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问题探讨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探讨病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指出目前病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提高病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医疗保险问题探讨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疗保险问题探讨管理论文 篇1:

医保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摘要:医保服务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需要做好科学化管控,注重改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不足、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人才管理缺乏规划等问题,保障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提高医保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医保服务中心不断实施有效策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完善医保中心管理制度,规范人才管理规划,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各种管理模式得以调节,很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得以规避。

关键词:医保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策略

1引言

医保服务中心需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注重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做好科学化控制,突出管理效果,在服务中心的管理上,积极识别各种存在问题,探索有效的改善方式和积极手段,保障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很多问题不断解决。

2医保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医保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提升,需要做好科学化控制,具备医保人才的需求管控能力,很多问题得以改善,招聘策略全面提升,各种发展问题得以改善。注重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行可靠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保障应用流程得以有效优化,很多规划问题得以改善,在部门管理上,做好人力资源管控,医保中心管理能力提高,需要做好医疗服务优化控制,注重改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做好必要的全体工作人员控制,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发挥积极控制效果。通过提供医保能力,实现医保工作职能发挥,在身体健康问题上,合理管控各种问题,实现工作效率的改善,医保服务效率提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在行业管理上,提升人员组织力,沟通效果提升,消除各种社会矛盾问题,不断在实践服务中,改善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效果。

3医保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人资管理意识不足

医保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优势提升,需要解决各种管理人员工作责任问题。因为很多医保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不能认识到自身工作的具体社会价值、服务价值,在工作中,不能主动承担岗位职责,很多服务方法不能持续发展,服务能力不足,有关的服务机制不能改善,很多服务问题突出。尤其不能为社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人性化服务项目,导致各种医保社会矛盾不能环节,很多问题不能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可靠开展,各种医保服务机制顺利实施,提升医保服务价值,在人力资源日常管理和工作开展中,注重改善各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做好必要的管理优化,实现工作管理制度的全面改善,工作能力稳步提升。

3.2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医保服务中心管理制度需要稳步提升,很多管理制度的探索和实施,需要可靠发展,具备较高的人员工作行为和基本方法指导能力。因为缺乏完善细化的制度指导,导致很多管理制度不能落实,管理模式难以提升,有关的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在管理制度的探索和发展上,有关的意识问题不能改善,考核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实施,在管理制度的全面控制和优化中,不能获得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管理制度难以改善,工作人员的意识不能提升,有关的考核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3.3人才管理缺乏规划

医保中心事业编制缺乏有效规划,各种人才管理机制不能落实,工作人员不能获得较高的人才管理规划效果,在人员工作开展中,有关的医保中心服务能力提升,各种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实施,在职责管理上,需要做好积极性控制,突出人员管理活力,各种人才管理规划问题改善,人才不能通过明确职业规划,指导自身工作方式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工作人员可能缺乏工作积极性,很多激励机制的实施缺乏长期动力。医保中心的晋升和管理,需要做好必要的考核分析,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注重做好人才管理规划分析,提升医保中心的管理能力。

4提高医保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4.1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意识

着重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由于当下社会发展的影响,医保工作人员与当前社会上各行各业人士的需求相对一致,管理人员应当及时感知到此点,接受新式发展带来的改革思想,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医保中心管理者可邀请业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及相关学者举办讲座,并在后期联手指导医保中心管理者及人资管理部门人员制定全新的员工管理及招聘的规章制度。其间,管理者可向专业人士介绍机构内部人员的工作水平及专业素质的具备情况,以此为依据进行人员安排的优化。医保中心管理者应与专家、学者共同讨论,探索可行策略,做好人员组织管理的不断发展。

4.2完善医保中心管理制度

完善医保中心的管理制度,做好人资管理意识的提升,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注重发挥积极管理控制效果,很多规划问题得以改善,医保服务中心管理服务效果提升,依靠管理制度,实现编制制度的调节,各种编制制度不断优化,在医保中心的管理上,发挥积极控制效果,很多的人才聘用制度控制,制度编制合理,符合热源管理的灵活要求。需要对各种工作制度细化分析,主要是能做好人才招聘控制管理,在改革发展上,通过落实改革计划,做好管理制度的全面分析,注重实现制度调节,合理改善人员管理模式,做好制度实际控制分析,突出日常工作流程的控制效果,在人员日常管理上,发挥良好的改革思维控制力,很多问题得以调节。做好参保流程和后续参保资金交付等服务的管理制度控制,保障社会群众的办事风格改善,医保服务能力提升,人力资源的实际管理水平得以优化。

