

(一)中国入世的机遇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入世有以下的机遇:第一,有利于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及扩大出口:世贸组织提供的最惠国待遇和自由贸易带来的优惠,方便了我国产品和服务出口以及技术的引进。第二,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这些年来,我国在引进外资上取得了重大成就,现在有3 万多家三资企业,引进合同外资额已达5000多万美元,占工业产值18.7%和41%,带动了1000多万人就业,加入世贸会进一步提升我国引进外资的速度。第三,有利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有关专家估计,中国“入世”可在GDP发展方面,增加近3 个百分点,每个百分点增长可创造100多万个就业机会,能够有力地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第四,助推国企改革:国企改革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需求不足,“入世”可以带动外需,助推国企改革。第五,有利于减少贸易歧视待遇:目前很多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带有歧视,入世可以为中国企业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提供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平台,更好的保护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第六,有利于国家间合作共赢,让人民有着广泛的选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长远看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第七,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资源有限有限,所以一定要发展服务贸易,包括银行、保险、运输、旅游等方面的引进和出口。

(二)中国入世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入世之后,一是关税减让政策会对我国很多民族工业企业产生较大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阻碍其发展。因为随着我国开放力度的不断增加,更多的外国产品和服务会冲击市场,我国的民族企业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特别是那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二是入世会对我国经济体制和对外经贸管理造成一定的冲击。主要表现在是对宏观调控的,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宏观调控的自由度将大大下降,二是我国宏观经济的风险度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因为在加入世贸后,我国经济将更加开放,受国际经济变化的影响也更大,这意味着我国宏观经济的风险程度和不确定性增加了。

(三)中国入世历程回顾与展望

虽然入世是一把双刃剑,所幸回顾中国近20年的入世历。不难发现,入世之后中国经济迅速腾飞,2010年GDP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截止2019年GDP已经逼近美国,且仍然保持着中高速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后劲和活力可见一斑。结果表明,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利大于弊的,我国有必要更好的融入世界经济中去,正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闭关锁国终将落伍,开放包容方为大国气度。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国之商基,在于企业。我们从宏观上不难看出对国家来说开放的必要性和机遇性,虽有挑战,但却值得我们迎难而上。那么对于我们众多的企业来说,经济全球化又当如何呢?下面我将具体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展望。

(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风险

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全球化给我们的企业带来了许多机遇: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下,企业往往能够通过国际合作以获得利润最大化,跨国企业间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又稳定的供应链关系,如高通和小米的合作,既让小米能够借助高通芯片在手机市场如鱼得水,又让高通从销售芯片中获利以弥补巨额的研发费用,这也正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合作备受推崇的重要原因。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一定程度上与生产专业化相辅相成,因而当今世界少有能独立生产,有着完整供应链的大集团。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历史上许多事例表明,上游供应商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下游企业的生死,而下游企业却无法进行有效的制约。而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往往占据了科技的制高点,其企业也往往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我国企业在技术方面常常受制于人,不能掌握核心技术。经济全球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企业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依赖则会带来自主创新的缺失,企业一旦放弃对核心技术的研发而完全依靠国外技术,恐怕会被温水煮青蛙般受人摆布,这也正是笔者对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影响的忧虑之处。

(二)展望中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之道

近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贸易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却仍有许多中国企业逆势而上,有效地应对经济全球化。华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纵使是在深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上半年,华为仍然实现销售收入4,5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净利润率9.2%。笔者经过研究,借鉴华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经验,对我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作出了以下展望:

第一,建立政府、社会、企业一体化的国际化风险防范体系。构成政府监管与指导、行业协会监督管理和企业自身防范的风险防范体系,提高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能力,更好地走出去。

第二,打造知名企业品牌。创建企业信誉与产品的品牌,是企业走向国际化、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前提和保证。研发设计和生产世界一流水平的产品,是企业规避任何风险、更好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好措施与战略。

第三,企业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感,牢牢掌握和发展核心技术,永攀行业高峰。一个没有危机感的企业难以前行,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跌入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之中,不断加强自身科研能力,掌握事关本企业命脉的核心技术,永攀行业技术高峰。

第四,企业需要应对贸易壁垒的风险防范进行防范。一方面,需要完善和提升国内技术标准水平;另一方面,企业要靈活运用WTO的规则制度,积极通过世贸组织解决贸易摩擦,为国家企业赢得声誉。

三、结语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总体来说,对我国是利大于弊,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应该更加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中去,推动“一带一路”等建设。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我们的企业应该更多的向华为等先进企业学习,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另一方面时刻保持企业危机感,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笔者希望看到更多总部在中国,但是视野和版图在世界的全球化企业。我们由衷希望中国企业能引领世界经济的潮流,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新变局、新风险、新机遇——2019年世界经济分析报告[J].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2019,3-17,135

[2]   徐康宁.从适应规则迈向参与规则制定[J].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2012,80-81

作者简介:

黎福平(2000-),男,汉族,江西樟树人,学历:在读本科生,专业:会计学。

作者:黎福平

全球化中国经济论文 篇2: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经济升级对社会升级的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我国逐渐进入风险较高的世界体系。然而,不同的文化积淀和国情的差异,以及制度安排不一样,所以,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中需要广为借鉴别国先进的科技社会发展经验以及制度理念。我国在经济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完整的制度体系来保障,通过社会制度促进社会发展。不仅如此,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挑战也带来了政治文化经济方面的变革,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正如一些学者所说,“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挑战和压力正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完善的关键。”巨大的推动力是催产素,是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统一、规范、健康发展的助推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社会升级 经济社会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人类历史的生产发展中是大势所趋,通过经济全球化,把全球的各个生产要素进行重新配置,使全球在生产、投资、金融和贸易等方面进行交流转化,最终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营造人类共同体的局面。马克思认为,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形态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其功能是以交换为目的,以货币为媒介,以市场机制和开放循环为必要条件。在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中,市场经济也会出现交流互通,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经济活动的全球化。

二、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表现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經济全球化是指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体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经济整体,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1]。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地不分国界、不分地域,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可以自由交流、相互促进,从而推动世界各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生产要素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通,推动世界各地经济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整体的形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过程中,市场规范也逐渐形成,经济行为进入统一规范阶段,有利于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加快经济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第一,生产全球化,通过生产满足人民的需要,而且是达到全球各地人们的需要,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国际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以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市场贸易全球化,产业调整,加快了生产速度。第三,经济全球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进行交流,发达国家带动弱势国家发展,提高全球经济。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及其特征凸显的形势下,可以说,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世界产业,由发达国家主导,以跨国公司为驱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因此,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进行极大自由流动,从而给落后的国家创造机遇。然而,目前是由西方工业化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其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和各种慢性病、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文化、意识形态等对世界各地的影响极大,也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升级推动社会文化进入全球化浪潮,所以教育必须肩负起这一历史责任,由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保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避免僵化、刻板的状态,要把爱国主义和服务社会的理念转化为让学生信服的道德要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适应新形势的挑战。

第一,国际互联网将全球文化织成一个网,导致西方文化在中国的覆盖程度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工作难度加大。学生从网络上获得的消息逐渐增加,舆论的范围和影响力迅速扩大,国与国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不同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差异交织,形成新的文化。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网络资源和技术优势制造大量负面舆论,迷惑人们对互联网的认知,引导错误的价值观念,所以,信息的快速传播导致人们面临更直接的意识形态的入侵危险,人们因此需要坚定自己的思想文化,对于外来文化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第二,全球化进程有助于西方价值文化进入我国青少年的思想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更加复杂严峻,西方文化价值观与我国文化价值观的竞争逐渐明显,特别是西方国家将意识形态渗透作为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关键策略,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的竞争日益复杂。全球化进程将更有利于西方价值观的推广,西方工业化国家不断通过政治颠覆、意识形态和思想渗透侵蚀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霸权,大力鼓吹“国家弱化论”、“新干涉主义”等,导致弱势国家的权利逐渐丧失[2]。西方国家不断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弱点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不断入侵影响发展中国家,并强制传播西方价值观和文化,不仅如此,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互联网,从网络对我国网民的思想意识进行冲击,不断宣传西方文明,想要影响全球的现代文明,然而,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在新形势下逐渐攀升,并不会任由西方国家的文化在我国社会文化中渗透,因此,在与西方价值观入侵的斗争中逐渐占优势地位,但我们也不能因此松懈,我们仍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警惕西方国家的政治计谋。