4.3规范人才管理规划

医保服务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規范人才管理机制,保障在医保中心的服务上,发挥良好的管理人员利用能力,实现人才的有效规划,在医保中心服务中,实现人才管理机制的调节,注重提升改革管理控制效果,很多人员的实际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对于人员日常考勤需要全面管理,提升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配合有效的激励机制,长期收集人员工作表现和工作能力档案数据,指导医保服务中心科学的调节人员岗位和薪资,保障员工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各种激励制度顺利实施,人才管理水平提高,具备更多的组织引导能力。激励制度可靠调节,各种激励模式改善,有关的员工工作积极性调节方式落实,在服务工作开展中,保障人才管理机制顺利实施。

5结语

医保服务中心需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环节社会矛盾,使得医保福利政策可靠落实,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改善,很多管理水平提升,医保服务价值提高。需要规范制度,探索积极性的人才管理规划,引导人员提升岗位价值,很多问题得以改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咏隽.医保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方法[J].人才资源开发,2020(20):60-61.

[2]张宁.探讨如何提高医保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J].人力资源,2020(06):8.

[3]程琳.论机构改革下医疗保障局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人才资源开发,2019(10):10-11.

[4]王强.探讨如何提高医疗保险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J].现代交际,2019(10):251-252.

作者:任志强

医疗保险问题探讨管理论文 篇2:

病案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探讨病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指出目前病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提高病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病案管理 重要性 问题 建议

一、病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医疗纠纷的裁决

当发生医疗纠纷时,司法鉴定主要依据病案记载的内容和其他材料,法庭相信的也只是病案记载的内容,其他证明材料和法医的鉴定文书,因此病历作为医疗纠纷鉴定的重要文件,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司法机关在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和对医疗事件鉴定的时候往往病案就是原始记录而真实的具体的证据,在法律上具有有效的证据材料。

(二)有助于医疗保险的实施

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目前我国日益增多的保险机构一步也离不开病案,保险机构在支付医疗保险费时首先要检查医院的处方和收费清单,对于一些重大的检查和贵重药品的使用,还需要检查报告证件,客观病历复印件,门诊做CT或拍片必须要门诊病历和诊断书,如果既往史记载过有一些不允许的慢性病或者肝炎、糖尿病、结核病等等。

(三)有助于法律监督与保障

病案是疾病发生发展和就医诊治过程的全部记录,具有科学研究和医疗病史的证据;以事实为准病案可以为法院提供法律责任的铁证或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权威性文件,还可以提供人身赔偿案件受害人、刑事伤害案件被害人、工伤案件的伤残鉴定和交通事故引起的法医鉴定等方面,为当事人提供合法权益性得到保护的证明材料。

(四)有助于提高医疗和科研

病案是医疗、科研的重要信息和现代医学的法定文件。完整的病案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完善的医疗信息,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后继治疗。因此,病案在科研方面的作用是研究人员通过既往发生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某些疾病发生变化诊治的过程,提高医疗水平,促进诊疗技术发展和药物更新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

二、病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医务人员病案责任意识不强

病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但是在《条例》与《规范》颁布前,病案应用于法律的有关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当数量的医务人员不了解自己所肩负的法律责任;部分病案质量意识淡薄,存在对病案质量不以为然的态度,记录不及时、内容不完整、不全面,严重影响病案在医疗纠纷司法鉴定中的应用效果;还有些医务人员在病历工作中的行为与病案要求的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存在差距。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病案的质量。

(二)病案遗失现象时有发生

有的医生需要借阅再次入院病人的旧病案时,随便差使实习生或进修医生到病案室借用,更有甚者请病人或家属来借;有的实习医生、进修医生为上级医生代借病案或互相传阅,调动科室后,病案未及时归还;有些病人乘医护人员不注意,在出院时自行拿走病案;有些病人要求复印出院病历和检查单时,未能如数返还等,致使病案全部丢失或部分丢失,这些都增加病案管理工作难度。

(三)病案管理人员不足,业务素质不高

随着病历数量的不断增多,病案管理人员明显不足,致使病案管理人员仅能忙于应付日常工作,无暇顾及病案信息的开发利用。而且我国在病案管理教育方面落后,设置此专业课程的高等学府很少,所以目前的病案管理人员大多由其他专业改行而来,虽然这些病案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医学或护理专业理论,但缺乏一套系统的、规范的病案管理知识和技能,不利于病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四)编码问题