(二)对社会信用建设的影响

从本质上讲,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自发的市场机制的过程,全球化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连接现代市场经济需要信用,否则各种复杂数不清的关系就无法明确。社会经济越发展,信用关系越复杂,各种买卖、借贷、租赁、雇佣和信托等经济关系都依赖于信用,一系列信用规则和法律规范遍应运而生,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必须遵守,用规则和法律约束每个市场参与者的行为。社会信用最重要的就是遵守规则,诚信守法,越是诚信,越具有竞争优势,否则没有信用,商业链条就会断裂,市场经济就无法运转。所以,社会交易主体的诚实行为是交易得以进行、经济得以运转的前提,同时是任何以社会为基础的企业所必备的原则。

目前,在社会发展中,信用管理制度是维持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以信用管理制度为基础,建立稳定可靠的信用关系,从而保证市场经济稳定运行。社会信用建设可以防止市场在重复交易中进行欺诈,保障交易对象的权益。总而言之,社会经济升级对市场交易主体的信用行为进行规范此,使得交易者养成重视信用的习惯。市场参与者只有值得信赖,才能吸引稳固的合作伙伴,进而树立品牌形象并扩大影响力。在经济全球化下社会经济升级的条件下,信用与每个人立足社会的资本息息相关不,坚守信用是每个市场主体应有的生存理念和经营意识。

(三)对社会经济升级的影响

第一,加快拉动中国经济升级。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在借鉴其他国家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还发挥资金、人力资源等优势,从中发现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人力优势,在国际社会中中有绝无仅有市场优势,可以极大的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升级和发展,从而在全球市场上占据关键地位。

第二,引進外资。我国经济的发展优势可以给许多发达国家提供市场,因为我国的新兴市场基本来源于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所以,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外资,有利于满足国内资本需求,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资金,保证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力提高。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进而再吸引外资,不断形成良性循环,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动力,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合理配置劳动力。我国人口基数大、速度快,然而生产力的发展速度不足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落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外资企业使得劳动力需求增加,有效解决了就业问题,加快了城乡发展,有效利用了我国丰富的劳动力,带动了我国急需的潜在国内市场需求。目前,我们正处于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家更加注重人才的提升,对教育给予大力投入,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提高教育水平,提高国人的综合素质。

第四,推进产业调整。我国各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从原来的长期、自成体系向开放发展战略转变,改变以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产业调整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有了新的方向,也推动我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逐渐步入正轨。我国国际贸易也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得到快速增长。基于保证我国国内需求的条件下,发挥我国的人口优势,将贸易从国内市场拓展到世界市场,进一步推动市场发展。

第五,推动产业转移。发达国家为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同时也为保护领土生态环境健康,便以发展中国家为产业制造地,他们只需要收购成品即可,中国为了参与国际竞争,被迫接受由发达国家转移来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然后向发达国家提供大量低成本产品,因此,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而言利大于弊,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必然引发社会和环境问题。

(四)对政治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两极分化,带来了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中国社会的发展也随之改变。冷战过后,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崛起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具有巨大威胁,因此捏造“中国威胁论”,试图摧毁中国的政治地位[3]。在国际政治斗争中,经济全球化为西方工业化国家在中国实施西方化和差异化政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通过技术转让、贸易往来、项目投资等经济交流,将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进行渗透,影响我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

经济全球化推动人权、主权、发展等问题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新议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人权、民主等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联系起来,通过经济贸易关系对我国进行压迫,要求我国按照西方标准行事,从而达到“和平发展”。在此期间,西方国家抓住我国借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中国经济升级开始快速发展,便在经济和政治上对我国进行压制,处处实施经济制裁,妄图在政治经济方面对我国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仅如此,随着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各种思想政治交流也逐渐错综复杂,被经济、外交、文化、社会和政治交流等方面渗透和模糊,比如倡导“人权高于主权”,“全球意识”的价值化,“以全球意识代替马克思主义”的主张,以及其他反马克思主义的谬论[4]。