如医务人员或病案管理人员工作疏忽,则易造成入院病 人编号混乱,一个病人多个编号,导致同一个病员住院病案 存放在多处位置,既不利于对病人病情的长期监控,也不利 于地方流行病学调查及科研教学等。

三、提高病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病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病案管理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边缘学科,病案管理人员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保管者.而应该是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研究病案管理专业新技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病案 管理研究人员和科技工作者。因此,病案管理人员不仅具有一 定工作能力、文化水平,还应掌握比较全面的医学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电子计算机知识等;此外,病案管理人员还应能够对病案信息进行加工汇编,配合科研需求,开发各类病种资料的编研.从而达到有效地开发利用病案资源的目的。因此,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工作。

(二)规范病案管理过程

首先是要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加强病案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过程,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与病历的记录、医务人员保存、传递、利用、病案建立、保管、查阅、复制利用相对应的可行性规章制度和有关提供服务的具体程序,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要强化源头管理。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在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下分级分专业负责,实施考核奖惩制度,从挂号、住院、收费处开始到门诊、急诊、住院科室,确保病案合格率,只有切实抓好源头管理,输出无缺陷,才能保障高质量的病案质量。最后要健全病案建立的管理。病案的建立是指病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号、装订、登记、归档和排列、编制索引的过程。病案管理人员要及时查收每一份病历,发现缺陷及时通知科室并兑现奖惩措施,按规定顺序整理编码、装订成册、编号排存、上架并确保病案完整;建立姓名索引、日期索引、疾病索引等索引工具;建立现案供应登记、借阅登记、科研教学病案阅览登记和入、出院病案登记等登记工具,便于查阅又确保万无一失。

(三)推进病案管理信息化

选择高水平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条形码代替手工操作,改变原始的工作状态,进行病案的追踪管理,采用计算机光盘或缩微胶片来代替固定的或密集的病案架保护病案并可将部分信息送到工作台,通过信息这条高速公路,使全院的医护人员在不出科室的情况下就可以查阅病人的住院动态和历史资料。尤其对于二次住院的病人,不再通过手工到病案室调阅病历,这样既方便了医护人员又减少了病人的就诊时间,最终也会减少医疗纠纷。另外通过信息我们可以进行国内、国际信息交流、远程会诊等工作,为早点实现轨迹病案管理创造环境。

总之,我们在提高病案质量的同时必须加强病案管理工作,这两方面是互为促进的,只有真实、准确、完整的病案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为临床教学、科研、法律和保险等提供宝贵的原始资料,进而为医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医院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岳建明等,山东档案,2003年3期.

[2]加强病案管理,开发利用病案信息资源,张喜波等,龙岩师专学报,2001年8月.

[3]浅谈病案管理的重要性,全香玉,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年第24期.

[4]病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张红霞,家庭护士,2007年 12月.

[5]病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郑惠,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年 12月.

[6]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陈洁等,管理与教育,2007年12月.

作者:施娟娟

医疗保险问题探讨管理论文 篇3:

央属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退休人员过渡过程中面临问题的思考

【摘要】央属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养老保险移交地方省级统筹后,医疗、工伤等保险也逐步纳入了属地统筹管理,而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仍由企业代管,使企业无法完全摆脱社会事务,也无法全身心投入生产经营。为此,笔者就央属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退休人员过渡到社会化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但愿对推进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所启示。

【关键词】央属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问题;思考

目前,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总的发展形势是好的。但央属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退休人员管理仍是采取地方社保局委托企业代为管理的过渡方式进行。央属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退休人员尚未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使企业无法完全摆脱社会事务,也无法全身心投入生产经营,为此,根据“十二五”规划和2011年国家实施的《社会保险法》的精神,有必要对央属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退休人员过渡到社会化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进程。

一、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街道(乡镇)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其必要性有三:(1)是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广大退休人员长期以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行社会化管理,不仅使他们在经济上得到了保障,而且通过积极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还可以更好地实现退休人员老有所养,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得到组织管理和服务上的保障。(2)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的重要措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迫切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用人单位在依法缴纳社会保险金之后,应逐步从管理社会保险对象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便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和增强企业活力。(3)是“十二五”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央属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的现状