在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社会升级的背景下,我国原有的一些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是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我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我国政治建设必须面对的挑战。

四、社会对经济升级的相应对策

(一)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改革开放后不断奋斗,早期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然而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尚不完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在社会的发展中,要按照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加快转变国家职能,实行国家与企业责任有效分离,不断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企业从根本上转变管理机制,调整管理体制,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促进企业发展充满活力,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要营造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多元化市场环境,逐步完善市场体系。

(二)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然而,人口众多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过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下,我国利用独特的人口优势,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我国要发挥自身劳动资源丰富的优势,因此可以利用较多的劳动资源确保产业的长期发展,并且可以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满足更多的劳动需求,这是其他发达国家无法做到的,不仅如此,我国要长期保持和发挥劳动力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潜在比较优势,就必须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调整教育体制和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人口优势。

(三)在国际竞争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

在全球化进程中,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强大的国家在各个方面的竞争愈演愈烈,这给经济相对较弱的社会主义国家带来非常大的压力,要想在这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质上在于牢牢抓住经济建设的重心,在劳动生产率方面打败资本主义。就像邓小平同志说:“中国能否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关键看能否实现更快的增长速度,能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5]所以,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注重实施科教兴国,不断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经验,培养更多的人才,发挥其作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与科技强国的差距。不断发展教育,用知识武装大脑,保证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将中国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从而不断发展生产力,发挥大国力量。

(四)社会保障的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我国社会最弱势的群体不是城市下岗产业工人,而是农村居民。与农村相比,城市有着农村无法相比的优势,丰富的城市资源让下崗失业人员获得了更多的谋生机会。然而,由于农村社会的地域偏僻、生产生活方式单一、思想落后以及传统家庭保障和农村保障功能不足,导致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更加艰难。目前,已经将农村社会保障纳入全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建立城乡一体、分门别类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农村居民的权益,教育资源也逐渐向农村倾斜,医疗、养老等保险制度建设也逐渐完善。

建国早期,我国各地基本是由农村发展而来的,我国是农业大国,再加上农村人口众多,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贫困问题十分突出,我国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卫生站”,培养了一大批“赤脚医生”,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社会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健康水平,然而,单一的制度不足以保障农村社会健康发展。因此,改革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当务之急。随着城镇最低收入制度的顺利实施,城乡一体化的福利体系也随之建成。随着中国经济升级,政策也在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我国农村居民的权益,给人民带来福利。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保险基本方案》,确立了低标准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些基本原则,2000年开始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14年2月开始推进新农保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构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工作,逐渐扩大覆盖面。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提供更安全的保障,惠及大众,推动社会发展[6]。

五、结束语

我们要不断深化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提高对国际规则的了解程度,适应和转变思维,不仅如此,只有掌握国际规则,才能利用这些规则,争取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当前国际经济秩序亟待调整。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应该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制定国际经济规则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实力,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有属于自己的经济社会准则。

参考文献:

[1]翻崔冀.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20):6.

[2]陆文龙.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田.科学时代, 2011(9):10—12

[3]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4]庞乔舒.浅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J].中国集体经济,201l(4).

[5]吴念鲁.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3).

[6]吕延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7)

作者:许皓诚

全球化中国经济论文 篇3:

关于逆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微观效应探析

摘要:“逆全球化”是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着重提出的概念,“逆全球化”是与“全球化”背道而驰的概念,主要表现为贸易收缩与贸易保护。“逆全球化”是对于经济的发展来说是不利的,本文关于逆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围观效应进行探析,总结了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投资率下降,创新能力受到抑制,以及产业链收缩的现象。希望可以给予经济学者们一些参考。

关键词:逆全球化;贸易收缩;贸易保护;产业链;创新能力

引言

欧美国家与中国在经济制度上存在差异,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不同权力之间形成自由博弈,全球化赢家与输家形成结构性对立。全球化输家为保障自身经济利益,就形成了逆全球化思潮。逆全球化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英国脱欧与美国大选。国外逆全球化的大肆发展对中国等坚持全球化的国家也带来了较大影响。