(1)央属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退休人员分布的基本情况。央属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大多始建于新中国建国初期,职工来自全国各地,六十年来,为国家的基本建设和改革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该企业成立于建国初期,现有子公司近20个,30余个分公司,企业中的事业单位10余个(医院、疗养院、幼儿园等)。施工分布全国各省、市。同样,退休人员退休后居住地也遍布全国各地。截止2011年末,全集团公司退休人员2.8万余人,其中在川单位退休人员2.4万余人,居住地相对集中在大中城市的近万余人,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南和广西等省(区)的10多个市(县)的30余个集中生活区(家属基地),其他均为分散居住人员,且大部分居住在乡镇和农村。(2)央属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状况。1998年9月,按照国务院国发(1998)28号文件规定,中央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以子公司(处级)为单位移交地方省级统筹管理。而目前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是采取委托企业管理的过渡形式。在委托代管期间,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是如何开展的呢?仍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企业对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实行二级管理服务(部分单位延伸至三级单位管理),集团公司社保部门负责公司机关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和指导下属单位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子公司等各单位的社保部门负责本单位退休人员的具体管理服务工作。

退休管理服务工作主要是:(1)配合省级社保机构做好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2)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并提供补充医疗保险的报销服务;(3)为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4)协助省社保局进行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认证;(5)帮助死亡退休人员家属申请丧葬补助金和一次性抚恤金。(6)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成立退休党组织,组织退休人员中党员开展组织活动;(7)成立各种协会和老年大学,组织退休人员开展各种文体活动;(8)指导退休人员成立退管会,开展自我管理和服务;(9)有条件的单位还定期(每两年)为退休人员进行体检。由于退休人员居住十分分散,建立党支部和退管会只能在集团公司和子公司机关所在地和集中生活区(家属基地),而在退休人员较集中的其他一些地区只能建立联系点,另有大多数散居在农村和乡镇的退休人员则主要以电话、书信联系方式为主进行管理。

三、央属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服务业务上存在的问题。(1)由于客观因素造成退休人员分布广,异地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处在“空挡”。一是对跨省异地居住的退休人员管理服务问题。由于这部分人员分散在全国各地,企业除了每年定期发信函,验证其是否健在外,另就是在逢年过节发慰问信、寄慰问金,实在谈不上什么管理服务,可以说他们是处在管理服务的“空挡”。二是企业所在省内居住在乡镇、农村的退休人员,由于居住分散,除了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企业同样难以提供具体的管理服务。(2)主辅分离改制企业的退休人员,仍由主体企业管理,关系未理顺、政策不配套。这些退休人员有思想情绪,增加了管理难度。(3)死亡退休人员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金问题。以笔者所在企业为例,对死亡退休人员供养直系亲属,是按所在地规定由企业按月发给一定的生活困难补助金。将来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后,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金标准和资金来源如何解决,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予以明确。

2.退休人员存在的思想问题。(1)部分退休人员不愿意移交社区管理。一是由于各地社区建设发展不平衡,怕移交后吃亏;二是退休人员担心移交社区后原有的待遇发生变化,其待遇会受到影响;三是由于有的单位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基础较好,他们对原单位有一种“企业情结”,并以自己是国有企业的人而感到自豪,对移交地方管理存在失落感。(2)企、事业退休养老金差距拉大,企业退休人员思想活跃,管理难度加大。近年来随着养老保险双轨制和2009年事业单位效绩工资的实施,企业退休人员反应强烈,虽然国家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但企业退休人员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之间养老金差距依然较大,从而引发企业部分退休人员和企业办社会事业单位这部分群体的上访和来信的诉求事件时有发生。

3.过渡期企业退休管理服务机构和人员存在的问题。央属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退休人员队伍庞大、高度分散而且管理幅度大,虽然管理服务实行二级管理(部分单位延伸至三级单位管理),但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个别单位在思想、机构、人员配备上仍存在着不适应管理服务的问题。

四、央属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退休人员过渡到社会化管理面临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十二五”规划指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在企业代管阶段,我们要认清形势,企业代管是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一种过渡形式,主要工作任务是保持退休人员队伍稳定和为平稳移交社区,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管理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要在思想上、组织上高度重视,积极探索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最终实现平稳移交。对此,笔者对如何过渡提出以下建议:

(一)管理服务业务上如何过渡的思考

1.对企业异地退休人员如何过渡到社会化管理的问题。(1)对企业跨省居住退休人员如何过渡到社会化管理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由国家出台统一的移交社区管理的政策,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前,可暂由省级社保机构和企业共同管理。同时,企业应主动做好移交社区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旦国家政策出台,即可实施平稳移交,从而加快社会化管理的进程。(2)对企业居住在县、乡镇、农村的退休人员如何过渡到社会化管理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建议国家先行试点,本着先县、后乡、再农村的原则,逐步推进,成熟一个,移交一个,完善一个。其步骤是先把县城的社会化管理搞起来,取得经验后、再推广到乡镇,乡镇搞好后,再为管辖的农村建立管理服务平台,把企业居住农村的退休人员逐步纳入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所)进行管理。同时,可在农村设立退休人员联系点,从而实现以点达面联网的社会化管理体系。