一、逆全球化滋生中国经济市场的行业内卷

从总体上看,逆全球化导致了中国经济市场呈现疲软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已经进行了优化和升级,从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一、二产业带动转化为第而、三产业带动。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全球化为依托。但产业的多样化发展,需要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属于东亚地区,对于其他地区特有的资源比较稀缺。逆全球化趋势,让我国可进口的资源种类减少,在产业发展方面不得不进行产业链收缩。同时,因为资源限制,我国可发展的产业种类也受到限制,企业投资也出现大量复制现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行业内卷也尤为严重。以疫情发生前后为例,在疫情期间,国外的原材料无法进口到国内,相关企业就必须减产或停产,或不得不把目标向国内原材料转移,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同质化产品众多,市场就呈现疲态。

二、逆全球化导致中国企业投资率降低

企业投资行为,是一种资本的流动。一方面,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企业能够得到国外资本的支持,从而得以快速发展。另外一方面,全球化环境给企业提供了更多市场拓展机会,让国内资本流动也变得活跃。所以,逆全球化导致我国企业在开辟国外市场时受阻,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不容乐观,内部竞争压力大,企业生存成难题,国外资本也优先给本土企业注资,能投入我国的资金也就十分有限。综合下来,我国企业投资率也大幅度降低。2019年底新冠疫情时我国在经济上采取的政策,就是逆全球化现象的模拟展现,疫情带给中国经济的冲击,与逆全球化带来的后果不谋而合。

三、逆全球化影响只是产出水平推动全球化进程

逆全球化对企业投资率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导致我国知识产出水平降低的直接原因。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就业难、创业难问题加剧,人才竞争出现白热化,只有少数人才能够施展才能,很多人才的能力都是学而不用,人力资源被浪费,人才知识也被浪费。消极的经济市场环境下,就业人员对知识提升呈现的是焦虑和消极态度,对获取知识的热情降低。企业投资率低,工资福利与待遇也相对不理想,对人才的知识激励性不够,也是导致我国知识产出水平降低的重要原因。

竞争与合作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必要途径。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在科技方面与国外一直都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除了举行国际化的科技竞赛,还会进行科技人才交流以及科学技术成果共享。但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欧美国家在科技方面共享意愿降低,与我国的科技交流与竞赛活动频率减少,对于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以及高新科技的开发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四、逆全球化使得消费出现懈怠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有消费才有资本流动。消费也是投资的终端,没有消费,一切投资都是无意义的。逆全球化的发展,让我国人民的消费行为变得懈怠。消费懈怠,一方面与经济水平有關,企业投资率低,社会就业率和工资福利不佳,都会导致人民群众消费意愿降低。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较多,虽然我国在资源种类和存量方面并不少,但分配给个人的资源是很少的,我国很多资源都要依赖于进口。但逆全球化趋势下,我国资源进口受到严重阻碍,人民群众需要的消费资源出现较大缺口,即便是有消费意愿,也没有消费条件。比如疫情期间,国外物资资料无法运送到国内,或到达国内的食品与生产资料检测出阳性,最终都影响到了消费环节。虽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影响因素与逆全球化不同,但二者在现象上表现相同,且疫情期间经济发展的数据具有典型性,因此,可以借此进行研究参考。人民群众消费懈怠,与前面提到的产业链收缩,行业内卷有关,经济市场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消费行为是紧密联系的,二者相互影响和促进,对经济形成恶性影响。

结束语

尽管逆全球化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明显阻碍作用,但李克强总理在强调逆全球化概念的同时,也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应对之法,要求我国企业在转型时期,坚持稳中求进,以夯实基础为主,去寻求创新发展,打破逆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套上的“紧箍咒”。

参考文献:

[1] 周先平,向古月,皮永娟. 逆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微观效应及其作用机理[J]. 国际金融研究,2020(4):23-32.

[2] 马倩. 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J]. 现代商贸工业,2017(27):44-45.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7.021.

[3] 于潇,孙悦. 逆全球化对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与中国方案[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88-97.

[4] 朱煜,翟东升.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70年及应对逆全球化策略-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教授[J]. 领导文萃,2019(23):7-22.

作者:张湛雯

上一篇:中职生礼仪教育论文下一篇:新时期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