2.对死亡退休人员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金问题如何过渡。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了解到有些省已将生活困难补助金纳入统筹基金支付,笔者认为这是符合建立独立于企事业之外社会保障体系要求的。这个问题处理好了,也是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完整性要求的重要组成内容。

3.对主辅分离改制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问题如何过渡。这个问题的难点是经费,为此,笔者建议企业可将按规定预留的主辅分离改制企业的退休人员费用交地方社保机构,经费问题解决了,便可将他们纳入居住地社区管理了。

(二)过渡期企业退休人员存在的思想问题的思考

1.关于部分退休人员不愿意移交社区管理的问题。这部分人员主要是居住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集团公司和子公司机关的退休人员。他们主要认为现在这样管理各方面还不错,担心移交后管理跟不上,怕待遇吃亏等。因此,要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工作,逐步淡化退休人员企业人的思想,使他们在心理上逐步接受离开工作岗位即为社会人的身份。一是应进行思想引导,加大宣传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政策,使退休人员认识到社会化管理是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保障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从企业走向社区是退休人员管理的发展方向。消除对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担忧的心理。二是应加强街道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建设,坚持作好企业服务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社区要为退休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真正让退休人员感受到社区的好处和温暖。在集团公司和子公司机关所在地集中居住和其他集中生活区(基地)居住的退休人员,可采取企业与地方共建社区,共同管理的模式,作为一种过渡,待条件成熟时,再移交社区管理。

2.企、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差距拉大,退休人员思想浮动,管理难度加大的问题。目前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差距较大,笔者建议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已明确,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目前,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使它成为合理分配社会财富的一个根本性制度,不能总是停留在低水平,也不能只强调雪中送炭,要突出社会公正和公平。近几年通过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逐渐缩小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的差距,部分缓解了养老“双轨制”的矛盾。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还是在制度上完善,在一个国家最好实行养老待遇“单轨制”。目前,为缩小差距应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的长效机制和“企业年金制度”来与之弥补。

另一方面应在机关和事业单位推行养老保险改革,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逐步积累经验,稳步推进,条件成熟后实行并轨,形成规范的养老保险制度。

(三)企业退休管理服务机构和人员如何过渡的思考

针对施工企业庞大且高度分散的退休人员队伍和相对较少的管理人员的现状,要想做好现有工作和准备实现平稳移交,其困难和事务繁多:一要做好现有大量的业务工作并准备大量的移交资料;二要做好退休人员的思想和管理工作,保证实现平稳移交;三是要做好排除自身工作去向的后顾之忧,在矛盾中勇挑重担,保持和谐稳定。为此,笔者认为为实现平稳过渡,目前企业退休管理服务机构和人员仍需加强和保持稳定。绝不能错误认为企业退休人员将来要实行社会化管理了,企业退休管理服务机构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必须引起各级组织和领导思想上的高度重视。过渡期的工作思路是“先加强,而后移交”。“先加强”,有利于和谐、稳定,也有利于平稳移交。对于“后移交”,笔者建议,在国家决定对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同时,对央企的退休管理机构和人员可一并移交给社区,这既解决了企业退休管理机构和人员的后顾之忧,也解决了国家社会化管理新增机构和人员及设备的需要,还可为国家减少部分经费支出,不失为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还确保了过渡期和移交后的持续稳定。

总之,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是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目前,从企业代管过渡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是一个渐进的艰难过程,虽然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随着“十二五”规划和2011年国家《社会保险法》的贯彻实施,将有力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只要我们按照中央的部署,依据发展规划和确定发展目标,加强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这些问题和困难是可以逐步解决的。笔者认为,央属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退休人员如能将社会化管理过渡期服务工作做好了,势必有典型性,必将对其它行业退休人员如何过渡到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解读“十二五”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10):1

[2]《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华西都市报.2011(3):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贯彻实施与社会保险政策解读及保险实例解析(1卷).中国社会保险出版社,2010(11):1

作者:王川平

上一篇:企业经营工作财务管理论文下一篇:高校财权下移财务管理论文